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电视剧市场“烂剧”频出之际,又一部改编自国内经典文学、同为翻拍剧的《情深缘起》(原名《半生缘》)加入其中。
上线不到四天,这部剧的口碑走势,犹如近期被党媒批评的新版《鹿鼎记》——豆瓣327条短评中,清一色“一星”差评。
不出意外,这可能会是今年又一部豆瓣下三分的口碑烂剧。
《情深缘起》是根据张爱玲经典小说《半生缘》改编,由刘嘉玲、蒋欣、郑元畅、郭晓东等人领衔出演, 讲述上世纪三十代旧上海时期,一对姐妹花深受时代命运荼毒的悲惨故事。
从项目立项、到主要演员选角公开,再到正式定档播出,《情深缘起》一路走来,颇为不顺。
先是官宣的“刘嘉玲、蒋欣”两位演员遭到市场强烈不满,随后便是该剧的“播出难”问题,从早早被北京卫视买下版权,到今年5月传出播出、定档发布会召开完毕,到临时被撤档……再见面时的《半生缘》,已摇身一变成《情深缘起》,且集数由原来的50集被删改至48集,播出模式由昔日的台网剧,临时改为“空降”的全网剧。
命运之惨,无法言表。
然而,悲剧的命运亦无法掩盖大众对这部剧的愤怒。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制片人何琇琼(琼瑶儿媳)打造“成功版”《半生缘》(蒋勤勤、林心如版)还依赖于精准独到的“琼瑶式”选角,那么二十年后的何琇琼、乃至于琼瑶本人,都丧失了当初的“视觉审美”。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新版《半生缘》的失败。
作为经典文学IP剧的又一个典型失败案例,这部剧能够给到市场的启发有哪些?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文学影视剧,为何在新时代语境下,就丧失了原作独有的风韵。
《情深缘起》剑指“演员选角”,“没落”的琼瑶式选角对何琇琼略知一二的观众可能知道,何琇琼不仅仅是琼瑶多个儿媳妇中的一个,也是深受其“琼瑶文学”、被市场称为继承“琼瑶衣钵”的著名制片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琼瑶就与这位儿媳妇,联手打造了多部“琼瑶剧”,比如秦汉、刘雪华版《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以及《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多部作品。
98年后,琼瑶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她与儿媳妇何琇琼又联手打造出了红遍两岸三地的《还珠格格》三部曲、《情深深雨濛濛》、《一帘幽梦》等多部影视剧作品。
当然,这些作品中,何琇琼并非每一部作品都担任独立制片人,但在与琼瑶的不断磨合下,两人之间的默契,观众还是有所耳闻。
而琼瑶式作品,除了独树一帜的影视剧风格外,“演员选角”就成了其从业生涯中最大的闪光点。
那些年凭借琼瑶作品走出的“琼女郎”们,无不在两岸三地拥有着超高人气与知名度。
当红者,如内地四大花旦之一的赵薇,如今已为人妻的林心如等。
如果说琼瑶本人的“选角”眼光不行,是从2011年那部饱受市场争议的《新还珠格格》开始,那么她的儿媳何琇琼在这版《半生缘》中,则将其晚年时期的“看走眼”发挥的淋漓尽致。
《情深缘起》这部剧中,观众的负面苛责一半以上是出在演员身上。
暂且不提刘嘉玲、蒋欣两位女演员在剧中的演技成色,让50余岁的刘嘉玲出演原著中仅27岁出头的顾曼璐本就不够合理,加上剧中她与年龄已有37岁、一直被市场公认为“骨架大”的蒋欣,搭配出演姐妹,着实让人感到一股违和感。
“这不是顾家姐妹受难记,这是霸王姐妹花勇闯上海滩”、“顾家姐妹包养祝鸿才吧,蒋欣那大骨架哪里像是要被强暴”、“这是老了20岁版的《半生缘》”……网友们的言论不免有些过于苛责,可“演员选角”的失败,的确让该剧遭受到来自全网的口诛笔伐。
就更不提剧中被“偶像化”后的琼瑶式剧情,排比语句、贫困人家却依旧穿的光鲜亮丽的服饰,以及搭景过于简陋化的旧上海时期。
实际上,蒋勤勤、林心如版《半生缘》播出时期,也曾遭到原著党批判。
剧中对于原著小说中的重要剧情常常以“琼瑶式”剧情处理,譬如顾曼桢与沈世钧之间的初次见面,就被改编为“公交电车上女主忘了带钱”,这种略显偶像剧风格的处理手法,实则与张爱玲原著风格颇为不符。
但蒋勤勤、林心如,包括李立群在内的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和贴合原著人物的形象,为该剧加分颇多,也成为不少8090后心目中的经典回忆。
“儿时被李立群老师恐吓的心理,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与周边的朋友聊到该剧时,朋友们一致反馈道。
相比起原版,改名为《情深缘起》的新版《半生缘》,或许真的应该改名,起码大众不说,观众绝看不出刘嘉玲、蒋欣与饰演顾家妈妈和奶奶的演员,为“三世同堂”。
最近,国产名著改编剧集扎堆上映。
刚看完张一山出演的猴戏男人戏《鹿鼎记》,接着,又来了一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网剧《情深缘起》。
听剧名,像是琼瑶最新力作,但翻看之前的定名才知道,本剧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
2020年,也叫“爱玲”年,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
赶着这个档口,改编自张爱玲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许鞍华拍摄的《第一炉香》也引起一波话题讨论。
不过,最近这部《情深缘起》,倒是悄默默地上映,讨论也不热烈,为数不多的评论也都是一两星的吐槽。
被大家最为诟病的,首当其冲的要数选角。
几位演员的号召力,自不必说。
刘嘉玲与蒋欣饰演顾家姐妹,“江直树”郑元畅饰演金陵公子哥沈世钧,郭晓东饰演温顺如猫、奸滑如鼠的祝鸿才。
要论演技以及细节把控,剧主一点也不担心,可是这几位大佬的出演,总有种拿错剧本的感觉。
先来说说顾家双生姐妹花,55岁的刘嘉玲与37岁的蒋欣,非得出演二十多岁的两姐妹,怎么看怎么像娘儿俩。
再看演员所呈现出的气质。
蒋欣一直在拼尽全力地呈现一种叫“少女感”的东西,只可惜这不是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上所具备的。
一哭吧,眼袋不要太明显,配着白皙的脸,像包子上的褶印。
顾曼桢眼里时不时就散发着一丝天真烂漫,瞪大着双眼,没事儿往姐姐怀里一歪。
加上蒋欣体型肩膀比较宽硕,这种小鸟依人的动作反倒让角色看着像一个大龄巨婴。
感觉像是闺女陪伴着老来得女的妈这是在家里当二小姐时候的样子。
到了户外,蒋欣又拼命想展现曼桢作为女性果敢且温柔的一面。
于是我们看到,蒋欣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处于半闭不睁的状态。
还有化妆师为她量身打造的,以显示内心愁苦、百感交集的八字眉。
可能是想通过一些技巧性的面部表情,来呈现小女生的娇滴滴与羸弱感。
可惜这一切放在蒋欣身上,再怎么用装束补救,也不自然。
不信?
放一张吴倩莲当年在许鞍华版《半生缘》里的造型做比较。
吴版是天真烂漫,但嬉笑下是数不尽的愁苦。
蒋版是把内心的五味杂陈全部呈现到脸上,尽管如此明显,观众还是觉得演的成分多了。
顾曼桢的人物形象,是独立且软弱。
看姐姐在百乐门当交际花,赚来的都是幸苦钱,觉得自己要出去做工,为家里挣得一份口粮,不靠婚姻也能很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是她独立的部分,但同时,她依旧是旧时代下的一个弱女子。
因为轻易地将戒指托付阿宝,然后才让曼璐将计就计,使沈世钧误会了她与祝鸿才之间的关系;因被孩子所累,曼桢回到祝鸿才身边,而不是毅然决然地独自过生活。
这是她形象上的悲剧性,也是她性格的矛盾凸显。
总之,在若隐若现的性格呈现上,蒋欣版顾曼桢,只见弱不惊风,不见独立随性。
在聊姐姐顾曼璐之前,先来看看网友对刘嘉玲这一角色形象的吐槽:
感觉这俩一出现,BGM应该是《上海滩》,而不是《茉莉花》。
刘嘉玲出生于苏州,苏州话本就比上海话稍稍硬一些,语调多落在重音上。
加之多年混迹香港影坛,身上那种霸气难以消除,再加上一个块头老大的妹妹。
刘嘉玲俨然将顾曼璐诠释成一位上海滩大姐大,而不是一位处于矛盾之中的女性。
原著中的顾曼璐属于典型的张爱玲式的女性,悲剧性中都透露着性格上的双重性,或者说矛盾性。
在顾曼璐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女性在男性文化或者男权社会中,所具备的两种身份:男性主流的破坏者,以及男权社会的同谋者。
许鞍华《半生缘》中的梅艳芳在形象上所赋予顾曼璐的复杂性看似飞扬跋扈的曼璐,实际上被囚禁于男权社会的镣铐之下。
原著中的她隐忍且自私,寄希望于孩子,以拴住自己与夫家那唯一的可怜的联系。
这就让这个出入舞厅的交际花,成了父权训唤下的牺牲品,自觉地沉湎于生育机器的功能化束缚中。
正是她对于男权的畏惧,触及了她内心的敬畏感,让她在意识到自己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把亲妹妹视为保全自己在男权社会地位的贡品。
一方面,曼璐痛恨十里洋场的歌舞升平,厌烦了成日里的勾心斗角;另一方面,为了保住身份,她让祝鸿才对曼桢行非礼之事。
破坏与合作,在此完成了统一。
梅艳芳版顾曼璐与葛优版祝鸿才但在《情深缘起》中,刘嘉玲这版顾曼璐,性格形象上有些不搭。
第一集就有一段,展现她强调女人要顶天立地过生活的姿态。
事实上,曼璐对百乐门的明争暗斗也是身不由己,而新版则把她奉为一个女战神,时不时来一句鸡血,颇有点对标当下职场女强人的味道。
为了讨好当下观众,或者强贴当今社会的标签,剧集失去了原有角色的复杂性,甚至与曼璐之后的行为不相符。
原著中顾曼璐的主动,源于她在男权社会下的被动;新版剧集中的主动,就只是主动,像极了21世纪的阿姨,穿越回民国时期,成天呼吁女性觉醒。
观众很难对她身上的双重身份产生同情与思考,更多的是对一个上位失败女人的叹息。
网友称这张剧照是暴发户大姐大去了趟海宁皮革城总感觉30+的姐姐不如去成团,去《乘风破浪的姐姐》散散心。
演技是有的,但岁月真的不饶人。
观众看刘嘉玲唱《茉莉花》会笑,就像一个阿姨发自内心地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你再怎么用心去诠释角色,只要形象不符,观众就不可能信服。
关于女性的心理活动,张爱玲就展现出了女性在时代下的悲剧根源,或者说矛盾心理。
但经过现代化的改编,爱玲剧硬生生被弄成了琼瑶剧。
琼瑶剧的情感内核,在于人物宣扬情感时是直白的,没有迂回婉转。
最直观的就是台词,《情深缘起》直接沿用了琼瑶式的“一意多句”法。
沈世钧带曼桢回南京看望母亲,而南京天冷,曼桢穿得单薄,于是被沈世钧用围巾包成了个粽子。
而这段台词也跟粽子一样,里三层外三层,纠结的不过是同一个意思:这围巾,围还是不围?
颠三倒四的台词,还出现在绝对的情感抒发上。
家人逼迫沈世钧娶石家小姐石翠芝为妻,世钧不干,于是喝了点酒,跑到曼桢屋外耍酒疯。
尔康附体的沈世钧,跟曼桢说了一堆“你不要离开我”“我就要离开你”之类的话,都快赶上《还珠格格》的“你无理取闹”了。
再看郑元畅这段的表演,所有台词全靠吼。
用实力演绎什么叫“醉酒的探戈”。
还有马景涛的咆哮演技,也是信手拈来。
这真不像一个富家少爷,倒像是一个佣人家的傻儿子。
还有,剧中的语言体系极为混乱。
刘嘉玲说的是港普,时不时讲几句吴侬软语,但那也是苏州话,不是正儿八经的沪语。
蒋欣全程普通话,夹杂一两句简单的上海方言,也就那句“阿妈”最正宗。
郑元畅全然一股子浓浓的台湾腔,根本不是什么南京大少。
唯独饰演顾太太的吴冕,和一帮街头群演阿姨的上海话还算标准。
剧主在这里音译一下,大家听听味道。
侬哪能各个沈光回来了啦~侬作是作得嘞~更有趣的是说话的方式。
在上海,角色跟我们现代人说话没什么两样。
结果一到南京,语言体系立马有了股《红楼梦》的味道。
但那也仅仅是贾府中的腔调,并没有太多真正的南京方言。
导致跟之前的台词脱节得太厉害。
正是这样一部南腔北调的剧集,让观众不知以怎样的身份代入其中。
那么《情深缘起》的内容如何呢?
原著讲了女性在情爱中的复杂状态,而新版又讲回了现代女性的幻梦——嫁豪门。
《情深缘起》重点不是女性话题,而是借着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讲阶层。
沈家老爷为了扩大家业,不得不让沈世钧与石翠芝联姻。
自然,顾曼桢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作为上海亭子间出生的女孩子,自然是高攀不起金陵大少爷。
《情深缘起》的套路跟当下麻雀女巧遇霸道总裁的模版很像,不过是现代都市情爱剧的民国版变体罢了。
原本张爱玲在故事内核上,还加入了两性的思考。
现如今,精华部分被当下唾手可得的玛丽苏所取代,的确有些遗憾。
那么,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写的是什么?
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世钧、曼桢、叔惠、翠芝等一群年轻男女的爱而不得。
当时,这本《半生缘》是张爱玲仿袭美国作家马宽德的《普汉先生》。
原小说,本就是描述了亨利、比尔、玛文、凯四个青年人之间的四角恋。
但要剧主来说,她写的或许不仅仅是人之间的情爱,还有情爱背后的时间。
套用网络流行语来说:缘分来与不来,在与不在,你们俩都站在那里。
什么叫“缘”?
半点不由人的,才是缘。
它看不见摸不着,碰上了就是碰上了,碰不上也不好有一丝叹息。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那句名言: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这就是时间,而在漫长的历练中,世钧和曼桢也只能对着落叶叹息一声:“我们回不去了。
”爱情看似有选择,实则都已被时间选择好,或者又因彼此的性格,注定未来不可能在一起。
真正写情爱的大家,写的永远不会是情爱,而是窥探导致情爱悲剧的真相,以及人性的无奈。
虽说《情深缘起》才播放了16集,但也看到了名著改编的疲软:当下的观众,仿佛更能接受因门第而造成的爱情悲剧,而不能接受人性复杂所导致的分道扬镳。
另外,蒋欣与刘嘉玲的「少女感」的确很难让观众体会到妹妹的独立且软弱,以及姐姐的隐忍且自私。
而矫情的琼瑶式台词,以及不连贯的剪辑,更是把张爱玲的魅力削减大半。
还是希望之后的情节改动不要太大,毕竟像张爱玲这样的大家,若改编不好,那不如选择沉默。
不然的话,只是看一群30+姐姐吊着眼角冒充20岁少女,就问不尴尬吗?
刚改名就注意到,这个新名字,情深缘起,怎么就那么怪呢?
缘起?
谁跟谁缘起?
祝鸿才和曼璐后续前缘,和好如初了?
祝鸿才qb曼桢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曼桢后来和沈世钧再见续前缘?
如果不是悲剧,该怎么解释剧名里缘起这俩字呢?
怎么看,剧名缘起这俩字,都看起来非常怪。
我突然有一种揣测,导演本来想改名,情深缘浅。
结果拼音输入法在最后一字的声母输入之后,自动机补情深缘起。
然后海报印刷了,通稿买起了,新闻发布了,等到发现字错的时候也来不及补救了。
结果就有了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情深缘起
完全没有感觉,蒋欣不适合演曼祯,没有那种清纯温柔又楚楚可怜的学生气,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年纪上更适合去演曼路。
嘉玲姐姐倒像个混上海滩的大姐大,感觉舞厅都是她的,看的我好出戏。
不是演员演技不好,而是角色太不适配。
更离谱的是顾家那两个老太太,都能和曼路当姐妹了,一点都不像从外地搬来被迫在大上海求生存的那种乡下人,倒像是养尊处优没事打打麻将的上海老太太,看不出他们生活拮据,俩人穿着时髦,擦粉涂脂,保养的挺好。
还有演员的口音,不说了,唉,编剧和导演真是毁了一部经典拍成了中老年偶像剧!
一星也不想给
时间久淡忘了《半生缘》,彻底当崭新的《情深缘起》。
第2集,有几段三个主人公内心独白,应概括整部剧情走向。
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不顺遂,命运坎坷,悲欢离合,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都是实力演员,演的好、拍的精良,除了有几段配音不对口型但不影响剧情。
正沉浸在剧情中,继续追看……。
三个主人公内心独白,值得品味:曼璐: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曼桢:时代的车轰隆隆往前开,我们在各自的命运里,颠沛流离。
对于今日的境遇,我们无法选择如何生,却要决定如何活。
前面的世界,一定会有更加开阔的坦途吧。
姐姐,拉紧我的手,我们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沈世钧:上海滩十里洋场,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走走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似乎都听到它蚀骨般的心跳。
这万盏灯火的夜晚,提醒着每个远离父辈庇护的人,心中那璀璨不灭的希望。
我看了2集,看的我隔夜饭差点吐出来,这演的服了,少女的害羞,懦弱呢!
看不出来,这导演,编剧,脑子都有问题,拍的时候不看看,在说,一个50多岁,你要她来演少女,你自己说合适吗?
一个40多合适吗?
后面不敢看了,我怕与世长辞,前几天雷霆战将着实雷人一下,我砸的电视,刚换上新的,你这个有来了,咋过审的呢!
狗血的剧情,狗血的烂片
看了第一集开头,坚决打一星。
这里我们不谈演员年龄,不谈演员身材。
——这部剧最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基本性格被扭曲,张爱玲的叙事风格被抹杀,《半生缘》原著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都在被挫骨扬灰。
扮演顾曼桢的蒋欣穿着时髦的呢子大衣,烫着波浪卷,满脸苦大仇深,对着一群维权的工人兄弟振臂高呼——几个意思?
是说张爱玲的小说不是绣花不是请客吃饭?
还是暗示顾曼桢是一个脱离了小资阶级和低级趣味的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沈世钧对顾曼桢一见钟情的恶俗桥段,蒋欣还是绞着个眉毛满脸苦大仇深,跟谁说话都委屈弱智得像一只鹌鹑。
——为什么这么怂,这张脸甩给谁看,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观摩到第八集石翠之出场——原著中自矜的大小姐石翠之当着顾曼桢和沈世钧各种忸怩作态,披着貂,扭着屁股,媚眼横飞,一度粗暴地要把貂往顾曼桢身上罩,未遂后立马又扭转屁股摸着一盒人参送给沈世钧她妈,台词是:“伯母,这个老人参是极好的……” 极好的…极好的……这是哪个宫斗剧串戏过来的泼妇?
上一次让我如此恶心,如此出离愤怒的,还是李少红版的《新红楼梦》。
《半生缘》经历了由《十八春》到《半生缘》改写的漫长过程,是张爱玲的风格从早期作品的华丽艳异向后期作品的艰涩枯禅过渡的重要作品。
如果要给这个长篇故事定一个基调,应该是张爱玲后半生一直在推崇的——“平淡而近自然。
”从外表上看,顾曼桢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生长在一个灰扑扑的家庭,在一间灰扑扑的办公室工作,普通到她的办公桌在许叔惠对面,沈世钧之前经常去找叔惠,对这女的都没啥印象。
曼桢下班后还要兼职做家教,梳最简单的发型,穿灰蓝色的褂子,完全没有电视剧里蒋欣时髦的样子。
顾曼桢的美不在皮,在神——她乐观坚毅,眼眸中闪着的光芒,因为年轻,因为朝气满满,她灰扑扑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希望,她也曾发自内心相信这些希望。
这样一个清贫又独立的职业女性,为了挣钱每天风尘仆仆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目不斜视,有一种深藏不露的高贵和定力。
她和沈世钧老家那些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不一样,也和她姐夫祝鸿才见过那些风尘女人不一样。
祝鸿才当上暴发户后,邀请顾曼桢坐自己新买的小轿车,还特地喷了一身香水。
密闭小空间里,书中描写祝鸿才浑身散发着香气,顾曼桢则笔直地坐着,静静地散发出一种冷气……书中说曼桢有个小习惯:但凡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哪怕再普通,也越看越喜欢,觉得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
——沈世钧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
沈世钧没有许叔惠好看,也没有许叔惠聪明,可是顾曼桢偏偏就爱上了沈世钧。
连世钧自己都不太自信,当他发现他爱她而她刚巧也爱他的时候,才觉得狂喜,觉得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最美好的女主角之一(另一个是《多少恨》中的虞家茵)。
我一直认为,顾曼桢的人生追求代表了张爱玲本人对一个女性幸福生活的最高评价——自食其力,嫁给真爱。
曼桢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沈世钧。
她特别不赞成世钧回到老家继承家业,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她不在乎对方是否有钱,只在乎两个人相爱,只希望两个人独立地在大城市打拼。
世钧求婚送的戒指是很便宜的人造宝石,但因为是用工资买的,曼桢就很高兴。
“自食其力,嫁给真爱。
” 即使放在2020年的今天,这几个字仍然珍贵,仍然艰难。
《半生缘》的故事成型于1950年,张爱玲的文字之所以不朽,抛开她炫目的文学技巧,真正的原因是她回归了女性的本心,因而也跨越了时代。
顾曼桢给世钧写的情书,说:“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但是沈世钧到底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曼桢的姐姐当舞女这件事,他一直心存芥蒂。
对于他父亲的那份殷实家业,他也并不排斥,比起在大城市打工,看人眉高眼低,他其实更享受回老家当沈某人家二少爷的身份。
曼桢姐姐的老情人张豫瑾来访,世钧马上就怀疑张豫瑾想追求曼桢。
后来曼桢被姐夫祝鸿才强奸后囚禁,沈世钧找了几天未果,很快也说服自己,认定顾曼桢跟张豫瑾结婚了。
说到底,他不够爱她,所以理所当然认为,她也不够爱他。
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温吞的男人,生活还没怎么夹磨他,他就本能地退回到了舒适区。
曼桢消失后,沈世钧也难过了一下下,转身就回老家和石翠之结婚了。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
” 这句承诺,顾曼桢自己也没有遵守。
她被祝鸿才强奸后怀孕,几年后姐姐死了,她为了孩子就嫁给了祝鸿才。
张豫瑾再见到曼桢的时候,她已经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和沉毅的一面。
这次见面,顾曼桢神情萧索,甚至有点恍恍惚惚。
婚后连祝鸿才都对她很失望。
他本来一直拿她当女神一样憧憬,强奸她之后都觉得还在做梦。
现在她真的嫁给了他,他发现顾曼桢像一盆素虾仁,看着昂贵好吃,其实是土豆粉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然后就是婚姻中两个人无止境的相互折磨。
顾曼桢辞去了工作天天待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看一眼祝鸿才都会厌恶地肌肉起筋挛,又会因为日复一日鸡毛蒜皮的争吵而继续指鼻子指脸,摔盆子摔碗,活成了一个精神垮塌的无用的中年妇女。
终于曼桢离婚了,重新找到一份低微的工作,又借了一大笔钱,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
顾曼桢决定离婚的契机也很心酸。
她发现祝鸿才出轨了,让她震动的不是出轨本身,而是她目睹到祝鸿才在那个小家庭里显得很放松,父慈子孝,像个普通的好人。
这一幕彻底摧毁了曼桢对当前婚姻的最后一丝牵绊——她自己不快乐,但她从未想到,这样一个千方百计得到她又被她百般嫌弃的龌龊男人,原来这些年来也不快乐。
人到中年,顾曼桢和沈世钧再一次遇到,沈世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老家的婚姻也半死不活地秧着。
曼桢娓娓讲起那一年她如何如何被姐夫强奸囚禁,澄清了往事中所有的误会,面对命运的剧烈搅动沈世钧再一次澎湃了,他激动地说:“好在现在见着你了,别的什么都好办。
我下了决心了,没有不可挽回的事。
你让我去想办法。
” 曼桢打断了他:“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这个生离死别的时刻,曼桢比世钧看得透彻——这个男人不会为了她再放弃什么,也没有能力为了她再去挣扎什么,今天的重逢之后就是永别。
从这里走出去,两个人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一样。
我觉得最有意味的一段对话,是世钧听说张豫瑾的老婆去世后,酸溜溜地顺口问了一声:"他有没有再结婚?
" 言下之意是豫瑾跟曼桢可以考虑一下。
曼桢顿了一下。
笑道:"没有吧?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她在两个人之间划下一道鸿沟,甚至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讽刺。
——曼桢和豫瑾都是寂寞惯了的人,沈世钧不是。
他有妻子,有两个孩子,靠着父辈的产业,在老家过着标准的中产阶层生活。
他恐怕一辈子都不能够完全理解——活到现在,顾曼桢还一直在坚持一点什么,这点东西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是吃了千难万苦,一个人熬过十几年寂寞的日日夜夜,顾曼桢还在坚持。
这一刻,那个在祝鸿才汽车里静静散发冷气的曼桢又回来了。
生活摧残了曼桢的身体和容貌,击垮她的精神,唯一不变的,是她的灵魂依然清冽。
《半生缘》脱胎于《十八春》,改动最大的情节之一是顾曼桢和张豫瑾的结局。
《十八春》的结尾处,张豫瑾听说曼桢离了婚,决定向曼桢表白。
——这一段在《半生缘》中被张爱玲删掉了。
“我们回不去了。
”所有人都回不去了。
张豫瑾想爱顾曼桢的时候,曼桢和沈世钧正在热恋;曼桢恢复单身后,豫瑾结婚生子了;豫瑾再次出现,曼桢又嫁给了祝鸿才;终于熬到这一天,曼桢单身了,豫瑾也单身了……可是张爱玲一支笔沉重地落下——都回不去了。
他和她,你和她,你和我,我们每一个人都回不去了。
和张爱玲讲过的许多故事一样,这是一个平淡而近自然的故事,像一只粗糙的手轻轻摩挲着,抹掉我在阅读它时掉下的眼泪,在灰扑扑的岁月中带给我们无尽安慰和共鸣。
不知道怎么就写了这么多。
大概是因为与张爱玲有关,我突然很难平静。
希望在巨大的市场和资本压力下,导演和编剧们能尽量尊重张爱玲留下的这些故事,不要再糟蹋它们。
因为在张爱玲离开多年后,它们仍然被许多许多张迷爱着,爱如珍宝。
上周还在被网友疯狂吐槽毁了“韦小宝”的张一山大概万万没想到,把他从群嘲热度上解救出的竟然是十二年后再出山演电视剧的刘嘉玲。
新版《半生缘》(现在叫《情深缘起》)一上线,网友手里的“猴化版”韦小宝瞬间就不香了,顾家这一对超高龄的“霸王花”姐妹又一次刷新了大家对于大IP翻拍的新认知。
要知道,已经下架的《雷霆战将》和张一山版的《鹿鼎记》评分都神奇的同步在2.7后,将前者话题冲淡的《情深缘起》目前还没有开分。
短短一个月里,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调侃竟然成了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吐槽,形成了烂片们一部“解救”一部出火坑的神奇生物链。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2020年的11月,注定是一个雷剧扎堆的月份,讲真原本是很多人期待的,《亮剑》、《鹿鼎记》、《半生缘》这些惊艳过岁月的IP都将推出新版。
然后,头顶《亮剑》新番的《雷霆战将》上线了,曾经的李云龙估计怎么都想不到,后来的后来会变成偶像剧。
演员们抹着厚厚的发胶,一边打仗一边喝咖啡,还能住在大别墅,战火烽烟里随手甩出了一根雪茄。
炮火连天的战场,他们可以昂首阔步走出二米八的T台男模气场,枪林弹雨都会主动避让主角光环。
在危急时刻,也不忘在水里给女生披上一条湿棉衣,是希望女主沉下去,还是被更寒冷给包围?
张云龙和高伟光最感谢的是张一山,因为他突然之间头顶一顶碧绿色的帽子上线了。
作为金庸笔下最为大众熟知的一个人物,带着市井气的韦小宝被他演成了皱眉、瞪眼、无厘头。
张一山还被调侃是将《鹿鼎记》演成了《西游记》。
从小混迹影视圈,张一山小嘴含手绢的这个绑架戏份真的让人捶胸口。
鞠婧祎这样,我能理解,可张一山啊,他可是刘星、是余罪啊!
亦正亦邪的韦小宝之所以招人喜欢,是因为他出身市井知世故懂人情,却还有江湖侠义之气,张一山演出了上了发条一般的闹场模式,总让人觉得刘星在12岁后遭遇了意外,心智突然定格了,最终才有了这一版韦小宝。
当然,张一山也绝对想不到,救他于话题巅峰的是扎着双马尾的刘嘉玲,将《半生缘》更名为《情深缘起》后匆匆上线,这部被期待了两年多的张爱玲名著让人跌碎了眼镜。
这一版的顾曼璐让人忘记了张爱玲,她是卧底在夜总会的女大佬,感觉一言不合就会拔刀。
张爱玲的《半生缘》算是作品里被影视化最多的一部,顾家姐妹的故事也有两版呈现,梅艳芳和吴倩莲的顾家姐妹几乎完美复原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同为琼女郎的蒋勤勤、林心如则给出过更偏言情偶像剧的演绎。
只可惜,和梅艳芳曾是好姐妹的嘉玲姐这一次的演绎却像是“压错了宝”,为了生计被迫下海在红尘场讨生活的过气舞女顾曼璐,成了走路带风的女大佬,她的威武霸气根本就应该是百乐门的老板。
所以这个双马尾的cosplay失败了,明明保养得很好,却强凹少女风,多年来霸气而精明的刘嘉玲也翻车了。
姐姐实在翻得很猛,还稍微保护了一下蒋欣版的顾曼桢,华妃凉凉化身小白花怎么看都是强装的柔弱。
蒋欣这扎实的身板儿站在郭晓东饰演的祝鸿才面前,真的很难想象后面的剧情究竟要怎么触发才能合理。
看看这新版顾家姐妹可以在百乐门里打架的生猛,别说祝鸿才、沈世钧,这明明就是黄浦江霸王花。
敢问一句,这样骁勇壮硕的她们为啥要过成原著里那个悲情憋屈的样子?
明明有演技,怎么都翻车了?
其实这三部剧翻车让人有点意外,因为无论张云龙、高伟光到张一山、刘嘉玲、蒋欣、郭晓东,都算得上是会演戏的演员,而且都是有代表作的。
张云龙和高伟光好歹也算是大幂幂旗下质素不错的小生,前者凭借和胡一天的《民国奇探》曾经收获过一波迷妹。
高伟光的东华帝君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是迷倒小狐狸迪丽热巴的高冷神仙,《龙岭迷窟》里的鹧鸪哨也是演技高光时刻。
自带着“刘星”的童年滤镜,张一山的演技也是被《余罪》这样的作品证明过的。
更别提刘嘉玲和“华妃”蒋欣,哪一个单独拎出来看都是能扛剧扛票房的演员。
可为啥这一次大家却突如其来的在诠释角色上全部集体翻车?
咱们先来看看剧还没播时,这些演员们的迷之发言。
张一山曾经自认他害怕拿捏不好韦小宝这个角色,创作过程也是绞尽脑汁的和导演商量,最终在导演的带领下现场二度创作,最终有了如今的呈现,甚至让他有了表演信念感,认定自己就是人物。
在张一山眼里,这一版的韦小宝是“有史以来最可爱的一个人物”。
最后的效果,就是韦小宝变成了孙悟空,金庸笔下那个充满市井气但骨子里有侠义的小人物越走越远,八面玲珑的机灵变成时而疯狂耍宝大闹江湖。
对于自己的演技,《新鹿鼎记》还没播似乎他就已经有了正确的预判。
其实,张一山大可不必这么费心二度创作,就拿出原本的刘星和余罪的状态来演韦小宝就很合适。
也恰是因为这份自带的气质,这一版的韦小宝才最初格外引人期待。
再来看同样迷之自信的刘嘉玲,12年不曾跨界剧圈的她也经不住制片人何秀琼几次三番亲自飞去谈戏的诚意,甚至还动用了金牌制作人施南生做说客力邀。
巧的是,作为琼瑶的媳妇,手握IP版权的何秀琼已经翻拍过一版由蒋勤勤、林心如主演的《半生缘》,浓浓的琼瑶式排比句已经完全没了张爱玲的味道,但选角上来说至少是符合原著的。
刘嘉玲表示并没有看过这个版本,经过几次力邀,又加上自己本身是张爱玲的书粉,看着整个班底还不错的面子上,52岁的刘嘉玲(2017年开机)终于接手了这个原著里三十岁不到的顾曼璐。
刘嘉玲早早就撂下话,自己出演的不是年轻小姑娘,演技已经足够hold住全场,演啥像啥。
真的是这样吗?
顾曼璐的生活在张爱玲的笔下是失意的,她的职业在抛弃她,丈夫也并不真心,对曾经离开的初恋豫瑾,她也是愧疚的。
她的武器就是这张尚且妖艳的皮囊,所以活得像个藤蔓,依附着也要倔强向上。
刘嘉玲的霸气就像一棵树,只能被人依附。
女性的美不应该因为年龄被偏见,但是女演员的年龄还真的要契合角色,虽然她的确冻龄,但是真的不能遮掩她已经不再适合30岁不到的状态。
气场和扮相的双重叠加,刘嘉玲最终把顾曼璐击得稀碎。
如刘嘉玲所说,年龄带来的阅历和风韵的确不是小女孩能轻易拥有,但尊重时间在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保持当下最佳的状态才是对冻龄最好的解读。
同样沉迷在强大气场中不太能自拔的还有蒋欣,华妃的光彩深扎在观众心中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开始不断的尝试扮演带着苦情甚至心酸的角色,不管是被原生家庭桎梏的樊胜美还是充满悲情色彩的熊顿,她谜之喜欢出演各种伤感的小白花,似乎这样才能证明演技。
可是《甄嬛传》10年了,除开樊胜美因为自带强大话题,又有哪个超越了那个颐指气使的华妃?
就让她来演顾曼璐,也是合适的,但她演的是顾曼桢。
如果说膀大腰圆是硬件不足与小说里的顾曼桢相去甚远,这一版的顾曼桢就像闪着光的玛丽苏,开启了不食人间烟火模式的白莲之路才让人不适。
显然,顾曼璐用青春赚到的好生活把妹妹养得白白胖胖,甚至不懂社会险恶,把百乐门当后花园,心情好就要去接姐姐下班,无忧无虑得像个胖孩子。
一言不合就开始劝说姐姐脱掉舞衣好好过日子,要知道张爱玲的勾勒下,顾曼璐是红极一时的大舞女,顾曼桢深谙姐姐无法回头,即便不认同,也心疼姐姐。
但到了新版里,她就轻描淡写可以让姐姐洗手作羹汤,还能偶尔使坏剪坏顾曼璐的旗袍影响她登台。
蒋欣也曾惊讶片方为何找她扮演妹妹,但听到是刘嘉玲饰演姐姐时,不想失去合作机会的她也默默认可了这次超龄搭配。
对于顾曼桢的理解,蒋欣一直都认为外形也许有差异,但内心世界是完全可以演得出来,事实是,姐妹俩都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如蒋欣一般不想要被类型化、张一山想要在经典IP里演出新意,刘嘉玲认为演技可以跨越角色年龄,其实他们都忘记了一点,演员,不仅仅是能力有大小,在塑造角色上也是存在着局限性的。
魔改是翻车的原罪除去各位演员们的盲目自信和渴求突破,剧作整部垮掉的还有制作团队的锅。
想要经典IP自带的话题和热度,谁还管这已经是第几次的翻拍呢?
反正一定会有自信心爆棚的演员愿意来挑战经典。
演的好那是幸运,即使口碑崩盘也不会缺少讨论度,横竖都能出圈。
经典IP自身存在就已经是拥有了良好的观众基础与市场价值。
在一次次的翻拍中,为了扣住所谓的“新”这个字眼,每个翻拍的主创团队都会绞尽脑汁,只是改得好的屈指可数,魔改经典的频繁闪现。
想想陈翔版的《寻情记》、带你去好餐厅吃饭的《新流星花园》、让银角大王跳起肚皮舞的《新西游记》、甚至再往前李少红执导的“惊悚”版《红楼梦》,个个都是让观众接受无能的存在。
问题在于,他们都认为自己尊重了原创,但在细节的加工里彻底失去了原味。
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之所以夸张,导演解释是因为创作时希望能够变得动漫化,为了呈现出漫画的节奏感,将很多重要的剧情一笔带过,速度快得像是按了八倍速。
自带表情包式的“可爱”元素让画面时常卡住大头,评分掉到2.7,导演还在尬夸张一山是无愧的演技扛把子。
打着《亮剑》的旗号,身着崭新的男主梳着一丝不苟的油头,也不忘让女生们穿着小皮鞋上战场。
从选角就开始垮掉的《情深缘浅》更像凑了一个巨星局,从开始就推翻了张爱玲。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半生缘》里,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和顾曼璐年龄差3岁,姐妹俩长相很相似,因此豫瑾在被顾曼璐放弃后会追求曼桢;沈世钧的爸爸因为曾经垂涎顾曼璐,看到曼桢后误认为她就是百乐门的舞女。
甚至连祝鸿才都会认错姐妹俩的照片,他娶了顾曼璐后才开始对曼桢有了不轨之心。
请问,如果制片人看了原著,刘嘉玲和蒋欣长得哪里像一个人?
这一切的逻辑就都推翻了。
张爱玲笔下的暴发户商人祝鸿才直接变成《情深缘起》的会长马仔,他眼里根本就看不上顾曼璐,真正垂涎的是顾曼桢,并且毫不掩饰这份觊觎之心。
这一版的祝鸿才赶在闹市区里停车就上演骚扰戏码,还被沈世钧当场用一块烧饼救下。
所以顾曼桢明知姐夫这份心思,居然,后来为什么还要住到他们家去?
有了刘嘉玲的气场,原本已经成为红尘场沦落人的顾曼璐也成了蝉联两届的花魁,虽然自己干出年龄不饶人,但是手拿板砖的气场哪里是懂得作出依附姿态的悲情女人?
看看梅艳芳的版本,她也是招牌的霸气女演员,但许鞍华导演的镜头里,顾曼璐倔强却不得不低头,她对生活充满了不满,却早已习惯作出平静和笑意的姿态。
区区一介过气舞女,谁给她四处打架的勇气。
从原著来说,顾曼璐找到祝鸿才虽然不满意,但也视这个男人为依靠,这段婚姻是她在红尘场落幕后的依存,是一家子生活的指望。
因为缠绵病榻,又担心祝鸿把自己的饭票给了其他的狐媚子,不得已才加害顾曼桢。
从已经播出的情节来看,顾曼璐对妹妹爱护有加,不容祝鸿才靠近半分,自己对这个马仔也是态度恶劣无比嫌弃,所以要经历怎么样的跌宕才会嫁给这么鄙视的另一半?
又怎么会把自己最珍视的妹妹推下水呢?
她可是上海滩铮铮铁骨的花魁呀!
这不仅仅是理解的问题,而是从一开始,这些原著的设定都必须围绕演员的咖位来做调整,是创作逻辑和整体的理解最初就已成定局。
Ending从《雷霆战将》到《新鹿鼎记》再到《情深缘起》,大IP凝聚的效力换来群嘲满地。
意外吗?
真正的意外是他们之间突然形成一个拯救链。
当A开始口碑滑坡,B突然出现抢走焦点,然后C顺接接盘,大家一番争论后发现,反正还有下一部,大可不必生气。
在争议中,剧组的算盘声比争议还响亮,有人争议总比没人看来得强,反正即将还有新的来冲淡。
争议也并不会让魔改的脚步停滞,“尊重原创”的口号依然不变,细节里不断变味,看起来大框架还在,但是除了角色名能对得上,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大家为什么会对这些经典IP有感情,因为实在是精彩,人物逻辑、细节等等都可以反复咂摸,因此每每都有了新的期许。
翻拍要改OK,但要么改得有创意,干脆面目全非,要么就先拿捏清楚一个IP的精髓,小心保留。
说到底,二度创作是为了在原本的创作上增砖加瓦,而不是画蛇添足,甚至是涂鸦。
当烂片的鄙视链已经开始习以为常时,感觉到惊悚的也不应该是观众,而是手中拿着算盘的影视人们,因为大家盘算的IP效应在渐渐失灵,一块好的蛋糕已经在麻木中腐坏。
因为观众都明白了,下一部还会更烂的,我还不如去看原版或者看书。
演技是什么?
演员的演戏技能,说白了就是吃饭的本事,和工人农民没什么不同!
也就是一个职业罢了!
非要吹的神乎其神,影帝影后的!
演员的本人形象气质符合角色,剧本不错,就能塑造好角色,否则就不行!
这部戏明显拿观众当沙子忽悠呢?
一点都不尊重观众,还指望得到好评?
做梦呢吧?
制作方要么是精神冰,要么是夕黒潜吧?
真以为观众都白痴,看不出二八少女是五十老妇吗?
钱有如懿传,还不够恶心人吧?
制作方摆明了就是故意为之,根本不在乎赔钱,因为它们估计是为了夕黒潜吧?
否则不可能不做风险评估,认为观众喜欢尊老不爱幼!
我其实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刘嘉玲,她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部剧实在是让我觉得很尴尬,之前林心如演的秀丽江山强行装嫩就很出戏。
刘嘉玲这个年纪出演自己实际年纪除二的角色真的是不忍直视。
作为我曾经很喜欢的演员,希望你可以像斯琴高娃那样演绎适合自己年龄的角色,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成为一个传奇,而不是一个笑话。
嘉玲姨的双马尾,以及蒋欣姨的豫瑾哥哥差点把我送走。
为沈世钧点赞👍🏻
看到后面真心看不下去了 脑子里只有闹哄哄三个字
蒋欣
婆婆在家里看这剧,我喵了几眼真的太辣眼睛了。这群人加起来年龄有300岁了吧? 蒋欣那个身材状如牛,刘嘉玲的脸僵的不能看。还有郑元畅,是被榨干了吗?台词剧情简直都烂到爆,编剧吃屎为什么还要喂观众吃?
不行
还行吧,能看进去,就是刘嘉玲岁数大了点,而且很像黑社会女老大
居然改了名字播了
买个ip,拍成鸟样,然后改剧名淡化ip,真是来自利维坦的折腾
嘉玲姐你是欠网贷了吗?为啥要演这个玩意?仅有的两星给蒋欣的演技,看脸真的演出小白花的感觉了,但是不能有全身镜头,骨架大真的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好多我嘴上说看不下去的剧断断续续也能看完,但是这个真的看不下去了。
不乌眼苍蝇似的成天盯着女演员的脸找茬的话,其实还是可以一看的,尤其适合全家人一起看。跟原著出入蛮大的,当新故事看好了。一边抗议资本不给年纪大了的女演员主演的机会,一边拒绝给她们主演的剧一个机会,大家还是宽容点吧。
真的相当违和
终于等到了人均老了20岁的《半生缘》。蒋欣和刘嘉玲演顾家姐妹最理想的状态是木婉清时期的蒋和《阿飞正传》时期的刘。但好在两位演员的演技还可以期待一下。最让人失望的反而是油腻又平凡的叔惠!他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为人圆通而不油滑,最大的特点是市井中的潇洒气!不然大小姐石翠芝也不会中意他啊!不知道本剧在审查部门经历了什么,上星变网播,《半生缘》不能叫,《十八春》不能叫,最后改成晋江小言的名字。倒有一点好,和张爱玲的关系摘干净了。
看到第六集了 感觉主角是顾曼桢 懒得看了惹
气场强大的+0姐 把舞女演成了地主婆。混乱的剪辑你就猜剧情吧😂
看了这个 更觉得电影版画面美如画…
题材的问题,不是我的菜
最近电视剧水逆了吗?部部烂剧!
人均老了20岁的《半生缘》。蒋欣和刘嘉玲演顾家姐妹最理想的状态是木婉清时期的蒋和《阿飞正传》时期的刘。最让人失望的反而是油腻又平凡的叔惠!他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为人圆通而不油滑,最大的特点是市井中的潇洒气!不然大小姐石翠芝也不会中意他啊!不知道本剧在审查部门经历了什么,上星变网播,《半生缘》不能叫,《十八春》不能叫,最后改成晋江小言的名字。倒有一点好,和张爱玲的关系摘干净了。
和张爱玲的原著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蒋欣也是一位老演员了,为啥要接这样的本子,心疼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