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看的书和电影总是这样,前面80%都觉得索然无味,幸而坚持到最后,似乎最好的总是留给坚守的人。
整部剧看上去比较幼稚,朋友一听是Sophie Marceau的主演,马上断定又是一部滥剧。
不幸言中,她的演技还是没有和她的年纪同时进步。
也许真的是越来越冷漠了,不能理解那些来自童年的卡片,信件和玩具怎么就能让女主角放弃了当下的生活,跑到非洲去打井。
只是觉得最后比较有意思,小女孩的前面几封信是写给30年后如果变成了鲸鱼医生/公主/圣女的自己,而最后一封是给变成了“其他”的自己。
女主角刚开始没有勇气承认自己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直到最后才打开了这第4封信,里面写着“我爱你”。
看来儿时的“我”早已预见到未来的我会是另一个我...这个结尾有点意思,要琢磨琢磨。
最爱法国电影两点:内敛和配乐,今晚都看到了。
看完电影,努力回想自己儿时的梦想,脑子里一片空白,比较杯具。
还很佩服女主角的勇气,过往的信件,我至今不敢碰...
首先要说《穿梭少女梦》是文艺范十足外加小清浪漫法国电影,这样来讲述梦想这件事,就像走进奢华的宫殿。
而事实上,每个人儿时心中都有梦想,她就在那宫殿的宝座上。
长大后梦想的宫殿逐渐褪尽繁华,乌云密布,杂草丛生,不敢靠近一步,仿佛被可恶的魔鬼施了咒语。
虽然童年有着弱小的身躯,却总是喜欢抱着比自己大很多的玩具,相信着那些玩具有一天带领自己走进他们的世界。
相信他们的世界就是Utopia,永远不安与现状。
我小的时候一心向远方,曾在雷雨交加的傍晚趴在窗口看闪电,就像迎接远方的使者的到来。
凉风吹遍全身,灵魂都要开心的跑出来了。
那时的性格和Jane Eyer小时候一样,爱憎分明,孤独,倔强。
我对童年的记忆靠着不舍得扔的物件,和相对现在而言不发达的记录工具记住了很多,那个时候喜欢录音,那些标着明星字眼的磁带,被刷新成了朗诵,琴声,清晨忙碌的声响,现在想对这种行为,依旧很满意。
那时候最喜欢假设自己是一位主持人,就在墙上画一个镜头,每天对着墙读课文。
梦想从不怕被人知道。
30岁是最傻的。
想象力逐渐减退,面对曾经的事物越来越迟钝。
如果没有电影的提醒,恐怕真的会走向可怕的30岁。
而孩子们永远不会失去创意。
记得去年陪朋友的妹妹玩填色游戏的时候,我开始按照动物本身的颜色去填,不敢用那些补色,不敢用太亮的颜色,总担心那些动物变得很花,很可笑。
而她把她的画给我时,我第一感受是“真美”这一张作品不仅是一个七彩世界,更是纯真美好的写照。
看着她我告诉自己,一定记住这个孩子教给你的,大胆的想像吧。
远方是童年梦想的一部分。
而关于旅行的体会略带一点讲讲,这次有幸去西递写生,在下车的前一刻都是满心的好奇,但我躺在狭窄拥挤的旅店时,突然有一种失落,犹如Alan•De•Botton所述,“那个呆在家里郁郁寡欢的我和现在的我之间是连续的,并无二致;而与这种连续性相对应的是风景和气候上的非连续性。
”当这种感觉充满心头时,我承认了最美好的景色永远都在路上。
“土俱是泪”。
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梦想自己是发明家,在日记本里画出自己的设想,还很兴奋的讲给老师听,把机器的工作原理很详细的描述出来,仿佛下一刻就要投入使用一般。
认真的投入到自己设计的游戏中,很久都没有了。
长大后就一头扎进矛盾的世界里不回头,为了减少矛盾的存在,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想法,意见……这种急躁,夜深时由内心腾出不安,那不是我。
如今每当被内心的矛盾折磨时,就默默唱起那首歌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也曾愤怒的说,“我一辈子要像白瑞德一样,对那些逼得我发疯的人们说:‘坦白地说亲爱的,我T。
M。
D根本不在乎’”。
这些可笑的挣扎与逃避,逐渐被不断浮现在脑海儿时的执着和无谓唾弃。
坚持童年的梦想越来越艰难,不仅自己在变,外在的一切都在变,7岁的时候就像哲学家一样设计人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部电影也犹如童话般。
为拥有童年梦想的人提供了YY之地。
拥有艺术使我们不致因事实而死亡。
现在所想一如当初遇到那个小女孩的我,不断告诫自己“做真正的你”。
由于语言和翻译再加上天马行空的剧情,这不是一部娱乐效果会比较好的电影,需要一点耐心往下看(比如一开始你可以像我一样把耐心点放在欣赏东方面孔的法国魅力女星或是任何一部外国电影所特有的异域风情等等)。
没有耐心的人看不下去的原因是会很容易将此片归类为一个很扯的故事,7岁的小女孩引导40岁的商业女精英认识人生??
come on。。。
如果往文艺煽情路线上讲,老生常谈的关于“过去是美好的现在是痛苦的未来是没有方向的”以及人如何洗涤心灵寻找人生真谛,boring。。。
这些到底是导演or编剧想表达的么??
幸好我们不需要像上语文课分析课文中心思想一样去揣摩作者(导演)的意图,哪怕片尾来了那么一句“献给我的五个孩子和他们的梦想”(不过这确实提供了一定线索)。
看电影的好玩之处在于你可以任由自己的文化、经历、悟性,在每一部影片中自己去发现好玩的东西。
就本人而言,此片的好玩之处在于那四封信。
在第一封信中7岁时的女主角共列出了四五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公主、探险家、蛋糕师等等以及“其它”。
剩下的三封信分别写给“公主”、“蛋糕师”、和“其它(工作者)”。
“公主”收到的信里会写着“大话精”,“蛋糕师”得到的信里会写着“祝贺你”,“其它”这个信封里写着“我爱你”。
注意的是,导演安排女主角在片尾才惴惴不安的把“其它”信封打开,最后如释重负,此时本片想要强调的表达的已不言而喻。
嗯,关于梦想这个话题,四封信确实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说法。
“公主”好比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它”是没有实现梦想的结果,“蛋糕师”才是我们的梦想。
虽然,很多影评认为本片说的是不要忘了最初的梦想、最简单的快乐之类的,但我看来是对待梦想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
世界上的职业那么多种,连“挖洞专家”都可以有了,好像从来没有一个小孩会梦想自己成为一个“白领”或是“职员”。
后者是一种强烈依附于“公司”这种现代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职业,没有因孩子们眼中可能无知的崇拜所产生的光芒,似乎巧合的是,刚好还相反的很简单、平凡、现实。
现在中国应该有好几亿的人在从事这种职业吧,可能你以为自己具备某方面的专业,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领”,但只要你依附于“公司”生存,你就是一个泯然众人矣的“白领”。
btw,女主角不就是一个白领么。
或许身为白领的看这部片会更有感想。
至于我拿到信封的时候,设想,一定不会写着“大话精”,希望是写着“祝贺你”,但无论如何都要有的是“我爱你”。
http://loveinapuff.blog.163.com/blog/static/17075455120117304410504/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著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尽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罗大佑 《你的样子》 2011年我的生日,恰好休假,心血来潮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那个下午,独自坐在地毯上,悠哉地看了《天使爱美丽》和《穿梭少女梦》。
一边是苏菲·玛索的追寻与回归,一边是奥黛丽·塔图的绚丽与童真,耳边回荡着听不懂的法语原声,眼前滚动着极具法式风情的画面,我的思绪在自由飘荡,不管是蒙太奇或者是时空交错,也许,我得承认,生日的时候人会变得敏感,突然间惊觉岁月无情。
《天使爱美丽》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如果谁能带来惊喜,谁就是天使,就像片中的Amélie。
天使通常都有魔法,Amélie没有,所以她眨巴着大眼睛、咬着汤匙、狡黠地微笑,对于日复一日沉闷乏味的生活,原来只需要一个美丽的误会、一卷自行车赛的视频、一点引发想象力的好奇心、一段玩偶的神秘旅行,一切就变得新鲜有趣,我们也仿佛变成了新的自己,一个未知的自己。
如果我是《穿梭少女梦》中的Margrete,那么在我生日的这一天,这个来自故乡的老邮差会信守承诺,送给我几封童年时我写给自己的信:“亲爱的我:今天,我七岁生日,特别写封信给你,提醒你要记住,七岁时我说过的承诺和我对将来的梦想……”呵呵,很有趣对嚒?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痛苦以及梦想。
记得去年冬天,去798艺术区听讲座,偶然遇到了那家大名鼎鼎的创意小店“熊猫慢递”。
只需要并不多的邮资以及根据年份计算的保管费,他们承诺,可以根据我的愿望,在未来的某年某月某日,把我今天写下的这封信寄送至任何人包括我自己。
这真是一个浪漫的想法,甚至还有一个机构帮助我实现它,呵呵,可是,面对未来的自己我会写些什么呢?
更实际地一个傻问题是,几年间连我的手机都换过了N次,如果要寄给未来的自己,信封上的地址我到底应该填哪里?
茫茫红尘中伫立的到底是不变的还是易变的我?
提着易碎灯笼的我,到底够不够聪明?
已经学会潇洒了吗,真的可以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如果那时,我终于不再感到孤独或者寂寞,我会认为自己是造物的恩宠吗?
呃……我不知道嗳,不过……这种“不知道”难道不是更好嚒?
.
很庆幸 在2012年最后一天看到这部电影姐姐在一旁说 看不懂 我却跟着主人公一起走了一遍童年 回忆了一遍梦想好几处 掉了眼泪不能说会比主人公有更难过的童年 只是除了爸爸脾气暴躁了一点 妈妈隐忍辛苦了一些其实还是有很多明媚和有爱的日子的 回想起来 却总是记得那些灰暗阴郁的日子也曾暗暗发誓一定要争口气 赚很多钱 才能让父母觉得有面子才能让自己觉得不多余慢慢在生活中 才发现 以前的自己 价值感有多低家对于我 温暖 也有恐惧 总有一种被控制想逃离的冲动……慢慢长大 因为一段特别伤痛的感情 才开始慢慢看清原来自己 习惯逃离 习惯在他人身上找价值 习惯靠外在来肯定自我所幸的是 虽然没有七岁的自己 写信来提醒我自己 生活却一再地告诉我不要抛弃过去的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那一面封闭起来 因为 那是自己的一部分割裂了 就不完整看到最后苏菲在沙漠里拆开最后那封信 我也带着好奇 想着那是怎么样的一个梦想呢?
结果 只有三个字——我爱你然后 内心涌出一股温暖 泪水溢满眼眶是啊 无论童年的梦想多么奇特 也无论经历多么不堪不管你有没有实现你童年的哪几个梦想 还是你现在只是平凡善良只要能够接纳过去的每一个自己只要能够还记得童年的纯真只要明白那种简单的快乐那便足够了为什么要因为以前太过胆小而自责为什么要因为有时候太过柔弱而生气那些 都是我的一面 不是么接受脆弱才能懂得坚强不逃避 才会足够勇敢和过去的每一个自己讲和告诉她们 我爱你就像现在我知道 因为你们才成就了现在的我一样2013和自己讲和只要不放弃梦想 不忘记纯真那就尽情生活吧活出每一面的自我来做自己 才最美!
两年后再看一遍还是想哭,我就没跟自己和好过…父母离异,单身女性容易变穷扔面包Grandir c'est avancerPlusieurs manières d'avancer去找公证人在河里那段对话好老套,一个说我变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个指责钻钱眼去了,然后捣乱落水??
死鸭子嘴硬拍摄手法很多 信纸的动画,委托寄信的静态,换衣服那里像普拉达etc长大了穿着高跟鞋就不能去挖洞了hh小时候做的无聊事和手工真的好多,真的是把三十年后都算好了hh长大了也没变,电梯上碎碎念,坐反方向电梯,一直念名人名字缓解紧张,还会强迫症一样的碎碎念和快速bb和敲手指苏菲玛索换装叛逆记,在高层会议发疯就像致命女人里面的大姐?
在洞里那段是啥意思??
但是后面年少的错过把我整哭了…真看不得这种还差一点就能实现的遗憾太让人联想了…回来后和英国男友的剪影好美Marguerite一副极其感情用事的样子,前一秒还和童年男友对吼,下一秒听说公证人中风就抱上了说迷失了??
这一段旋的头晕原来是因为妈妈太惨想要长大赚钱而抛弃了童年女神疯狂挖土为哪般?
Creuseur de trous代表什么?
最后去非洲挖土??
但是弟弟和姐姐一同看向水面的时候,明明知道他们互相看不见,还是好想哭……为啥发泄一定要去集装箱地扔盘子打扰很危险的好嘛??
小时候她直接把要埋的箱子扔下去了我就觉得小男友要挂…没成为梦想中的人,成为了“其他”,打开信却是“我爱你”,童年的她真是好温柔…
买了DVD大半年都没有看,因为觉得题材很俗套。
看到很多影评都说女主哭和笑的点都很莫名其妙。
现在想想,也许有那样感觉的都是目前在人生轨迹上走得安好的人。
也许因为惊人相似的背景,从影片一半开始痛哭到结束。
释放地很彻底,心底很平静。
试试问自己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如同女主把法式长棍轰隆倒进地洞的喜悦,成年以后,你最近一次开心到疯狂是什么时候?
如同女主恳求童年伙伴告诉她他真的成了“挖地工”,成年以后,你最近一次相信别人是什么时候?
哪怕是亲近的人?
如同女主通过儿时信件的暗示才渐渐想起来起来记忆是从一个人被送去寄宿学校后开始变味的,你能回忆起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变了么?
我不能。
这也正是为什么哪怕在旁人眼里看起来的顺风顺水,自己却心里一直不踏实吧。
但是我会去试,并且预感,会有收获。
苏菲玛索是法兰西玫瑰,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过几部她的电影。
昨天打开列表看到名为《穿梭少女梦》的法国电影,以为会是一个属于少女的幻想故事,没想到会是苏菲玛索主演的一个平凡都市故事。
去豆瓣搜索,才发现它还有另一个更常用的名字《不惑之年》。
如果是这个片名,或许我就不会有兴趣了。
两个片名各有各的理由,“l’âge de raison”似乎翻译成“不惑之年”更接近。
但看过电影后我觉得“穿梭少女梦”也有一定的道理。
7岁的她给未来的她写信,回忆和现实穿插,最终让不惑之年的她真的不惑了。
这种变化是少女的她带来的。
电影虽然是个普通的都市故事,人物很普通,生活很普通,但是属于女孩的梦想却很梦幻。
大概孩子眼里的世界总是美的吧。
已经久远到不记得我七岁的时候有什么梦想了,不知道十多年后现在的自己是不是当时希望自己变成的那个样子。
很多人很多梦想很多事情都在岁月的磨砺中变换了模样,甚至面目全非。
在岁月中不断行走的我们,可能早就把当年那个怀揣梦想天真稚嫩的自己远远遗忘在了路上,被风沙吹过,消失在记忆里,或许永远不会再出现。
就如电影中的玛格丽特,为了遗忘过去,甚至改了名字。
如果有一天你没有变成你希望变成的样子,你会不会对自己很失望?
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你希望变成的样子,但是却抛弃了过去很喜欢的自己,你会不会讨厌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既没有变成你希望变成的样子,又迷失了曾经喜欢的自己,你会变得绝望么?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有没有变成我曾经希望的模样,因为我没有一个曾经的我写信告诉现在的我过去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梦想,我只能在去到未来的道路上摸索,探寻。
电影中的玛格丽特是幸运的。
很多年后她成为高级白领,每天穿着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谈着跨国生意,住大着房子,有个帅气的英国男友。
就在玛格丽特三十多岁的时候,陆续地收到了七岁的自己写给未来自己的信。
儿时的幻想让她平静的生活变得多彩起来。
起初她是排斥的,后来竟然渐渐被过去的自己改变。
那个怀揣梦想,善良美好,精灵古怪的女孩被她自己狠狠抛弃了。
生活改变了梦想,也改变了人生。
聪明的玛格丽特在决定抛弃过去自己的时候给未来的自己写了很多信,她希望会对未来的自己有所帮助。
她在七岁的时候就这样有头脑,有先知!
很多年后的自己完全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她努力变成了七岁以后自己想成为的人,却永远抛弃了七岁之前的自己。
这些信件,让她找回了七岁前的自己,找回了多年不联系的弟弟,找回了曾经的青梅竹马,那个还坚持他们梦想的男孩。
但故事并没有落入俗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找回过去的故事,也不是多年以后青梅竹马重新在一起的童话。
它是一个女主角在现在生活中接纳自己重新拾起梦想并和青梅竹马努力一起实现它,是女主角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能够更好地工作和爱人的故事。
年少的时候想要快快长大,长大以后却又拼命地想要回到过去。
这或许是我们所有人的写照。
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们的梦想必须足够强大,这样在追寻的过程中,它才不会消失。
”童年时代的玛格丽特梦想要在地球上凿一个洞,这样就可以把面包扔过去,让非洲的孩子不再挨饿。
儿时善良的她希望解决全世界的饥荒。
成年的玛格丽特却为了利益算计,勾心斗角,人情淡薄。
这时候的她抛弃了亲人,只想着怎么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当她慢慢找回自己,眼泪就一点一点的落下来。
如果说成长是凌迟,是蜕变,是痛苦的,那么找回自己的过程也是痛苦的。
两个不同的自己互相斗争着,排斥着,到最后融为一体。
这痛苦,也来的值得。
我喜欢电影最后玛格丽特和青梅竹马的男孩成功地在沙漠里挖出了通向非洲大陆的洞,能够帮助他人的那种喜悦之情。
更喜欢在沙漠中玛格丽特打开最后一封信的那个片段。
过去的那个稚嫩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说:不管你变成了什么模样,你都是我想变成的模样,我爱你。
玛格丽特的眼泪“刷”的落下来,笑容大大绽放,躺在沙漠里,风吹乱头发,幸福的样子。
我也是笑容大大的跟着流眼泪。
附上文中精彩的句子。
1.这是过去的她给未来的她的信: Chère moi-même, C'est à toi de me sauver. Aide-moi à redevenir. Celle que nous étions. Aide-moi à rêver, à oser. Et viens, me chercher. (亲爱的自己:只有你能拯救我,帮助我走入正轨。
帮助我梦想,变得勇敢。
请你,来,找到我。
) 2.这是小时候的她离开他是想的: Le plus important, c'est de ne jamais oblier les gens qu'on aime. (请铭记:永远不要忘记你爱的人。
) 3.老人告诉她: Deviens qui tu es. (毕加索名言:去成为你自己。
) 4.她给弟弟的信: Tu m'as manqué, et moi aussi, je me suis manqué. (我想念你,也想念我自己。
) 5.她实现梦时: Il faut avoir des rêves assez grands,poue ne pas les perdre de me lorsqu'on les poursuit. Je ne prétends pas être exemplaire, je suis juste devenue qui je suis. (我们的梦想要足够强大,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日后追寻梦想的时候走失。
我不想再假装自己多么好,我只想成为我自己。
)很喜欢一位豆友的总结:“Grandir en songe pour avancer, malgré le prix des rêve. J'aurais retrouvé mon chemin & demain.成长是在梦中的前行,不计梦想的代价。
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迷失自我前,重回征途,希冀明天。
” 2013-06-26
L'âge de raison-2010我7岁的时候没有这样留给自己一封信,也可能其实是有的,但是我现在忘记了,那些信还未寄到来。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有点害怕。
小时候的承诺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人生的轨迹乱七八糟,大大的梦想也不知要追逐到何年何月。
我喜欢那个唯一坚守儿时承诺、长大成人的男人,他真的成了挖洞工,虽然他挖的洞并没有解决世界的饥荒。
最近一直想起一句台词:我的梦想并不伟大,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饥荒,也不是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想在23岁之前,做一些事情。
一直想不起这是哪部电影里面的。
刚刚突然想起来了:Reality Bites. 这句话之后,便是Ethan Hawke饰演的Troy说:23岁之前,你要做的,就是成为你自己。
我也没有这么大的梦想:解决世界的饥荒。
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在地球挖一个洞,把面包扔给非洲的儿童。
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看物理书,在地球挖一个洞,扔一个东西进去,这个东西便会来回反复地运动,每一次它因为地心吸力而下坠,而每一次到地心又因为惯性而上升,上升到另一个世界的顶点又因为地心吸力而下坠。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脑袋里面便充斥着这些东西。
说来真是有点可笑。
影片尾端,苏菲玛索竟然走到了沙漠。
还记得梁咏琪翻唱那首《爱的代价》,MV就是在沙漠拍的。
沙漠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走过的时候明明留下了一行脚印,无论你走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多用力,留下自己觉得多深的脚印,但一瞬间风吹过便什么都消失了,连路的样子都变了;平时走过的那些水泥地,虽然没有留下清晰的脚印,但无论你走多少次,那条路还是那个鬼样子。
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就像一直行走在沙漠中,忘了自己的方向,即便带着指南针,即便每天跟着太阳辨认方向,还是忘记了。
坐在沙漠中,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
即便走的不是预计的那条路,但走的这段路,所收获的,就是自己这段日子的所得。
到了这一天,无论是重拾儿时梦想的方向,抑或继续自己原先的方向,其实都无所谓。
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 方向。
到了这一刻,即使在沙漠中,四周所有轨迹都被风吹乱了,自己还是可以听到自己的内心,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继续走。
其实,不管有没有一个足够大的梦想,让自己穷其一生去追寻,我们的一生,永远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成为我自己”。
每一刻,做一个更好的人,带着一颗善良的心,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爱别人。
今天,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在图书馆翻新一期的《m.style》的杂志,介绍了一部法国电影,介绍很动人,四十岁生日的那天玛格列特收到她七岁时寄给自己的礼物,让她回忆起年少的不愉快以及愉快,我有给自己寄信的习惯,所以把《穿梭少女梦》,这部电影从千万视频中淘出来看.思绪万千.是不是我的人生可以推倒重新来过?
受亦舒影响至深,看她写的《如何说再见》有把桌上所有书本都扔trash can的冲动,真想此刻就去环球,去火鲁鲁去厄尔加斯去肯丁.高中以来,频繁换班,从194掉到195,从195掉到199班,心里一直很平静,虽然讨厌以成绩排班级,但到底是麻木了.老师接受贿络,让我很惊讶,难道学校也和社会一样供的不是孔子而是财神?
本想自暴自弃,混沌的过完最后这一年,看着桌子上自己买的书,邻居姐姐送给我的整个高考笔记、资料,心里难过、堵得慌.新班级的所有一切都是新的,语文老师说话很有煽动力,她给我们说她女儿的高三生活,说双学位,我把她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妈妈说,没考上大学也没关系,反正她有熟人,让我以后学医,然后她出钱给我开个小医院.我想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你想作选择,已经有深谙生活之道的人给你做好选择.我太向往除湘潭以外的世界,我不想留在这里,开始发疯念书,六点起来十二点睡,天天列计划,做梦都是背单词,暑假过了,新学期略有懈待,不喜老师给我们开口就是:这种班我认真教是负责任,隔了千里的人发短信给我,不许我放弃希望,远程遥控我的学习状况,人到底是从属性的,有人打电话让你六点半起床中午午休,讨论学习计划,晚上一点和你说晚安,对你说:nothing in possible,剪了头发,露出光洁的额头,规规矩矩穿校服,像所有高三的学子一样,备战高考,其实哪里需要我做什么选择,生活推着你往前走.做了个乏善可陈的高三总结. 先一2011.11.27.天气晴
做真正的自己
Marton Csokas好帅
每部电影拍的都不容易,但想在里头塞进太多东西,又想过分强调以往优点,最终结果就是毫无优点。别从这里头谈大道理
无聊
夢想必須足夠大,這樣在追求的時候就不會消失在眼前 - Oscar Wilde ..主題曲好喜歡啊好喜歡啊好喜歡啊啊啊!!!!!!!!!!!!!!!!!!
童年的梦想不应该让时间埋没。长大后随波逐流的我们,都迷失在茫茫宇宙的某个角落。可玛格丽特教会我们,勇敢找回那份纯真,勇敢找回那个自我。
虽然有了点皱纹,还是很可爱的哇。
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爱你。
1星for“ 成为你自己”,1星for“梦想必须足够大,这样在追求的时候才不会消失在眼前”,1星for苏菲玛索,1星for法国电影的小清新、小烂漫
这个题材太腻了。。。
Tu es devenu qui tu es .会有那么几幕,心里暖暖的。小女孩都会有很多个盒子,装着卡片,小首饰,纸条,布片,还有五颜六色的珠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长大后总难以启齿。小时候觉得自己小大人,但过一段时间就不想面对之前的想法,就像我总是不愿去翻阅前段时间的日记。纯真
说实话,还真没看出啥名堂,看得头昏脑胀只好放弃,要不是苏菲玛索,连40分钟都坚持不到
我也要写个未来的自己
奥斯卡·王尔德:“我们的梦想必须足够宏大,这样,在追寻的过程中,它才不会消失。” 都说儿时的梦想是够宏伟盈溢爆发的,而我记得小学一年级老师会问最烂俗的问题,你以后想当什么?全班千奇百怪的回答,只有我说不知道,我获得的都是迷茫阿我失去的都是童年。‖‖‖‖‖‖ 苏菲是有多美多美多美
一半画面很萌很Q,一半画面是冷冰冰的钢铁玻璃建筑物,导演加入了很多自我的元素,恰使电影的呈现上显得有些跳跃。故事大意还是比较清晰的,有多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一颗星给苏菲·玛索。
看不下去额
无条件热爱苏菲玛索的一切。全片的精髓可能就是最后二十分钟咯。没有成为鲸鱼医生、圣人或公主的玛格丽特,最终成为了她自己。“菲利贝尔,请告诉我你成为了一个挖洞人。”
。苏菲玛索依旧那么美丽,这次化身成一个雷厉风行的职场女达人,迷失在了追名逐利的庸碌世界。我也想过写信寄给几十年后的自己,只是孩提时代的童言无忌在长大成人的现实中,不了了之。故事很好,但套路显得做作矫情,留不下深刻的印象。
独特的成功之处。
完全毁了童年和成人世界之间微妙的美好,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