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山未来演的男屌丝可以说是衰出新高度。
某种程度上说是背离传统。
屌丝男主常有的心灵美、正能量几乎销声匿迹。
完完全全灰头土脸、猥琐龌龊的底层体力劳动者。
家庭变故、辍学打工、郁郁不得志,使得北町异常的敏感、缺乏安全感,因此渴望朋友、性伴侣与认可、尊重,并且都需要用占有、服从、忠诚为保障。
多少有点“民工版手撕鸡”的意思。
(《最后的朋友》)他喜欢康子,是想马上进入男女朋友关系,以性关系、占有肉体来确保确定关系和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满足。
他喜欢和日下部交朋友,要求对方在自己预想的框架内行动,熟识后的谎言、疏远,对北町来说是对北町本身的否定,是彻彻底底的无。
工作上,勤勤恳恳成为仓管,又因为工友的受伤,害怕失去现有的,转而回去做搬运。
对Tenga大叔的梦想也是冷嘲热讽。
长期的压力与困窘,让北町心里不知不觉只容得下自我。
流氓无赖痞子气。
性、酒、书成为负面情绪的排泄口,也是一种个人臆想里自我满足战胜别人的手段。
个人规则下的释放与高潮,大概和村上所说“过单身生活的人往往会在无意中掌握很多种能力,否则便无法将生命延续下去”有点像。
这是北町的咒语。
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报复社会,没有自暴自弃,很简单粗暴地认为自己要生活如意,身边的人要照自己的逻辑规则活动。
北町的故事有浓重的家庭影响。
但谁又不在外因下生活呢?
好也罢,坏也罢,就是这样了。
有可以改变的,也有无法改变的。
这是最大的不公平,也是最大的无常。
人生最大的失望也常常躲藏在里面了。
说到题目既有莫名想到《我的奶酪形状的贫穷》,也是看到Tenga大叔(《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的突发奇想。
脑洞一开,用在这里也是无心插柳的适合。
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北町很容易常常陷入到自我满足自我高潮的状态。
和康子说上话,做朋友,和日下部谈天说地,赖掉房租,死皮赖脸地借到钱在他自己的运算规则后面,都指向春暖花开,阳光明媚。
尽管现实中无甚关系。
但高潮过后,幻想被现实撞破,就是汹涌的空虚、寂寞与无奈。
作为一个成名作家的自传,屌丝逆袭当然有励志性。
但作为一个文本自身,却让我感到几乎窒息的绝望。
Tenga大叔一步步扎实的跋涉固然是一丝光明,但北町呢?
敏感多疑无赖不安定暴躁。
“悲剧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海明威的才华。
不知道原著的结尾是怎样,但电影只有一个逼仄房间里奋笔疾书的背影,像目送一辆破旧年久失修的列车远去。
增加了灰蒙蒙的色彩。
前面是悬崖失乐园,中途是出轨失事还是顺利到达,都是不得而知的事。
不是每一段混乱的人生都孕育着一个雷蒙德·卡佛,即使辉煌,也可能是一个杰克·伦敦式结局。
但多数人,恐怕总归是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挣扎过后鼻青脸肿,嘟嘟囔囔地就着Tenga形状的困窘过完一生。
1个月内看了两部同类型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有这部苦役列车。
一开始本来不准备看,虽然中岛哲也让瑛太充当了整个电影的希望使者,但也无法消除松子所带来的悲伤。
说回这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奖得主西村贤太的自传体小说《苦役列车》,依然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人生,主人公北町贯多从童年起因父亲犯罪就开始过上了支离破碎的生活,以至于19岁的他的生活里只有性,他可以撒谎拖欠房租,只是为了去风化场所消遣。
这样一个彻头彻底的"撸sir"孤身一人却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爱好。
也就是这个爱好,让人看到了他的人生还有希望。
贯多和现实中的底层年轻人实在有太多的共性(除去父亲犯罪),他们没有好的家庭环境,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几个好朋友。
他们敏感而矛盾,当贯多第一次和正二聊天时,他说,别瞧不起中辍生,当高桥在他面前说教,他在背后说,不过就是个中辍生,拽什么拽。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同意高桥的话,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
可是他不愿承认,在好朋友也是大学生的正二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搬运工升为仓管是他灰暗的人生里不多的一次明亮,他还鼓起勇气和康子成为好朋友,这一切都是短暂而美好。
直到高桥因伤从仓管上退下,由于不是正式工,没有保险,现在腿也瘸了也找不到工作。
他找高桥去喝酒,拿了一个信封给高桥,说这是公司给的补贴,其实是自己的工资里面拿出来的吧。
两个星期后他从仓管辞去,重做搬运工。
那个告诉他要拥有梦想的高桥也没有了梦想,同为中辍生的他也不想落到那个下场。
所以安心的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吧。
于是,人生再次灰暗,和正二的矛盾,康子的离开。
又回到以前的生活,打工---风俗店-住所。
直到三年后,再次在电视上看到高桥,那个告诉他梦想没有用的高桥,竟然上了电视的比赛节目。
这让他重拾梦想的信心,拿起笔,写下去,写出一个芥川奖来。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中岛美嘉的歌,近几年似乎被奉为经典。
但是在2013年它刚刚出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声响,至少是不像现在这么大的声响。
对于山下敦弘和他的《苦役列车》甚至一年后的《不求上进的玉子》来说,道理都一样,超出或是落后时代的思想,都是不被接受的,特别是消极、晦暗的。
但是时代会忘记,螺旋式上升前进的阶梯,跟时尚一样。
或许十几年前的并不时髦,和二三十年前的,在某一种精神上,却是共通的,会演变成时髦,时尚!
《苦役列车》原作者西村贤太生于1967年,2022年2月去世,他最初发表作品是2003年,也被称作是 “平成时期的破灭型私小说家” ,破灭?
和躺平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所以在原作者逝世前十年,山下导演恰到好处地把他的代表作翻拍出来,而且找来几乎可以说是完美代表的森山未来演出,这……简直是功德无量!
至少让作者在迟早会被淹没在书山文海中的自我,有了最有力的代表作!
说起来,我看到这部电影大概是2015年,我一个叫“妖娆”的朋友说,我一定要看看《苦役列车》,因为那几乎就是我的写照!
当时我看了,有所感,也无所感,大概七八年后再看,才明白她的所指,有特别表面的意思(这些我当然早就知道),也明白,其实,她或许并没有明白这部电影,或者说这部小说……这种人生选择的悲壮与无奈!
当时也好,如今也好,我看《苦役列车》最震撼的始终是两段,第一段是贯多和他那个被称作“咸鱼一般臭臭”的前女友,一起被人逼着做野兽般的戏份!
这一场戏至关重要,贯多私人的表现或许是主因,但是这一段才是他突如其来崩坏的前提,也是之后两场和朋友、”爱人"决裂的关键,这是时代性的,是不由个人主观驱使的,假如你要说,在经历了这样的人生观崩坏之后,他还能延续向善和向好的发展,那才是不可理喻,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主观的,事后所有的后悔都无济于事,但是之前每一次的无所作为都是你必然要抵达这个结果的暗示。
据说,这一段是小说中没有,导演加上的,所以我确定山下导演是明白了原作和他想要表达的躺平世代的真正内涵的!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列下这个“躺平世代电影”片单的必然性!
甚至可能是最基础的前瞻,未来,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关于这种心态和行为,更加光怪陆离的表现!
虽然,或许不会再有真正的影视作品去表现TA!
第二段,是贯多自省前,特别超现实的那段,在垃圾堆,在海边,在大道和房间里的奔忙!
这个,与第一段相对,虽然有断腿同事的激发,但其实还是贯多内心世界的量变累积到了质变。
导演用了一种特别写意的手法去表现,而且其中写意的部分我很喜欢,在宣扬善与美与丑与恶的诱惑对抗,但是贯多最终都没有选,而是自垃圾中 重生,这个意向其实很有禅意。
当然,电影最终的开放式结尾,似乎让观众在相信,贯多走向了成功!
这是导演玩的花活,你也可以理解成!
其实什么都没变,毕竟,再过了十年之后,作者贤太也狼狈不堪的去世了!
是的,人生的选择,只要无愧于己,那就无所谓对错,任何评价你人生的标准,都是错的!
但就是无愧于己这句话,特比难!
或许你们认为的躺平世代的孩子,会觉得这特别容易,但是哪有这么简单?
人世间,谁不是纠葛在自己活得好,还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活得好,特别是自己在乎的人觉得自己活得好,然后再想办法让自己在乎的人活得好这个圈子里打转啊?
能够活得像西村贤太这样纯粹的人!
太少了!
他只想要自己的活得好!
你们谁能做到?
贯多迷茫颓废,唯一爱好是阅读,没有理想或者说是不敢想,内心自卑。
瞧不起搬运工大叔的唱歌理想。
后来大叔出事,再不说理想,说人生只是吃饭睡觉翘辫子,可能每一个人处于重大变故的当儿都是颓然,恰恰那时贯多浮出想写作的想法并和大叔说,当然被瞧不起。
三年后,贯多一如既往潦倒,失去了朋友,在电视上看到大叔站在歌唱比赛的舞台上,然后开始写作。
理想可能是一个很遥远很可怕的东西,很多人为此折腰,更多人甚至不敢跨出追求的那一步。
而,说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看行动看缘分,有时契机到了什么都发生了。
你得追呀,慢慢积累,运气实力都是,你懦弱放弃,几年后你只会想:要是当初如何,我现在如何了。
现在再也不会嫌弃那时的晚,说到底何时都不晚,努力吧少年。
真正喜欢上前田敦子是在看了Q10以后。
很奇怪的是,看阿酱在AKB里面唱歌跳舞,只能算是在喜欢的门口徘徊,不会特别着迷;但是,看她作为女优演戏的时候,和看她在AKB里面的感觉不同,确实是喜欢得不得了。
每看一次,便喜爱多一分。
如今看了这部《苦役列车》,便愈发喜欢阿酱了。
看了豆瓣才知道,原来阿酱饰演的樱井康子在原著里面是没有的,惊讶之余更觉得山下敦弘这一着是神来之笔。
当然,我的想法有酱饭的成分,不过增加了这个角色,电影层次更加丰富,更增贯多此角悲惨色彩。
电影之中,森山未来饰演的贯多背负父亲是性犯罪者的名号长大,中卒,只能通过苦力工作勉强为生。
而且,还经常出入风俗场所,颓废度日。
不过,他唯一的兴趣却是阅读,也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认识了康子。
他生活的期待,便是每天在书店隔着玻璃窗,远远地遥望着可爱清纯的康子,终于他通过工厂交上的朋友正二的牵线提出了和康子交朋友的请求。
康子很乐意地接受了贯多的请求,因为贯多经常到书店看书,和她自己一样,都是爱书之人。
康子愿意与贯多做朋友,是出于兴趣的原因,估计没有想到贯多对自己有非分之想。
接下来康子和贯多的另一次接触同样是发生在书店。
这次,贯多发现了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可惜无奈价太高。
巧合的是,康子恰恰拥有这本书,纯朴的康子就跟贯多说可以借给他看。
不过她没有想到,贯多竟然借此借口,要到康子的家去。
阿酱这个地方的表演很传神,那种不安迟疑和热心善良之间的矛盾都表现了出来。
而接下来替房东老人接尿一场戏,更是体现了阿酱的演技,少女的羞涩与矜持,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康子的纯洁,令她对男性性器感到避忌,但她的善良,又使她愿意放低所谓贞洁,做这种羞活。
之后,面对失禁的一笑,更是康子的可爱表现的极致。
阿酱羞矜的一笑,倾国倾城。
然后,在分开的路上,贯多询问康子有没有男朋友。
康子回答道,已经有男朋友了,不过是远距离恋爱。
这个答复深深打击了贯多,但却又埋下了贯多死缠烂打的伏笔。
于是,贯多毫无预兆地吻了康子一下。
贯多固然知道这个行为会激怒康子,事实也是如此。
于是他只能低下额头,向康子道歉。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康子很快地原谅了贯多。
康子之所以会原谅贯多,是因为她内心已接受了贯多是自己的朋友。
善良的人对于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真诚的。
不过这也表明康子与贯多的关系仅仅是朋友,好朋友,甚至不是朋友以上,遑论恋人了。
正因为她不把贯多看成恋人,所以她才会不计较。
然而,贯多收获了短暂的幸福。
正二,康子,他三个人无忧无虑地享受冬日的海洋,满载青春的热情。
而这也是贯多所能拥有的最高的快乐了。
后来,贯多与正二友情的破裂。
使他对康子的野心彻底爆发,而这一次康子再也不能原谅贯多。
原本面对着两周没有见面的贯多,康子的心情是兴奋的,但是贯多接下来的行为让她认识到贯多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而是一个一直觊觎自己,想入非非的狼友,这段友情便告终结。
其实贯多真正想要的不是康子的肉体,而是康子的爱意。
他真正需要的是认可。
但他的这一非理性的举动,让他永远失去了康子。
至此,他成为一个彻底的loser:友情,亲情,爱情,他全部都没有。
题外话一句,这一段戏,不得不提一下阿酱这一场戏是一次过的,没有NG。
樱井康子这一个角色,曾经给予贯多希望,也是贯多生活唯一的追求。
所以她的离开,彻底摧毁了贯多对未来的期望。
不过后来,写小说取代了康子,成为了他生活的支柱,这已是后话了。
山下敦弘增加了这个角色,让电影的线索多了一条,使整部戏更有层次,更加丰富,当然,更飨阿酱的饭们的眼福。
最后来说说阿酱吧。
大部分的饭都认为阿酱这部戏有很大的进步,我也不例外。
我认为阿酱最出色的地方是表现了面对贯多非分要求所表现出来的不安与抗拒。
其实这种感觉要拿捏起来并不缥缈,说白了就是遇见色狼时候的表现。
但是阿酱表现了出来,说明她代入了角色,理解了角色,而这点正是作为一个演员最为重要的。
最后的最后,希望阿酱演员的路越走越好,期待你的下一部戏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北町贯多让我想起来很多人,形象可能并不贴切,给人的感觉却如出一辙。
他们已经不相信所谓的励志故事,都遭遇了不幸的童年。
拒绝接受你思想的投入,自暴自弃也敏感多疑。
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质条件,在堕落的路上,走起来真的万分坦荡。
不经历到万念俱灰的地步,很难说人的韧性有多么恐怖。
悲惨世界里面的苦役犯,总念念不忘若是有人在当初拉他一把就不至于犯下之后总总罪行,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无人爱护。
觉得自己真心悔改了也无法逃避卑劣的命运。
直到他知道,一再饶恕的人,只能是自己。
能够救自己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神父是个转折点,就像本片里登上电视选秀节目的大叔,唱歌起来闪闪发光。
能够投身于挚爱的事业,不幸也是种根源。
众多选择里,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模糊的没有道理。
而且误以为身处的一切就是适合自己的,社会舆论已经造就了一批如流水线生产的人。
北町和中二女友见面的那席酒后之言,赤裸也真实。
拥有广泛兴趣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风光体面的出现并且活着,似乎就是人生终点。
趋炎附势,蝇营狗苟。
被撮到痛处时无法反驳,那个喝醉酒的人,其实更清醒。
我觉得我也当过这样的屌丝。
也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屌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被社会所遗弃,要朋友没朋友,要伴侣没伴侣,没办法正常的拥有友情和爱情。
当朋友看不起你,喜欢的女人看不起你,甚至连丑女都不理你,只能跑去风俗店寻求心理安慰。
日本太多这种人,随之伴随着巨大的AV产业。
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是世风日下,从小生活的环境影响甚大,在一个周围环境和内心未开悟的情况下,我觉得出现像男主角这样的人不足为怪,而且还不少。
但是当每个人能找寻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后,这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志同道合的人也会随之而来,既有了社会地位,也会有朋友,有女人欣赏,也就会有老婆。
想想读书时成绩又不好,长的又丑,家里又有不好的精神压迫,喜欢的女人最多只能可怜你似的当你朋友。
新交了的朋友觉得你怪怪的不合群而远离你。
被人欺负搞的想杀人。
还是因为喜欢泡在书店里看书,把自己这些环境给予的负能量慢慢转化。
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客观的看到自己的影子,继而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说,最后还是书救了作者。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好像也可以。
没想到为这个三颗半星的电影写影评,觉得看完总想写一点,并且排名前几的影评都不得我心。
人生对于男主来说,就是苦役列车。
父亲是强奸犯,他没有家庭的关爱,读完高中就去打工。
整部电影,他是表现得要多让人讨厌有多让人讨厌,而这些讨厌又让人觉得他很可怜。
他有一个愿意让他拖欠四个月房租的房东,但是他认为不交房租天经地义,不断装可怜欺骗房东。
他有一个真心对他好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去风流场所,愿意借钱给他,愿意帮他向喜欢的女生交朋友,他也是一次次透支友谊。
他有一个很善良的潜在女朋友,尽管他很无赖很邋遢还小小地骚扰了她,但她还是愿意交朋友,只是他想要的,只是性。
他看不惯身边的人,看不惯大叔追求唱歌梦想,看不惯大叔捡了海鲜带回家给老婆,看不惯朋友能交到女朋友,他看不惯这个世界。
其实他看不惯的,是别人拥有自己想要却又没有的东西,他以为,全世界都瞧不起他。
我认为,这就是可恨之人最可怜的地方,其实他想要的,都出现了在他面前,别人的信任,真诚的友谊,女孩的爱,只是,家庭造成的性格,让他看不到这一切,也没有能力去抓住这些。
最后沦为世界最不需要的人,活得痛苦又悲催,最可怜的部分,其实在于此,而不在于别人怎么对待他,因为他这个样子,只能被世界抛弃。
PS:男主演得好。
1. 被震撼到了。
吉川修一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没有得到当年的电影旬报的提名并获奖吗?
太像我认识的一个人了,心路历程都很像。
细节处能够展现男主人公的心理:脆弱、不甘、自卑、还有潜藏着的巨大的能量,应该找个出口。
我总是像谁去碰碰他的脸蛋儿、拍拍他的头,他的肩膀,给他一个拥抱,就能够治愈他,激活他。
2. 男主角演绎的太出色了,眼神,身体姿态,身型都让人怜爱,真相把他给拉出来。
但是大家都在底层挣扎,你跟被人谈自己的才华,理想,是会被无情的泼上冷水的。
3.谢天谢地,他终于醒了,自己要努力的爬上来了。
4. 原作者实在是太帅气了。
看完这部片子,首先想说,日本人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实在令人惊叹,至少非常能够打动我,非常的写实,写实的残酷。
也许是因为我最近的心境和北町很相似吧,那种世态炎凉,我最近也体会过,所以才能有所共鸣吧。
影片开初,两个单纯的19岁高中生,成为了好朋友,这种友情是很纯洁的。
但这种友谊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北町父亲因为性侵犯而坐牢,剩下北町在青春年代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
在日本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家族名誉的毁灭,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北町辍学,成为搬运工,因为没有收到良好教育,无法很快在事业上突破,再加上贫穷,导致其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感觉周围的人瞧不起自己,最后总爆发,和北町、康子友情破灭,交不起房租,人生走向最低谷,被人群殴,人生真是悲惨到无以复加。
其实何止日本,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社会各个阶层、圈子泾渭分明,人们通过你的收入、家境、工作、穿着、谈吐、女友等等在潜意识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也不能免俗。
儿时,老师和同学们依据成绩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你会看到成绩优等的学生只和优等生玩在一起,差的和差的玩在一起,很少有看到“越界”的现象,即便越界,成绩也相差的无多。
至于小说和电影中,优等生和差等生成为情侣、铁哥们的情况,在我身边,几乎没出现过。
而这种人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才是造成北町最后悲剧的真正原因。
试想,即便正二和他的女友,没有瞧不起他(其实正二虽然潜意识里瞧不起她,但做的不算过分),北町也会因为自己无休止的要求被无数次的拒绝、正二事业起飞自己却原地踏步而和正二友情破灭。
他的心结没有打开,所以,总会感觉周围的人在瞧不起自己,其实,是他自己瞧不起自己。
当他面对康子时,羞涩胆怯到像一个认错的孩子,当康子答应他做他的朋友时,那种被人认可的狂喜,都可对他的心理形成印证。
当然,穷则思变,北町的心结,也只有自己能解。
所以到后来,他感谢正二、康子,感谢他们曾经的友谊,放下心结,不再怨恨他们,则是他走向人生起飞的一个暗示。
之后他偶然在餐馆里看见电视机里的高桥,他的那份执着,深深打动了他,以至于他不惜以和两个陌生人打一架的方式,验证着自己对理想的执着。
“我想写”,而他也最终在人生潦倒的最低谷,开始了对自己梦想的冲击。
到此,影片戛然而止,我们无法知道北町最后如何,但可以肯定,凭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坚定,他一定会看到生活一点点的变化,甚至起飞。
那时的他,再见到正二和康子,也一定会坦然的微微一笑,毫无怨恨与责怪。
不知当二位在电视或者书籍中惊讶的看到北町或者其名字时,会作何感想?
则只有他们俩知道了。
芥川赏
森山同学已经把自己的相貌发挥极致了,里面前田敦子真是太像小霸王。情怀最大,青春太累!
苦逼得相对节制。三星半。
恶意的现实,懦弱的我
结尾怎么就光明了?
1.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跟爱不爱阅读一点关系也没有;2.不要成为主角这样的人,主角演得还不错;3.人生路上,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友情是最不牢固的;4.结尾第一反应是在写遗书,怎么也不相信会突然光明起来,我可能也在朝着男主的生活走去吧。
不会有人因为他爹是强奸犯给他缺乏关爱的童年留下心理阴影就开始心疼他了吧???
上次听过上海电影节的故事之后更喜欢山下导演了 BGM赞 森山先生演的也很好 四星
桃花期和苦役列车感觉真是他本色出演。。原来前田敦子这么难看的啊
一场关于少年、关于梦想的旅行,坐上满载青春的火车一路前行
走过《昔日的我》的弯路,山下总算回到正路上来了。森山未来的角色力挫庸才里的染谷将太
这剧情这人设简直就是我ex的全盘复制,对于这样的loser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可怜,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的负责啊,走到这一步还不是自己活该?!森山未来的戏太棒了。
loser的盛宴
N!!!!B!!!!
如同片名一样,贯多的生活如同服苦役一般,又如同一直行驶的列车没有尽头,即便他被性、友情和爱情包围着,也弥补不了内心精神的空虚,甚至更加空虚,结果还是继续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这其实是一个很沉重的故事,但是表现出来并非如此。康子这个原创角色很好地中和了这份沉重感,使得影片变得哀而不伤,在关注贯多生活状态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个人觉得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电影。另外森山未来的演技是真的好啊,不知道那一年他有没有得男主
充满负能量的电影 也就顺势打个负分吧
被嫌弃的贯多的N年。贯多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我也是要避之唯恐不及的嘛。看来四方田犬彦八十年代在日本地位颇高。
森山未来演技真不错。
生活这么辛苦,确实需要一个好听的结尾歌儿
生活其实就像一趟承载了苦涩的列车,即便不知道它将驶向何方,终究也会按着命运的轨迹不断前行。结尾森山未来落寞的背影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孙悟空,他拖着躯体的死相就像一只他人眼中的狗,眼神里闪烁出的无畏让人望而却步,好在最后还有个窝可以让他退,那愤然执起的笔也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