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录片里讲了为脱贫攻坚奋斗在第一线的第一书记。
藏区海拔高地广,没有产业,没有收入。
第一书记发展畜牧业带动村民发展。
让人难忘的是为了小羊仔能生存下来,书记直接住在羊棚,嘴对嘴的救羊仔的故事。
对他们来说羊仔意味着希望。
当看到羊群卖出去,村民拿到钞票后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还有第一书记乐观积极的笑容很治愈。
要想脱贫要发展教育,很难想象现如今一个村镇里竟然最高文化是只有两个初中生,不重视教育,小朋友因为听不懂普通话而辍学。
教育是带来的收益是很慢的,十年二十年,对于连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证的地区来说,发展教育这项工作是很难做的。
能让小朋友讲卫生、主动学习、有理想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易地扶贫这项工作是难的,在我们看来从山区破旧房屋里搬到楼房是件便宜的事,但是对于祖祖辈辈生在山里,长在山里的人来说很难,他们不知道出去之后可以做什么,他们失去了土地就像鱼儿失去了水。
他们担心的是搬出去之后的生活有障碍、没保障。
让我想起了19年有幸参加过中国人民大学易地扶贫搬迁调研工作。
记得当时的确是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
村民从家里到村委会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只能走,不能使用交通工具,他们的房屋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桌椅和一些捡来柴火和满屋跑的鸡,生活就是眼前的这些,就是吃饱饭不饿肚子。
更不要替一年的收入了。
厚德载物,兼济天下的人之所以伟大,在于耐得住贫困,认真在做平凡的事。
我是一个管理咨询顾问,喜欢看纪录片。
有幸参加映前观摩,感谢片方邀请。
从艺术的角度说,这部片子大量剪辑于新闻素材,后期补拍追拍的分量不算多,但画质、灾难场景的视觉效果、人物对白的音质、人物心理表现,都达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近演员级,实属难能可贵。
需要吐槽一丢丢的是,电影配乐还需再修炼修炼。
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一部展示基层共产党员执行力的纪实电影。
党中央下达的任务就两个字:“脱贫”。
但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困难,第一书记们为达成脱贫目标所展现出的智慧、共情力、执行力,真的令人感动和赞叹!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西藏,讲牧民在书记带领下解决困难养羊脱贫的事儿。
印象最深的是,4200米那么高海拔地区的狼的眼睛,和片中那个藏族书记总是乐呵呵的灿烂的笑容。
他的牙齿真白呀!
可惜,藏族同胞的名字比较拗口,没记住。
还有一个令我惊讶且赞叹的是,居然还有女同志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当书记、搞脱贫攻坚。
贵州的山实在太多了,山的后面永远是山,洗个衣服来回要4个小时山路,所以,黔驴才会技穷吧?
政府决定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帮助山里的村民脱贫,可有一户盲人带着两个女儿的家庭不愿搬,原因是担心搬进县城没有工作,活不下去。
在山村里,毕竟还可以种点庄稼,有口饭吃。
女书记和同事们以两个女儿的未来为工作出发点,每天靠两条腿进山,到村里做盲人爸爸的思想工作。
最终,帮助盲人到按摩院学习了按摩手艺。
全家搬到县城后,帮盲人一家开了一家公益按摩工作室。
当看到影片中,搬迁后群众的发自内心的笑容的时候,我觉得好幸福!是的,当我看到影片中那些因为第一书记的工作和帮助而改善了生活、得到了幸福的村民的笑容时,我也觉得幸福。
这是这部影片神奇的力量。
它给我的一直是大力出奇迹后的幸福感觉,和孩子们得到更好教育后的有希望、有盼头的感觉,虽然,这些故事发生在距离上海几千公里外,我却通过影片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和希望!
最后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大城市里的小学生选举班干部。
通过各种拉票心理战选班干部,就好像在演绎田忌赛马,全然忘记了班干部的责任,而仅仅聚焦于当选班干部的好处。
所以,待上映后,真的希望各地的中小学能组织孩子们看一看这部电影,至少让班干部们看看这部电影,从中学习体会该怎么当好一个小集体的一把手!
扶贫是在传播爱,祖国的大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份爱,我们的扶贫工作才会取得明显成效,这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和扶贫着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美好,人民都会过上想要的生活,扶贫者不为小家为大国的精神,他们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他们才会有那些偏远山区生活的更好,他们的付出是伟大的
我是因为在b站看到王小七up的推荐而去看的,一搜索,发现这部纪录片的排片简直是emmmm,周五周六周日就没什么场次了,于是为了不错过,就决定在这个工作日的晚上去看。
晚上18:55开场,全场只有四个人。
纪录片中展示了国家付出很多人力物力来开展脱贫工作,还有扶贫工作人员因此付诸生命。
最后《奉献》那首歌一出来,配上画面和文字,真的很容易很容易泪目。
我算是参与过一点扶贫工作的,2019年的时候,有和村里的秘书、扶贫工作人员去过贫困户家里看望,过年之前,每个贫困户家里会发几百块钱慰问金,和植物油之类的。
每年镇医院都会给贫困户安排一次统一体检,我曾经给排着队的他们做过心电图,而我的同事,有负责量血压测血糖的、有负责抽血的、有负责做腹部b超的。
我们每次都是出发的很早,六点出发前往某个村子,开车要开一两个小时,那种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也不太好开,村里会提前就通知好村民这一天要做体检,各家各户都陆续赶来,一整天做完检查,基本上是下午五六点了。
纪录片里的红色小马甲我也很眼熟,以前我和同事们都穿过。
每个季度要给慢病人群做一次面访,给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村民测量血压、血糖,督促服药等。
这些服务对村民的健康而言是有作用的,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健康,但同时,背后也有一套繁杂的资料系统。
比如每年的体检,村医除了需要把村民的体检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外,还需要填写一份纸质档的档案,把村民的一些心电图报告、b超报告、血常规、肝肾功能报告也一并放在这个纸质档档案里,每年年底交镇医院,由上级审查。
但比起做繁琐的资料来说,与村民讲清楚他检查报告情况如何,并把报告交到他手上,会更方便他去上级医院就医。
还记得年底的时候,要交档案了,而有些村民常年定居外地,没有参加统一体检,为了完成任务,村医们会来镇医院拿一些打印出来的假的正常的检查报告出来,拿回去做一份假档案以应付检查。
扶贫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但同时,我也见过很多乱像。
但无论如何,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哒~
陈小树《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影片80分钟5个小故事,讲述了西藏、四川、黑龙江、贵州等地的扶贫工作。
个人评分7.5分,值得一看。
先说优点:1.最喜欢第一个西藏的故事,作为去西藏三次环线的人,很能感受西藏的贫瘠与落后。
都21世纪了,贫穷与落后依然离我们这么近。
也值得带孩子去看看。
2.新华社出品,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语言丰富,音乐很赞,叙事节奏快,信息量大,不用担心过于无聊。
不足:1.不够克制和理性,有些地方过于煽情。
纪录片可以带有主观观察视角、但是应该把结论交给观众。
有可能考虑到院线电影的观众接受度和宣发,所以在纪实和共情方面做了妥协,可以理解。
2.关于其中一个故事牺牲照顾家人来成就事业这一点,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值得宣传。
我们宣扬人性的美,但不要抹灭人性。
另一个故事里,对书记老年痴呆的母亲一笔带过就很克制,也很真实。
3.我可能更想看到人物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来了解他们,可能因为短片的时长限制,所以缺乏立体的人物形象。
不得不说有一点遗憾。
整体推荐,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细节都没有讲述清楚。
第一个西藏关于基建的故事是很可惜的,很多细节都省略了。
比如,羊饲料是怎么砍20%的价的?
夏天除了牧羊犬外怎么防狼的?
党组织是怎么找回被狼搞走的羊的?
这些扶贫的细节都没有。
第二个四川关于教育的故事就好些了,逃学威龙F4记忆犹新。
但是如果可以有更多对建立学校途中的阻碍和如何劝导村民把孩子送进学校的描写就更好了。
第三个黑龙江关于天灾的故事很不错,不但详细讲述了台风的严重性,还记录了扶贫干部所做应对的过程,以及干部和群众一起努力救灾的结果。
第四个贵州关于迁地扶贫的故事,刻画得也不错。
对于为什么要迁地,以及迁地前后对民众的帮助都详细的描述了,但是给民众做思想工作这一块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的几个片段是全片最令人动容的地方,看的时候泪如泉涌。
有人为他人的生活献出了时间和生命,反观有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而怨天怨地。
总之,瑕不掩瑜。
虽然有的细节没有刻画好,但总体而言还是可以知道扶贫干部的艰辛。
对于当代很多浮躁的年轻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精心良药。
送英雄回家!
有幸提前去看片,非常感动,全程都被影片吸引,四个故事虽然讲述着不一样的风土民情,可是里面的书记都在坚定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特别是跟这个项目负责人聊天的时候,她说里面很多人物都倒在了脱贫的战场上了,真的特别感慨!
以前总以为说脱贫太夸张,可是参与进去才发现,真的太多人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不可想象的努力甚至生命!
第一次看纪录片的首映,没有失望。
这部影片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真实的生活状态,更好的呼吁更多人的关注扶贫,启发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更好,让国家更好。
看的过程中就忍不住为第一书记们的机智与负责赞叹,很佩服他们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并改变着贫困人的环境与人生,正能量的纪录片!
感动,一个村孩子的成长真的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有人为村里谋福利,有人为村里办教育,有人为村里铺路抗风霜,有人为你保丰收,这群书记曾经也是普通人,现在的他们更像是平凡生活里的伟人。
他们负责,为国家奉献着青春事业,为大家的人生添砖加瓦,这种舍小家的人民,值得歌颂。
看得见扶贫攻坚路上的艰难,可他们依旧在坚持着,这种不畏艰辛的付出薪火相传,祖国也将越来越繁荣富强。
加油,我的国!
加油,我们的第一书记!
我是一名筑村第一书记同时我上大学学的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另外我对视频剪辑也有一定的理解,单纯从影片角度看,无论从光影、美术、节奏、场景可以给8分,但是从我的角度看,我完全可以打十分,因为这也是我希望能够拍摄的关于我自己故事的一个样板,有我需要学习的好多地方,从2016到现在我一直驻村,也感慨自己的这一段岁月吧。
用新闻式视角,带来一场不同于以往的观影体验,突然有种想去支教的冲动🧘🏻♀️
好样的!
专门开会员给大老爷们放的,但凡能入脑入心一点点呢,是不是我工作也就有了一些价值。
#2021.132#CBD万达#北京#本来有机会做一名基层干部为家乡做贡献,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期许来到了北京为资本家干活儿,不知道自己的意义在哪里,尤其看完这部电影后真他妈看不上自个儿,原来有这么多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不止有黄文秀……
可以的,很不错。虽然是弘扬正能量,但是这片子拍的很好,角度也很好,故事也紧凑。
从一部电影上来说,不太行
这是一只只羊的故事,这是一个个孩子的故事,这是一粒粒粮食的故事,这是一个个家庭的故事,这是一个个生命的故事!
看了很受感动,但是片尾出现薇娅直播间的时候,还是觉得很讽刺
2022/09/28 最近在看《大山的女儿》,原来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确实,看这片名大概就是正能量的说教片,我不是很喜欢,也不会去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还是去看番吧!
抢救一下,捞一捞良心电影
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
脱贫攻坚工作永远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靠说努力啊奋斗啊实现的,而且用深度思考、身心参与、长期关注,用心智能力和责任感以及所有人所有资源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容易,真不容易!向第一书记们致敬!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楷模!
除了黑龙江那个,其他几个地方从根上说,还是思想上的问题,观念实在是太落后太糟糕了,教育扶贫任重道远啊。
当然会有很多人觉得只是挂在嘴上的虚假口号,觉得是宣传工具。毕竟经历不同,毕竟相隔甚远,毕竟参差差异真实存在。但有一些人真的信仰坚定地用生命和全部的责任与热情在践行这些“任务”和“口号”。这些成果不应该被轻飘带过,所有的付出值得纪念和敬意。
故事非常好,咱能不能老老实实拍个纪录片,别这么浮夸???
终于把新闻片搬上大银幕了
歌颂基层管理岗吃苦耐劳,工作苦、工作累、环境差的时候不能陪家人的时候,能不能顺便提一下回报。苦难多数时候并没有意义,谈奉献的时候,多谈谈回报,谈责任的时候多谈谈权利。别好处你都占了,然后说大家不努力,大家要像雷锋多学习。
养殖、教育、收割、搬迁、逝者。纪录片不甚高明,奉献者值得尊敬。
“大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