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跟我一样,在吃多了各种低油低脂低热量的“健康餐”之后,会获得一颗极度渴望“碳水”的胃?
对于日常观影以大师作品或文艺片为主、偶尔看看院线大片的影迷朋友来说,《特技狂人》正是这样一份热量值超高的“碳水大餐”。
导演大卫·雷奇以《极寒之城》《死侍2:我爱我家》《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子弹列车》等影片为大家所熟知。
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担任导演、制片人前的职业身份——特技人(与影片男主科尔特的职业相似)。
何为特技人?
你可以把他们理解成国外的“龙虎武师”,比如香港袁家班,他们不仅仅作为演员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武术替身、武术指导、动作设计的身份支撑着动作电影幕后。
在与查德·斯塔赫斯基联合执导《疾速追杀》(就是那部基努·里维斯为了妻子和狗狗大杀四方的动作电影)之前,大卫·雷奇曾多次为布拉德·皮特等巨星担当替身(后来皮特在《子弹列车》中出演男主角,雷奇也在《特技狂人》中开了皮特的玩笑)。
联想成龙大哥等人,从默默无闻的特技演员到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动作片导演,大卫·雷奇自己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传奇色彩。
电影《特技狂人》沿用了1981年的美剧《特技猎人》的片名(The Fall Guy)和男女主角的姓名、职业,摒弃了原片赏金猎人的设定,以科尔特与乔迪的爱情为主线、科尔特揭秘一桩离奇失踪案为副线,展现了特技演员不为人知的幕后辛酸,以轻松幽默又热情洋溢的口吻完成了一次向特技行业和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告白。
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将幕后搬到台前:我们可以看到扮演替身演员的高斯林在片中也由他的替身演员来完成各种高难度特技动作,可以看到特效团队如何实现爆炸、翻车等特技场景。
但创作者并未强调影片的元电影属性,而是采用更加喜剧性和娱乐化的方式来编排剧情。
丰富的视听元素、紧张激烈的动作场面和贯穿全片的幽默感又将男女主角的恋爱线和特技组的探案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的“碳水大餐”除了分量感十足的“主食”以外,自然也少不了高甜度的“糖分”。
我个人最喜欢的“高热量”时刻其一是乔迪与科尔特在《金属风暴》片场指桑骂槐式吵架的段落。
虽然乔迪的行为涉嫌公报私仇、剧组霸凌,但其喜剧效果还是相当优秀。
“高热量”时刻其二是导演用了分屏的形式来讨论分屏手法的作用。
乔迪在拍片间隙打电话给恰巧在“执行任务”的科尔特,左屏平静松弛侃侃而谈右屏小心紧张又故作镇定应答如流。
虽然处在互不可见的空间中,俩人却步调一致默契十足,观众看了很难不说一句“嗑到了”!
其实对于喜欢流行文化、喜欢好莱坞大片的观众来说,片中散落在各个角落的迷影梗可能才是真正的“糖分”。
反复出现且影院现场“笑”果最好的可能还得算《金属风暴》对《沙丘》的“致敬”:太空歌剧、科幻史诗,高辨识度配乐同土黄色系太空场景一出现,观众就笑成一片。
而《金属风暴》剧组的特技指导丹更是一位行走的迷影梗制造机,他那些信手拈来的台词和对经典动作的复刻总是让人会心一笑。
最后不得不说本片的演员也是“高碳水值”系的。
瑞恩·高斯林在《芭比》中扮演的肯一角让他成为“有毒的男性气质”代言人,此番他再度尝试喜剧角色则呈现了更加娴熟和精准的表演。
他将科尔特因深情而表现笨拙、百口莫辩却又始终帅气逼人的特质拿捏得刚刚好。
而同他搭档的艾米莉·布朗特用一本正经、强装冷静的方式,将乔迪一心向前不肯妥协同时又难掩炙热内心的状态表现得准确且充满喜感。
更别说还有动物爱好者福利:一只高颜值且“能打”的狗狗!
作为一部表现好莱坞特技行业风貌的影片,《特技狂人》在剧情方面多多少少将替身演员的血泪辛酸做了浪漫化处理,它不求写实,更多地是在表达创作者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期待。
剧透预警:本片的英文片名具有双关含义。
"The Fall Guy"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坠落的人”),在英语中也有“为他人的错误或罪行承担责任的人”的意思,即“替罪羔羊”。
在这部以特技人为主人公的电影中,"Fall"是全片的关键动作。
由瑞恩·高斯林饰演的科尔特·西弗斯在一次“意外坠落”后,开始了他作为“替罪羊”(fall guy)的人生。
直到片尾的高潮段落,他从直升机上纵身坠下,洗脱了自己的污名,才成为了正面意义上的Fall Guy(特技人)。
可能一些观众不太了解,同名的The Fall Guy(《特技猎人》)是美国在1981年至1986年间热播的电视剧集。
这部剧当年非常受欢迎,不仅有相关的漫画和桌游,甚至还发行过电子游戏。
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可以被视为剧集的改编,因为电影主角名与剧集相同,不过在设定上有些差异。
剧集中,男主角科尔特·西弗斯(上图左2)除了是一名好莱坞特技演员,同时还兼任着赏金猎人一职,在拍摄之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击罪犯。
电影中,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男主角的前女友乔迪·莫雷诺,期初是一名摄影师,后来升任为电影导演,而剧中的女主角名叫乔迪·班克斯(上图右1),也是一名女特技演员。
在80年代的同名美剧中,男主角的座驾是82 GMC K-2500,这辆重型皮卡与主人一样执行过无数次上天入地的高难度特技。
而在电影中,科尔特从剧组借来的座驾则是新款的GMC Sierra AT4X,同样配上经典的金棕色,也不乏横冲直撞、飞跃翻滚的特技戏码。
作为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片中的影视元素和致敬彩蛋出现得相当密集,下面我们来一一细数。
当科尔特从片场了解到换脸技术后,他提出把自己换成汤姆·克鲁斯的脸。
但阿汤哥可能不会太乐意,因为他是好莱坞公认的拼命三郎。
尽管年过六旬,但所有危险的特技场面他都亲自上阵。
比如在去年的《碟中谍7》里,他骑着摩托车跳下了3000多米高的悬崖。
在此之前,他还为这场戏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包括五百多次高空跳伞和一万三千多次越野跳跃。
可以说,阿汤哥也是真正的特技狂人。
乔迪执导的电影被提到将会在漫展的H厅首映,这显然是指全球知名的圣地亚哥动漫展,而著名的H厅通常是好莱坞大片厂公布重磅物料的场地,像迪士尼/漫威和华纳/DC多年来都是H厅的常客。
再说回乔迪的电影Metalstorm,这个电影的灵感来自于1983年一部鲜为人知的科幻片《金属风暴》(Metalstorm: The Destruction of Jared-Syn)。
这部电影与《特技狂人》一样都是环球影业发行的,西部、废土、外星人样样齐全,同时还是一部3D电影。
金属风暴 (1983)暂无评分1983 / 美国 / 动作 爱情 科幻 冒险 / 查尔斯·班德 / 杰弗里·拜伦 蒂姆·汤默逊
电影中的Metalstorm或许是老版本的改编重制。
从剧情和画面上,我们还能看出《疯狂的麦克斯》《牛仔与外星人》和《沙丘》等作品的影子,而那惊鸿一“响”的吟唱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沙丘》的标志性配乐。
提到音乐,科尔特在车里听着泰勒·斯威夫特的歌独自流泪,直到被女主发现。
这首歌是泰勒在2021推出的重制版《All Too Well》。
这个版本的长度有十分钟,所以在科尔特关掉收音机,与女主谈心后,再次打开声音,还能听到这首歌剩下的部分(此处创作者非常严谨)。
如果觉得科尔特的黑人好友丹·塔克有点眼熟,但又想不到在哪里见过,我来提醒一下,他是《黑豹》里的姆巴库。
丹作为剧组的特技指导,也是一个善于用经典电影台词鼓舞他人的励志哥。
当科尔特经历惨痛失败后,对自己的复出表演失去信心时,丹引用了《洛奇6》中洛奇教育儿子的肺腑之言:“这不在于你能打得多重,而在于你能被打得多重,且还能继续向前”。
在科尔特即将上阵执行翻车特技前,他说:“不管你赢一英寸或一英里,赢就是赢”。
这是第一部《速度与激情》唐老大的语录。
两人遭遇打手的袭击前,丹一手抢过武器,对科尔特说:“你要活下去,不管花多长时间都要活下去,不管走多远我都会找到你”。
这是来自《最后的莫希干人》的台词,而黑哥手上的短斧正是对应丹尼尔·戴-刘易斯片中所用的武器。
科尔特和丹终于解锁手机,发现了大明星汤姆·赖德不为人知的罪证后,丹提到了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
话说既然都提到哈里森·福特了,那么他们是否看过《银翼杀手2049》,而且知道有一个叫做瑞恩·高斯林的演员呢?
哈哈哈
在对付汤姆派来的打手时,丹一边出招一边喊出了两个名字,一个是由马特·达蒙饰演的杰森·伯恩,另一个是演员兼摔跤手巨石·强森。
影片高潮戏中,丹指挥特技组拦截坏蛋时,大喊了一句:“你不能通过”(You shall not pass!)。
这句话当然是来自经典的《指环王》了。
科尔特进入汤姆的豪宅时,身穿Miami Vice特技组的夹克,并提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参与该剧组的特技表演。
《迈阿密风云》是80年代以毒品犯罪为题材的警匪动作剧集,环球影业在2006年推出过同名电影。
科尔特到酒吧打探大明星的下落,毒贩给男主下毒后提到自己最喜欢卡通片,尤其是《小飞象》。
这部影片中小飞象不小心喝下了渗有香槟的水,看到了粉红大象在街上游行的幻觉。
这个段落曾经给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灌输了童年阴影与喝酒的危害。
男女主角分屏聊电话时,提到了几部经典的爱情电影。
科尔特打趣说:“我只是一个穿着霓虹服的男生,站在女孩面前提醒她,她最爱的电影是《诺丁山》”。
他们还提到了《风月俏佳人》,这部片与《诺丁山》都是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
另外还有女主每年圣诞都看一遍的爱情喜剧《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有趣的是女主接着说:"I watched it this year and I don't love it actually"。
与科尔特合作无间的狗狗名叫“尚格·云顿”,来自著名的动作明星。
有趣的是,本片导演大卫·雷奇早期就曾做过尚格·云顿的动作设计乃至替身。
同时,这只狗狗的设定也致敬了“高司令”的伴侣伊娃·门德斯去世的宠物,一只会说法语的比利时玛利诺犬。
科尔特被反手绑在椅子上,说汤姆就像邦德的反派,这是因为在007电影中邦德经常被反派绑在椅子上。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要数《皇家赌场》中赤身裸体的丹尼尔·克雷格被麦叔绑在椅子上抽打的场面。
影片最后科尔特带着汤姆驱车飞跃高地,他提到了两人就像塞尔玛和路易斯一样,汤姆听到之后更慌了。
这是呼应了“雷公”执导的电影《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讲述两个女子走上了逃亡的不归路,最后开着车跳下悬崖的故事。
汤姆·赖德的豪宅中贴满了备忘的小纸条,就像诺兰《记忆碎片》中的主角一样,通过写下大量笔记保存记忆。
其中有一个镜头,丹拿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Momoa还是Mamoa?
”,说的是《海王》的主演杰森·莫玛(Jason Momoa),他的名字常让人拼错。
当然这张小纸条更像一个预告,因为杰森·莫玛在影片后段惊喜出现,成为顶替汤姆的《金属风暴》主演。
杰森·莫玛出现在这部西部废土风的电影里面毫不违和,毕竟他也参演了《沙丘》。
还有一些纸条很有意思,也很无厘头,比如:"Why is Chinese chicken orange?"(为什么中国的鸡是橘色的?
)"Does magic happen?"(魔法存在吗?
)"Remind crews 'no eye contact'"(提醒剧组:不要和我对视)还有有一张纸条,正面写着要把鹦鹉卖了,反面写着“买考拉熊”。
还有一张写着“盗版下载《子弹列车》”,这是一部由本片导演执导的动作电影,亚伦·泰勒-约翰逊也有参演。
在正片结束后有一个彩蛋片段,不仅交代了大明星的下场,还出现了两个警察,他们正是80年代剧集版的男女主演李·迈杰斯和希瑟·托马斯!
《特技狂人》电影版和和剧版都是由格伦·A·拉尔森负责监制的。
在电影片头播放演职员名单的时候,主创的名字旁边会短暂出现一段摘自剧本的文字。
当拉尔森的名字出现时,上面的文字实际上已经剧透了初代演员的客串,有心的观众可以留意一下。
在影片的最后,随着花絮画面的播放,我们还能听到歌曲Unknown Stuntman。
这首歌正是80年代剧版的主题曲,原版由主演李·迈杰斯亲自演唱,而电影的版本为翻唱版本。
节奏轻快,歌词诙谐,像在谈笑中道尽了特技人的辛酸,值得听完再离场。
一部走复古风的电影,妥妥的拍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无聊的动作片。
本片从头到尾充斥着无休止的无聊感,甚至把那些啰里八嗦的台词都删完本片依然能看的明白。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大玩特玩复古风(你以为凡事都是adidas家的samba么),结果用了最平庸的手法拍了部如此不入流的电影。
高司令在影片里油的流油,艾答应(或许现在应该称之为:艾常在 了)完完全全沦为花瓶角色,看不出这角色在影片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反而“快银”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玩出了那种傻X大反派的格调。
另外,本片的彩蛋同样充满了无聊的氛围,想学漫威,拉倒吧,好的不学就学这。
至于影片中调侃的梗,你没事吧,真的无聊到打瞌睡,编剧是在拉屎时写的剧本吧。
总结,本片是你无聊时的上选之作,因为从头到尾能让你体验一回什么是真正的无聊,下课。
首先,我不理解那些打低分的人,因为这部电影不仅超出了我的预期,而且完美达成了爆米花电影的每一项指标。
搞笑,浪漫,还有一点惊险刺激。
打斗不知道要比隔壁的John Wick 4 好多少(导演不仅是特技演员出身,还导过John Wick和很多爆米花片)其次,高司令实在太太太太太有魅力了吧???
在芭比的时候就觉得他真的太让人惊喜了,把ken的油腻浮夸拿捏得刚刚好。
这次看预告本以为会是职场大女主+窝囊软饭男的设定,属于回到了他的舒适区,没想到居然是失恋落水狗狗,为了保护女主事业不得不忍辱负重在街头被人追杀。
湿发穿背心露出胸肌和肱二头肌简直好文明!!!!
梦回十几年前他拍亡命驾驶的时候。
以替身特技男演员做男主的电影也很少见,结尾花絮里影流之主,五个身高长相妆造的演员站一排真的好好笑。
看到拍摄现场那么辛苦突然觉得所有电影幕后人员都好伟大!
这里还要提起hp男主的替身演员,因为剧组失误才二十几岁就受伤高位截瘫了,我相信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值得被看到!
片里的梗也很密集很好笑,我和朋友从头笑到尾没停过。
最后看到恶搞沙丘2的时候我俩快笑晕了,好莱坞那种空有噱头和场面没一点合理剧情的“大片”能不能别再拍了!
动作戏看起来很爽很过瘾,里面的几首配乐也很经典,硬汉坐车里听泰勒斯威夫特掉眼泪谁懂啊!
总之这个片真的很值得去电影院看,我和朋友不小心买到的是4DX厅,晃出了坐过山车的感觉甚至到最后还挺喜欢的。
有机会还会二刷的!
希望导演能坚守本心,继续拍这种搞笑无脑的爆米花片!
喜欢看题材深刻拜托出门右转去看奥斯卡提名吧!
熬过靠乏味对话和少量无趣动作堆积的前一小时已经很艰难了,都很诧异这还是一部动作娱乐片吗,难道就是要讲什么真爱和情怀了?
后一小时总算让人知道要靠什么剧情来支撑了,但是那种无趣的对白,浮夸又无笑点的动作,继续折磨人,直到结束,什么正邪大战,翻身逆袭,致敬特技组的情怀,彩蛋的成龙风,都因为这种喧闹又难看的场面变得毫无吸引力,动作戏里也得有结合剧情的设计的,否则砸的钱也被你们拍成了威亚、翻滚、爆炸等片段合集了。
还有一个失望点,等了两个小时,楞是没看见泰瑞莎帕尔默,难道是那个陪在男星身边漏了两脸没有一句台词的夜场女?
都成这样了还给字幕挂名了?
导演还是继续幕后做好自己的动作导演吧,这种武行情怀、自我展示类主题电影当年许鞍华的《阿金》拍的比这好多了,要情有情,要武有武,推荐导演观赏。
对了,前不久还有一部香港武行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也很不错,也希望导演借鉴。
(以下记于2025.1.12晚)1. 男主最终被找回的原因 是替身的主角不见了 需要他去找回.2. 女主的第一部电影 因此不想因为男主介入而产生情感波澜而出现问题.3. 在替身人高级房间里 偶遇替身人女友. 一顿打斗 虽然也不晓得意义在哪 毕竟立马就交流起来了.4. 男主找到酒吧. 负责替身人的保安 要求给男主下迷huan药.5. 男主女主讨论是否用分屏拍摄. 然后剧情同时分屏. 因吹斯汀. 当然 更因吹斯汀的来了.
6. 男主在酒店里发现 替身人已死.7. 男主报案 但浴缸里的替身人已不见.8. 在交换替身人手机的过程中 交换人被突然抓走.9. 男主再次潜入替身人酒店 寻找手机开机密码.10. 毋庸置疑 男主被诬陷.11. 好吧 看懂了 是替身人杀了人 还是他的新替身 所以安排助理叫来男主来替罪. 顺便还公开了之前男主意外事故也都是因为替身人.12. 时间戳.
(以下记于2025.1.25晚)13. 时隔这么久 看到船上桥段 记忆倒很完整.14. 嚯 沙丘?
15. 把替身人骗上车.16. 正邪大对战 终极boss还是女制片人. 争斗目标 替身人说出实情的录音带.17. 别说 我还真挺想看 这个 金属风暴.
第一次听说“高司令”这个名字,还是在电影《爱乐之城》之后,奇怪为啥要给一个演员起这样的外号,结果一看男主演叫“瑞恩·高斯林”,顿觉的还是还是中国观众会玩谐音梗。
爱乐之城 (2016)8.42016 / 美国 / 剧情 爱情 歌舞 / 达米恩·查泽雷 / 瑞恩·高斯林 艾玛·斯通不得不说,高司令的深情人设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在欧美一众男演员中,高司令的长相不算是那种沧桑厚重有故事感的,其实看他不留胡须的样子,特别奶油小生。
这会儿是青春偶像模样,妥妥一小奶狗为了掩盖这一特点,他像许多想显得成熟稳重的男星(例如 克里斯托弗·马库斯、瑞安·雷诺兹)一样,留起了精致却不显邋遢,成熟但没有沧桑的胡须。
蓝色的眼睛显得特别迷人,深情人设那味儿特足其实《爱乐之城》里的高斯林身材管理还没有那么严格,不胖但是也没那么壮硕,毕竟那会儿还年轻,演绎的又是一个具有艺术气质的青年,加上他那会儿还要唱跳,所以当时只觉得他是个翩翩公子哥。
可随着《芭比》的上映,我感觉高斯林在“谐星”的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了,逐渐有当年瑞安·雷诺兹 的风范。
不过小贱贱走的是痞帅路线,而高司令在搞笑之余,仍旧有种“他好乖好深情”的感觉,尤其是他因为感情不顺默默哭泣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升起了“宝宝乖,宝宝别哭”的心疼感。
就连我从不想恋爱的姐妹,都生出了“此男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感慨,顿时只想谈恋爱。
但臂围诚不欺我,粗了这么多本来以为这部电影排片那么少,抱着“估计是个烂片”的心理走进了电影院,结果没想到出奇地好看,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热爱欧美电影的影迷,80%的梗我都能产生共鸣。
无论是那些熟悉的台词,还是电影里那些熟悉的装造,都让我跟朋友一次次地大笑出声。
第一次包场看电影,相当不习惯下午场就是好,不仅能畅所欲言,还能随时跟着电影的节奏嬉笑怒骂。
除了体脂率低到腹肌清晰可见的高司令和亚伦·泰勒-约翰逊 ,电影里kuku能打的艾米莉·布朗特(女主)、汉娜·沃丁厄姆(女制片人)、温斯顿·杜克(动作指导),都让人印象深刻,加上特效组的热血配合,整部片子看得我是紧张刺激+热血沸腾。
不仅如此,出乎意料的情节(猜了两次都没蒙对),精彩纷呈的反转,都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就连电影结束后的实拍记录,也又一次让我跟姐妹感慨好莱坞不愧是世界电影工厂,整个流水线太井井有条了,分工也太明确且井然有序了。
最主要,这些特技演员也的确让人心生敬佩,就连主演的替身都请了五人,可见动作难度之大。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的主线,也就是男女主旧情复燃的情节。
不得不说,演技之自然,过渡之巧妙,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对我来说应该是四星的电影,高司令太踏马帅了!!!
艾米丽太踏马甜了!!!!
啊啊啊啊啊啊,两个人的甜蜜互动看的人打滚。
性张力拉满!!!!
哈哈哈,今年才学会的词。
但是就很纠结是该给三星还是四星,就我自诩还是稍微了解一些美国文化的,但是如果你不像豆瓣某些人一样,张口阿兰杰克逊,闭口特里吉列姆的话,我感觉完全看的很懵逼。
就其实看下来故事很简单,但人物对话就有种叶子飞多了的感觉。
就作为一个中国人,完全跟不上电影里人的思路,不啦不啦说了一长串,你能看懂那些字,但你根本不懂他们在说啥??
就我觉得要不是在美国生活个三四十年,能听懂他们随口就来的梗,就看的人很懵。
不过,高司令太踏马帅了!!!
艾米丽太踏马甜了!!!!
啊啊啊啊啊啊。
我是不是说过这句话了,哈哈哈哈。
我去搜这片的主题曲了,巨好听。
对了,看到高司令又想起来年初相亲了,妹子喜欢国师,喜欢满江红,喜欢易烊千玺,就离谱三连。
她居然觉得易烊千玺演技很好???
就,啊???
过年一起看私人电影,一开始她选的茶啊二中,看得我,唉,就什么玩意嘛。
不过我还能忍,她选的她看了十分钟没意思了。
说让我选,扫到爱乐之城,刚好我还没真完整看过,就说这么牛逼的爱情片一起看呗,多应景。
结果就因为我说了句国产片拍不出来这种级别的歌舞片,就从头到尾,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好的电影被她全毁了,你倒是认真看啊亲,就不可思议这片她看的沉入不进去。
意思爱乐之城不如满江红???
哈????
最后实在绷不住了,说了句,就像你没法要求大学教授跟初中生讲微积分,你至少要先把高中读完吧。
说完我就知道完蛋,说错话了,但是绷不住了真的,说出来真的很爽。
唉,评价电影前,咱能不能先看个三五百部啊,豆瓣前100至少要看过吧。
嘛,相亲一定要一起去看文艺片哈哈,人和人的区别一下就暴露出来了,早发现早好,不凑合,也是好事,哈哈哈。
千万别被片名劝退,这可能是近期最好看、最解压的爆米花片——《特技狂人》。
更神奇的是,这部影片除了好莱坞常见的动作、喜剧、爱情元素,甚至还有一点悬疑色彩。
(《特技狂人》,又名《快银去哪儿了》)看完已经数不清影片cue了多少大片和明星:《速度与激情》《谍影重重》《黑豹》《星球大战》……当然还有最明显的——《沙丘》。
每次那段神似《沙丘》的BGM响起,搭配演员们夸张的动作和自黑的台词,都能引起全场爆笑。
作为一部以特技演员为主角的电影,本片的特技场面可以说量大管饱,绳索速降、闹市飙车、爆炸翻车、快艇追逐、徒手扒飞机……简直是动作片影迷的盛宴!
本片导演大卫·雷奇就是特技演员出身,他曾经当过布拉德·皮特、尚格·云顿等巨星的动作替身,此前以特技演员或动作指导身份参与的影片多达87部。
在创作这部电影时,雷奇结合了他的很多个人经历,因此对特技演员的工作日常刻画得非常到位。
2014年,大卫·雷奇凭借《疾速追杀》一片,成功从特技演员转型为导演。
该片由基努·里维斯主演,成为了近十年来最现象级的动作电影系列(可以说没有之一)。
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大卫·雷奇在动作设计方面的才华,也让他的导演之路愈加顺畅。
此后,雷奇又导演了《死侍2》《子弹列车》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动作电影,在此不做赘述。
在《特技狂人》里面,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雷奇在动作设计上那掩盖不住的才华。
例如男主角在夜店里被下药之后的那一段打戏,在霓虹色彩的视觉效果和极具节奏感的BGM之下,瑞恩·高斯林的每一次击打都准确卡点,动感十足,让人梦回《疾速追杀》系列里基努·里维斯的同款夜店打戏。
而影片之后的几场动作设计,每当主角身陷险境,观众担心主角如何才能逃脱时,你都不得不佩服导演对动作设计的奇思妙想——每一次都那么合理,酷炫,且笑点十足。
另外,如果你产生了类似“不就是一部俗套的爆米花动作片吗”之类的想法,那大卫·雷奇显然也要做出反驳:“谁说我们动作片导演就不懂内涵了?
”影片中,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位导演。
片中有一场戏,是男女主通电话互诉衷肠。
导演巧妙地运用分屏镜头来展现男女主之间的隔阂,更有意思的是这段镜头堪称“自带导演解说音轨”。
导演内心:“我这个镜头是有内涵的,看不明白是吧?
我亲自给你解说。
”另外,本片女主艾米莉·布朗特也曾表示,她扮演这个角色也从好莱坞当下最著名的女导演之一格蕾塔·葛韦格身上受到了许多启发。
她说:“这个角色充满温暖和魅力,我猜她身上有一点格蕾塔的影子。
”作为一部主打特技场面的动作片,女主艾米莉·布朗特在影片前半场的存在感并不算强,但到了后半场,她不仅成为了男女主逆风翻盘的关键,更展现了“人间清醒”的特质。
影片结尾有一段戏是女反派对女主的嘴炮,一开始女反派打算用PUA方法精神控制女主,看到女主不吃这一套,立马换了个嘴脸开始女权洗脑:“难道你就不想和我一起打破这个男权主导的社会巴拉巴拉……”结果女主直接给了她一拳。
(不要看喊口号的人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这个梗可以看做是导演编剧对时下单薄的、口号式的ZZZQ的一次讽刺和解构。
另一个解构场景当属影片中的“伪《沙丘》戏中戏”,当亚伦·泰勒-约翰逊和杰森·莫玛分别以自己的方式表演了相同一段“振奋人心的演讲”戏份,观众会立即领悟:打动人心的或许不是演员的魅力(也许这个演员私下很糟糕),而是氛围和台词。
不得不说,好莱坞的编剧们擅长解构流行,就像他们擅长制造流行一样。
影片最后,大卫·雷奇在字幕阶段加入了很多花絮和长长的名单来致敬特技演员,这让人想到了早期成龙电影的幕后花絮。
影片中,导演还借男主之口说出了“特技演员没有自己的奥斯卡奖项”这一现象,似乎在为特技演员们鸣不平。
当然,这个话题要细说就复杂了。
记得学院派给出的反对理由是,给特技演员设立奥斯卡奖项,会鼓励特技演员们做出更多危险的动作。
毕竟像成龙、洪金宝们早期那种“开机、跳、医院”的工作模式,在好莱坞看来是非常不人道的。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那些特技演员们做出那些危险的动作,并不是出于什么功利性的目的,而是单纯地喜欢挑战,比如极限运动爱好者,或者单纯地热爱电影,比如本片的男女主。
就像大卫·雷奇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观众可以在本片中看到特技演员的心与灵魂。
我和很多特技演员不一样,有很多人会觉得,既然不是明星,干着干着这一行就疲倦了。
我不这么觉得,我做特技演员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喜欢做那些有意思的、艰难的、吓人的动作。
我们没觉得,哎呀我们要是明星就好了,不是的,我们作为特技演员的现状就很好,为了对于电影的爱,多累都愿意。
柯尔特(高斯林饰演的男主)也是这样,爱电影、爱生活。
”
整部电影太摇滚了,也太吵了,看到一半本想放弃,很莫名其妙的情节,不知道导演要讲什么,直到莱德出现发现是莱德杀人,才直到还有悬疑色彩,终于硬着头皮看完了,只能说三星吧,不难看,但也绝不好看,特效真一般,就这种飞车过峡谷的高潮场景是不是仅仅因为经典而保留了下来?
P。
S。
高司令有病吧,明明就是受点小挫折就自己把女朋友抛弃了,还有后面身体棒棒,为什么前面突然不当特技演员而当服务员了?
没道理呀
男主身材真好。电影院排片不多,大部分都是夜晚场,时间不合适。在家里看的网上的资源,觉得不去电影院看也不可惜,没太多吸引我的地方。浑身是伤的替身演员,神一样的特技演员,飞车、飞船、飞人。片尾字幕后有花絮和彩蛋。
bro think he is 李桑·阿尔·盖布
大银幕Dolby版。不出所料的烂,男神又一卖力的恰饭作。电影工业的进步从来不是一年能产出多少部这样的流水垃圾好吗,但凡有点诚意至少会从特技人员与工业趋势的基本关系入手。而在替身演员一次又一次完成着难度较大且危险重重的特技表演时,无数次的炸飞、点燃、撞击、坠落,其目的竟是以此取悦观众来完成所谓令人捧腹的喜剧桥段??搞不懂到底是谁在捧这位没有任何才华的大卫雷奇,烂泥扶不上墙,一部不如一部,他之前的搭档Chad Stahelski都什么水平了,看来只要一单飞,是骡子是马立见分晓。两年前对大卫雷奇的评价如今更适用了。(btw: 高司令在Drive里也扮演过特技替身,但人家片子没有在消费这个身份
很可看的商业动作片,剧情啥的是没什么脑子,梗都玩到位了!
你就说说是不是在阴阳沙丘!啊!E女士太美了,唱歌那段惊为天人,破碎感+两眼噙泪+夜莺歌喉,sukisuki😍G男士最后一个镜头太帅了,在这种感性窝囊帅哥品类里,高司令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型演员👍🏻用梗能力也是一顶一的,“德普amber来过”笑得打鸣哈哈哈哈哈很规范的爆米花电影,乐子人喜欢!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剧组的经费可真的是太足了哈哈哈,特技特效歌曲帅哥美女要啥有啥,关键是还能买得起霉女的歌,男女主cp感还是不错的,不过比起爱情我更喜欢男人之间的情谊咋办呢。如果不了解一些里面的本土笑话的话确实会觉得一般般,另外字幕只有中文没有英文差评:(
得了一种看见高司令就想笑的病
字幕组应该也是很努力在翻了,但翻译效果还是特别的不尽如人意,很多梗都没有get到。半屎尿屁风格,高司令衰起来的样子还是搞笑的,可惜没有设计出《耐撕侦探》那样的秘制笑点,再加上模板化的剧作,使得整部片子看下来就显得特别平庸了,不好笑也不好哭。主打的惊险场面是最大优点。血腥的玛格丽特掩盖不住炸子鸡虚伪罪恶的膨胀,错误的决定共同经历出彼此交相辉映的模样。
比《摄影机不要停》还要俗套的那种摄影机不要停,太俗了反而有点喜欢。
如果看之前给自己做一个这是「Ken的幻想世界职业篇之特技演员系列电影第一部」这样的心理建设的话,就会很爽。整体也很像小时候看的成龙纪录片,海王套娃成龙哈哈,也就是说,情节蛮老套的,但又会自我调侃这种老套,然后自然而然的,就能轻松快乐哈哈哈了。
轻松快乐爽片。第一次认真了解特技演员背后的故事,多少次的摔倒,多少次的鼻青脸肿,多少次的疼痛,都化作了一个轻描淡写的大拇指。比较令人动容的是片尾字幕主演后面,列了满满一屏幕的特技演员名字,向他们致敬。还有很多动作/奇幻片影迷梗,很惊喜。爱情戏也比较动人。小狗可爱!
打戏还可以但是女主恋爱戏cliche
嗑药击打有彩虹,强行分屏独角兽,肉搏旋转垃圾厢,火焰飞艇反手来,当然少不了最后炸通街大龙凤,还有外星人和小姨子不得不说的故事,I love my job~……跟这几年癫狂乱来的“87North”动作片《John Wick》《Extraction》《Bullet Train》啥的不同,更像是 Phil Collins《Against All Odds》和 Christina Aguilera《Genie in a Bottle》混搭感觉的八九十年代复古风土味爱情喜剧,跟期待值落差不小,但实体特技电影人真情怀大致敬,最后有点被感动到,想找原版八十年代的剧集来补习一下
剧情有点扯,讲了个不明所以,这种片场拍片还不如看热带惊雷,起码是个搞笑下饭片
大银幕观影还是挺爽的,不过整个电影给人一种割裂感。爱情故事土里土气的,可以当成搞笑片看。动作场面是最大的亮点,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片场的点点滴滴,那些在幕后的工作人员真的不容易~!所以没错,虽然高司令演的是个特技演员,但其实片中那些危险场面又是其他特技演员出演的,哈哈哈哈,回旋镖套上了。反正可以一看~
很棒的娱乐大片啊!被恶意影评给毁了!
爱情喜剧片。 配乐歌曲很完美契合了剧情。海王惊喜客串,加鸡腿。4星爆米花片。
不会真的有人认为“怀旧元素”+“迷影情节”就可以让一部陈旧老套、拖沓冗长的电影自动变得妙趣横生了吧?大卫雷奇在这部电影里终于显示出了他的真正实力,那就是没有实力。动作爱情喜剧本来就已经是一个“珍珠+奶茶”一般的老套搭配,而在这部电影里,该有的新意是一点没有,不该有的cliche倒是一个不落,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看到半个小时就能猜透这自作聪明的结尾。本片的节奏同样莫名其妙,在第一幕拖沓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电影如快进一般演完了“查明真相”“主角被抓”“绝地反击”的情节,如此简单直给到突兀的故事配合着干瘪乏味的动作戏导致片方所宣传的“燃炸爽甜”一样都没有立起来。那些致敬和怀旧金曲只是一个好看的壳,内里是比网飞流水线还不值得浪费时间的东西,我只能说票房扑街是有原因的。
+好莱坞味儿太浓了,动作替身这么好的一个可以反思讽刺的职业居然没发挥任何作用,整个电影还是好莱坞最最平常的套路和模板毫无新意。观感最接近的大概是失控玩家,看似很反身实则还是流水线的产物。片尾放动作花絮梦回成龙的电影,那个经典的跳飞机也来让我想到成龙那一跳📽️
故事老套到翻白眼,爱情戏难看到抠脚,动作大场面时不时有种在看山寨版Mad Max的错觉。不过有一说一,Drive之后已经很久没见到这么辣的高斯林了,建议飞行夹克半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