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幸运是我

幸運是我,Happiness

主演:惠英红,陈家乐,刘雅瑟,张继聪,吴日言,吴业坤,林兆霞,周俊伟,车婉婉,郭颖儿,邵音音,钱小豪,麦家琪,余伟国,钟慧冰,钟舒祺,彭立威,徐颖怡,陈慧珠,亭雨,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幸运是我》剧照

幸运是我 剧照 NO.1幸运是我 剧照 NO.2幸运是我 剧照 NO.3幸运是我 剧照 NO.4幸运是我 剧照 NO.5幸运是我 剧照 NO.6幸运是我 剧照 NO.13幸运是我 剧照 NO.14幸运是我 剧照 NO.15幸运是我 剧照 NO.16幸运是我 剧照 NO.17幸运是我 剧照 NO.18幸运是我 剧照 NO.19幸运是我 剧照 NO.20

《幸运是我》剧情介绍

幸运是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在城市中游荡的不羁少年阿旭(陈家乐 饰),因一盒鸡蛋而结识了孤独老人芬姨(惠英红 饰),因为工作失意、生活窘迫,无处可去的阿旭利用“计谋”住进了芬姨的老屋,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成为了临时室友。 然而,生活在各自主张世界中的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无法平静,脾气古怪的芬姨立下规条, 令年少轻狂的阿旭难以接受。从相互制约到彼此理解,从漠不关心到时时牵挂,两人的摩擦逐渐成为了解对方的最好方式。 在冰冷的城市里寻找着温暖的陪伴,因为对方的出现,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幸运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级幸运儿小森林冬春篇仍然活着黑夜吞噬世界陈真后传蜀山传商谍惊声尖笑2大二神捕暴力云与送子鹳小两口无法呼吸修女艾达果阿猎人万历首辅张居正末日之旅该死的上帝夹缝中活着,小春深宫碟影好老板伸冤人2食人恋寻找前世之旅2囚犯之女求精心切百年的遗产喋血边城金鸡大劫案兰陵王之泣血刀锋坠爱

《幸运是我》长篇影评

 1 ) 茫茫世间,孤单与孤单负负得正

周五的早场,入场的时候,遇见一对银发夫妻。

同行十几米,仅因为用微笑回应到他们的缓行与目光。

便与我聊起:我们是来看惠英红的,今天人真少......嗯,工作日的缘故,就我们三。

娓娓道来的剧情架构,几处稍显故意的笑点设置,泪点到来的合情合理,有点硬的支线和结尾。

有亲不相亲,无亲却相近。

人和人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老龄化社会大潮中的独居老人与经济下行阶段里努力生存的年轻人,生活中随处可找见参照的存在,放进电影里,用乐观和确幸包裹出明媚走向的结局。

让观者动容的同时,可以相对的被正能量感染一下,进而相信人间的美好,更用力而真诚的努力活着!

散场时分那对老夫妻认真与我道别,这两个小时同场观影的缘分,一如和片中旭与芬姨的相遇,人和人相遇的起点无非是一个微笑或者举手之劳的善良。

搭配他们挽着彼此离场的背影,觉得比起IP大旗下的“魔幻现实主义”国片,这样的电影才是会让人有力量生活下去的存在。

没太有主角光环的旭,跟当下大部分年轻人一样。

香港是座包容的城市,豪宅与露宿搭配得并不违和。

想起之前听《hard image》(一档电影主题播客) 有一期,主播聊起过香港这座频频出现在电影里的城市。

记得这一段:香港的影视工作者,大多就是抱着“开工就好”的念头过着当下,跟他们聊城市历史或觉得香港怎样大多聊不下去。

即使有名的电影人,微信朋友圈大多就是po:今天去哪开工;收工和兄弟去喝酒;我要去哪哪开工啦之类。

猛的看来会觉得没追求与大志,但其实这便是一座市民城市的体现。

不似当下的北上广理想与野心蔓延起的无限生机。

仔细想来还比较认同这个观点。

在我奇葩的观光经历里,遇过的更多是这部电影里的香港,平淡而尽力。

有次圣诞遇见跳楼,瞥见坠地的人脑补起很多剧情。

当地的朋友一边拉走我一边说:可能只是不小心,哪有那么多故事。

我吐槽朋友无趣,他白眼我:你就是想太多。

遇过老人独自去买波鞋。

两双有折上折,寻我们拼单,因为本就是打折的童鞋款买单时老人不熟悉的刷卡动作让收银妹子些些不耐烦。

同行友人事后跟我吐槽那位年轻妹子的白目,“折下几十块对我们是没所谓,但老人家就可以买份糯米鸡什么就是一餐,她都一样工作有什么好翻白眼。

” “就年轻啊,还不能体会的那么细腻吧。

”片中,旭的人物变化过程被还原得真实不显突兀,纵然本性善良,但人性中的那些小恶与年轻的毛躁及偶遇的无奈,这些微小都在生活中照得见原形。

即便经历了无家可归,有技能不瞎作,安心在各个后厨开工收工的旭,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总是有办法生活下来的。

柴米油盐落到哪里都是相同的。

芬姨说我喜欢吃鸡蛋啊!

一直觉得鸡蛋是个有些年代特征的存在。

如我奶奶,至今都还是只要我生病就鸡蛋水煮面,还一定是两个蛋。

这部电影还是乐观向的,让旭和芬姨都找到温暖,把社会救助体系放大。

茫茫世间,孤单与孤单负负得正,相处的累计是可以超越血亲的。

影片呈现的阿兹海默症部分,惠英红诠释得很真,好像据说她母亲患有此症,拍片的心路连带起对母亲的爱与歉。

两年前看《Still Alice 依然爱丽丝》时就脑补过如果阿兹海默症降临到我至亲。

记得那年还跟好友讨论过: 全身都瘫痪只有脑袋清醒和只有脑袋不健康哪一种活得比较煎熬?

(因为同期的《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万物理论》)假设性的脑补只有后怕没有应对方案。

最后我们说:活就好好活,死就好好死。

扯远。

坐标南京,院线没有粤语中字可选,较遗憾。

配音版口形上的违和让强迫症有点难受。

粤语是剩余不多的背负着独特文化的方言存在,需要珍爱啊!!

 2 ) 人与人之间是讲缘分的

我们都在社会中沉沉浮浮,每个人都活成一座孤岛,故意装成冷冷的样子,大概是觉得没人愿意真的在乎别人,其实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细碎琐事中,抽不出身来照顾别人,如果这个时候你愿意停下来倾诉给别人,别人也愿意驻足下来听你聊家常,那么你们的缘也就有了份。

复杂的不是人心,而是生活的疲惫,敞开心扉,用真诚化解困顿,不求回报,自有安抚,这也是福报的另一种形式。

 3 ) 不幸的,或者是幸运的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推荐《幸运是我》,并非因为电影有破格之举。

正相反,影片符合多数人对它的预期或设想。

些许悲伤,有点温暖,最终,实现治愈。

就像观众会联想到的《桃姐》、《岁月神偷》甚至是更早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幸运是我》出现的老年痴呆症,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相伴,社工中心的援助……常见于诸多中外电影,同时也变成了港人对老龄化社会的普遍共识。

由当年的风华正茂,到今时的承认衰老,这些表现人间烟火的香港电影,慢慢从商业娱乐类型片中析出,成为能够保真港片品质,留驻城市影像的动人佳作。

我看的是粤语版。

观看过程中,好几次跟自己说,这才是2016年在内地电影院看到的,第一部真正能够称之为“香港电影”的港片。

春节档的票房三雄不是,虚张声势的《寒战2》不是,粗制滥造TVB级别的《使徒行者》更加不是。

电影能够称之为电影,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微电影、网络大电影,肯定有它的道理。

我们熟悉和迷恋有港味的香港电影,也自有一套情感逻辑。

《幸运是我》的开头是阿旭返回香港,做一份厨师工作,跟邵音音饰演的市侩老板娘打起了嘴仗。

他气急败坏,甩脸走人。

电影有一大半时间,都在重复引燃阿旭的烂脾气,没有耐心,缺乏教养。

这会吓到一部分观众,但却是编剧导演罗耀辉布好全局的精心设置。

这个失去亲人的年轻人,对父亲有所期待又心怀愤恨。

然后,一个几乎要放弃人生的年轻小伙,一个被动放弃人生的古怪阿姨,他们因为买鸡蛋,相遇了。

又正如可以预见的,他们终将被社会抛弃之际,社工中心的古怪厨子,以过分热情的系鞋带举动,闯进画面来。

简洁的手法,串起了阿旭的寻父之旅。

以他和女朋友的一场戏为例,他自私到家,根本不想交流,也不理会别人的好意。

镜头一划而过,没有废话,也没有多余的镜头。

如此简单的一次剪切,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微小组成。

电影再现了底层香港人的真实生活处境,不是中环的白领,不是官府的精英。

逼仄狭窄的住所,无非更像个容身的监牢。

流落街头的认知障碍者,念念叨叨的独居老人,找不到归属感的小年轻。

人们在这边受气,在那边撒火。

阿旭的性格,恰好说明了他的身份、背景和现实处境。

无论是染一头黄毛,还是耳朵后面的胎记,都说明了一个个体的独一无二。

而在镜头中反复被强调的醒目胎记,最后似乎变成了逾越血缘的存在。

说来可笑,作为一个影评人,也自称喜欢香港电影,但我对《幸运是我》的制作与幕后并不了解。

只知道,这是一部由惠英红主演的电影,也许是像《可爱的你》那种,有助本港人自己消化的社会议题。

除此之外,我不了解罗耀辉,不认识陈家乐,总之,就是看完一部电影下来,觉得这个人有点眼熟,哪里有点像哪部电影来着。

几乎是在同一个年份,惠英红与鲍起静,突然重新回到香港影迷的视野。

她们戏路宽广,演技朴实。

从《心魔》到《僵尸》,惠英红的角色,大多是精神濒临崩溃的虐心女人形象。

固然挑战不大,但以《幸运是我》的表现,尤其是芬姨和阿旭的人物情感转变过程中,她从一开始的排斥和抵抗,扬言报警,到后面慢慢变成了包容与接受,甚至有了落泪的委屈。

这是极其耐心的渐变过程,也展现了惠英红对人物与内心反应的良好控制。

明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惠英红拿个提名毫无悬念,带走第三座金像奖杯,也不无可能。

《幸运是我》没有停留在一味的苦情,也不只是一上来就想打动你,煽情到死。

阿旭和芬姨,始于偶然的帮助,但互不信任,夹带欺骗、算计和贪便宜。

如果让电影人物变成有故事的人,创作者需要章法,节奏还不能乱。

主角以外,从火爆骂人的邵音音,到延续了《重口味》中浮夸演技的张继聪(社工中心的肌肉厨子),以及那位习惯闹乌龙,一心打边炉的修车朋友。

影片并没有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主角人物身上,同时也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一干配角。

他们都起到了幽默调剂的作用,适时打断观众的悲伤情绪,制造出生活本来就有喜有悲的真实面貌。

这比一味地喂灌鸡汤,再用台词进行说教要合理得多。

在吞下并消化痛苦的过程中,《幸运是我》再次重复了罗耀辉总结过的人生忠告:运气好不好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放弃了什么。

常见于香港影视剧的心灵慰藉,未必是过来人想灌输的人情味,而是对废物翻身的美好期望。

无论看亚视,调侃3D,还是失败父亲钱小豪脸上的复杂表情,它们都充分体现了罗耀辉的用心,注重对香港社会的细微观察。

从鸡蛋青菜开始,最后落到了音乐绘画,这样立足于俗世生活的变化升华,远比一个拯救失足青年的刻板故事,更具有说服力。

当芬姨回忆往事,因不舍得离开香港最终跟爱人分开,希望把骨灰撒在大海之际,电影流露出了悲伤。

可这种一闪而过的情感调子,又在最后画画的片刻,不复存在。

死亡是逃不过的结局,但人海之中遇见了你,一切变得有意义。

【刊发于 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4 ) 独身终老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这部电影让打算独身终老的我心里有些怵 衰老和病痛真的会让人失去对自己的控制 对生活的控制吗 看着芬姐家里坏了的家具 灯泡 时钟 再看到她哭着求旭留下来 我开始动摇了 现在的无所畏惧大概是因为我还年轻 还有能力对抗这个世界 那我老了呢 我有这份幸运能遇上旭吗 不敢想

 5 ) 《幸运是我》:一部暖心的港式温情小品

一早就看完了这部港式温情小品,应该如何形容心中的感动呢,像微风、像斜阳,暖暖的,很安静。

《幸运是我》由两度提名金像奖最佳编剧的罗耀辉执导,这一部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影片讲述了一个“桃姐”式的小人物故事,少年阿旭带着母亲的骨灰从广州到香港寻父,却遭到冷漠回应,后来,他因一盒鸡蛋结识了孤独老人芬姨,因为工作失意、无处可去,他便略施小计寄宿在了芬姨家里,从此,两个陌生人开始了同住屋檐下的生活。

起初,芬姨古怪的脾气让阿旭难以理解,但在相处过程中,两个人逐渐成为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人。

影片主演的两人从陌生到互相理解,那种都市人之间难得的信任和关心,点亮了影片“幸运是我”的标题。

对于小人物之间情感的书写让人想到《桃姐》,同住屋檐下的相处模式则让人想起《我们俩》。

然而,由于更为相近的文化语境,《幸运是我》还是会被更多人拿来和《桃姐》作对比。

作为新导演的罗耀辉当然无法到达许鞍华《桃姐》的气定神闲,影片的镜头语言、故事、节奏相比于后者都稚嫩不少,但作为一部导演的处女作,我想说,它真的还不错。

据说,影片的原型是惠英红的妈妈,红姐在影片中佝偻着身子,弯着腰,化了很憔悴的妆容,还染了白发,就是要达到100%的还原度。

红姐说,做这一切只为向妈妈致歉。

在片中,芬姨所患的“认知障碍症”在香港叫“脑退化症”,而它的真正名字叫: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

当年的红姐因为不了解脑退化症,以致于耽误了妈妈的病情,她现在很懊悔,想要通过影片向妈妈道歉,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去了解脑退化症,这是拍摄影片的第一层意思。

在影片中,两个陌生人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相亲相爱,这种相遇的方式,在都市里很难得,也很幸运。

想想也是,一个年轻少年,一个孤独老人,本无交集,更没有相互照顾的义务,但影片中,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展开了,芬姨接纳了阿旭的暴躁脾气,阿旭也包容了芬姨的坏记性,并在发现芬姨患有脑退化症后,对她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

对于芬姨和阿旭,两人的相遇对彼此来说都是极大的幸运,所谓都市里的“小确幸”不过如此,你正好遇见了我,我也遇见你,真幸运,原来你也在这里,这是拍摄影片的第二层意思。

影片的宣传语是“幸运是我,因为有你”,电影中其实也通过芬姨讲到了“做人嘛,就是你帮我,我帮你”,这不只是一句经典鸡汤台词而已,而是在讲“幸运”也是一种轮回:起时助人,落时得助,幸运随来。

所以,你看,这部影片虽然在讲小人物的悲喜,格局也不大,却反映了很大的社会问题,既有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初衷,又有关照都市人之间冷漠隔阂的立意,甚至还有对于“幸运就是互相帮助”这一主旨的的巧妙表达,着实野心不小呢。

有人说,这几年港片已死;我说,不会。

香港多得是警匪片、功夫片,繁荣好多年,然而,另一种透着文艺片气质的温情小品,虽然数量少,但却总会有惊人之作。

《岁月神偷》中朴素而感人的“一步难一步佳”,《可爱的你》中的“用生命影响生命”,更不必说《桃姐》,港片温情小品总有出路的原因,其实是在传达靠谱、感人的价值观。

《幸运是我》也不例外,当芬姨在街头寻找阿旭,阿旭对朋友说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当芬姨跟阿旭说“做人,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当阿旭选择了照顾芬姨,而不是一走了之;这一幕幕感人剧情的上演,让观众看到,原来香港也是一个如此温暖的城市。

《踏雪寻梅》的导演翁子光说“本片是近期港片中难得的诚恳和可喜之作”,是的,《幸运是我》的“诚恳”在于毫无卖弄做作之感,它细腻感人的情节,新颖、饱满的人物都让它成为今年非常难得的一部温情小品。

当一切都很好,这就是幸运。

(文/承泽明)原文发表于《南都娱乐周刊》2016年8月31日刊年度第32期

 6 ) 幸运的是与你偶然共居一室

从本片中能够感受到非常浓厚的温情暖意,阿旭和芬姨相互关照的故事足以感动所有的观众。

阿旭和芬姨一个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孤寡老人,另一个是无所事事的不羁少年,两人原本既不是亲属关系,也不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却在机缘巧合下住在了同一屋檐下。

刚开始两人因为各自身上的缺点和毛病非常嫌弃,之后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逐渐都开始理解了对方,并逐渐互相关爱对方。

这一人物关系上的变化表现得非常细腻和细致,一点没有俗套之处。

 7 ) 幸运是你

可能是每个电影的好心主角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阿旭带着同父异母的弟弟出去玩,不料弟弟食物过敏,一气之下父亲重重打了阿旭,并说了很多伤他的话,让他以后再也不要找他这个爸爸,也不要再介入他的生活。

伤心不已的阿旭删了父亲的联系方式,跟芬姨一起相依为命。

芬姨也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对待阿旭,甚至定下遗嘱,在自己死后将所有的资产由阿旭继承。

 8 ) 三次泪点

在医院阿旭哽咽地跟警官说,“请你告诉你,我不会再找他。

”第一次泪点。

听芬姨的唱片,回到当年夜总会歌星的她,第二次泪点。

听语音消息,镜头切到每个人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爱和归宿,第三次泪点。

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这个世上,能相遇就是一种缘分,能相知就是一种幸运。

多多陪伴父母,趁着父母还健在,多陪他们看看大江南北,多陪他们聊聊家里家常。

不要等到他们记不起的时候。

 9 ) 《幸运是我》:人生给予我的重创太多太多,我还是决定拥抱生活

在《幸运是我》播放结束后,灯亮了,没有一个人从座位上离开。

直到片尾人员名单全部播放完毕大家才恋恋不舍的从椅子上站起来。

在看的过程中我哭了,我旁边坐着一个二十出头的男人,他抬动手臂时看到他也在默默的擦泪。

没有大声的喧哗,没有刻意的表现,《幸运是我》像杯水,温暖又有力量。

它“诚实”的描绘了香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客观的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分离崩溃和温情陪伴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有两个,一方面是得了“认知障碍”的芬姨所有的豁达人生观:“做人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阿俊想表达出“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这样的价值观。

正是因为有了清楚的价值观,故事便围绕着它的本性展开,它涵盖了亲情、尊敬、爱情、家庭这四层关系,最后在阿俊的努力追求下有了改变。

电影中的男主角阿俊就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的一个缩影,有着所有年轻人身上的特质:迷茫。

近年来的香港电影很包容,他们愿意将镜头聚焦在小人物的身上,在焦虑的环境里,常处于歇斯底里的边缘,所以他们身上的意志和坚强往往更会让人产生共鸣。

阿俊生活在压力非常大的环境之中,失去母亲,父亲有了新的家庭不管他,可是他没有放弃自己,他坚持,努力并且看上去乐在其中。

因为他给人传递出的本能信息是:你只有努力生存才能更好的生活。

更惊讶于这部电影中惠英红一改打女形象出演患有认知障碍的芬姨。

爸爸是惠英红的粉丝,每每提到他对“穆念慈”的情有独钟,妈妈还会吃醋。

小时候陪着爸爸看电影爸爸会给我放早期她的电影。

不过我和我爸总是在这上面产生分歧,因为我太小了看不懂就只能陪着爸爸看然后他给我讲。

她一遍遍的说:“不是我不想记,我真的记不住,对不起啊,我记不住。

”我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全片她一直发挥着影后水准,她很自然的让观众有代入感,能感同身受这点真的太难了。

看电影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我看过她的专访,她的人生阅历也十分坎坷,正是她的经历才让有了这么扎实的演技,没有镜头里的距离感,引人共鸣。

电影中最动人的就是阿俊与芬姨相处的时光。

阿俊对家的渴望是他童年成长的缺失,所以他和芬姨的日常生活更能打动人心。

吃饭,睡觉这都是日常的小事,就是这么朴实的生活让我想到每次妈妈做好饭后也会问我她今天做的饭好不好吃,就算我应付的答一下好吃,妈妈的反应和芬姨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告诉我多吃点。

它会让你联想到生活,阿俊和芬姨顶嘴,两个人出门买菜,这些生活细节和对白就像活生生的从生活里扒出来的,看到芬姨发病的时候甚至我会怕,我的妈妈也会变老,也会不认得我吗?

看到芬姨这么豁达的面对人生,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阿俊给芬姨换了电视,芬姨却想要以前的。

阿俊对芬姨的不耐烦和发火的样子让我想起妈妈刚换智能手机的时候不懂操作,她会一遍遍的问我,问着问着我就很烦。

但是妈妈还是努力学很快就学会了怎么给我发微信,看着阿俊不耐烦的样子,心里顿时有种对母亲的歉疚。

阿俊的情感爆发于医院里,他流着泪问芬姨:“为什么他连我的电话号码都没存?

“当下被阿俊的真挚感动,人是感情动物。

他对亲情的渴望非常强烈所以才会有一系列冲动的行为举动,这是人的本质。

导演没用什么炫技的镜头就是想平实的把故事讲好,唯一可惜的是结尾的剪接不太自然,看起来故事不是太完整,不过结尾芬姨的笑也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或许是美好的结局。

走出电影院,我拿出手机打给妈妈,简单寒暄几句挂断后,泣不成声。

 10 ) 认知障碍-知情同意

故事是发生在两个陌生人相遇。

一个是失去母亲,没有父亲的年轻人,一个是没有亲人的“婶婶。

”从当房客,变成互相照顾的人。

这样一个故事,有点像童话,也是看到了冷血的人背后的故事。

是否应对老年痴呆症的方式就是有人陪?

找个人一起说话,聊天,互相关心。

接受一些新事物,挖掘自己的潜能--还可以做的事情,比如画画,比如一起聊天,--“不想死在家里没人知道。

”婶婶,你几时死呀。

几时死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是几时死,而是死的时候不要让人觉得你早就该死了。

了解自己的情况,认真安排身后事:财产怎么分割,交给谁?

骨灰怎么处理,牌位还是撒向海里?

没有可惜只有珍惜。

《幸运是我》短评

有些小细节还挺用心。and看的时候有点惊悚深感自己离老年痴呆不远了

4分钟前
  • gui
  • 还行

很喜欢,很感动。小月那段独白不好,应该删了。应该离别,生活不会总是大团圆结局的。港片只要不盲目去学习大制作大场面,找回当初关注底层的一颗心,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我也相信港片不会死。

5分钟前
  • Demo
  • 推荐

作为关爱老年痴呆症的主题还是可以的,但是公益片的模板还是太明显了点,主题三星,片子两星,惠英红确实有意思

7分钟前
  • Cult & Cute
  • 较差

大陆有一部电影叫做《我们俩》

8分钟前
  • 庄晓渊
  • 推荐

好故事 确实没有拍得很好不过感谢拍这样的片子

9分钟前
  • 蚀时
  • 还行

铺垫巨长,废戏巨多,结尾那段说教巨矫情,整部电影就是给人一种非常刻意的感觉,仿佛导演按着我的头说:给我感动!给我感动!

10分钟前
  • 悲伤丘比特
  • 较差

#柒捌捌〇看电影#1、其实从惠英红的演出会希望由叶德娴来试试做芬姨;2、画面的构图用很多的门框将人物限在“孤独”当中,离不开都市人的疏离;3、别待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呀~~

14分钟前
  • 豆友2174522
  • 还行

人嘛,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耸立的高楼,巨大爬满树枝的墙,脉脉温情在流淌

16分钟前
  • NA
  • 力荐

家庭温馨小品,很喜欢这类题材,从普通的生活中提炼出简单又不平凡的故事,对于生命“舍得”,对于香港“不舍”;对于房产“舍得”,对于感情“不舍”。充满人情味的电影,多少都不会腻。另外就是张继聪太骚,要被他笑死了……

17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脱离我生活的现实

20分钟前
  • 不是我
  • 很差

事件推动模板化,感情过渡不够自然细腻,独居老人的话题值得更多人去关注,题材加分

25分钟前
  • z先森
  • 还行

儘管溫情處處處馨香,但明顯失衡了,感性面的佳段(父子刪電話,母子畫像)天成偶得,理性面的旁白卻太顯匠氣,讓全片欲對香港現況大觀又微觀的立意猶如雙頭馬車,終有一側要成拖累。不過這是此類電影的老罩門了,畢竟社會議題與生活經歷何者更能與觀眾建立日常感的默契,總是永無定論。

3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痕迹很重,无法入心。

31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看的粤语版。看似在探讨阿兹海默,实际上重心放在阿旭与芬姨之间的相处,见证关系建立的过程,这条关系又与阿旭和生父的关系做出对比——孤独者不孤单,有家者却孤单。带出弱势群体与身边人的关系(医院里的处理最准确)。用了温情和幽默去化解苦情,导向更有正能量的方向去发展。

3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惠英红的表演给这个电影增色不少。这片子里面还是保留了一些港片的味道,但是有些剧情和人设有点出戏。

39分钟前
  • 白川
  • 推荐

音乐不错

40分钟前
  • Peanut
  • 较差

八月最期待,故事整体没有那么催泪,也没有刻意煽情,拿捏得刚好,温情中意外地夹杂了好多小幽默。芬姨和阿旭从争吵到相依为伴的磨合过程中情感变化表现得很细腻,“人们不都是我帮你你帮我吗”这句话很现实。结尾镜头对焦到未完成的阿旭的画像以及红色颜料笔时,芬姨笑了,这么重要的胎记,她不会忘。

42分钟前
  • Marcus
  • 推荐

说实话,香港精神根本不是通过嘴讲出来的。

4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那年金像奖,惠英红从我们身边经过,就感觉她会拿奖,算是有幸在文化中心做了见证。电影结尾视角突然转变到刘雅瑟的角色独白上显得很生硬,强行上价值升华,不够自然。她在医院那场戏在结尾揭秘有种陈可辛在《甜蜜蜜》结尾揭秘张曼玉的即视感。

49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还行

低配版桃姐

52分钟前
  • m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