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美图femmes本文作者:肥猫光影 微信公众号:肥猫光影
艾曼纽·贝阿、维吉妮·拉朵嫣、凯瑟琳·德纳芙...法国最美的几个女人都在这片里了。
有了超常发挥的颜值加持,这部电影本来就已经开起了外挂。
更别说导演是法国著名的鬼才欧容了。
欧导喜欢拍什么?
什么刺激拍什么。
《八美图》也不例外。
同性、双性、出轨、乱伦、谋杀,每一条都挑战着尺度的极限。
但在欧荣手里,它不仅不低俗,反而是对人性的一次次拷问。
故事发生在一栋远离市区的豪宅里。
家里住着男主人马瑟尔,和他的妻子、小女儿、丈母娘和小姑子,以及两个女佣。
6个女人+1个男人的同居生活,想想就替老马头秃。
那天正是圣诞节前夕。
在外地上学的大女儿突然回了家,7个女人在客厅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地唠嗑。
谁都没去搭理关着房门从昨天到今天都没动静的老马,大家都以为他还在睡觉。
直到年轻的女佣发出一声尖叫,惊慌失措地从房间跑出来:
死了死了!
老马死啦!
女人们N脸懵逼地愣在了原地,只有小女儿猛地冲进了房间。
只见趴在床上的老马,背上插着一把刀,鲜血早已染红了睡衣和床单。
这姿势一看就是谋杀啊!
什么时候死的?
凶手是谁?
他又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避开所有人杀了老马,还不留一丝痕迹的?
这些疑问光是想想就觉得后背发凉,吓得社长赶紧回头看了看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唯一看到老马尸体的小女儿,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一把夺过钥匙锁上了房门。
她颤抖地举起钥匙,带着哭腔喊道:警察来之前没人能进去!
一时之间,女人们惊慌失措地环视起这栋大房子。
女佣却突然想起:
从昨晚到今天,院子里的狗都没叫过,以前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它就会狂吠的。
人死了,电话断了,车坏了,门锁了,狗没叫,也就是说——没人从门外进来过,凶手就是这栋房子里的人!
是埋伏在身边的老婆小姑子?
还是恰好回家的女儿妹妹?
这也正是《八美图》最可怕的地方。
从背后给你一刀的,或许就是你最爱的人。
那么,到底是谁杀了老马?
又是为什么要杀他?
从目前来看,老马似乎是个三好男人。
即使公司濒临破产,他也尽自己所能给了老婆光鲜富足的生活,对两个女儿万般宠爱。
甚至还把公司的股份分给了丈母娘和小姑子,对远方的妹妹也百依百顺,50万零花钱说给就给。
这样的男人,很稀缺呀。
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哥哥,得到的却是致命的一刀子呢?
而凶手似乎还不只是想要老马的命,她还想借着他的死搅起一场腥风血雨,挖出这个家更多的秘密。
否则,她为什么不在杀人之后跑路,反而要坐等尸体被发现呢?
难道,这栋充满欢声笑语的豪宅里,还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又或者,老马的好男人形象其实另有真相?
这场凶杀案的真相社长就不剧透了。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心。
为了自证清白,这8个女人开始相互猜忌,彼此怀疑,互揭老底。
在一次次指着鼻子的质问中,掩藏在她们精致妆容背后的真相,被一一揭露。
“杀死”老马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她们所有人。
她们自私地利用着、消耗着老马,来满足着自己的欲望和贪婪。
老马给了老婆让妹妹羡慕,妈妈自豪的富太太生活。
但她却仍然难忍一颗蠢蠢欲动的春心——她不爱他。
于是,在老马死的这天,她其实早就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和情人一起私奔天涯了。
老马恐怕做梦都没想到,即使自己灵魂升天,也依然头顶青青草原。
老婆辜负的,是老马的爱。
而年轻的女佣人,则辜负了老马的情。
老婆出轨,老马心里是有数的,但他知道自己拦不住,也舍不得。
所以,当年轻貌美的女佣投怀送抱时,他的内心似乎终于找到了平衡。
每一次夜里偷偷摸摸地为爱鼓掌,都让他的男性尊严得到了一丝满足。
但他万万没想到,女佣的献身根本不是被他的魅力折服,而是因为嫉妒他能娶到他老婆。
女佣爱的不是男主人,而是女主人!
连出个轨都这么失败,也是没谁了......但这还没完,情场失意的老马,在亲情里也栽了个大坑。
大女儿突然回家,不是来过节的,是因为她怀孕了。
还没结婚就怀孕?
气得她妈大骂:荡妇!
就在女儿要委屈巴巴地要哭出声时,老马的妹妹却不屑地笑了:
你不也是大着肚子和我哥结婚的吗?
这就尴尬了。
本想教训一下女儿,没想到自己的黑历史却被扒了出来。
大女儿根本就不是老马的亲闺女!
本以为女儿会难过,没想到她却咬牙切齿地笑出了声:
幸好他不是(我亲生父亲),因为,我怀的孩子就是他的!
你们有钱人都是这么玩儿的吗?
原来,“好男人”老马从来不无辜。
他的“责任心”、“宠爱”、“奉献”背后,藏着的是更加不堪的秘密。
他们在矛盾的人性中挣扎,最终却通通跌下了深渊。
生活,于任何人的背面,都是一个深渊。
但是,当你站在了自己的深渊边,请一定立稳。
即使摇摇晃晃,也千万别一头栽进黑暗里。
本文作者:肥猫光影 公众号:肥猫光影 肥猫光影致力于发现与推荐好电影,文章内容多为网络搜集,已知作者及来源均会注明,未知来源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公号后台删除 !
李银河《我的生命阅读里》介绍了一部法国电影《八美图》。
受不了南宁的冬天,购得取暖器一台,两个石英管散发着热量也发着火红色的光芒,于其说是我贪图温暖,倒不如说我迷恋那类似火焰的色彩。
第一幕也同样是一个温馨的情景,壁炉,风雪,归来的女儿。
冬天看算是应景,沙发的角落,我就着取暖器。
沙发上丈夫昏昏欲睡,最匪夷所思和夸张诡吊的地方他都在梦里,只是陪着我看了个开头和结尾。
我不喜欢幽闭的室内场景,以为电影会让人感受到法国的冬天,但只在我的想象中,呼吸一口大女儿从外面回一凛冽清新的空气。
自始至终都在室内,展示了法国的情调,繁缛,以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比美国这个爆发户有文化的氛围。
李银河说歌词,很美。
法语翻译成汉语,中国的沸水煮了法国的杨梅。
单看歌词,美感并不突出,但人物那突然声情并茂,活灵活显的深情一叙,让整个剧情充满了动感。
表演碍于音乐片的缘故不是生活化的真实但却有一种戏剧的生动。
电影本身各种禁忌题材一应俱全,在女仆身上上演着雷雨,在大女儿身上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小女儿身上是阿加沙笔下那个畸形屋里的女孩,姨母是英国老处女,谋杀,嫉妒,猜疑,背叛,荒淫,禁欲,压抑,乱伦,若不唱上一唱,舞上一舞,没人的神经能受得了。
女权主义者受不了这样一个故事,八个女人一个男人,为这一个男人生出种种事端,剩下的种种,像是同性恋的和竟然也是为男人伤透了心。
三个女人一台戏,八个两倍有余,生出戏中戏。
可转念一想,若是八个男人,一个女人,如果硬要编排,类似八美图的种种也不是不会发生。
卡夫卡的城堡是永远也进不去,这里的女人怎么也出不去,夫人说只有电话和汽车就不怕,可是电话被剪了线,汽车失灵,大门被人琐了,庭院深深深几许,不比张生跳墙出去的可能都没有。
卡夫卡的笔下,村中的女人时刻准备着成为城堡官员的情人,官员可以随时垂幸任何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就只能爱他。
做了情人的女人来讲是一种恩宠,是身份的提高。
城堡是外面的人进不去,八美图是里面的人出不来。
一样的荒谬。
妈妈想出走,收拾了箱子扮演一个独立的娜拉,比娜拉多了一个情人,多了一个情人的娜拉。
赤裸裸的欲望潜滋暗长,抽穗拔藤,开出恶之花。
好多年前读过顾城的《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畸形屋里老一代,封闭沉沦,上大学回来的姐姐,和养在深闺房人不知的妹妹,或许是黯淡死灰天地之间一抹亮色。
编剧讽世之心也太甚了,妹妹和姐姐着装一个粉红,一个嫩绿,粉红色的身躯里孕育着欲望的果实,小妹妹,像天井边上一株水分充沛照不到太阳,兀自嫩绿的草。
似乎绿色的妹妹跟所有的欲望丑恶不沾边,可是目睹了家中的人性诸像,她的双眼还能清澈如初?
自此,她便失去了童真,跟是不处女不相关。
整个宅院就是阿加沙笔下的畸形屋。
真正阿加沙的结局:小妹妹杀死了父亲,她洞悉一切真相,就不可能再爱父亲,虽有阴暗执拗,但精灵狡黠如她,怎能爱这样一个父亲。
另一个结局:父亲走了出来,各种见不得人的事,暴露于阳光之下,八个女人身份地位错乱不堪,照妖镜下打回原形,不仅是男人的尴尬,更多的是女人之间的面面相觑。
秩序和人伦一旦毁了,就不可能重建。
小妹妹自杀,七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剩下无尽的难堪和尴尬。
可能太考验演技了,光想想就起鸡皮疙瘩。
一水相隔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性格上却有诸多不尽相同之处。
英国人的缜密严谨使他们创作出福尔摩斯和波洛这样冷静睿智的神探,而同样的推理故事被浪漫随意的法国人演绎出来,却变的飞扬跳脱妙趣横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八个女人困在家里,而在同一座屋子里,一个男人背后中刀死在了床上。
围绕男人的死因,几个各怀目的的女人开始相互猜疑,而在猜想和推理的过程中,这些看似冰清玉洁高贵典雅的女人们逐渐露出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导演在影片开头安排的大雪,除了将故事的全部场景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应该另有他的用意。
在白雪的掩盖下,肮脏的世界变的美丽,暗昧的关系变的纯洁,所有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虚幻的美。
可雪化之后的地面,又注定是污水横流的狼藉,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大约也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潜台词。
《八美千娇》整部电影全是女性唱主角,唯一的男性角色自始至终都只是背影而已。
可在这个没有男人的江湖,女人们的冷酷与阴郁一样让我们感到雪天般的森冷。
对于一个阅片近四位数,又没什么电影理论基础的中量影迷,我的好片标准一般比较简单,一是表演精湛;二是意境内涵深,换言之,看数遍仍能出新,一言不好总评;三是共鸣,共鸣这东西,最难说清,但最挠人心肝。
八美图是欧容的片子,对于把登堂入室奉若神作的我,本来已经不好评价他其它的片子,反正爱之至深说出来的全是胡言乱语,但短时间内恰巧看了时时刻刻,女性主义的概念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又被八美图添了一把火,只能辗转反侧码字消遣。
女性主义,是一个特别动人的概念,第一次听说,就完全爱上了它,既无知且爱,就难免用自我的幻想去勾勒它,在我的脑海里,女性主义就像冰水扶过苔藓溪石,很坚定又很温柔,所谓润物细无声,特别能体现。
比起女权主义,它平添三分魅力,一个爱女人的女人,才能特别地体会这一种微妙。
像伍尔夫神游时皱起的眉,她脸色苍白,神情里永远是孤傲,敏感和细腻感觉的混合物,她的作品,她的的存在,不是要抗争证明什么,她在那里,衣服的颜色浅浅淡淡,天才的头脑通晓一切又对一切感到迷茫,笔下的文字承载着她的温柔才华和神经质,一切汇合成一种极其迷人的形象,像照片里静止却又流动的她,无色,但风韵无边。
看完时时刻刻,我闭上眼,脑子里有一双手,可以抚上伍尔夫的脸,肩和小腿,一点情欲,一点迷茫,但更多的是通感,一个指尖触摸,就像全身心的浸润,即是为才华和情感而折服,也是对女性独有的魅力而沉迷。
八美图里有不少地方转折略大,毕竟是意象和概念大于写实的片子,不过阿尔丹和德纳芙由厮打到亲吻的那场戏,第一遍看还是让我略感惊诧,但事后却成了全片最回味无穷的地方。
镜头的运用,特地从头顶处拍全身,两人身形的紧贴是导演故意表现出来,这两个角色的亲吻,是全片各种明示暗示女人爱情之后的第一处拥吻,一方是狂野不羁始终带着挑逗和掌控神色的阿尔丹,另一方是被女佣眷恋,并且在整个片子中不断被挑战和启发的德纳芙,得益于两个演员的无穷魅力,这场戏即是全片的高潮,也是我观影体验里最具冲击力的女性之吻,未露一处尽得风流,所谓情而不淫。
德纳芙的情不自禁,类似时时刻刻中,载着伍尔夫精神精髓的书本,启发摩尔饰演的角色,所谓女性主义的觉醒,而阿尔丹扮演的,也是一个启发者,一个终极的启发者,不为世俗所局限,感情奔放但又有细腻深刻的一面,烈火的红色勾勒出身形的线条,细看之下其实第一次见面就对德纳芙形成了冲击,最终二者跨过了共同爱着的两个男人,不自禁地相拥。
当然这不代表女人之间的爱情比男女之间来得更深刻而伟大,只是代表德纳芙作为一个历经爱情的典型贵妇的一种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这种觉醒使得她能够把男人的立场和视角抛到一边,独立地重新审视女人的魅力,这是一种全新的境界。
从容颜,性欲和占有,乃至头脑,智慧来欣赏女性,或者女性自我欣赏,都是缺憾和残缺的。
女性的魅力,在于将这些与女人独特的感情融为一体,不是一面一点,拥有这种特质的女人,她们不需要证明抗争什么,实实在在地在那里,闭上眼睛可以勾勒出光滑弯曲的线条,散发的光芒都是融的,无有缺憾,无有声息。
“生活,于任何人的背面,都是一个深渊。
”一个女作家曾说过,生活,于任何人的背面,都是一个深渊。
法国导演欧容总是喜欢用简单的生活场景和近似荒诞的故事情节,去解构隐藏在生活背面的欲望与危机。
从最初的电影短片《家庭照片》开始,他就热衷于此,并在这部《八美图》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欧容的电影往往喜欢表现单一环境下人们生活状态里的罪与欲。
众多评论家说,弗朗索瓦·欧容是虔诚的希区柯克信徒,热衷于惊悚与情欲。
他曾说,要把爱情拍得如同凶杀,凶杀拍得如同爱情。
而在他的多部影片中,这一特质也无一不展现。
《八美图》当然也不例外。
[生活]别墅的主人马修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
而且还是个事业危机,感情零落的中年男人,在影片最初就意外身亡。
妻子盖碧正准备着与自己的情人私奔了事。
大女儿苏珊从伦敦回到家中,与多年前的母亲一样,也怀有了身孕。
岳母与小姨子因为生活困难寄于篱下,却没在马修事业困难时给出自己的债券,帮助其解决危机。
黑人女佣香奈尔与新来的美艳女佣路易斯看似尽心的为着这个家服务,却也各怀鬼胎,珠胎暗结。
马修的妹妹凯瑞特是个行迹放浪的女子,不时因为窘困前来哥哥处拿钱花。
而最为单纯的则是小女儿凯瑟琳。
如果单看这样的简单介绍,你定会认为这是出自诩为中产阶级家庭的伦理悲剧。
那么,除了看笑话,除了看生活的可悲,除了见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呢?
暗藏危机的生活,我们一直都经历着,可是却少有看到谁理性的抽丝剥茧的去生活。
我们习惯的是左手划圈,右手画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后,光鲜的生活在表面,这个物欲横流,诱惑四溅的表面。
影片里面的各位美人,都有着自己或明亮或阴暗的生活,但他们依然生活,如我们背负巨大压力的生活着一样。
[深渊]唯物主义理论总提醒我们,看事物必须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它的两面性。
任何光艳动人的东西,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我就这样偏激的运用了一理论。
看似简单的八个女人的私生活下,都各自隐藏着疮疤。
首当其冲是女主人盖碧,她当初嫁给马修时就已经怀上了苏珊,而正是因为这样,苏珊才说了那句“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苏珊肚里的孩子,就是与父亲“乱伦”的结果。
另外一面,盖碧将要私奔的情人,与马修的妹妹凯瑞特早已暗渡陈仓。
最讽刺的是,凯瑞特为了他深爱的这个男人,从哥哥那借来的钱,却落入盖碧手中,成为他们私奔的粮饷。
接下来,滑稽接踵而至,凯瑞特与黑人女佣香奈尔保持着同性爱关系;新来女佣路易斯其实是马修多年的地下情人;而老岳母的腿并没有瘫痪,且在多年前曾毒死自己的丈夫;小姨子奥古斯汀也暗中恋着马修,并多次书信表情意。
唯一剩下小女儿,似乎并没有藏着掖着什么,却在最后成为了这一出命案最主要的人物。
生活的阴暗面。
我们从来都看得到,深渊底下,貌似繁花似锦,却从未有人考虑过,这样阴郁的花朵,枝枝带刺,朵朵含毒。
[不测]对于不测,我们纵然有多层理解:不可预测,或者多劫多难。
但很多人喜欢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他们感情的坚实度。
小女儿凯瑟琳就是这样一个单纯却残酷的人。
马修的死,则是她揭开这一不测的方法。
她伪装了父亲的死,换掉父亲房门钥匙,剪断电话线,弄坏汽车引擎,种种在她起初只是为了送给大家一份圣诞礼物的行为,却成就了另外的不测。
这不测亦是多层次展开,多线条延伸的。
在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的情况下,大家互相猜疑,互相揭露,互相埋怨,互相伤害。
然最大的不测,在最后也悄然也必然的发生,马修在紧锁的房间内,耳闻了一切,原来身边这八个女子,八个衣着光鲜,或高尚清高或性感放浪的女子,是这样的在自己眼前生活着。
在凯瑟琳打开房门,揭露真相的一刻,他举起枪结束生命,那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生命。
[碎语]避开情节不谈,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和处理方式,仍然有多处闪光点。
首推的便是穿插在其间的八段歌舞表演,分别由八个女人,或单独,或组合的呈献给大家。
你可以认为这是借鉴歌舞片的元素。
但这其实并不是一部歌舞片,因为即使你删除掉这样的八段情节,你仍然可以很明白故事情节。
然而,这八段又是不可或缺的。
含沙射影的歌词,暧昧迷离的动作,貌似荒诞不堪,却发人生省。
另外就是八个女人个性鲜明的着装,都或多或少的表现着他们各自的经历和性格。
场景的单一化,往往会造成视觉上的疲惫感,而导演大胆的拍摄手法和引人入胜的讲故事方式,却将这一出貌似舞台剧的电影,惟妙惟肖又印记深刻的镶入你的大脑。
不管你记住的是哪个女人,哪段歌舞,哪出情节,我们都深知了,我们行走在一个不测的深渊之上,不测的生活之下。
《八美图》,法国电影,我看的却是德语配音,倒也是蛮奇怪的。
歌舞形式的悬疑片,还是比较少见的。
电影发生在圣诞节前的一个富人家庭,暴风雪山庄式的杀人案件。
男主人被一刀插背死在床上,家里只剩下八个女人,分别是男主人的岳母、妻子、小姨子、妹妹、一大一小两个女儿,还有一白一黑两个女仆。
影片精心为八位女性都设计了一段歌舞,分别在故事展开后一个个表演过来。
故事在相互猜忌问询中,分别问出了各自那不堪的秘密,导致最后谁是凶手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结尾还是蛮黑色幽默的。
弗朗索瓦·欧容(Francois Ozon)这个男同志,可能是男同志里比较女性化的那种,拍的这部片子明着暗着八法国女星,八得够精致,够黑色幽默,八得八位女星齐获恺撒奖,八得票房大成功。
凯瑟琳·德纳芙和芳妮·亚当为一个男人大打出手,打着打着却狂吻起来影片里凯瑟琳·德纳芙那个不露面的丈夫刚死,影片外,凯瑟琳·德纳芙曾经和大导演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分分合合,而芳妮·亚当是特吕弗的遗孀,两人还有个女儿。
按弗朗索瓦·欧容的话来讲,特吕弗若见看到此场戏,在棺材里也会气得背过身去。
特吕弗在和凯瑟琳·德纳芙好之前在拍《柔肤》时爱上了女主演,也就是凯瑟琳·德纳芙的姐姐让·德赛利 (Jean Desailly),不幸的是后来让·德赛利出了车祸,25风华正茂却香消玉陨。
特吕弗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他给让·德赛利写信时,总是在名字前面加上“覆盆子小姐收”的字样,为了保证她是带着微笑读这封信的。
本片里凯瑟琳·德纳芙演的是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的姐姐,当年凯瑟琳·德纳芙年轻时在布努埃尔导演的影片《白日美人》中扮演的是个压抑而分裂的角色,白天高贵,晚上却是妓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在本片中把她之前在《钢琴教师》中的角色夸张漫画化了,也是个性压抑而分裂的角色。
艾曼纽·贝阿扮演的女仆让人想起《女仆日记》里的让娜·莫罗《女仆日记》里被强调的短靴,透露了男主人的恋足癖艾曼纽·贝阿(Emmanuelle Beart)扮演的女仆让人想起《女仆日记》里的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弗朗索瓦·欧容还特意再三在镜头中强调她那双短靴,莫名其妙好似《女仆日记》里被强调的短靴,透露了男主人的恋足癖。
说起让娜.莫罗,曾演过特吕弗的电影《祖与占》,特吕弗对让娜.莫罗一往情深,不过好象让娜.莫罗没买他的账,但特吕弗还是念念不忘,在他看中阿佳尼(Isabelle Adjani)说服她演《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写的信中写道:“你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演员。
除了让娜·莫罗之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
” 维吉妮·勒多耶(Virginie Ledoyen)身上有阿佳尼的影子,影片开始她坐在窗台上的镜头,和《吸血鬼诺斯费拉图》中阿佳尼坐在窗边的镜头非常相似, 本片里她演的女儿未婚先孕,向妈妈承认自己怀孕那场戏重复了她在《仪式》的表演。
接下来凯瑟琳·德纳芙作为妈妈训斥女儿时,芳妮·亚当揭了她的老底,大着肚子嫁进门的,呵呵,凯瑟琳·德纳芙出道时凭《瑟堡的雨伞》走红,演的也是一个未婚先孕然后随便找个人嫁了的角色。
现实中,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是非婚生的孩子,儿子是和大导演罗杰·瓦迪姆 (Roger Vadim)生的,女儿基娅拉·马斯特罗亚尼(Chiara Mastroianni)也是演员,和意大利演员马斯特洛亚尼(Marcello Mastroianni)生的。
卢迪芬·萨格尼尔(Ludivine Sagnier)演的是小女儿,其实她都23岁了,可演起来还真象13、4岁的样子,活灵活现。
她设计让爸爸装死,看上去她爸爸是被人用刀杀的,让我想起《云上的日子》中杀父的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苏菲·玛索13、4岁出道靠《初吻》走红。
丹妮艾尔·达里艾(Danielle Darrieux)演的是奶奶,已是85岁高龄,年轻美貌时演过《红与黑》,还演过不少侦探片。
她在本片片尾的演唱非常动人,歌喉美妙。
弗朗索瓦·欧容也够怪趣,把个推理剧生生整得不伦不类荒诞不经,原本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生前买下改编权的剧本,可惜大师没来的及拍就去了,被欧容买了来,悬念不见,氛围搞笑,人物似乎还充满温情,可怎么看怎么象是同为同志的垃圾电影大师约翰沃特斯 (John Waters)的电影内容。
只一家,都在个房子里,算起来表露比较明显的双性恋就有仨,黑人女仆和男主人的妹妹是一对情人,男主人的妹妹芳妮·亚当却在后来和凯瑟琳·德纳芙擦出了激情的火花,另一女仆艾曼纽·贝阿是男主人的秘密情人,却一直爱慕着凯瑟琳·德纳芙。
凯瑟琳·德纳芙在《千年血后》和《夜夜夜贼》中的女同性恋形象深入女同影迷心,不愧是法国电影界女皇,男女影迷通吃。
再看比较大众的异性恋内容,乱伦的也有仨。
男主人和妹妹芳妮·亚当有过情况,婚后把妹妹扔一边,住着毫宅养一大家子人,妹妹却成了妓女。
大女儿16岁的花季却有了父亲的孩子,好在后来搞清楚身世,不是父亲亲生,可小女儿呢?
看样子也没放过,小女儿别看才13、4岁,居然也得意的嘲笑她的处女老姨,说她至少不会上了岁数还是处女,而且女仆跟老爸做爱居然她也敢偷窥,末了揭露了一大家子人和老爸的劣迹,居然还一副邀功的姿态去向老爸表白自己的爱,我要是老爸能忍受的都忍受尽,能做的恶都做尽,看到一个天真少女而且还是女儿居然还来爱怜自己也会人生观世界观破灭,一枪崩了自己。
影片尽揶揄讽刺夸张能事,把5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做作风格再夸张,颜色俗艳却成就了独特的现代感,歌舞表演也是暗藏玄机,开场的舞蹈里把《低俗小说》中舞姿也COPY了一点过来,演员表演做到夸张外偶尔却是一跳露出正剧表演里或孤独或无望辛酸的落寞神态。
别看貌似舞台化,细节处全做足了,特写强调的内容中却故意学了老故事片里夸张表演。
50年代美国老电影风貌和法国电影中千奇百怪的或独立或变态的女性角色结合,男人就一个还不露面。
弗朗索瓦·欧容可真是淘气,伊莎贝尔·于佩尔弹钢琴时背景中放了个大大的鸟笼,里面有鸟二只,看似是镜头的暗喻,却故意用了俩假鸟儿摆笼子里。
费里尼的《八部半》里女人们都让人厌烦,一群女人围着男主角转,只有没得到的那个年轻姑娘是他所向往的纯洁象征,到弗朗索瓦·欧容这里,就没个好鸟了。
老奶奶杀了老公只因为觉得老公标准好男人太无聊,她女儿嫁的男人到是不无聊。
总之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坏男人也不爱,而且坏得离谱。
人生观世界观电影观全颠覆,恶搞类型片,却也有伤情的表达,深处也暗含柔情,人物内心不乏细腻之处表现,也只有欧容能做到,反复观看总有发现,不无聊。
http://ent.tom.com/2007-04-18/0PVE/27183776.html
让我们记住这位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第650部片:八美图爱死那种颓靡缱绻的贵圈真乱的小资风,暗流涌动的复杂纷乱的关系网,理解了为嘛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这么受法国人的欢迎,同样以悬疑片的视角去拍摄情感,可能我们同样的闷骚变态才会对这种晦暗越轨的东西情有独钟。
白女仆爱女主又去勾引男主,女主和小姨子同一个情人又搞一块(法佬真喜欢三人行和ntr啊,这个我倒是get不到,有洁癖啊),小姨子又跟黑女仆搞一起(byd三杀),男主给继女搞怀孕,小姑子对自己的哥哥男主暗送秋波,笑屎了看着这一家子男主直接紫砂了。
还是太恶俗了,这是看的这位导演的第二部片,第一部是上年看的《登堂入室》,直接进笨人top 10。
一个美少年因写作《偷窥我的老师和他老婆》的故事跟自己的秃头教授私交甚密,所以是否假写成真呢?
他爱的是男教师还是他老婆呢?
或者是爱吗还是只是入戏了偷窥的恶趣味。
天晓得呢,猜猜吧。
虽是悬疑剧,但悬疑是做该剧触媒的作用,从结局可知,是男主借自己假死,听到家里八个女人乱伦的贪婪的奇葩的离谱的有毒的故事后自杀了。
从剧情来看该剧没有剧情,但每一个女性的选角都是极美的,更像是在看女生们过家家一样。
给予观众步入春天的芳园,玫瑰百合齐开,雏菊风中摇曳之感。
八个女人犹如八朵花,看八朵花互相撕逼真的很带感呀!
转载奥宗孙孟晋一位借鉴了无数大师的当代法国名导演,一位有着独特电影要素的怪才,一位在时尚与哲学边缘前行的影像实验者。
弗朗索瓦·奥宗,法国艺术电影的继承者:他的光怪陆离与隐喻符号。
奥宗是当代法国电影的佼佼者,他不但出没于欧洲各大电影节,而且以非常自我的风格,得到了专业影评和影迷的推崇。
但对于他的电影风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人把他看作新的类型片的探索者,也有人将他视为法国同志电影的代表。
奥宗早年在获得巴黎一大的电影硕士学位之后,又考入法国著名的电影学院——Femis的导演系就读。
谈起奥宗的阅历,有几条不可忽视的线索。
首先,他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对家庭的伦理关系以及内在的毁灭感,是始终关注的。
其次,他是电影科班出生,深晓电影史包括法国新浪潮前辈大师,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他的电影里有很多名家的影子。
再有,奥宗对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喜好,使他的电影总是撒下一张悬疑的网。
奥宗电影的第一要素:小品风格的延续。
奥宗的电影,尤其他的前期电影有着很深的法国新浪潮的影子。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侯麦的精巧与灵气是小品电影的典范,一定程度上,奥宗发展了侯麦的电影风格。
而奥宗的电影风格,在他的短片时代就开始建立了。
奥宗早期的这些短片是他的一张有力的标签,他对细节的把握,对某些神经质的人性刻画,都呈现了不俗的才气。
而即使是奥宗往后的某些长片,也是小品式的,是短片的放大版。
从《夏日吊带裙》到《看海》,这些奥宗早期的优秀之作已经显露了他的几大特点。
他的短片故事并不复杂,但往往影射了人生的残酷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他镜头里特有的人物身份的混淆。
《5乘2》是奥宗近期比较受人关注的电影,这部在奥宗电影里很少出现的主题:男女之间的纯爱故事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所谓《5乘2》就是两个人的五段时光。
尽管奥宗自己说:“我要从伯格曼开始,到勒鲁什结束。
”但这部电影的单纯更让人联想到侯麦,最关键的是,《5乘2》是短片内容的长片。
这就是奥宗电影的一大要素。
奥宗电影的第二要素:女性为主导地位。
在很多奥宗电影里,男性角色是忽缺的,《八美图》、《泳池情杀案》、《砂之下》……等等。
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更喜欢描写女性的心理,是因为在情感乃至生理反映上,女性要比男性复杂得多。
女性被压抑的一面始终是奥宗最想探索的,首先是某种罪恶感的捕捉。
在著名的《八美图》中,八个女人处在男主人公被谋杀的环境下,她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她们身上或阴暗或自私的东西,都被奥宗慢慢发掘了出来。
但这一切又藏在她们表面可爱而妩媚的面具下。
难怪,女演员之一的德纳芙对于奥宗的女性观大为不满。
《八美图》的轰动与商业成功,离不开八位法国著名女演员的帮衬。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定义为歌舞片和悬疑片的结合,不管怎么说,《八美图》的歌舞场面回复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法国战后氛围,这也是奥宗的用心,他恐怕无心拍摄真正的类型片,而是对过往的辉煌表示他特有的致敬。
将奥宗和法斯宾德、阿莫多瓦相比,法斯宾德和阿莫多瓦对母亲有着顶礼膜拜式的呼喊,他们甚至把母性的某一面强加到女性的角色上。
而奥宗骨子里在这方面相对冷酷一些,他对母性的一面并不着迷,比如《失魂家族》里,母亲试图用身体去唤醒儿子对异性的爱,但骨子里母子关系是对立的,这看起来令人胆战心惊。
《砂之下》是一部充分展示女性内心隐忍的奥宗电影。
看上去,这部电影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失去丈夫后的心理影响,而奥宗真正要反映的是一位女性对生命的依恋与恍惚。
追寻死亡的谜只是表面的悬念,真正的用意在于:欲望与留恋之间的冲撞。
《泳池情杀案》里青春与衰老的对比,是奥宗特别要表达的。
我们不难发现,奥宗故意要男性角色让位。
影片里,一老一少两位女性既有身体与心理的对抗,也有一种关照和相融。
她们最后成了同谋者,也成为了花开花落般的女性生命的见证。
奥宗电影的第三要素:谋杀主题 有人说,奥宗的电影是——侯麦遇到了希区库克。
在奥宗的很多电影里,谋杀是他惯于呈现的要素。
而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他的这些电影本身的关键部分并非是谋杀,奥宗更关心的是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他的谋杀故事都是很突发的。
也可以说,他借用了希区库克的壳,而非希区库克的内核。
《挑逗性谋杀》是一出黑色童话色彩的人性寓言,谋杀事件也不是奥宗真正关心的,他更关心青年人对残酷显身时的手足无措。
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被一张无情的大网罩着。
无论是情欲的唤醒,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都在现实面前被撕得粉碎。
奥宗的电影拍得最好的,无疑是他营造的人物背后的恐惧感。
在奥宗早期电影《看海》里,有一种冷静背后的恐怖气氛,它将人与人的仇恨深藏在大海海浪的起伏之中。
奥宗电影的第四要素:情爱主题。
偷吃禁果与生命的煎熬,身体美感与欲望的累赘,异色与残酷的冷静。
这些让奥宗的电影题材,发射出一种光彩。
也许,这种光彩并非是明亮的,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奥宗对人性探索的主轴线。
《干柴烈火》是德国已故大导演法斯宾德在19岁写的剧本,奥宗翻拍时非常忠于原作。
丑陋的不可告人,人性的暗流,在这部奥宗早期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奥宗有别于法斯宾德的冷静。
《弥留的时光》是奥宗迈向主流电影风格的转变标志之一,也反映了奥宗身上的残酷性的退化。
而另一方面,他大大加强了电影的诗意。
只是这种诗意,可能是对这位个性独特的导演的损害。
在《弥留的时光》里,奥宗开始和很多事物和解。
亲人、爱情、友谊与情爱,都被蒙上了解脱的气息。
室内和海滩是奥宗电影常见的场景。
奥宗曾经有过一个噩梦,它一直在围绕着他。
那是十岁时,看见过一个人下海后失踪。
所以,海边失踪和迷失,几乎是奥宗的永恒场景。
在《弥留的时光》里,奥宗向来的对残酷人性窥探的冲动逐渐隐去,他破天荒地修改了大海的颜色,那种冷色调的蓝色开始发生变化,直到男主人公罗曼枕着金色海滩而离世。
奥宗的直面人性,使他的电影有别于同时代的法国导演。
但是,当他新近的几部电影里逐渐呈现了暖意,我们会问,这还是不是那个奥宗?
无论如何,奥宗的电影的有趣和张力,都在于——他更想发现什么,而不是还原世界的表面。
八美图是我看过的非常精彩的悬疑!荒诞!歌舞!爱情!家庭!同性之爱!金钱欲望!故事虽有些扯 不过最后都圆回来了 歌曲好听 配色讲究!一个男人与八个女人 最后枪响是给予家庭的一记爆击!也是最后的解脱 最合适的终结!
同性情节大跌眼镜,虽然是欧容仍然吓了一跳。歌舞太多了,纯女性电影果然还是欣赏不来,可能是切入点错误,以为是悬疑片。
听原声就好
我日妈这个是演的啥子 = = 话剧音乐剧 还是歌舞剧 = =!!!!!
实在受不了天生饱含唠逼叨属性的法语
卧槽!为什么这个片子分这么高?!简直是从头无聊到尾好吗!
法国人是都没什么脑子么= =?!
美是美,可是这个剧情……太狗血了吧。大女儿是妈妈和外公生的,大女儿怀了自己父亲的孩子。外婆杀了外公,阿姨喜欢自己姐夫,女仆勾引男主人,另外一个女仆和姑姑les。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我说你们法国人真的有点奇怪啊……真挺奇怪的。这一家子晚上都不睡啊,尤其是这个男的,会见所有人居然时间都是错开的……哪里悬疑啊,什么暴雪山庄模式……简直乱七八糟。
所以这个男人之前,有钱,住别墅,老婆是丰满高贵的熟女,老处女小姨子一直勾引他,丈母娘还有一大笔存款,然后还有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御姐大女儿,和一个萝莉小女儿,而他妹妹性感美艳还是个兄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美腿女仆情人?妻子、妹妹、情人之间还隐藏着蕾丝情结???我的天啊!!!连YY小说里都不敢这么写……戏剧感十足的电影,画面极为精致,都舍不得快进,几位主演极为养眼,尬唱的部分也很动听,至于情节……最后的结局其实都不重要了,考验人性,最后都会跟跟姬无命一样,得出同一个结论——是我杀了我!
从杀戮之后,我就很钟爱密室话痨片。并且我一直认为能在一部能同时展现多个女人的片绝对不是坏片。尽管很想吐槽这部电影令人尴尬的歌舞部分(实在有打乱节奏之嫌)和笨拙的信息释放,但是这依然是一部迷人的电影。用喧闹的戏剧场景和紧密的情节安排展现了一幅后宫春卷,但里面的那个皇帝着实有点可怜。
#妇女节电影#三颗星八个女人一台戏
02年的欧容还处于牙牙学语的水平,做出来了这一部丢人的东西,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什么长进。
男人压力大,女的全是吸血鬼,而且不懂感恩的意思?所以跟继女而且还是在自己手上出生的乱伦怀上了算什么?而且真看不了插播歌舞的,特别是家里顶梁柱莫名其妙没了的情况下
法国歌舞悬疑片,以前看过的,但不记得结局了,忘性越来越大了。本片集合了法国老中青三代著名女星,看起来挺过瘾的。
莫名其妙看到这部电影,缘分。法国美女版《利刃出鞘》,《利刃出鞘》里角色更多,剧情也更复杂,但《八美图》演员不仅漂亮而且衣服也很美,动不动还唱歌跳舞,就不需要自行车了。悬疑感不太强,但反转还是很给力的。于佩尔阿姨变装后简直不得了,真是演啥像啥。比较轻松有趣的悬疑片,赏心悦目。欧容在找男演员的时候可能跟他说这部电影就一个男一号,其他八个美女,男一号大部分时间都是床戏。听听,这谁能拒绝呢?结果……连个正脸镜头都没有。
宛如莫比乌斯环的自噬,这次更彻底,直接物理架空原本存在的男性角色,却以三句不离的灵异身份跃然于屏幕;欧荣巧妙地移植舞台剧模式,用不同以往的台词轰炸塑造辛辣人物,创造出作者风格的另一种可能;八首歌八个进阶状态,宛如盘旋于密室上空的靡靡低语;标准化仪式收尾,个性十足。
直觉告诉我。。看上去最无辜的肯定坏人啦。。这个是话剧吧。爆点扒拉扒拉的就觉得不爆了哦。
女人大革命,影院看最逗的是后边各种毁三观出现时现场女生不断发出的啊?卧槽?不会吧?声。于佩尔最能演,最爱是贝阿,回头要重温下不羁的美女。资料馆
一般烂。。。
“暴风雪山庄”式的经典推理小说情境设定,在室内剧的结构中融入歌舞剧元素。情节翻转依靠台词的题材力量还是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