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不是常规意义上印度电影的载歌载舞,作为一部音乐励志电影歌也可以说是好听。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里的本土质感非常的棒,不去刻意的猎奇也没有廉价的迎合,反而是把印度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很好的融进了主角的奋斗历程里。
虽然老套,虽然有些桥段稍显潦草,但是不生硬且非常符合hip-hop音乐底层的特质。
女主角的塑造我太喜欢了,这个人物有只属于她的质感,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不好处理,处理过火了会变成女疯子,处理不当了又会显得非常作,片中女主角虽然戏份有限,但是有限的几场戏非常出彩,手撕狐狸精毫不手软,面对男主人公可爱起来又让人心动不已。
男主不是那种常见的高大全,他的瑕疵让这个人物丰满,不圆满也让他俩的感情在励志的挤压里不至于沦为彻底的配戏。
结尾当然还是印度电影老套的正能量,导演给这个男主人公背负了太多,最终也只能用功成名就给之前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强行画上句点。
导致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一层面可以说是断崖式的烂尾了,这的确是创作者的无能为力,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多方势力围剿的复杂社会,hip-hop能且只能是大多数青少年的临时庇护所和精神寄托,想要靠音乐解决问题,创作者告诉你这就是个白日梦。
感觉电影质量比评分要再高一些。
庆幸没有因为过于通俗的电影名而放弃了观影。
有人说电影情节老套,这应该就不是一部要以情节取胜的电影。
它胜在细节和立意。
特别喜欢电影中微妙不张扬的细节(比如男主的父母看着很年轻,应该是传统的早婚)。
导演不会因为某个精彩的情节,而特意放大这个片段引起观众注意。
美好的片段一闪而过,反倒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说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点。
电影开头,穆斯林背景的男主父亲迎娶第二任妻子时,在贫民窟狭窄的街道上,是传统热闹的印度婚礼。
男主略带鄙夷的置身事外,戴上耳机,顿时前卫的嘻哈替代了传统音乐,成为这场印度婚礼的背景乐。
随后他父亲摘下他耳机,传统音乐再次成为背景乐,他再次戴上耳机。
就这样嘻哈与传统音乐交替着在这场婚礼上。
导演用平实又独特的镜头,述说着印度年轻人对传统的反抗,带着鄙夷,又有无奈。
男主为一家富人开车。
一次聚会后他去接富人家的女儿。
年轻的女孩哭泣着坐进车里。
一路上,他望着后视镜中哭泣的女孩,想安慰,但又畏怯。
因为他知道,女孩能在他面前这么肆无忌惮的哭泣,很可能是因为她根本无视他这样下层人的存在。
而他的安慰,会打破他们无比遥远的距离。
这是上层阶级的人不允许的。
但在密闭空间内的两个独立的个体,他又本能的想帮助她。
最终,他一句或都没说。
男主与女友吵架,不接她电话。
女友相亲时遇到男主好友,威胁男主朋友如果男主再不来找她,她就嫁给男主朋友。
结果男主好友一脸恐惧的去找男主。
我本以为是好友怕男主知道好友和他女友相亲的事情,结果好友说:你快点去找她,要不然这疯女人真成了我老婆,我一辈子都完蛋了(大概这意思)。
哈哈哈。
另外,在真实展现印度底层生活的同时,导演对突破现状的希望,都放在了人物设定上。
男主和女友的人设,就颠覆了传统上穆斯林男女的权利关系。
男主是有些害羞腼腆,缺乏自信的。
而他的穆斯林女友就厉害了,霸道野蛮又直接,一言不合就拿起啤酒瓶砸人,还超有事业心(甚至心里排位的时候把事业放在男主前面)。
两人吵架后和好的时候,女友最后还说了句,(你喜欢嘻哈)你想做什么都行,我会当外科医生(养你)。
哈哈哈。
做为穆斯林,他们对性也持极为开放态度。
男主居然与其他人发生一夜情,居然又被女友轻易原谅。
而男主好像对女友要和其他人上床的言论也持开放态度。
半路杀出来的Sky更是个活跃的社会运动者,深夜开车涂鸦的一块块广告牌,都是她想要推倒的不平等。
然而,他们依旧逃不开社会和家庭(父母)的束缚。
男女主只能在公交车上小心翼翼的约会。
女友依旧被父母胁迫去相亲。
包括男主女友母亲,在家是风生水起的霸道女人,在为女儿相亲时说“你该为你还能去相亲感到幸运,我当初连相亲的机会都没有(就进入婚姻了)”。
而印度社会的代沟,比中国还深哪。
男主的那个嘻哈好友,平时看似洒脱自由,一次男主到他家,看到的是他不得不时时面对他父亲的嘲笑与辱骂,是他在家庭中的处处受限又无法摆脱的困境。
年轻人深陷理想与父母/社会现状的矛盾之中,我看到的是无力的顿重感。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在处处受限的贫穷之下,譬如男主的母亲在遭受了丈夫娶了第二个妻子、排挤、家暴等,最终男主和母亲(好像还有个弟弟)被迫离家。
他们几乎身无分文,得不到外界的帮助。
为了养活母亲和弟弟,男主只得在朋友的“教唆”下靠偷车获取足够收入。
安稳生活中的你我,不会做出如此违法犯罪的事情,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违法需要承担的代价?
我知道如果我违法,我可能需要付出罚金、失去工作、甚至社会地位。
而如果当你一无所有又孤立无助,为了家人和生存,你会去偷车吗?
P.S. 早些年看印度电影,印象中屏幕上看到总是住着豪宅、开名车、时不时飞伦敦的印度上层生活(而且每个人都无比的白)。
那或许是印度人逃离现实的方式。
而近些年的很多电影镜头一转,对准了那些肮脏的街道、狭窄简陋的住宅、露宿街头的女人孩子,印度电影确实让我惊喜不小。
P.P.S 这是第一次在印度电影中看到接吻!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大惊小怪。
哈哈。
秋意已深,天气渐冷。
另一边的大洋彼岸,眼看距2020年2月9日奥斯卡颁奖礼还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好莱坞各大公司纷纷打起宣传战。
《小丑》奥斯卡公关海报与此同时,各国选送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原最佳外语片,名字变了性质没变)的名单也已全部确定。
国内方面,《哪吒之魔童降世》打败《流浪地球》《地久天长》,代表内地参赛。
中国香港选送的电影是《扫毒2:天地对决》,中国台湾选送的是《谁先爱上他的》。
日本和中国内地一样,选择了高票房高口碑的《天气之子》参赛,这是自1998年宫崎骏《幽灵公主》后,日本再次选派动画电影出征奥斯卡。
韩国不出所料,选送的是在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捧得金棕榈大奖的《寄生虫》,它也是本次的夺奖大热门。
印度方面,选送的是一部音乐题材电影,也是今天小栗子想要安利给大家的:《印度有嘻哈》
153分钟,2个半小时的时长,很多人都会被它吓到,进而打起退堂鼓。
但相信我:这部电影真的一点都不无聊!!!!
借用豆瓣网友的话说:主角有魅力,剧情不拖泥带水。
还有重点是,印度嘻哈太好听了!!
影片在各平台评价也不错:目前豆瓣7.5,
IMDb 8.2,烂番茄新鲜度95%。
它也曾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进入特别展映单元。
正如它的英文片名《Gully Boy》(《沟壑男孩》)所言,这是个出生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勇于追逐自己的嘻哈梦,同时收获真爱的故事。
影片同时致敬了来自孟买说唱歌手组合——Naezy & Divine,该组合凭借一首献给孟买的赞歌“MereGully Mein”走红,离开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孟买贫民窟,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这和男主的人生颇有相似之处。
没看电影前,你一定会以为它是个狗血的、励志 + 热血、屌丝逆袭的故事。
导演会大量着墨于主人公如何如何惨、如何努力拼搏,并在最后获得成功的历程。
《印度有嘻哈》并没有这样,它最让人心动的点在于,其真正触碰到了说唱内在的灵魂。
什么是说唱真正的灵魂?
我觉得是rapper的态度:ta敢在权利金钱面前说NO,敢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爱恨,敢为正义呐喊声援,敢对背叛不义的事情怒骂。
坚持自我,活得真实。
这是我喜欢说唱的原因,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和大多数逆袭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男主马拉德原生家庭不是很好。
他自小生活在贫民区。
十平方米不到的三重空间里住着爸爸妈妈、他和弟弟,以及奶奶五口人。
给富人家开车的父亲,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除此之外,让来自发达国家的游客参观他们贫民窟的家,也偶尔能补贴家庭。
生活本就不易,没想到父亲还在外养起了小情人儿,之后更正大光明地迎娶回家。
母亲被迫无奈,住在了厨房。
不仅得照料着一家子人,还得伺候自己的“小姐妹”。
被抛弃的母亲、年轻的继母、关系僵化的父子,一家几口就这样挤在这间破旧的房子里麻木地生活着。
没过多久,父亲因为腿部受伤,将开车的工作交给了马拉德。
为此,他不仅要疲于应付大学生涯最后一年的学业,还要兼职供养这个让人绝望的家庭。
这份工作没什么不好,可以赚钱、可以每天西装革履、可以见识那些富人的生活方式。
可也是这份工作,让他意识到他和那些富人巨大的阶级鸿沟。
有次富人和女儿就要不要上哈佛产生激烈讨论。
打扮入时的女儿表示这是自己的人生,她不想上学只想工作,“我大学毕业,这个学历就够了”。
富人父亲满脸不同意,他拍了拍马拉德的肩膀,问他是什么学历。
“我今年大四,然后就毕业了先生。
”和富人的女儿学历相似,这让他产生些许自信。
没想到这件令他全家颇为骄傲的事情,却在富人眼中一文不值。
“你听见了吗,如今谁都是大学生,你想和他在同一水平上吗?
” 这句话彻底把马拉德打入深渊。
好在生活压抑,他还可以找女友倾诉纾解。
和平常在大荧幕见到的淳朴、隐忍的印度女性形象不同,马拉德的女友萨菲娜性格非常彪悍。
只要有女生胆敢觊觎马拉德,二话不说她就上门警告。
打架、威胁,这些都是经常的事。
马拉德爱着她的热情热火,有时却也喘不过气。
这为两人之后的情感破裂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
尽管他们信仰相同,都是穆斯林,也是从小青梅竹马地一起长大。
但萨菲娜医生家庭的出身,以及宗教教条,注定了这段感情的坎坷。
每次见面,两人都和地下党接头似的。
也好在,他的生活还有说唱。
压抑绝望的生活带给他源源不尽的灵感。
每次对亲人、对自己、对这个社会失望时,他总会将手中的笔化作刀剑枪支,嘶吼咆哮着,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在认识MC夏尔、学会如何说唱后,他更是找到了表达自我的途径。
只是这种爱好在碰撞上现实后,注定难两全。
年轻的继母成为马拉德的粉丝,称赞了几句他的歌好听,就被自己的丈夫马拉德的父亲认为,这是在勾引继母。
恼羞成怒的他同时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赚钱供他上学,他却整天不务正业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视马拉德为累赘的他,这次一股脑地将她们母子三人赶出了家.....
雪上加霜的是,他出轨音乐制作人的事情也被女友知道了。
气急之下,马拉德口不择言地说出了分手。
这下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自己喜欢的说唱,都被覆上一层巨大的阴影。
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和朋友合作走上了盗车变卖的犯罪道路.....别担心, 马拉德并没有就此堕落,故事的走向还是非常积极向上的。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来影片看。
回到开始在正文里说的,影片拍出了嘻哈真正的灵魂。
事实上,这些东西带来的负担,不仅成了马拉德一再自卑的原因,也成为他的说唱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关键。
比如,压抑的父权家庭。
“我出钱养你的”,“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你知道吗”等等类似打压式的话,马拉德每天都要从父亲的嘴里听上无数遍。
与其说望子成龙,不如说他更把马拉德当作自己的附庸,当作自己结婚生子后一项可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
马拉德的人生他早已提前安排好。
上大学又怎么样?
仆人的儿子还是仆人的儿子。
儿子的学业有时甚至没有一份富人家庭的司机工作来的重要。
比如失衡的男女地位。
这个事情在父亲续娶,母亲不仅没有任何发言权,还要帮那个年轻的女人干活时就可以看出来。
但我想说的是后续。
之后的故事中,马拉德的父亲和母亲就他喜好的嘻哈,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祖母在亲眼看到儿子对儿媳家暴后,不仅没有出声制止,反而责骂儿媳教子无方。
“难怪你的丈夫要带新妻子回来。
”“你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吗?
”
离开这个她操持了二三十年的家时,她几乎是净身出户,没有自己一毛钱的财产。
就连那个看上去很正义、很温暖的舅舅一家,也劝和不劝分。
“这是婚姻的一部分”、“等个几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想离开丈夫,还想要我帮你?
”
家暴,他们视而不见。
妹夫续娶、自家侄子受欺负,他们视而不见。
就因为那个男人是她的丈夫,活该她就该承受这一切。
而即使是反抗,这一看来十分值得赞扬的行为,她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子。
贫困的家庭是这样,富裕的家庭也是这样。
马拉德的女友——萨菲娜出身富裕,即使她说自己丢了个iPad,父亲也是说买就买。
但就是这样一个高知、有钱的家庭,对女儿的教育理念却极其保守。
她说自己想像别的女孩一样,看电影、听演唱会、涂唇膏,却迎来母亲的一顿暴打。
她边打边骂:你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去死吧!
这样家庭出身的她连逛街自由都没有,更别说和男生接触、谈恋爱了。
这些都是禁忌。
她和马拉德的恋情曝光后,母亲直接勒令她停止了自己的学业,只有找个男人结婚,才能恢复她的自由......影片同样抨击的还有巨大的贫富差距。
正如他在歌词中所说:这里有两个世界,一黑一白。
右边有摩天大厦,左边有饿哭的孩子。
我们肚子空空,你们装满了黄金。
你独自住在宫殿里,而我们却为空间而战。
我们之间有鸿沟,我们如此无助。
他身边不到十岁的小孩子被扔到街头,只能靠给人分包毒品讨口饭吃,以后不是偷窃贩毒,就是做一个仆人,永远生活在底层。
屈辱地过一生,又或者坐牢。
是他们早就注定好的命运。
但这凭什么是他们的人生?!!
谁又能来决定,他们的人生应该什么样?
是富豪是穷人,谁又有资格来告诉我我是谁?
如果梦想跟生活匹配,那还叫什么梦想。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发声,谁又会真正在意我们的生存?
《印度有嘻哈》在方面表现得既压抑,又够燃。
再搭配足够好听的说唱,真的观感非常棒。
推荐❤️
第一个压迫:男主角和父亲、母亲、奶奶、年轻的继母同住在一起。
复杂的关系和父权社会的传统思想交叉在一起,男主角和母亲的离开仅仅是时间问题。
第二个压迫:男主角的朋友从事着盗车变卖的犯罪行为,以此为耻的他却为了生活不得已与朋友合作,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个压迫:和男主角青梅竹马的女主角家境优渥且脾气暴躁。
由于贫富差距的原因,女主角只得瞒着家里偷偷约会。
而醋坛子的她也偶尔会给男主角带来麻烦。
life is a struggleborn in the streetfamily is brokenfull of feari don't know what to do i don't know what to dosomething in my heartdesire to say outand i got supportfrom my slumdog homieand her praying for megod give me the gifti choose to fightfight against the destiny
1、对普通人来说,成功很简单,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过完这一生激情犯罪,这绝对是激情犯罪2、养育如果是为了最终服务自己,那还不如不要生3、顶层少数人制定的道德准则束缚了大多数人,要下面阶层的人一代代重复同样的命运4、之前听过一个故事:宣扬无性论的权贵们,在统治境内贯彻无性论,大多数人努力遵守,活得很辛苦,而那些少数的权贵却在寝宫内荒淫无度5、我很感激我的母亲赐予我的那颗自由的种子6、掠夺才是人的本质,那些国家建国后不都把自己当初的掠夺合法化了么,如果有“合法”的途径,why not7、文化枷锁太沉重了,每个人都很累,枷锁也是有破绽的:投其所好8、攻击性的释放,酣畅淋漓9、想起了《长江七号》里的一幕,星爷对孩子反复那句话:“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是他仅仅知道的,可以教给孩子的,这部电影里的父亲也是:“我教你的都是我学到的东西”,不同的国家,同样的底层,都反映了一个了一个阶层固化的问题,少数上层人营造了一种所谓的思想观念,让人们停止去思考,固化每个阶级,fucking ideology10、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最终幸存者的光芒太耀眼了11、立一个Flag,去现场感受一场演唱会
电影是好的,虽然落入俗套,但是印度电影就是有这种神奇魅力,让人愿意相信童话。
全片最喜欢女主,敢爱敢恨,敢为爱情出头,这在我是万万不能的,她拿酒瓶爆rapper女头那里真是帅气死了。
男主竟然还好意思出轨!
垃圾!!
总之,我觉得电影很值得,rap也不错,比那个什么有嘻哈好些(✪▽✪)只是成功得未免太简单了些,这个世界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生于孟买贫民区的青年,除了要应付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还要兼职养家和承受家庭压力。
幸好他有青梅竹马的女友支持,以及藉著饶舌音乐抒发冤屈,让HipHop打开了他的世界。
主角和友人的歌曲得到靓女歌手Sky的注意,继而合作新曲,并迅即成为网上热话。
他的歌词,精闢「贴地」,道尽年轻人面对的社会问题。
但初嚐成功的他,又能否再进一步,将梦想化为现实?
本片风靡印度和全球各地观众,延续「打死不离」的印度热血精神。
父親兢兢業業一輩子,碰壁碰了一鼻子灰,不想兒子在成為他,想讓他好好讀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從此安穩度日,但男主想衝破天際,從一個完全不懂RAP的人,成為了開場歌手,從一個貧民窟的小孩,成為了萬人追隨的明星,夢想真的實現了嗎?藝術總源自於生活,因為生活的殘酷,達文西不得不幫隔壁鄰居畫畫,造就了蒙娜麗莎,貧民窟的出身讓男主一開始很沒自信,又受限自己的身分,總覺得格格不入,但他發現,藝術是沒有種族、信仰之分,說唱就是把自己的生活,一五一十地融入在歌詞當中,對生活越有更深的體會,你能將藝術融合得更加深刻。
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希望你閉嘴,但長大了,我才發現,閉嘴很簡單,說出來才是真正的困難,社會上並不缺乏沉默的洪水猛獸,缺的是真正願意發聲的人,傳統儒家教育要我們不要強出頭,相信父母、相信社會,你總會好的,沒有底線的忍與讓,變成了每個人都需要有的美德,但這樣真的對嗎?父親不願兒子失去工作要他去求主管,那個說他們家只是傭人小孩的舅舅,我相信忍與讓的確是美德,但糟蹋人就是高尚了?委曲求全就是正確的?出身、宗教、信仰、階級、種族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正視自己,並對自己保持著信心,有問題就問,有想法就去追求去實現,這才無愧人生,瀟灑走一回。
電影只說了發跡的時刻,很多沒說的都在後頭,再成為小有名氣的歌手之後,怎麼繼續延續傳奇,或許才是人生更難的課題,但導演刻意不說,只想讓你知道,努力追夢吧,總有一天,夢想會實現的,就像一張畫了三分之二的圖,剩下的就由你自己填空吧,影片最後,一家人都被邀請去參加演唱會,老爸留下了淚,兒子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路,真的跟父親和解了嗎?雖然成為了歌手,跟自己女朋友見面,卻依然像是偷情一樣,沒法光明正大的交談,最後他們真的走入禮堂了嗎?自己的兄弟,因為偷車進了監獄,養育幾個包大麻的孩子重擔落在他身上,這些孩子真的能因為他走出街頭嗎?現實比電影更加殘酷,除了他之外的那些參賽者,離夢想這麼近卻被更強的人給擊敗了,自己是該繼續堅持夢想還是該如何調整?或許就像歌詞裡面所說的,我的夢就在我身體裡面,你要怎麼將他抽離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我們的成功即將到來
我们的老祖宗真的太厉害了,儒家文化深化到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什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来以前的事情,进而就在想修身的事情。
几周以前,在豆瓣的动态上看到一个tag,你妈妈做过什么让你骄傲的事情。
有个人发了个动态,大意是建国初期包分配的时代,有段时期一个人想要分配是需要另一个人下乡作为交换的。
她妈和舅舅想要用这个政策让舅舅分配工作,然后妈妈下乡。
后来妈妈没下乡,骂加闹赶走了逼她下乡的人们。
我看到这个动态,第一反应是这不是违反了规则吗,享受了规则的便利又用撒泼的方式拒绝履行义务,或者说只享受了福利却逃避了付出。
后来我发了一条上面的意思的留言,很多人也在讨论,重点就是当时特殊的国情,但我想国情政策都是外在的条件,是否遵守合同则是自己契约精神的体现;然后又发了这件事到我混的游戏论坛的社会版面,里面也是讨论的一塌糊涂。
那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件事。
再加上自己生活遇到的问题,今晚看了电影之后更想写点什么。
电影里好多与我们现在主流价值形态相悖的地方,比如飞叶子,比如偷窃养家,等等,可能这就是印度现在的客观现实吧,甚至男主叔叔说出了仆人的儿子还是仆人的话,我想这或多或少也是印度现在一些人的想法,可惜还没机会去印度体验一下那里的文化,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去旅行看看。
修身总归是自己的事情,但我现在又在怀疑这件事的正当性,当然我想也只是怀疑,自己不怎么会完全掉入完全利己中。
人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人的道德性,上帝造人也并不希望我们蝇营狗苟的度过这一生吧。
道德是一个私人且长久的事情,完美的道德不应该随着时间时代的变迁就改变,找一些外在的原因为自己开脱总归是下策。
但不同的时代的人总有各种各样的无奈和辖制,看了东西德电影感叹当时政治文化的管制,看了印度电影又在思考印度文化的局限性,每天生活在上海又感到国内对于文化政治特别是民智的管制,这些都是客观的外在条件,但个人该怎么选择却一直是一个私人的问题。
人又只能做自己的主宰,甚至有时候这一点都做不了。
所以面对选择,总有软弱的时候,会选择让自己舒服的那条路,人是局限的,即使这条路会伤害别人,但只要看不到我们就不会意识到这一问题,上帝造人给人的局限性是我们部分痛苦的来源吧,圣经中说人想要造巴别塔来统一世界上的语言,上帝摧毁了它,因为它的动机中有对上帝的反抗,所以人类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世界通用的文字语言,感情上也是相似的,人与人的痛苦的幸福并不相同,跨文化跨时代的观看更觉陌生。
乱写一通,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对与错有绝对的准则,但放到个人身上可能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准则了。
环境总会给人各样的挑战和选择,有时候我们做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可能违背那个绝对准则,这个选择又是对我们有利的,某些时候甚至可能生活逼迫到一个路口的唯一选择,至于所谓对错,可能只有上帝能判断了吧。
印度的种种元素都挺齐全的。封建式社会关系和特色的种姓制度真是好多人放弃梦想啊。
挺好看的,拍得很不错,很有代入感,有被惊喜到,印度嘻哈音乐玩得出乎意料的有感觉,与剧情的搭配很带劲儿(这是电影最成功的一点),片尾那场男主嘻哈表演技惊四座呀!另外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尤其是男主女主二人的表现,二人化学反应太棒了,最喜欢阿莉雅·布哈特的表演,《甘古拜》就被她圈粉了。
不谈文化 比起这个 《醉乡民谣》更合我的口味
生活在底层阶级的人连拥有梦想都如此不易更别提放弃一切去追求梦想最后是否冠军都不再重要了他已经是很多人心中的民间英雄兰威尔真的帅 唱hip hop的时候更帅阿莉雅的角色好刚 两度手撕小三 爽歪歪男主有个问题爸爸 女主有个问题妈妈两人青梅竹马 相互扶持可惜男主中途还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女二自以为很酷的涂鸦在我眼里是真的恶心破坏公物很得意吗 把缺德当骄傲也是醉了🤮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故事线杂七杂八。人物性格转变和男主的情感路线让我多次黑人问号;本以为导演在结尾比赛时会处理的让人激动人心,然而情绪刚刚要被点燃时影片就戛然而止。
有点杂乱 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 冲击和力道不足 让人很难记住要点 而且hiphop太软 对战跟玩儿一样 不够狠辣 不过瘾 旋律还行 对强行大团圆失望 好在故事完整 鸡汤来的也不让人讨厌 可以一看
好好看 , 印度热血精神 !!
印度電影不錯哦
孟买平民窟看起来并没有这么破啊~我感觉男主马拉德一家也就属于小康,父亲是富商的司机,舅舅是小公司老板。男主衣食无忧,还能上得起大学,泡得起妞,算不上穷啊!男主女票家里开诊所的,学的是医,Ipad丢了老爸说买就买,虽说有些保守,但起码允许女儿晚上出去,应该属于中高产阶级,社会精英。看来玩说唱没点家底支撑梦想是不行的,起码得能活~虽说影片教导人不要甘做奴隶而要率性而活坚持梦想,但却有很多三观不正的地方。比如Battle时diss对方的身材与家人;马拉德赚钱养家的方式居然是偷车!他兄弟莫因还教唆孩子贩毒,虽说是为了养流浪小孩,但贩毒是不是有点太恶劣了?总体来看,印度穆斯林似乎种姓制度并不严格,整体还算开明,比印度教修个厕所都要叽叽歪歪先进多了!还有,穆斯林女主拯救了全片,独立自主有个性,而且也太JB好看了吧!!!
贫民区的百万说唱富翁
不好看!摆脱不了印度电影又臭又长的缺点!不是学8英里吗?倒是看看人家的节奏感啊!
咖喱味的嘻哈确实很难欣赏,反映印度贫富差距和男权当道的社会现实才是主题,另外,贫民窟的生活环境展现得很真实。
文体类的电影,总包裹着梦想,阶层,个人价值,父权,世俗,主角通过奋斗获得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成功,夹杂些爱情婚姻的碎屑。又如同电影本身,这类题材自己也被限制住了。
rap很有力量,歌曲很好听(记住了Nas的n.y.state of mind,还有Asap的everyday)
很老套的剧情,同质化的主题表达。并且嘻哈这个事是真的没有讲好。中段就是渣男的故事。
7.5//较优秀较有内容的一部印度电影。种姓制度支配下的印度确实需要一些“声音”来发泄愤慨、为大众鸣不平。联想前不久泰国士兵枪击案,东南亚国家离“自由”还很远很远。印度语也挺适合说唱,但是1v1 diss battle的歌词平庸,整体beat也是old old old school.但是嘻哈的意义本就不在于“好听”而在于“发声”。
我抽烟,我偷车,我出轨,但我是好男孩???
哎 印度这个国家真的是…… 哎…太难了。印巴人的衣服都是土黄土灰色,所有的色调都是这样的颜色。电影音乐非常棒!里面的歌都收藏了~ 第一次听印地语rap, 好听的。反应出了很多印度现实的问题,男女尊卑 阶级贫富差距。英国人来参观印度人的房子很惊讶,这么多人他们可以住这么小的地方;萨菲娜只是想涂口红没事儿出去玩可以去看演唱会就要被妈妈打;男主的爸爸娶了二房老婆,对原配不管不顾;女儿闯祸后就要被家里强制停学,还是女主的爸爸好;明明是男主爸爸的不对,奶奶却要骂妈妈 你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吗?难怪你老公再娶;妈妈回到娘家娘家的人反而责怪妈妈。(这种男权思想我真是???)很少看印度电影,真的不喜欢这个种族……但是有些电影还是不错的。P.S. 萨菲娜每次打人都很slay, 不开心就打,真性情特别可爱。
太喜欢女主了,又漂亮,又彪悍,又柔情,一心支持男主追求梦想,简直光芒四射。男主嘛,没感觉。slumdog millionaire的故事总是励志和讨巧的。另一个方面,社交媒体,网络的推广,打破了阶层,有可能会是印度这个种姓社会能够一步一步改进的契机。男主好歹还能上大学,还有5个亿的贱民生活在塑料布的棚子下面呢。
印度有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