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汉语普通话,缅甸语年份:2014
简介:老人想让儿子靠骑摩托车载客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然而,贫穷的一家人根本就拿不出买摩托车的钱来。东拼西凑之后,老人用家中最后一头小黄牛作为抵押终于换得了摩托车,半年之内他必须用钱赎回小黄牛,不然小黄牛就将命不久矣。然而,摩托车载客的生意并不好做。 一次偶然中,儿子结识了名叫“三妹”的被拐女子,和三妹一样被拐无法和亲人..详细 >
2.5。趙德胤真的有變好,但還能更好。角色情感與連貫性、畫面太乾的問題依然有,或許跟偷拍搶拍有關,但這不能當藉口。《南方來信》安老衣那段有點拉進來湊…但湊得還算可以接受。煙的意象,點火。女主角「誘惑」男主角吸毒那場戲。至於殺牛收尾,儘管殘忍得有效,但或許太聰明了點。
湾版贾科长+丑版桂纶镁 拍得和纪录片一样 人物对话退回到最原始的自然状态 可是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结尾的宰牛好惊悚 用这个去申奥也过于瞎了吧
紀錄片式的對話、鏡頭,很有生活感。活著是最好的死亡,最後摩托車伕脫衣、跳舞直覺想到《燃燒烈愛》了,可惜戛然而止的結尾還是有點空虛。
人物无对视,大量固定机位,慢节奏,甚至等同现实时间。穷乡僻壤面貌,有现实的皮囊。魂归故土,有触动;屠牛收尾,有力量。剧情头重脚轻,收尾有力量,也会摔跟头。
老人去世,如此安详宁静。
结尾镜头是亮点。
IP life
真的很一般,试图去说留缅汉人的乡愁困境,但是过碎的叙事让空间较为混乱而且叙事的缓慢和剧本的空洞导致人物形象的仅仅刚刚够展开,不够立体。并且包含的一些小心思更是毫无意义虽说题材很棒,但是二战留缅的汉人和他们现在的困境与贫穷应该是蒋公负责,怪不到现在的政权片子政治上的暧昧性应该会在台以及外国一些电影节非常受喜爱。
作为万恶之源的金钱在赵德胤这部写实主义杰作里貌似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然而最终它却从一团火焰之中抽离出一把冷酷无情的刀。为此,男女主人公将《冰毒》吸进肺里的同时也将恐和欲、罪与罚统一坐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一亘古不变的铁律不仅贴近底层劳工,套在《大空头》里的金融精英身上同样适用。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源自各种转场之间,因此仿佛纪录式的叙事手法其实潜藏着个体命运的流变性和戏剧性。作者的观察角度(机位)大部分是紧随人物,只有车站处是稍稍高于人的视线,一种亲密而又趋于陌生的悲悯自然而然地外露于天地间偌大的屠宰场里。
极简克制,两条平行线相交,人物的交代有过之处。刚想看到故事发展却已结束,最终的结案陈词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2020-07-18 16:20:10
最后几场戏精彩。
赵德胤更早的作品,显然没有更后面的《再见瓦城》好,但是好在吴可熙和王兴洪演的不错,吴可熙简直是演缅甸女人专业户,最后的戛然而止其实恰到好处,女人被捉,男人在火中发疯舞动,牛被无奈的屠宰,一切都很必然。
这部片子更应该让柯震东来演
穷人的生活没那么多别的 一颗又大又新鲜的苹果就能知足。开摩托车去赚钱 常常拉一天客也听不到个响。有的只是沉默无言 闷头吸食水烟 过活天便是一天。最后男人出现幻觉围着地里火堆转圈乱舞的景象实在印象深刻 自家舍不得杀的黄牛被抵押的亲戚放血宰掉 也无需再交代其他。
真实
之前看过《南方来信》系列的《安老衣》,没想就是这部《冰毒》中的其中一段。即便我较深的偷渡去过一趟佤邦,却依然搞不清电影中这个名义上包含佤邦的掸邦面貌。只知道其中的华人说云南官话,毒品种植和交易如今严格受控。至于电影,在表现当地生活图景之外的意义,也就一般了。
即使李安夸很好...重情怀的导演拍戏都趋于用本能,但本能是会很快用尽的,此后就容易成为一辈子只怕一种戏的导演,而每部戏里都会有他的童年他的内心他的记忆,但也许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更大的思考。走出影院忽然觉得导演又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种是反映世界,另一种是创造世界。创造不是生造,是营造
前段铺垫无数,描摹缅甸腊戌华人的生活状况,丰富而形象,可惜略欠层次,显得冗长平淡。真正惊艳的地方在最后20分钟,染上毒品的两人,在毒品堆砌出的经济和精神的幻梦中,由短暂的自由欢乐走向毁灭;这是一开始就被写就的命运,正如影片最后被屠杀的黄牛。
比看A片 还更需要快进键。不是写实就能文艺,就能吸引人。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5。趙德胤真的有變好,但還能更好。角色情感與連貫性、畫面太乾的問題依然有,或許跟偷拍搶拍有關,但這不能當藉口。《南方來信》安老衣那段有點拉進來湊…但湊得還算可以接受。煙的意象,點火。女主角「誘惑」男主角吸毒那場戲。至於殺牛收尾,儘管殘忍得有效,但或許太聰明了點。
湾版贾科长+丑版桂纶镁 拍得和纪录片一样 人物对话退回到最原始的自然状态 可是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结尾的宰牛好惊悚 用这个去申奥也过于瞎了吧
紀錄片式的對話、鏡頭,很有生活感。活著是最好的死亡,最後摩托車伕脫衣、跳舞直覺想到《燃燒烈愛》了,可惜戛然而止的結尾還是有點空虛。
人物无对视,大量固定机位,慢节奏,甚至等同现实时间。穷乡僻壤面貌,有现实的皮囊。魂归故土,有触动;屠牛收尾,有力量。剧情头重脚轻,收尾有力量,也会摔跟头。
老人去世,如此安详宁静。
结尾镜头是亮点。
IP life
真的很一般,试图去说留缅汉人的乡愁困境,但是过碎的叙事让空间较为混乱而且叙事的缓慢和剧本的空洞导致人物形象的仅仅刚刚够展开,不够立体。并且包含的一些小心思更是毫无意义虽说题材很棒,但是二战留缅的汉人和他们现在的困境与贫穷应该是蒋公负责,怪不到现在的政权片子政治上的暧昧性应该会在台以及外国一些电影节非常受喜爱。
作为万恶之源的金钱在赵德胤这部写实主义杰作里貌似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然而最终它却从一团火焰之中抽离出一把冷酷无情的刀。为此,男女主人公将《冰毒》吸进肺里的同时也将恐和欲、罪与罚统一坐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一亘古不变的铁律不仅贴近底层劳工,套在《大空头》里的金融精英身上同样适用。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源自各种转场之间,因此仿佛纪录式的叙事手法其实潜藏着个体命运的流变性和戏剧性。作者的观察角度(机位)大部分是紧随人物,只有车站处是稍稍高于人的视线,一种亲密而又趋于陌生的悲悯自然而然地外露于天地间偌大的屠宰场里。
极简克制,两条平行线相交,人物的交代有过之处。刚想看到故事发展却已结束,最终的结案陈词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2020-07-18 16:20:10
最后几场戏精彩。
赵德胤更早的作品,显然没有更后面的《再见瓦城》好,但是好在吴可熙和王兴洪演的不错,吴可熙简直是演缅甸女人专业户,最后的戛然而止其实恰到好处,女人被捉,男人在火中发疯舞动,牛被无奈的屠宰,一切都很必然。
这部片子更应该让柯震东来演
穷人的生活没那么多别的 一颗又大又新鲜的苹果就能知足。开摩托车去赚钱 常常拉一天客也听不到个响。有的只是沉默无言 闷头吸食水烟 过活天便是一天。最后男人出现幻觉围着地里火堆转圈乱舞的景象实在印象深刻 自家舍不得杀的黄牛被抵押的亲戚放血宰掉 也无需再交代其他。
真实
之前看过《南方来信》系列的《安老衣》,没想就是这部《冰毒》中的其中一段。即便我较深的偷渡去过一趟佤邦,却依然搞不清电影中这个名义上包含佤邦的掸邦面貌。只知道其中的华人说云南官话,毒品种植和交易如今严格受控。至于电影,在表现当地生活图景之外的意义,也就一般了。
即使李安夸很好...重情怀的导演拍戏都趋于用本能,但本能是会很快用尽的,此后就容易成为一辈子只怕一种戏的导演,而每部戏里都会有他的童年他的内心他的记忆,但也许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更大的思考。走出影院忽然觉得导演又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种是反映世界,另一种是创造世界。创造不是生造,是营造
前段铺垫无数,描摹缅甸腊戌华人的生活状况,丰富而形象,可惜略欠层次,显得冗长平淡。真正惊艳的地方在最后20分钟,染上毒品的两人,在毒品堆砌出的经济和精神的幻梦中,由短暂的自由欢乐走向毁灭;这是一开始就被写就的命运,正如影片最后被屠杀的黄牛。
比看A片 还更需要快进键。不是写实就能文艺,就能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