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摇摆,心里很矛盾,很有带入性,真的感受一波很强势的现实性的具有中二的代入感。
就好像我也有过如此的幻想和中二,然后如果真的,真的 有一天,我的那一份中二被现实性的摆在了我的眼前,我也许真的不如tom那么洒脱得一挥手,一个眼神来给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一份惊喜做道别。
但最后却是又是很意外的被tom的洒脱所征服,什么是喜剧,既能信手捏来,又可随手丢去,也许这才是喜剧,这才是属于一个喜剧人永远的喜剧,这里我也想起了曼德拉说过的话“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讲实话,很少有美国电影可以使我的心灵平静,却又浮想联翩,这是日本电影的日常,却是美国电影的奇迹,但这次似乎是一个例外。
对于一份喜剧与平静而言,若是威廉姆斯还在人世,他现在干什么呢?
一个人开始重复自己的时候,他可能就在走下坡路了。
如果你看过《早安越南》,你也许会对本片略感失望。
虽然同样是Barry Levinson 和 Robin Williams,罗宾威廉斯已显老迈,有些笑话也不太好笑。
当然,人是会老的,激情会消退,化作脉脉温情。
当年嬉笑怒骂中的强烈批判变成了如今不痛不痒的插科打诨,八十年代横空出世的喜剧经典沦为了今天淹没在好莱坞娱乐产品中的庸常之作。
仅从技术层面上说,故事老套,情节漏洞百出,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结果,还有那个愚不可及的电脑程序缺陷……不知道现在的编剧是不是都是流水线作业了,写东西根本不动脑子。
类似的故事在一大堆片子里都能找到,《总统先生》、《冒牌天神II》……好像写剧本就是拿几个模块排列组合一下就行了。
影片的结尾在很多方面做了妥协,皆大欢喜,政治正确。
请原谅我的挑剔,挑剔是因为喜爱。
喜欢Robin Williams,因为《早安越南》和《死亡诗社》;喜欢Barry Levinson,因为《早安越南》和《雨人》,当年有评论说他是 "a minimalist in a world of maximalist",至今印象深刻。
冲着罗宾.威廉姆斯看的这片。
前半部分是喜剧,中间有转为惊险电影的趋势,还好,导演一个转身,开始滑向家庭伦理剧,最后,再一个华丽的转身,转回了喜剧。
片中一个笑料接一个笑料地抖出来,让其中伴随的讽刺、不满、反叛显得不那么明显,在加上片子里极力突出,好莱坞电影一贯喜欢表现的“诚实、勇敢”品质,还真有点主题涣散,管他呢,涣散就涣散,轻松好看就行。
美国人是幸福的,可以轻松的评论政治,于是政治讽刺类电影大受欢迎,我等化外小民,在轻松旁观之余,加一点点羡慕吧。
剧中的Tom是电视台著名脱口秀喜剧演员,拥有成百上千万喜爱他的电视观众,除了fame之外自然具有了相当的话语权。
也正是因为他所拥有的话语权让他具有竞选美国总统的资格。
这让我想到了在美国,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大多是在新闻第一线工作多年的资深记者,比如Walter Cronkite、比如Peter Jennings,这些人的公信力甚至大于总统和政府官员,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他们说的话而不是来自官方的声音。
当然,话语权的形成和施展是需要借助大众媒介的。
电视、报纸、杂志、网站成为了拥有话语权的人们制造影响力的游乐场。
其实记者也是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群,这种权力可以表现在新闻报道的角度,镜头背后的态度,新闻评论的指向性。
可惜大部分时候名记们的“名”往往限制在本行业内,除非当他通过在电视上抛头露脸变成了水均益,变成了白岩松,变成了王小丫。
回到影片,故事的结尾喜剧演员Tom选择了向公众坦白真实的票选结果,自己其实并没有资格当选美国总统。
最终他做回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像以前那样享受着自己的话语权和这些那些笑话带给观众们的快乐,他也作为年度人物登上了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
电影《年度人物》(The man of the Year)这里特指2006年罗宾.威廉姆斯的版本。
这是个好名字,估计很多导演都爱用。
今天下班回家的路上顺手买来,因为罗宾.威廉姆斯曾经给过我《逃离魔幻纪》、《窈窕奶爸》、《小飞侠》,他对我有种特别的意义。
等回到家,这片子给了我两大惊奇。
一是它居然转录自俄罗斯版,俄罗斯人甚至给它压了一条俄语文配音的音轨道。
二是豆瓣居然没有人看过,被我抢了头名。
如果没有罗宾.威廉姆斯,在十分制下,这部片子可能只有四分,也就是说它是一部纯粹的烂片。
有了罗宾.威廉姆斯则可以勉强评到6分,那是对罗宾.威廉姆斯演技的肯定。
他现在似乎成为了烂片救星,专门下凡打救这些本来无可救药的片子,好让投资人晚些跳楼从而降低美国的自杀率。
《年度人物》的故事老到不能再老:脱口秀明星罗宾.威廉姆斯经常在节目里讽刺政治人物,屡遭好评。
观众HIGH了,就难免说些疯话,类似:您为什么不去参加总统选举呢?
结果,罗宾.威廉姆斯说着说着就假戏真做了起来,参加了总统竞选。
花开两朵,当时美国已经实现了电脑计票,承办选举的公司里有一位动人的程序员姑娘发现了系统有BUG,统计结果因此会出错。
她向公司CEO投诉了这件事,但是被封杀。
花又开回来,罗宾.威廉姆斯在系列巡回演讲中并没有捞到多少得分。
但是,在投票前进行了公开辩论中,他充分发挥了他脱口秀主持人的专业水准,大出风头。
言大众心声,赢得掌声一片。
一般来说,他在那一夜闪光完毕也就算了,大家都知道他作为独立竞选人出来的目的就是替美国人民出口恶气,但是脱口秀主持人都能当总统的话,脱衣秀女郎都可以当国务卿了(当然,历史上的确有脱衣舞女当议员的事情发生过)。
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罗宾.威廉姆斯以57%的绝对优势在三人中压倒性胜出,成为下任美国总统。
在总统预备期里,那位程序员姑娘找到了他。
身为钻石王老五,他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这个有些错乱迷惑的姑娘。
当然,他也知道了真相。
面对姑娘和总统宝座,他会选择什么呢?
罗宾.威廉姆斯本来就是脱口秀演员出身,所以扮演起这个角色驾轻就熟。
难道他这一次没有大量讲黄色笑话,反而多了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影片因为有了他才让人看得下去。
小布什最近两年来风水不好,触了霉头,这部片子本来的用意怕也是想从这里入手,吸引美国观众。
不过,以这部片子本身的质量,怕是根本打不赢《波拉特》。
美国群众对于玩弄总统已经毫无兴趣,他们似乎更喜欢看哈萨克斯坦人波拉特先生如何在美国出丑。
尽管片子不好,但是我发现了一种观赏的新角度:和《星球大战》的音乐一起欣赏。
不是要你边看DVD边放音乐,而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回想《星球大战》的主题曲。
罗宾.威廉姆斯的闪亮登场,那是星战的第一乐章。
简短的过度以后,进行曲一般的音乐和电影里罗宾.威廉姆斯的节节胜利完全对应。
然后是一段柔和的音乐,电影里出现了爱情的小火花。
一阵不和谐的音调,预示着电影里邪恶势力的出现,双方展开了斗争。
最终,罗宾.威廉姆斯去职,回到自己的女人身边,乐曲在几记鼓声中干脆利索地结束。
这就是一个美国式故事的节奏,和《星球大战》的音乐完全步调一致。
我猜中国观众会不大喜欢这部片子,因为罗宾.威廉姆斯的脱口秀速度实在是太快,字幕很难跟上,而且我看到的版本里字幕翻译质量并不高。
而他的美式幽默可能对于美国人来说每句都意味深长,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显得莫名其妙。
但是有爱情,片子有段动人的爱情这也就够了,不是这样吗?
一次投票方式的创新,一个计算选票系统的错误,一个为了公司抑或是私人利益而捂着耳朵粉饰太平的IT公司老板;一个演而优则“仕”的喜剧演员,一个不甘真相被埋没的项目主管;再加上美国四年一次的选举“闹剧”,汇成了一出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讽刺大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Tom Dobbe应该庆幸自己最终选择了回归电视屏幕。
虽然为此,他可能丧失了4年的白宫生活;但他得到了一段爱情,也得到了往后更大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他选择了隐瞒真相,谁知道会不会有另一番精彩呢?
是的,也许他真的有这种才能,毕竟,作为一个总统,并不是一个人,幕后其实是一群人,很多时候,总统可能也就是一个新闻发言人而已。
但是,关键是,Tom最后还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心,一如他开始决定参加总统选举那样。
不管他是否自信自己有统领一个国家的能力,他至少清楚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尽管不知道真相前,他也曾想过把“愚弄”观众,改为“愚弄”政客。
合适的位置——也许并不是外人看来的最好的位置,so what?
拿政治时事开刀,拿美国总统开涮,似乎好莱坞总是喜欢作这种游戏。
而这种游戏恐怕也只有在美国在好莱坞才能真正的玩的出来。
没有真正的畅所欲言的自由,没有真正的随心所欲的畅快是不可能给这样的片子诞生的空间的。
无端的封锁与屏蔽,连用个搜索引擎都会频繁“撞墙”的国度可能诞生这样辛辣讽刺的影片吗?
这样的影片,这样的角色,主演的不二人选当然非Robin Williams莫属。
每次一看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一看到这个小老头出现,就知道他带来的肯定是毫无顾忌的讽刺与搞笑,往往当时的舆论红人成为其搞笑的把柄。
也是因此,Robin Williams也成为各大颁奖典礼的常客。
本片这样的角色,简直就是为Robin Williams量身定做。
说来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Robin Williams作为政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因为受到民众的支持和欢迎,在一个观众说“你应该去竞选总统”之后,还真的拉开了架势去竞选美国总统。
而且阴错阳差的竟然还真的“当上”了美国总统。
当然导演知道如果真的凭借民众投票让一个喜剧明星当上总统还是太过荒诞,于是引入了一个设计电脑投票系统的硅谷公司,让他们公司的产品出现纰漏,导致票选的排序不是根据真实票数而是根据3个候选人的名字的字幕排序,上演了一场有些夸张但又符合情理的喜剧。
能够拍摄这样的影片,导演绝非善类,Barry Levinson身兼本片编剧和导演两职,早在80年代就已经扬名立万,多次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导演奖提名。
其作品以1988年的Rain Man最为有名,也帮其捧回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而与Robin Williams的合作,更是早至1987年的Good Morning, Vietnam 。
女主角Laura Linney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也曾获得过奥斯卡的题名。
另外还有老戏骨奥斯卡得主Christopher Walken,他在Mousehunt中扮演的捕鼠专家可谓让人印象深刻,在本片中扮演Robin Williams的经纪人。
事实上本片的题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2004年美国大选电脑记票系统出错这一事件。
而本片最大的任务,是要完成对于当下美国时政中的一些让民众不满意的部分以及当下的美国总统布什的讽刺。
整部片子,3个总统候选人辩论的那场戏最为精彩。
抓到机会,当然免不了要对能调侃的东西全都调侃一番,从美国政府对待恐怖分子的恐惧而产生的对于出入境问题的小题大做,到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再从环境能源问题到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再加上万络丑闻、安然丑闻,都逃脱不了导演的法眼。
当下美国政治的众多弊端和问题也都成了编剧最好的素材,全都拿出来大大的嘲弄一番。
就连小甜甜布兰妮和Paris Hilton的One Night in Paris都被搬上了台面。
hmmm,说来这个叫Hilton的女人也真够强的,自己和男朋友在巴黎的云雨交欢被偷拍后出版,她竟然还打官司要回了自己男友卖出的版税的一半。
这样的片子,看起来爽,演起来应该更加的有趣。
想来在拍摄过程中片长一定会是笑声不断,导演和演员都过足了瘾。
而在搞笑背后,同样表达除了导演的意图。
尤其是对结局的处理上,并没有让荒诞彻底的进行下去,而是冷静下来对于Robin Williams这个并不副实的总统的去留问题做了很好的处理。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会对一件事情发表评论的人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够办好一件事情。
评论是一回事,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真的让一个一直只会对政治进行调侃的政治谈话节目主持人当上了美国总统,他面临的将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够把事情做的比他口中讽刺对象更好就是个最大的问题了。
就像本季24中的副总统Noah,等到他真的当上了总统才知道Wayne Palmer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无能。
所以,也许当演员演得过瘾导演导得过瘾观众看得过瘾,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该讽刺的讽刺了,片子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115分钟以后,观众走出影院,世界并不会马上改变,或者根本就不会改变。
但是毕竟有人把很多人想说的东西说给所有人了,也就足够了。
只是不知道当下真的美国总统布什,如果真的看了本片会是何种感想,hmmm
为了维护公正、为了依据法律和制度,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名利,我可能做不到,不过很敬佩主人公那样的人。
《年度人物》罗宾威廉姆斯2006年。
脱口秀演员汤姆·多比斯以讽刺时政为生,按观众的建议参加总统选举,因电脑投票系统错误赢得大选,即将成为总统。
电脑投票系统的开发商程序员埃莉诺·格林发现系统错误汇报公司老板,却因老板害怕影响公司股票而陷害埃莉诺,埃莉诺走投无路找到正准备做总统的汤姆告知真相。
汤姆最后公布了真相放弃总统宝座重新回归脱口秀行业,并与埃莉诺结为夫妻。
可能是故意的,影片为电脑投票系统设置了一个非常low的bug,就是主角的姓里有两个B,排序时优先于其他两个候选人姓里的两个G和两个L,所以男主赢得了大选。
影片影射了美国2004年大选中的电脑计票出错事件。
把男主女主发现选举结果错误后的矛盾、纠结、挣扎心理和软件公司发现程序错误后为了保障公司利益多次陷害女主试图掩盖真相的行为进行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多次强调总统候选人不应筹备竞选基金,以脱离财团控制的观点。
提出了总统应忠于政党还是忠于美国这样尖锐的问题。
就是觉得罗宾威廉姆斯的肢体动作太过于僵硬,尤其是动作幅度很大的情况下。
总而言之,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几年过去了,忽然想到就回忆一下吧...虽然不能称得上深刻,但有一点吧,错用一次---娱乐至死.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喜剧片,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它超过了喜剧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零零六年,布什政府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国会选举也表明民意早已抛弃了共和党的政策。
民主还是共和,难道美国公民只能面对这两种选择?
巴里·莱文森以他惯有的风格和出人意料的故事设计在声明:两党制不是两个选项,而只是一个,代表特殊利益集团的一个选择,你选哪边都是一样的结果。
没有候选人会真正关心选民的问题,他们得到石油企业、医药企业、汽车企业的支持,当选后会去尽力解决对提供竞选资金的企业的承诺。
选民?
他们就像是热油里的薯条,或者薯片,激烈地翻腾一阵便被送进肚子了。
难道没有其他的选择?
无党派人士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确实如此,汤姆·多比斯尖酸刻薄的脱口秀表演,言辞激烈的政治笑话好像是新鲜的血液,刺激人们疲惫的神经。
多比斯把整个选举看作是一个玩笑和一次经历,但上天却如此眷顾他,也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电脑在选票上的统计错误让这个善于挖苦政治人物的脱口秀主持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总统就职演说。
究竟是老老实实地会到自己的麦克风身边,还是真的就任美国总统呢?
这真是一次少有的抉择。
这种可以改变世界的选择可能一千年才会出现一次,鉴于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其他人也就不要再奢望,除非你可以等到十个世纪之后。
如果多比斯是野心家,他也许会借此机会大赌一把,如果他是胆小者,就可能会被人利用。
但是多比斯有着和华盛顿一样的信念:一切为了美利坚民族。
他正直的秉性仿佛受到了华盛顿的感染,他以少有的冷静态度出现在镜头前,宣布了这个弥天大错。
这种可笑的谬误正是对一个政治家心灵的考验。
虽然多比斯不一定就是一任失败的总统,但是它不能保证成为一位成功的美国总统。
多比斯无法对美利坚民族做出百分之百的承诺,一万之中还有无法回避的万一。
这是一次艰难但是无比正确的抉择。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再去完成一件事情,而此时又有比其更合适的人选时,放弃无疑是对人民的负责。
就像一个人是军事家,或者凭借他身边谋士的军事才略与自己杀伐决断的气度而成就了不朽的军事战绩,他就是在其领导下人民心中的英雄。
但当他因为深信“打天下者坐天下”的谬论或太过野心勃勃而选择背弃人民的独裁,强将个人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时,他由一个驰骋沙场的军事家到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的转型就彻底宣告失败了。
此时,人民却延续以前形成的对他的认识来尽力完成他所下达的一条条政策,正确或者错误。
当然不可否认存在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政治家,比如华盛顿。
华盛顿是以其正直的人格魅力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成为政治界巨擘,但是他严谨的作风并不是人人都可做到。
政治家做出的选择必须是对人民,对民族负责的选择。
这里人民并不是指拥护他的人民,民族也并非是他所在的民族,而是更大范围意义上的一个概念。
真正成功的政治家是对人类负责的人。
个人觉得让这哥们做美国总统蛮不错。
……喜剧照进现实,乌克兰已经有喜剧演员当上总统。
喜欢Robin Williams 口才太棒了 还幽默 但是影片除了开头结尾🈶️点小高潮 中间的一大部分感觉都可以省略 拖的太慢了
他宝刀未老~~
给选举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我喜欢贫嘴的大叔
有些位置是不适合自己的。
“政客就像尿布,他们应该出于同样的原因而被频繁更换。”……确实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但却不是主人公所暗示的那个原因:如今看来,之所以要频繁更换,只是为了让背后那些真正主宰却永远不变的人彻底放心!它甚至压倒了“喜剧演员不仅能当总统甚至还能深刻影响世界”而位列此次旧影回眸全新感受榜的第一名!嘿嘿。
电影里那些段子比电影本身好玩多了。
本来可以是不错的政治讽喻剧的,估计为了卖座吧,硬塞了个女人,整成了浪漫爱情轻喜剧。
拿总统开涮一直是好莱坞的素材之一,而美国历史自从里根当选总统后,就为总统这个职位增添了额外的话题性。它就使政治显得没有那么地沉闷,没有那么地乏味。而喜剧明星当上总统会是怎么样的呢?在美国,每个人都在指责政府的无能,每个人都期盼着改变,每个人也都能滔滔不绝的控诉令人失望的现实,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美国总统的。
罗宾·威廉姆斯真的老了,要是20年前,这绝对是它的拿手戏
逗
前半部分不错
一般,看点就是那几段演讲
政治讽刺片儿...
威信简9
真正的政客可没一个这么诚实,好政客都善于说瞎话,过于理想化。美国式幽默和美丽的女主角是亮点
the last 10 min saved the whole junk movies's poor ass
用幽默的方式给美国当今政坛一个响亮的耳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