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完全是用来吐槽的!
夜漫漫!
哪知用无聊打发无聊导演啊!
这挨青岛啥事啊,女主张嘴青岛看雪,闭嘴青岛看雪的!
你当啤酒呢!
你都提青岛了,咱就不找背景是101大厦的地拍女主乱走吗?
咱大陆有过那样座位的火车吗?
这片彻底没气,没有地气,没有活力,感觉完全架空,节奏死慢,却叙事不清,插叙乱七八糟,剧情处处不舍,爱情里想插亲情,导演表达上太贪婪。
童瑶全然丟魂,怎么看都像半成品的章子怡。
插播数段Mv,并且俗套无意义,假唱陈绮贞的歌时恶心到极点。
全片平淡无高潮,结局处处邋遢。
But…那个镜子写字记录日程的法子不错。
这个老街上的人生活的真幸福。
在高考完的这个晚上,从凌晨2点多到4点07分,看完了那还留着傻傻发型同样傻傻的陈柏霖演的《台北飘雪》。
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手的预言>,一开始听到的时候有种惊艳的感觉?
很喜欢这样的声音。
然后我要吐槽了= =不吐不快。
以下:剧情狗血不说,就是小言的套路不说,本身就是冲着陈柏霖w也不奢求剧情能怎样了。
但是演技真的很让人没话说,台湾腔我是挺喜欢的但只限男孩子,女孩子也太嗲了,具体就是文文这样的...然后女主演技真的是差,一开始醉酒的时候我以为是不良的调调结果是这样。
一直笑啊笑可是笑的超级僵硬,=_=我还在她嘴角看见了皱纹。
并且这个声音太作了...陈柏霖演技我不评论!
男神的一切都是好的粉丝就是这么不理智你打我呀(づ ̄ 3 ̄)づ酒窝杀器。
而且,其实古镇这个设定挺俗的。
很多人都出场了,比如一开始出场的那个口技[?是这么说么该]人,在新年表演上也出现了,还有马爷爷啥的...算是首尾呼应?
可是他们完全就是为了男女主的爱情铺垫的?
要么我也看不懂是为了啥。
人物特点不是很鲜明,就是背景板吧,为了文艺所以扯上的古镇的背景板还有那群古镇里的人。
吐槽完毕。
最后的结局我不明白。
是不是may遇见了小莫,然后一起放灯,还是都是她的幻想?
不是很喜欢大团圆结局。
因为既然她选择了不是么,那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我觉得她是适合青岛的,适合在人群的欢呼中歌唱,而非那个小小古镇,古镇有幸福却没有梦想,所以她选择梦想,所以即使喜欢也还要选择有才华的那个因为心向往之。
那么明明心向往之的她,在得到掌声之后为什么还有资格回去呢?
是造成新一次的悲伤然后再回到掌声里么,我不明白。
即使多年后,那个古镇翻新了,老的人去了,新的孩子在那里诞生,小莫会在那里,待他们如亲人,或许娶了一个普通的台北姑娘,也或许没有娶,他依然忙碌,只是没有马爷爷了,餐店老板头发全白了,招洗碗工的那张纸还贴在那里。
台北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看见下雨天他会想起,想起多年前的自己,记得当时的心动,但也只是当时。
比较喜欢这样的!
而且小莫不是小蝌蚪找妈妈去了嘛may一出现就像有了金手指一样分分钟回到女主身边...一个不文艺的人实在写不出啥好东西。
并且长评就是致陈柏霖,因为喜欢他所以他的每一部电影都会慢慢去看完去撸长评。
现在够长么QAQ最后我好喜欢五月这个名字恩。
也很喜欢最后他们放的灯好漂亮TuT我也想放。
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我是被折服了,这种给屌丝华丽逆袭的精彩电影,我是给跪了。
首先让我来梳理一下情节哈!
从前有一个屌丝,住在一个穷镇里,爸爸死了,妈妈跑了,自己一个人默默搬搬砖过日子,如此境地仍然还有一个咖啡店的女孩为她怀春不已。
(可见屌丝魅力无上限啊,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导演智商无下限)然后莫名其妙来了一个白富美,她忧郁,她唯美,她纯洁。
于是屌丝毫不犹豫的把她当作了心中的女神,妄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来一次华丽的逆袭。
还好这个白富美比较特别,因为一些本屌丝都yy无数次的情节下,终于被感动了,于是她温柔,她向往有一天能和屌丝在一起。
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快要有一个温馨的结局的时候,导演觉得屌丝的魅力未能完全发挥,于是屌丝亲手送走了白富美,原因是。。。。。。。
他妈的我也不知道,于是本屌丝又一次为现实而恐惧,为屌丝而无奈!
但就在这时,对!
结局到了,本来还为涉世未深的屌丝捉鸡的时候,白富美又一次出现了,而此时的白富美已经不同了,已经从小白富美变成了大白富美,她再一次来到了原先的地方找屌丝,然而屌丝却不见了,就在众屌沉浸在无尽悲伤之时,一次华丽的转身,那一刻是屌丝迫不及待的逆袭,将整部片子推向了高潮。
于是屌丝与白富美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整部片子可谓是屌丝居家之经典,深刻阐释了白富美如何拜倒在屌丝的香港脚下,以及白富美最终和屌丝的结合是必然结果的深刻道理!
可谓是一部屌丝的励志片啊!
这是属于屌丝的呼声,这是一部来自屌丝向高富帅宣战的经典,让众屌的逆袭来得更猛烈些吧!
把本属于我们的草莓味木耳化作缕缕飘雪,在纯洁的天空中飞舞,让那属于白富美心中的深度孤单不再悲伤。
当时是在宿舍床上看的 大家伙还没睡觉 看完之后下床在地上蹦了几下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就是满肚子气愤从头到尾没有感受到男女主的爱情 跟室友说了之后 她说:这就是小清新电影么!
那么好吧 来豆瓣看了大家的反映 都是说烂片。。。
都说陈柏霖是烂片之王 觉得不能这么说。
我其实就是冲着他看的这个片子 这个电影的糟糕之处 其实并不在陈柏霖 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找一个盗版的章子怡来当女主 长相就算了 你作为一个歌手 张口闭口唱的都是陈绮贞 也不知道这导演啊编剧啊都是怎么想的 。
我是看着她一对口型心里就难受 恨不得一耳刮子扇过去。
太侮辱陈老师了。。
看着总感觉是一情感丰富的城市女歌手诱骗城镇正直少年=。
=好吧再说文艺这事 。
之前的宣传都拿台湾本土文艺片当嘘头,感觉像是海角七号2似的 。
但是不是说唱了陈绮贞的歌就是小清新小文艺了好不好.....你走清新风没关系 但是你总得让人倾心是吧?
也可能是修道不深 总之我是没有被文艺到 也没被感动到ps.倒是里面的文文 看着感觉是暮光之城里的爱丽丝这次又让陈柏霖顶上烂片之王的帽子 凭良心说 是剧本害了他。。
等了好多年的电影,如愿上映,可惜时间不长,场次也不多,而且没过多少日子,网络上就已经有了。
在单位中午时间看的,原本是想打发时间,随后去去午睡的,却被这不紧不慢的电影情节吸引,短短30分钟,故事在湿润古老的菁桐小镇慢慢铺展开来。
明媚阳光的青年骑着单车,自由穿梭在崎岖宁静的小镇,与一个手提行李箱失意落寞的女孩差身而过。
女孩看着飞奔而去白衬衫随风飘起的青年背影,露出一丝微笑。
一个人的故意的失踪就是为了让别人来找。
女孩是新人歌手,她被一起工作的音乐制作人的才华吸引,但是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同时她的嗓子又出了问题,失意落寞的她,把房子退租,手机关机,一个人离开,来到菁桐小镇。
“我失踪了,你在乎么”,当所有人都在好奇女孩的突然失踪,苦苦寻找的时候,女孩满心记挂的那个人,却完全不知道她离开的原因是她喜欢他。
青年是个热情善良的男孩,因为年幼时候失去父母,受到小镇长辈们的多方关照,所以他竭尽所能地帮助周围的人。
对女孩的付出也是全心全意。
找旅馆,找房子,修水管,还找老中医治疗嗓子。
随后的故事。。。
是在有点冗余拖沓,女主还不如不开口说话呢。
人生或许此处失意,别处得意。
不知道编剧怎么了,比以往的台湾电影还要没有逻辑的剧情,无厘头的角色和对白。
可是取景很漂亮,很美的南国小镇的冬天。
最重要的是有陈柏霖。
虽然没有出彩的服装,没有张力的表演,没有印象深刻的台词。
但是那种想要营造出的感觉,也只不过他一个眼神,就出来了。
足够了。
被电影名吸引去,带着很大的期望。
原以为影片的主调是怎样唯美地讲述男女主角在台北的爱情故事,看下来太过平淡零散,并不打动人。
最满意的是从头到尾的采用的陈绮贞的歌曲以及许久没听到的孟庭苇的歌声,还有那位敬业的周刊记者。
抱着对那位与陈绮贞神貌相似的女主角的好奇,百度百科了下。
忽然有了另一种对电影主题的理解。
也许重点真不在男女主角的情感。
也许想告诉我:一个人的失踪离开,是为了让别人来找,回来或是不回来,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否则,不如直接去死。
May逃离到台北,与小莫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在古镇的老街上找到了快乐和安慰,但是心依旧在阿雷身上,依旧想唱歌。
所以May最终回到原来的地方,更好地过。
所以May不属于小莫。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只是曾经有段过往留下记忆。
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要更幸福。
最有深意的情节,不知有否同感:马爷爷的屋子着火了,消防员喷灭火器,洒在屋子上下下来真似下雪般,远远地,小莫朦胧地看到了出走的妈妈沿着铁轨向自己走来。
“——台北会下雪么?
——不会的。
但我深信,如果雪飘下来,梦想会成真。
”小莫终于离开了古镇,去找妈妈,找不到妈妈,也好过他这么个善良勤恳的年轻人留在闭塞的小镇里过一辈子。
没有如果,一切理由都是借口,追逐梦想只是还没有说服自己,还差一个动力。
看电影么,享受也好,耗时间也罢。
一部电影一句话,总是好的。
本来想给很差的,但是看在陈柏霖的份上,多加一颗星。
这两部剧呢,相似之处还挺多:首先,剧情拖沓冗长不紧凑,衔接不上,完全没有亮点。
看完只觉得很无聊。
想学小清新,功底还不够深厚。
部分内容甚至非常幼稚而做作。
如果是小说中如此场景,文字描述恰当,读者适当发挥想象力,也许还可以是个很唯美的故事。
但作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画面,那个味道完全没有出来,表现力实在不够。
可能镜头角度,虚实,剪切等处理、包括音乐的配合,都不是很到位。
撇开这不知所云的剧情,男主角是唯一看点吧。
没得挑,都是台湾小清新电影老手。
外形不用说,演技也是清新自然派,很给力。
只是这编剧、导演把他们给浪费了。
像《蓝色大门》陈、《六号出口》彭、都比这给力啊。
另外,女主角都是内地嫩花瓶,《台北飘雪》女主角的演技又比《夏日乐悠悠》女主角稍胜一筹。
但是,所谓小清新,剧情和画面败了,就什么都败了啊。
影片的主题曲是陈老师的《手的预言》,老实说这让我感觉有些小意外又有点小惊喜。
过多的对白对于文艺片来说是种杂音,于是在我看过的大部分文艺片中,导演往往会安排几个数分钟的长镜头,然后就让演员在这个框框里伴着沉默有的没的地干些什么。
话语会骗人,眼神和肢体语言却没那么容易掩饰一个人的内心。
所以手是心的预言,是两个人未来发展的预言。
最直观的讲,这首歌暗示了童瑶在开篇时的失声状态。
对于文艺片来说,这是个屡试不爽的一劳永逸又能带动后半程或伤感(失声没好)或励志(失声好了)调调的设定,并且让影片的惜字如金显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影片中间配合雨景(意境真的很美)安排了一段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首歌表达的一个意象,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
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所以这种超现实的纯爱调调瞬间就被建立起来。
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
影片的纯爱程度很高,几乎完全剥离了人物该有的社会属性。
比如童瑶用避世的态度来躲避情伤,你说往哪儿跑不好,愣是从青岛跑到了台北,虽说现在有自由行了去台湾也很方便,但丫的跑得有点忒远了吧,基本上属于当事人不想被人找到就绝逼不会被找到的那种。
然后莫子仪作为一个小报记者,居然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将我对于他会打破影片宁谧氛围的疑虑也打消干净。
接下来就是童瑶假唱的那首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
没什么好说的,这首歌的点睛之笔就在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另一个人又走进这个人的心底。
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童瑶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陈柏霖的,但最后还是会选择前者。
文艺片的意义就在于没有奇迹会发生。
而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中,很多人宁愿选择痛苦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陈柏霖的悲剧色彩是一早就决定了的。
好在导演没有那么冷酷绝情,于是末尾安排了数年后两人在桥头相遇的一个场景——但这只是一种功能性的表达创作者和观众们美好愿望的表现手法,属于文艺片的惯用套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最后视角随着童瑶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童瑶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
她跟着又在录音棚假唱了另一首陈老师的《太多》。
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
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所以我看完后回到家,把这首歌翻出来单曲循环了很多遍很多遍。
离开,回来,再出走,再复归……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你有了难以割舍的理由。
一条长长的铁道,一列隆隆的火车,牵起两个不一样的台北。
一座宝马香车香满路的拥挤现代城市;一座青石小径矮木屋的宁静旧时小镇。
何处陌生,何处熟悉,哪里是你的桃花源?
May戴着巧克力色的墨镜拉着芒果色的行李箱来到菁桐老街,她是来“失踪”的。
一个人失踪,是为了等待有人来找ta。
小莫骑着挂满台湾风物的自行车,风一样地飞过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一不小心,吹起了may乌鸦翅膀一样的黑色长发。
命运,就在这擦肩而过的瞬间,悄然铺展开来。
may为了逃避暗恋的痛苦来到这里,小莫爱上了失声的歌手may。
这个故事在一开始就是一条感情地单行道。
天然萌自然呆的小莫让人想到大仁哥,让人心疼。
小时候,小莫的妈妈失踪了,骗他台北下雪时就回来。
长大后,may也离开了菁桐。
悲剧男的命运真就如此了么?
小莫把菁桐的男女老少都当成家人,为所有人排忧解难无偿帮助。
他努力用感恩换取人情的温暖。
他知道台北不可能下雨,却依然对母亲的归来怀有希冀。
他知道may不属于菁桐,却依然毫无保留地对她好。
如果在虚构的故事里,这样的单纯善良都得不到善待,那这个世界才算是真的完蛋了。
所以感谢故事的作者,may终于回来了。
戴着一身繁华落尽的疲累,戴着对纯粹简单的渴望。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菁桐梦。
想要躲进桃花源里简单的生活,有梦想时,写在竹简上,放飞天灯,把欲望交给上天去成全。
偶有一列隆隆的慢车驶过,错过了身边人的一句耳语,也不觉得可惜,上扬的嘴角,散发着毫不掩饰的温暖气息。
可是,城市的生活那么慌乱。
我们赶着生,赶着死。
脚步那么快,灵魂跟不上来。
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已经连痛感都没有了。
略失望
我只看了开头和结尾。sorry啦,大仁哥
台北飘泡沫
一个人的故意的失踪就是为了让别人来找。
我是因为台湾而看。但完全不明白这部片子到底想表达什么,竟然介绍还说入围东京电影节,除了铁路和老屋的镜头真的很日系外,故事人物关系一点都不顺畅。一直在看时间到底还有多久结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那个小镇在哪里?答案:菁桐。下次再去台湾时,可以去。无他。
没看明白想说啥,咔咔咔
根本不用多費口舌。
台湾观光片,女一真以为自己是国际章?
好想去台湾
是因为李大仁
除了霍建起依然油画般美丽的画面,整个片子就像放在地下室2年忘记吃了的糖心巧克力一样,腻,俗套得想吐......像霍这样的导演,拍拍乡村温情风游刃有余,都市小清新?拉倒吧。看到1/3就完全不想再看下去了。
结尾有点俗的东西
看完,最强烈的感想是!攒钱去台北!!!!
找个冬天去台北看雨。爱是付出,不是索取。在宝马里哭,还是在自行车背后笑呢?贪婪的人们造成了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拥有了还想要拥有更多,拥有得越多却反而觉得越不幸福...
首映前的见面会上看的。看在看见陈柏霖活口的份上,给3星吧~(陈柏霖2分,陈绮贞的歌2分,菁桐小镇2分,女猪脚-3分)
镜头还是不错,剧本太烂...
很纯的电影 配乐很多都是陈绮贞的歌 很清新 很喜欢
浪费了大仁哥
喜欢这样的
一星完全是给『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