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夜,她心爱的夫君守着那个女子生产。
她亲耳听到她夫君说:“我为了别人伤害了眼前人。
”她夫君的绝决,一次次的不相信她。
是啊,那个女子如此的美好,谁都喜欢她,哪怕自己的闺蜜也站在了她的角度上,觉得她好可怜,以及闺蜜的夫君也认为他们应该在一起。
但是她呢?
谁曾想过她。
方慈从噩梦中醒了过来,脑海里萦绕着的是她夫君的那句话。
“我为了别人伤害眼前人。
”方慈无力的笑了一下,这个所谓的别人,不就是她么?
旧时堂前燕,飞入帝王家。
可是这个帝王家,怎么是堂前燕待得的?
一开始就注定了那个地方容不下她。
方慈听见院子里有哗啦的水声,方慈推开门走了出去,看见那个赤裸着上半身,裸露出一身结实肌理的男人将挑来的水注入了水井里。
这个男人叫远山,是山里出了名的猎户,长得也是粗犷之中不失端正。
可惜的是,他父母双亡,没有一个亲戚,外面的人都说他命硬,明明打猎的一把好手,到了而立之年都还没有取上亲。
没有一个人家愿意把姑娘嫁给他。
方慈知道,远山是喜欢她的,她一个外来的姑娘,在这个山里生活诸多不便,远山虽然话不多,但是总会默默的帮她挑好水,打了猎,也会挑最好吃的那块儿肉给她送来。
或许,爱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方慈心下一动,她叫住了在院子里劳作的那个男人。
“远山。
你明天不用来了?
”“为什么?
”“你明天来娶我。
”远山眼底的喜悦,方慈想,她这辈子都会记得的。
2上一次嫁人还是在宫内,红妆十里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个时候她尚且年幼,以为那就是得到了幸福。
现在想起来,不过过眼云烟,倒不如现在实际。
平淡中的幸福,多少人一辈子都求不来的。
远山也没有什么亲人,两个人的婚礼也就住在附近的张大娘和李大壮夫妻来参加了。
方慈第一次看远山这么开心,她对远山讲,日后,我方慈就是你的妻子了。
远山一愣,握住了方慈的手。
那双常年打猎的手长满了老茧,磨得方慈的手有些疼,却是莫名的心安。
自幼在山里长大的男人不如那个他,不会讲情话。
憋红了一张脸也只能愣愣的说出,我会保护你这五个字。
方慈知道,这个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承诺。
婚后的日子倒也舒适,以前的那些伤痛似乎都被掩埋了。
宁静的村子在有一日,被朝廷的马蹄声打断了。
朴实的村民们被眼前这一切吓愣了,远山以为造了难,第一时间收拾好了东西让方慈逃。
方慈听见了院子门口的马蹄声,她让远山等着,说她很快就回来。
远山哪里肯。
这人,是他发誓了要用生命去保护的。
两人拉扯之间,那个人来了。
锦衣华服,器宇轩昂,甚至用浑身上下都萦绕着一股贵气来形容。
他看到方慈和人拉拉扯扯的时候,握紧了背在身后的手。
“放开她!
”“不许动我妻子!
”远山的话让那个男人大惊。
方慈上前一步,再次看到这个男人,她无悲无喜,眼里一片平静:“是的,我嫁人了。
”男人眼里,平地惊雷。
3方慈让远山等她,说她有些事情交代,去去就回。
远山虽然没有说什么话。
这个男人一向话比较少,但是方慈在那一刻感受到了远山的紧张。
远山对她以前的事情知道二三,他应该也知道,来的这个人,是他以前的夫君。
他在担心她会走。
但是,他还是让方慈出去了。
方慈看见,他放在身旁的手纂得很紧。
很紧。
方慈和那个人单独走到了边上。
那个人和以前一样,直接就抱住了她,和她承诺天涯海角。
他说,他知道一切都是那个女子陷害她的。
他说,他此生爱的只有她。
他说,你不喜欢皇宫,我们就不要待在皇宫了。
我们去大理,去生很多很多的孩子。
方慈问,你的眼前人呢?
优柔寡断的男人愣住了,但是还是决绝的说出了,不要他们,我们离开皇宫的话来。
方慈伸手把男人推开了,她淡淡的说,她已经有远山的骨肉了。
男人眼底震惊,愤怒,最后化为了无力。
终究是爱过的人,方慈原本想说一点别的话,但是想了一下,君王早就是过客了,只好转身走了罢。
只丢下一句,我们夫妻现在很恩爱,请不要打扰。
身后传来了异样的声响。
但是方慈已经不想理会了。
所有的事情,早就在几个月之前就化为尘埃了。
痛苦和失望是一点点积攒的,这个男人带给她的伤痕…… 好在她现在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仿若前尘往事一般。
4“我没有想到你变成了这个样子。
”女子的样子柔柔弱弱,说出来的话却是极其的失望。
但是,她有什么资格失望呢?
方慈走到了她的跟前,打算直接走开的时候被她拉住了胳膊。
“你怎么可以就这么离开,你是打算让她赢走……”女子的话还没有说话,就直接被方慈打断了。
方慈冷冷的看了她一眼。
这个美丽的女子,就是她的好姐妹,好朋友,当年她心甘情愿为了她去闯围场。
却最终落了个骗子的名声。
一次次的,有错,她就往自己身上扛,可是她的好姐妹呢?
“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女子从未被方慈用这么冷漠的眼神看过,她一下子慌了起来,连忙解释:“我是为了你好,我希望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回去,再并肩作战啊,我……”女子还想解释。
方慈直接推开了女子的手,说:“让他去圆房的是你们,让我不要放弃的也是你们,你究竟想要如何?
”显然是没有底气了。
她也没有想到,在山野之间生活了短短几个月的方慈就变了一个人。
她连忙解释道:“但是你要知道,她出身名门,嫁人后就只能守活寡,这难道不是很可怜么?
”可怜啊……是很可怜,可是谁可怜过她呢?
她原本以为,谁都对她好,谁都疼她。
可是到头来发现,对她好的不过只有她的亲哥哥和嫂子。
至于朋友,和以前的那个人?
方慈唇角出现了一抹虚无的笑容。
“那你夫君要娶缅甸公主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退步?
”方慈紧紧的盯着她的眼睛。
“我……”她没有办法解释,反而是现在的方慈,浑身都是刺,她一点也不敢靠近。
方慈一步步逼近,直视她的眼睛。
“你常常劝我,为了大局思考,那你怎么不为了大局思考,大清和缅甸交战,生灵涂炭,要是娶了缅甸公主,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你怎么如此自私!
”方慈的话让女子不知道该如何对接。
女子有些慌乱了起来,“不……不……这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你们都是自私的。
”方慈冷笑了一声,“你只知道自己要认爹,只知道自己要夫君一心一意,可是我呢?
你为我思考过么?
有错,我在皇阿玛面前会为你扛,而你只会让我装晕,你对我真好啊!
”方慈看着眼前柔柔弱弱的女子,她突然明白了,最可怕的是蛇蝎心肠啊!
宫里的人都是如此。
名门也是如此。
她一个寻常人,怎么玩的起这些。
“你真的不会去么?
做不成福晋,还可以做格格的啊。
”女子拉住了方慈的手。
方慈笑了一声,松开了女子:“不了,配不上和你们一起生活,好好守着你来之不易的生活吧。
”方慈再也不想和这个女子说话了。
如果可以,她真希望她从未认识过眼前的女子。
从未去闯过围场。
从未……从未踏入那个皇宫一步!
5远山看到她回来的时候很震惊。
方慈知道,远山估计以为,她会和那个人走吧。
但是怎么可能呢?
他才是她的夫婿。
才是一心一意疼她的人啊!
“我有了你的骨肉了。
”“啊……你是因为这个……其实,你可以不要孩子的。
”“啪!
”“小慈,我认真的。
”“啪啪!
”“我没有开玩笑,你不必这样委屈自己的。
”“啪啪啪!
”方慈抬起手直接连甩了远山几耳光。
远山是山里人,山里人传宗接代思想有多严重方慈不是不知道。
这个男人估计以为她是因为有了孩子所以舍不得走。
方慈恼了。
“我要你这个人,萧远山,听清楚了么?
”方慈的声音洪洪亮亮,远山整个人都愣住了,片刻之后,露出了一抹傻笑。
脸上的火辣不及心里的开心。
6方慈怀胎五月的时候和远山去镇上贩卖猎物给酒肆的时候听见有人在说,当朝的荣亲王才二十来岁就去了。
留下来年纪轻轻的亲王妃和嗷嗷待铺的婴孩。
方慈愣住了,随即也释然了。
往事种种已去,她现在有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她摸了摸自己隆起的小腹,光晕之中,那个魁梧的山里男人踏着光而来。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男金庸、女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還珠格格》是唯一破圈的一部,老少咸宜。
去年四、五月間,用一個半月重溫了一遍,收穫頗豐。
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小時候沒看懂的情節。
首先,令妃娘娘不簡單,小燕子被錯認作格格,是她一首促成。
當小燕子幾次想告訴大家自己不是格格時,她都從中阻撓,還拿砍頭嚇唬她。
他們出循時遇到的那個彩蓮,惡霸說她歉他錢,彩蓮有句詞很有意思:“.我沒有拿過他一毛錢。
”西藏没有土司,只有達賴和般禪。
劇裏出現的土司,原形可能是大小金川的莎羅奔,名字很像,劇中叫巴羅奔。
最初,瓊瑤只是因爲北京地名“公主墳”得到一些靈感,弄出一個真假格格的傳奇故事。
沒想到,播出後大火。
於是,很快推出了第二部。
這部劇的本子很明顯是赶出來的,前面二十多集完全是用各種尷尬的笑料和第一部的矛盾來拖集數。
但高手還是不一樣的,對於細節的處理,是現在那些三流編劇所不能比。
香妃刺傷皇帝,他們不得不施行計化,暴風雨就要來臨。
這里突然弄出一隻鸚鵡活躍氣氛。
這段劇情笑點異常密集,作者的用意好像是:先讓你們笑夠了,再讓你們哭。
有個問題很不明白:瓊瑤的腦袋裏哪來那麼多尷尬笑料的?
看她的劇千萬不能帶入主角心理,真的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後半節的劇情還是挺有創意的,整個一古装公路片。
他們從北京一路走到河南,在南陽被皇帝找回。
這里有一個臺詞錯誤:河南地名“浚縣”,爾康念成了“軍”。
劇集從十三集起片尾改成《你是風兒我是沙》,三十九集起,改爲《夢裏》或許是因爲太難聽了,電視臺放的時候,還是《你是風兒我是沙》。
這部的重要人物無疑是老佛爺,小時候感覺她的可怕成度僅次於容嬤嬤。
長大再看,發現這老太太頭腦簡單、感情豐富且易怒,所以,一直在被人當槍使。
還有晴格格,這應該是本劇中最光彩的人物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秀外慧中,清麗脫俗,到了地三部,甚至比兩位女主角還要出彩。
順遍說一下:老佛爺是慈禧的專用,其她都叫太后。
她們頭上戴的那個叫“大拉翅”,也是慈禧發明的。
第三部的劇名叫《天上人間》,顯然靈感來原於白居易的《長恨歌》。
劇中有首歌就叫《天上人間會相見》,裏面有幾句詞直接引用這首長詩。
瓊瑤很喜歡化用詩詞作歌詞。
另一首《山一程水一程》至少化用了六首詩詞。
但這首歌還是不錯的,特别是那句“舊日遊蹤半是荒草半是苔,”無限淒涼。
可能原自李白的《長干行》,“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劇中出現過這首詩,一首痴情女子望夫歸的詩,讓小燕子念得磕磕絆絆。
和第二部一樣,這部的主要演員也作了一個合唱:《只要有你》。
這個比《你是風兒我是沙》好,很明顯是認真排練過的。
關鍵是有專業歌首古巨基鎮場子,前兩部蘇有朋的這個長處没發揮出來。
黃奕唱歌也還行,跟趙薇比孰優孰劣不好區分,畢竟只有兩句,趙薇低音下不去。
周傑有進步,勉強沒有跑調,他和林心如的那首《夢裏》聽得我尷尬症、強迫症一齊發作。
馬伊琍唱歌像那英,網上也有說像田震的,適合唱搖滚。
不管像誰,單從唱功上說,可以給林心如當音樂老師了。
黃曉明唱歌和他說話一樣,带口音。
最後一個爲什麼是劉濤呢?
難道晴格格五音不全嗎?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差評,我認爲原因有三:一是演員大換血,主要演員除晴格格、太后、爾康及其父母以外都換了,這無疑對劇輯的口碑造成重大損害。
二是劇本,第三部的戲劇張力是前兩部不能比的。
瓊瑤不知道是哪根筋耷錯了,開始認真講故事,拍得有些像正劇,觀眾接受不了。
要知道看戲說偶像劇的和看正劇的觀眾群,重合度並不高,像我這樣的影視劇發燒友是很少見的。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那些年,像這樣水準的劇,一抓一大把。
還有,那個蝴蝶特效實在太爛了。
但以現在的標準看,此劇絕對是良心之作。
首先,畫風比前兩部好看,佈景比前兩部豪華。
我就喜歡這種色調的劇,紅色就是紅色、黃色就是黃色、綠色就是綠色、白色就是白色,很真實。
那些又是濾鏡又是摩皮的古装劇,實在欣賞不來。
至於演員嘛:黄奕的小燕子是差了一些,但馬伊俐的紫薇比林心如的好。
把前兩部的配音去掉。
還有童年女神劉濤、王艷、蔣勤勤。
黃曉明的簫劍,確實沒有亮點。
古巨基演的永琪,大家都說是愛新覺羅·書桓。
不作大哥很久了的豪哥狄龍演皇阿瑪。
其實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權都是黑社會,朝庭是最大的社團,皇帝是最有錢、勢力最大、小弟最多的大老,東亞板塊的話事人。
問題是狄龍不會說北京化,用的是配音,整個人的氣質跟前兩不也不能比,有點儿拿不住。
或許是意識到這一點,皇帝的戲份比前兩部少了很多。
開始出循的段絡很大氣,到夏盈盈送皇上,迎來劇中第一個高潮。
這皇帝也夠倒楣的:喜歡個香妃,讓他們拐出去,跟野男人跑了,最終不知去向。
好容易認識個夏盈盈,想在青春逝去之前燃燒一把,也讓他們給攪黃了。
爲什麼你們可以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可以你是風兒我是沙,朕怎麼就不行?
因爲您是皇上。
沒有比這更合理,也沒有比這更無奈了。
這里皇后和容嬤嬤的戲如果不換演員,會更感人。
後面回到皇宮,多了個海寧陳家的知畫,小燕子的生事敗露,第三者硬核插入。
前面鋪得太開,宮鬥的劇情顯然格局太小,有點接不住。
所以,安排了一場戰征戲,讓大家認爲爾康犧牲,把《長恨歌》的故事挪過來,性別對調,符合天上人間的主題。
單淳的小燕子是鬥不過知畫的,還好有晴格格。
最後她決定甩掉五阿哥,自己退出。
這其實是一種很聰明的選擇,把自己從低維内耗中解脫出來。
永琪愛小燕子,所以和她一起走。
知畫輸了,她們不在同一維度,作者讓她的對手擁有遠超出那個時代的智慧。
面對這種降维打擊,她根本鸁不了,說出真相,只是無效攻擊。
最終唯一可作的,就只剩下道德綁架了。
秦嵐的演技是真好!
瓊瑤評價:秦嵐一滴淚,天上一顆星。
小燕子的形象從第二部開始就崩了,智商全失。
第一部的小燕子,俠肝義膽,能隨機應變,關鍵是不笨。
在梁大人家,東西是没偷到,但新娘子救出來了,且全身而退。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是背不下來,但“皇上刁難風沙暗,公主背詩幽怨多”,没一點天賦是想不出來的。
從開始的作畫傳書道寫兩首能分清五言七言,且壓韻的打由詩,把“天下爲公”、“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記在腦子裏,一年都不到。
但這種天賦,被作者給費棄了:二、三部的小燕子,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笨蛋、一塊木頭。
在宮裏六年,掃盲都沒有完成,“嘗”和“當”筆畫太多分不清也就算了,“未”和“木”也分不青。
我有點明白,趙薇爲什麼不喜歡這個角色了。
但有一個細節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小燕子接觸到的是傳統文化中最乾浄的部分—詩詞和成語。
有一種說法:瓊瑤對自立自強,外鋼内柔的女性有偏見。
再說紫薇:她因該是第一女主角,但她的性格卻很難概括。
表面上看,溫婉柔弱,聰明善良,内裏頗爲鋼強。
再面對酷刑和死亡時,從未屈服。
瓊瑤很喜歡讓她筆下的女性角色遭受虐待,這不知道是什麼心理。
在出循時遇到一群飯桶作詩送老鐵,她也作了一首打油詩:你也作詩送老鐵,他也作詩送老鐵。
江南江北柳花紅,都是詩人眼中血。
結合前面被針扎時嘲諷容嬤嬤的話,好像又有些刻薄。
對於才女這種人設,瓊瑤顯然駕馭不來。
曹雪芹筆下的才女,真的會作詩填詞,這位紫薇格格,展現出來的才華,全是旁門左道:改前人詩句,在白紙上念出字來,廚藝也不比江湖女子柳紅更好。
最離譜的是跟馬說話,那馬就像是喫了春藥一樣,把陷在淤泥裏的車子垃了出來。
彈琴和唱歌就不用說了,國產劇有兩個讓人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一個是玩樂器,另一個是下圍棋,至於唱歌,全是配唱,根本無法入戲。
在被皇后考問時,她拿出十二阿哥,試圖擋一下,但沒有用。
知畫誣陷小燕子推她,被責難時,她在太后面前那一下假摔驚天動地。
這似乎又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她和知畫擁有同樣的知識結構,知畫會的,她也會。
後來她倆也成了閨蜜。
不同的是,她很少使用這些,甚至沒有用來保護自己。
第三部紫薇的劇情線還是挺正能量的,先有抗疫,後有戒毒。
周傑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在劇中貢獻了很高的演技。
現在的流量明星會爲了角色這樣糟蹋自己嗎?
被作成表情包不也是因爲演得好嗎?
作爲觀眾,判斷演員好壞有一個很直觀的參照,就是是否使用配音:一等演員同期收音,這些人一般具備演舞臺劇的素質,周傑後來就去演話劇了。
二等演員自己配音,如李連傑、陳建兵等。
三等演員需要配音,至於那些摳圖、用替身、念數字的,都是垃圾,不在討論之列。
他演的爾康挺有意思:好像足智多謀,制定的每一個計化,表面上都很縝密,但總有不可彌補的漏洞,最終都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送紫薇進宮,忽略了皇后這個變量,導致紫薇被針扎;送香妃出宮,沒有把薩滿巫師的那身行頭處理掉,險些掉了腦袋:讓晴兒和簫劍約會,非要弄一堆蠟燭搞氣氛,引來官兵,鬧了齣火燒小船。
又好像很能打:被邪教組織刺殺,除紫薇外,只有他被砍了一刀:逃亡途中被皇后的人追殺,也是他傷得最重,差點被砍死:出去打個仗,别人都跟玩儿似的,毫髮無傷的回來,只有他,被亂劍攢身,半死不活,最後還染上毒癮。
另外,那個缅甸舞曲很魔性。
反觀簫劍就很厲害了,能打不說,每一次計化都天衣無縫。
唯一的克星是皇帝,兩次跑路都被猜重了。
本來看完就想寫些什麼,因爲各種原因,一直拖延到現在。
瓊瑤似乎知道有很多孩子會看這部劇,裏面融了不少詩詞。
我就學了十餘首,包括“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知畫剛進宮,爲了勾引永琪,寫出來的那兩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出自盧照鄰的《長安古意》。
一首很棒的長詩,讀來朗朗上口,分享給大家: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啣寶蓋承朝日,鳯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鳯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藉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爲君解,燕歌趙舞爲君開。
别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三部一口气看下来,我认为琼瑶反帝反封建,追求自由的作品内核是没变的。
但1.2和3之间巨大的割裂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在于斗争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还珠1.2里皇后是制度的受害者,也是制度的拥趸。
她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角色,是制度的象征,也是小燕子斗争的主要对象。
但在一次次戕害他人的过程中,皇上这个制度最大的得益者居然居高临下地指责她,心灰意冷的皇后开始怀疑她从小内化的、充满压迫的封建礼教和宫廷制度。
在还珠3里她已经是没有“凡心”的皇后了。
她不再是斗争的对象,反而成了个人主义的另一个庇护所。
那么恶毒的皇后消失了,压迫就不存在了吗?
并没有,琼瑶给出了她的答案。
还珠3里小燕子斗争的对象除了老佛爷(和2一样)还有皇上,和新加入的知画。
看剧的时候,评论区很多人说,这个第三部的皇帝和第一二部的完全两个人,一点也不爱小燕子,一点也不和蔼。
当然不一样,第三部是还珠宇宙向现实主义的坍塌,“皇上”作为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琼瑶还原了他最本真的面貌。
除了让皇上回到他的本位,琼瑶还引入了另一个制度的受害者,知画。
琼瑶让作恶了一辈子的皇后觉醒了,又引入了一个被制度毒害的知画。
这太写实,太现实了。
还珠3虽然和1.2之间有巨大的割裂感,但它本质不是个坏作品,琼瑶对于女性困境的呈现是非常灵活、真实的。
看看皇后、令妃、含香、甚至是第三部的小燕子,后宫生活真的是女性血泪史。
琼瑶的作品在当时肯定是先锋的,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呼唤女性视角的回归,但这些电视剧只是拿女性视角做噱头,机械地呈现女性困境。
说职场不公平,就机械地呈现职场性骚扰,孕期被辞退等具体并易于复制的情景。
这些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女性甚至是男性身上,但是主体的面目和他们的感受却是模糊的、不鲜明的。
批评琼瑶的人觉得她写的爱情太纠葛,看得闹心。
因为琼瑶的情感叙事确实突出,并且强烈,强烈到让人无法忽视,从而忽略了她对于女性困境的思考和呈现。
还珠1.2里的小燕子非常神气活现,赵薇长得太美了,灵动又大气。
她那张极具个性和自我的脸才能驾驭琼瑶笔下非常有破坏性,颇有不疯魔不成活之感的女主角。
但还珠2里的箫剑和3里的箫剑简直判若两人。
在还珠2这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宇宙里,箫剑和晴儿是最坚实可靠,云淡风轻的人。
还珠3里晴儿还是那个晴儿,依然是个既能“出世”又能“入世”的妙人。
箫剑却不是那个侠骨柔情“一箫一剑走江湖”的箫剑了。
不知道究竟是剧本的问题还是黄晓明就是不如朱宏嘉,这很难评。
五阿哥也是,想看看还珠3这个颇具何书桓特性的五阿哥苏有朋演出来会是什么样,看看到底是谁的问题。
看论文的几天一直在放《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最后想说,如果写毕业论文有写影评这么顺畅就好了。
原文转自:《还珠3》里的残酷真相,只有成年人才懂公众号:泠十三 ID:mew013作者微博:@-泠十三
在还珠格格第二部中,当所有人历经了磨难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就像童话故事的结尾,王子和公主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童话只是童话,现实终究是现实。
安徒生没有写出的王子和公主婚后生活的残忍真相,在《还珠3》里被血淋淋地扒开。
深宫无人可交心竟对仇人吐真情我们都忘不了在还珠前两部中的大反派角色——皇后娘娘和容嬷嬷。
她们那么阴狠,非置小燕子紫薇于死地不可。
手段又极尽歹毒直接,连表面上的好人都懒得装一下。
她们的坏赤裸裸,毫不掩饰。
我们在很多宫斗剧中也都看过这样用尽心机、不折手断的女人,她们或是为了争宠,或是为了子嗣,又或是为了在这深宫中存活下来,从而拼上浑身解数,一定要去除前面挡路的人。
有人说能在这偌大的皇宫里手握大权的人,没有一朵是真正的白莲花。
其实迈进这围城里的每一个人,不管是面善心狠还是面狠心狠,何尝哪个的命运不是悲剧。
在第三部里,皇后娘娘为了劝谏皇上,不要封青楼女子夏盈盈为妃而写下的血书,却被皇上一气之下撕碎。
面对皇上指责她嫉妒,万念俱灰的皇后娘娘说道,“臣妾不嫉妒她,臣妾可怜她!
她现在还不明白,以为当了贵妃有多么了不起?
其实,她看看我和令妃就明白了。
即使当了皇后和贵妃,也不过如此!
宫里的女人,是人间最惨痛的悲剧!
”
第三部里,小燕子在心里烦闷,无人可说心里话的时候,淋着大雨竟跑去找皇后娘娘和容嬷嬷说知心话,很多人都觉得非常震惊,这两个人可是当初要杀你的人!
小燕子更是直言:“我周围连一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容嬷嬷抱着她,她竟有一种被娘亲抱着的感觉,安心踏实,不再害怕。
一个是原本自由自在却误打误撞飞进皇宫的小燕子,不仅失了自由,如今连爱情也丢了;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原本心狠手辣,如今却看破红尘,与青灯古佛作伴。
从前的冤家路窄,如今的袒露心扉,不过是这两个被深宫大院牢牢锁住又惨遭抛弃的可怜人儿,互相取暖罢了。
昔日你我姐妹情深今成他人闺中密友在第一部中,小燕子和紫薇相遇没多久,二人就义结金兰,结为姐妹,发誓从此患难扶持,欢乐与共。
从此两个人也就真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她们都成了格格,得到了皇上的宠爱。
也一起成了阶下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他们几个人犯下弥天大罪,满世界逃亡。
什么王子公主,什么金钱权利,他们统统都不要了。
他们任性又热血,他们天真却有情有义,他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他们在刀尖上滚过,他们都是过命的兄弟姐妹。
到了第三部,他们终于不用再逃亡,终于可以安心过着童话里的生活,可知画又出现了。
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知书达理,出身世家。
此时萧剑的杀父之仇已经暴露,小燕子只能同意老佛爷提出的条件,让永琪娶知画,来救自己哥哥的命。
在得知永琪并没有和知画圆房后,尔康和紫薇很惊讶,他们两个纷纷为知画抱不平,埋怨永琪有失君子风度,欺负人家一个小女孩。
紫薇更是为知画感到悲哀,指责永琪太过残忍。
紫薇能感受到知画的痛,可小燕子的痛,她就全然不顾了吗?
尔康和紫薇是否太过博爱,有情有义到不分亲疏内外。
可如果这件事放到他们自己的身上,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直到故事的结尾,小燕子永琪和萧剑晴儿远走大理,多年之后尔康和皇上悄悄来看望,紫薇没有来,尔康更是透露,紫薇已经和知画成了闺中密友。
知画无疑也是个悲剧,可酿成这场悲剧的最大原因还是她自己。
他们几个在看清了知画耍的那些手段后依然可怜她,永琪这一生可能都要心怀愧疚地活下去。
在第二部中他们担着要掉脑袋的风险也要把含香救出宫去,他们原谅了一心要杀自己的皇后和容嬷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都觉得知画可怜。
剧中主角们的人设太过富有同情心,也太过有同理心。
只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闺蜜转过头就和你的情敌成了好朋友,这样的闺蜜还能要吗?
最美丽的小鹿最糊涂的猎人那年围场狩猎,那个“最糊涂的猎人”一箭射到那只“最美丽的小鹿”。
从此眼睛就再未从她的身上移开。
处处护她周全。
她在闹,他在笑。
吃饭的时候总不忘给她夹菜。
她被打二十大板,他心疼的脸都扭在一起。
看见她这么伤心的样子,自己也忍不住哭了出来。
为了她愿意放弃一切,只愿陪在她的身边。
就是那么爱小燕子的一个男人,在第三部中被迫娶了知画,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同情心泛滥,觉得知画太可怜,最后和她有了一个孩子。
就是那么爱小燕子的一个男人,在知画难产的时候,不顾一切冲进产房,紧紧握着知画的手,对她说,“我一天到晚忙着去保护别人,而让眼前的人遍体鳞伤。
”他坚定而有力,深情而执着,他要结束知画生命里的“悲剧”,和她重新来过。
虽然后来永琪还是和小燕子逃离了皇宫,去大理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可在他的心里依然惦记着远在北京的知画和他们的孩子。
永琪依然爱小燕子,却再也不像从前那般爱了。
▼▼▼故事的结尾,尔康和皇上来到大理,此时的小燕子和永琪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他们和萧剑晴儿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他们彻夜聊天,说起从前,皇上此时已是迟暮之年,他说最近“回忆”占据了时间的绝大部分。
想起小燕子刚进宫那会儿,那时她就是大家的开心果,她解释的成语乱七八糟,却也总惹得所有人哈哈大笑。
后来她从女儿变成了儿媳,从格格变成了王妃,以后可能还要成为皇后。
她从前的那些可爱变成了任性,大家开始希望她长大,希望她端庄得体,而不是整天疯疯癫癫。
她不再爱笑了,总是在哭。
皇后娘娘和容嬷嬷不再那么凶了,开始吃斋念佛,皇后娘娘最后病死在冷宫里,容嬷嬷也自杀随了她一起去。
尔康的毒瘾彻底戒掉了,功夫还像从前一样好,和紫薇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
尔泰带着赛娅从西藏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他们的三个孩子。
紫薇和知画成了闺中密友,知画也经常带着自己的孩子绵亿去学士府玩。
对了,小燕子现在学会了很多成语和诗句,她还编了歌谣教自己的孩子。
晴儿和萧剑也有了四个孩子,小燕子的大女儿南儿天天带着这群弟弟妹妹疯玩,像极了她娘年轻时的样子。
五阿哥永琪彻底从这个世上消失,但在遥远的云南有个名医,名叫艾琪。
皇上不能在此处久留,他和尔康一大早就启程,小燕子和晴儿连带着那些孩子统统随皇上上了车,永琪尔康萧剑三人则在前面骑马,他们要再送皇上和尔康一程。
他们在马车上唱着,笑着,“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
连带着那句皇上不忍念出的诗,“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直在耳边回荡。
到处都是孩子欢乐的笑声,听不见大人的哭声。
当然没有物是人非。
只是一切都不同了。
1、还珠格格——小燕子这一部电视剧中,小燕子已经嫁给永琪为妻了,可是依旧什么规矩都不懂,但是关键黄奕版本的小燕子没有赵薇的小燕子的那份灵气。
2、明珠格格——夏紫薇其实马伊琍和林心如的夏紫薇算是各有千秋,林心如的夏紫薇是个标准的大家闺秀,马伊琍的夏紫薇是个贤妻良母,还挺适合的。
3、萧剑其实之前饰演萧剑的那位演员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觉得他演的萧剑莫名的合适,反而晓明哥饰演的萧剑有点怪。
4、五阿哥——永琪其实苏有朋的五阿哥和古巨基的五阿哥没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看习惯了。
小时候看《还珠格格》,我们都想活成小燕子,任性妄为;长大后看《还珠格格》,我们却想活成晴儿,聪明、高贵、知进退。
我一直觉得,晴儿才是《还珠格格》里,最完美的女神。
如果让我选择,我肯定做晴儿,而不是紫薇。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问题说:如果没有萧剑,晴儿做了“小三”,紫薇能招架得住吗?
我回答:即便没有箫剑,晴儿也绝对不会嫁给福尔康,更别说像知画一样去做“小三”,夹在紫薇和尔康之间了。
晴儿只是尔康的备胎不可否认,尔康对晴儿,是有一点欣赏的,否则也不会跟她看一晚上星星了。
但是这种欣赏,应该只是喜欢,谈不上爱。
如果尔康真的像爱紫薇那样爱晴儿,估计早就请皇帝赐婚了,哪里还会等到紫薇出现。
那么尔康为什么对如此优秀的晴儿不上心呢?
一方面,晴儿的秉性,跟尔康见到过的大多数格格,是一样的。
他们都矜持、高贵、不轻易吐露心事。
所以,晴儿并没有多么吸引尔康。
或许正是有那样看雪的一个晚上,尔康才觉得,晴儿跟其他的格格们并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紫薇一出现就能抓住尔康的原因。
因为紫薇跟宫里的格格不同。
所以说,紫薇吸引尔康的,不仅仅是才情,更多的是她温婉、柔弱的性格。
另一方面,晴儿的身世。
尔康的婚姻是福家的一个依仗,不然尔康的额娘也不会反复说,尔康需要皇帝的指婚。
晴儿虽然是老佛爷面前的红人,但是她毕竟不是皇帝亲生,而且家族无人。
万一老佛爷薨逝,就没了任何指望。
福家从家族利益考虑,当然是娶皇帝的亲生女儿最好了。
但是当时,应该没有合适的格格,所以尔康才会把晴儿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
总之,尔康与晴儿,并不是什么情窦初开的懵懂。
而是尔康或者是他父母给他安排的一条退路。
紫薇,皇帝的亲生女儿,而且皇帝还对她满怀愧疚,对于尔康来说,这是最佳选择。
所以,福家才会全力相助紫薇认祖归宗。
因为帮助紫薇,就是帮助自己的家族啊。
尔康不是太后的最佳选择跟晴儿是尔康的备胎相同,尔康也只是太后的备胎。
尔康的出身并不高贵,他的家族是靠着令妃才走到今天。
以晴儿的身份地位,嫁给他,是“下嫁”。
所以,太后明知道晴儿对尔康的情愫,却没有那么快下旨赐婚,也是在迟疑,想着要不要给她更好的。
带着晴儿去五台山将近一年,也许就是存心拆散他们,或者是先避一避这一段感情。
毕竟,只要晴儿愿意,比尔康更高身份、地位、前途的人,有的是。
尔康与晴儿的错过,主要还是因为利益的考量。
他们的结合,更多的是利益结盟,而不是感情结合。
但是当太后回来后,发现尔康居然喜欢紫薇,一个处处没有晴儿好的姑娘,她心里又觉得有点对不起晴儿。
如果没有紫薇,或许太后看不到尔康的好。
正是因为有了紫薇,太后觉得,尔康这样深情、专一、又有能力的男子,实在是良配。
所以才想着拆散他们,让自己的晴儿嫁过去。
可惜,此时,已经为时过晚。
尔康心里已经放不下晴儿了,太后也绝不会委屈自己的晴儿去跟紫薇抢丈夫。
虽然她知道,晴儿肯定能赢,但那毕竟不是什么幸福的人生。
以太后疼爱晴儿的态度,她不会那么做。
晴儿向往的是真正的自由我们相信一点,那就是晴儿对尔康是动过心的。
她帮助紫薇和小燕子,一开始看的是尔康的面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她对尔康说:你欠我的账,我记着,将来再问你讨还。
内心其实是对尔康矛盾又苦涩的爱。
但是,她被紫薇和尔康的爱情感动了,慢慢放开心胸,决定挣脱皇宫给她的枷锁,寻找真正属于她的幸福。
如果,没有紫薇,晴儿嫁给尔康,我觉得,对晴儿来说,那也是一种悲哀。
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不过是相敬如宾地过下去,又去哪里品一品爱情的滋味呢?
晴儿骨子里是叛逆的。
不然,她也不会因为箫剑,而选择放弃皇宫里的一切,去云南生活了。
晴儿在一次又一次目睹了小燕子与永琪、紫薇和尔康的爱情之后,内心对自由的向往被激活了,于是,她想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而箫剑,“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
两脚踏遍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这种侠气、这种毫无束缚的自由、这种徜徉天地间的豪情,深深吸引了被皇宫困住大半韶华的晴儿。
束缚的日子过累了,还是去追求自由吧,真正的自由。
晴儿是幸福的,前半生享受了所谓的荣华富贵、至高权力,小心谨慎地活着;后半生得到了身心自由,与箫剑、孩子,在权力之外的世界里活出想要的自己。
晴儿如此聪慧,她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
即便没有箫剑,也会有其他人,带领她认识真正的自己。
婚姻幸不幸福,关键在于,你在婚后是不是不曾被改变,还活得像自己。
首先呢,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所有的演员都被换了,一下子让人接受不了,毕竟原来的演员早已深入人心,而且剧情在这个阶段开始有点揪心,让人莫名的产生厌恶感,可能爱情和家庭已经宫廷纠纷都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和以前的调调很不相符,所以觉得钱两部更加出彩,更加吸引我们广大粉丝。
不过不得不说这一部也是一个经典之作,男女演员演技都在线,剧的质量也很高。
其实我还珠里面居然最喜欢第三部,因为我觉得最现实,王子和灰姑娘结婚后总要面对现实问题的,而不是一味的美好下去,永琪作为隐性太子注定会面对各种压力的压迫,而和小燕子结婚后不只是两个人的感情问题,还有背后的家族、储位等许多问题,光凭感情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很多人看都做不成皇子正妻,更何况是一国之母呢,这一部太过现实,太过残酷。
这剧比起一二部简直雷的我三观尽碎。
小燕子一个原配天天苦的跟个苦瓜似的,小三装白莲花绿茶婊居然成功上位,而且大家还觉得理所当然。
紫薇和尔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关系。
开始偏偏跑出来一个慕沙公主,紫薇跳崖居然被蝴蝶救了???
尔康还能魂穿??
一只🦅给他们引路找尔康???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的问号❓❓❓❓❓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小燕子永琪离开紫禁城,永琪居然觉得对不起知画,知画跟紫薇居然成了闺蜜,我的脑子不够用了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还珠三,我们谈的内容很有意思,所以想着随便说几句。
我93的,还珠热播的时候我还在幼儿园,那时家里不给看电视剧,只给看央视的大风车,我大概是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才在湖南卫视的暑假轰炸中看了完整的还珠三,阅片量已经有一些了,所以我对还珠格格没什么童年情节,第一部第二部搞笑是挺搞笑的,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我妈说紫薇斗鸡眼很难看(现在看来确实是),基于此,还珠三没毁我的童年,反正我童年没看。
但我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再说还珠三多么烂,我倒要为它平反,我想说还珠三没那么烂。
还珠三失了赵薇的小燕子,虽然失了一些光彩,但我觉得和大多数古装片比起来也算还行了,剧情流畅,主角演技都还行,琼瑶戏反正一向来就那样,女主角爱得眼泪汪汪,男主角爱得歇斯底里。
我一向觉得黄奕虽然在找男人方面脑子不太好使,但演技还行。
黄奕演的小燕子有娇憨和可爱的一面,也有作为少妇的苦闷辛酸,但这个角色谁演都不会超越赵薇了,所以她怎么演都不会讨巧,也不会有好评,而且她的配音台湾腔太重,有点拖后腿。
其他的角色的话,马伊琍的演技显然是高于林心如的,这点从马伊琍没有用配音就可以看出来,她原声的气势没有被周杰压下去,也不容易了。
琼瑶拍片子总是有一个套路,琼瑶是相信纯爱的人,所以在男女主角山盟海誓之后,男女主角无论如何都会相爱着,无论他们最后是不是在一起,他们都会一直爱呀爱呀爱呀~虽然我觉得琼瑶笔下的纯爱很扯淡,但作为剧本设置而言这没什么问题,我不相信总有人会信(笑)。
有人会说琼瑶剧三观不正什么的,荼毒一代少年,我倒不这么看,影视剧是商品,正如垃圾食品没有帮你减肥的义务一样,商品本身没有教化民众义务,想要通过商品来学习正确的爱情观,还不如多背几遍八荣八耻(原谅我停留在高中的政治水平……)。
不过琼瑶写的爱情有一点我觉得写的始终是很好的,那就是男人女人会相爱和潜意识对爱的渴求或者是潜意识中对异性另一半的需求是有关系的。
琼瑶能红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她会写哭天喊地的纯爱咯,她笔下与那一对对纯爱情侣相对映的就是琼瑶笔下现实的社会,或者说是那些现实的配角。
这些配角无一不显示的是她作为作家的笔力和观察力。
我看过琼瑶的小说《窗外》和《烟雨蒙蒙》,我觉得都还可以,这两部小说从结构、剧情铺垫、发展、冲突爆发上来讲都是很中规中矩的古典言情小说。
琼瑶的小说比影视剧理性点,没那么歇斯底里,其中主角配角写得活灵活现的,反映了很多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情况与当时台湾社会的家庭结构。
《烟雨蒙蒙》与其说是言情小说,我反倒觉得更像家庭伦理小说,爱情的成份在原著中的比例比电视剧里面何书桓的情话少多了。
反而是根据《烟雨蒙蒙》拍的《情深深雨蒙蒙》,和原著的差别非常大,这大概是琼瑶为了赵薇和大陆市场量身改编的。
看了这两部小说之后我更加相信还珠系列是琼瑶写着玩的作品,琼瑶写多了泪眼汪汪的女主角,就写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小燕子,而小燕子最后走红全亚洲是在琼瑶意料之外的。
而琼瑶后来拍的电视剧都是自己的编剧自己主导的,与金庸小说的影视作品不同,琼瑶对她的作品的影视改编,话语权相当大,从选角、剧本、制片等她都是有话语权的,所以琼瑶剧基本上可以满足琼瑶自己对于影视剧的要求,而能从六十年代红到本世纪琼瑶退休,不可谓不简单。
再说回还珠三,与还珠一二童话故事的搞笑轻喜剧不同,还珠三非常现实。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首先是一二中的反派是皇后和容嬷嬷,这两位是属于刻板的反派,而第三部中的反派主要是太后,皇上偶尔也会反派一下,但太后并不是那类黑白分明的刻板反派。
太后会成为反派是很符合逻辑的,小燕子和五阿哥真的合适么?
这是还珠一二遗留的一个冲突点,还珠三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冲突,太后有她的考虑,而她的考虑非常现实,那就是五阿哥是要当太子的人,小燕子大字不识,不符合太子妃的要求,恰巧小燕子没有儿子,那么即使太后不安排一个知画,总会有女人觊觎太子妃那个宝座。
何况小燕子有个致命伤,那就是小燕子的身世,小燕子是汉人,这也不是致命的,令妃也是汉人,姓魏,后来包装一下就成魏佳氏了,但小燕子的父亲因文字狱而死,这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满汉矛盾到了乾隆年间依旧存在,当太子妃正宫娘娘肯定不行,那太后出面给五阿哥纳妾只能说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后来知画争气生了儿子,那么被扶正是更加意料之中的事了。
不过琼瑶是相信纯爱的,她希望给小燕子五阿哥安排一个美满的结局,毕竟在她写的作品中,还珠算是个比较美好的系列了,结局总不能是小燕子和五阿哥离婚吧?
我的个人看法是,小燕子和五阿哥的婚姻,如果不离开皇宫,那就是一个死胡同。
太后知画会抓住小燕子身世的死穴,使得最后夫妻分开,小燕子在后宫的保护伞是乾隆,而乾隆在还珠系列中给别人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给儿女的爱的条件就是儿女的顺从,在这个基础上,小燕子从乾隆那边获得的父爱不会始终如一,反而会随着年龄增长小燕子越来越不可爱而与日俱减。
那么为了制造一个五阿哥离开后宫的契机,尔康在中缅战争中壮烈牺牲了一把,既是受伤、又是染上毒瘾,最后流落街头……周杰还算演技不错,居然能hold住这么浮夸的剧情,要是换一个人来演真不知道会成什么样……总之最后,五阿哥抓住了去缅甸找人这个契机,离开了皇宫,小燕子也终于摆脱了她始终无法融入的宫廷生活,过上了快乐的平凡生活。
还珠三中的冲突很现实,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有正面刻画满汉矛盾,也有正面描述乾隆时期的边疆战争如中缅战争的,而且没有刻意贬低汉文化中认为是不开化文明的缅甸,实属罕见;从细微处则是贵族家庭中不同位置人物对于家庭的不同考量,比如贾母式的太后,慈爱而风流的皇帝,规劝皇帝的皇后,不停生孩子的令妃,反叛的大家闺秀的晴儿。
总之,琼瑶的笔力还是超越普通编剧的。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