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iel的父亲把儿子房间里的海报撕了个乱七八糟,并怒气冲冲地把他挚爱的音乐全砸了的时候,我想起一些事。
我哥本来就爱看小人书,初中的时候又非常迷武侠小说,据我妈说,他上课不听讲,就是低着头偷偷地在课桌下看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
不务正业,这是我妈的措辞。
我不知道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没收、被老师逮、被家长骂,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天我们家包了饺子等着哥哥放学回来吃,但是他晚点了,像Gabriel一样,没赶上。
这也没什么,饺子放到锅里热一热就好,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吃呗。
但是热了三轮他都没回来,饺子都干得有股恶心的味道,可突然我就听见我妈怒气冲冲地揪着我哥冲进来,手里拿着一本绿皮的厚厚的射雕英雄传,然后把我哥直直地拉到厨房,当着他的面儿把那本小说塞进了火里面。
十几年前那会儿我们家用土灶台,大锅下面的火在保温状态时是虚捂着的,塞进去的时候书没被立即点燃。
但是我妈那天无比生气,于是她操起铁杆把火捅旺,然后又用了特别大的力气去扎那本书,想让它尽快燃起来。
边塞还边训我哥,下次再敢偷着看这些东西,你所有的闲书都是这个下场!
这是我脑子里无比清晰的一个场景,从来没有忘记或者模糊。
我还记得那本书实在太厚以至于小口处的温度根本没那么大本事把它彻底烧完。
当我们把书救出来的时候,上半部分还是绿皮但下半部分全成了松软的灰。
而且那本书是从表哥那里借来的,就这么被母亲烧了。
哥哥是怎么想的我从不知道。
十二三岁的他戴着厚厚的眼镜默默地杵在灶旁,什么都不能做。
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被生生地毁在眼前而无能为力是不是会心痛地说不出话来。
而现在的我再回到那个场景里审视这一幕的时候跟Gabriel的母亲后悔没能留住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
我有时候希望我是个姐姐,在那个场景里能说一些话去保护那本书,去承认我妈做了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我这么说也许不公平,父母难道不都是为了孩子好么?
但是当父母做出这些事情的时候可曾想到过公平?
Gabriel的父亲不是非得要孩子喜欢他的喜欢但却不能接受孩子的喜欢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打架抽烟喝酒当混混,不要想课本以外的任何可能分散你学习注意力的爱好、乐趣或是想法,丁点儿都不要。
家长的想法很简单却很霸道,受教育完了以后一定要“娶个娇妻,组建家庭,有份体面的工作”。
跟Gabriel的父亲的说法如出一辙。
一定要听我们的,因为你个小毛孩你懂个屁。
他们眼中的不务正业形形色色总结起来,都是阻止你人生辉煌的绊脚石。
只要影响到学业的,小说、篮球、收音机……那都是需要踹得远远的绝对不能碰。
后来我哥爱上了篮球,恨不得死到篮球上也愿意的那一种。
砸坏了好多副眼镜,堆砌了一房间的杂志,一有时间就冲出去打球。
当然,他们说,又影响了学习。
再之后的冲突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亲近的人若不支持你爱做的事,那你有多大的成就感就会有多大的挫败感。
达人所愿,讨好的不是他人就是自己,从来不能并行。
如果每个人都像男主角这样只有短暂性记忆的话,伤害值和刺痛度是不是就可以降到最低了?
没脑子的日子过得很快,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些小细节,比如Henry听儿子欣喜若狂地描述Bob Dylan的Desolation Road和那个时间点发生的一切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的那滴眼泪,在他试着聆听儿子内心的声音时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他愿意尊重儿子的道路并谢谢儿子给他解释这一切的时候,儿子反问了一句:“谢什么?
”到这里,所有的一切辛酸和懊悔涌上来,因为Gabriel并不记得这场对话了。
遗忘才是那个最大的杀手,什么伤害遗憾喜悦激动全部失色。
还有西莉亚来道别时Gabriel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会记得我见过你,但初次见面我一定还会很高兴的。
”甚至他与前女友20年后再相见,塔玛拉在几分钟内含着泪水第二遍向他解释照片上她的那些家人时,每一帧就只剩下了心疼。
是否忘了,才能去除一切苦痛?
是否忘了,才敢对自己的唯一的热情抱有恒久不变的坦诚?
是否忘了,才能在那些记忆的碎片里找到片刻的温情?
可是整部电影讲述的却是寻找丢失的记忆,在老人的努力下修复幸存的亲情,而且他成功了。
这迟来的20年后的释怀来的这么艰辛,怎么能忘。
我不敢说如果没有烧书,没有阻止哥哥打篮球的话他就能变成优秀的作家或者运动员什么的,我不是为了谴责父母,我只是觉得如果当时事情可以反过来变成鼓励那现在可能就不是电话里长久的相对无言。
我只是羡慕Gabriel在脑瘤手术后有限的记忆容量里,总算存储到父亲的理解和爱。
我只是希望我们自己将来可以不要变成固执的独断的“过来人”。
我也希望哥哥依然能疯狂地写文章,疯狂地打篮球,疯狂地去做他想做的事。
父子两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并勾肩搭背地高唱着”I will be fine. I will get by. I will survive.”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都是幸存者。
毕竟我们都没有放弃沟通。
泪流满面...看The Dead的晚上,父亲和儿子紧紧拥抱,互道Good Night,父亲离开,给了一个父亲走去门口的长长的镜头,我一直在担心,担心那个外形壮伟的背影会突然倒下来。
没有。
但我在那时突然意识到这个不同寻常的长镜头和之前用力的拥抱的意蕴。
那个背影是释然,没有遗憾,轻松,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他不会要死了吧。
”果然,下一个镜头便切换到穿着黑衣的母亲垂头抚摸白色的空空的床,一脸哀恸。
“Dad come every day at 10 a.m.”可是他cant come any more。
pro把父亲的贴纸撕下来,这个男人为儿子做过的一切都戛然而止。
发自心底地哭了好几次,真的感到心痛。
最后一个嬉皮士,又是一部讲伟大父爱的催泪弹,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昨天》,同样伟大的父亲和一个让人不省心“孩子”,伟大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康复走完了最后一程,过去的20年父亲用自己的生命弥补了对儿子缺失的爱,在走的时候他是幸福的。
在自己葬礼上播放感恩而死的歌曲,真是一个令人声泪俱下的老嬉皮士。
一代精神的延续“我会挺过去”,对于勇敢和坦然的诠释,父亲想尽办法带着儿子去看感恩而死的现场,看到儿子一脸童贞的幸福微笑,此时此刻这位伟大父亲的心结已开。
片中儿子对父亲的失忆,我认为只是儿子对于父亲的抵触情绪而已,一个心中有爱的嬉皮士公拥有一颗敏感而纯真的心,难道不是嘛?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跟这个操蛋的世界抗争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共鸣。
父子关系的紧张,再见时的儿子已经丧失了大量记忆,为了唤起儿子的记忆,更是为了自我救赎。
父亲通过音乐找回往昔的回忆。
而父亲对儿子早间生活的重新了解,让他渐渐理解了儿子。
并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
沟通,往往是最重要的方式,但是父子关系的不对等往往让沟通成了问题。
当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这种角色的不对等慢慢发生转变的时候,冲突就出现了。
---《音乐永不停歇》主题思想该片主要讲述热爱音乐的加伯利与不理解他对音乐的热爱的父亲争吵后离家出走,多年后他身患脑部肿瘤记忆功能受损并流落街头,后被父母接回疗养院接受音乐理疗渐渐康复的故事。
当加伯利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康复的同时他的父亲也逐渐理解他,理解音乐。
父子关系在治疗过程中不断缓和,在影片末尾亨利去世时他已如愿收获爱与亲情。
导演由此向观众展示了父爱的伟大与音乐的力量。
在影片中,光的运用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进疗养院的第一晚,加伯利夜不能寐,护工便为他戴上耳机听音乐。
他倚在座椅上,半边脸露在窗外照进来的路灯下,身边是无尽的黑暗。
导演借此光线表现了加伯利的孤独,表明了他需要被爱。
爱与他而言如黑暗中的光,如冬日里的火。
同时这也体现了音乐于他的特殊意义,是在无爱的世界里唯一的寄托。
向观众解释了他离家出走的真正原因父亲对音乐的不理解,对自己的不理解他始终是孤独的,就如处在那一片黑暗中一样。
此时的他不能感受到父亲的爱,周遭的冰冷又却使他格外需要爱。
如此矛盾的处境,体现了父爱具有强大的力量,能使他免于困苦,脱离孤独与黑暗。
在该影片中,导演对声音的良好运用是衬托加伯利病情严重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加伯利被家人送进疗养院时,有一个场景为一家三口站在房间的门边久站,环视。
此处声音被处理成静音。
在静音的效果下一家三口一动不动的姿态更体现出了气氛的沉重,反映出加伯利病情的严重与父母的忧虑。
不需要言语,就能让观众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亨利一家对未来的迷茫之感,同时也感受到看似平常的生活底下蕴含的未知的暗涛汹涌。
这不仅能暗示即将到来的漫漫长夜,也能表现出亨利对加伯利的担忧,对加伯利的爱。
由爱生忧,爱的沉重。
导演在此处刻意营造的静默,能带给观众无限思考空间,为那一份沉甸甸的父爱蒙上残酷现实的枷锁。
当加伯利在音乐声中暂时恢复正常回忆过往的音乐会时,片中呈现出暖色调。
不论是乐队的吉他还是台下父亲嘴角浅浅的笑容,无一不呈现出淡淡的金黄。
时时透露出温暖之感。
由此体现出过往回忆的美好与温暖,亦能反衬出当下的落魄与无奈。
该影调的选择,对加伯利对过往充满爱的生活的怀念做了完美阐示。
该场景中出现的父亲亦是和颜悦色的,没有日后争吵的面目狰狞。
在加伯利的记忆中,过往的他就是在这悦耳的音乐声中感受着父子之间的温情。
由此表示父子之间曾经有爱,只是在日后渐行渐远。
表明了亨利想救治儿子的原因---他希望拥有如昔日一般温暖的生活,希望爱他儿子能回到他身边。
在该片中运动镜头亦是别具匠心。
在影片最后亨利往走廊另一端走去的场景中导演运用固定机位进行拍摄。
锁定在整个走廊的画面,我们就如第三者站在走廊的一端看着亨利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视野。
这暗示着他与儿子的现实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但他的内心十分渴望与儿子相处的时间过的慢一点,再慢一点,因而才会脚步沉沉,迟迟走不到尽头。
这正表明了亨利心里对儿子的爱,令他不愿离去,令他牵挂。
亨利虽然离去,但他给予加伯利的爱却时时萦绕在加伯利身边。
爱从未终止,音乐也永不停歇。
也许我可以忘了一切不管是因为被迫受伤还是自我保护但是你带我听过的歌你和我一起演奏过的旋律我们微笑着互相对视哼唱的曲子一旦音乐响起就仿佛一切回到过去或者说就回去了我们想回去的任何时间还有记忆以及记忆里的幸福,快乐,争吵,眼泪但却都是美好的这些我无法抹去,也不曾想抹去所以我才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我希望过去能以最好的形式存在即便我现在要继续哭泣但是我不后悔,不后悔,不后悔我也会不再抱怨和等待让爱随着音乐开始,一直下去The music never stoppedThe love never stopped19/09/201221:49Metz France
父子俩的分歧不仅仅是音乐和政治,是两个时代的分歧,父亲打仗的时候他是为自由,儿子经历的征兵却是另一回事。
后来顽固的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也理解和欣赏他爱的音乐,可儿子却再没机会走进父亲的内心,他给父亲的回馈是一段回忆,这是他现在能做的最棒的事。
讨论谁造成了这段悲剧已经没有意义,让人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足以打破成见,是加布里永远年轻永远真挚和豁达,是永不停歇的音乐。
很美好又伤感的一部片子,开始略有沉闷,剧情和音乐一起展开后有意思了很多,虽然父子俩的矛盾和战争发生时候两代人的分歧有点俗套,也不是很懂亨利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发病去世是不是太为了伤感而伤感。
但是每一段音乐来引发那段回忆,这个感觉太棒!
除了父子母子亲情外,两段爱情都让人动容落泪。
我不大懂音乐,我不大分得清摇滚乡村及R&B,我连The beatles 里面到底是哪几个成员也不清楚,我不知道谁是Bob dylan,或许我有听过他们脍炙人口的歌,但我真的没有认真地去区分他们,但是看着=这部music never stopped 我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American pie中提到Lennon read a book of marx,如果The music never stopped 说的是最后的嬉皮,那么American pie一定是歌唱最后的摇滚的挽歌。
如果按时间顺序American pie 实在The music never stopped 之前。
而American pie一首歌足以唱出这部电影。
这里又足见音乐的伟大之处,本片是一部真实的故事,不知道音乐是不是真的可以唤起人类尘封的记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虽不是爱音乐致死,但是有时候一两首轻快地歌确实会让我心情愉快,而这让我更加感动的除音乐的魅力之外,还是父爱的伟大,以前Henry只会问我你知道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吗?
我们那时候的歌总是清新的爱情最后男孩和女孩在一起了,,一个听着50年代老歌正派父亲要重新接受唱在嘴边的Making love 和God damn。
我更多的是被这种父爱所打动。
最后冠心病父亲和脑瘤儿子一起听了The grateful dead 的演唱会,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支乐队,反对战争反对杀戮,但是父子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慢慢长夜双方都不知道自己上一次像这样晚睡是什么时候了“it was the best night ever”,这是Henry在失去儿子20年后终于又找回了儿子,他熟记每一句歌词因为这样他才能和他交流,这样才能让他back to life,这是音乐的力量,Gabriel的惊人的速度在康复,父子之前的感情也在不断增进。
The grateful dead 难道唱的Back to life 吗?
非常好的一部影片人很多时候总想改变别人,特别是自己的亲人,如妻子或是丈夫,或是儿子或是女儿,或是父母。
可是到最后发现,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你真爱自己的妻子或是丈夫或是子女或是父母,那 不是要改变对方,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为(爱的行为)去感受对方这是我看这部影片的所得,也是我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悟到的影片中的父亲,因为固执,固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尊重儿子、妻子的感觉,想改变儿子天生爱好音乐的兴趣,让其沿着他所制定的读大学,娶娇妻,找好工作,买好房子等等的人生轨迹,最终让儿子离家出走二十年,二十年后,儿子成为一个重症失忆患者,只有音乐才能唤起他的记忆,父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开始改变自己,开始蜕变,去感受儿子所喜欢的音乐,最终父子终于一体。
可是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去爱,或许我们就要学会用心去体会对方,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http://www.xunleiboy.com这个网址可以下载或是在线看
看完电影来到豆瓣,发现有些影评关注于影片中的音乐。
我决定来说说我的感受。
当然,以下影评是严重剧透的……影片开始的镜头从墙壁上一幅幅合照划过,从少年时期到儿童时期到婴儿时期,预示着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这时Hunrry家接到医院的电话,得知儿子Gabriel得了brain tumor。
一段剧情后,影片跳回到Gabriel的小时候。
故事在此设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从未出现却深深影响这对父子的人:Hunrry的兄弟,Gabriel的叔叔 Gabe。
那天父母送Gabriel上学,他们在车上听着歌,那首《年轻的心》,父子玩起他们常玩的音乐游戏,Gabriel准确的说出那首歌背后的故事:Hunrry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50年6月Uncle Gabe上前线两天前的舞会,Hunrry在舞会上认识了Gabriel的妈妈。
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Hunnry和Gabe上了前线。
在后面的故事里,Hunrry拿着卡带机走进Gabriel的房间,镜头扫过,柜子上摆着一幅小照片,照片上两个穿着军装的男人,其中一个人手拿小号。
想必一个是Hunrry,拿小号的是Gabe。
可想而知战争带走了Gabe ,给Hunrry留下了巨大痛苦,因此他把自己的思念全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给他起名Gabriel,给他的圣诞礼物是小号,带Gabriel给叔叔扫墓,希望他吹小号像Gabe一样厉害,成为西贝伯爵,他也在不知不觉中给Gabriel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直到孩子渐渐长大,直到不知道什么时候Gabriel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有了自己的情感,直到越战爆发,反对越战,直到摇滚乐的流行,而这些Hunrry都忽略了,他一直认为他喜欢的音乐就是儿子喜欢的音乐,他跟Gabriel从小就玩音乐的游戏……对于战争的不同观点成为影片冲突的爆发点,两代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巨大的冲撞着。
父亲一辈参加朝鲜战争,为自己相信的真理而战斗,他的这种使命和责任感以及对兄弟的怀念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儿子,看到儿子反对战争,点燃自己国家的国旗,父亲终于爆发了,父子大吵一架,从此儿子过上了寻找理想、却流浪的生活。
用是非对错来评价事情总是片面的,战争造成了两代人的伤痛,父亲失去了兄弟,儿子乐队的成员、自己的好朋友Mark也征召入伍最后死在越南战场上。
他们同样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后果,用不同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可以算是部反战题材的影片吧。
父亲态度和情感上的转变最让我感动。
从他一开始得知儿子的病,张口便问医生:“是不是吸毒造成的?
”他始终对儿子不信任,像他自己说的,他认为是那些唱片那些海报害了Gabriel,侵蚀他、伤害他。
渐渐地,Hunrry从选择性的失忆,不愿面对儿子离家出走那晚发生的事,到用自己的老唱片去换儿子最喜爱听的唱片,Hunrry在渐渐的接受、渐渐的理解儿子的世界。
开头他还是对战争的问题很敏感,听到《Desolation Row》时,儿子说:“《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张越南长官处死战俘的照片……”他面带尴尬,起身关掉音乐说,我要回去了。
最后他接受现实,承认儿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对的,并且一起去看了一场Gabriel最爱的乐队的演唱会。
下面说一些与电影无关的。
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长大,在不经意间有了自己的梦想,喜爱的音乐也不再是父辈喜欢的,Hunrry却忘了是谁在Gabriel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是谁让Gabriel每次听到音乐时都兴奋不已。
你们不能总是先给别人理想,又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无情的将理想毁灭……影片探讨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父辈身上的使命感,上一辈人对孩子的影响,这些是非常打动我的地方。
当听到儿子说:“travel is destination.” 这句话重重的撞在我的心上。
让我想起我和我的妈妈,不像电影里,不像大部分人,上一辈人的观念由父亲影响,我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妈妈又是个女强人,她的价值观深深的影响着我,她有很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近我常迷惑,我们这一代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是像他们一样了,时代不同,经历不同。
我记得有位大导演说过,新一代电影人的东西里没有担当。
我想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生活物质条件优越。
可是也正因如此,我们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
她肩负着使命和理想步步前行,我的目标在哪,我的方向在哪,我的目的地在哪?
Travelling is destination!
也许吧,在路上,就是目的……
太多好听的乡村音乐,太多美好的回忆了。亲情,父爱,音乐给人的慰藉,救赎。这个世界太美好了,有那么多的人,事物,还有永不停止的音乐。最后父亲在去世前找回了儿子,那个意义非凡的拥抱和goodnite,教授拿下那张 dad comes everyday at 10:00的字条的时候泪崩。。。
3.5.。其实没怎么说啥。。。还好吧,这孩子又胡子造型。。
所有音乐都很给力 还有太催泪了……!!
還是有很多動人片段,只是前半的手法有些太模式化,後半則有些平。
跟菜菜一起看的
真是好听~~~
故事是温暖的但我早已不温暖了相比于美好我可能更适合毁灭
这片子里的音乐平庸滥俗。
我相信这个故事,音乐可以治疗。非常好的故事。可惜不怎么接受电影的底色和气氛不佳
喜欢男主被音乐唤醒神采奕奕的样子,还有他总不离口的那句do you know what song this is? 不过,不太喜欢故事中的说教与温情。
非要有了代价才走出理解这一步。/各领域都会产生鄙视链,请丢掉偏见,也告诫自己🙏🏻
最后的嬉皮,那些存在音乐里的爱。
很久没有遇到泪点与《松子》并驾齐驱的电影了。太棒的电影,值得一看。
音乐很赞。
好听
好看到我想给六星,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老了,会发现连接我们生命中那些时光的其实是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听到的曾经感动过我们陪伴我们成长的音乐,推荐所有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孩子都看一看这部电影
★★★☆
音乐神奇之处不仅在于让大脑受损的儿子重拾起美好的记忆,更是让一个固执的老爸改变自己与儿子重归于好,重新捡起了那份丢失了20年的感情.向60's最棒的音乐致敬,向永远在路上的嬉皮士致敬,向所有爱自己的老爸致敬.最后试问,如果有一天你也失去了所有,又会是哪首歌唤回了你?
这么高分的电影居然看不下去。剧情也能猜到大概,估计是节奏不好,无法吸引人看下去。
编剧痕迹有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