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原本叫《绝密型战》多好呢,绝,密,型,战,每个字恰好对应一看点,结果改叫个《盟军敢死队》,不知道的误会游戏改编也就算了,关键你看这几个哥们出场的架势,“盟军”是贴脸写着没错,但需要“敢死”吗?
就他们这本事这胆色这个性,我可不会有那么一秒担心他们会没了命。
二战小分队,潜入敌后破坏任务,原本心里对标的是《纳瓦隆大炮》,《血染雪山堡》等经典,但盖·里奇的兴趣显然落在另一个类型上。
谈笑间尸横遍野,信手拈来夺命利器,炮弹在身畔炸出玩世不恭的笑容——你就知道除了人名,别跟历史挂钩。
既然伊恩·弗莱明和M都挑明了出镜,昭然若揭,别以为拿几段新闻纪录片,搬个丘吉尔出来就能唬住人,戏说的《猛鹰突击兵团》咱又不是没看过,有罗杰·摩尔的《海狼》也早把这历史演绎过,更别提后面提伊顿公学更是司马昭之心。
招了吧,五人小组相当于007率领的小分队,无视权威,不服管教,品味怪诞,冷酷幽默,满嘴的one-liner笑话,远攻近战的武器使用大百科,以一敌众犹如闲庭信步,横扫一片仿佛小跑热身,额头没汗不脏衣衫,优雅,太优雅了。
而且要知道,不像如今的孤胆英雄,早期007往往喜欢带一帮人马突击恶人老巢,至于德国纳粹更是完美符合邦德反派野心勃勃残忍狡诈的调性。
原本以为亨利·卡维尔在《秘密特工》是最接近占士邦的一次,显然预判失误。
跟兄弟玩得嗨了,邦女郎都可以不要。
女队友隔空配合情报支援,忙着跟纳粹玩欲擒故纵,抢高低位的支配游戏,cos变装的歌舞拼盘。
至于调情就留给男人自给自足,“-你得先抓住我。
-我可喜欢打猎了。
”都默契到这份上了确实没女人啥事。
如果说草根逆袭是东亚招牌爽文,那本片就负责营造冷战年代西式大男主爽战,主角永远踏着分毫不差的走位,每一颗子弹都避开自己人,抬手就是狙杀敌人的最佳时机,手雷总落在最精确的爆点,坏人总排成最适合被扫射的队列,并且有需要的话,倒下无声无息。
世界为你而生,规则被捏在掌心,他们是被上帝赐了金盔甲的宠儿。
这曾经是一种被电影语言调教到极高境界的爽片类型,近年却在《速度与激情》等系列过于离谱而扭曲变形,以至于连007本尊都改走更严肃写实之路,不屑如法炮制。
而在盖·里奇的痞子幽默下竟然得到重生,他前面那部限定剧《绅士们》浅尝辄止,这回是正宗谍战,自然尽皆过火癫狂。
看完还留下后遗症,消音器射人、小匕首扎人的刷刷刷,一晚上在脑海挥之不去。
盟军敢死队,电影根据二战真实故事改编,这支秘密特工部队很有自己的“疯”格。
电影虽是战争片,但很搞笑。
开头杀德国白帽子那段太搞笑了,德军的大船也是说炸就炸了,有头脑有智慧。
英国人拍的抗德神剧,打的很过瘾!
只是反派智商有点堪忧。
原型是詹姆斯邦德007。
那句,“你犯罪了。
有什么问题吗?
你怎么能在身边有男士的时候,自己提行李箱。
”哈哈哈笑死了。
很不错的动作/喜剧电影。
看得很爽的一部电影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
觉得最帅的就是拉森,从第一眼的肌肉块,到干脆利落地杀人,到不闪不躲横冲直撞,再到直接贯穿的射箭,特别有魅力。
床上吗斧头杀人,而另外两个人从窗外看真的很有恐怖片中杀人狂魔的感觉,但探头让他们开门又有一种反差萌。
弗雷迪真的疯,直接大机器扫射,队友都只能自行躲避。
古斯对外套真的是有执念。
阿普遭受到的刑罚震惊到我了,而又真的很聪明。
玛琼莉我真的太爱了,不仅是因为真的很美(每套衣服都美),而且太厉害太强了,能快速开锁、枪法准、聪明又善于伪装。
(同时我也看上了她的小花伞。
)赫仑真的就是坚实的后盾。
最后的大战真的超爽,BGM也很适合,就仿佛一支交响乐。
可是即使影片再爽,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付出。
正如影片中说的“明知道可能一去不回,仍然勇往直前”。
有人说这片是“抗德神剧”性质的片子,看完才发现,确实如此。
整个行动,N个环节,七人小队分工合作,没有出一个岔子,任务进行得丝滑无比,而且人人都是神枪手,每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最后所有人全身而退,爽是真够爽的,但简直不要太儿戏。
用经常骂抗日神剧的那句话,改改直接来形容这片子就是——如果德国鬼子那么蠢,那怎么英国佬就被摁着炸成那操性,而且差点就投降了啊?
所以啊,片子虽然号称改编自二战真实故事,但改编到这份儿上,真就只能当个纯娱乐性质的电影来看了。
看完、爽完,得,就这。
对了,演员方面,大块头阿兰·里奇森饰演的坦克弓箭手极为抢镜,远程近战一手包办,简直就是BUG级的存在。
“女汪淼”艾莎·冈萨雷斯则在片中有风骚表演,可以说是十分养眼了。
相比之下,男一号大超似乎被分去了较多关注度,在片中的角色反倒不怎么显眼了。
总之吧,虽然这片子引进时改了个《盟军敢死队》的片名,但跟同名经典游戏系列完全没关系。
而且,《盟敢》当年是出了名的难,这片子倒好,说好的潜入作战,拍成了全程平趟,就问你服不服吧?
打分的话,三星吧,想看爽片、想看大超、想看美女的,可以放心看。
《盟军敢死队》导演 盖里奇 这片名听着很三流特工动作片,实际就是三流特工动作片的片子。
大英帝国抗德神剧,给我这种既爱看战争片又爱看特工片的人快看睡着了。
盖里奇近年已经沦落到迪士尼拍公主片,中间顺便随意拍点中成本类型片赚点养老保险,这十年的片子绝大部分在瞎搞!乏善可陈的优点,打戏稀烂但是剪辑配乐出色,剪出几分刺激。
著名第四爱导演审美一流,每个人都漂亮的出挑(除了亨利卡)。
串了点007、碟中谍和黑镜的梗,算是点惊喜小彩蛋吧。
缺点一大堆,首当其冲就是反派塑造稀巴烂。
本剧德军比红衫还好杀,枪顶头了直挺挺站着给我看笑了。
那个百步穿杨的哥们,五十米开外射中侦查兵,哥们你绿箭侠啊?
此外,男主毫无个人魅力,正方群像小队全在卖腐。
完全理解米高梅不选亨利卡当007,一个连装逼都装不好的特工片男主可以抬下去了。
9年前他在盖里奇的《秘密特工》里的表现还算是可圈可点,9年后他念长串台词,节奏都不对,整段垮掉。
亨利卡能火全靠人设和脸加持,这部他人设不行脸也不行。
其他小队成员无意义的卖腐,这部盖里奇卖腐都卖的很勉强。
没有《大侦探福尔摩斯》、《摇滚黑帮》自然。
我知道英国导演喜欢这个,但是谁要被按头硬嗑啊。
然后,寡淡无味的剧情就像没有气的可乐,无趣的平庸的难以忍受的。
我真是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蛆附骨。
最后,为了省钱很多特效镜头都安排的夜景,我夜盲症都犯了,这么暗的光都照出了劣质的cg特效。
非线性叙事,音乐骤停,镜头定格,西洋棋,视点变焦……盖里奇的镜头语音特质充斥这这部片子,但很可惜这并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首先片名虽然叫盟军敢死队,但不是那个游戏的改编。
只是翻译自hight取巧,这种例子在电影里其实也不陌生了,所以也不需要指责什么了。
说回本片,故事讲的是英国组建了一群特工进行破坏(抗德), 总之又是一部大超烂片就没错了 。
老实说,导演如果是不知道怎么拍这类片可以参考下速激5 6 7。
或者碟中谍,相信好莱坞真的不缺这类题材的片,去看看人家是怎么拍的,怎么把每个角色的定位和个人能力秀出来的。
但是导演就是把可以展示每个角色的有趣部分怕拍得极其无聊也是没谁了。
每个角色除了会开枪都没看出有啥个人能力,就一个肌肉哥不是用枪而是弓箭和徒手算是特色。
就连队长大超的个人能力是啥我都完全没领会,他的超能力是幽默?
可能导演觉得这样真的可以另角色很幽默吧。
剧情上本片前期主要分男女主两条线去描述,男主大超这边秀了一下抗德神剧倒起码不至于那么无聊,女主那边就真的是无聊透顶了,一大段无意义的剧情说明,说了100遍目标目标,但是你甚至不知道目标外观长个什么样都没给观众展示出来,就是不停的一遍又一遍重复,好重要,好重要,总之无聊透顶。
完全删掉都不影响本片剧情去向。
甚至女主最后遇到了大危机都是完全不去构思让女主怎么去解决,就是无脑一击必杀解决了。
接着就是重头戏的动作和枪战部分,主角团队的潜入破坏全程就靠消声解决战斗,我玩合金装备都没这么厉害。
真的是一切问题无脑用消声枪解决。
本片9成的敌人都死在了消声枪手上。
战斗这部分真不是我特意写这么短,就真的是这样没料可写。
就连远程打击导演连个瞄准镜头都不愿给,就是发射,命中,解决!
本片就是这样冲刷着无聊与无脑抗德,整体画面和音乐都没什么特别令人留下印象的部分。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差劲的地方就是本片略有戏份的丘吉尔,演技真是差劲。
最后另我意外的就是片中角色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好家伙还是真实事件改编。
但是改编成这副德行,要娱乐没娱乐,要致敬严肃也没有,戏称本片为神剧都对不起神剧这两个字,烂剧还差不多。
来补一些维基百科的真实历史细节 Operation Postmaster,邮差行动该行动是由英国小规模突袭部队(small scale raiding force SSRF)和 特种作战执行局(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 SOE)合作执行的,旨在“俘获”意大利货船公爵夫人达奥斯塔(Duchessa d'Aosta)为首的三只船只的计划。
SSRF,又称第62突击队(No. 62 commando)标志
行动目标:意大利公爵夫人达奥斯塔(Duchessa d'Aosta)号货船1941年8月9日,马奇-菲利普斯( Gustavus Henry March-Phillipps,是007的原型人物之一,值得一提片中还给了007创作者弗莱明一个角色,菲利普斯在片中由大超亨利卡维尔饰演,下文由大超简称 )指挥的载有五名船员的“荣誉女仆号”( Maid of Honour )拖船离开普尔港,前往西非。
1941年9月20日,经过六周的航行, 他们与杰弗里·阿普尔亚德 ( Geoffrey Appleyard,以下简称apple用了电影里的昵称hhh,由 亚历克斯·帕蒂弗 Alex Pettyfer 饰演)指挥的载有其他SSRF士兵的另一艘运兵船在塞拉利昂弗里敦汇合,apple的队伍八月底就到了塞拉利昂,侦查德国潜艇基地,但是他们没能找见任何潜艇基地的踪迹。
片中的营救桥段还有夹电极是虚构的hhh
几内亚湾
费尔南多波(Fernando Po),现在称为比奥科(Bioko),是离大陆最近的岛屿。
SOE特工早前便发现了意大利的8,500吨商船 Duchessa d'Aosta、德国大型拖船 Likomba 和柴油动力驳船 Bibundi 三艘船,其中公爵夫人号在申报货物时并未提交第一页清单,船长还拒绝提供任何细节,这导致人们猜测它还携带武器或弹药。
SOE特工对船只进行了观察,并于1941年8月提交了一份夺取拖船利孔巴号(Likomba)并废掉公爵夫人达奥斯塔号(Duchessa d'Aosta)的计划。
尼日利亚总督伯纳德·布尔迪隆爵士提供了两艘拖船 Vulcan 和 Nuneaton支援该行动。
突袭部队共32人,4名SOE特工,11名来自SSRF的突击队员和17名从当地居民中招募的男子组成,以驾驶两艘拖船。
但是如影片中所表现的,该行动在高层引起了一些争议,英国西非司令部司令乔治·吉法德爵士将军就拒绝支持该任务, 英国驻马德里大使馆也不赞成 ,这些反对声主要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公爵夫人为德军服务,周围也没有任何港口或者基地。
这些反对的高层认为在中立国的港口内进行军事行动可能会导致外交纠纷,甚至将西班牙推向轴心国,直到1942年1月6日,最终得到外交部的支持,该行动才得到了了最后的批准。
不同于影片所示,海军主动派出了护卫舰“紫罗兰号”(HMS Violet)在海上拦截这些被俘获的船只,捏造一个“意大利商船和德国拖船在途径公海返回欧洲时被大英帝国海军英勇俘获”的故事。
护卫舰“紫罗兰号”(HMS Violet) SOE代理人理查德·利佩特(Richard Lippett, 片中由黑人小哥 巴布斯·奥卢桑莫昆 Babs Olusanmokun 饰演,下文简称黑人小哥 )在利物浦的航运公司John Holt&Co. 工作,该公司在岛上设有营业办事处。
上任后,他开始为突袭做准备。
他意识到奥斯塔公爵夫人号的船员喜爱接受岸上派对的邀请,并于 1942 年 1 月 6 日在船上举行了自己的派对。
在参加派对的幌子下,利佩特设法获得了有关船舶出海准备情况、船员人数和值班安排的信息。
1942 年 1 月 11 日上午,突袭者乘坐两艘拖船离开拉各斯,在途中,他们在格雷厄姆·海耶斯上尉( Graham Hayes,片中由赫洛·费因斯-提芬 Hero Fiennes Tiffin饰演,这哥们早年演了哈利波特里面年轻的伏地魔,下文用伏地魔小哥代称hhh )的指挥下练习放下小艇并在海上登船。
黑人小哥在岸上,安排了公爵夫人的军官参加晚宴。
两艘拖船载着偷袭小队大摇大摆进了港口,大超和apple带队上了公爵夫人,伏地魔小哥指挥小艇靠近拖船,骗哨兵说小艇上是船长,顺利登上两艘并排停靠的拖船,然后就是往船锚上装炸药,拖船就绪后炸开船锚,拖船开始将公爵夫人拖出港口,爆炸引起了岸上居民和岸上德军的注意,居民没有试图阻止船只离港,德军就有点离谱了,跟喝大了一样,几个防空炮台向假想的目标开火,认为爆炸是由空袭引起的,但保护港口免受海上攻击的六英寸火炮却没开火。
从进入港口到拖着船只离开,行动花了30分钟,小队没有任何损失。
太逆天了。
1942 年 1 月 16 日,公爵夫人在海上被紫罗兰号“俘虏”。
后续: 负责soe的政府部长休·道尔顿(Hugh Dalton)向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通报了突袭的结果,他还相信“邮差行动”给其他中立国政府展露了英国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抗战到底的决心。
西班牙政府对这次突袭感到愤怒,外交部长塞拉诺·苏纳(Serrano Suner)将这次行动描述为“对我国主权的不可容忍的攻击,任何西班牙人都会被这种海盗行为所激怒。
”在德国,广播电台报道说“ 英国驱逐舰进入港口并投下深水炸弹炸毁锚索,船员被枪杀 ”。
而英国海军部则声明在该海域没有任何英军船只,他们只是“收到一份报告”,关于“一艘身份不明的大型船只”,并且“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
这次行动的细节甚至对英国参谋长联席会议( British Chiefs of Staff ,不知道这个官职官方翻译是什么,就只好自己翻译了)保密,他们直到1月18号才被告知英军俘虏了这么艘船。
1942年1月17号,公爵夫人被俘获后一天,留在岛上的黑人小哥被抓去问话,但是小哥撇清了责任,于十天后获释,在1942年3月1日偷偷润回了英国本土。
公爵夫人号被俘后被拉到加拿大,为战争运输部服务。
荣誉女仆号被留在塞拉利昂并且卖给了当地政府。
人员:突袭后,大超被授予杰出服务勋章( 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 (DSO)),伏地魔小哥和apple被授予军事十字勋章 (Military Cross (MC)),黑人小哥和提出计划的SOE特工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OBE ), 另一名突击队员,也是突袭中唯一的职业水手,二等兵安德斯·拉森 (Anders Lassen,片中由壮汉 阿兰·里奇森 Alan Ritchson 饰演) , 也被授予军事十字勋章 。
玛乔丽·斯图尔特(Marjorie Stewart)在行动后不久 嫁给了马奇-菲利普斯 。
她在战后仍然从事影视行业,以《Liitle Big Shot》(1952 年)、《Young and Willing》(1954 年)和《The Lost King 》(1958 年)而闻名。
她于1988年11月9日在英国英国伦敦肯辛顿去世。
玛乔丽·斯图尔特(Marjorie Stewart)黑人小哥理查德利佩特( Richard Lippett )我没找到更多资料,可能是还没解密,也可能是他一直比较低调吧
理查德利佩特( Richard Lippett )的?
档案但是这只突击队的其他成员最终都殒命与二战的硝烟之中1942 年 9 月,大超马奇-菲利普斯在法国德占区进行的一次登陆行动 Aquatint 行动中丧生,他们登陆到了错误的地点,遭遇了德军巡逻队,8人被俘,3人牺牲。
马奇-菲利普斯少校Major Gus March-Phillipps 1908-1942
菲利普斯少校的墓碑 在和菲利普斯进行的的同一次任务中,伏地魔小哥海耶斯逃脱了抓捕并越过了西班牙边境,却被移交给德国人,德国人将他单独监禁了九个月,然后于1943年7月13日被行刑队处决。
他到死都没给德国人吐露一个字的情报。
格拉汉姆 海耶斯上尉Captain Graham Hayes 1914-1943apple 阿普尔亚德后来加入了特种空勤团SAS,在海耶斯被处决的同一天,阿普尔亚德被报告失踪,因为他的飞机未能从任务中返回。
杰弗里 阿普尔亚德少校Major Geoffrey “Apple” Appleyard 1916-1943拉森也加入了SAS,他的military cross被(在这里不会翻译了,原文是 he was awarded two bars to his MC,我的理解是又被授予了两次) 并晋升为少校。
他于1945年4月8日至9日的夜晚在意大利牺牲,倒在了二战胜利的前夜。
他在一次科马基奥湖北岸的佯攻作战中遭遇了德军阵地,在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下,拉森少校歼灭了三个阵地共六挺德军机枪,打死八人,俘虏两人。
随后拉森少校被击中,受到了致命伤,但他拒绝撤退,拉森少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掩护了队友撤退。
拉森少校因英勇作战而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Victoria cross,英国最高一级的荣誉勋章)。
拉森少校牺牲后21天,希特勒在地堡中对自己的头颅扣动了扳机。
拉森少校牺牲后整一个月,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安德斯 拉森少校 Major Anders Lassen 1920-1945向所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贡献与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盟军敢死队》是一部关于二战时期英勇作战的战争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精彩的叙事、精湛的演技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更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内涵。
影片通过一群小人物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在逆境中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在逆光之下,勇气与智慧交织成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激励着每一个观众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同时,影片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一、序章:历史尘埃中的微光《盟军敢死队》并未选择宏大的战争场面作为开篇,而是巧妙地将镜头对准了一群看似平凡却身怀绝技的士兵。
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战争片叙事模式的颠覆,更是对“英雄”二字重新定义的尝试。
影片通过细腻的刻画,让每一位队员的性格、背景、技能逐一展现,让观众在战火的硝烟中,看到了一束束人性的微光。
这些微光,在历史的尘埃中闪烁,照亮了战争的黑暗,也温暖了观众的心房。
二、勇气:逆境中的无畏选择影片的核心之一,是对“勇气”的深刻诠释。
不同于传统战争片中的英勇冲锋、舍生忘死,《盟军敢死队》中的勇气更多地体现在面对未知与恐惧时的无畏选择上。
队员们深入敌后,执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一步步向前。
这种勇气,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是对队友、对国家、对正义的忠诚与担当。
三、智慧:策略与计谋的较量如果说勇气是《盟军敢死队》的灵魂,那么智慧则是其血肉。
影片中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精妙的策略与计谋。
队员们利用各自的特长,如爆破专家的精准爆破、狙击手的冷静狙击、情报官的敏锐洞察等,共同编织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战术网。
他们不仅要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斗勇,还要在心理层面进行博弈,利用敌人的弱点,制造混乱,最终达成目标。
这种智慧的较量,不仅展现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也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不仅仅是武力的比拼,更是策略与计谋的较量。
四、人性:战火中的温情与牺牲在《盟军敢死队》中,人性的光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尽管身处残酷的战争环境,但队员们之间的情谊却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坚定。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死考验,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影片也没有回避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牺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摧残下的坚韧。
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挖掘,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爱与牺牲的深刻探讨。
总之,该片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让我们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希望。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愿我们都能像影片中的敢死队员一样,在生活的逆境中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超凡的智慧,共同谱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影片根据二战真实故事改编。
英国正遭受德国的强劲攻击,丘吉尔组建了一支秘密特工部队,由古斯·马奇-菲利普斯上尉(亨利·卡维尔 饰)率领由玛琼莉·斯图尔特(艾莎·冈萨雷斯 饰)、安德斯·拉森(阿兰·里奇森 饰)等6位特工组成的极具“疯”格的精锐小队,通过一系列“非常规”、“无下限”的手段硬刚德军部队,最终逆天颠覆战局,在对抗纳粹的战争中取胜功不可没。
就没想到一个充满了肌肉男的枪战肉搏动作片能无聊成这个德行,充满了乏善可陈的陈词滥调差点睡着。
没计谋,没动作,敌人全体描边大师主角全是百发百中以一当百。
冲着大超去的结果发现演得也毫无特色,装了半天逼也没看出到底厉害在哪了就是个吊儿郎当没特色甚至没起到任何 leader 作用。
介绍半天组队的队员也没有任何闪光空间。
毫无来由地在一个英国在非洲对纳粹的所谓特工片里强行加西部音乐也并没有增加质感只剩下装腔作势。
盖里奇真的很爱亨利,又一次拍出了大超滤镜后他的man感。大胡子大舌头大尺度,疯癫版男神一样在散发如同机关枪扫射般的魅力。也要赞美下女主,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最有脑的美女特工,每一次在以为她即将要犯蠢的时候都让我狠狠哇塞一下!wowwww~
盖老师教你什么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已然是盖痞这几年的片子里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了,跟风马修·沃恩,沃恩解构间谍类型,盖痞直接拿来伊恩·弗莱明、丘吉尔和英国二战特工秘史这些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漫漫流行文化长河中无数经典间谍作品根基的真实历史人物事件下手,再搭配一种潦草低劣的昆汀《无耻混蛋》模仿感,犹如《好莱坞往事》里Rick Dalton跑去欧洲拍的那类模仿好莱坞A级制作的B级动作惊悚片般的观感,倒也有别样的代入趣味。
抱着盖里奇版《无耻混蛋》的期待去的影院,海陆多线战争任务还以为他要玩《敦刻尔克》,实际拍的还不如《长津湖》。英国人也有自己的陈凯歌,幸亏只花了30块钱。
很平淡,平淡无奇,人物塑造大部分不清楚,惊险度也不够,列为抗德神剧也没错,冈萨雷斯身材不是一等一的好么?怎么晚礼服那里看着那么平平无奇
蓋瑞奇近幾年勞模程度能與之相比的只有張藝謀了,新片改編自邱吉爾未官方授權的秘密行動,第一眼想起了昆汀的惡棍特工,配樂與殺納粹的詼諧感特別有這種感覺,第二眼想起了2年前的《死間行動》,同樣有007小說家伊恩佛萊明參與其中的秘密行動,只不過亨利在本片所詮釋的角色更直接地促發伊恩佛萊明以該角的形象作為龐德靈感起源,所以即便演不成007,蓋瑞奇此番再邀亨利合作,也算是另類幫亨利圓了龐德夢。在近幾年的蓋瑞奇作品中,本片較貼近去年的金爆行動,沒有三幕只有二幕的感覺,情節起伏不大,但比起去年搞砸的金爆行動,本片明顯有趣不少,賣腐的部分依舊很蓋瑞奇,每年這樣看只想問蓋瑞奇不賣腐是會死是不是,艾沙岡札雷全片唯一的性感尤物,墨西哥人演猶太人多少有點出戲,但是岡札雷靠自身魅力證明這不是問題,有她的鏡頭都暈到不行。
适合小朋友看的无脑爽片要那么多台词干嘛?大陆上映前5天就高清资源流出,票房得多惨?2024·5·19 7.1/5697 短评2377条,影评13条。【IMDb 7.0/2.5万 预算6000万美元,北美票房2000万美元,全球票房2173万美元。】
UNCLE的精神续作。
抗德奇侠,幸好上将喊停了他们,不然德国就被灭了
西方的抗德纳粹神片,特工队帅哥靓妹,敌方弱不禁风。这片和敌后武工队剧情差不多。
盖里奇导演的超人和reacher主演的二战剧,而且故事原型的队伍被叫“The Baker Street Irregulars”,因为他们总部就在福尔摩斯小说里的那个街上,他们的事迹后来启发了“007”的故事,这个团队里最有名的一个队员就是Christoper Lee(是的,就是指环王里的萨鲁曼那个演员)
很好的电影,使德军的枪里缺乏子弹。美英合拍主旋律电影,讲了一个在世界人民共同顽强抵抗法西斯的同时,昂撒猪们在过家家。
低配版UNCLE。充分说明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离谱到这么大个行动过程如此平淡以至于拍成电影都晓得乏味
盖里奇翻拍铁道游击战???
昆汀:听说小盖拍了个无耻混蛋2,就这?嘿嘿
总的来说还可以,大概讲的是MI6起源的故事,比较适合007爱好者看,因为男主是邦德的原型,里面也有弗莱明这个角色
不像是盖里奇拍的,更像陈凯歌拍的。陈凯歌拍《志愿军》,盖里奇拍《盟军》。但至少《志愿军》是基于历史老实拍摄,《盟军》直接整成抗德神剧了,一帮七八个人的战力能剿灭德军一个团,而且还是毫发无伤的那种。盖里奇这回直接放弃了多线叙事混杂剪辑,选择平铺直叙一个超雄传说,人物塞得乱,废戏也多,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复杂了,文戏催眠,武戏催困,还不如痛快点加快节奏一路打到底。
抗德神剧,你就是再标榜007原型,真实事件改编,也改变不了这片子的本质。这不是事情真不真的问题,而是现在流行的改编思路就是突出一个“爽”字:不要对抗,不要血战,要的是愉快狩猎,戏耍敌人,主角一刀一个,头发还不能乱。换一堆面孔,这就是韩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英国人打赢二战靠的是弓箭和消音器。音乐已经很努力往西部片感觉去靠了,但影片成色不仅比不上《无耻混蛋》,连前阵子的《血黄金》都不如。
除了敌人一直不开枪等着被打之外,电影还是很好看
向所有二战中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贡献与牺牲的英雄们致敬。片子拍的比较平淡,最降分的是所有德军几乎毫不反抗,举着双手,站等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