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题目的先入为主,加上电影以女儿进入回忆的场景开篇,总会产生误解:这一个女儿回忆母亲的故事,可能会落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俗套”。
承认,我也没能例外。
随着剧情的展开,渐渐加入猜测,才知道患病即将离世的是女儿而非妈妈。
不知道是不是泪点太低,竟是从头哭到尾。
女儿病逝后的送别场景,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一个特写,真可谓面如死灰,那时候才明白,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女儿的离世等于带走了母亲的灵魂。
夜深了,忽然有点想念远方的妈妈,不知道此刻她是否安睡。
不论妈妈还是女儿,活着才有爱的机会。
各自珍重。
边看边写。
大家都知道被阉割过的男人叫做太监或者公公,从本质上来讲那厮已经不是男人了,没了男人的凶器,就像老虎没了牙齿和爪子,他什么都不是了。
公公们一天到晚还在创造各种各样怪兽,吓唬我们正常人。
只记得90年中期韩国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那比他们的第一个民选总统出来还要晚几年吧。
军人政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年我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叫做《鱼》好像还有个比较火爆的名字,里面好像有金喜善大婶。
场面应该算是比较火爆,跟美国大片比虽说差远了,但是还好。
影片涉及了南北问题,也正常公映了。
接着韩国电影到了春天。
春试、加油站劫持事件、太极旗飘扬、老男孩、亲密等等大量不错片子。
人们的脑子可以想开了,可以自由的把脑子里想到的事情落实到荧幕上,所以韩国电影充满了活力。
我们却还只能对着黄金乳自慰啊。
又跑题了。
这类影片的核心就是家庭和温情。
家里会有各式各样的不满,暴躁酗酒爱打人的父亲,孩子心中只会丢人的母亲,家中的未来---哪个孩子总是向往离开家庭,用自己翅膀翱翔天际,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回到家里,因为家里有给你温暖的母亲,有妈妈给你做的那顿温暖的晚饭。
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在外界各式各样变化冲击下坚守回归家庭理念的家庭。
我们自己的孩子却只能看到狼吃不了羊,羊总在戏弄狼的温情片。
每年就那么两个半的导演能在自己的影屏上展现自己的“大”作啊。
女儿考上首尔大学的公费生,母亲把这个事说个每个见到的人。
我也想到了我的母亲,高考前一模之后,我这个高二还挂掉5们功课的家伙居然过了本科线,我妈那叫一个兴奋,逢人便说跟电影中的母亲一样。
世上的母亲都一样爱自己的孩子。
而我也是个不孝子啊。
眼看三十一事无成。
去首尔的列车带走的不只是女儿,还有母亲的心。
看到袋子里面装着母亲每次买菜节省下来的钱还有母亲的那封信,有伤感有温情有不舍。
煽情到了很高的程度。
母亲总是觉得给子女的太少,对不起子女。
子女何尝不是这份心呢。
感觉回报父母的太少。
母亲从乡下来首尔看女儿的那段我觉得是本片的亮点啊把你想吃的爱吃的一样装一袋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包袱,不畏辛劳,只为你能安心的生活。
两家父母见面那段,母亲护犊之情表现的十分到位,你的儿子就是宝贝,我家闺女就自轻自贱了。
母亲很伟大。
门不当户不对,在亚洲国家很多很多啊。
母亲愤怒我理解。
儿女是她们一辈子的骄傲。
女儿深深爱上了那个男人。
母亲不要女儿伤心,大晚上的去求亲家母。
母亲可以为子女做一切啊。
打了一辈子的老公去世,最伤心的是母亲。
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他们打着打着过了一辈子,过掉了无数春夏秋冬。
消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颗心。
父母还剩多少日子啊。
要让他们幸福啊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最后还是在车站,送别了女儿,母亲的生命也因此被剥夺了。
据说是导演的第二部片子,没被阉割过的孩子还是长的比较茁壮的。
与那些被嫁接过,被阉割过的, 被招安了的邻国同行们比较起来是那么的健康。
影片很平稳,期待这个导演再接再厉啊。
七十二岁的外婆现在一个人开往北京的列车上。
在北京等着她的是怀孕几个月、现在正在发烧的小姨,和胃病复发的外公。
从小姨怀孕开始,外婆就从老家到北京去照顾她,最近因为有事所以回来,而我正好处在结课复习期间,因此回家看书,同时改善一下睡眠。
一边敲字,我一边在流眼泪。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能和她和睦相处十几天。
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和父母单独在一起,没有从小的陪伴,和两边亲人的感情就显得不那么浓厚。
对外婆有印象以来,就没有任何的好印象。
她非常喜欢打扫卫生,到了极端的程度。
外婆有三个女儿,因为二姨家条件最好,因此她长期和二姨住在一起。
小时候有一次她来我们家,进门看到我家各种摆设,卫生状况,就非常不满意。
她待在我们家期间,天天做卫生,连柜子里放着不用的东西都拿出来洗一遍,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家里面活生生被她弄成水池。
她还扔掉我从小抱着睡觉的被子,那床被子年代久远,很破旧。
我为此大发脾气,我爸妈劝都没用,最后还是从小带我的邻居家的爷爷过来调和。
她很精明节省,八面玲珑。
过节吃不完的剩菜,她手巧到再加工,完全察觉不出放了很久,邀请她的婆婆朋友们到家里吃饭,既增进友谊,又处理了剩菜。
用过的塑料袋和保鲜膜,她洗干净放起来,反复使用;不是擦脏东西弄湿的纸,她也把它们晾干再用。
我小时候的尿布,她竟然还问我妈妈要,说要给小姨的小孩用,我妈差点因为拿不出来而惹外婆生气。
有时候稍微吃了一点亏,嘴上好几天都要骂骂咧咧,诅咒对方,骂得还听难听。
小的时候好像都不知道哪来的“面子”“正义感”,对于她这种做法,我既不屑又嫌弃,为此印象就更差了。
我们家的人遇到各种事,她总是各种“护短”,哪怕明明不占理。
很多时候做了很多在我看来“不要脸”的事情,但总是把大家都护得很周全。
她精力旺盛,对外决不妥协,很会和人相处。
在我家的时候,和小区里其他老太太交到朋友。
我们小区是一个单位的家属小区,老人们都是一个大圈子里的,她一个外来人,竟然短期内就交到非常多的朋友。
有卖保健品的人来小区推销,说免费把老人们接到某地去体检,一般来说,子女都是叫老人不要去,可能会被骗。
但她真是一点便宜也不肯放过,跟着去了,厂家后来说不买产品不送她们回去。
只有外婆一个人跟厂家吵啊闹啊,最终 厂家不但送她回来,还送了她一些小礼品。
我妈妈说外婆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就怕我一个。
她一直照顾二姨一家,自觉对我们一家都很亏欠,帮不上什么忙,尤其是我,加上对孙辈的疼爱,恨不得什么好的东西都要给我。
我每次一回家,她就弄一堆食物补品,远远超过我可以接受的范围,我吃不完,她也不吃,她说好的都要给我,自己吃差的。
我跟她说,你老吃差的,最后吃出病了,看病不是花更多的钱吗?
她对此表面接受,仍然我行我素。
我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就那么那么讨厌她。
这次在家住的十天,她每一天都变着法给我做好吃的,但我每天都吃不完。
她惯着我,连我妈明令禁止我不准再喝咖啡了,因为我想喝,她都会买给我。
我发烧,她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不知道我是长大了还是复习很忙之类的,这次相处的这段时间,我从没生过气,也再也没有把原来那些看不顺眼的事情放心上,虽然她那些特质依旧存在。
愤怒和偏见真的会蒙蔽人心。
没有消极的情绪,我们意外地相处得挺好。
她问我要不要吃什么,我要吃就告诉她,不吃也直说;她要我帮她打电话发信息我也都照做;她把我当做残疾人一样照顾(就是不让我做任何事),我知道坳不过他,小时候还会说,哼这样不是显得我自己很没能力,但现在就由她去了。
本来她打算待到我去学校考试再走,但是小姨发烧了,外公也生病,家里没人照顾,因此她不得不提前一天走。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她问我回家过年的火车票(我爸爸那边)多少钱一张,我说了价格,她就给我了那么多钱。
我说你干什么呀,我们票都已经买好了。
她说,我觉得对不起你,本来说好要照顾你到考试,结果提前走了,又没什么好弥补的。
我拿着了,但一点也没有觉得她照顾我照顾得不好。
晚上她去火车站,我突然觉得一个人很空。
我好像迟到了那么久才发现,才肯承认,我们是至亲的祖孙关系。
以前我还老说我妈愚孝,外婆提出的“再过分”的要求我妈妈都会照办。
但是今天我突然理解了我妈的做法。
外婆走后,我总觉得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想要发声却说不出话。
晚上找了《娘家母亲》来看,说实话,我之前看过比着更煽情催泪的电影有很多,但今晚真的是哭成狗一样,一边哭一边喘气,已经不是流眼泪了,而是真的大哭。
外婆和片中的母亲很像,看起来没素质大咧咧,但永远都是为了女儿好。
我和那个女儿也很像,对她们有过嫌弃,不争,但始终还是爱着对方。
也许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多接触到这复杂的社会,也越来越体会到,有人真心地,不求回报地对你好,真的是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
在外面受了伤害,总是要回到家里才能疗伤,可是我竟然把别人对我的好硬生生推开,感觉脑子进水也就到这个程度吧。
哎,好在我及時醒悟。
不说了,就到这吧,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
刚看了这部影片,从头到尾,眼泪一直也没有停过……抓起电话给妈妈打了过去,然后告诉她,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北京?
给我做顿好吃的饭吧...然后便开始声泪俱下!
妈妈被我吓坏了,一直问我出了什么事情?
我说没有,只是因为某些事情,触景生情便开始想念你。
这么多年,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脾气不好不孝顺的孩子。
生气摔东西是家常便饭,无故挂电话,不想听她唠叨,暴跳如雷,以死相逼...甚至为了男朋友妈妈哭着挽留,也毅然决然的走了……妈妈,真的很想说声对不起,真的……电影从孩提讲到身为人母,智淑一直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是没有怨言的奉献。
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情,却让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自己妈妈的爱,那样真实又那样真诚!
妈妈的爱,从未离弃过,妈妈的爱,从未计较过,妈妈的爱,让我无言释怀……妈妈说,女儿,很对不起,让你生在了这样的一个家庭。
但是有来生,还想做你的妈妈。
妈妈没本事,怕是去天堂找不到你,所以聪明的女儿,你一定要过来找妈妈。
说着写着,眼泪又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总是觉得胸口有一股什么东西在堵着自己,然后又看了一遍智淑上大学时的火车上,妈妈给带的那一大包东西和那一封信:妈妈买100块钱的方便面,不买200的,这便能给女儿攒下100块钱;妈妈买豆腐只买半块,便能省下那半块的豆腐钱。
包裹里尽是罐头和一袋袋妈妈攒下的零钱,还有展开信纸后,妈妈写下的那些笨拙的文字!
故事中的爸爸,只有简短的几个镜头,其实爸爸的爱,是默默无闻的,在得知女儿考上大学后,在女儿火车启动时,在某一个瞬间,眼泪也流了下来……我知道我在语无伦次,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可能是还无法从刚才的剧情中挣脱出来,尤其是最后女儿去世时,妈妈憔悴的面容,她多自己可以代替女儿生病,让这个自己骄傲的女儿继续活下去;坐在飘雪的屋外,妈妈在倒数着与女儿相聚的时间……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吧,趁他们还在世,我们开始尽孝吧,莫待后悔之时……
“21世纪的国民妈妈”金海淑主演,改编自同名话剧。
我承认,这是标准例牌韩式通俗催泪大悲剧,但谁让它拍的是母亲的题材呢?
还拍得那么真实、细致、感人?
与奉俊昊的《骨肉同谋》比起来,本片也许少了点讲故事的技巧,镜头的运用也有些单一,但那份平凡、伟大、深沉、无私的母爱是一样的,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老妈,从今天开始,我可以更加爱你吗?
PS:人人影视韩剧精灵字幕组威武!
女主从小地方考到首尔,一路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最后得了绝症一命呜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友的大伯1983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7毕业分配到某省军马场,两年后考研回本校,93年求职上海农学院,2000该校合并到上海交大,在中国这算是人生赢家了。
我2015暑假去老友老家住了几天,他的奶奶给我们做饭,儿子在上海的福分,她并没有享受到。
妈妈同学88年高考,具体哪个大学不清楚,93年贷款自费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现在在北京工作,他的母亲依然住在农村,父亲在炎炎夏日割麦子。
无论中日韩,这些通过高考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霸们,他们的父母辈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在农村老去死去。
60后这一代人,只要是高考成功的,吃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可是父母呢?
以上都是题外话(1)看见女主父亲那离去的背影,总是给女主买水果罐头,不免动容。
(2)那张合照到底写了什么呢?
(3)女主得绝症会不会是因为吸烟熬夜工作所致?
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4)妈妈之所以忍着不离婚是为了女儿的学习,不被家庭琐事打扰,那段好真实啊,韩国家庭电影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可以和是枝裕和一比高下。
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吧(5)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仍在追寻之中
当看到穿着洁白演出服动情演唱的罪犯们时,谁成想她们刚刚经历过怎样的一场血雨腥风?
难道犯过错的人就不能享有辩驳自己清白的权利了吗?
先是一位认错人,然后发现此珉宇非彼珉宇地惊喜后,女主角错愕的眼神,眼泪一下就喷出来了,意想不到的幸福特别动人。
想要说出,那些没来得及对妈妈说的话;没有对你说过一次我爱你,对不起;感到辛苦的时候,总埋怨你把我生下来,对不起;总是对你说我很忙,对不起;妈妈说没关系的时候,我总是100%相信,对不起;总是不会对妈妈说些好听的话,对不起;每一次都是我先挂电话,对不起;以为只要自己过得好,妈妈就会幸福,对不起;虽然经常做对不起妈妈的事,但最对不起妈妈的是...妈妈在这世界上最爱的人是我,但我在这世界上最爱的却不是妈妈,所以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伟大的母爱是我们一生无法偿还爱的,恩重如山,父母的出身我们无法选择,请不要在意父母的土气与贫穷,也不要厌恶父母的唠叨,只因有爱,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出身贫苦的父母把一生的所有都给了子女,父母在世一天,儿女永远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这是无价!
请对父母好一点吧。
养育之恩,一辈子都报答不了,如有亏欠,父母应当第一位。
影片快结尾时,母亲追着即将带走女儿生命的火车奔跑时的情景,实在是控制不好自己。。。
这样一个母亲啊,常说自己没有文化,却实实在在给子女的最多教给子女的最多,如尽管不如意的女婿最后还是放下尊严、不和睦的家庭一直忍气吞声…电影前大半断的陈述铺垫,为了在后面大肆发力,把全部情感 眼泪全都爆发出来。
操劳大半辈子的母亲,先是送走老伴,再是最最最疼爱的女儿,明明知道送上火车的女儿就是阴阳相隔啊!
是怎样的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捶胸蹬足没人可以带走我的女儿…女儿沉闷童年、叛逆学生时代、母亲不堪生活与后面母亲两次面对亲人离去,给人以 失去才懂珍惜。
是啊,人生不就是烦繁杂杂磕磕碰碰是常态吗?
一生啊就是反哺父母养育后代。
说来惭愧,不成家是对母亲多大的疑惑不解,难道要说的明明白白…不敢想象,因为至今没有勇气。
幸运的孩子们啊,当我们母亲还健康,当我们还可以再努力的时候,做一些我们可以做到的事。
平铺直叙,不用加任何花巧,真正最煽情的,是最原初的生活。越长大越是懂血脉亲情,从妈妈给我打电话,到我给妈妈打电话,“懂事”其实那么难做,也那么简单。
车祸,癌症,治不好
情节老套但就是喜欢极了~~妈妈最后追着火车喊闺女的时候我眼泪哗哗的!!想起了那首歌——《天之大》!
其实故事就是那么个故事,比较常见的事,但为什么就是觉得挺感人呢。。。
???!!
海淑妈妈从始至终都很可爱啊,说是无知却意想不到的在理,青春期的心理扭曲这么可爱的妈妈都觉得困扰了,很不可思议啊。后来又是癌症白发送黑发的结尾,编辑太不负责任了!
白发送黑发算是这部韩国电影的主打创意么...
母亲你最爱的就是我 可我却先离你而去
最原本的味道。
如果没有父母也许就无法体会出那些真实的细节所带来的震动。真的只有经历才会知晓。妈妈,对不起,没有成为让你骄傲的女儿。
奥猫奥猫,一直在哭但是看完又不觉得有太让自己感动的片段,可能是母爱这个题材本事就太震撼人心
发觉自己很奇怪,有时泪点挺低,有时又很冷漠。尽管片中母女都哭得稀里哗啦,可我却毫无触动,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影片的问题?肯定是片子的问题啊!全片属于概念式煽情。母亲的村妇人设即是没文化?弟弟是抱养的?母女互动不觉得很刻意吗?遗像为什么不是老公拿?哦,他要趴在玻璃窗前和丈母娘飙演技~
不明白为什么是两个孩子,却集中全部爱在姐姐身上
生命的列车总有人是乘客,有人是送客。若是每个母亲都能象这位母亲一样觉得自己的女儿是错投自家的精灵,那世间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都会少很多吧。
女主让我想起林青霞。有些情节太不符合情理了,故意这么煽。
看标题已知会有多煽情。我就是受不了这种片子,泪腺太浅。亲情描绘得很美好,很动人,不过除此之外,无他。支线挺失败的,几处推进也显得火候不足。
如今的韩国亲情催泪感人片早已泛滥,可看完这部电影照样鼻涕眼泪一大把!谁都有母亲,哪个孩子没有妈,有妈的孩子看了这片能不哭么?我小时候老担心我妈要是不在了我怎么活,现在担心我要是不在了我妈怎么活?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只为自己着想,所以为了爱自己的人,我们要好好活下去!
智淑与母亲火车上生离死别,母亲在嚎啕大哭追火车的这一段,想必很多人的眼泪都瞬间决堤………………以后再也不要看这种结局以死为哭点的电影!!(韩国的癌症,车祸真的就那么多么?)
感动得头痛。
媽媽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