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到有关《杜》的报道,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版本有三,老徐的电影版,姚晨的话剧版和王珞丹的电视剧版。
电视剧版,在卫视首播的时候看过几个镜头,发觉情节太慢。
于是我在土豆网上,先看了老徐的电影版。
华丽的阵容,跳跃的情节,总算是看完了这部票房过亿的影片。
由于我没有看过原作,只能说这个版本更像是一部《杜拉拉爱情记》。
很多职场上的情节,几乎都忽略了。
注重的更是拉拉与王伟的爱情。
难怪有朋友在网上强烈推荐我一定要看一看电视剧版,这个版本更接近原作品。
趁着周日休息,我把电视剧版全部看了一遍。
拉拉的出场,感觉有点憨。
用上海话说,就是有点拎伐清。
但是可以从这个女孩子身上看到一种对待工作的激情,或许这就是王伟和ROSE当场录用她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在与同事相处方面,从前面几集来看,拉拉与麦琪相处的并不好。
但是拉拉根本不以为然,觉得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OK了,哪怕多做点也没关系。
而在ROSE休假期间,正麦琪把拉拉准备升职的消息事先通过MSN告诉了正在新加坡休假的ROSE。
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王伟的帮助,拉拉的第一个任务会如此顺利地完成吗?
如果公司的高管都像JohnChang那样,拉拉又会如何处理?
一个新进公司的助理,对于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公司来说,有谁会买你的帐?
看看公关部门的那两个女人就知道了,整天喜欢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人大有人在,可是真正为公司的又有几人?
这样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上比比皆是,有些人更引以为豪,他们觉得能在一家知名外企混,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拉拉后来招聘进来的那个周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再来说说ROSE,ROSE是个能干的上司,但是对于比自己能力强的下属,她还是有戒备的。
就像后面的拉拉与帕米拉。
在与杜拉拉的较量中,她们都输了。
拉拉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那种人。
如果你真的伤害到了她的利益,那么她会紧紧地抓住你的要害,让你自动离开。
这样的女人,更适合在商场上打拼。
在这样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里,除了能力,就是人际关系,适者生存。
在经过一系列的磨练后,她变了,变得更加成熟了。
也学会了如何处世,而不再是刚进公司时,那个单纯的小丫头。
关于杜拉拉与王伟的感情,很多人对于电视剧版的结局,普遍还不满足。
以致于不少人开始了自娱自乐,纷纷在贴吧写续,期待着能拍续集。
王伟是个好男人,但是在感情方面他并没有处理的恰倒好处。
他的前妻黛西在应聘DB时,他明知黛西的为人,却还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工作。
可以说,王伟给自己留了一个定时炸弹。
黛西很漂亮、很时尚,本来她可以很幸福,可是她放弃了王伟,偏偏选择了老外,却不想,最终的结局是被老外抛弃,一无所有。
于是,再次想到了自己的前夫。
却想不到,此时的王伟早以对那个单纯、努力、有干劲的杜拉拉产生了爱慕之情。
黛西之后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处于一种病态。
她以为通过她的小聪明可以拆散对方,挽回自己的前夫,殊不知,抢扭的瓜不甜。
在对待拉拉的问题上,王伟最后问拉拉是否愿意放下一切,跟他离开上海。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拉拉能有今天,全是靠自身努力换来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我知道,王伟这是在试探拉拉,其实王伟的离开只是想让自己静一静,想想他追到日本的情景,又有哪个女孩子不会被感动呢?
最终,他不是又回来了吗?
每天下班我都缩短了加班的时间,为的是回来看杜拉拉。
看小说的时候我还在读书,不知道职场为何物,带着点爱情故事的杜拉拉升职记第一次给我起了个萌,女人当小白领是不容易的,拼死拼活,不一定就是对的,不一定就能有所收获,还容易把爱情耽搁了。
当时看完,起码学会了一点职场的规矩,也默默告诉自己上班可真不比上学啊,要万事努力,还要学会与人相处。
前几个月老徐拍了杜拉拉的电影,慕名去看了,决心自己给那个电影改名叫杜拉拉恋爱记这几日看电视剧,看完最后一集,结尾的圆满惊喜和灿烂简直能让我当场石化,我告诉还在看书的老白领---工作五年只当上了一个小小项目经理的相公说,人家杜拉拉当总监了。
相公两眼迷茫的看着屋顶的吊灯,半天才说,哥都干了五年了才是个小经理,总监啊总监看着相公那不得志的表情,我决心给这个电视剧改名叫,杜拉拉做梦记这绝对是职场之梦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剧能编剧到这么弱智白痴的地步,仿佛一个还没毕业的女高中生写出的小说。
看着她大喊大叫的跑进总监办公室报告这个报告那个的新人时光时,我都担心她会被直接开除。
跨国公司DB看起来毫无人才,一个说话直敢坚持的人就能坐上总监的座位。
杜拉拉小姐进入DB之后好像也不用做什么,搞个活动居然是大学社团对待每件事都拿出来应付的签名活动。
但是娃顺风顺水一路生平,人人都爱杜拉拉。
爱情事业双丰收。
杜拉拉失恋心情不好,在DB很忙的时候告假去日本散心。
王伟离职希望她能陪他出去走走时,她却义正严词的说,DB正是用人的时候,她不能这个时候请假。
王伟居然留下纸条说自己爱的就是这样的杜拉拉。
发誓自己肯定不会离开她,然后独自疗伤去了。
她的选择立刻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总裁大人立刻升她做了总监。
真不知道这样的公司怎么就500强了,又怎么这么不怕垮呢然后王伟归来,还送她一辆车——这个电视剧版的杜拉拉立刻战胜了电影版的,老徐还是自己刷卡买车的同学们。
千万别被这个电视剧骗了,以为毕业后的生活真能这么梦幻呢。
这个,是不懂事的编剧和导演偶像过头了以及,不明白最后几集杜拉拉一直皱着个眉头想表达什么。
她在公司走来走去的不高兴,难道就是工作么?
此篇不是影评,是我无处发泄的抱怨之声。
1.职位和薪酬,除了自己努力工作以外,还要靠自己的争取。
2.人犯了错误总得付出代价,不是你说一句对不起我就得说一句没关系。
3.其实王伟对于杜拉拉来说更多是在扮演导师的角色,他在杜拉拉的成长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他们两个能在一起。
4.当女生说想要放弃了,男生永远永远不要说:”如果你决定了,我尊重你的选择。
“不要问为什么,不解释。
5.前妻要是玩儿起阴的来忒可怕。
6.无论怎样,王伟是个好男人。
是我的菜。
7.南方老女人,甭管是妈还是婆婆,都不是省心的料。
8.Rose、李文华、Vivian都是在杜拉拉的职场历练中给过她很多指导和帮助的人。
但很遗憾的是Rose和李文华都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因为杜拉拉的升职而离开公司。
杜拉拉不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但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
9.职场斗争的可怕程度远不在我能想象的范围之内,规则也远不是没有在职场里摸爬滚打过的人可以掌握好的。
但这可能就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
10.再简单、单纯的人,如果想升职也会在职场的摸爬滚打中变得强大,也会变得复杂,可怕。
但也许这就是那个叫规律的东西。
11.外企,或者说,对于我来讲的4A,待遇、福利可能会很好,但一定会很忙很累。
我们已经遭遇的熬夜作比赛、赶策划跟4A的工作生活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这种挑战我相信我可以面对,我也早在高考志愿表里添上广告这个专业时就下好决心面对这个挑战。
12.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在公司发展个死党是件很必要的事。
13.像Helen那样简简单单,整天傻乎乎的没什么不好。
前提是有像她那样漂亮的脸蛋。
我没有。
只能选择像杜拉拉那样把自己变成一个无敌小金刚。
14.无论职场还是做人,都要记住诚信和责任这两个词。
15.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坚持自己的原则。
16.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陷害别人,也许他会成功,但是得逞之后他不会快乐。
17.人不能改变环境,所以只能去适应环境。
但有时候人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几乎是负数。
18.要清楚别人的底线在哪里,超出别人的底线太多,就怨不得别人收拾你。
有一部法国电影名为《FAT GIRL》,中文译名为“小胖妞思春”。
说的是小姐妹二人,一个情窦初开的美人胚子,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胖妞,一家人来到海边度假,两人同处一室。
美人胚子成为男性追逐的猎物,小胖妞则在这个假期当中见识了情欲为何物。
《杜拉拉升职记》无论是徐静蕾的电影版还是王珞丹的电视剧版,本质上其实也都是这样的一个故事:独自闯荡职场的杜拉拉不正是那个在十二岁的暑假里见识了情欲为何物,暗自啜泣之后,终于硬起心肠梗着脖子活下去的女人吗?
那个小胖妞在《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女性励志片当中仿佛是隐形的,她藏在了俏丽可人和健康明媚的后面,她的肥肉在颤抖、她的目光在闪烁、她死命咬着自己手指,几乎已经窒息。
这就是一个女性,那最龌龊和最脆弱同时也是最真实的一面吗?
当她被花样翻新的各种装饰品深深隐藏之后,甚至她自己都不再相信那个肥胖丑陋的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当她被某种价值体系强行塑造,当她被迫去吮吸权力的尘柄,当她被简单化、被商品化、被符号化、被定义、被解释、被同情、被抛弃,甚至被女权主义之后,她那个自卑的灵魂却依然蜷曲在角落里面,无法接受但又极度渴望那份情欲的诱惑。
张爱玲说过“权力是最好的春药”,陈淑桦唱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张艾嘉无休止地交付着“爱的代价”,而我们的杜拉拉小姐呢?
却依然在她的顶头上司兼潜规则情人面前含羞低头说着“有了你我就足够了”这样气若游丝的谎言。
没错,在女人的血液之中,感性的因子相对活跃,于是就有数不清的东西冒出来以那些因子的出现作为交换。
《杜拉拉升职记》中精美的鲜花、银质的挂链、闪着烟火在温泉池中漂过的蛋糕,这些廉价的玩意儿,终归会让女人成为俘虏。
而杜拉拉升职记,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不过是一个送给女人的应景的小礼物。
眼瞅着杜拉拉一步步升职,谁还会关心小胖妞如何思春呢?
如今的时代,女人所面临的诱惑有多么复杂,她的困惑就有多么复杂。
一部极尽可能商业化的影视剧,会醉心于表现那诱惑的复杂性而尽可能回避那困惑的复杂性。
如何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呢?
《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电视剧所用的手段却往往陈腐透顶:爱情——一段浪漫的爱情,成了屡试不爽的良药。
这莫非就是那个女人被抓了几千年的把柄?
杜十娘怒沉一万个百宝箱也砸不破的迷津?
王珞丹以清纯和傻笑继承了徐静蕾的衣钵,相对于徐静蕾,她的样子更接近于一个邻家女子,她更简单、更直接,更少文艺腔,在有关情欲的幻想当中,她也更易于掌控,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容易让人产生罪恶感。
说到底,男人会在对王珞丹的杜拉拉的想象中更容易贴近她那“小胖妞”的本质,那个本质无疑会使人迅速痿遁,百无聊赖之下,只好细细品味附着在她身上的所谓的爱情——那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所谓的清纯、所谓的浪漫,所谓的偶像剧,大概就是这样吧。
拉拉是我看过的留下印象最深的电视剧,王珞丹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女孩。
32集电视剧,两天时间加通宵看完,创了个自己的最有耐心记录,可是这次,我完全陶醉在王珞丹主演的杜拉拉的真,纯当中。
喜欢跟着拉拉一起哭,一起笑,甚至发现自己也入戏了。
当王伟和拉拉的每一次相拥出现时,心里也会觉得有种释然,,,呵呵,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好吧 我承认题目看上去有点小2 忽略之对于一年多没看过电视剧觉得浪费时间的我来说 也不知道为什么捡起这部不能练英语听力的电视剧之前看过电影 觉得还好 但对她是如何奋斗的描述得很少 相当一大部分是在讲爱情 之所以看电视剧 其实是有点抱着能从中学到什么的态度 言归正传 总体来说比较喜欢电视剧的前半部分 更多地说她怎样面对各方的压力与困难 现实中的我真的很需要这样的精神 很多时候 我们已经相当缺少了那股认真劲 还好我还自认为有杜拉拉的那种纯真 她跟王伟的爱情 其实是我比较向往的那种有一点觉得杜拉拉很像 就是在王伟向她表白时王伟说 你不相信别人 有点 真的有点 杜拉拉说 我也想过找个各高的 天塌下来能顶着 可谁又能保证田真正塌下来的时候 那个个高的不会弯腰呢“至少我这个个高的不会” 也许 我就在等待着说这句话的人剧中还很喜欢的就是海伦这个角色 如果能有这样的朋友 会是件很幸福的事 不过之前她对john的态度我很看不惯 这种人实在没什么放不下的 不过大概是迷在局里的不是我把
【杜拉拉】杜拉拉,一个单纯毫无心机、热情到傻乎乎的小女生,最终成长为成熟干练、美丽大方的职场白骨精。
我很难评判这两个杜拉拉,我究竟喜欢哪一个。
当拉拉走出TIM办公室,意气风发地望向楼梯下方的DB大堂,她终于可以微笑地对自己说:你成功了。
然而眼角竟还是一丝的落寞。
成功的路上,她有意无意地学会与大老板套热乎,踩在别人的肩膀上爬升,铲除对自己有威胁的下属……她早已练就了职业性微笑,然而她又是否怀念,行政助理时代的自己,那傻乎乎的大笑与肆无忌惮的泪水。
是的,肆无忌惮。
拉拉的成功秘诀,除了恰到好处的运气,电视剧着力刻画的,就是她的执着无畏,努力进取。
从她举着简历冲进招聘会场,摔倒在招聘台前还傻乎乎地对李文华说“MY NAME IS DULALA!
”的时候开始,每一次机会她都不曾放过。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担类似于装修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1000个签名而上街拉票。
更不是所有人会每月加班100个小时而不收取加班费又没有任何怨言。
在拉拉的逻辑里,工作是公平的,付出,就会有回报。
当然,HOWARD的赏识和提拔,也是拉拉升职路上的重要一环。
一次加班的偶遇,一封云淡风轻的邮件“请各位总监配合”,短短7个字瞬间搞定拉拉拼劲全力也无法完成的任务。
那时的拉拉该是惊愕地发现了一条解决棘手问题的捷径。
也是从那时开始,杜拉拉开始成长。
与ROSE的斗争,让杜拉拉体会到,职场竞争没有姑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文华离开时复杂的眼神,更让拉拉茫然,原来自己的上升总是会伤害到一些人,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善良的拉拉愧疚过,难受过,哭过,然而聪明如她,该明白下一次,她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面对帕米拉的质问,拉拉的眼神里没有一丝慌乱。
VIVIAN说过:等你做到我这样职位的时候,你会明白我的选择。
是的,那个傻乎乎的拉拉,已经一去不复返。
杜拉拉成功了。
然而,HOWARD、SCCORT、JOHN、VIVIAN、ROSE、李文华、王伟、DAISY、周亮、帕米拉,甚至是HELEN,都与拉拉有关无关地,离开了DB。
HELEN上班的最后一天,拉拉忍不住地上前拥抱。
我想,她是在告别一个年代吧?
那些提携、斗争、流言蜚语、拉帮结派……在这刻看来,是否显得如此无谓。
我又想,成功的杜拉拉快乐吗?
对于女人来说,事业究竟是什么?
我们该追求的,到底是女强人还是贤妻良母?
又或者,男人需要的,到底是女强人还是贤妻良母呢?
摇摆的李鸿明最终还是选择了夏红,HELEN也放弃了JOHN投入盛天骄的怀抱,只是谁能保证,发迹了的盛天骄,10年后不会成为另外一个JOHN?
这个社会太包容又太残酷,女人们承载的太少,又太多。
【王伟】王伟这个男人,是难免让女人心疼的那一型。
他什么都有,骄傲狂妄,以自我为中心,甚至颐指气使。
可当你静下心来去触摸他的灵魂,才觉察到他骨子里透露出彻头彻尾的孤独。
被女人伤害,因此变得不相信爱情,玩世不恭的生活背面,不过是独自舔舐伤口的痛楚。
也许正是那样一个白纸样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杜拉拉,搬家时与他顶撞、给他下命令又忍不住嚎啕大哭的杜拉拉,才让王伟动心了吧?
这个36岁,身边美女如云,过尽千帆的男人,这个意气风发的市场总监,是否当他看到拉拉的时候,也隐约忆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拉拉与ROSE宣战之后,王伟终于抛掉北京爷们儿的架子,堵住拉拉的环顾左右言他,轻轻地挽住拉拉说,给我个机会照顾你,好吗?
对于王伟来说,是下了最大的决心,才决定再一次投入爱情吧?
是因为太在乎她,才给了她伤害自己的机会吧?
于是,杜拉拉轰轰烈烈地投入了这一场办公室恋爱。
每个早晨的会心一笑,每次开会时的眼神交流,王伟在不知不觉间柔软了起来,而拉拉却在王伟的教导下逐渐成长。
DAISY的无中生有挑拨离间,策划案泄密带来的信任危机,王伟对于承诺的吝啬与动摇,一场一夜情引起的轩然大波……他们也像任何一对情侣一样吵架、冷战、和好、又吵架、又和好,他们也在爱情中犯过错吃过亏,千回百转,百转千回。
当王伟为了拉拉追寻到日本,在拉拉的门外痛哭失声时,我想他已经是足够爱她了吧。
那些刺痛他、割裂他的往事,他从不轻易示人的脆弱,他统统拿出来给拉拉看。
此刻,褪下所有光环,他不过一个无助的,需要照顾的孩子。
职场上,他是上级她是下属,而爱情里,拉拉的坚强,无疑是王伟最好的依靠。
最后时刻DAISY爆发的疯狂,毁了她自己,也让王伟被迫离开了DB。
此时王伟的失落,是不言而喻的吧。
他落寞地说:这么多年,学习,毕业,工作,一直循规蹈矩地走着,从来没有停下过。
这是个好机会,让我可以静静地想一想,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然而好胜如他,怎会甘于将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人呢?
拉拉终于还是没有同意王伟最后的请求。
王伟那一句“我更需要你”,是最后的谴责,然而连他自己也能觉出其中的无力。
眼前的拉拉,早已不是那个白纸样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杜拉拉。
她更坚决,更笃定,更理智,更独立。
如果此时的王伟遇见此时的拉拉,那么,他还会义无反顾地爱上她吗?
王伟内心的脆弱终于让他选择一走了之,就像他一直以来逃避过去的伤痛一般。
我想,如果不是为了照顾读者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需要,故事该是在这里戛然而止才好。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完满,就像不是所有的人努力,就会成为杜拉拉一样。
【现实】又一个6点半。
疲惫地打开家门,陷在沙发里,闭上眼睛脑子里却还遍布着数据、报表、规范、流程、催命似的电话、邮件……工作三年了。
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重到有时,有些喘不过气来。
杜拉拉式的连轴转的生活,心好累。
两年前,第一次看《杜拉拉升职记》,彼时,自己还是个入职不久,对自己常常不自信的小女子,对职业前景有些迷茫有些期待。
现时再捧起,嘴角不由得上浮一丝微笑。
刚毕业时,那个做事战战兢兢,凡事请示,打个电话都要斟酌再三的女孩,已经消失不见。
越发觉得自己工作时,笑容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公务性的口吻,与各式人等的PK,无休无止的争论。
是成长带来的必然代价么?
不免怅然。
再想一想王伟的话,是否到了该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的阶段?
那些隐藏在心中小小的梦想,是应该扔进故纸堆,还是一再闪光呢?
工作对于我,到底是谋生的手段,还是梦想实现的途径?
对于杜拉拉,我究竟是羡慕还是同情?
很多问题,我还没有答案。
不过,我还没有放弃期待。
电视剧版的真的比电影版的好太多了 杜拉拉暂且不说好与坏 光是李光洁扮演的王伟就足够让我承认这是部好的电视剧 演技真的无可挑剔 再回头看看他演的其它角色 无不是表演到位 电视剧情节很吸引人 很值得一看
陆陆续续把它看完了。
里面太多的台词都很有深度,值得思考。
喜欢王珞丹,喜欢李光洁,他们演的太棒了。。。
一你是王伟.教杜拉拉勇敢得挑战全世界.二也许,没有王伟.杜拉拉仍然是那个倔强.有原则.不轻易妥协的姑娘.她仍然可以成为战神杜拉拉.她仍然可以成为打不垮的超级玛丽.但是,自杜拉拉在DB招聘现场投简历的那一天起,她的生命了就多了一个男人.就像王伟脸上被简历划开的那道痕迹.他注定,要深深地刻入杜拉拉的生命.以导师的身份,以男人的姿态,以永恒的方式.三电影版的王伟,对于杜拉拉来说,不过是一个男人.他没有教给拉拉很多职场技巧.由一夜情催生的爱情,躲躲闪闪.整部电影充斥着都市感和时尚感,也充满了情欲.抑制.释放.最终在阳光下死亡.王伟离开DB,在泰国,他们爱情的起源地,当一个导游.命运的起承转合.无法掌控.他和她重逢.或许是刻意的等待,亦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无论如何,他们在一起了.一个拥抱就可以解释所有.我的确不喜欢电影版的杜拉拉.老徐不合适的年龄.不适合的妆容.突兀的眼角细纹.夸张的植入广告.以及太过痞气的黄立行.它适合叫做商业片,而不是一部励志电影.大牌云集,但也只是让观众混了脸熟,顺便感叹下:啊,那个谁谁谁原来是某某某演的.那个谁谁谁真是漂亮唉.诸如此类.总之,电影版的杜拉拉,主题不够突出.好像突然改名叫做<杜拉拉情感记>一样,令人觉得尴尬.尽管没有看过原著,相较之下,自然是电视剧版的杜拉拉比较出色.不管是从演员还是情节设计上来看.连讨厌的植入广告,麦斯威尔和奥利奥都比立顿做得成功,蓝色的茶水间,几米式杯身的咖啡杯,果然够有小资情调.花了3天的时间,看完了32集电视剧.某些讨人嫌的角色.老套的爱情戏码.甚至是有点无聊的情节设置.这一切,可以被王伟和杜拉拉的拌嘴,稀释.这一切,可以被王伟望向杜拉拉的眼神,融化.四就像黛西说的一样,王伟,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关注行政部的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关注行政部的那个小丫头.你说,我只是看不惯她倒霉的样子.只是,当你在电梯门口,听到她被Rose整的时候,眼神写满了担忧.是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杜拉拉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自觉的引起你的注意.忍不住想要关心她.想要教给她职场生存技巧.甚至,想要在她哭泣无助疲乏的时候,借给她肩膀.告诉她,如果天塌下来,我这个个高的是不会弯腰的.在徐经理想要报名排队的时候,你的拉过她的胳膊,莫名的不安,莫名的生气.却找不到理由.只是想把她牢牢地护在身后.在展会上,你看到拉拉孩子气的睡脸,便忍不住想要逗她,细心地帮她擦掉眼睛周围的睫毛膏.贴心地开房间,只是想让她好好睡一觉.你说,放心,有什么事,我担着.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经以保护者自居了呢?或许,就在你说,别这么拼命,喝完咖啡再走吧,偶尔也要放松一下的时候.五是杜拉拉,让王伟相信爱情,相信自己还有带给别人幸福的能力.是王伟,让杜拉拉觉得自己可以变成更好的样子.王伟的辞职让她觉得惶恐,觉得无助.她可以努力工作获得成功,但却无法给予王伟一点点实质性的帮助.杜拉拉是杜超人.在过尽千帆后,她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何好德.海伦.李斯特.走了.就算在王伟不在的日子里,她没有乱了方寸,穿着得体,妆容精致.杜拉拉是真的长大了.她没有变成我们讨厌的大人.因为,杜拉拉,是樱桃小丸子的姐姐.因为,杜拉拉是杜拉拉.PS:[喜欢.]台词.尤其是看王伟和杜拉拉斗嘴.插曲.<说谎>.<两个人的荒岛>.所有的出场,总是那么合拍.每次送拉拉回家,王伟总是看着她跑上楼梯.在那些眼神面前,任何的词汇都显得贫乏,我无法描述.这是整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让我想大喊:李光洁...王珞丹...你们在一起吧[不喜欢.]在后半部,王伟总是想做个老好人.什么一日夫妻百日恩.帮黛西走进DB.借她钱.送她去医院.尽可能的容忍她的无理取闹.难道只是因为宫外孕手术想赎罪,或是,觉得毕竟自己曾经爱过.他在爱情面前,显得懦弱.恐惧婚姻,并不是逃避真爱的借口.黛西可笑的报复手段.李鸿明在夏红和杜拉拉之间的摇摆.夏红的猜疑.海伦在约翰面前的犹疑.
莫名不喜欢王珞丹
结尾有点太狗血了吧,本来可以打六星的。
= =|有耐港~~
第四颗星是打给李光洁的
李光洁!!!!!!!!!!!!!!!!!!!!
李光洁版的王伟实在是太赞了!!!
我承认,我被李光洁迷住了,喜欢他讪讪的笑,喜欢他不正经地毒舌,喜欢他发脾气的样子,还喜欢SHE唱的两个人的荒岛,喜欢小丸子博物馆,还吃到过期西皮糖。这是当年看剧名就无感到换台无数次都不会停留的爆款剧,没想到十年后看了。
至少比徐静蕾的电影强点。
不喜欢王珞丹。
比电影好点。不过也太他妈偶像剧了
很失望啊,根本就是钱小样升职记嘛,哪有二百五加倔牛升很高的职啊。。。而且书里面拉拉一直鄙视王伟的情商,这里面王伟的情商明显比拉拉高
为什么都拍成了偶像爱情喜剧= =
给新职场人的一些善意引导。某些无法发现职场规则或已经精于此道的人就不要看了,否则又要跳出来骂人。
很失望~这种办公室生态应该让香港导演来拿捏~怎么弄了一个陈明章呢?
中国的编剧都是吃白饭的么!比电影更差。。。王络丹太装孙女,一点也不本真了
唯一的评价就是:比电影好看那么一点儿~
职场中就那么几句白目的话就能解决企业的问题啊啊 幼稚啊喂
励志与爱情并重~王珞丹尤其可爱,不错
相当好看,人物刻画的很真实,李光洁演的很不错
很好很好,就喜欢王伟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