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片自黑政府+根据现实事件改编+全影后主角成就了一部吸引人观看的作品。
且不说这种恶劣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在天朝的警察局和大使馆,但是拍出来一定不会让播出来的,并且相信影片中出现的几个丑陋的嘴脸和几句台词大家一定都遇到过一点都不陌生(就不用一一列举了)!
所以我国人民看到同是亚洲人的邻国人民拍出并播出这类题材的影片在感动和悲痛背后一定会感到说不出的畅快吧。
有人说影片叙述平实拖沓、还有点故意煽情,但是我观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感到拖沓和沉闷,而是完全被作为母亲的被告和作为丈夫的男主角的遭遇吸引。
当一个人的力量在所处的环境中变得非常渺小,人的信念显得格外强大和重要,唯有信念不死才能支持人度过最难熬的时光。
监狱题材的电影也不少,前一段时间看的《曼德拉传》也算,当然后者没有把精力放在主角如何度日如年上,这部影片监狱情节和丈夫努力营救妻子的情节穿插进行,最后竟然是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当然媒体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事情才得以进展,否则不知道这起冤案要拖到什么时候,不知道无辜妇女的孩子要在多少个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度过童年。
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第一次出国就是去韩国,由于语言不通,也不是所有服务人员都懂得英语,在异国强烈感受到由于语言壁垒带来的文化流通的障碍,这不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不方便,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人类之间所产生的距离感和沟壑。
而此类沟壑在影片中直接造成了女主角的最大的困难和被冤枉的无奈。
所以,语言一定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用来考试的工具,懂得对方的语言从而能够沟通,这是多么方便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语言一定是打开他国文化的第一把钥匙,只要掌握了这把钥匙,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先说题外话,这部片子是别人给我推荐的,然后昨晚花了两小时看到凌晨才看完的,两个小时,其实对我这个没有耐心的人来讲挺烦躁的,但片子的质量在于精,一部长的电影总需要细细品味方才懂得其个中滋味,加上全影后的卖力出演,这片很值得一看。
韩影的题材选择得益于其宽松的审核制度,所以韩影所表达出来的内涵是很多中国电影都达不到的。
有人戏称,韩影每年都要出几部批判政府的片子,把政府黑的一无是处。
其实想想,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该电影加了一个前提,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更能引起人们心底的共鸣。
故事讲述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个平凡的韩国主妇在法国奥利机场被误会藏毒,被囚禁在距离韩国飞行时间长达22个小时才能到达的、位於马丁尼克岛的监狱,以及为了救出妻子而向全世界求助的丈夫之间展开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是以双线进行的,一条线是在异国他乡狱中受尽苦难的女主宋静妍,另一条是在韩国辛苦努力想要为妻子平反的男主,两条线穿插进行,直到后来男女主历尽艰难终于相见,两条线汇在了一起。
影片主题是回家的路,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到了女主身上,竟成了一道永远也跨越不了的鸿沟。
且不说男女主为了能回家受尽磨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地图,女主贴在墙上,用自己粗糙的手在上面画了一条线,隔了整整一个大洋。
细节的表达往往比言语更能让人深思,漫漫回家路,那不仅仅只是一条路,更是女主心底里唯一燃起的希望之光。
法庭辩论那场戏,女主声嘶力竭的说着,我要回家,我只是想回家,我因贪念而犯罪,不求饶恕,只是想我的家人。
在此处,全剧的主题得到了一个高程度的升华,任何在现场的人都无不为之感动。
全姐演技自然不做作,凄凉中透露无限悲情,赞个。
关于影片的现实意义,我浅层次的理解是不仅赞扬了男女主在困难艰险中的相互扶持以及他们身上展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更犀利而明确的指出了政府的弊病与无能。
当你在异国他乡奄奄一息,孤立无援时,你的国家也抛弃了你,这时你能怎么办?
影片里的韩国大使馆恰好反映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端,无能的人坐在办公室喝茶,丝毫不理会底层小人物在命运捉弄下的无声呐喊。
一份文件,被锁在了柜子里,同时锁住了一个人的命,黑漆漆的柜子更像一个牢笼,将女主死死的禁锢在里面,经过数月之后,误拿到碾纸机前,成了细细小小的碎片,女主想要回家的梦想顿时化为泡沫了。
最讽刺还是结尾那个电话,男主毫不犹豫的挂掉了,笑着和家人一起照相。
当政府无能至此,还有什么好期盼的了。
片中女主能够成功回家完全得益于网络舆论的力量,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若无人能救,就只有自救了。
网民的谩骂和控诉将舆论推向高处,政府不得已才出面处理。
在最后法庭辩论的时候,翻译声称韩国大使馆来人了,女主不屑的眼光,那是一种失望透顶的寒。
编剧注重刻画人性和对比反差。
如女主在国外监狱遇的到那个同病相怜的女孩,真心相对,温暖人心,比起政府的那些公务员的丑恶嘴脸,实在是好太多。
浅谈一下从女主身上能够学到的东西,那就是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女主是很普通的群众,若没遇见此事可能相夫教子,一辈子过得清贫但也温馨。
从她入狱的那天起,她就有想要回家的信念,即使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受尽欺凌,心里的信念从未改变。
最难过的一场戏是女主被人强暴,女主艰难逃脱。
来到了她曾经梦想和丈夫一起去的加勒比海,女主站在蓝色海水中,任风肆意的吹,广阔天地中只有她一人。
蓝色在电影艺术里表平和,冷静之意,但放在此片里,更多的渲染了女主在现实打压下的孤苦无力,有一种极强程度的抑郁和悲苦之感。
纵使年华逝去,岁月匆匆,等了一月再一月,一年又一年,只要心中有路,回家的大道必会豁然开朗,女主在苦等两年多之后终于回到了家。
尤记片尾女主一家照相,天上下起雪花,丈夫无视挂掉了政府的电话,白为纯洁之意,而在这个场景却显得极为讽刺,茫茫大雪能够掩盖得了什么,是罪恶还是无耻。
高修出演的是本剧男主角,和女主全度妍相比,某些方面明显较弱。
但也有值得称赞之处,在用汽油浇自己全身以控诉政府那场戏时,演技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的。
说实话,看到他被政府官员强压在地的时候,让我想起了熔炉里的孔侑,一样的悲伤,一样的绝望,把底层小人物被踩在脚底下的命运崭露无疑。
这部片子是位女导演导的,女导演和男导演的不同之处是,女导演更注重对细节方面的刻画。
片子整体来说其实显得过长了,节奏很缓慢,以时间为顺序叙述整个故事的发展。
煽情部分也有,但恰如其分引发人们的思考,关于一个电影,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冲着全影后的精彩演技,俺给五星。
刚开始还在抨击人性之恶,借高利贷,担保,代运货本来就是违法的,不考虑后果的行为,自作自受;但是后来渐渐的,看到家庭分割的痛苦,外交部不作为的愤怒,两个人心连心的悲凉,突然觉得这部片子好感人。
联想到国人渔民被抓,在菲律宾被骚扰我们还怪他们不该乱给国家添乱,咱们真的就没活在彼此尊重信任的社会。
希望有一天咱们这一辈人的努力下,可以走出国门,带着自尊,国家有保护海外侨民的义务,让大家活在彼此在乎,彼此信任的世界里!
everybody cares!真该给出国在外工作的大使馆的帮人教育教育看看。。。
在影片观看过程中,愤怒逐步升级,特别是文件特写那一段,看的是既气愤又无奈。
结局相关部门来的一个“好消息”电话更是意味深长。
本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于是我想找下当年KBS追踪60秒的影片,了解真实情况。
但可能因为已经过去了太多年,只能找得到些零星的材料。
原型是一位名叫张美贞的普通家庭妇女,整体遭遇基本跟影片描述的一致,张美贞在电影首映VIP场看完影片后表示:全度妍好像看到了当时的她,特别是在监狱里拿着女儿相片及其在马提尼克岛她向丈夫诉苦的那几幕,跟她当时的情绪非常相似。
其中影片中只给我们展示了自杀了一次的事件,实际在面对不懂当地语言,被囚禁在大西洋马提尼克岛监狱,面对未来不知道要囚禁多久带来的不确定感,无助的她曾多次企图自杀,凭借着对家庭的牵挂和丈夫的支持,最后在网友和各方的帮助下顺利了家。
以下是一些当时实际的材料:
运输的违禁物品和新闻报道
张美贞丈夫和女儿在读信件
KBS当时在法国的实际跟踪报道
关押张美贞的马提尼克岛监狱最后附上追踪60秒 节目原视频:http://www.kbs.co.kr/2tv/sisa/chu60/vod/1389914_879.html (2006年4月5日播出)因版权原因无法查看,能看到此视频应该就可以了解到当时实际的部分内容当年网友支援张美贞的博客:https://cafe.daum.net/alwjdsla/DJwJ/10,里面有相关的事件讨论跟实拍的相片。
整个影片中其公职人员的不作为,让我想到了David Graeber 的《Bullshit Jobs》提到的狗屁工作的蔓延與膨脹如同病毒,充塞在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少一些狗屁工作,是不是张美贞就能早点回到家了?
在韩国电影最出色的几大类型中,除了带有黑帮元素的犯罪电影外,另一个吸引我的当属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
这些电影多属商业与艺术俱佳的中低成本作品,往往与大多数韩国民众的生命体验或当下生活息息相关。
《熔炉》、《素媛》、《辩护人》等都是其中的经典代表,它们以开放的姿态直击民族的现实困境、历史创伤、政治迫害、司法不公等社会严肃命题,在撩拨民族文化神经之余,对作为邻国的我们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素媛》和《辩护人》同在2013年上映的《回家的路》亦属于这类电影。
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2004年10月,一位韩国妇女被丈夫的朋友利用运送毒品,并在没有受审的情况下,被囚禁在位于加勒比地区的法属马提尼克岛长达两年多的时间。
改编真实事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讨巧处在于省去了编剧对于故事逻辑性的推敲和再创造,而挑战处在于,如何在保持事件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引人入胜,如何在触及大众心理底线和公共良知的基础上与观众产生共鸣。
显然,同样是处理真实事件,《素媛》或者《回家的路》的改编及演绎方式,走的是与《杀人回忆》之类的影片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子,少了点悬疑惊悚,多了些人性关怀。
和大多数弱势群体抗争的影片一样,《回家的路》的人物设置也是对立的,矛盾的一方是普通家庭妇女宋静妍,可以引申为底层平民的代表,另一方是韩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引申为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方恩珍把视角更多地对准了前者,或者说用对小人物强大内心和自我救赎的更多着墨来批判国家公职人员的尸位素餐。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编导力求还原事件的客观原貌,辗转法国、多米尼加、马提尼克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包括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获准在法国机场进行拍摄,甚至耗时两年才拿到马提尼克监狱的拍摄权。
正是如此,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代入到角色所处的环境之中,感受到角色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以及各种煎熬。
同时,导演也用了大量的内心戏和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来渲染宋静妍一家的喜怒哀乐。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最大亮点——全度妍。
这位模特出身的演员之所以被韩国观众称为「千面鬼才」,是因为她的适应面很广,从专情保守的寡妇到放荡的卖淫女,从山村女孩到凄苦母亲,全度妍的表演既有多面性又始终保持着亲民现实的风格。
在《回家的路》中亦是如此,特别是宋静妍被囚禁在语言不通的加勒比海岛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审判又一拖再拖,心灵与身体遭到了双重打击乃至想要走上绝路,其情其景着实令人动容。
另外,影片还展现了当「宋静妍事件」被媒体及网络曝光后,社会大众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声援与帮助,为该事件的持续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民众力量的团结强大是此类事件产生转机甚至转折的决定性因素。
与此相对的是,虽然影片也揭露了公务员们的丑恶嘴脸,但与主角相比,他们就显得扁平化、脸谱化。
当然,这些角色形象的模糊是可以理解的,编导意不在个别人等,而是针对整个政府的「不作为」现象。
宋静妍经过756天的海外漂泊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她的坚忍和毅力让人肃然起敬,然而我们却无从知晓当她再度踏上国土时对这个国家的态度。
有家难奔、有国难回、在自己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祖国居然也遗弃了自己,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很难不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怨忿。
《回家的路》在关注弱者的同时,也没忘对于社会的责任担当,传达了社会疗救的声音。
「请求各国有关部门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
」几乎每个国家的护照上都有类似的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绝不应是一句空话,不仅需要一个国家的国力来进行客观保障,也需要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驻外公职人员)自身主观上竭尽全力为本国的公民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
「以人民的民义保护国民」,这是各国政府和官员的职责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试问我们的驻外公务员们,你们做到了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电影与现实的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切近乎混沌,将卑微的个体与家庭乃至更多拖入到残酷的剧情当中,身在其中我们挣扎,我们欢笑,于是这就是一本极好的剧本。
是贫穷让母亲走上了离家的路,正如层层的选拔让官员走上了他们的路,他们不必相识,却又注定相遇,更重要的是,当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阻碍时,双方都会尽己所能为了自己的生存展开搏斗,只不过前者显得无力,后者显得傲慢。
其实我很理解外交部官员的心情,区区犯罪的公民,凭什么让我们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做这做那,这样的刁民多了去了,真是没办法与尔等玩下去,最好还顺道来个公款旅游,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他们似乎站在了所谓“正义”的对立面,可这就是电影所能赠与观众最好的答案,他们的确是这样,但难道你会不一样吗?
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即使向你求助者有再真挚不过的感情,在你看来也不过是“多余的话”,且看法国风流女狱警也这么说,囚犯们不都是嚷嚷着自己的无辜,要释放的么,所以,关键是为自己准备好每日的桃色大餐,比较实在。
所以,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东方人与西方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习惯于同情弱者,因为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是弱者,弱者与强者对抗之武器,大抵概括就是以卵击石,只有将千千万万的联合,正如影片中网民还有各种力量的联合,我们才能欣慰地说,她终于看到了希望。
回到电源,他之所以能唤起感动,是因为这些场景太多熟悉,而人类永远也不会停止“重蹈这样的覆辙”,所以这样的故事一再上演,只是剧情变了,国度变了,脸孔变了,我们并没有改变。
所以,人是某种应当被克服的东西。
但很显然,这是一句无用的废话,感动过后,我们应该感激那些在自己人生的角色中努力活着的人,是他们为改变带来了一丁点的可能。
此片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正因如此也才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再加上全度妍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
看过好多全度妍的电影,但很多都是那种大尺度的影片,所以她在此片中诠释的一个家庭主妇角色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主妇迫于经济压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贩毒,而后被一直羁押的国外,想回家却因种种因素有家不能回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全度妍用她精湛的演技再次征服了我,我会因为她没有食物而拣地上的面包充饥时难过,也会因为她看着女儿的照片哭泣时而落泪,我想这就是一个优秀演员的成功,她足以让你感受到一个中年妇女的喜怒哀乐,痛苦与悲伤。
韩国的电影无论什么题材总是对人性有或多或少的反映,此片也不列外,对政府人员的抨击达到了顶端,因为公务人员的屡屡出错才导致了这个无辜的女人在国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精神及身体上的伤害,直到媒体的介入事件才得以解决。
这是一部煽情的影片,一个原本事关政府失责的事情,被缩小在一个情绪化的故事上,但无疑它很成功,所以,我喜欢。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位主妇因走私被抓,却因语言不通和没有主犯审判记录而一直被拘留,等待两年后才能回家。
虽然电影算是比较沉闷的剧情片,特别是前面的部分,而故事的结局也许也如大多观众所料,可是里面涉及的内容,例如女主以为自己将会被判十年,不想成为丈夫和女儿的负担选择自行了断,以及对政府的声讨,令人动容。
其一当然是电影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的大力声讨,这里特指外交部大使馆,正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不上心和疏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才对女主缺乏基本的照顾,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遗漏了审判文件的移交,才令女主回家之路无限延长。
他们对待议员、对待平民、对待罪犯、对待媒体的不同嘴脸,令人厌恶。
最后导演也不忘再黑上一笔,在女主已经回家之后,男主才收到他们的电话说女主已经受审完毕,即将回家,这一刀,黑得漂亮。
其二是网络的力量,因为男主的平民身份,以及因故缺乏金钱,无法直飞法国帮助妻子(或质问大使馆),所以网络才凸显出它的力量。
首先是组织水军齐齐发帖在网络上发声,引起社会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在媒体播出节目之后,网络平台的主力变成了普通网民,他们齐声声讨政府、声援并身体力行地支持女主和男主,正是这样政府高管才出手相助以平民愤。
其三是媒体,电视台导演注意到这件事情并提出前往监狱和大使馆拍摄,正是节目的播出对事件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导演的用心(对节目的关注度、对男主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值得大大点赞。
其四想说说电影之外的东西,韩国电影近几年的进步十分明显,特别是这种关注社会揭露政府丑恶一面的电影,在东亚显得十分难得。
诸如此片、辩护人、素媛等等,传播的意识对国民、对社会自然是有其进步力量。
敢于直面历史、敢于迎接挑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网上有段子称: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中国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呵呵,无力吐槽。
中国电影回归电影的路,还有多长?
在绿皮火车上与邻座的女孩一起看的 那年大学 早已忘记返校还是回家但是你却依稀记得 我们俩个素不相识的人看着这部电影哭的像个泪人母爱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不仅仅就是如此 是他想要抨击的 希望展现的 还有那些看似故意出现的巧合 差错 恰恰衬托了我们最熟悉的爱 也突出了 女性的坚韧 这一路 是回家的路 也感谢她坚持了一路 因为她所想要放弃的也是因为爱 父亲 丈夫 社会开头很现实 很实际 也很男人 讲义气换来的却是这一系列的后果 可能在开头 他没有尽到 也可以说没有完全考虑到家人的感受 而后的反差 在这一路他的坚持 他最后的挣扎 也不会让我们觉得他类似在赎罪 而是让我们觉得这个男人用他不同的身份去诠释 这一路政府不想多说了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政府
又是一部将现实案例搬上银幕的典范,三星颁给题材,一星分给导演。
越是看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是感慨国产电影的道路。
时间很长,2个小时,却真的能让观众感到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与遥遥无期。
韩国电影的前后呼应,细节张力再次完美展示。
本片相当于从与奥罗拉公主相反的角度,展示了导演对政府的抨击。
--以下影评涉及剧透,慎入--路,不能错。
开篇的蜘蛛走错了路,被女主踩在脚下。
开门见山,人生之路,不能走错。
男主错在为故去的好友担保,从而债台高筑;女主则为了家庭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人难免走错路,但,国家却没能给他们回来的机会。
国不爱我,我将何从?
全篇全力抨击了政府的低效与不作为,身处异国他乡,不能得到政府的庇护,面对众多的富豪移民,不禁感慨,是人们抛弃了国家,还是国家抛弃了国民?
驻外使馆的不作为是悲剧的直接原因,面对舆情才不得已将失职者调离。
结尾的那通电话,极大的讽刺,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这点真的不禁要感慨韩国电影,能将此类影片上映,督促政府高效为民,相比天朝,可悲可叹。
“黑政府”的电影太多太多,奥罗拉公主是,辩护人是,恐怖直播是,断箭也是,最近能成为主旋律,不仅感慨韩国的民主进步。
想念亲人的信念让女主始终坚持。
漫长的两年,如何度过?
独自走在加勒比海滩,那么美,自己却是罪犯;结束生命是源于不愿再拖累亲人;政府施压但为了回家,必须选择坚持。
亲情的力量,人性的本能,完全将不堪一击的公务员运行体系打的粉碎。
漫长的等待恰恰烘托了剧情推演中女主焦急的心态,从这点看,导演在时间的把握上是非常有水平的。
女主回到家后,小女孩再也不觉得梳紧头发疼了,她要让妈妈看到漂亮的她,一家人沉侵在幸福的合影喜悦中,男主挂断了外交部迟来的信息祝福,将全片推向高潮!
对比韩国与我国公民的护照那句话,以及美国公民护照的那句话,已经无需赘言。
我们需要一个爱我们的国家,一个可以让我们有尊严的国家。
无聊
韩国大使馆吃屎的吧,多简单的一个案子,拉她入局的都承认她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去偷运毒品的,重要的审判文件当垃圾扔到碎纸机里面,害人家在异国他乡白白蹲那么久监狱
强行煽情
这种厌恶感怎么用语言表达呢?刻意煽情、用力过猛、极度虚假、恶心想吐…
难以忍受的30分钟,太恶心了,强行创造矛盾,通过向下拉人设来制造对立,自己蠢炸地心还要赖政府,太恶心了。
韩国电影对司法、制度与官僚的批判真可谓入木三分,从荒诞到写实,从温暖到悲情,正是这种拼命证明、嘶声呐喊的努力让《舞后》《辩护人》《七号房的礼物》等片格外动人,我想,这是韩国影人和观众的一种态度,太珍贵。
剧情
2014年12月23日看过,韩国电影真的不得了。
一般般吧,有些过度煽情了,故事的角度似乎也有些片面。
泪奔,敢这么讽刺外交部真牛逼,最近的韩国电影都好棒
又一部讽刺政府的电影,韩国外交部被刻画的人神共愤,媒体和网民的力量有时候可以逼迫政府妥协,但还是让人气愤心痛,毕竟那么多苦难都已经受,心伤永存。全度妍用演技弥补了故事性的不足,高修太帅了还很用力有点出戏,催泪点设置得过于频繁哭得头晕,不过结尾电话黑出新高度反而让人破涕为笑了…
全度妍真不错。
抨击政府是韩国最牛整部电影张力十足,无尿点,但韩国现实题材电影的一大败点是,诉求点总是在煽情和让你感动流泪上,仅限于吐槽的层面(这也比天朝好了太多),这就不像美国,每一次空难都有一大堆的改革,每一个个人遭遇都跟着一个法案,这个,至少韩国驻法大使馆有个说法,也应有国家赔偿,3月5日
韩国电影最佩服的就是他的写实,一个相当自大的民族却敢于把它阴暗和不堪的一面破开来展现给世界
能向体制叫板真是难以想象,最后那个电话极具讽刺,确实是在中国看不到的电影,不过实在太长了……
很作 刻意的
剧情蓝本很好,编导水平差一些,故事细节上不够自然,刻意煽情点设计得较为拙劣,反而影响了剧情写实程度。叙事平淡普通,镜头语音只能算合格。演员的表演给出来的效果也一般,最感染的演技在小女孩脸上。整体往上比不了《辩护人》、《素媛》,不过凭这社会议题还是值得看的。
全度妍太适合演这种角色了
这片子的“犯罪”标签,我没看懂。
全度妍有过五分以下的表演吗?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