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对着已经被推到桌子那边的奶瓶勾动手指,就仿佛期待着它能变成那个已经失去的婴儿,回应母亲的互动——对我来说,这是全片“丧失感”最重的片段之一,极其有感染力,很想知道导演是怎么想到的。当那个“伴侣不同意要奶”的女人与 Robin 对坐,谈起生过孩子后的一地鸡毛,再对比 Robin 因丧女经历的伤痛,突然觉得对父权社会下的女人来说,生育是一件“既难拿起也难放下”的事。映后得知导演创作故事的时候也在哺乳期,好感慨,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创将自己以及自己生命中其她女人的生命经验带到更多人眼前。(之前太孤陋寡闻了,甚至第一次知道乳汁原来是乳黄色的)
无声徒步团
#BJIFF2024# 乳汁是一种痛,吸取乳汁的时候机器轰鸣,这种痛太持久,于是在一种沉默徒步中默哀,或许也代表了女性的处境。同时乳汁也代表了母亲和死去孩子的连接,指尖与奶瓶的互动,在放满奶瓶冰箱前倾听心跳。
想参加无声徒步团/不是只有大哭崩溃或抑郁失神才叫悲伤/好细腻的情感,导演太厉害了!
7.9/北影节第二部 女性的出口永远在自己身上 禁言也是一种出口
乳汁是一个符号,是女主与孩子/母亲身份之间的连接。有人接受她的乳汁,意味着她作为母亲身份的被接受。
当乳汁倒入下水道,当女人没有成为母亲,当拥有了超能力但不去用,当嘴用来默哀,当人被生命价值所裹挟着生出了无用的悲哀。
或许因为不喜欢小孩,也不想承担生育功能,所以没有共鸣。
我们如何化解悲痛
🎬BIFF2024/04 一位拍摄手法很细腻的女导演,总体感觉和去年单车少年之死的调调很像,但这位的画面语言对我来说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尽管结构还有提高的空间,但充斥着全片的细碎又清脆的鸟叫声、类似聆听奶瓶这种击中灵魂的镜头、能够捕捉到情绪的触碰、声效与转场做的都蛮精巧的。能够感觉到悲伤与释怀在静谧的影片中反复流动。英皇的大屏幕看的也很爽!!这种强迫你往后倒不挡其他观众视线的椅子虽然坐着不太舒服但是有效。以及,果然作品拍出来就不属于导演自己了,映后环节导演的答案并没有给我很惊喜的感觉。也可能是我听了两个就继续去赶场了?
Robin 对着已经被推到桌子那边的奶瓶勾动手指,就仿佛期待着它能变成那个已经失去的婴儿,回应母亲的互动——对我来说,这是全片“丧失感”最重的片段之一,极其有感染力,很想知道导演是怎么想到的。当那个“伴侣不同意要奶”的女人与 Robin 对坐,谈起生过孩子后的一地鸡毛,再对比 Robin 因丧女经历的伤痛,突然觉得对父权社会下的女人来说,生育是一件“既难拿起也难放下”的事。映后得知导演创作故事的时候也在哺乳期,好感慨,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创将自己以及自己生命中其她女人的生命经验带到更多人眼前。(之前太孤陋寡闻了,甚至第一次知道乳汁原来是乳黄色的)
#80th Venezia# 6.5/10 沉默的困境,相反角色的对视,借由无言徒步作为第二层出口,因而上升到一种群体性的创伤应对。
“2007年至2010年,梅毒在欧洲的发病率略有下降,但近年又大幅上升,2017年病例数据上升70%,达到3.3万例。”
北京电影节~
她得过梅毒医院拒绝捐献母乳。本来就孩子没有了。还在执着能让母乳有它的意义。可惜现实中都是恐惧
#14thBJIFF No.13 @英皇 最佳女主角预定。全片可看作只是流产母亲的独角戏,被放置在三种环境中(亲密关系、组团徒步、以及乳汁处理中)进行特定的表演,周围的人均是沉默的,在看似无能的外表下又时刻有着陪伴的情感任务,但终究对女主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而在各种关系之间的游走又因影片最后语言的转变找到了一个出口,也将女性困境上升到一种语言-国族困境。
最后两个母亲对视的一刻 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bjiff2024 切入点很厉害,情绪也蛮好,其他就很悬浮了。色调和场景选得也太冷了,出来看到大晴天就觉得骑车漫游一下也不错,然后就按高中赶倒霉早读的时速狂蹬了五公里(
BJIFF2024 我不太爱 整体看下来有点压抑 调色黄种人的皮肤都变成绿色了
非常女性的文艺片,应该只有女性才能懂得!未出世的孩子夭折,产生的乳汁成为心灵寄托,静音徒步找寻心灵的慰藉!想通过捐赠以抚平内心,可健康原因成为阻力!结局还不错,乡村宁静小屋,两位女性之间的交接,完成了母爱的传递!看完电影对捐赠乳汁,没有太多想法!林中徒步很有意境,阳光点点洒下,微微落叶吹起,座在树桩上吃全麦三明治,旁边放着冒热气的咖啡壶!
240424BJ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