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导演:张吉安
主演:万芳,蔡宝珠,郑人硕,俞宏荣,陈俐杏,王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潮州话年份:2023
简介:夏日飞霜,冤情难遣。每个地方都有难忘的血腥纪念日。张吉安永志的是1969年5月13日,马来人与华人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展开全武斗,死伤枕藉。小女孩观看粤剧中途几乎遭毒手,仅凭躲入后台逃过种族屠杀一劫。半世纪后,已远嫁他方的她再逢大选,魂牵梦萦,旧魄不散,时空摺叠于无主孤坟,光影如真似幻,人注定迷走歧路。真人真事改编,..详细 >
南洋华人始终活在PTSD中,非常压抑,只敢哭泣,还无法站起来,所以才拍成这样。这本身就令我难过。
馬來西亞拍了,印尼也來吧,還有越南還有等等等……特別悲,特別有意義的電影。很多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應該,必須要被記錄。不想多揣測,不想使用任何技術去評論此片。
6.3/10 ucla亚太中心举办的映后,老实说体验不算太理想……先说电影,喜欢长镜头,喜欢空间与人物的相互影响,喜欢把探寻过去的主动权交给观众。固定的广角镜头让历史像一出戏,仿佛所有的沉重都被放置在舞台上,没有直接的血腥与杀戮,与历史直视的所有人都被埋葬(矫情地翻译了导演的话)但是,简单的故事也不算问题,可是总感觉一切都靠第二折的“说”,怕观众不懂还要“唱”,唉……可是当阿英坐在坟地中哭泣时,横跨五十年的所有悲伤与哀悼莫名让我觉得“大象无形”……回到映后,总觉得抛弃电影本身去聊文化与政治,多少有些左支右绌。
马来西亚影院观看,尽是打码消音,尽管影片已是如此隐晦,依旧难逃千疮百孔之命运。喜欢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对于本土故事/传说的调用,叙境中的历史事件与充当“解说”功用的传说场景(借助马来文化从宏观上轻松的把秩序的更迭讲了出来)并置于同一时空;二是第二段对于承受创伤的后裔生活的非戏剧性描述。
#48HKIFF# 道理都懂,但还是看到频频扶额。感觉我跟我旁边的老外大叔在比谁更能坐得住……
对《悲情城市》的东施效颦
志大才疏
两代女性串起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两代命运,前一代被屠杀,后一代依然被压迫着。第一段结尾寻找亲人的人们撬开电影院含着泪水静坐看完负心的人有一种非常汹涌的震撼感。
2/5。有的地方有《少年来了》有的地方有《五月雪》。前后对于伤痛的表达虽然不是一个量级,但是毕竟人家有。张吉安在《南巫》里那些轻盈和闪光的点都消失了。最后还是要感叹,为什么我们不行,我们不能表达,就是为了给胜利者赞颂凯歌吗?
#VIFF2023 直属领导就是马来华人,不仅老婆是广州人,甚至嘴上说的“回国”都是在说回中国。以前我不太懂他为何比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还像个地道老广,今天看完明白了。感谢导演以如此直白的伤痕叙事让更多华人了解这段历史,五十年能改变很多事情,但相同的困境却从未远离。
#GH60 影片現在看起來有點兩邊不討好。一方面,不熟識的觀眾認為影片缺少脈絡,導致進入敘事的路徑較狹窄,無法獲得「了解一段傷痕歷史」的觀影體驗。而另一方面,期待看到《南巫》式的飄逸奇譎故事,展現鄉野傳說和國族寓言乃至身體性影像的觀眾,他們的期待同樣落空;因為事無巨細的保姆式字幕與樸實順序敘述勢必削減了關於奇觀的呈現。但是我想要為張吉安稍微辯護一下,從作者意圖到呈現結果,從田野資料和故事線的集合,女性視角的選擇和文本間的融合指涉,整個過程都有其完整脈絡。《五月雪》對於張吉安來說是完整且清晰的,可以這麼說,他用《南巫》投石問路,但真正想做的一直是《五月雪》,這點從短片《義山》和未竟的紀錄片計畫便可瞥見。當然,觀眾是否需要認同導演的脈絡與呈現方式,又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問題 ,理解與尊重(長評見吧
这个亲着嘴转场火车脱钩和进山洞我是没想到的。挖掘机,静默,唱戏。远景,中景,近景,还是挺有趣味。厉害了,历史背景、传统戏曲文化、地缘政治、民族融合。很大的议题啊,从小事切入。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裹挟下,真的微不足道了。就是洗脚水看得我无语,东南亚真是一直在被大陆压得喘不过气。
8.3 #SIFF
最后万芳的歌声一起,所有的谜团都得到了解答,原来就为了导演写的这首歌,包了这盘饺子。是一本不友好的电影,画面太沉闷了。大段的静止镜头,大段的采用戏中戏,大段的中景远景,除了万芳基本没记住任何一张脸。再看的时候才知道导演就是要把人物放在一堆人里,台词起来,都找不到谁在说话。观众被迫成为历史的旁观者,被动接受事件的发生,过去和现在。演职员表里满满的全是人名。对于那段历史,只是呈现,没有为什么,故人已去,留下来的人,伤痛永在。(万芳好赞。我都以为她是马来西亚人了,结果她土生土长台湾人)
题材震撼,可是这种表达方式与剧情都不能算是电影吧。
跟想象里还是有点不一样,情节比重还是2018年这部分比较多。用一种中式的“歌剧”拍出了肃穆,苏丹的洗脚水被喝下那一刻真是满心悲凉。生命何其无辜,一个红证就没了姓名。这部电影也许更适合放在美术馆,在电影节争奇斗艳里显得萧瑟了些,在这么看下去,我内心的感情都要被耗光了,结尾的歌真好听,成功落了一场泪。R.I.P. VIFF2023.
表现形式过于《椒麻堂会》了,简直是0.5倍慢速版,但事件本身是值得纪念的,同样的类似事件在曾经的前朝陪都沙坪坝公园也有一座墓园、差不多讳莫如深的事件,希望未来也有人纪念一下…
形式感十足的作品,导演叙事过于压抑含蓄,对于不了解513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些一头雾水。不过当“窦娥”在火光冲天的戏院露台上唱窦娥冤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光时刻。后半段万芳的表演也加了分。
很复杂,很复杂......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27部。80届威尼斯日入围。题材特别好,但观感确实比较无聊,用了很多低机位的全景镜头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就像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