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对这个题材是略有抗拒的。
或许还是比较保守,觉得将充气娃娃这件事摆出来说,有些奇怪。
但毕竟是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之一,并且是很特别的一部,怎样都是要看看的。
电影一开始比较裸露,不吝惜画面的清楚演示了充气娃娃的使用指南。
男人出门后,小望逐渐活了起来,在穿衣镜前试着仅有的几套衣服,有蓝色的闪光亮片裹身短裙, 有清纯的学生妹校服,最终她选择了黑白的女仆装,悄悄溜下楼,一点点的探索着未知的世界,跟随着一位老妇人,鹦鹉学舌般重复着别人的语言,亦步亦趋。
在这里, 想到了弗兰肯斯坦,那个被科学家亲手制造出来的怪物,因为太丑被丢弃,靠着偷听默默的习得语言。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是多么陌生,也充满好奇,你遇到的人也终将塑造你。
小望和纯一导演是柔和的,为她备下了一个电影碟片店,在这里她遇到了初恋,也开始经历作为人会经历的情感上的美好和折磨。
回家的路上,她蹦蹦跳跳,就像初尝爱情滋味的小女孩,明媚欢快,因为有了心,有了喜欢的人。
在又要履行充气娃娃义务的夜晚,她在躲闪,轻微的躲闪。
她和纯一像真正的恋人一样,去海边、去吃饭,只是她闻不到味道,也不能吃东西。
直到那一次事故的发生,胳膊被划破,在纯一面前完全暴露。
在那一瞬间,她很惊恐,惊恐的犹如白蛇害怕在许仙面前现出原形。
不过纯一,只是本能的被惊吓,然后立刻问清楚充气口,趴到她肚皮上开始吹气。
结合后来的对话,纯一问:你那个时候是什么感受?
小望说:你帮我吹气么?
纯一说:不,是你漏气的时候,很痛苦么?
小望说:嗯,很痛苦。
这段对话非常高明,这两个人关注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望关注的是纯一为自己吹气,两个人像是经历了一次融合,这样的亲密感已经完全盖过了漏气时的恐惧。
小望说:这个城市有很多我们这样的人,空空的人,纯一说:我也是。
纯一的关注点可能因为他和小望一样都是空空的人,只不过一个是物理上的空,一个是精神上的空,他很好奇将空气排出那是怎样一个感受。
他的心里,和小望之间建立联系的支点是我们都是空的;而小望角度和他建立联系的支点是我们都是有心的,像是美人鱼终于可以用双脚走路,可以感知他所能感知的一切。
她无数次,尤其是在被伤害的时候都在重复一句话,似乎是在麻醉自己、说服自己接受现实:空气人偶只是性欲的替代品。
而在纯一这里,她无可替代了。
纯一说,小望能做一件事,是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的,那就是可以被充气和放气。
这个无可替代的意义还是因为她是空气人偶,她还是有点失落,但这一点已经足以让她振奋舍身。
在很多现实感情里,也会这样吧。
比如他喜欢她,只是喜欢她的温顺,而她的好与美并没有认同,她会觉得有些苦涩,但又说服自己毕竟是被他喜欢的呀,能在一起就很好了。
小望和纯一之间的结局,其实没有看太明白,总觉得小望划破那一刀,是否并非无心?
否则为什么在发现纯一不再醒来时几乎没有悲伤?
作为一个有心的人偶,应该是可会悲伤吧。
小望和男主人在电影前半部分,对于男主人,只是个工具,慰藉寂寞的工具。
小望的存在不仅仅是解决性需求,也承担着陪伴的角色,男人会对着她絮絮叨叨的说这一天的生活和琐碎,会将星座投射到天花板给她讲星座,让人感觉他对小望也是倾注了感情的。
而小望对这个男人没有一丁点的感情,甚至还很嫌弃,尤其是喜欢上纯一之后。
但当小望为了躲避男主人,自己藏起来,发现男主人买了个新的充气娃娃替代了自己,还给新娃娃过生日,而自己的名字也是来源于他的前女友时,整个人暴怒了,她吃醋、委屈、愤怒,告诉男主人她已经有了心,她表现的一点也不像想离开的人,反倒因为自己被取代而抓狂。
可是男主人对她讲:你太麻烦了,有了心的人太麻烦了。
一个很有感情需求的人,却害怕感情所带来的负担,将可能的感情依恋拒之门外。
一个本想离开的人,却因为对方的移情别恋反倒无法放下。
这个矛盾,也是非常有意思。
小望经由他人的塑造最初的塑造者是制作玩偶的人,在这个阶段所有娃娃都是一样的,是商品,他并不知道这些娃娃会被什么样的人买走,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只能从回收回来的娃娃磨损程度上推测她们是否曾经被爱惜。
而小望只是曾经其中的一个。
第二个塑造者是买她回家的人,在这里她和普通娃娃仍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工具和性欲的替代品,不同的是开始和一个特定的人、特定的房子、特定的床发生联系,而在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有了心,无从知晓。
小望和纯一在一起时,念起星座名称,被问到为何会有关西腔时,这体现的就是她的拥有者对她的塑造吧,无形中给了她最初的印记。
第三个主要的塑造者是纯一,让她有了感知,对爱的感知、对味道的感知,从此感官开始发挥他们应有的意义。
也让她有了找到同类的感觉,即使这个同类并非她所认为的。
其他的塑造者,如店里的老板,强迫她发生关系,让她经历了人类世界里的丑恶和再一次被迫接受自己只是替代品的想法;如偶遇的老爷爷,教给她那么美好的一首诗,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一样,都是空空的;关于垃圾工对于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分类。
对于许多,她都似懂非懂,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习得,在等待发酵和质变的那一刻。
店老板在强迫她的时候,曾经猥琐的跟她说:摸我。
在老爷爷孤独而寂寞的躺在榻榻米上时说:摸我,她自然而然的把手伸到被子里,被老爷爷纠正,其实他只是想有被抚摸额头的那种温暖和关爱。
而这也是一种习得、纠正、再习得,被反复塑造直到找到真正含义的过程吧。
关于不可替代小望一次次告诉自己:空气人偶只是替代品。
但她最怕被当做替代品,被当做替代品是最让她悲伤的一点,而不被当做替代品也是最让她高兴的一点。
在和纯一逐渐升温时,在他家发现他和女生的亲密合照,立刻就阴郁起来,在想自己是不是这个女生的替代品,敏感得不像个刚刚有心的人偶。
而这也是纯一在告知只有她能做的事情时,她在失落里又很明媚的原因吧。
长椅上的老爷爷曾经是代课老师,一个可以被替代的小人物;年龄稍微大了的前台接待,也恐慌自己被更年轻的同事取代。
众人皆有此心。
关于结局纯一变成了可燃垃圾,小望变成了不可燃垃圾,她躺在垃圾堆里,出现一个画面,她过生日,所有那些电影中曾经出现的很丧很丧的人都来为她庆祝,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特别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燃烧最后一把火柴,给自己照亮去天堂的路。
生命,自有缺失,经由他人而完满。
在这个时刻,不敢说她已经完满,但至少对所经历的一切都有了理解,也愿意去拥抱那些温暖,比如给公交车上熟睡的陌生男人一个肩头依靠,为在病床上的老爷爷端水送药,发自内心的逗弄可爱的婴儿。
正因如此,才会有最后的气息吹起蒲公英吧。
如人偶制作者所问:你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东西都是悲哀的吗?
有没有美好的事情?
小望点了点头。
愿蒲公英飘过的地方,皆有希望。
在学校的日本电影节上看到这个。
个人来讲我不会自己去找这种片子看,我还是喜欢清新一点的。
开始看完的时候觉得里面的指代都很刻意,痕迹比较重。
睡了一觉醒来觉得里面有些东西还是有点深刻的。
我问当时也看了的一个男性朋友,你想不想要女朋友是那种充气娃娃。
他说,不要,充气娃娃没有反应。
我说,那你是想要迎合你做出反应的充气娃娃。
他不说话了。
就好像电影里娃娃那个主人,他把娃娃当成真人,每天跟她讲自己的生活,每天说“我回来了”和“我上班去了”,夸奖她,你今天很美。
给她洗澡暖手,说她唯一的缺点是太冷。
带她去公园,让她靠在自己肩膀上。
看到这我都忍不住想,如果他发现娃娃变成人了以后,应该会很高兴吧?
但当变成真人的娃娃出现在他面前时,当娃娃质问他喜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不是唯一的时候,他问,你能不能变回以前那个不会说话的充气娃娃?
娃娃说,你不喜欢我有心吗?
你情愿我从来没有找到心吗?
男人低下头说,女人很麻烦,这是我选择你的原因。
我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其实只想要一个充气娃娃,或者像我那位友人一样,要个有反应的娃娃。
其实很多恋人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把对方当成了自己买来的娃娃而不是真人吧。
所以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不开心,甚至要重新买一个。
女人应不应该做充气娃娃?
娃娃和买她这个男人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
即便一开始她是假的,他也给了她温暖和感情。
虽然这种感情可能只是对自己前女友的寄托(娃娃的名字就是前女友的名字)而已。
娃娃一直跟自己说,我只是一个欲望的替代品。
因为这个原因,她相信男人是不爱她的,即便男人待她如真人一样。
她有了心跑出去玩了之后,晚上还是会回到家里假扮木偶,即使她并不用回去。
但她习惯了这种温暖,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只是漠然接受,不反抗,也不回应。
到她爱上男店员,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这个男人了之后,她弃他而去了。
她让自己“丢”了,然后每天晚上偷偷躲在杂物柜里听着男人找她。
她很明确自己不喜欢这个男人,所以离开了他。
但是她还是依赖着他,依赖着他的家。
而当男人又开始开心地呼唤她的名字并开始唱生日快乐歌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被取代了,冲上楼去,看到床上躺了另一个充气娃娃,一个和她有一样名字的新娃娃。
她问男人是不是她可以是任何人。
她问男人为什么不给她过生日,为什么又买了一个新娃娃。
意识和潜意识在这个结合的很好。
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气娃娃,而她的潜意识里自己也是娃娃。
而娃娃,是要被所有人宠爱、照顾的,是不应该被遗弃,也不能被取代的。
很多女孩子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是娃娃,哪怕我不爱你,你也不能走,不能爱别人,为什么当初说爱我却又找了别人?
然而我们却忘了在意识层面上,我们不是充气娃娃。
别人没有义务,尤其是我们不爱的人。
在最后娃娃的梦里,男店员站在身后,而端蛋糕出来为她唱生日歌的,却是这个男人。
在梦里娃娃感动的哭了。
她在心里还是孩子,是希望所有人都在她身边关爱她。
她要男人爱她,却不想他占有她。
就像《飘》里的斯嘉丽一样,她不在乎自己需要做什么,她只想要爱。
自己是唯一的爱。
不少女孩子身边都有默默爱着她们,愿意为她们做任何事情的男生,即使她们心里明白,却还是希望他们只是朋友,享受着他们的关爱。
心里,都是没有长大的小孩子。
自私却也纯真。
或者纯真地没想到是自私。
男店员看到娃娃漏气的样子马上帮她修补和充气,让她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
她在房间里跳跃着飞翔着,轻薄的小裙子也飞舞着,连平时不喜欢的东西也变的可爱了。
这的镜头很慢,甚至有些冗长,但却很真切地表现出恋爱中的女孩子的心理状态。
她因为男店员发现她不是真人却不介意而开心,男店员甚至跟她说,我和你一样。
就好像女孩子通常会幻想男人看到她们的缺点仍然热烈地爱着她们,哪怕她们脾气臭嘴巴坏整天折磨男朋友,男朋友仍然应该爱着她们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女孩子应该都做过很多年这样的梦,尤其是先天比较优势的女孩。
正是因为这种期待,落空的时候才格外痛苦。
女孩子还是不要太嚣张,珍惜一点没什么不好的。
《我的野蛮女友》里大家能忍受全智贤的野蛮,完全是因为她是大美女。
你让一个丑女去野蛮下试试,屏幕里的和屏幕外的肯定都跑光了。
而且里面最让人觉得她美的,却不是她野蛮的时候,而是她温柔弹琴,脆弱的哭泣的时候。
切记:我们没有全智贤的美貌,即使有,也没她哭的那么好看。
里面涉及到的很多人物都表达了“我们内心都是空的”这个主题。
被年轻同事排挤的日渐衰老的女秘书;内心空虚只能靠食物填补的女孩,到最后我们发现她竟然那么美;一向和蔼可亲却在欲望面前变成陌生人的老板;到处偷看人裙下的男青年。
就是因为每个人物的出现指代都很明显,才给我那种很刻意的感觉。
整个故事里最不空的人,大概就是那个公园里的老人和那个走哪都说“辛苦了”的老妇人吧。
他们是剧中少数会笑的人。
讽刺的是,在整个剧里而笑的最多的,却是一个充气的人型娃娃。
里面一句话深得我心:“手很冰的人通常都有温暖的心。
”
[空气人偶]是都市里的童话故事。
充气娃娃小望本是“发泄性欲的替代品”,一天突然“有了心”,开始充满好奇地感受眼前的世界。
她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人。
随着对人类了解的加深,她愈发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像小美人鱼一样,偶然发生的美好童话终结于悲剧。
她们都固执地追求本不属于也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同样的令人心碎。
如同[步履不停]和更多的日本电影,[空气人偶]也是关于人情的电影。
想变成人的充气娃娃,头一次来城市的农民和涉世不深的婴儿幼儿其实没什么区别,他们眼前的世界远远超过自己的往日认知,一举一动往往会带来笑料。
以他们的“无知”和单纯,特别适合去反衬人、城市人或者大人的状态。
所以,照[柏林苍穹下]的设定,只有小孩子才能看到在人群中穿行的天使,原来他们根本就是一类人。
这里,小望用自己的低幼言行串起了城市中的各色人等。
这些人生活状态各异,可是同样孤独,同样是可有可无的“替代者”(亲爱的行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秘密)。
初来乍到的小望,借吉野弘的诗歌《生命》窥到了生命的不完整性——“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而被创造出来的……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便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自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被播撒的种子……”(这里有完整版:「生命は」)诗意当中,这些原子化个体的生命得到展示。
在成为泡沫前,小望给世界留下了飞翔的蒲公英。
对大家来说,这点希望的种子却可有可无。
“真正”的人既不会对垃圾感兴趣,也不会不明不白地跑跟别人搭讪,他们固守着安全的界线。
这就是高楼大厦中的人情。
到影片最后,终日烂醉的宅女似乎觉醒时,那种疏离仍然挥之不去。
影片的余韵是全然的无助、嘲讽和悲凉。
小望是初心未泯的孩子。
在她眼里,日常生活是诗意和神秘的。
她好像一个平凡的哲学家,用自己的生命探求世界的秘密。
可是,她越像人时,这些美好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残酷所替代。
不变的悲剧。
是枝裕和导演用电影的语言呈现了这段哀伤的童话。
生命的意义、爱和生死、城市的疏离,都是他的关注所在。
而成全小望的那个地方——一家音像店——恐怕是导言夹带的可爱私货。
电影也成了小望生命的一部分。
无疑,这是是枝君生命无以替代的一大部分。
影片出现城市街景时,背景音乐中夹杂着呼气的声音。
这是小望的声音,她用自己的气息实践着诗歌的意象,用蒲公英去完满这个世界。
她的生命要靠气来维持,气被放光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可是,那些“真正”的人有何尝能离开气而存活呢?
而生命是上帝用气赋予亚当的(这同样受益于行人的提醒),最早的一个人恰恰也是个尘土质地的充气娃娃。
PS:格外感谢肥内大人的正体中文字幕。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3938096/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一直在想充气娃娃为什么会突然有了心呢?
电影中的充气娃娃也很想知道答案。
娃娃说有了心很痛苦,不如说是作为一个有感情会思考有自我意识的人很痛苦。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她从未体会过美好。
就像电影里的老人所讲的,其实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和充气娃娃一样空空如也。
难道寂寞是都市人通病?
在城市绚丽繁华的外表下生活的人却是空虚,孤独,无助,恐惧,绝望的。
就像把娃娃当作自己女朋友一样每晚亲热的孤独男人,他为什么不敢找一个正真的女孩去交往 做爱,而是要用一个没有反映的娃娃来代替?
但当他发现娃娃活过来的时候,他乞求娃娃变回那个没有知觉供人发泄的玩具。
他说,正真的人是很麻烦的;刚开始很喜欢和善的店老板,没想到后来他却强迫娃娃和他做爱。
责任感缺失,善于伪装,这不是现代人的通病吗?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部反映都市人心理的片子。
就像在医学上过分强烈的倾诉欲也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其实每个人都很寂寞,只不过大家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罢了。
导演是想用有了心的娃娃和人类对比吗?
电影里说,皮肤冰冷的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那流着温暖血液的人呢?
是不是心里都很冷漠?
可以说,这一部充满着情色意味的电影,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娃娃白皙的大腿,光滑的脊背,以及做爱的场景。
孤独的人用性欲来排遣心中的寂寞,我不知道导演有没有这一层面的意思。
其实电影里的娃娃就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只是渴望收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宠爱。
有了心,就需要有东西来填满心房。
那就让爱人的气息来填满自己。
充气娃娃为回报以为和自己一样的纯一,拿到割开了他的皮肤,想要把自己的气息也灌输给爱人。
可纯一最后却因为失血过多死掉了。
我不知道导演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难道是想表达在这个冷冰冰的城市中,一个炽热的心其实是伤人的武器吗?
温暖在这个城市中很难存活。
看到娃娃在垃圾堆中幻想自己生日那段很伤心。
她就像一个渴望被重视的孩子。
导演为什么要用这么温暖的画面表达这么冰冷的主题,看起来让人很难过。
每个人都是充了气的没有心的人偶。
活的如行尸走肉的躯壳,还比不上一个有了心的玩具。
能把充气娃娃拍得这么人性和文艺范,也只有日本导演了,是枝裕和拍了一部风格很特立的独行电影,把一个表面非常淫邪的题材拍得足够唯美,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选对了女演员,裴斗娜惟妙惟肖的表演高度还原了半人半物件的动作及神态,这是解放尺度最大的裴斗娜,多次凹出人体艺术,也是大银幕上最好看的裴斗娜,可能是她确实适合女仆装,也是因为她,才能对这种类型电影有观影兴趣。
可能一直用双倍的速率推进,如此缓慢的叙事节奏也显得很流畅。
有了心,是件很疼的事,因为有心才会有伤害,有了思想,更是一件很沉的事,因为有思想才会有失去。
电影的前后部分显得有点割裂,尤其是那急转直下的结尾,把原本就很隐晦的成人寓言拍得更沉重了,孤独才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
我爱电影,尤其是用后摇作原声的电影。
闭目细数,《K-PAX》(2001)是弃绝炫目特技的科幻神作,后摇在片中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胜利之光》(2004)一反惯常体育类励志片对结局的设定,用另一种结果告诉我们收获的方式不仅仅是成功一种,操刀该片原声的是后摇乐团Explosion In The Sky,橄榄球竞技的激烈、后摇的爆发力在片中一览无余;相比之下,《刺青》(2007)的情节弱了许多,后摇的光芒完全掩盖了潦草的情节;而昨晚观看的《空気人形》(2009)早在没出来之前,我就翘首期待——不是因为是枝裕和执导,也不是因为小田切让客串,而因为这片的OST是由World's End Girlfriend操刀制作。
《空気人形》中文名《空气人偶》。
顾名思义。
冥冥中那点未知的力量,让一个廉价充气娃娃有了人的感知,用剧中女主角的话来说,having a heart。
这枚充气娃娃每天最大的作用就是被中年男主人吭哧吭哧一通操。
苏醒后穿上女仆装满街乱走,木讷、不通世事,却本能地知道在主人下班回家前赶回寓所,用化妆品掩饰身上的塑胶缝合线,还在录像店做了兼职。
生命本身狭隘,虽然这个突兀的生命天真、好奇、人畜无害,却不被周围的人接受。
没有朋友,主人买了新的充气娃娃后,把她搁置楼梯下的杂物间,不被关怀,不被需要,一脸落寞。
这种落寞的表情,一直持续到电影最后她怀抱洋娃娃躺在垃圾堆中,任凭体内的气跑掉。
日本人有精致到变态的特点。
电影的原声、暖色调镜头,甚至连服饰都配合了是枝裕和为我们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我把这叫做暖色调的残酷。
充气娃娃用天真和友善对待这个世界,渴望关怀渴望认同,却在彻头彻尾的孤独中心甘情愿放弃生命步入永恒的安宁。
这种残酷的温情贯穿电影始终。
关键点主要有以下两个:充气娃娃苏醒之初,急于寻找同样苏醒的同伴,在公园长椅上跟孤独老人谈话。
充气娃娃说自己身体是空的,孤独老人说现在的社会人人都是空虚的(英文字幕上单词是empty);临近结束充气娃娃找到自己的制作者(小田切让客串),小田切让问她,在你看来这个世界怎么样。
充气娃娃说,beautiful。
小田切让忧伤地笑笑,说这真是个给人安慰的答案。
但是现实中真有给人安慰的答案吗?
不止一次,我梦想能在哪天突然达到宇宙的无上奥义、科学的最高巅峰、商界的无限荣耀、存在的终极意义,可惜这一切都是虚妄。
这是最坏的时代,太多重压令人呼吸不畅,人与人冷漠无情,城市冷硬成钢铁丛林。
每时每刻都有鲜活的肉体被丢入红尘染缸,被蒸煮被毒害被腐蚀被搅拌被挤压。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最好的时代。
没有最好的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悲哀。
就像《空気人形》里,苏醒的充气娃娃最大的悲哀是不被需要,找不到自我,弄不清存在的意义——生而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黑客帝国2》里,大帅哥被电脑人堵在一座大厦中balabala一通说教,人类是地球滋生的病菌。
在我看来,文明的本身就是悲哀,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
不信?
看看每一次历史变革带出的蓬蓬血雨,哪一次民主的进步不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远的且不提,C国收容制度改善,不也是踩着孙志刚尸首过来的?
物竞天择。
外界恶劣,我们只得苦练内功,依靠更坚韧的心智幸存到明天。
所以这个世界有人懒惰有人勤恳,有人卑微有人自信,有人愁苦有人璀璨。
是的,一切都要依靠更强韧的心智,才能在这个没有信仰的世界,不偏听,不盲从,不狭隘,活出自己的特点。
所以亲爱的,执此冰冷之手,让我们一起孤立无援。
http://xiaoqinssky.spaces.live.com2010.4.1PS:感谢高义的浪子哥提供下载信息,感谢bebeerock哥不辞辛劳发片给我。
昨天是枝裕和说,当初拍《空气人偶》时,是看到漫画原作,觉得很喜欢,所以扩展成了一个故事。
漫画原作其实很短,就只有电影里小望被刺破胳膊漏了气,纯一用嘴给她吹气那段。
然后在这段情节的基础上拍了这部电影,这一段也是这部电影里导演本人最喜欢的一段。
而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小望第一次见到纯一那一段,王子一样的男孩出现在眼前,瞬间心动,一见钟情,他是小望见识到的这个世界中唯一美好的事物。
就在小望见到纯一的那个瞬间,原本空洞的充气娃娃长出了心。
有了心便有了爱,有了希望,有了感受悲伤的能力。
“私、心を持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
何がお探しですか?
私、心を持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小望后来去见有如她父亲一般的人偶修复师时,他问她,在你认识的这个世界中,只有悲伤吗?
有没有见到过美好的东西?
小望停顿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她心里想着的是纯一,唯一一个带给她温柔和希望的人,美好的纯一,纯净的唯一。
后来,单纯的小望亲手毁掉了她的世界中唯一的美好,她便也失去了心,最终她也带着绝望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我还无法理解的一部片子。
小望一刀划破了对方的肚子,涌不止的鲜血对她而言只是无法理解的东西,反复询问着对方同一句话,得到的却只是无止境的夹杂着痛苦与沉寂的呻吟。
“你的充气孔在哪里呢”在终于察觉到身下的男人似乎与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小望已经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只是最后依凭着记忆中创造自己的男人告诉自己的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把他撞进了分类垃圾袋里。
那时的小望是种怎样的心情,没有人理解,连她自己也不能。
归根结底,她只是个没有正常的肉体与健全灵魂的空气人形,甚至连【小望】这个名字,也只是如同量产三无少女一般,是某个无关紧要的人无意或有意中所赐予,甚至连矿泉水上的生产标签序号都不如,没有区别的意义,只有被替代的价值。
你所缺失的,未必是你所想要的空气人形的制作师问过小望【在这世界上你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悲哀的吗?
有没有,任何美好的事?
】,可是,怎样理解悲哀,怎样理解美好,可是,制作师和小望眼中的美好与悲哀是否相似,即使是那个一眼就能认出她仿佛父亲般对她说出【欢迎回来】这种温暖字眼的男人,也不会知道答案。
他是想知道小望的答案,还是只是想藉由小望,让自己有一个答案。
小望看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句话是【好美】,这是刚从黑暗中醒来的她学会的第一个字眼,那些斑斓多彩的世象如同漆黑中的萤火微光一样,对于沉睡在最深沉一无所有世界中的小望,是最为不可抗拒的诱惑。
她发现的,是这个城市里所有人都失见的。
从黑暗踱步到光明的她,并不知道,这个城市里的所有人,正身处在这名为光明的黑暗中,一无所见。
什么东西理所当然的存在,却会理所当然的消失秀雄对空气人形的需求几近病态,【小望】成为他生命中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是必须存在的,但似乎又不那么重要,一直到他拥有了另一个【小望】,看到上一个【小望】质问着自己她对他意义的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心情。
【能不能请你,变回那个没有灵魂的空气人形】对于秀雄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曾经的慰藉,不会开口没有灵魂的空气人形,才能够满足他空虚的内心并为她们赋予量身定做的存在意义。
对于早已因为过去而作茧自缚的他来说,只有昨天,才是自己赖以生存到明天的动力。
日复一日为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人讲着相同的故事,她会不会听到,对秀雄而言,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有些东西看不见,却不可失。
【我的里面,是空的】【这个城市里,有很多人和你一样】镜头反复在城市中琐碎的日常间徘徊,重叠着相似却又不相似的各种人生,长椅上的老人缓缓的道出这个城市不为人知的事实,气若游丝却又不容置疑,垂暮之年的人往往可以更加笼统的对待生命,只有一路历经风雨的人才见过各种雨过天晴的柔和明媚,光阴不会辜负他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只是看到真相的人,往往已经站在终点再无法回头。
整部片子点题的一个字无疑是【空】,人与人形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填充内里的东西同样都是无法触摸无法看见的,当它存在的时候人们丝毫不以为意,而当它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空洞虚无。
看到被抽干了空气的小望,纯一或许犹如看到了一面显示真实的镜子,失去了填充身体之物的干瘪人形,仿佛犹如失去了曾经的自己。
或许纯一会有【原来,现在的我就是这个模样啊】之类的想法吧,如此丑陋无谓,如此不值一提。
于是看到他在慌乱中为小望一口一口的注入空气,努力想要【挽救】小望的样子,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在试图【挽救】自己。
只是,人类和人形终归还是不同吧。
人形被抽干了空气之后,还可以靠新的空气来维持肢体。
然而人类在失去了自己重要之物后,却不是可以仅靠寻找新的寄托就能够满足的。
和小望一次又一次的约会,看似浪漫惬意实际百无聊赖。
还有什么事情,会比本以为找到了早已失去的珍贵,却在咫尺一步的时候发觉那是假象是虚妄更加悲哀。
就连那镜花水月,也已不是当初所见的那般模样了。
所以纯一才不甘心吧,才会提出【让我放掉你体内的空气,再帮你注入】这样的请求,才会想要在空气人形一次又一次的【死亡】与【重生】之中,找到自己一直以来不曾找到的答案。
果然还是不一样,再被一刀放空了支撑肉体的血液之后,纯一或许才明白了,人类的肉体和灵魂,与空气人形不同,那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两件事。
做过梦的人,才是存在过的人【小望】无疑是整部片子中最悲哀的产物。
无论是自己一路上遇到并蹒跚学步过的所有人,无论是制造自己的人形师,无论是自己的主人秀雄,无论是自己【似乎】认为很重要的纯一。
都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纯在,而这个事实,却因为自己不具备完善的灵魂而不被了解,而因为自己的不了解,导致自己亲手割断了自己那尚不健全的灵魂根源。
那种心情并不是少女情怀情窦初开般的青涩诱人,也并不是爱到至死不渝相爱相杀般的惊天动地,这只是一个初次来到世界感受一切的空气人形,在大千世界的各色各异中刚刚萌生的一个独立人格而已。
用一切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小望的灵魂,因为她不健全,却又很真挚。
不,或许真因为她的不健全,才能保持着最初最真挚的模样去与对方坦诚相见。
所以她的笑,她的快乐,她的失措,她的悲伤,所有情绪都如同文字般彰显在脸上,让人看着犹如窒息般难过。
为什么一直到最后,才拥有一个盛大华丽的梦境,为什么普通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祝福,于她却似火柴微光中不可触及的梦想般摇曳脆弱。
仅仅只因为她,与人不同。
无机质的城市或许会永存,而人类却不会一直空洞。
最后推开窗户的女人,说出了和初识人间的小望一样的话【好美】一个词语,饱含着喜悦又饱含着希望。
最后在镜头下又重复着各自枯燥无味人生的所有人,终归还是重拾起了笑容,而无论支撑这份笑容的是自我欺骗还是麻木不仁。
但我们都该记住的是:无论虚度光阴还是浪费生命,这都仅仅只是活着的人,才能拥有的权利罢了。
---fin.因为看不懂,所以三星,因为WEG,所以加一星,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对我所重要之物,那时,或许就会五星了吧
如果要以一個詞語去形容這個故事,是「虛空」。
充氣娃娃獲得了一個心之後,最初的好奇和喜悅,畢竟只是生命的一小部份。
生命總有千百萬種方法讓你痛苦不堪。
員工、充氣娃娃、情人……所有的,都可以找一個替代品。
差不多每個人內裡都是虛空的,一吹就散了。
充氣娃娃獲得了一個心,人類的心,同時他也獲得了疾妒、購買慾、被愛的慾望、嫌棄,即是所有自私的總和。
當然,他還獲得了愛的感覺。
對,只有愛才可以對抗自私。
能夠為所愛的人做盡一切事情,可是愛又能夠維持多久?
中年大叔,連吹氣公仔都嫌棄他,怪可憐的。
這世界,只有美麗的、富有的、聰明的人去嫌棄一些他們覺得比自己低等的人。
說到底,人類總是喜歡美麗的,完全沒有仁慈,如果這充氣娃娃長得像如花一樣,一開始,他就被人放盡所有氣,放氣,死了,沒有任何故事可言。
我覺得男主角不斷要娃娃痛苦地放氣和給她充氣,一方面是一種對前女友的報仇,一方面是快感。
兩方面都是全為了自己。
很自私。
看到這裡,真的看得心痛,畢竟我還以為這個男主角象徵著一點愛與奉獻的希望。
但到底還是一個自私漢子。
最後娃娃自我放氣,放棄一顆人心。
我看得很灰。
沒有絕對的自私,也沒有絕對的愛。
朋友說該為愛劃一條低線,該為自私劃一條底線。
我沒任何理由說那是錯的。
但我仍十分討厭自己的任何一點自私,我接受不了。
但每天我都會做著大大小小自私的事情,是需要時間把自私的底線拉底一點再拉底一點。
娃娃臨死也做著被愛的夢。
人匆匆一生,萍水相逢,最終在乎的,只是曾否愛與被愛。
散場時,前面的女生們說:「咁悶架,都唔知佢講乜野!
」對對,人生,真係乜野都唔洗講。
充左氣,又洩返氣,又充,又洩……
文/艾晨我本想把这篇影评的题目取为《“日”久,见人心》,又觉得用这么不正经的语气,去调侃一部正经而严肃的电影,虽然多少能夺点眼球,但那种自以为是的机灵和幽默,其实很是不庄重。
另外它能够概括的面也太窄,远不如“都市空心人”。
电影一开始的内容倒确实可以概括为“日”久见人心:一个充气娃娃,在一次OOXX之后,忽然活了,化身为人。
随后去爱,去受伤害,去迎接毁灭。
整个电影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个内容。
电影的画面始终清新、明亮,镜头唯美、迷人,让人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部纯爱片,但是细看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
大体上,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如同小望(裴斗娜)蹦跳着的小碎步和俏皮的配乐一样,轻快,基调宁静,从开始到小望发现影碟店,认识了店员纯一(井浦新),时长18分钟左右;第二段从小望开始在影碟店工作开始,虽然也有很多清新的时候,但整体沉闷纠结,基调压抑,时长70多分钟;第三段爆发,基调绝望,从小望去到纯一家里,割开他的肚子开始,一直到电影结束,时长20多分钟。
风格上,第一段才是以往是枝裕和的调调,那种不紧不慢的感觉。
第二段则是多数日本文艺片都常见的。
第三段更像早期的金基德,一下打碎,连一点喘息的余地都不给。
只是因为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落差,和第二段稍嫌冗长的铺垫、积蓄,多数人没能坚持到第三部分就望而怯步了。
电影一开始,猥琐大叔(坂尾创路)就对人偶说“有一堆人排队替代你的位置”。
这种自嘲并不是说那个位置多么重要,反而是说明他的可有可无。
他之所以只能在一个充气娃娃面前那么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正是表现其内心的这种自卑及惶恐:“他真是没用。
”及至他和人偶OOXX,那种如对情侣般的激情简直让我瞠目结舌。
当然起初我并不明白这种惶恐,包括诸如“可燃垃圾”与“不可燃垃圾”等对白,也以为只是寻常的对话而已。
等看完全片才恍然大悟,这些安排都是铺垫和暗示,饱含深意。
“心”是什么?
无非就是被在乎、被重视的存在的意义。
一个有了心的人偶,一群没有灵魂的人,这本来就是对现世的最大嘲讽。
小望只是个充气娃娃,供人发泄性欲的替代品,而且还是旧的、便宜的。
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沮丧。
她或许并不明白,事实上,现世之人比之于她,更像是一个个无用的玩偶。
但是小望的“心”其实并不透彻,而是原始而混沌的,她既欣喜于来到这个世界,又因为有了“心”而受到伤害。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那些都市人,空虚更甚于一个充气娃娃。
与人偶相伴的大叔、被忽视的女人、絮叨的老妇、偷窥的顾客、活在垃圾堆里的宅女……这些人因为空虚而动荡,因为无用而不安,那种不被需要的深重的孤独感,既是小望的困惑所在,也是导演的沮丧所在。
那么能让我们理解这部电影的“眼”在哪里?
我觉得有两处。
明的自然就是老人,他的话:“你知道一种叫做蜉蝣的虫吗?
它出生后一两天就死了,所以它的身体是空的,没有肚子也没有肠子,却装满了蛋。
它是为了诞生而出生的东西。
人类也没太大区别,漫无目的。
”还有他的诗:“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接起雄蕊与雌蕊的关系/生命在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知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被播散的种子”。
小望似乎理解了,她对老人说,她也空空的。
老人说他也空空如也,最近大家都是,特别是生活在这种城市的大家。
暗的就是人偶创造者(小田切让),他的话。
小望走到人偶制造间的时候,看到了满地都是残肢断臂、饱受伤害的人偶。
“它们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当它们回到这,你可以从它们的脸分辨出它们是否被爱惜。
我猜它们可能也都有过心。
”“每年春天时我会把它们丢掉,可惜,它们是‘不可燃’垃圾,不过,我们死后却是‘可燃’垃圾,也没什么区别。
”是的,没什么区别。
黄小桢在歌曲《赏味期限》里唱到:“我们不过是罐头,过了期就不值得保留。
”可是对电影里的小望和其他都市人来说,他们甚至连罐头的意义都不如,随时就被当成过期处理。
纯一在知道小望是个充气娃娃之后,说了一句“我也是”。
小望相信了,还说难怪会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
当时我也相信了,后来又以为那只是一种安慰。
但是现在想来,那未尝不是一种充满自嘲的觉悟。
“我们都一样,都是空的。
”你是真人又如何?
内心一样空空如也。
小望对自己的这种意义感到悲伤,所以才会在纯一说有一件事只有她能做的时候那样高兴,尽管那让她痛苦。
后来,小望在纯一肚子上割了一刀然后也要给他吹气,那一幕莫名的让我想到了《感官世界》。
纯一死了,被扔在了垃圾堆里,应验了“人类是可燃垃圾”。
小望也躺在垃圾堆里奄奄一息。
那漂浮的蒲公英,是小望对这个世界的眷恋,还是嘲讽,以及道别?
“或许你也是,曾吹拂我的风。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过绝望,从头到尾都不给人一点明亮。
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对,原因有二:一是在人偶制造间里,道别的时候,人偶创造者问小望:“你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事都是悲哀的吗?
有没有,任何美好的事情?
”小望点了点头。
当然还会有温暖。
餐馆里,陌生人齐齐为小女孩萌唱起《生日歌》;公车上,小望主动把肩膀让陌生人依靠;垃圾堆前,萌将布娃娃放到小望身边,说:“我和你换”,和她握手……另外一个就是电影末段。
结尾的隐喻太深,我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相信那是暗示一种“重生”、“新生”。
那一场生日惊喜不是小望离世时的幻觉,还有布娃娃的那一句“妈妈”,以及最后的俯视镜头和那一句“好美啊”,这些也都预示着心窗终会打开,生命总有希望。
2012-12-1
日本人的心态确实恼火!
谁都不想成为替代品,很感人~
去你妈的
宅男看看算了
关于每个人的寂寞的电影。最后变成惊悚片了= =||||
飞雁
1斐斗娜从头露到尾2很多影射都没看懂
补
居然露点了
not my 菜 看完直接阳痿
这个残缺的世界容不下太过纯洁的心灵
无聊的泥哄。。。
OST无法挑剔了吧。画面无法挑剔了吧。氛围也无法挑剔了吧。可是,看起来的感觉就是,别扭。大概是想表现的想法太多导致思绪总被翻来覆去,有时候切入点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题外话:小田切不要这么俊啊啊啊啊,我是那个人偶我会选择留在你身边不再流浪啊。
气氛掌握挺好,清冷又甜蜜
一颗星给萌翻了的裴斗娜!我们和空气人偶有什么差别,都是内心空洞的,只不过使用期满后,她们是不可燃性垃圾,而我们是可燃性垃圾!
玩偶异凡人..
是枝裕和玩脱了,一点都不好看,所有有裴斗娜的戏都觉得很假。
变态美学另类演绎。。。李屏宾的镜头真漂亮~寂寞都市的心灵填充,灵魂游走。
“手冷的人都有一颗温暖的心。”可是有心多累
cinephile柄本佑哈哈哈哈哈哈。窝的评价是不如《人形少女》。过于直白又做作的表达毁掉了很多乐趣,愚蠢又笨拙。真的看不来井浦新,抱歉了。这竟然是un prophete那年,这种温吞水质量确实也只能一种关注的干活。音效处理蛮动人的。【在店里看到瑙玛希拉和泰隆鲍华版《绝代艳后》的大海报,吸吸。p.s., 日本人真的好爱照大头贴,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