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很难让人共鸣,但却有那么多人好评,看来我并不孤单.小女孩长成大人,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了,表扬加鼓励.由于直叙,电影会表现很多很杂.相对的也会不深入,弱化主题.父母在,不远游,这话是对的.打拼?在努力挣脱父辈的阶层后会发现,虽付出了努力,到了另一种层次,但这个层次在现在的格局中却与父辈的格局中的阶层是一样的.这表面是人生的无常,其实是环境的决定作用.摆脱过去的阴影,将过去好的升级让它长大.勇敢的走此时此刻自己认为对的路.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错误是自己造成,与人无关,而对自己,又何必把自己逼上梁山.梁山也是山,都一样.但我不理解,为什么都要把孩子生出来,说坚强好听,看不到希望是真的吧.人生,傻傻的,笨笨的,更容易幸福.
最怕有人情味的电影,感动是家常便饭——幸福路上最近看到第20届台北电影节中有一部获得台北电影奖 百万首奖,最佳动画片,观众票选奖的动画片,而这部人气动画片竟然是台湾本土的,引起梵叔的注意。
给人的感觉,台湾动画都不怎么出名,电影也是以文艺见长,看豆瓣的评论,更有搞笑的网友说,台湾动画再不得奖,就没人做了。
这部电影开始看的时候,一看画风,着实很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但是仔细看下去,你会发现,其实背景更加的细腻,背景的商店名称,社会上的标语,都一一画上,把那个年代的背景勾勒得更加细致。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1975年4月5号的台湾,那也是主人公小琪 (桂綸鎂 声优) 的生日。
那天也是蒋介石离世的日子,标志台湾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向比较开明的方向发展的起点,但是具体该如何改变呢,当时谁也不知道,变革总是伴随着不安动荡。
小琪六岁那年,全家都搬到新北市幸福路生活了。
故事是双线发展,明线是,中年的小琪,收到外婆离世的电话,特地从美国赶回台北奔丧。
现在的小琪也不幸福,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使她厌倦了,美国的丈夫是丁克一族,很害怕小孩,偏偏这个时候小琪已经怀上了,她谁都没有告诉,打算离婚后,自己回台湾独自抚养。
满怀心事的小琪,回到家中却是看到年迈的双亲,害怕自己的打算会增加她们的负担。
殊不知,父母只是简单希望小琪幸福,怎么都好,小琪常常见到离世的外婆,口头禅就是能吃饱就是幸福咯。
暗线是,时常会穿插小琪的小时候的回忆,下飞机见到父母时,回忆起全家刚刚搬来幸福路住的日子,见到老同学,回忆起第一天上学尿裤子的女生庄贝蒂和爱捣乱的男生许圣恩。
回去奔丧的时,回忆起外婆来台北家中做客的趣事,也想起到外婆家求学业高中的趣事。
贝蒂是一个美国混血儿,一头金发,常常被嘲笑,没有父亲,妈妈在台中打工说存够钱就接她一起住,现在寄宿在卖槟榔的表姐。
许圣恩,家里很穷,常常帮忙家里当圣童,忽悠街坊邻里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没过多久,就退学混社会了。
外婆,是一位很慈祥的老奶奶,有点小迷信会点小法术,但是内在很明了,知道真正的起作用是人心。
在小琪考试不好的时候,会弄点小祭台,作一场小法事,帮助小琪找自信。
当小琪真的考好了,电话报喜的时候,外婆说,其实不是祖灵的保佑,而是你自己相信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
通过回忆,和再次遇到成年后的贝蒂和许圣恩,小琪也许明白了幸福其实就是和家人一起粗茶淡饭吧。
其实故事还有一条线,就是政治线,揭示了那个巨变动的台湾,对于这点批评的网友很多,这里梵叔想说,大可不必对这点吹毛求疵,因为这是一部文艺作品,它想尝试透过那个年到揭示什么是幸福,描述到政治环境是很正常的,而且作者也没有什么很明确的政治倾向。
这部作品看完更多的是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个体在那个时代不知道怎么选择而不安,一切都是为了小小的幸福而已,之所以不安是不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需要本片免费高清资源,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梵高影视梵高影视 拒绝烂片
今天默默在办公室一个人看了这个电影。
周围的创业公司,印度人,白人,年轻人,中年人。
一起说着硅谷创业的伟大计划,关着门,看这个动画片,也从不关心他们说什么,做什么。
前一晚看了前半部, 睡前哭得稀里哗啦,旁边的老公问:”你哭什么?
这个是你吗?
“ 他听不懂台语,也看不懂国语字幕,更不知道小时候我们为了应试教育做的题目, 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的玩乐,也不知道所谓的“美国梦”。
“林淑琪,你在美国真的开心吗?
”我也想家,但这样的情绪,只敢流露一点点,设定“仅自己可见”,然后,继续还贷款,过几年生孩子,养孩子,送补习班,”女儿,你要我们帮帮忙,我们就过来。
“公众号影评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QwNDkyNQ==&mid=2247483929&idx=1&sn=324651b6888128730331925864d03c70&chksm=e860ff0bdf17761d7005feb897440015e08b60bc84bf706f4362e9d708596abcbe2ec5928f7f&token=1892525418&lang=zh_CN#rd
湾湾地区的动漫虽然没有绚烂的色彩和特效,但是靠着简约的画风就能讲出动人平凡的故事,用动漫讲述家庭题材的故事没想到这么棒!
教育方面,大胆剖析了老师的偏心。
zz方面也通过简笔画形式描述了。
小孩子眼里的世界,一切都那么好,受迫害的表哥在她眼里是个大英雄,幻想着公主世界、幻想着爱情,在上学的时候有了精神自由,但又被家里苦口婆心的压抑。
中国传统一些方面各地都一样,毕业就业失业,家里催促着要去赚钱,干着累死累活的工作,失去自我。
大地震率先倒塌的是高端的博士房子,太讽刺了。
以为去了美国就能实现自由,不过又是进入一个新的枷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对于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学生而言,《乡愁》是一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现代诗。
诗中,余光中先生情深意切地描绘了游子对至亲的思念,对妻子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对海峡那头“祖国”的思念。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这是台湾文化界的主流情感,毕竟流淌千年的中华文化怎能被几十年的政治隔阂所轻易地打败。
“归来吧,归来哟,远在异乡的游子”直到,第五十五届中国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最佳纪录片得主的获奖感言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游子归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并不是所有的游子都愿意使用手中的船票。
金马奖上的“幺蛾子”大概就是想要挣脱这文化的羁绊、流荡海外的那类人。
可挣脱文化羁绊,亲近“自由国”,游子真的会幸福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用斩获本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电影《幸福路上》就足以反驳。
“家,唯独在你身边”影片《幸福路上》以台湾原住民后代林淑淇的故事为主线,间接展示了几十年来台湾社会的巨大变化,讲述了台湾原住民的“家国”情感。
1974年4月5日,“大人物”(蒋公)逝世的大日子里,小市民林淑淇出生了。
尽管伟人的去世让全台蒙上了悲伤的气息,但却丝毫不影响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妨碍林家的喜悦气氛。
童年时,林淑淇看着拔地起的万丈高楼,闻着工厂排出的滚滚浓烟,听着汽车的喇叭股噪声,跟着狂奔的台湾一起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幸福路。
每天都会产生新的事物,也会有旧的事物被淘汰。
父亲的闽南语成了课堂禁语,阿嫲成了原始“番仔”,就连美味的槟榔也被可乐、冰激凌代替。
林淑淇开始质疑父母的权威,思考个体的来源,开始向往表哥中那繁华、忙碌的自由国。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求学之时,林淑淇经历了台湾社会的变革,亲身参与了台湾青年对政治压迫的反抗,在斗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毕业,她应聘成为了“台犬虫”媒体编辑,群众对分裂的不满发泄到了媒体之上,小琪也未能幸免。
一场斗争过后,又迎来了一场斗争。
躁动、不安的现实让梦境中繁华的“自由国”更为繁华、更加摩登,更符合林淑淇心目中的理想国。
终于,小淇决定离开幸福路,前往美国。
“我知道yoyoyo不是我的语言”故事行进至此,导演宋欣颖没有选择继续介绍林淑淇的在“自由国”的美好生活,反而结束倒叙,让林淑淇重新回到幸福路。
台湾还是那个台湾,幸福路依旧安详、寂静,一切如同开始,却又如此不同。
苍老的父母、重逢的好友、记忆的阿嫲,太多的羁绊牵挂着她,让她无法离开。
原来幸福与阿嫲说的一样,一点都不复杂,有吃有喝,有人牵挂便是最大的幸福。
空虚的幸福才需要外界的施舍,真正的幸福源于奋斗换来的衣食自足,源于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换,源于自于文化、情感羁绊所带来归属感。
林淑淇的乡愁与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已经大不相同,但对家人的牵挂,对家乡的思念,对中华土地的热爱却从未改变,选择背后蕴含的价值判断也从没改变。
对于游子而言,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手中返程的车票,就是阖家团聚的笑颜,就是那跨越海峡的思乡之愁。
相聚幸福或许难以即刻获得,但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却不会停止。
两岸一家亲,真好。
最后,送上蔡依林为影片演唱的主题曲《幸福路上》。
码字民工:小配角免费编辑:威震天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幸福是什么呢,没有人会有一个标准吧,人间有各色各样的人呢,不知道大家活的幸不幸福呢,在生活中有没有不如意得,要是有那么就多看看吧,或许还能拯救自己呢,你说对吧,对生活充满期待对你对别人都人生都是好的呢!
为什么那么难啊,要开心要快乐啊!!!!!!
我的天!!
怎么就是不行么,人间不值得啊
关注微信公众号:隔夜说动漫(ID:geyegz),每天推送有趣且有深度的动漫内容。
就在上星期,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终于在台北落下帷幕了。
作为一名影视作品喜好者,隔夜君很高兴看到那一位在暑期档席卷了数十亿票房冠军的《我不是药神》的主演“徐峥”夺得了金马影帝一奖。
同时也相当庆幸的看到那一位依靠网剧出道 ,并一直以喜剧为身份标签的“屌丝男士---大鹏”,凭借他的《吉祥》,成功揽获到了最佳剧情短片奖。
不过作为一名动漫自媒体创作者,隔夜君在这期内容中就不过多给你们评说上述两部作品了,在下面的内容里将会着重对本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获得作品进行解读,区别于上一年获得此番殊荣的《大世界》---一部通过一袋100万的款项故而将数人命运都牵涉进来的人欲腹黑作品。
今年的这部获奖作品却是走向了另一极端,用温情的画面和片中人物的点滴成长,循循善诱的给我们重现了台湾宝岛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历程,不可不谓是对台湾民众的丰厚馈赠。
究竟这部作品的魅力几何?
不妨看看隔夜君于下方的解读吧---《幸福路上》
《幸福路上》这部动画讲述了一位名叫“林淑琪”的女主,囿于婚姻关系陷入僵局以及嫲嫲去世故而一人独自回到台湾省的“幸福路”故里。
在这趟回家的旅程当中,林淑琪看到了家乡迥异于往日的巨大变化,也适逢上了许许多多旧时日的好朋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一逐一的回想起了旧时日的记忆。
再加上父母的体谅和支持,最终林淑琪也成功在生活的氤氲中走出来了这样一个故事。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部动画的名字要叫做《幸福路上》吗?
在刚刚窥见到这一片名时,隔夜君更多想到的也就是这部动画试图给我们诠释“如何觅寻到满载幸福的人生道路”的方法捷径。
然而待到隔夜君将整部动画都看完之后,我却惊奇的发现最初的那一假象实在是错的离谱透彻呢。
事实上《幸福路上》这部动画就是在试图去捋清哲学范畴的三大意义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往哪里去”。
而通过林淑琪的成长历程,我们也得到了一个甚为精巧且充满哲理的回答:幸福是没有永远的,但只要不放弃对幸福的追逐,那就依旧能够呆留在幸福路上。
具体到动画内里---小时候林淑琪的学业成绩并不怎样,甚至还时常遭到势利眼老师的批评和罚站(没有去老师家补课的孩子都会受到的不公平对待),但她却依旧能够在交心好友的携伴下拥有了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时光。
再到了中学时期,林淑琪在家长的期盼下选修了理科课程,不过林淑琪的成绩可真是糟糕透顶了,从而也使得老妈拼了老命的打工去为她赚取补课的费用,直到最后幸亏嫲嫲的鼓励,成功的入考到了名牌大学里头。
而到了大学的时光,林淑琪算是彻底的摆脱了父母的束缚(不仅放弃了父母愿望的医学,而且还积极的投身到大学生社会活动当中)从而获得了自由而快活的四年时光。
然而,待到毕业之际却又囿于没有知识的积累和一技之长而陷进了碌碌无为,对人生未来的迷惘当中。
但颓态也仅仅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罢了,就在某一机缘巧合下,林淑琪得到了表哥的帮忙,从而到来了美国进行进修和工作,并在这片国度结识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后续的事情在上方的内容概述中也有说到了,两人的婚姻囿于对后代子女的养育观念出现了严重分歧,故而陷入了僵局。
庆幸的是,遍历了这一起起落落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后,女主也终于醍醐开窍,明白到了“人生无常是常态,祈求一劳永逸的幸福只是贪念作祟的道理“,安详地与父母一同生活了下来。
对于这样的剧情主旨,隔夜君是不吝爱惜之意的。
原因就在于它并非定位为一种特效良药,试图让人一经吞吃就能够马上得到痊愈的效用。
毕竟我们都清楚知道,所有立竿见影之妙招,事实上也仅仅属于“促就精神片刻亢奋”的刺激之法罢了,与同近几年来备受质疑和嘲讽的“成功学”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相反,在《幸福路上》这部动画里,导演先是借由女主的成长历程给我们揭露了“人生无常”这么一个现实,继而又通过剧中众人无论身陷何等的囹圄也都能够再度绽放笑容光彩的故事,起到了驱导人们奋力前进的作用。
这种观念的传达是完备,不仅塑造了女主一人来表达,携伴在女主身边的其余人物角色也一样历经了这样一个跌宕过程---比如女主的金发闺蜜,她不仅自小就失去了父亲,长大后还曾两度遭受到坏男人的抛弃,独留下自己一人去抚养两个孩子。
而对于女主的老爸老妈,他们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也遭受到了自家父母的抗拒从而不得不做出搬家私奔的举措,但到了生活下来后,两人却又时常因为观念上的分歧大吵大闹。
老爸甚至还囿于一次工伤从而做出退休修养的决定并且流连于彩票博彩当中,让家人的财政收入不得保障。
而老妈则在女儿飞去美国之后就捡起了垃圾,密布堆积在家里的空间里。
初咋一看,这都是一些悲凉和让人气愤的事情,然而在他们始终留有且洋溢的幸福氛围里头,上述的这些事情又似乎变得温馨而幽默,深刻而真实。
如果你们也曾看过隔夜君于前段时间解读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和《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这两部经由汤浅政明创作的动画,那也应当会萌生出“内涵相似”的感觉---
在汤导的这两部动画中,我们得到的昭示是“不要被人生的舒适区给束缚住了,在有限且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推进中,沉迷闲逸终会把人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可以看到,同样点名了现实的残酷处况“时间无情流逝”,也同时倡导我们要孜孜不倦的打破舒适区的束缚,如同《幸福路上》所呼吁的“不间断不放弃对幸福追逐”的道理一般,都是相伴一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奥斯卡评审委员会公布的“第91届最佳动画长片大奖”的入选名单中,汤浅政明就凭借上述的两部动画一举摘拿到了两枚入场门票,而《幸福路上》这部刚刚拿到金马大奖的台湾动画片,也同样得以与上一届摘获此等殊荣的《大世界》一同入选奥斯卡的初赛咯,这无疑就是对这部动画质量价值的绝对认可呢。
另外,在文章的开头隔夜君也和你们提及过了,这是一部馈赠给全台湾民众的作品,展现了台湾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兴衰变化。
是的,区别于已经足够精彩的“从女主个人成长历程所昭示出来的生活哲理”,这部动画还在其中插入了相当丰厚海量的台湾变迁史---比方说女主诞生的那天就正好是“蒋公”逝世的那一天,相伴着在外面街道上哀鸣迎送的群众们,医院产房的门口可谓是一派欢愉场面呢。
随后女主到来小学接受国语教育时所弄出来的啼笑皆非事情,以及玩伴徐圣恩装神弄鬼去让民众拜求到六合c的开奖数字,这些事情应当都是台湾民众记忆犹新的呢。
之后,在女主和其表哥的一次相处中我们也得知到了表哥因为窥探了不该看的书籍从而遭受到了逮捕和拷打,致使己身弭患上了色盲症(反应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强约束)。
再到后来,在女主进入大学之后,也就是蒋经国去世不久,台湾就似乎进入了空前的为追求言论自由而大行其道的局面,各处街景都能够看到学生游行示威的情况。
再再后来就是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了, 虽然女主所在的台北所受到的灾损并不严重,但遗憾的是其中位于新庄市的“博士的家”却有3栋大楼倒塌,45人死亡,而看过这部动画的朋友应当都知道,女主儿时的玩伴徐圣恩,恰恰就居住在这栋楼房里面。
之后来到千禧年,我们也能够零星的从场景背景中看到各任台湾领导人的前后登台,以及后续的一些舆论事情。
动画最后一幕便是女主老爸老妈在电视面前为myj的落台争吵的场面...另外,相伴着时间的流逝,女主所在的幸福路也从过去的破败腐臭的河道,变成了后来干净整洁的水流河道,再到最后栋栋摩天大厦拔起而起的状况。
即便隔夜君也仅仅拥有零星的台湾记忆,但也依旧能为这种沧海桑田的变迁触动感慨,那又更何况是那些在这片宝岛地域上生活了数十年之久的居民呢?
对了,在文章的最后有一点事情不得不提。
或许某些大陆民众在服用这部动画的时候会因为某些画面和词句而感到不舒服,但隔夜君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体谅一下,毕竟客观陈述历史事件是少不了会掺杂进这些画面的,也恳请你们一定要看到赞扬歌颂的另一面---也正因为这些要素存在,所以这部动画能否在大陆上映也是一件为之的事情呢。
不过不管怎样也好,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上《幸福路上》这部国产动画吧。
在了解《幸福路上》之前,可能以为这部动画片偏低龄向,毕竟成年人不再屑于把幸福二字挂在嘴边。
加上童真的画风、清新的配乐,以及开篇颇为魔幻风格的想象段落,都似乎使它显得过于可爱了一点。
未曾想在可爱的外表之下,这部台湾动画其实涉及到不少历史政治事件,包括不仅限于解严、学运、蓝绿、移民等关键词,更串联了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事件等时代节点。
电影主题也在亲情之外,更多地讨论到民族、女性等身份认同。
这是导演宋欣颖执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作品,它其实是由2013年导演的同名短片发展而来。
长片于2017年亮相釜山电影节,2018年1月5日台湾上映。
在第二十届台北电影奖上,一举获得百万首奖、最佳动画片和观众票选奖。
桂纶镁为女主角林淑琪配音,《海角七号》导演魏德胜也献声参演了主角表哥一角。
成长在幸福路,儿时的林淑琪充满想象力。
她会把父亲工厂烟囱里冒出的浓烟想象成美味的草莓冰激凌,把阿美族外祖母想象成深山里吃人的老妖怪。
嘴里嚼着混血同学赠送的美国巧克力,可以让她满足得驰骋天际。
勇敢的表哥在她脑海中,成了禁书国度的叛逆王子。
成年以后,林淑琪再度回到家乡的幸福路,回忆往事种种,却似物是人非。
七大姑八大姨推搡着催她生儿育女,家人过着能吃上饭活着就算幸福的平凡人生。
曾经为理想愤然弃医从文,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打拼,天台上许下“要成为很有用的大人改变社会”的少年志愿,如今想来好像什么也没有抓住。
在幸福路,林淑琪又一次遇到儿时的伙伴庄贝蒂,听闻和诉说她们各自殊途的命运,勾连经年以来的变迁遭遇。
遇到自己不曾见过的长辈的另一面,体会岁月的辛酸和生命的无常。
也遇到她自己,追问自己究竟是谁,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什么,自己到底该在哪里,而哪里才有幸福。
电影的主角小琪生于1975年,导演宋欣颖生于1974年。
影片中,林淑琪选择文科专业,到报社打工赚钱,远渡重洋婚嫁,都与现实里宋欣颖导演的经历非常相似。
导演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于芝加哥某影视后期公司工作。
在那里她感到作为亚裔女性的被边缘化,并更坚定自己导演作品的决心。
《幸福路上》自然是部具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它选取回忆视角,讲述个人成长,实则托出从主角记事起,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到新千年后的社会转变。
由于事后追溯,影片整体叙事宏观而全知,令观众同创作者一道,对彼时当事人的诸多选择发出感慨唏嘘。
这些选择和经历,离不开台湾本土的改变及其和美国的关系。
年幼的小琪觉得美国一切都好,等自己真的拥有曾经迫切渴望的美国家庭,却发现其间无法弥合的文化障碍。
支持工人权益,却不被工人父母所理解。
毅然从文所学,只得变成打工赚钱的工具。
电影把主角的生日设置为蒋介石去世之日,更加强了巧合宿命般的隐喻。
这也倒不是说《幸福路上》有多么激进的政治观点,因为上述事件实际只是蜻蜓点水地溶在日常中,体现方式也十分生活化。
喧闹的亲戚们羡慕混血宝宝,认为去美国可以赚大钱,他们自己却并不理解其中的艰难。
电影想说的更像是,社会事件也许并不直接影响个人,但即使不关心政治的人们,也无时无刻被卷在社会的大潮中。
就像艳羡的美国圣诞树上的饰品,其实就来自父母打工的加工厂。
儿时伙伴庄贝蒂笃信威武的美国爸爸会来接她,想象自己不曾去过的远方。
当梦想幻灭,金发碧眼的她竟要染上一头黑发,表演异域的舞蹈卖艺。
再相见时,反而是林淑琪成了所谓的美国人,庄贝蒂洋人外貌的小孩却讲着一口流利国语。
庄贝蒂与林淑琪二人分别的婚恋,加之她们各自母亲的境遇,还写出了女性在这族群混杂、身份交织且不断迁徙的环境里的不同命运。
敏感亦不乏温柔地,体察到每个角色内心,让背后即使高屋建瓴的社会议题,也转译为个人诚恳的所见所感。
差异与迁徙,就意味着别离。
片中的几场别离戏,不管家人还是朋友,无论生离死别,都被刻画得尤其动人。
个人角度重历历史,带来一种真实触感。
而动画方式演绎现实,又把其中晦涩的成人隐喻,化为天真口吻。
穿插在今时与往日之间的,还有天马行空的幻想。
流畅灵动的转场,夸张典型的造型,亦发挥了真人电影难以呈现的从容。
比如已故的外祖母数度跳出与主角心灵对话,放真人电影里怕是要成鬼片或者玄幻,在此处却舒展出淡淡的温馨与智慧: “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
” “妹仔,幸福是没有永远的啦。
” 在地性、动画媒介、叙事立场等许多方面,《幸福路上》接近香港的《麦兜故事》风格,虽然它不及后者那样纯粹与跳脱。
在动画产业并不繁荣的台湾,能够诞生这样一部切身讲述自己故事的动画长片,无论如何值得喜悦。
幸福究竟在哪里?
也许幸福只是在路上。
小琪:什么是幸福?
妈妈:就是吃饱睡饱就很幸福,那个幸福啊。
爸爸:小孩子就问这种人生的大问题,我看这以后是要当哲学家。
做哲学家是要饿死哦,长大做医生啦。
一个女孩的成长之路,也是台湾社会七八十年代动荡转变的时期。
现实、回忆、幻想三条线无缝衔接递进,这是关于时代变迁中小人物沉浮的故事,她没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人,但她用心感悟着身边的一切,曾经向往的美国最终也无法阻挡她回乡的脚步,幸福路一直在那儿,在呼唤着她。
——我们的心里会有另外一双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个就叫做智慧。
本来是想把今年所有参选奥斯卡的动画片都看看,一起写个观感的。
但是看完《幸福路上》,我触动很深。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2013年的一个同名动画短片,只有12分钟,当年大受好评,于是导演又花了5年时间,完成了现在的动画长片。
其实刚刚开始看到影片的画风,以及偏魔幻风格的想象桥段后,以为可能是一部低龄动画片,但是越往后看你会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整个故事讲述了小琪的成长经历,有着浓浓的政治色彩,不过关键的还是讲述了小琪在迷惘的人生中慢慢找到幸福的过程。
从小琪的个人角度,重历了台湾这几十年的历史,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又把一些隐晦的话题,用天马星空的幻想表现出来,夸张却又直击人心。
看完电影,发现30多岁小琪的人生和我们的人生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那条幸福路难道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生活的某某路吗?
学生时代,我们不是也一样,学习拼音,上台讲故事,一样被老师罚站,一样在大扫除时打来打去。
也曾因为好友的离开感到悲伤,为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而头疼。
毕业之后,因为工作而烦恼,为自己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而迷惘。
你成为了你理想的人吗?
你的故事,有什么留下?
我想念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使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
我想念小时候,那种和爸妈在一起的生活,即使每天有没完没了的唠叨。
当初的我现在好吗?
我又是谁,我却说不清楚。
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想起稻香里面的歌词: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回家吧,虽然梦想我们不一定能实现,但我们的人生却不是灰白的,我们有能力将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就像阿嫲说的:“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死什么。
幸福要用心去看!
”
“有着动人的细腻剧本,主角林淑琪可谓是台湾动画史上最矛盾又最平凡的主角,她对人生的困惑与迷茫,表现出台湾过去几十年一路走来的缩影
好看
感觉就是一个字,怪。
特別的台式動畫風格,片尾也好聽,敗筆就是政治意識形態太明顯............還不只提到一兩次...不愛。
第一次看台湾动画,还是在马德里看的,不得不说拍的十分幼稚,但是听到小镁的声音很开心啦
2018/1/24(三)18:10高雄奧斯卡影院
不记得何时长成了大人,只记得从何时开始就不再是孩子了。孩童时代的脏水沟变得干净而整洁,却没有了粉红色的冰淇凌;一代人实现了“美国梦”,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也没等到梦中无所不能的王子。生于蒋公的忌辰,长于动荡的年代,小琪的乡愁也就变成了那一代人的乡愁,小琪梦想的破灭也就变成了那一代人的破灭。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美好回忆的人都是幸福的吧。“我家在哪里?我不知道。”
一般吧,不时穿插的幻想和政治忍不住想让人快进。画风好像几年前的国产动画片。
土味情怀怀旧
熟悉的方言
桂綸鎂配音唯一敗筆
台湾40年变迁~岁月与少女的童话
⒈「幸福是没有永远的。」→看到Kiki的短评第一句也用了阿嬷的台词,这巧合真让我惊喜;⒉作为动画,技术有欠缺,但故事挺真诚,不过多线索交叉叙事的剧情有些复杂,三种语言且没字幕辅助下,想必一起观影的外甥女和小董事长时不时会听得一头雾水(我呢?普通话>台语/闽南话>英语);⒊听到片尾曲才想起蔡依林的《幸福路上》原来是这部动画电影的主题曲呀!……
故事简单,配音有点出戏,放在几年前还好,可居然是2017年上映的
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不幸福就是不幸福啊
台湾几十年的变化在一个家庭中表现出来了。
特别多意象表达,当然这也是动画形式的魅力。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电影,将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变迁结合,里面串起了特别多的时代事件,小琪个人经历,正如每个人的个人经历,不同但是本质相似,是很温暖的动画。
与台湾和世界历史交叠的台湾女孩小琪的成长史。“你相信你的人生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小时候梦想长大了改变世界,长大了只想不被世界改变,能守护并创造小而确定的幸福的人生已足够算得上成功了。纵使仍相爱,但期许方向不同注定无法再并肩。被家人真切地爱着永远是底气啊。
也许这位台湾女孩的不幸,并不是从远嫁美国开始的
70后台湾人的半生,听着一些许久没听到过的土话很亲切,从编剧到画风都很用心的台湾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