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几年的流媒体大战,Apple TV+始终处于竞争力薄弱的尴尬境地,不仅缺乏兼具口碑和热度的作品,更没能打造出一部像样的台柱剧。
但在今年的流媒体竞争中,Apple TV+却靠着三部黑马之作,成功赢得大众关注。
首先是电影《健听女孩》的逆风翻盘。
该片原本在北美颁奖季持续遇冷,谁也没想到,最终却成功夺得第9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轻松完成了Netflix不惜砸重金合作大牌导演也未能实现的“流媒体冲奥梦”。
第9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健听女孩》其次是二月中旬低调播出的剧集《人生切割术》。
随着口碑和关注度的节节攀升,最终在本月迎来完美收官,剧终集更是获得了IMDB用户给出的高达9.8的罕见评分。
美剧《人生切割术》的剧终集备受赞誉第三部便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弹子球游戏》,即将于本周迎来大结局。
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年已经播出的美剧中,该剧的媒体评价与观众评价都堪称压倒性存在。
2022《弹子球游戏》剧集《弹子球游戏》改编自美籍韩裔作家李敏金的史诗级同名长篇小说《Pachinko》(国内译名:柏青哥)。
这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一经出版,就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被多家媒体评选为年度好书。
在原著小说中,故事是从朝鲜日据时期讲起,聚焦于时代动荡下的一个韩裔移民家庭四代人的身上。
而剧集版则将这段横跨七十余年的家族血泪史进行了时间线的拆解,分别以1915年“善慈的出生和成长”与1989年“善慈的孙子白所罗门回到日本”这两条线交叉叙述。
1910年,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了殖民统治。
在此期间,很多朝鲜人迫于各种剥削和打压,而选择背井离乡,主人公善慈就是其中之一。
但她的出走,却并非生计所迫那么简单。
善慈的童年有过快乐时光,因为是家中的独生女,加上父亲经营民宿,善慈有着不错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宠爱。
但美好的事物总是太早逝去,家中租客因发表反日言论被逮捕,这让善慈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痛苦与恐慌。
随后,父亲也因肺病与世长辞。
父亲去世九年,善慈少女长成。
某次意外中,她偶遇了言行举止风度翩翩的高汉水。
在对方的温柔攻势下,善慈很快深陷情网,并最终意外怀孕。
直到她偶然得知高汉水在日本已有家室的真相,顿感不知所措。
高汉水接受孩子,但却不接受跟善慈结婚。
伤心欲绝的善慈不得已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也感到束手无策。
俩人的对话被躺在隔壁房间休养的年轻牧师听到。
牧师是从日本过来的,在知晓情况后,便向善慈求了婚;而善慈为了不让母亲被未婚先孕的自己蒙羞,善慈接受了对方的好意,最终同牧师一起踏上了日本的客运船……
时间来到1989年,保持出色业绩的白所罗门光彩奕奕地来到他位于纽约的总公司,他今天已经做好了升职的准备。
但公司高层却拒绝了这次升职请求,希望他再等一年,而给出的理由让白所罗门根本无法接受。
白所罗门既愤怒不已,又心有不甘,随后他便提出回日本帮公司解决某块地的收购问题,条件是让他升职。
高层和白所罗门达成了协议。
成长在日本的白所罗门对拿下那块地势在必得,但殊不知,这趟回家之旅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规划。
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柏青哥”该剧的剧名“Pachinko”对应的中文翻译是“柏青哥”,指的是在日本长期流行的一种赌博性质的游戏机。
赌博在日本是非法的,但在赌博场所,游戏机兑换的是非现金奖品,又或者现金在赌博场所外进行交易,赌博本身就变成合法的了。
靠着这项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被普遍歧视的在日朝鲜人有了他们的资本累积,而白所罗门的家族也正是靠着柏青哥才有了立足之地。
某种程度上,“柏青哥”代表的便是韩裔移民在日本所创造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柏青哥”似乎又代表着,所有在日朝鲜人漂泊不定、任人宰割的那段屈辱的记忆。
就像白所罗门父亲针对调校弹珠机金属杆这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所说的那句话:“大多数人以为只要正确操作手柄就能赢,其实他们对结果根本没有控制权,调校金属杆并不能改变赔率,只是为鼓励他们继续玩而已。
”
但柏青哥何尝不是日本给朝鲜人的甜头呢?
真正的庄家一直是日本,柏青哥看似支撑着在日朝鲜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移民生活努力的契机,但幸福的控制权在谁手里显而易见。
剧集《弹子球游戏》看似讲的是日据期间在日朝鲜人的移民家族史诗,然而它真正要抵达的,恐怕还是这段传奇家族史诗背后的朝鲜人的屈辱史。
美籍韩裔叙事权的夺回该剧以韩语和日语对白为主,且有尹汝贞、李敏镐等活跃在韩国本土影视圈的演员们加入;因此,如果不是特别加以说明,恐怕不在少数的观众潜意识里会把它看作一部韩剧。
但这其实是一部非常纯正的“美剧”,并且“美剧”这个标签在某种意义上是应该被观众所明确知晓的前提。
这不仅仅是因为剧集本身的制片地区是美国,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的其实是与韩国本土有所区别的美国韩裔史无前例的一次叙事权的夺回;体现在整部剧的制作班底,从编剧到执行导演,再到主要演员和所讲述的故事。
在上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语作为白人中心主义在语言层面的霸权宣誓和文化垄断的一种重要手段,长期都主导着整个好莱坞影视剧制作的走向。
所以,当涉及到非英语文化的叙事在大小银幕上出现时,很多情况下,要么是将整个故事的背景移花接木地进行彻底的本土化,要么干脆让所有角色都用英语对白。
外语影视剧在北美市场上长期的不受待见,以及对各种非英语文化故事的胡编瞎改,足以瞥见其中的傲慢。
单集预算超过1000万美元的天价剧集在全世界尚且屈指可数,而当它以非英语、非欧洲文化体系的姿态,以充斥着韩语和日语对白的东亚故事面目出现,这在过去几乎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好莱坞不愿意冒着亏钱的高风险去讲这样的故事,而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电视剧实力,客观而言又投拍不起如此昂贵的制作。
预算高达1300万单集的《弹子球游戏》之所以能够打破这样的格局,某种程度上无疑与流媒体时代有关。
流媒体的到来全然改变了电视剧制作的传统,也渐渐改变了大众对电视剧的审美要求。
越来越多的剧集开始追求精细化的、接近大银幕质感的拍摄,面向的受众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某地区、某语种的特定观众群。
另一方面,《弹子球游戏》能够如此快速地进入电视剧单集预算的“千万俱乐部”,也应归功于韩国影视作品在全球日益盛行的推波助澜。
近两年,《寄生虫》和《鱿鱼游戏》的成功,已然让韩语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接棒流行开,而《米纳里》这样的韩裔移民电影也登上了奥斯卡舞台。
尹汝贞曾凭借《米纳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在《弹子球游戏》中,她再次贡献了惊人的演技剧集《弹子球游戏》的出现,印证了韩裔在这场韩语流行中话语权的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这部剧又是独属于美籍韩裔对自身历史的一次充满底气的回溯。
所以,它必须是一部美剧,更确切地说,它必须是一部讲韩语的美剧。
移民身份的认同和寻根纵观《弹子球游戏》的这次改编,其实是将原著中那段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的族谱叙事,一分为二成两个主人公(善慈和白所罗门)所代表的两种历史价值观的一场严肃对峙。
主人公善慈所代表的,是作为在日韩裔移民的开端。
她是在政治动荡和家族荣辱中不得不去到日本生活的移民,她是被历史苦难裹挟的一代人的缩影。
她曾经历过日据时期的压迫,见证过同胞强行被捕的恐怖,来到日本后的她还要继续忍耐在日朝鲜人身份所带来的歧视。
因此,她在本质上是非常矛盾的一代,身上流淌着纯正的朝鲜人血液,对朝鲜人的文化习惯、语言和身份的认同也早已被刻进基因里面。
在日本这片土壤上,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但又必须在这里生活下去。
白所罗门代表的,则是在日本文化的熏陶下完整长大的那些移民后代。
他们对朝鲜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家族长辈的口述或别的资料记载。
作为未曾亲历过日据朝鲜时代的人,他们对朝鲜的感情和对日本的恨意都已经变得非常模糊,甚至已经全然地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所以白所罗门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日本社会。
在他看来,去说服一个和自己奶奶一样经历过日据时期的朝鲜老妇人,是件毫无负罪感可言的事情。
比起纠结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唾手可得的光明前途。
作为移民的后代,就真的可以完全摒弃自己血液里流淌的种族基因、摒弃外貌上所显现的种族特征而活吗?
这个问题最终成为了整部剧的一大质问。
如果说善慈需要完成的是移民社会化,即对自己移民身份的最终认同,放下作为被宏大历史辜负的苦难对象的不甘,以获得在死亡之前的精神解脱。
那么白所罗门,以及白所罗门背后的集体韩裔乃至于亚裔,需要的恰恰是一场寻根之旅。
移民后代寻根的意义,不是否定自己已经确立的文化身份的认同,而是坦诚面对自己作为移民永远存在的特殊性,有关身体发肤的、血液里流淌的,以及精神世界里延续下来的……不管是在日朝鲜人的移民辛酸史,还是朝鲜日据时期的被殖民屈辱史,只要一段历史还有警醒世人、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生活的意义,那它就应该被讲述出来。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非常具有传奇特色和浓烈历史气息的质感剧集。
在东亚,虽然朝鲜和中国的屈辱史不同,但同在当年日本的魔爪下,可能也会激起一些本片中的共鸣感吧。
本剧穿插了好几个时间点。
比起80年代,我还是偏爱当年的故事。
当年被占领时,所有的一切都会日本人俯首称臣。
民族屈辱感笼罩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小小的女孩问着父亲是非对错,可这世间早就没了是非对错。
一时动情,却换来灾难般的下场。
是的,如果女孩选择了委身于人,她可能是会过上世俗意义的好日子。
可她贫穷的,努力的父母把她教育的太好了,她断然拒绝了这份屈辱,只想自己一个人披荆斩棘。
而命运的眷顾却送给了她另一个温暖的家庭。
看到善慈和丈夫一家在大阪时如何苦苦求生时,完全懂得了在若干年后谈判桌上的朝鲜老太太怒目望着满桌的日本人,眼含热泪不肯签署合同的原因。
只要经历过这份屈辱,永志不忘。
第七集关于高汉水的特辑宛如电影一般,之强烈之震撼完全击中了我。
看他从一个懵懂真挚充满希望的少年,经历生死和惨烈后蜕变了眼神,长成了之后的那个样子,也毫不诧异了。
而我最爱的一个场景则是当善慈垂垂老矣,却终于重新踏上故土,在雨中,在海边泪流满面的样子。
这样的情绪太过浓烈,几乎要砸的我透不过气来。
这份情感是对久未谋面的故乡,是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苦,是对现在富足的感恩,是对已故父母的深切怀念。
这是一部家族史,可也是一部民族史。
善慈那温柔低调的丈夫却站在了反抗的第一线,落魄的女孩对所罗门说你永远无法成为他们的一员。
所以,远离故土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915这条主线是当时正发生的历史事件。
1989这条主线是历史事件带来的余波。
整部影片肉眼可见的画面美学感就不必细说了,感觉眼睛被宠爱了。
电梯里黑白红的色彩搭配让我一度想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
拍摄手法。
虽然镜头切的很碎的,频繁来回切换,但并不生硬。
三个时间段的善慈,在镜头切换过程中,特意展现相同的、一致的细微肢体习惯,让跨时空的人物衔接上了,减少抽离感,这个细节真是加分了。
善慈和以撒在面馆的画面,特意将善慈的脸一边浸润在阳光下,一半深藏阴影中,正如她当下的心境…
两条主线来回切换相同的场景,展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境,却又在同一轮廓内,人生悲喜,相互映衬。
收拾行李。
年轻的善慈正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年老的善慈正要回到自己故土。
相对方向的两部列车,却在时空中擦肩而过。
雨中淋雨。
善慈因为来到自己故乡的大海而悲喜交加,所罗门因为遵从内心说出了真实的想法,感到惊诧,也感到自由
女歌星的自刎和金慈奶奶的合同拒签。
两个场景轮流替换,在跨时空反抗压迫,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不愿跪着,爬着也要站起来的人。
善慈削苹果。
一边是即将枯萎的生命带来的无力,一边是即将破裂的家庭带来的幸福幻灭
看似平行时空的两条主线,却时时交集,相互答疑,相互羁绊延伸粘合,虽为两个时空,却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台词对白很出彩,有多处高光时刻。
最喜欢善慈父亲说的“我必须证明自己有资格,你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当下估计没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
都在埋怨命运不公的时候,可是没有人会意识到自己是否有资格去拥有渴求的事物?
又该如何证明这种资格?
生命里出现的一切并非使然,在证实拥有的能力后,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赤城地守护?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全剧最动容的一幕是所罗门推着汉雅奔跑脸上各自绽放笑容,汉娜甚至欢快地摆动优雅的手指,啊、瞬间泪崩…那是所罗门为汉娜创造片刻的自由啊
8集着实浓度有点高,些些局促了,一些剧情发展一笔带过,需要观众自己脑补,再添加几集稀释一下,应该更棒。
这部剧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殖民50年、1923年关东大地震、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刻画一个家族所历经的路程,他们打心底清楚这片土地永远不会真正地接纳他们,歧视不会消除,所以这也就是所罗门被奶奶和父亲要求离开日本的理由。
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缩影。
以及事件过后,对于这几代人而言仍余悸的颤栗,无法磨灭的记忆,无法消除的歧视,无法摆脱的心灵桎梏。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多多地拍些这样的好剧啊…将历史庄严地、浓重地讲给世界听。
背景:19世纪,日本侵略朝鲜半岛,一部分朝鲜人被迫带往日本做廉价劳动力。
整部剧讲诉了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女主,前往日本后,一家四代人在朝鲜的生活。
整部剧双线进行,年老的女主和孙子为主线的现代生活vs年少女主在日本的生活,短短的几集描述了诸多元素,女性、乡愁、民族认同、母爱,整部剧给人一种缓慢之感,但事件发展十分紧凑。
惊叹于导演的拍摄手法,用四十分钟,讲诉了关东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男主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去又用大段时间描述老年女主缓慢削苹果的场景。
女性19世纪女性vs 20世纪女性强调:不是大女主剧同样的是,在不同时代,极具个性的女生都更能受到男性的青睐。
两个时代的女性都极具个性,19时代的女主,勤劳,一辈子朴实无华,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双手靠卖泡菜养活了一家人;20世纪的女性,女主孙子初恋,叛逆,离家出走,最后因为艾滋病离世。
两位女性个性鲜明,结局却不同,是时代环境所影响?
或是本身存在个体差异。
乡愁女主韩国人,16岁来到了日本生活。
令人动容的一幕,老年女主在一次探访中,吃到了韩国本地大米,泪水涌出的同时,两位老人兴奋的手舞足蹈,像是找到了知己。
这是在异乡多年后,再遇乡人的兴奋与激动。
民族认同:无论在哪个时代,在日本的韩国人总是低人一等。
关山大地震发生时,日本认定韩国人是反抗分子,见人就杀,20世纪,作为男主的孙子,即使有高学历,也仍被日本高管歧视。
母爱:被日本殖民的朝鲜半岛,被禁卖大米给本族人,大米只能卖给日本人。
女主母亲在女主离开朝鲜半岛的那天,要了一碗白米饭,剧中详细描述了烹饪白米饭的过程,满满的米饭,是母亲能为女儿出嫁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结:日本当年的侵略罪行,不仅在中国发生,也在朝鲜半岛发生,日本人不承认,但也由在美韩裔通过美国拍了出来。
What's problematic about watching book2tv adaptions is that you loose the context: not until 2nd episode did I realize that a Yale-educated, upper-middle class Korean American wrote this script to give voice to the "normal people", whom history failed. Despite the thesis, she clearly had the current American political climate in mind and indeed "explicitly intended to write political novels", which seems like a cultural annexation to me. In particular, she mentioned this experience in her New Yorker interview:"It was specifically very important for me with the Koreans in Japan because I started out in the position of, “Oh, these are poor victims who’ve been oppressed by colonialism and how horrible.” And that’s all true, but they didn’t see it that way, and they told me, “You’re wrong.” And I was, like, “Well, O.K., how am I wrong?” When you hang out with them, you realize they’re quite––the word in Japanese––is they’re very genki. They’re very sturdy and strong. So I thought, Oh, well, where did that come from? And I realized it’s kind of like what Hemingway says about being broken, right? You’re stronger when you’re broken."Despite her tranformation of a "poor victim" story into a "poor but strong victim" story, it seems to me she's imposed too much structure onto her interviewees' words. Colonialism and globalization are more complex than the conqueror-conqueror / oppressor-oppressed duality and especially complex for certain people, Mexicans, Japanese Koreans, and other "mixed-race" people for example. I'm not trying to put words into the interviewee's mouth, but he/she can definitely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than the interviewer's interpretation.Sense more authenticity in Solomon's and Naomi's stories though.
电视剧只改编了原著的一部分,演员的颜值都很普通,尤其男主看起来很猥琐,但是都很有身份特色。
这个电视剧和《兹山渔谱》的画面、美术、构图很像。
鸿篇巨著的小说进行了分集、分季的剧改,画面上追求最大化的时代还原,质朴的场景布置,没有滤镜和浓妆,演员的容貌都很普通真实。
地震等大型的场面完成度很高,灯光完全顺从自然,没有刻意的曝光补光,构图、演员的服饰美感很足。
整体故事剧情没有惊艳特别出彩的,但是非线性的叙事节奏和剪辑、尤其古今镜头切换很丝滑巧妙。
剧中主角都是被那个艰难残酷的时代所波及的普通人。
第一季的线索是白所罗门为了在美国的高职位和薪水,揽下艰巨的动员拆迁任务,回到日本动员韩国老妇。
白所罗门的父亲是开弹珠厅的,在日本地位不高但是收入尚可,祖母是朝鲜日据时代的亲历者,主要内容是祖母的触景生情关于那个时代的回忆。
祖母小时候备受父亲宠爱,因为出生不易。
父亲去世后和母亲还有2个“姐姐”共同经营民宿,条件尚可,被花花公子日籍韩裔高汉水英雄救美后发生关系并怀孕,高汉水以为她是因为有畸形基因才要嫁给他,而祖母被迫做了小三但是坚持自己的节操没有屈服。
祖母被朝鲜没落的有肺结核的贵族子弟接受结婚共同前往日本大阪。
与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哥哥是大男子主义、身上残存旧贵族的傲气。
后来丈夫暗中从事反抗活动被逮捕,祖母带着2个孩子自力更生靠街头贩卖泡菜谋生。
男主和祖母的思想存在隔阂,不能够完全理解经历过日据时代的老一辈人内心的变化情绪。
拒绝拆迁的老妇,不是因为子女的经济问题,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印象,一种仇恨报复的心里。
祖母和父亲送男主到美国留学,一个是因为男主偷窃被种族歧视打架,另一个也是望子成龙想要在下一代身上超越种族歧视。
而在男主签约和被解雇过程,充满了国籍人群之间的刻板印象的不信任和猜疑。
高汉水的原生家庭和地震幸存经历,是对时代和历史的刻画还原。
祖母回到韩国故人重聚,完全是老戏骨飙戏,情感都充斥在台词语调和面部表情中。
汉娜感染HIV去世时的感情戏则是对男主的刻画。
第一季最后的现实采访是对那个时代经历过痛苦而又坚忍的女性的纪念。
1.立意深远意义特殊。
关注因战争时代历史遗留的问题涉及的无国籍群体。
很欣赏好的韩剧的一点就是,剧里要表达和关注的细分的群体,都可以拍的有趣又有意义。
2.用电影的手法和画质去拍,真的很疼爱观众,对观众来说,真的太享受。
3.女主的女性独立自我觉醒意识,超越了当时时代:单身未婚独自赡养孩子的意识超越了时代。
经济危机时刻,做泡菜挣钱养家,当手表解决家庭债务问题,在男权传统社会语境的另类,却是女性独立的新生。
三观内核超正,善慈:“我原本可以选择富甲一方的生活,但是,我拒绝了,因为让我在阳光下生活,又要隐藏,我无法做到。
成功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方式成功”。
和家人沟通表达力满分💯善慈卖泡菜养家,哥哥要死顾面子来阻拦:让我来帮你一起解决,这种情况下,我无法接受我自己无力的什么也不做,我承担不了这样的无力感。
4.致敬所有在困苦艰难中,依旧不放弃活着的希望,坚韧生存下来的人,尤其是女性。
苍白无力的语言和想象的重量太轻,无法承载战争中经历人间悲苦的重量。
5.无论何时何种境地,善良与爱,永不褪色,最温暖人心。
我们都是以被爱的方式去爱人。
善慈爱小孩的方式源自父亲爱她守护她的方式。
6.真爱是包容的宽广的,超越世俗的。
善慈的丈夫以撒超越阶级身份贫富去爱她,超越世俗的血缘去爱儿。
时至今日,一个世纪过去了,依旧超越了现今很多人对爱的理解和实践。
1.一部被剧名和封面耽误了的好剧。
电影般的画质和构图,采用多条时间线交叉叙述的方式,以女主一生为落脚点,将日据时期底层朝鲜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娓娓道来。
没看过原著,但本剧情节推进流畅,浅显易懂。
美中不足在于前半部分时间线切换过于频繁,容易造成观众跳戏、情感断流;现代戏汉娜的部分也让人头疼,作为所罗门人生清醒剂,表演差强人意,无法让人共情。
2.片尾的采访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当年还有很多经历过战争摧残的人们,自揭伤疤,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曾几何时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少,看到片尾才意识到因为他们已年近古稀,时日无多,却仍然没有等来道歉和忏悔…3.看到这部剧再一次感慨韩国的影视工业的成熟度,不管是本土还是引进合作,产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主题丰富多彩,优质作品和团队层出不穷。
希望国内影视产业能走回正轨啊,拍一拍我们自己的故事,动荡年代漂洋过海,艰难揾食的海外华人血泪史…
超高水准,就算是豆瓣8.3的评分也只能说是太低估了。
看完该怎么形容呢,震撼、共鸣、心灵的盛宴。
这里绝对不是要说有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者激烈刺激的场面,而是表演、台词、配乐、运镜、剪辑、甚至演员的呼吸,都像无数根看不见的线时刻拉扯着观影者的思考和情感。
故事讲述了历经四代的韩国移民家庭的故事。
故事始于一段禁忌的爱恋,并扩展为跨越韩国、日本与美国三地,关于希望与梦想、和平、爱与失落、胜利与算计的史诗传奇。
把小人物在历史中的沉浮讲得如此深刻而富有生命力,仿佛每一帧画面和每一句台词都是从历史的尘埃中努力挣脱出来,洗净铅华,来告诉观影者关于生活和奋斗的真相,以及生命在卑微之中仍然可以结出意义之果。
这种功力之深厚,世所罕见。
过去与现在双线交叉叙事,感人至深的台词和表演,冷静的镜头却有直面的勇气,既有过去的苦难,也有当下的困境,历史与现在奇特交汇。
多线叙事融合得非常好,字幕中日韩英,语言交叠也很有意思。
1.同样的情感在不同人身上的既视感,诺亚与所罗门在善慈眼里,被丢下的弱小身影。
2.聪明的女性,陷入绝境的自救,她是多么聪明,学的多么快,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她就能做到。
3.反叛被抓的情节,让我想起《一把青》、《进击的巨人》、《偷自行车的人》,一样的无力感,一样的绝望。
4.很奇怪的是,很喜欢这样的调色,觉得很眼熟,但没想起在哪看过,一瞬间ai造的图在脑中闪过,于是想起,希望不会被滥用至脱敏,失去倾向。
5.演员选的太好了,小演员至成长,完全没有割裂感,少女至妇女的转变也可从面部的圆润程度,眼神的变化看出,敬佩用身体工作的演员,竟然真的感觉看到了岁月的变迁。
6.不论是生面孔、熟面孔都演的很好,生面孔让人一开始就相信他们是其中的人物,熟面孔虽然一开始有脱离感,但也凭借演技,让人进入角色。
7.喜欢片头的设置,家族的各个年代的面貌在弹珠厅里跳舞,期待第二季更多的关联。
8.看豆瓣发现第二季换导演了,且是白人,对于与演员沟通以及剧集、人物情感理解上,对最终呈现感到担忧,但尽管如此,还是期待第二季。
9.配乐真的很好,不知道是否来自郭共达的审美。
對韓式家族自欺欺人+美式救世主視覺反胃嘔吐不止
用法語聽的韓語。本質十分大韓主義的劇。但那個時代(或人類也是一直都)是現實而邪惡。從來都清楚在霓虹最好的讚美就是你不似某某國人啊…霓虹各種問題今天都還在。韓國在好萊塢崛起去書寫拍攝紀念自己的族人,怎麼說都是有理有據又人本主義,怎麼看都會在暗處引起共鳴……哎。想起華英雄,鄭伊健……。
第4集拍的真好,很有感染力。习惯的压迫中,情绪一直在克制,习以为常也努力的理性的做着当下应该做的事情。所罗门无法晋升应有的职位后将奖励条款明确的签入合同回日本。善慈怀胎离开母亲,母亲告诉她即使怀孕也要满足丈夫的生理需求。歌女面对猥亵无动于衷,在改唱自己国家的歌曲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洗衣少女说这就是我们的命运。签约老太太面对将要获得的巨额财产每一滴血都拒绝着在地契上签字。母亲为了善慈可以记住自己家乡的味道,请求着买到了自己家乡的大米。这些“太过平常”到甚至感觉不到的压抑在最后一刻爆发。观众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真棒!- 高汉水单集拍的很好 - 是有力量的一部剧
史诗级别的感观震撼!李敏镐展现了脱胎换骨的全新表演!! 看完第一集,震撼!太震撼了!!这是经历战乱颠沛流离,读遍世间冷暖的朝鲜侨民家庭四代人在历史洪流中挣扎前行的韩国史诗!也是对女性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庆祝!所有演员精彩的表演、配乐和精美的摄影看得人眼花缭乱!热血澎湃!李敏镐饰演的高汉秀,亦正亦邪的帮派人物,极其克制内敛的表演颠覆以往。极具感染力!
历史背景的设定挺好的,故事太单薄
看了四集,弃了。制作是精良,但这剧情还史诗级呢,简单的几样事非要这么拖沓,殖民统治、苦难、爱国、思乡、坚忍、报复…还有人从开头就哭的稀里哗啦,眼泪这么不值钱吗,上近现代史课的时候是不是在课堂上也哭?
立意挺好的,这些年普通人被时代洪流裹挟的题材也差不多被写烂了,从里头杀出一条血路还挺难的。不过日占期的朝鲜半岛这个题材其实一直有人写的,就看怎么才能更好呈现普通人的苦难以及无力感了。不清楚原著如何,但是玛丽苏那段以及那个永远像傻小个的孙子那一脸呆相又幼稚的想法很难让人相信这货能做啥大公司高管。年轻演员太差了,演技到面相全方位的拉胯,整个片子全靠老一代演员的演技在支撑。
女主生小孩的时候家里俩男的在外面淋雨扯皮回到家孩子正好生出来认爸????爱写在西元前呢这是
不如小说精彩,感觉电视有太多时间交替的片段,看的很不连贯
看哭,老年善慈回到釜山对着雨中的大海泪流满面,与少年好友相见时历史的创伤早已无言压在彼此身上。对于飘荡离散历经痛苦的人来说,创作的意义是finally speak your own narratives。
高汉水如果止步于第三集这个故事会更精彩,这个角色的后续情节为这个故事加上了玛丽苏和加buff的滤镜;虽然知道这或许不可避免 移民的大多数是没有黑帮老大的帮忙的捏
少女第一次尝到白米的味道,是母亲为出嫁即将去异国的女儿在市场艰难的要到了两碗白米,她想让女儿记住这块生养她的土地上长出稻米的味道。几十年后,少女成为了老妇人,在异国尝到了来自家乡的大米,和第一次一样落了泪。
要不是我看了,我就真的相信评论里面的“史诗级震撼”了
什么叫emotional roller coaster 这就是,能把洗米做饭拍得让人眼泪止不住这是怎样的一种赋予情绪。历史里被忽略的女人总是最endure一切的那个,一切都那么重,又那么轻。看看吧,现在的、符合当下时代精神的历史要怎样叙述:平民的、女性的、情绪的,不要只有那些口号的、英雄气概的、居高临下的、浮于场面的。人们需要的是通过与历史建立情感的连接而了解文字记录所没有的历史、私人的家庭的历史。不得不佩服韩国韩裔影视从业者的那种专业和信念、使命感,我希望每个人都意识到东亚是一种怎样命运与情感捆绑的关系,我们应当有更多这样的故事得到讲述
当我以为要讲大女主个人奋斗血泪史的时候,欧巴就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呢~(受不了了
看的李演员cut
结束得太粗糙了 古装的部分质感挺好的 但非要用dual plot line去讲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现代的部分太多余和尴尬了 特别是solomon和hana的表演 硬是拗成了一个psycho thriller
节奏太慢了,台词也有些不接地气的过头。非常一般。还有女主角的颜值实在欣赏不来。倒是让我开始注意日本跟韩国之间有那么大的深仇大恨,不太了解。
金敏荷是真好看啊
我哭了很多次 为她们 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