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
Corpo Celeste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主演:Yile Yara Vianello,萨尔瓦托雷·坎塔卢波,帕斯夸丽纳·斯昆恰,安妮塔·卡皮奥尼,雷纳托·卡朋特理,Maria Trunfio,葆拉·拉维妮,Giovanni Federico,玛丽亚·克里斯切佐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瑞士,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1
简介: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详细 >
洛瓦尔彻镜头下的小女孩永远那么纯真、脆弱,她们都与周遭有些格格不入,却最为单纯善良。这样的孩子在第一次认识到世界的残酷时会令人无比地感同身受。被世俗玷污的神职人员,他们每天诵读圣经却把教会完全变成政治工具;而其实不算信教懵懂却实为虔诚的孩子正好形成鲜明对比。最后逃离吵闹虚伪现实的她,却怎么也没有出口,只能来到了海边,就像四百击的安托万一样。(在亚马逊找碟租时才发现她几部长片一部蓝光都没有,怎么会这样,各位碟商快点跟上好吗…
Alice Rohrwacher的处女作,此后更是拍出了《奇迹》和《幸福的拉扎罗》,作为女导演,其立场和学识带来的眼界、展示角度和思维深度确实不可小觑。费尔巴哈批判宗教问题并且已经看得足够透彻,他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只是相去甚久,即使是与德国毗邻的意大利,如今大家可能都忘记了。而Rohrwacher的处女作品就是关于宗教与人性对立的思考,然后与费氏的结论不谋而合:告别繁冗复杂和形式至上的宗教,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探索和思考,就像女主成长中的身体和意识已经和宗教有了矛盾,圣体仪式再重要也没有了解直面这个世界的body有意义。镜头语言需要锻炼,摄影和情绪倒有细腻处,只是这沉闷青春少女视角的世界也太黯淡了点,步步深入,最后依旧轻盈,更深入的做不到。
A girl stumbles out of her childhood to her youth and faith.也是對天主教世俗化和官僚化無情諷刺 很多有些刻意但無比美麗的shot 現在來看拍出lazzaro真的只是個時間问题
可以看出洛尔瓦切的进步,从圣体中教会形式主义沦为权利机构到幸福的拉扎罗中完成对天主教历史性的反思,其实表现的都是当代天主教宏大叙事的终结而产生的影响#桃花岛观影团#
#76Cannes补片5#少女的精神世界和身体在同步进化,第一次来例假和看到宗教规训原本的样貌一样令人不安。
还不错,作为处女作来说,内核深度大于技术水平,不是缺点,只是不是我的口味。#桃花岛观影团#
简直和《奇迹》的开头一模一样(显然是后者继承处女作),叙事弱化,小格局家庭背景变为陪衬,坚振礼的排练与上演,荒芜的山中村与垃圾遍布的小城,跌落大海的基督受难像与女孩心事都随同被割断的尾巴跳动、模糊起来。“上帝啊上帝,为何要遗弃我。”
八零后的爱丽丝·洛尔瓦彻,用拍纪录片的手法,深度侵入真实的生活,手法真是好啊,让人们感觉,悲剧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相比《奇迹》的奇幻,《幸福的拉扎罗》的魔幻,《圣体》显得土了点,但触动你心灵深处的力量,一点都不弱。
那么生活在更偏远的山海之间的牧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耶稣真正的追随者
十三岁的小女孩像《德意志零年》里的主角一样在荒芜的意大利街头游荡,他们困惑于成人世界,不理解那些虚伪的规则。阿莉切在剧情片处女作中即展现对宗教与精神世界的关注。
信仰意义上的洗礼和生理意义上的洗礼几乎同时降临 由自身变化转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思考//复杂与多面让世界变得有趣且世俗 似懂非懂时反而更虔诚 被蒙住的双眼能看到更多真实//不成熟的处女作
少女的启蒙叛逆觉醒,映射天主教的迷失现状,但叙事线索乱,节奏慢,浪费好创意
阿莉切那个片子的人物都会有一个神圣的举动。这部处女作点子不那么出彩。离家的少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奔向海边。
Breathtaking. 俯视镜头成为了本片的签名,并关联到片尾的隐喻和超现实:Martha终于走入她远远俯视着的世界,在真实中留下了存活的躯壳。
4.5!驚人的處女作...28歲居然就能拍成這樣了,雖然敘事上稍嫌單調,沒有像後兩部的作品,可以折射出多層次的探討議題,但劇作、隱喻符號和許多鏡頭語言幾乎已達成熟,簡直太有才惹...而且導演的能力也太嫻熟了吧...
非常动人且细腻、深入,自反的成长故事与清白少年对宗教的质疑结合(作为成人礼的Confirmation、愤怒的耶稣、耶稣像的坠河),目睹小奶猫们被虐至死、初潮、老神父爷爷讲解耶稣的孤独与愤怒(抚摸圣像一段的气场太灵了😭)三个事件设计巧妙转承流畅小景别大量视点镜头呈现召唤自反性共情。很可能是导演个人前三,她应该是很爱这类故事,11年后的《在她们眼中》完全就是这部的童年版/前传。
也有一个拉扎罗
看了第二遍果断加一星,视角很小主题很大。小女孩被打后背身走在满是垃圾的街道上的镜头成为tempesta制片公司的logo
经血初潮,痛苦如启示一般袭来。接触受难象的那刻,她短发垂耳,莫辨雄雌,化身一个轻灵的、敏锐的符号,挖掘出仪式的答案。普爱耶稣,原来也有金刚怒目#桃花岛观影团#
用一个纯真倔强的小姑娘的成长过程来展现一些宗教工作者的伪善。背弃信仰,圣像也随大海飘走。格局比较小。导演电影中的姐妹两人总因为争夺母亲的宠爱发生冲突,是不是来源于自己和姐姐的真实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