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的题材,感触颇多。
“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我觉得圣雄甘地的圣字当之无愧,他的确有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质。
伟人是从做出事情方面考虑 圣人则是趋向于精神方面的伟人把自己的痛苦交给天下人去承担;圣人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
这就是毛zd和甘地的区别吧。
一个伟人一个圣人。
圣人本就是精神层次的,如果我们抛弃了圣人的思想,那么在钱币上印上圣人头像,矗立圣人雕像,挂上圣人画像,留着圣人尸体还有什么意义呢?
能将他们的崇高思想留在心里付诸行动并流传下去才是纪念歌颂他们的最好方式。
影片中流露的甘地主义思想令人不得不佩服,肃然起敬。
中国自古有人之初性本善。
可笑现在有些人证明或认同人性本恶而自鸣得意。
圣雄甘地这种相信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把人引向善道,激发人的善心这种方式是真真正正的博爱,仁慈。
杀死一个坏人容易,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难,后者更有意义,不但少了一个坏人而且还多了一个好人。
这方面也与我们佛教思想不谋而合。
看电影期间,我觉得甘地主义是好,通过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还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点受制于社会中的经济和人。
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现在批判黑暗的电影多,明辨善恶好坏的电影少,至少这部电影放出以后我知道那不是示弱,而是另一种强大的表现,如果这类电影更多的话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自律,社会也会变得更美好吧。
各位爱电影的同仁请注意,如果是淘碟时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千万拿下。
超级好看。
全方位符合我对好电影的衡量标准。
完全超过我想象的好看。
比起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这部有很多突破。
这是我看过的最娱乐的主旋律思想的电影。
也可以说是最主旋律思想的娱乐电影?
maybe.几大优点:1.把圣雄甘地的思想巧妙地编织进了喜剧的故事中;2.人物鲜活,场景多元,反映社会现实范围较广,对社会弊端也有所鞭笞;3.歌舞更紧密地糅合进了剧情,衔接比较自然纯熟;4.幽默;5.感人;6.用甘地思想处理解决现代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示意义。
本人回忆观影过程大笑、微笑、会心一笑……大约20几次;流泪5次左右。
后期一直感慨要是中国的主旋律思想的电影能好看到这个程度就牛了!
再也不用浪费梁家辉演八路,张国荣演地下党了!
重点,是一个超级智慧的剧本!
一个故事!
一个创意!
中国有那么多圣贤,谁能编一个中国版的故事出来呢?
[通用背景资料]:印度宝莱坞2006年最新卖座喜剧,是2005年卖座片《黑帮大佬玩转医院》的续集,在这出黑道人物追女仔的电影中,圣雄甘地的角色几乎由头演到尾,甘地的哲学和精神贯彻全片;黑道人物姆纳为了追求一名电台女DJ,讹称自己是大学教授,不惜恶补甘地生平,以便参加电台问答比赛。
当他日刨夜刨时,甘地的鬼魂就在他眼前出现,教导他如何以非暴力手段应付人生逆境。
该片在首都新德里开画一星期后,市政府以该片宣扬甘地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抗争,宣布该片可以豁免缴交娱乐税。
同样地,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也因《黑》片表扬甘地的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宣扬正面讯息,也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写于2007-01-11 博客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6c31d0100070d.html
黑帮大佬再出击影片刚开始,画质和场景就让我有些失望,但是认为这会是一部让人失望的电影 那就错了。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好着有三 主题 情节 情感。
1 圣雄甘地的思想贯穿始终,搭配了黑帮大佬的精神特质,生动细致地再现了一位黑帮大佬精神上的重生。
此之为主题好。
2 什么是跌宕起伏 什么是环环相扣。
影片诠释的充分而明确 就像山路十八弯 每一弯 都十分动人。
有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 富于娱乐性 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同时传统歌舞元素的添加也为电影增添了一抹印度特色。
另外甘地魂灵在关键时刻的噤若寒蝉 也有效的清除了那一抹令人不安的神秘色彩。
想体现导演的人文关怀还是唯物主义呢?
这一点耐人寻味。
主角落入圈套,眼看着就要走向一个悲剧的结局时,峰回路转,碰巧打来的电话又让情节发展走向高潮。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结尾被简明而富有特色地说明了结局,这是少有的兼顾完整性。
你不会觉得影片有2小时58分钟,尽管事实如此。
,3 感人至深的丰富而多元的情感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兄弟情:海边的那场戏很感人,因为一件事没办好,损害了女友的利益,大哥打了兄弟一个耳光。
然后他道歉 两人想起从前出生入死的时光 含泪相拥。
对于已经习惯了背景辽阔 色调灰暗 阴沉 风再大一些,回忆的片段闪过,两人默然无声的港片和美国片桥段的我,这样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父子情:收到主角的鼓励,维拓终于向父亲坦白他的重大错误,并且得到了父亲的原谅。
这个镜头对于荧幕前的父与子都有深远的教化作用。
也让我对我与父亲的矛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邻里情:印度的市井风俗也在这里得以展现。
用暴力也许直接,但价值观的教化作用会让人心服口服。
恋人情:(论甘地的思想在情感交流之中的运用)敌与我:拉奇与主角一直亦敌亦友,这种微妙的关系 也是情节上的大主线。
对于人物情感上的刻画很细致生动。
使得这个大反派也有血有肉,更加多元化。
�-4��Z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电影,让我认识了他;强烈推荐大家欣赏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不只能用感动、幽默、等诸多类似的词语概括;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吗?
那种让你酣畅淋漓的的感觉还记得吗?
你看过《美国往事》吗?
那种让你情不自禁想进入电影的感觉还有吗?
看这部电影,你就能找到上面两种感觉。
--摘自百度问答的“小静2774”的回答如果真有一部电影能彻底改变的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那就是《黑帮大佬和平梦》。
一句话观影指南:以为是一个幽默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人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幸福指南。
我是为了这篇影评,注册的豆瓣。
之前每看一部电影,都要先到豆瓣看看,低于7.0分以下的电影,除了情怀与欲望因素,基本不看。
所以看了很多豆瓣大神的影评,受益匪浅。
这部《黑帮大佬和平梦》,我看了不下5遍,已经超过《肖申克的救赎》的次数,8.1分有点低,至少9分以上。
不能说《黑》要好于《肖》。
《肖》好像是一部优雅艺术的人生哲学,而《黑》是一部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生活幸福指南。
《黑》更接地气,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承认,我有甘地情怀,但是写影评不是因为甘地情怀,是因为它把甘地情怀拍得这么好看,有意思,有深度。
一部电影,如果能拍得老百姓拍手叫好,拍得评论家啧啧点头,可以成为“神作”,这样的作品太少。
《黑》是难得一见的“神作”,这部电影2006年在印度上映后,掀起了全印度的甘地热,可见当时的影响。
印度首都新德里和恰蒂斯加尔邦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如果中国导演能把自己历史上的孔子、老子、慧能、玄奘、孟子等拍出这样的“神片”,早就把美国“和平演变”了。
这部电影,编剧脑洞逆天了,把这么难懂的伟人思想变成这么有意思的故事,看完老百姓都明白了,说明两点,一是编剧是甘地的铁粉,对甘地的思想真是研究透彻,二是编剧太接地气,对老百姓的胃口拿捏的太准了。
我甚至觉得,编剧也能把剧本写得像《肖》一样充满优雅和艺术,但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把一顿精神大餐包裹上麻辣香锅,才能刺激起观众的胃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一个好的老师与好的编剧一样,要用学生和观众适应的方式给予,让他容易接受并不断成长。
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黑帮》与《三傻》一样是喜剧的外衣,思想的内核,个人以为,这才符合文以载道的精神。
如果一本书、一部电影拍出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仅仅为了娱乐人、愚弄人,就是耍流氓。
《三傻》的思想与中国部分现状有很多共鸣,《黑帮》的思想确是可以贯穿中国古今的。
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基本理解是不用暴力,用仁慈面对你的敌人。
这涉及人类的终极问题,如何面对恶?
现在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以暴制暴,所以监狱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善,犯人越来越多,警察越来越不够用,中国的协警越来越多,但是问题没有越来越少,犯罪率却逐年上升。
问题出在,以暴制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改变思想才是根本。
影片中的表达是,用你的仁慈和爱,让敌人心软、愧疚,最终悔改。
中国古人的说法是:隐恶扬善。
说恶就是彰显恶;宣扬善就是彰显善,时间长了恶也会向善。
近些年提到的正能量就是善的教育。
但是恶人会改吗?
不会得寸进尺吗?
恶人有羞耻心和良心吗?
对恶人越好不是越受欺负吗?
《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想当大英雄,而不是大混蛋。
面对自己,影片中说,道歉能减少仇恨。
中国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
其中的“反省”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别逃避和遮掩,只有用于认错和改正,才能得到真正的原谅,才能真正的幸福和有尊严。
近些年,陈大惠的传统文化论坛,曾经的恶人亲自上台讲自己不堪的过去和改正后的幸福,告诉人们恶人不是一开始就恶,恶人也能变好;北京的胡小林董事长讲自己学习《弟子规》反省改过、生活幸福的故事。
饭要一口口吃,电影是把很多东西浓缩在一起,看起来解渴过瘾,但是要真去践行,还得从自己一步步做起,不可冒进,《弟子规》就是不错的反省改过指南。
“鼓吹甘地主义的人不计其数,你是唯一付诸行动的人。
”影片结尾女主角对男主角的一句话,说出了学习的真谛,也道出了当下思想界的问题,说的多,做的人太少,这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发挥现实作用的根本原因。
电影之外的话,如果在近现代史上来看,甘地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是军人、政治家、商人和农民,没有任何官职和社会地位,但是没用一枪一炮解放了全印度(与中国一样是个地域广阔、民族多样的国家)。
这里不再赘述甘地的故事,但是甘地在印度被称为“国父”,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基本与中国的毛泽东、孔子一样,解放的领袖,精神的领袖。
建议《甘地自传》书籍和《甘地》的电影,更有助于理解这部电影,更有利于学习甘地的思想精神,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真诚与善意。
总之,电影解渴、过瘾,接地气、有生活,怎一个好看了得。
连片中的歌曲都比以往的印度电影歌曲感觉好听。
向能拍出这么高级神作的导演致敬!
迫切希望中国导演能有如此神作问世,哪怕借鉴翻拍都行啊。
朋友力荐,所以找来看一看,不过也就一般般,没有第一部《黑帮大佬医生梦》感觉好。
黑道大哥信奉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最后成功抱得美人归。
印度美女不错。
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作用实际可没宣传的那么大。
当年印度谋求独立时,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只是诸多抗英运动中的一支,而最终为什么甘地得以成功,恰恰是因为甘地所反对的暴力革命者的威胁,而且,英殖民政府本身又不够暴力——如果甘地面对的希特勒,甘地早就被人道消灭了,哪还还能有四次坐牢的机会?
或者这也可以认为是英殖民政府非暴力的失败?
——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印度最终的失败结局,才选择与反对者中采取温和手段的甘地妥协,以谋取其最大的利益,而这也使得印度的独立实际上并不是彻底的。
固然,甘地是伟大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理念就是最正确的,甘地的成功,表面上看来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成功,但实际上,这一成功的基础仍是有赖于暴力革命的力量。
为什么甘地后来越来越受到吹捧呢,很简单,统治者总是不希望民众们拿起来武器来暴力革命的。
另外,再顺便说一句,甘地十三岁就娶了老婆,真是个令人羡慕的家伙!
这部电影是我的社会学老师强行安利给我们的,笑着笑着哭,哭着哭着笑就是我的整个观影历程。
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是能带给人感悟的,能让大家从中学到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个人意见)。
不同于一般的印度歌舞片,这部搞笑中带着哲理的片子,对我有着意义重大的说教。
我是一个能自己解决,即使撒谎,也不愿让父母对我失望的学生。
可能你认为学生时代是很轻松,没有需要撒谎的地方。
但我的生活中,学习过程和结果,往往是结果会被人更看重。
我一直认为期望是失望的恶性循环,所以知道父母对我还有期望,不想让他们失望,就因为结果对父母撒了谎。
一个谎言需要靠九十九个谎言去支撑,所以一般的谎言都会被揭穿。
结局只会让父母更加失望,只是时间的长短,看了这部电影,不是说马上就收获了勇气去说出自己的谎言,而是感悟到了与其靠说谎去弥补还不如面对,担起这份责任,勇敢承担后果,踏踏实实做人。
从前的我真的很不喜欢老实这个词,在当今社会,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去不好的意思。
怎样的人生才是好的呢,我周围的有钱人想变成贵族绅士,但真正的贵族绅士会欺辱穷人,对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一顾,会落井下石,会欺软怕硬吗?
真正有钱了就是贵族绅士,就能获得尊敬,朋友和爱吗?
在这个人人都是金钱奴隶的社会,真的贫穷夫妻会百事哀吗?
真的有钱才能娶到老婆吗?
是真的,这这个社会,有钱人有权人才能获得尊重,美女才会嫁得好。
不能当时代英雄,就老实的适应社会。
感悟没用,做实事的才是硬道理(后面的吐槽大家可以不用理会)
6.7,个人并不十分认可甘地主义,别说在异国他乡,即使是现在甚至当时的印度都行不通,二来影片本身包括主角的黑帮大佬身份看完全篇也没看出来,除了随时能掏出一把手枪外,大佬手下只有一个小弟,小弟与她的感情简直比女主都要深厚,这没来由的情感和之后失败后打包回乡下、坏人的觉悟等感觉都是凭空而来的,太多且明显的YY和想当然,或者说主角光环、剧情需要等较牵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吃瓜看片群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当然如果作为纯粹一部不需要思考的喜剧的话这部片还是可以的,尤其女主和新娘很漂亮,但是目前的评分明显高了不止一点,另外好奇豆瓣的电影分数计算原理和投高分给这部的人的想法~
也许我们的国力比印度强一点,但我很羡慕印度。
至少印度人在抨击现实的时候,有一个甘地精神可以缅怀,可我们呢?
至少看了这部电影,一些人由甘地主义而充满了力量,我们看完《孔子》会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非暴力很傻,也许有人会说印度的独立不是由于非暴力而是由于暴力,也许印度的暴力、腐败、落后一点没有因为甘地而发生改变……但是,60年前的确有一个印度人用血肉和生命实践了自己“非暴力”的信仰,他的主义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不论多少。
可我们呢?
本是以暴力拆迁为职业的黑道大哥,由于要追求广播电台的女主播,临时拼凑出智囊班子,来回答女主播的答题节目,以绝对优势胜出后将与女主播见面并同台主持节目。
为了迎合女主播对甘地的信仰价值,黑道大哥临时抱佛脚,来到甘地纪念馆恶补学习材料。
长时间浏览材料后,竟然产生幻觉,误以为甘地显灵,指导解决各种疑难杂题。
不仅顺利骗过女主播,让女主播以为自己是学校教师,还为女主播赡养的孤寡老人们讲解甘地思想。
正当博得女主播暧昧的同时,手下小弟竟然听从另一位大哥的指派,强取豪夺了女主播和孤寡老人们居住的小楼。
随即两位大哥翻脸,但是,为了不制造暴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黑道大哥遵循着甘地的教导,展开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抗议活动。
最终讨回了小楼,也让女主播再次倾心自己,并且发扬光大甘地思想。
影片是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续2003年的卖座影片《黑帮大佬医生梦》后,于2006年出品的又一卖座新片。
再次以极恶之人的价值观念改造过程为最大看点,这一次以圣雄甘地为执导思想,让观众们在幽默逗趣的氛围中观赏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演变同时,映射出印度社会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被人遗忘的甘地主义,没人赡养的孤单老人,迷信思想,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落后陋习,都急切的需要被纯净的思想来洗涤净化。
导演极其巧妙的把观众们喜欢关注的元素,爱情、亲情、歌舞、恶势力混杂在一起,讲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旋律故事,可见用心良苦立意深刻。
既然提到甘地,就再来对这样的悲剧性人物说上两句。
为国家赢取主权不惜牺牲一切的国父,竟然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这一直是个令人纠结的历史片段。
从影片的对白中可以看出,印度人是乐观的,他们不觉得那是件坏事,反而是件让甘地赢取巨大荣誉的机遇。
以甘地命名的街道,各种画像雕塑和钱币头像,都是令人无法企及的崇高荣誉。
其实,这只是小人物对甘地幽默的解读方式,甘地的所作所为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些个俗物而奋斗的。
当然,人生时常需要乐观思维,但是,过于乐观会产生幻觉而认不清事实,从而让自己生活在具有欺骗性的倾向当中,而地球是很危险的,印度人应该早早的回去火星做阳光大男孩,才是最适宜的生存策略。
男主角就是这样一货,为了追心上人,学习甘地生平,直至潜移默化的学到了甘地思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最终成为影响孟买的有文化的“流氓”。
以前只在课本了解过甘地,只知道“非暴力,不合作”这么个口号。
但是这部电影输出了“甘地思想”,切实的让我了解了它,几乎每个事件编剧都按照甘地视角进行了表达,原来甘地是这样的精神领袖,甘地方式可以触动人的羞愧心和良心。
爱情引导男主角走向甘地思想,甘地思想又引导男主角寻回爱情,相辅相成,这就是故事的主线。
有爱情,有人性,轻松幽默又感人至深。
好片好片!
ps,“笨哈勒笨哈勒笨...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这歌巨好听。
实在太理想化了,但是很有喜剧效果,结局也很不错。主题是重建信仰,不得不说现代社会信仰缺失,虽然信仰有利有弊,但不得不说有时候有信仰还是好的
有点意思,不过歌舞实在太多了,而且感情戏始终缺一口气。
寓教於樂的片子能不致太枯燥也就不錯了。片子里色彩很鮮豔,想鑽進去曬太陽
思想永存
相比男主 我更喜欢男主的弟弟 ╮(╯▽╰)╭ 电影死命宣传的甘地思想 我只想抠鼻屎 ==|||||||
印度片总是这么欢乐~
印度的主旋律喜剧。我为国产电影感到欣慰。
在优酷看的,那个字这么小,眼睛都看瞎了。
开始认同那句话:印度出品 必属精品;印度圣雄甘地贯穿全片 更是把此片提升到一个高度 虽然剧情有点那什么 但是在印度人的演绎之下仍旧极具看点;歌舞是印度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看印度电影 经常会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女 很养眼 而且女主出场的那句good morning 孟买 很出彩
借黑帮大佬扮教授追女主播的设定宣讲甘地主义,激发公民美德的励志电影。“雪姑七友”和电台热线展现社会问题,古惑仔从良拉喜感和亲和力,最后爱情、喜剧和社会批判三条线圆满合一,皆大欢喜。最爱无脑老大和愚忠小弟半醉半醒的各种对手戏,可爱爆棚。
阳光灿烂的,有点傻
都是说教
不错呢。不过套路这种东西真实不应该去了解。一旦了解,我就发现这部片子好无聊啊。从头都能猜到尾。。。。不行,赶紧洗脑去。
印度的主旋律电影
7.6分,作为宣扬甘地精神的电影来说,目的是达到了。电影本身也算是有趣。但为什么这种电影宣扬的道理都必须通过电影角色全部都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来体现呢?这些角色不幸福就无法证明甘地是对的吗?总感觉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了。虽然我没看过《甘他传》,但我认为,甘地自己肯定不会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也不会觉得自己有能力让所有人都幸福,他肯定不希望自己被神化。
只能分清男人和女人
为什么印度电影都要两个小时以上?好看,好笑,感动,只是,这不怎么现实。如果事情都能这样解决就好了。
故事看起来很天真,很单纯,很理想化,但是能拿国父开玩笑,并且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来讲述一种思想,批判社会现实,实在难得。国产片从来没有想过用电影来改变社会现状。
这部电影反映的不仅是恶作剧和搞笑,其实也反映出非常多的社会现象。虽然整个故事都挺无聊的。但炒股输了70万卢比的故事,还是打动了我。可总体还有点好看的。
诶哟诶哟喂 我了个去的 我真的好讨厌印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