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我的博客看原文,有详细截图http://qfmeng.blogcn.com/articles/%E3%80%8A%E8%AE%B0%E5%BF%86%E7%A2%8E%E7%89%87%EF%BC%88memento%EF%BC%89%E3%80%8B%EF%BC%9A%E8%87%AA%E6%AC%BA%E6%AC%BA%E4%BA%BA%E3%80%90%E9%99%84%E5%B8%A6%E5%89%A7%E6%83%85%E8%AF%A6%E8%A7%A3%E5%8F%8A.html这是一部让我记忆深刻的电影,也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叙事方式最独特的。
借着重看IMDB250的机会,重温一下这部电影,看一看我是否真正能看懂这部电影。
本片是一部悬疑片,而且是采用极端方式表现的悬疑片,即将故事的叙事顺序打乱,正序与顺序交错进行,并通过小细节来影响剧情的走向。
这样极端而独特的讲故事手法,使得电影非常难看懂。
所以,谈这部电影前,首先要把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弄清楚。
以下是我在原始版看过完整的一遍,后期出的倒序版至少看过十遍之后,理解出的剧情大概。
剧情分析基础:要分析本片的剧情,首先要考虑到本片的特点:谎言真话混杂在一起的对白,真实与虚幻相结合的画面,以及男主角模糊的记忆,所以先要找到一个剧情最基本的事实。
通观全片,可以认定Teddy在Jimmy死后被Leonard威胁时,讲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只有以这个为事实基础,电影剧情才能解释清楚。
有几个原因,可以确定Teddy的话是真实的:Teddy向Leonard讲述时的表情、情绪,以及精神状态,并不像是欺骗Leonard。
Teddy向Leonard说谎,说关于 Leonard与Sammy、Leonard老婆的案情,以及Leonard老婆死亡真实原因的谎话,对Teddy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Leonard是一个很容易受到误导的危险分子,向他解释他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就如同接触炸弹一样,很容易惹祸上身。
Teddy这样的聪明人,不会糊涂到用谎话来招Leonard。
剧情相关要点:电影主要出场人物:男主角Leonard、酒吧女Natalie,警察Teddy,故事中的人Sammy,毒贩Jimmy,毒贩同伙Dodd。
剧情展示的男主角:Leonard是保险公司调查员,主要职责是防止用户欺诈保险公司,对提出保险索赔的客户进行调查。
Leonard因为一次事故,让他成为了一个没有短期记忆,只有长期记忆的人:即只记得事故发生前的事情,事故发生后的事情几分钟之内就会忘记。
事故的起因是Leonard的妻子遭到强奸时,他为了保护妻子,被人击中头部而晕倒,这也使得他最后记得的事情是妻子被强奸时的情形。
事故后,Leonard只能依靠照片、照片上的文字、卡片,以及身上的纹身提示自己生活。
而且,因为深爱着自己的妻子,Leonard的人生目标也变成了复仇,即杀死自己的杀妻仇人J·G。
他将J·G的名字纹在了自己身上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提示自己活下去的意义。
Leonard记忆中老婆被强奸时的情形:Leonard在深夜醒来,发现自己的妻子不再身边,并听到浴室有响声。
Leonard找到自己的枪,踹开浴室门后发现妻子被塑料布蒙住全身,被一个戴面具的男人强奸。
Leonard用枪击中强奸的人,此人当场死亡。
但又出现另外一个人击中Leonard头部,将他打晕。
事后,Leonard得知打晕他的人叫做J·G。
Sammy的故事:Sammy因为一次交通意外,成为了一个没有短期记忆的人,他只能记住几分钟之内的事情。
他的妻子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安排Leonard负责此事。
这是Leonard的第一个案子,他非常认真,而且也希望能为公司省钱。
保险公司雇佣医生用惯性测试Sammy的行为,测试后医生认为Sammy没有生理疾病,他的记忆问题只是心理疾病。
保险公司拒绝索赔,Leonard获得了升迁。
事后Sammy的妻子找到Leonard,希望Leonard抛弃工作上的束缚,能告诉她对Sammy的真实看法,让自己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Leonard为了公司及自己的利益,撒了谎,依然告诉Sammy的妻子:Sammy没有任何生理疾病。
相信Leonard的话后,Sammy的妻子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希望唤醒丈夫的记忆——她让Sammy不停地给自己注射胰岛素。
Sammy因为没有短期记忆,根本不记得有没有给妻子注册过胰岛素,使得妻子因为胰岛素过量而死。
最后,Sammy只得住进疗养院。
Leonard的生存原则:相信事实,即以自己看到、听到的为主,不轻信任何人。
以卡片、纹身提示自己如何生活。
各种卡片、字条要认清自己是否是自己的笔迹。
熟知Sammy故事的人,不是杀妻仇人。
以下为详细的故事内容。
不带括号的文字是剧情表现的事实,括号内的文字是对这段事实的分析:Leonard从特惠旅馆21号房中醒来,看到自己腿上的提示,开始剃腿毛,准备纹身。
(这个腿上的提示,是在电影故事开始前留下的)Leonard接到第一通电话,他向电话里的人讲起Sammy的故事。
Leonard自言自语一段时间后,放下电话给自己纹身,纹身的提示卡上的内容为“access to drugs”。
在将要下手时,他又接到第二通电话,根据通话内容及手中的资料,他将提示卡改为了“drug dealer”。
(他受到了电话的误导,没有遵守自己的生存原则1)随后,他就将修改后的“事实5:毒贩”的提示纹到了身上。
(此两通电话是Teddy打来的。
原因一:前两通电话是同一个人打来的。
第一通电话挂断是因为Leonard需要双手来纹身,而Leonard让对方一会再打过来,没过几分钟第二通电话就响了。
原因二:在第二通电话响起后,Leonard说道“你怎么知道”、“对了,怪不得”、“那么他是毒贩了”,结合后面情节提到,有一个坏警察误导Leonard,让J·G以为是毒贩,而这个坏警察既是Teddy。
所以,这两通电话是Teddy打来误导、吓唬Leonard的)胳膊上的新纹身有些痒,他掀起纱布之后看到了提示内容“绝不要接听电话”后,马上问对方是谁,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继续吓唬Leonard)Leonard立即通知柜台,让柜台阻挡所有电话。
没过多久,柜台的人来到Leonard房门外,告诉Leonard有一个警察希望他接电话,他手里有Leonard要的资料。
(此警察就是Teddy)电话又响了,但Leonard依然不接。
Teddy只好在房门外递过一张字条,并附带了一张Leonard笑得非常开心的照片。
Teddy继续打来电话,Leonard只好接起来。
在简短的几分钟恐惧后,他继续讲起Sammy的故事。
Sammy的故事讲完后,Leonard已经将接电话前的事情全部忘记。
此时,Teddy告诉Leonard,他一直寻找的J·G是一个毒贩,他可以提供J·G的消息,帮助Leonard复仇。
(Leonard相信了电话中人的话,没有遵守自己的生存原则1)Leonard收拾起地图、照片和一些必需品离开21号房,到旅馆门前与Teddy见面。
见面后,Leonard为Teddy拍摄了一张照片,并记下了Teddy的名字。
(Teddy没有让Leonard在车尾即有扯牌照的地方拍照片,可见Teddy很狡猾。
Teddy不让Leonard写真名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做卧底怕暴露身份,二是害怕Leonard将自己当作J·G)Leonard驾车来到Teddy告知的地点,遇见Teddy所说的J·G,也就是毒贩Jimmy。
Jimmy认识Leonard,而且还知道Sammy的故事。
(他们如何相识,无从知晓,可能是电话,也可能是通过其他渠道)Leonard先将Jimmy打倒,让他脱下外套,随后就掐死了Jimmy。
(Leonard已经打算换上Jimmy的衣服,所以让他先脱下来,以免沾到血迹。
此外,Leonard此时的行凶工具是从自己车里拿出来的扳手)Leonard换上Jimmy的衣服,并拍下了Jimmy被杀后的照片。
(给自己做过的事情做记录,提醒自己)Jimmy在死之前说出了Sammy的名字,让Leonard非常慌张。
(生存原则4,所以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杀Jimmy)同时,他看到随后来到的Teddy,更加恐慌。
在慌张中,Leonard用计识破了Teddy想要隐藏不认识自己的事实。
Teddy承认是他帮助Leonard找到的Jimmy。
(Leonard知道Teddy认识自己,所以试探他,但并不认为Teddy与刚才被杀的Jimmy有关,Teddy却不打自招。
这一次Leonard行凶的武器是照相机)Leonard拿走Teddy的手枪,用枪威胁并询问Teddy,刚才死的Jimmy是谁?
Teddy开始说谎:Jimmy既是J·G,Jimmy既是他的仇人。
(Teddy想用谎言蒙混过关)Leonard继续询问Teddy,Jimmy为什么带20万现金?
Teddy向Leonard坦白:为了得到Jimmy车里的20万现金。
(Teddy的谎言无法自圆其说,只得坦白。
Teddy利用了Leonard)Leonard继续询问Teddy,Jimmy如何认识自己。
(Teddy继续说谎,欺骗Leonard柜台的人为Jimmy的同伙。
原因很简单,通过后面的情节可以了解到,柜台的人并不是什么恶徒,他很听从吩咐,即使做坏事也只是多开一个房间给Leonard。
所以他不会与毒贩Jimmy扯上任何关系。
相反的,柜台的人很可能与Teddy有关系,具体看下面情节)Leonard继续询问Teddy,Jimmy如何知道Sammy。
接下来,Tedd向Leonard讲出了两个Leonard早已忘记的事实。
第一个事实,Leonard老婆的死亡原因。
Leonard老婆被强奸后还活着,真正杀死他老婆的人是Leonard自己。
Leonard老婆患有糖尿病,她让Leonard不停地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目的是唤起Leonard的记忆。
这样当然不会有效,Leonard老婆就这样被Leonard杀死。
Leonard只愿意记下自己想记得事情,他还下意识的将发生在自己的事与Sammy的故事混淆,逐渐的自己的事就变成了Sammy的故事。
真正的Sammy,则是一个没有老婆欺骗保险的骗子,而Sammy的真面目就是被Leonard识破的。
第二个事实,Leonard复仇的真实情况。
强奸Leonard老婆的人有两个,其中一人叫做的J·G,这两个人现在都已经死去。
Teddy相信Leonard的话,所以提供给Leonard关于她老婆强奸案在警察方面的资料,并帮助Leonard寻找这两个人。
真正的J·G在找到之前已经死了,Teddy找到了第二个人后,Leonard就把他杀死了。
Teddy从房门外递过的照片,既是Leonard杀死仇人时拍摄的。
所以,真正的两个恶徒已经被杀死,Leonard现在寻找的J·G并不是真正强奸他老婆的人。
当Leonard听完这Teddy的讲述后,拿走了Teddy的车钥匙。
Leonard回到自己的车里,卸下Teddy枪中的子弹,烧毁Jimmy被杀后的照片和自己复仇后开心的照片,在Teddy的照片后做下了提示“不要受他的骗”,并写下了纹身提示卡“事实6:SG13 7IU”。
(从Leonard拿走Teddy的车钥匙开始,Leonard已经知道Teddy说的一切是真实的。
但他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所以他开始欺骗自己,并打算将Teddy作为下一个J·G。
)Leonard又拍下Jimmy的“美洲豹”照片,将它作为了自己的新座驾。
Leonard驾驶着“美洲豹”走了,Teddy则因为车钥匙被Leonard扔到草丛中而没有跟上。
(Leonard将钱和手枪放在了车的后备箱中)Leonard在驾车的过程中,只记得需要用纹身来确定自己的记忆。
(Leonard已经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全部忘光)在路边的纹身店中,将刚才写下的“事实6:SG13 7IU”纹在了身上。
(依照提示卡行事,生活原则2)Teddy出现在纹身店,想让Leonard马上离开。
并讲述了让Leonard的理由。
(Leonard是杀死Jimmy的凶手,何况他还很招摇的还穿着毒贩Jimmy的衣服、开着毒贩Jimmy的车,所以Teddy让他离开是为Leonard着想。
Teddy讲述的理由中,大部分为实话。
Teddy为了让Leonard离开,将自己唆使Leonard杀死Jimmy的全过程说了出来,只不过将过程中的自己换成了一个“外地警察”,当Leonard问“你如何认识他”时,他只好把自己说成线人。
此外,Teddy很有可能已经将手枪和装有20万现金的包取走了)表面同意的Leonard取东西时,从外套中找到两个提示,其一是Teddy照片后的提示“不要受他的骗”(让他认定Tedd是胡说),第二个是酒吧杯垫上的提示“下班后来找Natalie”。
(没有识别出是他的笔迹,违反了生活原则3)Leonard从纹身店窗户逃走,根据杯垫上的酒吧名字,找到酒吧。
并在酒吧外,被Natalie认为是男朋友Jimmy。
酒吧内,Leonard找到了Natalie。
Natalie向Leonard询问了一些问题,得知Leonard就是那个失忆的人。
(Natalie已经认出了Leonard身上穿的衣服以及开的车都是自己男朋友Jimmy的)Natalie随后说道有警察来找过Leonard。
(此警察肯定不是Teddy。
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知道,Natalie与Teddy互不相识。
那么其他警察来找过Leonard,更证明Leonard是一个被警察知晓的危险分子)Natalie并不相信Leonard所说的话,她用往酒杯里吐痰的方式测试Leonard。
当Natalie发现Leonard并不记得酒杯里有痰的时,才知道他确实有病。
随后,Natalie将Leonard带回自己家。
(目的是利用Leonard除掉Jimmy的毒贩同伙Dodd。
在Natalie将Leonard带回自己家前,Dodd已经到酒吧找过她。
Dodd想要知道Jimmy和20万现金的下落。
Natalie很害怕Dodd,想让Leonard帮助她杀死Dodd。
为了让Leonard帮助自己,Natalie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先将Leonard激怒,让他将自己打伤。
等Leonard忘记打伤自己的事情后,再用自己打伤的样子博取Leonard的同情,让Leonard心甘情愿帮助自己除掉Dodd。
而实行这一切的必备条件是需要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所以她将将Leonard带回自己家)(按照计划第一步,Natalie要找到激怒Leonard的方法)Natalie向Leonard询问起她妻子的事情。
(因为妻子在Leonard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Leonard很愿意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往事,他详细的将记忆中老婆被强奸时的情形说了出来。
(Natalie找到了激怒他的方法)(通过Teddy先前的描述以及联系实际可以知道,Leonard复述资料里面的内容全部为自己的臆想。
原因如下:Leonard没有短期记忆,是因为遭受意外,此意外是在妻子被强奸时的发生的。
既是被一个人打晕后,Leonard就失去了记忆。
Leonard复述的资料里,认为凶手只有一个人,如“警方在死者手中的棍子上发现我的血迹”,这在逻辑上不成立。
死者怎么能在死后打晕Leonard?
如果是死者是与Leonard搏斗后才死掉,那死者都已经死了,Leonard如何晕倒?
可见他手上的资料不真实。
而这种不真实的想法,都是Leonard根据妻子遭强奸时的场景想象出来的。
通过Teddy的描述可以确定,凶手为两人,J·G是先死的,另外一人是Leonard杀死的。
这都与Leonard手中的资料不符,而且可以确定案发时的真实情况:两个凶手都逃走了,Leonard根本没有打死任何人。
所以也证明“警方在死者手中的棍子上发现我的血迹”这句话是Leonard捏造的。
Teddy的自述中,说过他相信Leonard的说辞,才给了Leonard警方的资料。
这间接证明,警方资料是不准确的。
不过,真实的警方资料里是如何叙述的,根本无法推测了。
Teddy明确知道Leonard手中的资料丢失的页码数,以及被涂改的样子,可以确定Teddy在最近看过一次Leonard手中的资料。
而这些丢失页码以及被涂改的资料,也促使了这一段完全虚假的描述,而这个虚假场景又反过来影响Leonard的判断。
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Natalie告诉Leonard,她要上班去了。
Natalie临走前,Leonard拍下了她的照片,并写了她的名字,随手将自己的笔放在了电视机上。
(Natalie根本没有走远,她只是等待Leonard忘记刚才的一切。
通过Leonard在电视机前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时间不过几分钟:写下Natalie的名字,打开电视、换了一次台、关掉电视、翻开手中的资料)Natalie回来了,她说道Dodd来过,并拉上了窗帘。
(Natalie说Dodd来过,并不是说Dodd来过她家,而是酒吧。
如果Dodd来过她的家里,Leonard肯定会碰到。
此外,拉上窗帘是为第二步做准备。
)Natalie将屋内她能看见的笔都收了起来。
(为了防止Leonard记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按照计划第二步,Natalie开始激怒Leonard。
Leonard乖乖的上当,打伤了Natalie。
被打伤的Natalie又离开了,去等待Leonard忘记刚才发生的一切。
此时Leonard想要找笔记录,却一支也没有找到。
(他面前的笔已经被Natalie收走,而自己的笔却在背后的电视机上,没有看到)坐在车里等待的Natalie,在几分钟后就回来了。
(Natalie继续计划第三步)她告诉Leonard她被打的原因是因为Leonard。
Leonard看到满脸伤痕的Natalie,同情与内疚让他决定要找到这个Dodd,帮助Natalie解决这个麻烦,虽然此时他刚刚打过一拳的那只手还隐约有些疼。
(至此,Natalie的目的达成了——让Leonard心甘情愿的帮助自己解决Dodd)Natalie写下了关于Dodd信息的字条,内容有他的种族、身高、住址,并备注解决之后找Teddy帮忙,最后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
(通过后面的情节可以知道,Natalie不认识Teddy,为什么会写上关于Teddy的内容?
因为Natalie知道Jimmy是为了见Teddy才失踪的,而Leonard穿着Jimmy的衣服、开着Jimmy的车,所以她知道Leonard与Teddy有着某种联系。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Natalie想让Leonard、Teddy、Dodd三人混战,自己渔翁得利。
因为Leonard与Teddy两人中必定有一人与Jimmy的失踪有重大关系,而Dodd又威胁着自己,这样自相残杀的方法,对自己肯定没坏处。
不过,这种想法只是猜测,在电影中并没有明确提示。
)Natalie提醒Leonard,Dodd会先找到他,因为Dodd知道了他的车牌。
(Dodd根本不是认识车牌,而是认识这辆车,因为这辆车是自己同伙Jimmy的)Leonard拿着Natalie写的字条,离开了她家。
Teddy早已经等在“美洲豹”中。
Teddy说出Sammy的名字后,使Leonard放下了戒心。
(生活原则4)Teddy又向Leonard讲述了一个事实。
第三个事实,关于Natalie的身份。
Jimmy和Natalie是一对情侣,Jimmy是毒贩,Natalie则经常帮助Jimmy:在Natalie工作的酒吧里,Jimmy将讯息写在杯垫的下面,由Natalie传递给相应的人。
所以,使Natalie与Leonard碰面的缘由,也就是那张写有“下班后来找Natalie”的杯垫,不过是一个写有传递的信息杯垫。
因为Leonard早已经将杀死Jimmy、换上Jimmy衣服的事情忘记,所以使得他误以为这个杯垫上的文字是给自己的提示信息。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Leonard没有识别出杯垫上的字不是自己的笔迹。
说完上述事实后,Teddy又将Natalie找到Leonard的真实原因告诉了Leonard,并给了他一支笔,强迫他在Natalie的照片后写上了提示“不要相信她”。
(Teddy完全是在帮Leonard)临走前,Teddy劝告Leonard不要回到Natalie家,推荐给他一个旅馆——“特惠旅馆”。
(通过上面的情节可以知道,Natalie说过警察在寻找Leonard,在纹身店里Teddy也说过警察在找Leonard。
再联系Teddy已经两次推荐Teddy住“特惠旅馆”,可以推测出,“特惠旅馆”是一个可以隐藏Leonard的地方,而且柜台的人很可能是Teddy的朋友。
此外,Teddy推荐Leonard住旅馆而没有让他尽快离开,是因为他知道Leonard不会走了,不如让他住进一个自己朋友的店,可以随时了解他的状况)Teddy走后,Leonard看到Teddy照片后的提示“不要受他的骗”,使他认为Teddy在骗他,他马上划去了Natalie照片后的刚写的提示“不要相信她”。
Leonard也不打算入住Teddy介绍的“特惠旅馆”。
可是,在开车过程中他又忘记了一切,依据Teddy写下的地址,住进了“特惠旅馆”304房间。
(此时,柜台的人给他开了第二个房间,第一个方面是前面住过的21号房)住进旅馆后,Leonard要还原妻子被强奸那夜的情景。
他先用电话找来了一位金发女郎,让她假扮自己的妻子,然后让她将自己妻子的遗物随意摆放,使旅馆房间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最后让金发女郎等他入睡后用浴室关门的响声将他惊醒。
深夜中,一切都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激起了Leonard的回忆。
Leonard拿起妻子的那些遗物,来到郊外将它们都烧掉了,并一直在郊外待到第二天清晨。
(这一切都是为了用惯性的方法,加强自己对妻子遭强奸时场景的记忆)回来的途中,Dodd找上了Leonard,但Leonard并不知道此人就是Dodd。
摆脱掉Dodd后(此时有一穿帮镜头),Leonard发现了Natalie写的字条,隐约感觉到刚才追杀他的人既是Dodd。
穿帮镜头1:Dodd停车后,已经彻底挡住Leonard的车道,所以Leonard根本不可能将车退出来开走。
穿帮镜头2:刚刚封死的车道,现在又多出这么一大块空间,Leonard轻易地开车逃走了。
很明显的穿帮镜头!
按照Natalie写得字条,Leonard来到了Dodd所住的旅馆,进入Dodd的房间。
找到一只酒瓶用来做武器,躲在卫生间中准备伏击Dodd。
一段时间后,Leonard已经忘记自己将要做什么,他放下酒瓶,在旅馆房间内开始洗澡。
Dodd回来了,Leonard将他制伏,用Dodd包中(Leonard进入Dodd的房间时没有背包)的胶带绑住了他,并且封住了他的嘴。
接下来,Leonard用相机拍下Dodd的照片记下他的名字,并备注上“询问Natalie”的提示,根据Natalie写的字条,给Teddy打电话,求他帮助。
Teddy来了后,Leonard已经忘记了一切。
不过根据刚才的照片和提示,知道他们将要做什么——吓跑Dodd。
Leonard与Teddy用枪押走了Dodd。
(此时Leonard留下了Dodd的枪)。
在吓跑Dodd的过程中,Teddy一直假装不认识Natalie。
(Teddy很了解Natalie,但他不想让Dodd知道他与Natalie有关系,一是要保护自己,毕竟他不了解Dodd的底细,二是要保护自己卧底的身份,因为他实际上与Natalie并不认识)吓跑Dodd后,Leonard根据照片后的提示及Natalie写的字条,来到Natalie家,询问为什么让自己收拾Dodd。
此时,当Natalie看到Dodd的照片后,她认为Dodd不会再找麻烦了。
激动的Leonard向Natalie询问事情原委,Natalie告诉他:Dodd打伤了她,是他自己主动帮忙要对付Dodd。
(继续欺骗Leonard)Leonard从她的说辞中,已经发觉事情有些蹊跷,不过在Natalie的吴侬软语中渐渐平息了怒气。
Natalie发现了Leonard的纹身,了解到Leonard要调查的内容,并被Leonard对妻子的痴情打动,决定帮助他,并随口告诉Leonard自己也失去了爱人。
深夜中,Leonard沉浸在对妻子的回忆中。
他看到Natalie与Jimmy的合影后,在Natalie的照片后写下了提示“她也失去了爱人,会同情你、帮助你”。
(此段的情节有些值得怀疑。
从Natalie告诉Leonard自己也失去了爱人直到Leonard写上照片后的提示的过程中,这段时间比较很长,为什么Leonard没有像以往一样失忆?
只能可以理解为,每一次失忆的时间都是不等的)第二天清晨,Natalie告诉Leonard帮他查车牌的事情,因为她看见了Leonard腿上纹身上的车牌号码。
忘记一切的Leonard随口同意了。
(Natalie为什么要帮助Leonard?
Natalie第一次向Leonard询问关于他妻子的事情,目的是寻找激怒他的方法,当解决完Dodd之后,Leonard的痴情打动了她,尤其是在看到Leonard满身的纹身后,所以她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帮助他。
至于,Natalie为什么要帮助Leonard查询车牌,因为Leonard身上的六个事实,只有这个车牌才是确切的信息,其他都是很模糊、难以查到的。
)Natalie与Leonard约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在轻轻的互吻后,Leonard就离开Natalie的家。
Teddy又出现在Leonard车前,他请Leonard吃早餐。
询问了Leonard的下一步计划,并继续提示他要小心行事。
(此次早餐的目的是要知道Leonard现在的想法及住所,当Teddy发现Leonard还想继续报仇时,Teddy可能还会继续利用他)回到“特惠旅馆”,Leonard找不到房间钥匙,柜台的人以为钥匙落在房间里,将他带进了21号房。
Leonard发现21号房内有他以前的字条,才知道自己住过这里。
这时柜台的人向他坦白,他租了两个房间给Leonard,只是为了多赚点钱。
最后,柜台的人告诉Leonard要及时取收条,Leonard才发现与Natalie相约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
(通过这次交谈,可以知道Leonard在21号房至少住过一个星期,这么长的时间警察都没有找到Leonard,更加确定次旅馆有它的特殊之处,也确定Teddy推荐Leonard住此家旅馆是有目的的)Leonard匆匆忙忙的来到相约的地点。
Natalie给Leonard提供了车牌的资料。
并告诉Leonard车的主人似曾相识。
(从这段交谈中知道Teddy经常去Natalie的酒吧,可以确定,一是Teddy与Leonard不认识,二是Teddy不是要找Leonar的警察,三是确定了Teddy的卧底身份)Natalie将落在她家的旅馆钥匙还给了他。
此外,Natalie还将Jimmy以前贩毒的地址告诉了Leonard,好让他可以杀死仇人。
随后,他们闲聊了关于他妻子的一些事情,就分手了。
Leonard回到“特惠旅馆”304房间。
打开资料后,看到关于Teddy车的相关资料。
从资料上的照片认出,此人即手中照片上的Teddy,又从照片后的提示“不要受他的骗”上加重了对他是J·G的怀疑。
于是,他打电话约出Teddy。
接下来,他又从身上纹身的六个事实,确定Teddy即为J·G。
此六个事实分别为“事实1:男人”“事实2:白种”“事实3:名叫john或james”“事实4:姓G_”“事实5:毒贩”“事实6:SG13 7IU”。
最后,当他看到身上最醒目的纹身后,得知J·G是强奸并杀死自己老婆的凶手时,他在Teddy的照片后写下了“他是凶手,杀了他”的提示。
Leonard检查好Dodd的枪中的子弹,走出了房间。
(枪是Leonard从Dodd那里得到的)Leonard来到柜台,向柜台的人说了一番自己的病,并让他在Teddy来电话或者来到旅馆时,告诉自己。
恰好此时,Teddy已经来到了旅馆。
Leonard与Teddy一起离开。
Leonard与Teddy一起驾车来到Natalie提供的地点,也就是Leonard杀死Jimmy的地点。
Leonard将Teddy带到屋子内,根据照片背后的提示,用Dodd的枪杀死了Teddy。
(此时,可以知道Teddy身上当时并没有武器,他也没有料到Leonard会杀他,又一次证明Teddy对Leonard是没有戒心的。
)此枪即为上图中的那把手枪(倒霉的Teddy,只怪你把事实告诉了Leonard,这才引来杀身之祸。
这有反证了最开始分析的剧情分析基础:Teddy说出了真话招惹了Leonard才被杀,如果他向Leonard讲述的是谎言的话,就不至于被杀了。
)以上既是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及相关分析。
可见,在以最开始的剧情分析基础上理解的故事内容是合理符合逻辑的。
这就是电影实际讲述的故事。
根据上面的剧情,可以得出如下结论:Teddy的真实身份。
Teddy的真实身份是一个警察,在Jimmy贩毒的活动中做卧底。
因此,他可以让Jimmy携带20万现金来进行毒品交易。
因为卧底的身份,他经常去Natalie工作的酒吧,也就熟知了Jimmy与Natalie传递信息的流程,更知道Jimmy与Natalie的住址。
不过,Teddy并不是一个好警察,杀死Jimmy就是利用Leonard,好轻易地获取20万现金。
还因为他经常去Natalie工作的酒吧,使得Natalie在给Leonard车牌资料时,感觉对Teddy感觉面熟。
既然Teddy的话为真实,可以知道Sammy是一个被戳穿真面目的骗子。
Sammy既然被戳穿,他必定不会进入疗养院,联系电影中以下画面可以断定Leonard进过疗养院。
通过这个结论,以及Teddy讲述的内容,可以确定如下:Leonard的以前的身份是保险公司调查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Sammy是一个被戳穿真面目的欺骗保险费的骗子,他也是真实存在。。
Leonard进过疗养院。
现实分析的话,正常情况下,像Leonard这样有严重缺陷的人,必定需要进入疗养院管理,放在社会中会给人带来危险。
对于Sammy测试的惯性方法,在Leonard身上也采用过,所以他才能将Sammy的故事与自己的真实经历混淆。
Leonard离开疗养院后,也就是在惯性测试之后,才开始否定自己的生活。
至于Leonard离开疗养院的方式,就无法推测了。
Leonard离开疗养院后,找到Teddy,开始复仇计划,这时才开始将提示纹身以提醒自己。
Teddy很有可能是Leonard在做保险公司调查员时认识的警察。
综合以上,这是一部情节相当复杂的电影。
在看了很多遍之后,才写出上面的文字。
总之,这部电影无论是正序还是倒序,理解起来都非常困难,只有在仔细、慢慢的、看几分钟就暂停一下的方式下,才能真正把这部电影看懂。
因此,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变态”,一点也不为过。
Christopher Nolan这部电影从整体来看非常完美,只有唯一的一出穿帮之处,其余部分没有任何破绽。
从情节、剪接、对话、细节,以及各个方面的衔接,找不到任何缺点。
情节就不多说了,上面大部分说的都是情节。
剪接方面也不用多说,用黑色画面代表正序,彩色画面代表正序,每一部分的衔接都用几分钟的过渡铺设出悬念,即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又推进了剧情发展,还设下了新的悬念,这是我看的电影里面串联情节最完美的一部。
电影的对白也是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简明扼要的推动剧情发展,而且在每一句对白后还有着潜台词,非常考验观看着的理解能力。
细节方面也不多说了,通过上面的截图就可见一斑,每一个小地方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对于这部电影,没有别的形容词,就是——完美!
电影是以情节为主的悬念片,没有深刻的主题。
通过整部电影的故事可以了解到,男主角Leonard是一个悲哀的人。
当Leonard杀死仇人后,没有生活目标的他,只得自己欺骗自己,最后竟然将关心自己的Teddy当成目标,并杀死了他。
此外,Leonard的悲哀也体现在对妻子的回忆中,他对妻子的回忆不过是自己的想象,真实的情况他早已经不记得。
有时候为了回忆妻子,以及加强自己对仇人的怨恨,Leonard甚至需要雇人来还原妻子被杀的场景!
Leonard的悲哀还体现在被他人利用。
在电影中他被利用了两次,一次是被Teddy利用杀死Jimmy,一次是被Natalie利用收拾Dodd。
Leonard这样的糊涂蛋,被别人利用时必然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总之,Leonard自欺欺人的方式,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危险的人,早晚会给他带来毁灭。
电影中演员不太多,主要演员也就几位。
男主角Guy Pearce一个人撑起了全片的演出,非常完美的诠释了Leonard这个角色。
Leonard这个人物在片中有着不同的情绪,胆怯、迷茫、困惑、开心、深情、焦虑、凶狠等等,人类的各种感情在电影让Guy Pearce表现全了,而且都非常到位,他不愧是一位演技派。
女主角Carrie-Anne Moss的演绎也非常完美,尤其是她激怒Leonard时的那段场景,她的样子确实很招打,此外对于Leonard的同情也表现的很真实,只可惜她出演的好电影不多。
Joe Pantoliano扮演的Teddy同样出彩,将一个坏警察,但是关心Leonard的人物演绎的很丰满,他的扮相也符合电影中Teddy亦正亦邪的形象。
Sammy夫妇的两位扮演者也很优秀,出场时间不多,但有着真情实感,看起来很感人。
片中其他角色,出场时间不多,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除了片中一个穿帮之处,是一部完美百分百的电影。
至于那些说这部电影“很一般”“平庸”之类的人,是根本没有看懂电影的。
序列:0563Memento.10th.Anniversary.Remastered.2000.BluRay.720p.x264.DTS-MySiLU[记忆碎片].Memento.2000.LE.Reverse.Version.XviD.AC3.CD1-WAF[记忆碎片].Memento.2000.LE.Reverse.Version.XviD.AC3.CD2-WAF2011-09-2
文/刘起(原载公众号“虹膜”)诺兰何以成为诺兰呢?
象所有似乎不值得提出的问题一样,这也是一个无法真正得到回答的问题。
作为当代好莱坞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影迷、影评人和各类榜单的宠儿,克里斯托弗·诺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革新了好莱坞主流叙事电影。
那么,诺兰的叙事革新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史脉络?
其开创性有多大?
保守性又在哪里?
我认为,诺兰的最大成就,并不在于其叙事手法多么有创意或多么新,而在于他将艺术电影的手法变成一种主流观众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叙事惯例。
诺兰的美学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转化,在新与旧之间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将旧改造为新,同时又化新为旧。
他是一位最为保守的创新者。
从诺兰前两部非制片厂生产的独立制作电影《追随》和《记忆碎片》,似乎更容易发现其美学脉络,因为这两部电影几乎包含了诺兰的所有叙事技巧。
因篇幅有限,本文仅从叙事结构这一点来讨论诺兰的新与旧。
一、旧——对古典类型的改写当我们谈论一种电影语言革命时,必须明白,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对旧有规则的改写或颠覆。
没有旧,何谈新?
电影理论家波德维尔犀利地指出,「美国90年代以来的独立电影,以客观性、闪回、不可靠的叙述以及其他在20世纪40年代及5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异军突起的各种形式策略进行实验。
像《普通嫌疑犯》和《记忆碎片》这样的黑色电影,就是这一趋势的例证。
」这一论断直接将《记忆碎片》作为黑色电影的延续。
毫无疑问,《追随》和《记忆碎片》是对古典类型电影的改写,特别是对黑色电影、侦探片的情节框架和叙事元素的借鉴和挪用。
侦探模式、谜局、蛇蝎美人等,在这两部电影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变体。
这种借鉴,印证了主流叙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互动关系。
两者从来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一直深刻地相互联系着,一方对另一方的方法、创造性和竞争力都有所回应。
好莱坞电影历来都是进行电影语言借鉴的超级能手,一直都在汲取艺术电影的美学和传统,用在自己类型片的旧法翻新上。
比如经典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手法的吸收和改造。
反过来,法国新浪潮电影又对黑色电影进行了致敬与戏仿。
从观影心理机制来看,《记忆碎片》谈不上有什么新意,反而严格遵循一种最传统的情节弧线和悬念制造模式。
大部分主流叙事电影中情节的高潮,正是故事中秘密的揭晓。
这个模式在侦探片中非常普遍,事实上,多数商业电影都用保留事件原因与动机的方法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记忆碎片》的观影期待非常接近古典推理小说。
在推理小说中,一桩谋杀案发生了,也就是说,观众已经知道了结果,但并不知晓原因、凶手动机甚至杀人的方法。
这类神秘故事依赖于观众的好奇心,以及渴望了解在此情节发生前一切事件的欲望,而侦探的任务就是要在结尾处将未曾在影片中显现的部分,凶手、动机、杀人的方式等揭示出来。
《记忆碎片》一开始,主角Leonard杀了Teddy,但观众同有记忆障碍的Leonard一样,不知道杀人的原因和动机,因此跟随倒叙的推进,剥茧抽丝,一步步探究/回溯他杀人的缘由。
虽然《记忆碎片》故事主线采用倒叙的手法,但结尾一切真相大白的结构与古典推理小说(黑色电影和侦探片)并无二致。
侦探片的故事推进方式,允许在推理凶杀过程中一次次的闪回,这大概也是好莱坞在四五十年代的叙事创新实验多以黑色电影为主的原因。
诺兰作为黑色电影爱好者,看到了这一古典类型的叙事潜能,因此前两部独立制作都套用了这种叙事模式。
二、新——对艺术电影的借鉴叙事结构是诺兰电影最为独特之处。
诺兰的革新,在于引入艺术电影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手法。
90年代以来,谜题电影(心智游戏电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电影叙事趋势,主要作品有《低俗小说》(1994)《普通嫌疑犯》(1995)《罗拉快跑》(1998)《搏击俱乐部》(1999)《第六感》(1999)《记忆碎片》(2000)《穆赫兰道》(2001)等。
这类电影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特点是用复杂的叙事(包括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情节和打乱故事顺序)迷惑观众。
观众在这类电影中解决谜题,陷入心灵和眼睛的圈套(参考Elsaesser《心智游戏电影》一文)。
谜题电影通过错综复杂的叙事技巧——不可靠的叙述者、多重时间线、不同寻常的视角、未被标记的闪回、叙事焦点与视点的转换等——来建构一个故事的迷宫。
诺兰最迷恋用倒叙(闪回则是一种视听的倒叙)将叙事复杂化,以此制造谜题。
闪回的极致效果是阻碍观众对角色和剧情的理解。
闪回能实现一个更常见的目的:打乱故事叙述的时间顺序。
你可以让一部影片始于剧情高潮时分,观众一旦被吸引住之后,他们就会期待你为他们理清来龙去脉。
《追随》和《记忆碎片》采用的正是这一叙事策略。
在《追随》中,男主角通过闪回讲述他的一段离奇的经历(一次黑色电影式的艳遇),并在讲述中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陷阱。
《记忆碎片》更为大胆,将故事线从中间折断,一分为二,使前后两部分变成平行交替出现的两条叙事线。
更巧妙的是,将两部分对折、交叉,于是前半段故事成为正向推进的,后半段则因为对折而变成逆向推进的,两条叙事线在对折的那一点上又再次交汇到了一起。
诺兰的倒叙并非无源之水,电影史中的很多作品都探索过倒叙手法的叙事潜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最重要的智力活动之一是运演的可逆性。
因为,不可逆性是事物的本性,而智力的使命,恰恰在于把事物转现为可逆的形式。
这大概就是倒叙(闪回)之所迷人的原因。
法国印象派导演让·爱普斯坦的代表作《三面镜》(1927),就使用了倒叙和多重讲述,与古典叙事惯例彻底区分开。
比《公民凯恩》和《罗生门》的多重讲述早了近20年。
李沧东的《薄荷糖》(1999)是一次完整的倒叙,七个大的叙事段落按逆序推进,讲述人物曲折的一生。
《记忆碎片》在叙事复杂程度上,比《薄荷糖》走的更远,不但把一条叙事线拆分为正向与逆向两条,同时,逆向叙事的每一个场景都更短,这样,整体的碎片感更强。
《记忆碎片》倒叙(闪回)的创新还在于,既不是回忆式的闪回,也不是讲述式的闪回,而是将通常闪回中人物的引导性完全剥离,呈现出纯粹客观和外在的闪回内容。
然而,一些欧洲艺术电影在倒叙手法上,比《记忆碎片》要超前、复杂的多。
比如捷克电影《快乐的结局》(1967),全片就是倒放整部电影,因此动作是逆向的,但对白又是正向的,逻辑的混乱造成了观众接受的极大障碍。
《记忆碎片》中,虽然其中一条线是倒叙,但每一场相互连接的戏,存在明确的因果逻辑,没有刻意给观众制造理解的障碍。
同时,《记忆碎片》中的不可靠叙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也是艺术电影的常见手法。
最著名的应该是阿兰·罗布-格里耶《欧洲快车》与阿伦·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暧昧多义与真假莫辨的不可靠讲述。
甚至更早,希区柯克在《欲海惊魂》(1950)中就已经使用过这种不可靠闪回的手法,一个撒谎的叙述者以其讲述的虚假过去来误导和迷惑观众对故事的判断,这是欺骗读者的叙述者。
叙事作品中还有一类是有精神问题的叙述者,因智能障碍和精神病,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描述世界,所以人物所讲述的与事实大相径庭。
《记忆碎片》中,Leonard只能保留十分钟记忆,这一神经官能障碍,使他成为一个不可靠叙事者,也使他的讲述变得难辨虚实。
他在Teddy照片上备注「别相信他的谎言」,最后我们发现,他坚信不疑的一切(复仇)都是他自己编织出的谎言。
三、化新为旧——将艺术电影的多义含混转化为透明性波德维尔有一个观点,《记忆碎片》是最为新奇同时也最守规矩的电影。
确实,诺兰在叙事层面的最大成就,并不在于其叙事手法多么有创意,而在于他将艺术电影的叙事探索变成一种主流观众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叙事惯例。
同时将艺术电影手法的模糊性、暧昧性转变为一种明晰性、确定性。
主流电影的故事讲述和惯常表现手法,都取决于一种核心需要,那就是激起并维持住观众的兴趣。
为了让观众高度集中于故事,好莱坞电影强调叙事的透明性。
而艺术电影往往要打破透明性原则,制造出暧昧、多义、含混的影像文本。
诺兰的保守在于,即便在他头两部独立制作的电影中,采用了一些艺术电影的复杂叙事技巧,却尽全力让观众读懂这个故事。
与之相反,在一部戈达尔或雷奈的电影中,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总是会制造出一种含混多义性,同时又缺少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记忆碎片》的保守之处有几点。
首先,用黑白/彩色的传统二分法清晰标记出并行的两条叙事线的区别——正向推进的叙事线采用黑白影像(粗粝、暗调、颗粒感),逆向推进的叙事线采用彩色影像(精细、明亮、高饱和度)。
两种影像风格严格区分,避免了观众理解故事时产生逻辑混淆。
两条叙事线中,主角的外形也有强烈的反差(纯色西装和花色便装)。
而在处女作《追随》中,闪回段落与当下段落中,人物的外形(发型、服饰)也有着一目了然的区别。
其次,逆向推进的情节线中,每一场的结尾与下一场的开头都有重叠的部分,仿佛导演生怕观众记不住,时刻用交叠重复提醒观众两场戏在时间上的连续性(逆向的连续)。
另外,道具、纹身也作为贯穿的线索,提醒观众两场戏在因果上的紧密联系。
还有特别有趣的一点,喜欢制造谜题的诺兰,总会让所有的谜底,都有对应的解谜线索,不留下一点暧昧的空间,也是诺兰电影不同于艺术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
《记忆碎片》结尾,Teddy告诉Leonard,复仇目标与讲述的回忆都是Leonard自己虚构出来的,Sammy与妻子的故事,其实正是Leonard自己的故事。
在一部艺术电影中,回忆的真实与虚假往往是难以分辨的。
但诺兰在《记忆碎片》中,用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坐在轮椅上的Sammy在下一刻变成了Leonard),明确告诉了观众,谜底/真相只有一个,就是Teddy所说的版本。
所以,大部分观众,只要看过两遍《记忆碎片》,都会看懂这个故事,每一处都清晰可辨。
但一些更加晦涩的欧洲艺术电影,比如阿伦·雷内的《穆里埃尔》、雅克·李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即便两三遍之后,依然无法辨析故事的真实轮廓。
更重要的一点,《记忆碎片》和《追随》都没有舍弃因果叙事原则与人物的行动目标。
好莱坞古典叙事电影严格遵守因果关系的原则,最后能使故事明晰起来的恰恰就是这个原则,通常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就是那个能够提供这种因果因素的人物。
绝大多数好莱坞影片,都把有着明确目标的主人公作为主要的呈现对象,核心人物有所欲求,想做成某件事,而故事就由该人物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构成。
在一部艺术电影中,有时候抛弃因果关系,或者故意遗漏某些情节,导致叙事变得不可理解。
但在诺兰的电影中,所以情节的连接都遵循因果关系,每一场戏都必不可少,虽然事件的呈现顺序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
《记忆碎片》中,Leonard历经重重磨难,一边追寻记忆一边复仇,复仇这一目标如此强烈,在结尾处我们明白,这一目标是记忆障碍的Leonard为自己设置的,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虚假目标。
这一追寻的目标却让主人公变成了一位寻找金羊毛的当代伊阿宋,也让这个扑朔迷离的记忆碎片故事与古典神话的英雄冒险故事重叠在一起。
当然,诺兰在这两部电影中的保守,其实是美国电影的一种普遍现象。
独立电影导演通过反传统的主题和形式策略,来使他们的低成本制作脱颖而出。
可是,即便最离奇的独立电影,也倾向于遵循好莱坞情节结构和叙述的众多规则。
因此,谜题电影、心智游戏电影,依然属于主流叙事电影的范畴,因为无论制造出多么复杂机巧的叙事,这类电影依然是一种给出了明确谜底的谜题,一种可以抵达终点的迷宫。
如果你看过《西部世界》,一定对其中通过倒叙制造的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网状叙事迷宫似曾相识,其制作人是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而他也正是《记忆碎片》原作短篇小说的作者。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虽然没有颠覆主流电影的叙事惯例,但不可否认,他的叙事风格确实增加了当代大众文化作品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诺兰的创新有着一种深思熟虑的保守性,而这正是好莱坞保持活力的根本所在——所有的实验都发生在传统之内,要求在创新与符合规范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好莱坞的故事讲述,正是在灵活而又稳固的限定内,孕育出了富有创造精神的复兴」(波德维尔语)。
每5分钟剪一个片段,正叙倒叙相互交错,刻意将简单的剧情营造的晦涩难懂而又缺乏深意,却又让很多观众不能理解内容,使这部噱头式的影片在电影史上留下了一个无法被遗忘的名声,仅此而已。
真实的故事:Leonard(以下简称Lenny)是美国三藩市某保险公司的一名侦探,负责保险理赔的调查业务。
在工作中,他接到一个理赔案件,发现车祸受害者Sammy假装短期失忆症骗保,他揭穿了真相,获得了升职。
(黑白片叙述;1:40:00 Teddy 对白)除了拥有不错的工作,Lenny还有一个热爱他的妻子,他们生活幸福。
(黑白片叙述)一天,他们的平静生活被一起突发事件打断了。
在Lenny熟睡的时候,他的妻子在自家的卫生间里被两个入侵者强奸了。
Lenny发现后,持枪将一名强奸犯当场击毙,但是自己被另一名强奸犯击昏。
从此之后,他患上了短期失忆症,只能记起袭击事件之前发生的事情,随后发生的事情他只能回忆起短短的几分钟。
(黑白片叙述)Lenny的妻子在事件后幸存下来,但是看到Lenny的失忆状态很痛苦,多次求救医生。
在得知医生说Lenny有可能恢复记忆后,Lenny的妻子决定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测试Lenny是否真的患有失忆。
测试中,Lenny给妻子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导致妻子死亡,但是他茫然不知。
在他的记忆中,他的妻子早死于那次强奸事件。
(黑白片叙述中关于Sammy的部分;片尾黑白片闪回)Lenny的妻子遭遇强奸后,Lenny一直在寻找击昏他的第二名强奸犯,但是警方不相信一个失忆者的描述,认为根本不存在这个人。
警察Teddy(真名叫John Gammel)同情Lenny,帮他找到了这个叫John G的人。
Lenny杀了John G,但是记不起杀死过他,仍日夜寻找着这个已经死掉的John G。
(1:40:00 Teddy 对白)警察Teddy借着职务之便,伙同毒贩Jimmy等人一起贩毒。
(1:26:00 Teddy 对白)在一次交易中,Teddy打算独吞20万美元的货款,于是利用Lenny失忆并寻凶的特点,谎称毒贩Jimmy就是John G,并向Lenny提供档案资料及见面的地址。
(黑白片叙述)Lenny在郊外的一处荒凉小屋杀死了前来提货的Jimmy。
Jimmy临死前说出了Sammy的名字,Lenny认识到他杀错人了。
因为Lenny经常向别人讲述Sammy的故事,所以听说过Sammy故事的人,Lenny一定认识。
Lenny质问Teddy,Teddy说出了部分真相,但是Lenny拒绝相信Teddy的话。
(1:32:00 )杀完Jimmy后,Lenny穿上Jimmy的衣服,开走了Jimmy的车。
路过纹身店时,他想到可以利用纹身来提醒自己一些事情。
Teddy跟进纹身店,向他讲述自己和Jimmy等人贩毒、并利用Lenny来杀Jimmy之事。
Lenny不相信他的话,逃出纹身店,并在teddy的照片上写上:不要相信他的话.Lenny在Jimmy的衣服口袋中发现一个“顺便去Ferdy酒吧”的纸条,于是他在酒吧外见到了Jimmy的女友Natalie。
(1:20:00)Natalie看见lenny开着Jimmy的车,穿着Jimmy的衣服很是惊讶,但很快发现Lenny是个失忆者,根本记不起发生了什么事。
在测试中,Lenny喝下了吐过痰的啤酒,Natalie过意不去,决定带Lenny回自己的家,继续打听Jimmy的消息。
(1:19:00)在Natalie的家中,Natalie嘲笑Lenny的失忆,在盛怒之下,Lenny打伤了Natalie。
Lenny想找笔记录下Natalie的话,但是没找到。
(1:10:00)受伤后,Natalie根本没有走远,又随后返回家中,并向Lenny讲述Jimmy失踪后,Jimmy的合伙人Dodd找Natalie要20万的事。
Lenny记不起刚才Natalie的辱骂,打算帮助Natalie解决掉Dodd。
(1:07:00)刚从Natalie家中出来,在车中遇到了Teddy。
Teddy说Natalie是Jimmy的女友,他们一起贩毒的事,并警告Lenny不要相信Natalie,不要继续住在她的家中。
Teddy给Lenny介绍了一个住处,廉价旅馆(Discount Inn)。
(1:02:00)在廉价旅馆中,Lenny打算回忆她妻子的往事,于是打电话叫了一个“鸡”,并吩咐她把他妻子的生前东西随便摆放在他的床前。
(00:58:00)醒来后,Lenny发现妓女在他的卫生间中,想不起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00:55:00)他再也睡不着,决定把妻子的遗物(实际上Memento就是遗物的意思)烧掉。
(00:51:00)第二天,Lenny在街上遇到寻找Jimmy的Dodd,Dodd开枪追击Lenny,打碎了车窗玻璃。
(00:50:00)在逃跑中,Lenny发现了Natalie给他的纸条,要他去Dodd的家杀Dodd。
(00:47:00)Lenny赶到了Dodd的家,发现没人。
洗澡时Lenny发现Dodd回家,将Dodd打伤,并把他绑了起来。
他打电话叫Teddy过来帮忙。
(00:44:00)Lenny在Dodd的家中睡着,醒来后发现了被绑的Dodd,并见到赶来的Teddy。
Lenny想不起发生了什么事,将Dodd放了。
(00:39:00)Lenny回到了Natalie的家中。
Natalie感激Lenny帮其摆脱了Dodd的纠缠,决定帮助Lenny找John G的车牌资料。
(00:27:00)Lenny回到了廉价旅馆,发现房间钥匙不见了。
在和旅馆服务员交涉时突然发现口袋中去见Natalie拿车牌资料的纸条,急忙走掉。
(00:24:00)在饭店中,Jenny见到了Natalie,拿到了所需的资料。
也找回了旅店房间的钥匙。
(00:16:00)Lenny回到了廉价旅馆,看Natalie给他的资料,确信Teddy就是他要找的John G。
(00:11:00)走出房间,Lenny遇见了Teddy。
Lenny要Teddy和他一起去一个地方(00:08:00)在郊外的荒凉小屋,Lenny发现口袋中的Teddy照片。
他杀死了Teddy。
(00:00:45)他的生命目标再次完成了,他的记忆轮回还会再次开始吗?
(00:00:00)好的,如果你以为现在这个故事算是完整的话,那么你就是被骗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Lenny的老婆真的被强奸过吗??他真的有两个仇人吗?他真是保险员吗?大家可能觉得提出这些有点不可理解.事实上我认为黑白片段里面的失忆病人Sammy不是别人,正式lenny自己,而他的妻子为了挽救他而自杀的,他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当然也是为了生活有意义)幻想出了一个强奸的故事.如果大家不信,有凭为证.在电影的一个片段里(记不得哪一段,大约在1:30分左右吧),一个画面是在医院里,只有半秒的时间,summy突然变成了lenny,这里导演已经在暗示,其实summy就是lenny,这个画面大家一定要找到!!!一定!!!!(2)lenny到底和teddy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难道真的是teddy是个警察,为了可怜他才私自协助他找到凶手并杀掉吗?难道杀掉的那个人真的就是lenny的仇人?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他有没有仇人都不一定的,所以我认为是teddy利用他,而且我估计在杀jimmy之前他们两个人还合作并杀掉了其他人(就是teddy给lenny看的那张报完仇的照片).而且很有可能他们还杀了更多的人.(3)Teddy就是凶手?更是天大的笑话,那么为什么最后的证据都偏向他并让主角认为他就是凶手??这个问题也有多种解释.大家自己琢磨.这部电影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他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摸龙游戏(蒙上眼睛,走若干步去摸墙壁上的龙图),在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你发现走一条直线太容易,但是当你蒙上眼睛,你就会发现原来走一条直线是那么的困难.因为我们的一个最主要的定位系统眼睛被关闭了,可能我们每走一步只有小小的误差,但是当我们走了很多步以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远远偏离了自己的原来目标.
我是从致命魔术认识诺兰这个导演的,当时看一半就差不多猜到结局了,因为高中看科幻世界比较多,里面有一篇故事讲未来世界每个人都做瞬间传输电梯上班,男主不敢做他老婆嫌他下班晚似乎是,最后他终于坐了然后他就被杀死了,被分解,在另一头重新合成,并具有了坐电梯很爽的记忆这个故事给我了两个主要印象,1.人是可以伪装的,比如他老婆跟他睡了这么多年他都不知道他老婆早换了多少个2.记忆是可以串改的,改造的记忆可以误导人这个故事是不是跟致命的核心有点像?
你们看得云里雾里高潮迭起,我看的索然无趣哈欠连连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盗梦空间当时玩人人的时候天天见系里的朋友分享看盗梦的感想,称道最后一秒都不知道真实还是虚幻,五重梦境代表不同的意识层什么什么的我是个屌丝,没舍得花钱去电影院,最后用pt通关还是没什么劲,这不就是王晋康的七重外壳嘛且不说七重外壳比盗梦早了多少年,最后男主角退出梦境还在那强烈要求退出退出,这跟盗梦的结尾有本质性区别吗?
原谅我大学同学都不看科幻,不对,是除了修真小说和教科书什么书都不看估计大学生活都这么过来的吧,当然,现在喜欢看书的人更少了所以有既视感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当时我明确表达我不喜欢这电影(我没说这电影没意思),我的室友都很鄙视我,貌似我侮辱了他们的图腾当然我跟他们说了你们去看看七重外壳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我估计他们也不会去看他们只要自我满足就行了,就像冰菓中的万人的死角好了,说记忆碎片的事整个故事并不难理解,如果你错过了那0.5秒的人物切换还有后面3分钟警官的bb能让你读懂整个故事整个故事不涉及科幻,所以感觉既视感不是太深,但鉴于诺兰一贯不好好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这里聊聊男主人公的动机从前有个二胡家眼瞎了想自杀,医生给他开了张药房跟他说你拉断一千根弦再打开就能有方法把你的眼睛治好,不够一千或者故意拉断都不算这个男的拉了整整二十年,拉断一千根后拜托他徒弟打开药房给他看里面是空白的这个故事我不解释了,懂得都懂也可能我这个故事是晚于记忆碎片创作的,毕竟2000年我还没上初中,而我知道这个故事是初中智慧背囊书上面的最后为了防止别人喷我先说两句。
我一贯打三分一下都是要说的你可以自我满足于导演那精妙的叙事结构,给你揭秘的陶醉感我也有权利发表我的鄙视好好的一部片子,剪来剪去,折耗我为数不多对诺兰的耐心一部解迷片,导演如果不能快观众一步,那就完蛋了最后宣传下我最讨厌的仨b公孙玉龙,姜文,诺兰 排名除第一个外,后面俩不分先后
不重复情节。
不是因为太经典而留作悬念,而是完全无法重复。
当你面对一堆碎片却能看出它的原状,你会忍心破坏如今的破碎么。
更何况,这堆碎片似乎有不只一个原状。
这部电影取代了《穆赫兰道》在我心中的地位。
在于文本和内容浑然一体。
在于内容本身的开放性。
在于隐喻的运用和结局的颠覆。
在于从唯物主义到伪唯物主义到唯我主义的抵达。
在于对世界庄严的嘲讽口吻。
在于对个体唾弃的掇泣。
在于黑色幽默将悲剧渲染得如此讶异。
结构。
记忆碎片。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只能够维持10分钟。
于是,影片用了七十余个碎片,将故事复原。
从结局开始。
一直到比结局更荒诞的起始。
当文本将内容本身的独特性融入其中,文本就不再是内容的载体,而是其自身。
文本讲述内容的每一刻,它都在不停地还原自我。
而内容,这被形式压抑数千年的元素,终于扮演了文本塑造者的角色。
我们无法从电影的第一瞥开始之后抽身,完全是由于我们被这种浑然天成的和谐,被一个类真实的个体完全虏获。
福柯理论的复活。
连追溯这种行为也将福柯的历史学说复制下来。
而这,却只是开端而已。
电影采取了某种希区柯克式的追寻。
甚至在最终,证伪那个病人真实存在的隐喻运用上,也和希区柯克的《Psycho》如出一辙。
然而,这个隐喻究竟是否成立,众说纷纭。
这是《穆赫兰道》唯一能够同此片比肩之处。
隐喻的开放性将故事本身放大到更泛的边界。
众多诺兰的拥趸将电影的真实拆解得支离破碎,进而按照自我的理解重构。
中国的论坛无疑体现了中国人求同的姿态,得出了“真实”的结论。
而国际论坛则从各个角度不停地重现某一段文本,甚至将字迹倒转。
这就是诺兰的本意。
一部诸多可能性的电影,成为后现代解构精神的鸦片。
主人公报了仇。
他被奸杀的爱妻死也瞑目。
他杀了那个凶手。
他得到了一个同情他的女人的帮助才得以复仇。
他以另一个同病患者的例子不停证明自己的坚强。
即便那个同病患者让他背负了死亡的罪责。
主人公在丧失记忆的时候同样坚强并独自撑起了世界。
第一遍看完,我得到了以上诸结论。
第二遍,我发觉以上的任何一个结论均和导演的意图完全相反。
那个经典的两帧的画面,有着大卫芬奇《搏击俱乐部》里的鲜明痕迹,只是完全没有了讽刺意味,而直接预示了结局的荒诞与沉重。
在电影两次分别着重镜头给到主人公的左胸口,那纹身也悄然告诉观者主人公一直的错杀,乃至纵容自己错杀的行为。
诺兰的手法总是如此恰如其分,惊艳绝伦却不会给人炫技的感觉。
当观者从对主人公的同情到惊愕到一瞬间的愤慨继而是无奈的时候,后现代的思索却引入了现代主义的虚妄和结构主义的宿命,诺兰是否会因自己得手的嘲讽而在一旁偷笑。
一旦领悟到这种最可能的结局,更多的思考便纷至沓来,在导演构设的游戏圈子中不能自拔。
唯物主义。
我们都以为是唯物主义。
一个失去长时间记忆的人只能依靠纸条生活。
纸条就是世界。
任何在纸条上书写的字迹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他因此来说服他人和自己,他有尊重事实的能力,有依赖事实的惯性。
他和他人争执,因为他人教唆他写上他没有看到的“事实”。
他如此崇尚他的一切感知,与现象学陈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如出一辙。
伪唯物主义。
他烧掉了错杀之人的照片。
他在让自己混淆的人的头像下写下不可信任的字样。
他由此让历史扭曲。
他凭借着自己的笔迹,完成了一次次复仇。
即便,他的仇人只有一个。
他用唯物主义的面纱遮住自己生存的本性。
直到结尾,诺兰才将这层蒙在唯物主义后面的面纱撕下。
本性赤裸。
唯我主义的复苏。
他早已报仇。
他不断报仇,只是在继续自己的意义。
他不会因此而死去,因为他仍设定一个个假想敌,勇往直前。
他焚毁了自己一个个敌人,即便他们是恩人。
但只有如此,他才有可能继续生存,因为那个依偎在纹上“I’ve done it”字样的他的她已经被他自己杀死。
他需要生存的理由。
这个理由除了将他人送入地狱外,别无其他。
这并不是存在主义的症候,这是更阴险隐蔽的价值观。
为了生,他比较篡改世界,并荼毒生命。
我们看到了生灵的贪婪和厄运。
主人公如同上帝一般,同时充当考验者、审判者和嗜杀者的角色。
他在无谓地嗜杀,如果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话。
他人也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警察利用他运送毒品。
叫做娜塔丽的女人利用他赶走了凶神,让他成为情人并使他成为帮凶。
甚至旅馆员工也同时租两间房给他得以揩油。
而他在不同的人的照片下写下的字迹,却和他曾经历的一切如此不吻。
他因此遭到了众多不公,只是他全然不觉,即便欺骗只是发生在5分钟前。
他将恩人杀死并认为理所当然。
他将利用他的女人当作他的同情者却不知自己只是傀儡。
他甚至将妓女扮作他的妻子来蒙骗自己,而他真的被自己所骗。
这就是悲剧意义所在是么。
他如此顽强地笃信着自己的标准,却完全不知被这个世界玩弄于股掌。
当然,他也的确将他人的性命玩弄于股掌。
但悲剧不是人同他人产生的。
悲剧永远出自自残。
他的判断是他行为的依据,然而他的判断不可能成为事实。
当他决定复仇时,他就已经让自己成为上帝的角色。
只是,他有着人性的一切劣根性,无论夺取,还是失去。
他是塑造历史的撒旦。
他以遵从事实的手法遵从自己。
而手法,本身就是堂而皇之的借口。
他烧毁了自己的记忆。
在熊熊烈火的映衬下,他看到自己的背影如此伟岸坚韧。
他却不觉:他已身在炼狱。
生存下去的理由,那都是说服自己的混账借口。
无论几多荒谬,只要笃信,灵魂也可以出卖给梅菲斯特。
另:1.还有多种解读。
例如结构主义的宿命说,一样可以将主人公的悲剧行为结构化。
例如历史哲学对于篡改与真实的辩证关系。
例如解构主义对文本释义的拒绝使得电影本身意义虚无。
我无意当作影评家或者高段位哲学爱好者。
一种评价,足矣。
2.一个有趣的想法,对诺兰的质疑。
当一个人只能记得那场灾难之前的故事,那么他是如何记住自己无法记住目前的事呢。
果然,悖论总是产生于自我戕害。
蟾宫2007-9-30转载请注明蟾宫撰文及《默言自喻》地址。
导演的意思大概就是想告诉我们其实记忆也不可信,有些记忆是选择性,有些记忆是幻想出来的,这在像LENNY一样的病人身上显得更为明显罢了。
但人们的生活却离不开这些记忆,无伦它真实与否,它都是我们做出判断,引导我们活下去的心理动力(自欺欺人实在是太普遍了),但如果没有记忆只会让我们过的更糟糕,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因此主角也就一遍遍的为追求生活意义而凭借着那些记忆碎片而像一个侦探一样活着,病人尚且如此,何况常人呢。
如此看来,真相真的不算重要,重要的是为自己拥有的记忆而努力活着吧。
同样被我列入神奇范畴的:12 monkeys fight club 僵尸3
《记忆碎片》的一部分灵感,应该是来自于关于“记忆”的一些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
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碎片》的几个关键情节。
所以本文分成两部分,Part 1写《记忆碎片》的心理学灵感,Part 2解读情节。
PART 1: 来自心理学的灵感——记忆的两大特性在关于“记忆”的研究历史中,有一位实验对象因为他罕见的重度遗忘症而被载入科学史册。
这位实验对象名叫亨利·莫莱森(Henry Molaison)。
直到他去世,普通大众才知道他的真名。
在此前大量提及他的论文与著作里,出于隐私保护的缘故,他都被称为H.M.。
H.M.(咋这么像老白?
)H.M.出生于1926年,他因为小时候一次事故而患有癫痫症。
到了他27岁那年,癫痫已经严重到让他没法做任何事。
研究表明,他大脑里被称为“海马”的一部分脑组织与他的癫痫发作有关。
在药物治疗完全失败之后,H.M.希望找到一位医生帮他切除海马,以根治癫痫症。
那是一个对大脑功能的认识还十分浅薄的时代,但居然真的有一位不怕医疗事故(无知者无畏)的医生同意为他做手术。
他为H. M.做了开颅手术,用一根小管子吸出了海马以及周围的脑组织。
手术的结果是,H. M.的癫痫症状大为好转。
但手术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H. M.丧失了手术之前10年左右的记忆,更糟糕的是,他从此对新信息的记忆不超过20秒——他不能再形成新的记忆。
后来科学家们才了解到,海马是与我们的记忆关系最密切的脑组织,H. M.的大部分记忆功能因此被彻底捣毁了。
他的大脑似乎被永久凝固在了手术的那一天。
H. M.的后半生基本上住在医院与疗养院里,每一天他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将自己介绍给医生和护士,尽管那些人其实已经照顾他很长时间了。
一开始,研究H. M.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以为他不可能再形成任何新记忆,但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有一位医生在H. M.身上做了个小实验,他在手指内侧套上一个能模拟电击感的恶作剧小玩具(joy buzzer),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跟H. M.握手。
在头几次,H. M.看起来不记得与医生握过手,于是每次都被“电击”。
但奇怪的是,反复几次之后,H. M.忽然就拒绝握手了——尽管他不记得见过这位医生也说不出拒绝的理由。
这个小实验说明,H. M.并没有丧失全部的记忆。
后来大量的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研究证实,人的记忆其实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
比如,记忆至少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在意识层面上,遗忘症病人无法形成新的记忆,而在无意识层面上,遗忘症病人其实会对经验留下印象。
对于H. M.来说,他的意识层面不能形成新的记忆(不认识医生),但无意识层面却保持完好,因此可以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害怕握手)。
后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类与行为习惯有关的无意识记忆大多跟另一个脑组织“基底核”有关。
因此“基底核”保持完好的H. M.虽然不能有意识地形成新记忆,但他的身体却可以学会各种新的行为习惯。
这就是记忆的第一大特性:不同类型的记忆很多时候是分离的,一种坏了并不意味着另一种跟着失灵。
要想更好地理解《记忆碎片》,还有一个特性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记忆里的内容未必都真实,有时候你会记得一些你实际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曾发生过一件相当轰动的案件。
1990年,艾琳·富兰克林指控自己的父亲乔治·富兰克林在二十多年前奸杀了自己的朋友。
艾琳声称自己当年亲眼目睹父亲的行凶过程,之所以过了二十多年才提出控告,是因为这段记忆过于残酷,所以她的心理保护机制将这段记忆压抑在了意识的最深处。
直到成年后她在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内心最深处的记忆才被唤醒。
陪审团完全相信了艾琳的证词,乔治•富兰克林被判一级谋杀罪名成立。
可是,“被压抑的童年期记忆”真的靠谱吗?
至少弗洛伊德和他的信徒认为是的。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压抑”。
在弗洛伊德看来,为了保护我们当下的感受和减少焦虑,我们可能会压抑痛苦的记忆。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会忘记这些记忆,但是,它们可能会因为一些线索被提取出来。
因此很多治疗师认为,通过催眠以及其他一些暗示疗法可以恢复那些童年期的创伤记忆。
这些在催眠中被恢复的记忆一度曾在美国的司法审讯中被当作可信的证据。
除了前面这个离奇的案件外,也还出现过不少成年人通过心理治疗突然回忆起童年时曾被父母虐待,然后对父母提出控诉的奇案。
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些被“重新唤醒”的记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很可疑。
心理治疗中的催眠不仅不能提高记忆提取的准确性,还会导致虚假记忆。
事实上,在催眠过程中,治疗师会有意无意地诱导患者,使得他们更容易用自己的想象来建构记忆。
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催眠让人们比平时更易于将内心经历当作记忆,并且对这些虚假的记忆表现出极大的自信,以至于混淆真实与想象。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所谓“被压抑的童年记忆”即使存在也是很罕见的。
基于这样一些新的研究证据,富兰克林案终于在1996年被推翻。
此后,心理治疗中恢复的记忆被用做司法证据时变得越来越谨慎。
毕竟,谁能保证这些“恢复”出来的记忆不是当事人自己的想象呢?
它们很可能都只是被建构出来的虚假记忆。
PART 2: 追寻幻影的历程 ——《记忆碎片》自白有了以上两个“理论基础”,我就可以试着解读一下《记忆碎片》的情节了。
我做了这样一个设想:假如《记忆碎片》的男主角Leonard在多年以后恢复记忆,那他会如何述说影片中那一段经历呢?
以下就是我模仿男主角Leonard口吻写的一份自白书。
当然,里面述说的不完全是影片直接呈现的信息,其中夹杂了我对情节的分析。
很多年以后,我恢复了我的记忆。
这是我的自白——我叫Leonard,我的妻子喜欢叫我Lenny,不过我不喜欢别人也这么叫我。
我至今能回忆起那些与妻子相处的美好时光,虽然它们只是记忆的零星碎片,但把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我就觉得她像回到了我身边。
这些碎片足够让我感受到我有多想念她,也足够让我知道我有多么痛恨那个把这一切都夺走的凶手。
在那个变故发生之前,我本来是个保险公司职员,我的职责是为公司甄别保险欺诈。
我很胜任这份工作,因为我很善于识别谎言。
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来自Sammy Jankis一案。
Sammy在一场车祸中受了轻伤,却从此不能再形成新的记忆,车祸之后的任何经历,都只能在他脑子里保持几分钟而已。
我知道这种病症叫做“顺行性遗忘症”,某些经历脑外伤的病人的确有可能罹患此病,但它极为罕见。
Sammy做了脑部成像的检查,结果却没有发现明显的脑部损伤。
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只是一个装病骗保的骗子。
我开始与Sammy接触,可仅凭察言观色,几乎找不到任何装病的证据。
我该如何让这样一个演技高超的老狐狸露出破绽呢?
Sammy Jankis我想起我曾经看过瑞士医生Claparède的一个病例报告(注:这个病例报告与H. M.身上那个小实验极为相似,类似的报告史上还有若干个)。
Claparède描述的一位女性遗忘症患者从发病之日起,就不能回忆发病后五年中在何处度日,甚至记不住每天为她治病的医生的名字。
有一次,Claparède在自己的指缝间藏了一枚针伸向这位患者的手,并刺了她一下。
患者的手反射性地回缩,但很快她就忘了这事。
不久之后,当Claparède的手再次靠近患者时,发现她不自觉地将手缩回,问其原因,她却说不知道,催她解释,她说“有时候针藏在人的手里”。
这个病例给我很大启发:人的记忆分成两个层面,在意识层面上,遗忘症病人无法形成新的记忆,而在无意识的层面上,遗忘症病人其实会对经验留下印象,这些印象虽然不能被他们直接提取出来,但却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反应。
也就是说,遗忘这件事有时候是身心分离的——而Sammy Jankis未必了解这点。
我决定让Sammy去医院做一项检测。
我们在他面前摆了几个金属摆件,要求他根据指示拿起其中的某一个。
其中有一个摆件是通电的。
Sammy拿起那个通电的摆件,触电,很愤怒,不过他似乎很快就忘了这件事。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让他再做一遍同样的测试。
如果Sammy真的有遗忘症,那么他会像Claparède的病人那样拒绝拿起那个通电的摆件,因为他的意识虽然不记得,但曾经被电击的印象却会阻止他的身体拿起它。
可事实上,Sammy又一次看似毫无顾虑地拿起了它,又一次触电,又一次表现得很愤怒。
果然,Sammy并不知道不同层次的记忆会分离这件事,他以为遗忘就是彻彻底底的遗忘,于是他的戏码演过了头。
我就此抓住了狐狸的尾巴。
Sammy的骗子身份因此被识破,这一仗我完胜。
那时的我哪会料到,Sammy日后竟然会与我自己融为一体?
上图:Sammy参加的检测。
如果他真的得了遗忘症,那么他的表现应该像H. M.那样,在经历了几次之后拒绝拿起通电的摆件。
但Sammy显然是装的,他以为让自己装成完全不记得哪个摆件通电才合理。
变故发生在Sammy案之后不久。
那晚,两个小混混潜入我家,他们以为只有我妻子在家,残忍地强奸了她。
我惊醒后击毙了其中一个歹徒,却被另一个歹徒击伤头部。
大概是命运吧,就是从那时起,我自己变成了Sammy Jankis极力扮演的人——脑部损伤让我成了一个真正的遗忘症患者,我再也无法形成任何新的记忆。
尽管我妻子比我更快从这场变故中恢复,但我还是发誓要为我和我的妻子复仇。
警察并不相信有第二个歹徒存在,他们不会相信一个失忆者的证词,即便我告诉他们我对变故之前的记忆保持得完整无缺。
只有一个警察相信我,他说他叫Teddy。
他帮我拿出警察调查的卷宗,让我有机会自己调查凶手。
Teddy我没有记忆,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这样的我如何复仇?
歹徒夺走了让我生存的能力,我需要一个让我继续生存下去的“系统”。
我开始把那些调查到的重要线索纹在身上。
我随时用拍立得拍照,让我自己知道身处何方,知道身边的人是敌是友。
很快我的身体上就布满了纹身,不过我刻意在左胸留下一片空白,等我手刃凶手,我就在这里刺上我的胜利宣言。
复仇远比我预想的顺利。
我和Teddy很快发现凶手的名字缩写是JohnG.,我们顺着这线索找到了那个混蛋。
我杀了他。
我浑身充盈着大仇得报的快意,我指着我的左胸,让Teddy给我拍了一张纪念复仇成功的照片。
我在左胸刺上了“I‘ve done it”,提醒自己使命已完结,是时候回到妻子身边了。
妻子不相信我的记忆永远无法恢复,她用尽各种方法试图让我好转,比如藏起所有食物,逼我记住收藏的地点,否则就挨饿。
可惜徒劳无功。
她总希望我完全是心理作祟,总希望有办法让我霍然痊愈。
她想要的不是眼前这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怪物,她想让那个过去的我重新回到她身边。
那时的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妻子越来越陷入绝望之中。
我对时间无知无觉,也就无从捕捉身边的人们微妙的情感变化,哪怕那是我最亲最爱的人。
妻子决定用她自己的生命来做最后的赌注,希望用我对她的爱来唤醒我的记忆。
妻子有糖尿病,每天都由我为她注射胰岛素。
那一天,她先后三次让我为她注射,那是致命的剂量。
她以为,如果我还爱着她,还在意她的生命,我就一定够意识到什么,然后停手。
可是,我对之前的每一次注射都毫无印象。
于是,她眼睁睁看着我亲手杀了她。
妻子死后,我似乎无悲无痛,因为很快我就想不起来妻子已经去世了。
我从此长住疗养院,过去一片空白,未来也不再有意义,我成了“当下”的囚徒,一具行尸走肉。
可是我不甘心,我知道,就像Claparède的病人害怕扎针那样,过去的这一切一定在我脑子里留下了点什么。
偶尔,对妻子在过去这段日子的零星记忆会像碎片一样浮现在我眼前,可是我内心感受到的不再是温暖,而是难以言喻的内疚和悲苦。
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的某个潜意识其实记得是我自己杀死了妻子。
可是,我不愿意相信。
我不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
不是我,是John G.杀了她!
我不是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怪胎,我不想做一个在世间游荡的孤魂野鬼。
我想要回我的生活。
我想起了调查Sammy Jankis案件时看到的另一些资料。
那些资料告诉我,记忆不但有不同的层次,而且它还可以被伪造。
人有很多虚假的记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注:这是关于虚假记忆的另一个经典研究):他们每周都去问小朋友“你记不记得以前在商场走丢的经历?
”尽管小朋友从来没有在商场走丢过,但因为一直被这样问,于是他们就在脑子里顺着这个问题建构出了一个自己走丢的记忆。
几周后当心理学家再一次这么问小朋友时,小朋友居然真的“想起”自己走丢的经验,甚至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各种细节。
只要在脑中不停地构建一件事,它就可能弄假成真,最后真的成为你的记忆。
而对于我来说,Sammy就是构建虚假记忆的绝佳素材。
在潜意识里,我把自己的经历嫁接到Sammy身上,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述说这个构建出来的想象,让自己信假为真。
我成功了,后来的我真的相信因为遗忘症而误杀妻子的是Sammy,而我的妻子死于John G.之手。
这不但让我摆脱了潜意识里对于杀害妻子的内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
复仇,这就是我继续活下去的目的。
我从“当下”的牢笼里解放了。
我抹去了胸口“I‘ve done it”的纹身,自己撕掉Teddy给我的警察档案里的12页,涂黑了剩下来的内容,替自己制造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追寻这个谜底,成了我生命的全部意义。
我重新和Teddy混在一起。
他虽然帮过我,却不是什么好警察,私吞黑钱才是他的生存之道。
Teddy把一切看在眼里:“你不是寻仇吗?
好,那我就制造一个仇人给你去杀。
”他把他的目标包装成John G.,以至于让我那个虚构的谜题竟然浮现出了谜底。
他发财,而我以为我报了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简直就是最佳搭档。
Teddy在那之后向我揭开了一切,告诉我Sammy没有老婆,患糖尿病的其实是我的妻子。
有那么一瞬间,我千辛万苦建构起来的世界似乎再次崩塌了。
我追寻的,原来只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幻影。
可是,不,我不甘心接受。
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有意义,即使我不记得做了什么。
Teddy最不该做的,就是告诉我他的真名是John Gammell。
原来他也可以是一个John G.。
世界上有太多的John G.等待我去追杀了,所以我的幻象永远也不会破灭。
而Teddy就是接下来的第一个。
我在Teddy的照片后面写上“不要相信他的谎言”,还把Teddy的车牌作为John G.的特征纹在身上。
这可以说是那时的我对后来的我设下的一个圈套。
这个圈套一步步诱使后来的我追查出“Teddy就是John G.”的“真相”。
很多电影爱拍多重人格,在那些电影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可以同时住着两个灵魂。
现在回想起来,遗忘症把不同时间的我相互割裂了开来,未来的我其实活在过去的某个我写下的剧本里。
这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多重人格。
Teddy死了之后,是下一个JohnG.,在那之后,还有下一个……世上永远都还有没被杀死的John G.,而我的追寻也就永远不会停止。
于是,我陷入了一个诡异的轮回。
很多恐怖故事都喜欢把这种轮回当作一种施加给有罪之人的惩罚。
可它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惩罚吗?
我记得一本书里说过,所谓幸福的人生,就是兼顾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意义。
讽刺的是,身为一个没有记忆的人,我永远活在当下,而永远轮回的复仇让我的未来永远充满意义。
这样看来,那时的我竟然是一个幸福之人?
对,一个残破的灵魂,用这种扭曲的方式,找到了幸福。
我要向我的妻子忏悔:在那些日子里,我疯狂地追寻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幻影,但其实我并不是想要为你复仇,我所迷恋的,只是那个追寻的过程,因为它让我的生命重新变得有意义。
我所做的那一切,都只是为了我自己。
那个并不存在的幻影,让我觉得,我还活着。
文: 魏知超一点私货,我2020年出版的新书:
进击的心智:优化思维和明智行动的心理学新知7.8魏知超 王晓微 / 202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memento被公认为挑战智商的影片,于是便产生了无数挑战自己智商的影评。
从这些影评中,你会发现众多你所忽略的细节;其次,你会得到关于这些细节的各种各样的推理;最后如果这些影评你看得足够多,你会以很大的可能性陷入这样一种状态--发现矛盾越来越多。
这时,说明你已经陷入了推理的死循环。
我们完全不用怀疑这些评论者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如果真相只有一个的话,为什么你会从这些浩如烟海的评论中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认为原因如下:1.如此复杂的,涉及大脑思考过程的影片,在逻辑上很有可能是有漏洞的,毕竟导演不是严谨的科学家;2.导演试图传达的信息是否就是观众所理解和接受的信息;3.对还原“真相”进行推理的起点是否基于可靠的事实,亦或是基于另一个推论或假设;如果上述三点存在问题,那么对电影各种细节得出的结论花样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避免以上三点给我们分析本片带来干扰,首先需要陈述一下基本上已经被公认的一些关于本片的重要事实(部分事实来自其官网http://www.otnemem.com/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所有事实来源均基于文件或者实物,不包括对话和思想过程:-来自官网的事实-1.根据警方记录和当地媒体报道,主人公leonard和妻子于1997.2.24在位于旧金山的家中被袭击,一名歹徒被leonard当场击毙,其妻子被强奸,未死;根据随后当地医院记录,leonard头部受重创,患顺行性记忆失调,短期记忆无法转变为长期记忆,记忆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
2.leonard于1997.4.11在一张碎纸片上写到:"she's gone, gone for good. you're the only one left. but there isn't much left of you, is there? he took that too."3.leonard在另一张碎纸片上写到"remember Sammy Jankis"以及没人相信他就像他不相信sammy一样。
4.根据奥克兰Bay area精神病院1998.2.16的记录,leonard被加州官方送至此地实施监护,他在记录中被描述为"as a ward of the state",并且情绪有波动,并提到leonard的妻子已经死亡的事实,但他并没有意识这个事实到并且提出要见自己的妻子。
5.leonard在此精神病院写的一系列文字片段(通过内容推断时间顺序):--"you're in a hospital, ...she's gone for good, so you've got to stop looking for her, ok? please."--"...let the doctors work you over,...but they've given up on you too..."--"...maybe you can't fix the broken brain of yours, but you can at least make some of the pain go away...if they knew what you needed, what you were going to do, they'd put you in a straight-jacket..."--"she's gone,...you got one of them,...but you didn't got the other one, the one that got away..."--"...you're a coward because you know there's work left to be done. but you're still sitting here..."--"...you get out and you catch the son of bitch...and no, you probably won't remember...take a picture or something."6.1998.4.11的精神病院记录提到leonard开始写日记,并且较少提到自己的妻子;另外他是以第二人称给自己写,似乎是在自己教自己度过难关。
7.1998.9.17-25的医院周报告中提到,护士发现leonard其实还另外私藏了一本日记,在里面leonard尝试说服他自己逃出精神病院去追捕一名他所认为的杀妻凶手;他似乎说服自己存在被警察忽略的第二名凶手,他给这个凶手命名为John.G。
8.还是在这篇报告中提到,精神病院对leonard的治疗彻底失败,记忆无法恢复;并且虽然leonard仍然记不住医生的名字,但是却学会了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和怀疑;最后提到leonard看起来始终没有放弃对他妻子的固着观念(fixation over his wife)。
9.leonard于1998.9逃离精神病院。
10.leonard在一张小纸片上写到"the little notes aren't working out. not for the more important stuff. you've got to find a more permanent way of writing things done"。
-电影里的事实-1.leonard胸口的纹身写的是:John.G raped and murdered my wife,左手虎口的纹身是:remember Sammy Jankis,左上臂纹身是:she's gone, time still pass。
2.teddy有leonard杀完人后的照片,并且照片上除了"John.G raped and murdered my wife"这条纹身之外,似乎没有别的纹身。
3.leonard的头部是由于棍棒击打而受伤的,可以参见他在natalie家翻阅警方记录时的对话。
-真实事件的基本框架-影片官网提供了非常详尽诸如媒体报道、警方记录、医疗记录、病人状况日志以及leonard的日记碎片;当然还有在影片中出现过的道具。
这些线索对于构建影片中所发生的真实情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上述事实能够推理出的事实如下:leonard及妻子于1997.2.24日的入室抢劫中活了下来,而leonard得了失忆症,永远无法记起入室抢劫后发生的任何事情,因此他的生活是在不断的确认自己的妻子是否还活着的状态中度过。
直到2007.4.11,他在小纸条上写到:“她已经走了...”,暗示着leonard的妻子此时已经死亡,纸条内容同时暗示他认为可能存在另外一个凶手。
在另一张纸条上他写到需要记住sammy jankis这个跟他头脑状况一样的人,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医生警察都不相信自己的话--存在另一个凶手,自己的妻子是被谋杀的。
随后1998.2 leonard被送往精神病院监管,由于失忆,他的记忆在提出要见自己的妻子和确认妻子已经死亡二者之间来回徘徊,这点可以从精神病院记录和他自己写的纸条上看出。
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让自己了解自己目前处于什么状况之下。
他通过自己的日记得出结论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医生对他放弃了希望,妻子已经死亡,存在另一个入室行凶者没被抓到,并且自己的妻子是被他们谋杀的;同时他虚构出了名为John.G的白种男性并认定他就是第二个逍遥法外的凶手,因此他决定找出此凶手并成功飞跃疯人院。
出来以后leonard发现用写纸条的方式不方便记忆重要信息,于是他选择了纹身和照相,他的头三条纹身分别是:"John.G raped and murdered my wife"、"remember Sammy Jankis"和"she's gone, time still pass"。
这是三条最重要的纹身,是他后续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
后来他遇到了一个警察teddy,对这个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发现leonard失忆,并利用他杀人来为自己牟取暴利。
鉴于他有leonard浑身带血的照片并且照片显示当时leonard身上并没有多少纹身可以判断leonard刚逃出神经病院后不久即被teddy利用,并且已经杀了至少一个人;但可以肯定的是,teddy之前骗他杀掉的绝对不是John.G,因为John.G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teddy利用leonard循环杀人,leonard被误导并杀掉jimmy后,出于某种心理故意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假线索,将关于John.G的信息指向teddy,在随后的一连串失忆以及逻辑推理之后使自己认定John.G即是teddy并将其杀死。
-疑点以及矛盾-疑点之一是leonard的妻子是否死于胰岛素过量注射。
在影片1小时30分左右当sammy在精神病院坐在轮椅上是有一帧画面他的脸突然变成了leonard的脸,这个镜头暗示实际是leonard在精神病院,这与官网提供的事实相符合,因此在这里可以认为这一瞬间不是leonard的记忆,而是导演的一种暗示的表现手法;同理,在影片1小时21分29秒左右当leonard在natalie家看电视时看到自己手上"remember sammy jankis"的纹身时,突然闪过一帧换面,一只手拿了一个注射胰岛素用的针管,背景是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仔细看会发现这是leonard的手,因此在这里也可以认为这是导演用来暗示的表现手法,说明的确是leonard的妻子患有糖尿病,并死于胰岛素过量注射。
由于这两个证据都不属于实证,不是实物,所以只能算是推断,不能构成故事的真相。
同时如果leonard的妻子死于过量注射,这个推论与故事情节是矛盾的。
由于胰岛素注射这件事不是发生在sammy的老婆身上,也就是说发生在leonard失忆之后,因此他不可能把这段记忆嫁接到对sammy的记忆上,因为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关于胰岛素注射过量这个素材。
那他又怎么可能侃侃而谈sammy的这段悲惨经历呢?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导演的确是想表达leonard无意中害死自己的妻子却又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因此将此记忆嫁接到对sammy的记忆上这个意思,但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疑点之二是John.G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单从影片分析,是无法确定的,但是加进了官网的信息,可以断定John.G这个人是不存在的。
在官网的事实里面说的很清楚,首先在leonard进精神病院之前只显示他怀疑存在着第二个凶手,但并不知道他是谁;其次John.G这个名字以及这个人的身体特征全部是他在精神病院得出的结论,那么,在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在精神病院得出正确的结论,只可能是臆想出来的。
疑点之三是第二个入室行凶者到底存不存在。
首先影片情节里警方认为不存在,官网信息中,医院记录里提到了leonard受伤是因为与"intruder"发生了正面冲突,在这里"intruder"用了单数,因此也表明第二个人不存在。
但这都是警方的说法。
而在电影1小时20分左右leonard回忆这段事件时,回忆显示他是被第二个人撞在镜子上,而随后他翻阅警方文件时说警方找到的是沾有他血迹的棍子,那么他到底是是头撞到了镜子还是被棍子击打?
在这里我个人比较怀疑他的记忆出了问题,因为头部被棍子击打是记录在文件中,而头撞到镜子是他的记忆,哪个更可靠呢?
-结论-因为拍电影不是搞科学研究,并且很多地方运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再加上不同人对这些表现形式的理解不一样,因此导致了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影片,其故事情节会衍生出很多不一样的解读。
而相当大一部分解读是建立在影片逻辑没有问题,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有深意,观众接受的信息一定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信息这些假设的基础上的,我看过某些在逻辑推导和观察力上无可挑剔的影评,就是因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不可靠,因此会将各种各样的巧合牵强附会,得出稀奇古怪的结论。
诸如《穆赫兰大道》或者《妖夜荒踪》这样的影片,我认为本身就毫无逻辑可言,导演就是想表达一种情绪,而你却非要对其中的各种场景画面做合理的解释,怎么会有解?
另外像《美国狂魔》一片,最后究竟主人公到底杀没杀人,争论很多,各种论证推理精彩纷呈。
而导演最后发话,其实他杀了,但是没表现到位,可能让很多人误解了。
至于本片,我认为可靠的结论只能得出这么多,至于诸如sammy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natalie和leonard的关系,以及teddy说的话除了被实证的之外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在影片和官网中都没有提供文字材料或者实物证据加以说明;另外其实这些细节本来也就对本片的主题没什么大的影响,因此就留给观众们自己去发挥了。
所以说,对于我们这些分析派来说,分析一部电影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才是“真相”--真相不仅存在于电影当中,也存在于电影之外,我们要相信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从科学的角度一定不是完美的,因此当你手痒痒想对它的各种细节进行科学的解读时,一定要基于solid truth而不是单纯依赖影片本身,如果影片无法提供给你像memento官网提供的这些solid truth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写一篇观后随感得了,免得坠入逻辑上的无间地狱而无法自拔。
-未解之谜-是导演却有用意还是我所说的无间地狱,请热心人予以解读:1.影片最后leonard把jimmy拖到地下室时为什么jimmy会突然说sammy这个名字?
他的动机似乎不符合逻辑。
2.影片最后teddy用jimmy的鞋子比了一下自己的鞋子,目的又是什么呢?
挺好看的片子,就是有点费脑。
可惜,费的不是洞察力和创造力,而是记忆力和专注力。
所以,才会出现所谓“正序版”这样的怪胎。
想象一下,一本挺好看的武侠小说,从中撕开,再将上下两摞书稿以洗扑克牌的方式一页页交织在一起,这才翻开来看;想象一下,数学课上,正做着1+2+3+4+5+6…………+100的习题,接着老师说明有种方法可以简化运算,于是“(1+100)+(2+99)……”这样重新算一遍;以上大概就是我的观影感受。
主角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那些误导、利用他的人们进行反击,是为复仇线;在杀人与被骗的过程中逐渐(也许过去也无数次地)意识到妻子死亡的真相,是为感情线;本来是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很简单很武侠。
成也剪辑,败也剪辑。
剪辑,让故事更精彩、更复杂、更扑朔迷离;剪辑,使太多观众成为彩蛋狂、考据癖,模糊了叙事节奏和张力,淡化了情感和深度;好电影,要用前列腺去感受,而不是用智力去跟进。
太过占用观众的脑,就很难占据他们的心。
通过纹身和照片上的字,把时间一层层往前推,然后抽丝剥茧出整个脉络。黑白部分是最早的记忆,也就是因为此,蓝纳才成为这样的人,这部分按照顺序发展。彩色部分则是一层层往前倒叙。最后发现记忆只是关乎自己的选择,你想要什么样的回忆,什么就会留下了。
人们往往只想记住对自己有利记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根本就不重要。PS.初看这片智商完全跟不上啊......
重温。说用剪辑和拍摄手法把一个一般的故事化腐朽为神奇并不太恰当。Nolan通过正反叙并开,黑白色转换将故事粉碎为无数碎片,让观众仿佛Guy Pearce一般患上了失忆症,并在剧情进展中让观众重新找回专属的上帝视角,从而对处于失忆状态的主角发生共情。但电影本身为了展现这一手法显得有些束手束脚了。
這個不能製造記憶的男子 卻製造了自己的烏托邦。 其實我們都一樣 不需要你們這些人慷慨的憐憫 只要活在自己的空地上 一切影像都是可以構建的。 我們什麽都不需要。
【A】那些说诺兰电影烧脑的孩子不是哗众取宠就是真的没带脑子去看。这部电影值得赞赏的点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烧脑”,而是在观影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一层层堆积与解析,最后一瞬间通晓答案时的那份满足感。就这点来说,诺兰无出其右。(哦,还有一个疑问,那句“不要接听电话”到底是谁指使兰尼纹上去的?)
呃,虽然结构有趣,利用了“记忆”消失这个特点,臆想了可以写字条,纹身,等来继续时间的流动。想象力的确很丰富,但显然没有和丧失记忆或者逐渐消失记忆的人一起生活过,一定是年轻人拍的年轻人看的片子。哎。再次,一个首要的 bug就是,相机在哪里,以及他每次醒来竟然会知道去翻看口袋里的照片,并很快推演出,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去做什么,等等。残酷的事实是,有记忆问题的人,一个人独自,是根本无法生活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有自理能力。当然可以继续生活,在有人照顾的情况,可以,活很久。所以,很遗憾,故弄玄虚。
剧情无聊,而且整部影片基调沉闷,非常乱,是部非常考验人的耐心的片子。
★★★☆ “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情仍然有意义,即使我不记得做了什么,我要相信,即使闭上眼睛,世界仍然存在。”
原来解构主义就是将一件简单的事情一直重复到让你搞不懂,再给你恍然大悟的感觉。。。考验的是后期编辑的功力。
看得我累死了。一点点往前倒叙搞死人了= = 完了以后也没啥推理成分嘛。你说深刻确实深刻可是我不是文艺范儿我深刻不起来……所以传说中的高分悬疑片都不适合我么……
LG说我看过 完全木有印象啊
真烧脑。看到一半觉得有点烦。看到最后觉得男主有点可怜。警察更可怜。(看完评论发现我的部分理解有误…)
不错,一开始我还以为家里的DVD坏了,怎么倒着放的
这要有多强大的脑子才能布置这样的局。如果人可以忘记不快该是多么欢乐的事情。反而觉得莱纳活得有些快乐得痛苦。不记得还好,如果记得,杀错了人,信错了人,该是多么可悲。
说实话我没怎么看明白,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看一遍。
和禁闭岛的题材跟部分情节有相似之处,可是相比差了很多(但是禁闭岛是后拍的哎)。很多人都特激动的给个满分评分,这都是无法抑制的“我居然看懂了哎我!!”的喜悦。我肯定不会再看第二遍,不值得再看一次总之。
反正没让我搞得清清楚楚,再好也只有三星。
谜底揭示了虽然能看懂了,但是要理清逻辑太费劲了,导演拍它出来相当不容易。
个人觉得其实剧情很普通,导演来了个大逆序,从头到尾的逆序,搞得一些人觉得很神奇,我觉得很困惑。看到一半的时候对倒叙的愤怒终于大过了好奇,于是找来剧透一看……不过如此~就像某经常说真话却挨人骂的兄台说的,随便找部电影,这么剪辑一下都会是同样的效果。
诺兰就喜欢复杂的故事⋯⋯但是呢,不够动人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