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武汉突发病毒性肺炎。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紧急送来的救援物资上印了一行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当时只知道这句话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天武天皇之孙——长屋亲王说的。
今天看此片,才知道这句话是道元和尚在离开天童山回日本时,与他宋国的好友寂元和尚,两人比肩坐在小山坡上,望着茫茫大海上的一轮满月时说的。
妈妈临终前嘱托他要去寻找一种方法,让人们摆脱所有的痛苦,从而在人间建立乐土,而不是在人死后。
道元为了寻找佛法的真义,渡海去了大宋国。
他在宁波天童山先后拜见了七位高僧,但都不是佛法的真正传人。
他对那些忙于去见朝廷官员的所谓真师产生了疑惑:这虽然能维持寺庙的香火,但是能保护佛法吗?
这只是方丈自己需要得到保护而已,而保护不了受苦受难的民众。
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也会和他们一样陷入贪图名利之中。
寂元和尚告诉他,天童山无际禅师之后有一位如净禅师,他的方法就是坐禅,坐禅使你“脱落身心”,让你忘却一切。
阿育王寺的典座告诉他,“修行弁道”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从而得到身心的清净快乐!
道元一直记得朋友源公晓的勉励:“如果你能够建立一个新佛教,一统江湖,我也会皈依它的。
”而长相酷似公晓的寂元和尚,后来就在道元创立起自己的宗派之后也去日本投奔了他。
道元禅师是日本禅宗曹洞宗的创始人。
「はるははな なつほととぎす あきはつき ふゆゆき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り」「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 1247年、48歳の時には、篤信者である波多野義重公の招きで鎌倉に赴き、執権北条時頼(ほうじょうときより)公をはじめ多くの民衆を教化しました。
時頼公が「仏法の心を歌で詠んでください」と言ったところ、道元禅師は 「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すずしかりけり」 という、「本来の面目」と題されている有名な句を詠われました。
好片子,修行的人都应该看。
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确很适合我,因为我和道元禅师有同一个心愿那就是千里找妈。
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应该叫做《千里找妈记》。
因为道元禅师的妈妈在临终前跟他说:妈妈会一直等着你唷!
但是没说清楚在哪里等。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教高数的老师一脸严肃地宣布说“考试地点是——”然后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老地方”这三个字一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本来想最后道元肯定可以见到他妈妈的了吧,就像地藏经里面写的?
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
让我很是郁闷。
说到这里稍微补充1下道元的身世。
他俗家姓源,可见是个贵族。
他老爸是内大臣久我(源)通亲,母亲是侧室伊子虽。
(八卦:后来久我通亲的养女源在子嫁给第82代天皇后鸟羽天皇,生了第83代天皇土御门天皇。
)我真羡慕道元,跑到那么远的中国都可以遇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源公晓。
我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和我最好的朋友魏天南在一起修行,开悟,就算修行和开悟都是没有止尽的也不要紧。
不过道元只修到可以和朋友重逢,却没有修到可以和妈妈重逢,我想他下辈子可能还需要再努力。
(但是下辈子又会有一个妈妈,到时候,哪个妈才是自己的妈呢?
思索中)影片开始不久,道元遇到公晓变现的寂元,问了一个问题:如净禅师是什么样的人?
我就在这里多介绍几句如净禅师的事迹。。。
如净禅师是宁波人,据说身材高大,为人豪爽,所以大家都叫他“净长”。
那段非常著名的“心念纷飞,如何措手?
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今无字铁扫帚。
……”的偈语就是他说的。
如净禅师在时曹洞宗风为之一振,但他的风格和景德寺奠基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风格已经有很大不同。
六祖慧能不提倡坐禅,但曹洞宗承继神秀,复古达摩,主张的是“休歇禅”,以缜密纳息,绝视听,守心如婴儿为要旨。
天童山正觉禅师又由此创立了“默照禅”:妙存默处,功照忘中。
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
默默照处,天宇澄秋。
(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了“天”“宇”“澄”“秋”等几个场景……)正觉圆寂后,默照禅法嗣渐微。
如净和他师傅智鉴都很爱说话,而且说话声音很大。
智鉴师傅“为人说法或晓至暮或自昏达旦至连日亦无倦色”,被大家尊为“唐僧”(呵呵,其实是“古佛”),如净呢,更厉害啦,“至于一偈一颂一话一言呼风吐云轰雷掣电千态万貌不可穷尽”,“唱足庵之道于天童,惧洞宗玄学或为语言胜,以恶拳痛棒陶冶学者。
肆口纵谈,摆落枝叶,无花滋旨味,如苍松驾壑,风雨盘空,曹洞宗风为之一变。
”总之,是个很爱说话,说话又很大声的,直爽的人!
和这部片子里面提倡打坐的如净师不太一样。
不过如净师傅喜欢打人头是符合史实的,他受了临济宗当头棒喝的影响,而且那个贪睡被打的小和尚不是别人,就是道元本人。
(《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中所记,和《继灯录》不同)大家都知道“磨砖作镜”的著名公案,用来说明坐禅不能成佛。
但是佛祖就是坐在菩提树下想着想着就成佛了呀?
回头一想,才发现南岳怀让非常狡猾。
他的原话是“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
”只是提了个问题,可没说坐禅不能成佛。
坐禅不能成佛,是大家在心里面默默地帮怀让补上的。
谁又让你补上了呢?
成佛怎么可能取决于坐不坐禅呢?
既然不会取决于坐禅,当然不坐禅可能成佛,坐禅也可能成佛……全看你自己啦。
我想,最适合我的,还是找妈成佛。
注:以上历史段落,大多摘自《南宋宗教史》,随喜功德
何正太推荐的 我看了 中文对白很雷人 看管笑话的我感觉有点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
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以高达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现人间荣景,和谐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
较之道远的修行本人认为无门禅师的悟性更高更透彻也更为深刻一些。
道元的稍逊的地方就在于以此物观彼物。
究竟还是什么也都没放下!
本人是俗人,向往的是陶渊明的悠闲和自在,松下抚琴,喝酒观花,溪边赏月,南山访菊,檐下问雨的生活。
本着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日本的纸张和执毛笔的方式是蛮有点意思的。
XD
郑天庸所扮演的与宋代禅师还是可信的。
说实话,要不是他在一大群说中国话的日本人中间,真的是没有办法把这个片子成立起来的。
她的教诲是金刚座一定要做到底。
而他回来日本以后,却发现比睿山的和尚比统治阶级还要可怕,穷凶极恶,甚至拿武力来压迫。
北条时赖前来问道,他也是这么说,就是心无旁骛的打坐就行了。
高桥伴明导演的东西有即兴的幽默。
而且拍成了美丽的风光片,有很好的田园景色。
而且手尾的寓意特别好,一个人走向无尽的道路,就好像修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一样。
我对藤原龙也先生的嗓音简直是太熟悉了,看到他这里演出不仅有些激动的。
如未得到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自性中莲花盛开——记日本曹洞宗道元禅师传奇电影《禅》日本电影《禅》是关于750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日本镰仓乱世时期高僧道元禅师修行弘法的故事。
按道元禅师高僧碑文传(《繼燈錄》),日本永平道元禪師。
姓源氏。
本國村上天皇九世之裔。
骨相奇秀。
七處平滿。
目有重瞳。
七歲讀毛詩左傳及諸經史。
不由師訓自然通曉。
童年时期道元禅师即遭遇母亲病故,“人啊,为何逃脱不了这世上的纷争,病痛和死亡?
愿你能找到超脱这些苦痛的道路……”母亲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深深地刻在道元禅师幼小的心灵上。
于是年仅14岁的他遂投舅氏台山良顯法師出家。
为了寻求佛学真谛,24岁又远渡重洋前往大宋修习佛法,然而,“首登天童見無際派和尚。
既而遊雙徑禮浙翁琰。
又謁宗月月堂無象諸大老。
莫不機契。
”道元没有料到的是,他心中清洁的佛教圣地却和当时的朝廷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道元禅师满怀虔诚拜见的大和尚却一心念着朝廷的召见,关注的只是如何保住所在寺院香火的兴盛。
道元不由地发出感慨,寺院的香火兴旺可以守护,难道佛法也可以守护的住么。
没有了佛法真传的寺院,在道元看来,只是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臭皮囊而已。
所幸的是,在道元就要打道返程的时候,他遇上了后来终生跟随他的师弟寂远和尚。
寂远当时是天童山阿育王寺如净禅师门下学僧,他形象酷似道元曾经的红尘知己公晓武士,道元相信这是公晓在冥冥中给他的指引,于是他毅然决定随从寄远,投往如净禅师门下学习。
让道元禅师感到庆幸的是,这次他没有看走眼,如净禅师那里彷佛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向净土的大门,在坐禅静观的修习实践中,道元逐渐进入明了身心,所谓“目横鼻直”的境界,眼能目测四方,鼻能挺直劲拔,身心端正,目下无尘。
按道元禅师弟子的记述,師於是晝夜精勤。
脅不沾席者將及兩載。
一夜淨巡堂見僧打睡。
責之曰參禪要身心脫落。
何得只管打睡。
師從旁聞之。
當下身心脫落廓然契悟。
天明入方丈燒香。
淨曰子作麼生。
師曰身心脫落。
淨曰身心脫落脫落身心。
師曰這個是暫時岐路。
和尚莫亂印某甲。
淨曰我不亂印。
師曰如何是和尚不亂印底。
淨曰脫落身心。
師於言下釋然。
得大無礙。
这段记载是禅宗法门“一霎那间,妄念俱灭,指点顿悟法门”的要义所在。
顿悟法门认为众生与佛的差别只在于一念之间的迷与悟。
而“悟”是一种刹那间的转变,是顿然之悟。
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在电影中,当道元禅师领悟到脱落身心即可顿见真如本性的那一瞬间,自性中即开出朵朵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净土不必远寻,尽在禅师胸怀中呈现。
值得一提的时候,道元禅师在以后的弘法的过程中,也一直把坐禅静观做为修习的重点,“生死可怜休又起,迷途觉路梦中行。
”道元禅师认为,修行参悟是一个不断循环永无停止的过程,这样才能在如梦的人生中不会“暂时歧路”,从而跳出“生死可怜休又起”无穷尽的苦海。
道元禅师“由是服勤四載。
盡得洞上之道。
於是告歸。
淨付以伽黎頂相。
囑其弘揚。
師既歸。
首住興聖寶林禪寺。
德風遠播萬指圍繞。
其禪林軌則一取法於天童。
”1253年,道元禅师回到日本,继承了如净禅师的教导,弘扬佛法。
非常难得的是,扮演道元禅师的日本男演员中村勘太郎形象清朗庄严,气宇昂然,眉目间一股超越凡俗的俊逸之气。
电影中无论坐姿,行为,形态,语言,中村勘太郎都彷佛在冥冥中得到了道元的指点,他惟妙惟肖地将历史上的一代高僧演绎的形象入骨。
而电影在表现道元禅师高风洁行的方面,其重点并非具体的生平经历,而是通过道元对佛理的开示来进行整个故事的架构,为此,电影特意塑造了一个下层女性的角色林子。
林子并非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她却成为电影中最重要的配角之一。
一方面,导演可能是为了满足电影面向大众尤其是面向女性观众的需求(不可否认的市场化需要),另一方面,林子形象的意义还不在于女性,做为一个风月场所中的妓女,她代表着社会中最为卑微遭受歧视最深的社会群体形象,她身上遭受的苦难也就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学的世界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从大海中升起,而不是隐蔽深林,你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佛学。
这部电影中不仅仅林子,包括道元禅师收下的众多贫寒出身的男性弟子,他们历经辛苦磨难,只有在道元禅师的寺院中能得到身心的安宁。
佛教讲众生平等,禅宗六祖慧能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也就是说,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众生平等。
出家人不是隐蔽山林,释迦摩尼毕生都在致力于教导他所领悟到的真理,道元禅师同样如此,他继承了本师释迦摩尼的教导,以一颗慈悲的佛心给予所有受苦受难的生灵以深切的关怀,正如俊了小和尚所说的,我当初是因为得不到温饱出家,但到了道元师傅门下,最重要的不是不再挨冻受饿了,而是从师傅那里得到了平等的爱和关怀,在师兄弟那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
道元师傅是真正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陪伴我们孤苦无依的心灵。
电影侧重从道元禅师建立的曹洞宗(禅宗的一个派别)法门的以下几个主要教义入手,阐释道元禅师领悟到的真理:一,般若智慧,不由外入,皆从自性而生。
道元禅师手指天上的月亮,开示备受冤魂恶鬼折磨的镰仓将军,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
佛法的智慧犹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但若心灵被妄念的浮云所遮蔽,就彷佛身在汪洋大海中却不见海水一样。
抬头见明月,是双目可及,但眼中看到的只是无常变化之物,并非真实存在。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道元禅师让将军剑砍水中明月,虽然将军手中的剑触及月影,但无论他如何用力,水中的月亮破碎了依然会复原。
禅师是在开示将军,只有以智慧观照到的月亮才是恒常的,而那轮自性中的月亮就是拥有超越生死轮回的佛性。
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
一旦了悟到此,身心皆可脱落。
所以当被激怒的将军准备挥剑向道元禅师砍去的时候,禅师以坐禅姿态身形挺直,双手合十,面不改色,镇定自如,真正做到了舍身,舍心的真如境界。
二,明心见性,直彻心源,佛理非关文字。
这是道元禅师一直以来倡导的修行关键。
当禅师在建仁寺倡导佛理之际,当时日本占据统治势力的教派派出人马来挑战法师,他们质问法师从大宋带回哪些重要经典或者佛像,法师平静地答道:我把我“目横鼻直”的心性带回来了。
比墟派的人崇尚的是文字和佛像这些实在的法物,而道元法师崇尚的是明了智慧的心性。
这和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的教导也是一脉相承的。
慧能认为,佛理不必拘泥于佛教经纶中的具体文字,不必执着于固定的文字解说,关键在于个人的体验与心悟。
事实证明,道元法师建立的曹洞宗在日本后来的兴盛,他所赢得的广大信徒,他们之所以追随禅师,最重要的就是禅师高洁的人格力量和源于慈悲的智慧。
三,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自心皈依自性。
心底无非自性戒,心底无乱自性定,心底无痴自性慧。
按禅宗的说法,个人只要凭借自身的能力,不离世间就可以见性成佛,获得解脱。
所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是道元禅师反复教导弟子们学习的关键。
出家人依然身在世间红尘之中,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坐禅修行,身心可以不沾染世俗红尘,保持清洁独立的品性。
“行住坐卧,无非是禅”,道元禅师和门下的弟子们一起劳动,插秧种田,自食其力。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夜晚明月当空,映在一分分秧田水荡之上,每一个水塘中都荡漾着一轮美丽皎洁的月亮。
郁郁黄花,青青翠竹,有情众生,莫非般若。
这是多么形象而生动的开示呵。
四,超越情感的羁绊但依然直面人心中最纯挚的情感。
这一点并非曹洞宗明文上的教义,但依然在道元禅师的教诲中得到了尽情的体现。
可以说,人的爱欲情感也是这部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道元禅师慈悲的情怀让他对有情众生遭遇的痛苦有着感同身受的悲悯。
当林子为失去生命的小孩哭泣的时候,禅师开示她,你去问一下村中的人家,看哪家没有死过人的,你带一颗豆子回来。
当然林子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人家。
这其实是佛经上记载的释迦摩尼的一个故事,电影中巧妙地假借过来,以此说明生死无常是不变的宇宙法则。
林子向道元禅师请求出家,但禅师看出她内心依然有着种种欲望的牵扯和羁绊,事实证明,林子果然对寺中英俊的年轻僧人俊了和尚暗生情愫,在一次次有意的接触中,俊了和尚内心终于禁不住也漾起情感的涟漪。
这股情丝的牵扯在林子亲自为俊了和尚被蛇咬伤的小腿伤口吸毒的那一瞬间爆发开来。
事后两人都承认了对彼此所怀有的爱慕。
俊了和尚看到内心深处依然没有摆脱的色欲的纠缠,在羞愧和自责中,他流着泪向道元禅师告别,道元禅师目睹弟子的痛苦,也流下了悲悯的泪水。
他内心深深爱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弟子,但这是俊了和尚自身内心深处遭遇的问题,禅师深知这是外力无法去挽回的,唯一的希望在于弟子自身的了悟。
在俊了走出山门的那一瞬间,他听到师父在身后赶了上来,道元师父留给他的临别赠言是——“永平寺的山门永远为你敞开着。
”我相信,这句话一直回荡在俊了的心间,直到他最后的开悟。
道元师父最终是在和弟子们一起坐禅静观的时候离开红尘世间的。
在病重弥留之际,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寂远禅师在他模糊的视线中化做了年轻时代的挚友公晓武士。
“公晓,是你么。
”禅师喃喃念道。
“公晓,……是远山上的桦叶吧。
”寂远师傅答道。
禅师没有再问下去,心中已然澄澈明了。
师父离开后,正在打坐的弟子们不禁齐作悲声。
寂远师傅忍着喉头奔涌而上的悲恸,勉力云:请继续坚持师父教导的禅定。
道元禅师在离别之际,感慨地叹息道:没有什么是可以留住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带走的。
道元禅师已然明白“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他在大彻大悟之后脱离凡间苦海,然心中是否仍有“悲欣交集”的牵挂,看看他那双清澈地看不到任何纤尘的双眸,凝视他眉宇间盛开的一朵清洁出尘的荷花,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道元禅师偈诗云:生死可怜休又起 迷途觉路梦中行 虽然尚有难忘事 深草闲居夜雨声
真正的好电影。
希望以后这种电影能更多。
心里真的感觉到净 安宁 踏实 和深深的感动。
电影中出现的钵,虽然没有出现米饭,但让我感受到特别想吃白米饭配炒蔬菜。
一种珍贵与崇高。
虽然这只是电影里很小很小的一个细节。
这又让我想起,《断舍离》作者在序言中写到的关于她获得断舍离启示的启发之一,就是一次她去到一个寺庙,看到寺庙虽然东西不多,但有个年轻和尚在小心的珍惜的擦试着。
她能感受到那种珍贵的心情。
她从中得到启发,明白心情不在于物质的数量,开始反思现代社会的物欲。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吃饭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情。
表达的不好。
但确实我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感觉,在我眼前呈现,围绕,让普通的白米饭更珍贵,崇高,放在嘴里,有以前没有过的美味,香甜。
就好像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饭,你第一次体会到它的味道。
在新宿那家小小的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佩服导演忠于历史的态度。。。
竟然要求演员们讲那些日本人不懂,中国人也不懂的中文。。。
不过电影本身很精美,演员也无愧于他们的名气。。。
正是烦恼之时,师兄给了这个电影的链接——《禅》,我知道我会看下去,但我不知道我的电脑首先会打不开,也不知道我会如此感恩。
因为发愿今年要去普陀山朝拜观音,前些日子去大佛寺图书馆看到圣严法师上个世纪末回大陆拜祖的时候朝拜普陀山的一个小册子,在这个小册子里,圣严法师就去了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寺,再渡海,上普陀山。
因为得知宁波的天童寺是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我也发愿要去,而阿育王寺供奉着佛陀的舍利,我当然也应该去,还有雪窦寺,那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佛学,若为正法而去,皆当发愿听闻弥勒菩萨说法。
当我换台电脑,打开连接,看到天童寺,心内的感恩油然生起,这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
于是,跪在地上,拜了几拜,然后一直跪着看这个电影,膝盖痛了,就站起来,又跪下去,我敬佩高僧大德,敬佩真正学佛的人。
把这个《禅》分别推荐给两个师兄,一个是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中山大学读硕士的研究法律的男生,他一打开,就说:“不看,我仇恨日本人。
”我感到这个师兄的嗔恨心很强,跟这个师兄说:“凤凰卫视做了一期二战后日本的战犯回国后的生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因为不能接纳投降而去跳海,摄影师很慈悲,镜头远远地看着那片悬崖和海,高高的,和平常的海边悬崖没什么不同,但是,摇近了,一看,悬崖上有一块碑,碑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会去看这个人是侩子手还是战犯吗?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凡听闻阿弥陀佛之名者皆当得救。
地藏王菩萨有个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那些战犯或者都到地狱去了,但地藏王菩萨一定不会嗔恨他们……”不知道这个师兄最后看了这个电影不,但我觉得,在佛陀面前,真的并无仇恨和所谓的民族主义。
第二个师兄本科读生物,硕士读肿瘤,是个医生,他刚刚去天童寺度过了佛教夏令营,很感念那里的师傅们。
我以为,这样的因缘可以使他看看这个片子,不了,他说,当天,有三个人向他推荐了这部《禅》,他不看的理由有三:一是没装迅雷,不能打开;二是讨厌日本人;三是觉得看电影不会有什么收获。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把我看这个片的情景详细和他分享了一下,我觉得这是态度的显现。
他没有立即回答我,隔了两天,他说:“感谢三位师兄向我推荐日本电影《禅》,我容易感动,多次落泪,当看到道元禅师风尘仆仆,当看到如净禅师鞋打弟子,当看到最后小师兄说正在小雨,我想到玄奘,想到达摩。
我重新看到熟悉的天童寺,让我感觉因缘殊胜。
可是,身心脱落!
我不知道我是否辜负了慈悲的师傅和师兄,因为我不但没有脱落,还搅得紧。
”这位师兄能放下自己的执着,愿意去看这个电影,就是在慢慢脱落我执了。
道是随处都在的,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纷飞,为人做事,无一不是道,只是要看我们是否放得下自己的成见与固执,能放下,才能有新收获,抓得太紧,不松开,不放手,便不可能再抓其他东西。
禅的链接: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56/56652.shtml 附录——《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
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
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
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
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
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如果不是这部影片我或许也会去天童寺,因为我就在宁波工作。
但是,很可能不会走的太远去寻访如净禅师,去了解道元法师在天童寺的痕迹了。
2024年的9月2号恰逢地藏菩萨生日,同事约我去天童寺我立即答应了,因为阿育王寺去过两次,唯独天童寺没去,更何况《禅》这部电影让我对天童寺更加好奇。
快到中秋的宁波还是很热,我们坐地铁到宝幢下车再等公交到站花了很久。
下车后景色真漂亮。
不禁感慨,我们的交通工具来的这么容易古代人是怎么翻山越岭的。
上来后路上看到第一座舍利塔是圆公塔墓,礼敬圆公
这个叫瓦猫传说在云南用来放在寺庙顶部辟邪,形似老虎的威严,古代民间据说用鸡血做法事,估计寺庙不允许,于是猫的后面改为公鸡尾巴。
最后找到十八罗汉在寺庙最高处
在寺庙博物馆我找到了道元法师的痕迹,那是1980年日本曹洞宗后嗣为了寻访祖庭派了代表团过来,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字,写的字漂亮,意义更大!
最后去天童寺你找不到如净禅师的墓地的,要去古天童的路上才能看到。
中途经过八指头陀禅师寄禅法师的墓塔。
最后来到一处塔林,里面唐宋元明清的都有。
找到了如净禅师,礼拜他。
当然如净禅师最终归属在杭州净慈寺。
2024年9月4号于宁波
平喜无悟
又多了解一些禅的典故,但电影的特效和演技上不够精致.另外作为传记电影所截取的片断有点支离破碎.看完我最迷惑的还是道元从大宋求道回国后,成宗后如何感召世人描述得倒是多,但怎么在宗派林立中崭露头角形成自己的言论没有交代啊.
也是"作"到一定程度了....
只是个简单的传记片,不淡定
女人是诱惑,祸水和罪恶,佛教的很多东西都很厌女。
想给三星半,因为觉得好是好,还是缺了什么。郑天庸在电影里角色说的才是地道的中国话,这好像是废话,因为他是中国人嘛,其他日本演员说中国话,还是听出明显地是在说外语……
什么是禅,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
活在当下,了解自我、放下自我、解放自我。
中文发音太烂了。受不了
還不錯
其实我也不是太懂,但是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活着就要好好的活着,佛性在人性之中,乐土就是即刻
倒是想重读一遍《铁鼠之槛》了。
拍的挺用心的,虽然达不到推荐级别
小乘教法?
好电影 佛教有大智慧 就是开始的那些日本普通话感觉有点别扭
“所谓学习佛法,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就是要忘却自己,忘却自己就是要脱落身心,脱落了身心(解放了自己的内心)就是要脱落别人的内心。”了解了这就话的内涵,这部电影才算没白看——我引以自勉。
分享他人喜悦,苦痛,不因得不到的欲望生气犯傻,去除杂念,活即活,死亦死
内田有纪的人生故事非常感人。日本的风景真是好。看了这片不禁冷汗,佛教不要在天朝灭亡咯。。。
感动……音乐尤其赞。
除了语言的瑕疵 四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