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一个人就是一场奇幻的冒险,肆意挥霍的那才叫青春。
【自我意识】我一直在找你,世界上的另外一个自己。
大概我们应该有着差不多的爱好,差不多的身高体重,还有着无以言说的默契,从痛经的时间和长度到喜欢的电影和歌曲。
就像娜娜和奈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我在这里,你却在哪里?
我们总是偏执的觉得如果真能遇到这个世界上和自己心意相通的人,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可是理解与感动却是难以表达的,越是期待就越是会失落。
不信看看电影里的这对双子星宝妮和米妮,有着差不多的脸,差不多的身高和体重,除了爸妈其他人太容易将其搞混。
他们却觉得和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相遇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因为别人总是将她们进行比较。
小孩子嘛,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最美红花最动人的奖励,希望自己是最闪闪发光的一个,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个性被埋没了。
这大概就是当宝妮发现自己喜欢上一个高大有点傻气的男生时,决定守住这个秘密的原因。
从小,双子星之间就没有什么秘密,两个人的细胞都被分成两份。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再要好与相似的个体也希望自己能被重视被区分。
也就是这样的意识,让后面的青春故事变得意外的酸甜。
【失语症】《爱在黎明破晓后》让人知道陷入爱情的人会变成话痨。
其实如果面对一个喜欢的人,也有可能患上失语症。
就像帅气的男生优果,明明是辩论社的成员,但只要和心爱的米妮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字也说不来的木头人。
想来真是有趣,对着别人或许有千言万语,但面对你就一个字也想不起。
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为了能多看喜欢的人一眼,在每个夏日的傍晚都要跑到他的楼下读书。
但事实上,和他一个字也未曾说过。
与之擦身的瞬间都要强忍着心脏跳动频率的加快,然后在下一个转角拉着死党的手臂疯了一样蹦跳。
初恋是一场顽疾,有的人因此患上失语症、有的人失去了自我,可是从没有人后悔过。
【误会】傻傻的徐永平把双生姐妹搞错了,也许这并没有什么两个女孩的确太过相似。
但这件事情却成了宝妮心头的一个结:她担心徐永平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长相一样的妹妹米妮。
我想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长相平常的女孩子暗恋班长,后来托快递的大叔给班长送了一缸金鱼。
同班同学 无不唏嘘这个浪漫的举动,并纷纷猜测这个可爱的女孩是与班长很般配的漂亮姑娘。
漂亮的女孩也就顺势接下了这件事,一下子两个人成为全年级人心中的楷模情侣。
真正送鱼的女孩并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只是默默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很多年以后,她也在想如果当时戳破了漂亮女孩的话会怎么样呢。
年轻的时候常伴随着一些误会和不可思议的故事,但就算是留有遗憾,在之后的日子里也觉得值得回忆。
p.s写的非常乱,我就是个没逻辑的人怎么办╮(╯﹏╰)╭这片子真的挺不错的,我真的很想用生命推荐,但就是无从表达自己凌乱的情绪。。。
关于《宝米恰恰》这部片子,的确无法说 他有多牛逼。
但就是在细碎的情节和温馨的画面里面,总能唤起共鸣。
清澈的午后,天空蓝的很干净,男孩和女孩走在一起,并没有牵着手。
但一切看起来就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自然。
一部足够清新、足够能一起共鸣的影片。
对于偏爱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我,也许会被许多画面纠葛,米妮和优果在阴霾的天桥走过、徐永平的小眼睛、宝妮和米妮在晒衣时候的小脾气等等。
学生时代的爱情多数是没有结果的,但又是最美好的,它的美好可能在于一次次的小脾气、几句看似可以不说的话、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动作,一些琐碎的画面,也许你我的画面不尽相同,但彼此的心意却相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会让你的感觉与导演的感觉相同,至于能否共鸣,就要看各自的经历了。
在宝妮心里,嫉妒着米妮,如果优果能像对米妮那样对着宝妮,我想,宝妮也一样会喜欢优果的,一直够执着、有耐心却又有着17、8大男孩的羞涩。
永平的爱多数是一种感觉的爱,他会觉得宝妮的手绢如此重要,那一次足够意外的交集,身上的气息都相互吸引,正是这样的一见钟情,让永平久久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学生时代的恋爱就是这样,够小孩子气、又够平淡,却能打动每个人的心。
虽然节奏上有一点点拖的感觉,但给我的感觉非常不错,我的学生时代也是足够漫长、足够的纠结,让感觉走。
小清新电影接二连三地上映,逐渐麻木的心似乎又恢复青春的萌动。
宝米恰恰是一部深入人物内心的青春电影。
相比风靡已久的那些年,宝米更触动我心。
一对双胞胎,外形一模一样,总被除父母以外的人搞混。
长大后,接触的世界广泛了,不得不接纳许多世俗的东西。
比如,大人眼中的,谁比较好,谁的成绩比较厉害……这些比较式的问题,都是宝妮心里的蠢问题。
从来都不会问这些问题,也不会把他们搞混的优果,是两姐妹一致认为的好人。
辩论出身的优果喜欢妹妹,奶茶沦陷后仍坚持不懈,终于求得交往。
他们两个青涩的一前一后的背影,像极我们高中时代校园里最纯真的爱恋。
现在看来,引人发笑,又替他们着急,然而更多的是对自己青春已逝的感伤。
与每天和不同的人闲聊,和不同的人约会的罡妹相比,米妮和优果之间,的确太奇怪了。
两个人,话不多,总是沉默地一前一后走着,甚至吃饭的时候都能点错对方喜欢的菜。
坐在西餐厅的他们,拘谨,尴尬,沉默……这一幕也曾在我的记忆里。
每每朋友说起暗恋,都说,「面对喜欢的人,总是紧张地不知所言。
」不置可否,因为我也有过相同的感受。
只是后来觉得,喜欢一个人不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吗?
两个人的相处不应该是一种放松自由的状态吗?
到分手的前一刻,他们仍旧欲言又止。
双方根本不理解彼此的需要,而当中又因此夹杂了许多美丽的误会。
在妹妹拍拖后不久,姐姐认识了大个子徐永平。
第一次邂逅,大个子的手受伤了,她按着伤口,近距离地倾听他的心跳,脖颈处豆大的汗珠清晰可见。
那些瞬间,两人的心弦大概都被拨动了好几次吧。
不然,宝妮也不会无心思复习,徐永平也不会对那条手帕念念不忘。
但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就此开始了。
那条手帕是优果送给米妮的,照理说,宝妮不会因为姐妹间相同衣物而拿错,优果也不可能送了一条一模一样的手帕给女友的姐姐。
只能当做姐姐真的是不小心带了妹妹的手帕来理解。
糟糕的是高个子并不知道宝妮的名字,单凭朋友对其外貌印象,搜索到的却是妹妹米妮。
一次又一次的菠萝面包,图书馆的相遇,到最后一季的篮球赛,徐永平都没有看到笑起来很好看,楼梯口相遇过的张宝妮,全是妹妹张米妮,甚至拿到的号码也是属于妹妹的。
那些美丽的误会就像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但终究会天晴的。
张宝妮知道发生的一切,但她说不出口,不是她不爱张米妮,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友好方式。
姐姐m痛,妹妹递给水和药,但是姐姐知道妹妹更需要药。
姐姐在赛场上受伤了,妹妹想要一同下场,因为她说「可是那是我姐诶……」,他们是爱着的。
只是宝妮更有自我意识,她更想要的是彼此的独一无二。
每个人都想要自己是独一无二,无可代替的那一个。
即使比别人差一点,不够好,也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宝妮躺在球场上,心里对自己说,「马上就有和米妮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
」她那双期待又倔强的眼神,深深地烙在我心上。
这也是我喜欢宝妮的原因。
一对双胞胎里,大的那个压力也会是最大的。
宝妮是姐姐,在父母的眼里,妹妹米妮的成绩好,又早早地做好了升学计划。
但是宝妮只想成绩不太糟就好,也不想和妹妹继续做校友同学,因为她想要不一样的自己。
是啊,明明就是两个人,总是被当做一个人,总是让人分不清。
以前想过,如果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我,她一定很了解我。
但是现在看来,即便是每一个细胞都分一半给彼此的双胞胎,嘴里说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实际上,他们都不懂。
宝妮不明白米妮不是不知道如何和优果互动,而是从来没有人给她时间去接受去了解。
米妮也不懂得宝妮不和她说与大个子发生的故事,不是因为宝妮和她疏远了,而是宝妮想要为自己保留一点点的不一样。
其实,不必苛求别人的理解,诚如宝妮自己也说「有时候,我也不理解自己」。
我想,有时候,宝妮自己也是矛盾的,因为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理解,从来都是人性的悖论。
但是,宝妮会一天比一天更像她自己。
我们也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怎么看台湾的影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印度制造的宝莱坞影片上。
台湾影片一直以小清新的情节著称,至少我看过的台湾电影都是小清新的。
《宝米恰恰》应该算是一部校园青春剧,喜剧谈不上。
影片带我们回到了相对比较清纯的高中时代。
分饰两角的宝妮和米妮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之一。
看到最后演职员表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双胞胎姐妹是一个人演的,一个人表演两种不同性格的姐妹,是对演技的一大挑战。
剧情没有那么狗血,是一部很适合在冬季看的影片,可以带给观众浓浓的暖意。
昨天加今天我又看完了这部电影,是第二次。
我以为我第一次看大约是在2010年,啊原来这电影2012年6月15日才在台湾上映。
现在我回想这部电影上映时期的我,大约要开始被急性寻麻疹缠上啦,然后我坚强的去参加了中考。
或许第一次在爱奇艺看到这部电影,是2013年的寒假吗,我记不清了。
我对时间有一些执念。
我的高中时代也有过一对双胞胎的故事。
我喜欢过一个双胞胎的哥哥。
那是我要被学习封闭的高中时代的,神采飞扬的事情。
高一的时候我和他是邻班,真正喜欢的热烈是到了高二。
我选了文科班,在三楼。
我急切的想知道他去了哪个班,啊那时候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呢。
有一天拉着高二第一任同桌是定要找到他在哪个班,话说那时候我心里以为他叫wy。
其实根本不是啦。
然后我知道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在美术班。
后来2013年10月25日。
在大休前的一天,我对他说,我挺喜欢你的。
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对他说,新年快乐。
他也这么跟我说。
喜欢他的时候,我很分得清他和他的弟弟。
他的脸尖一点,弟弟的脸方一点。
弟弟的鼻子上有一个小坑?
好像是长水痘抠的。
哈,这是他们好朋友当时告诉我的。
现在也记忆模糊了。
后来,我后来好像分不清他们了。
高中毕业后,再也没见过。
高二是我高中时代,最神采飞扬的一年。
我有一群好朋友那时,男生女生。
第二次有了所谓最好的朋友。
虽然那时陪伴我和我交好的男生女生,我现在都已经丢失了。
我喜欢的那个男孩也早就已经,我连喜欢都不能了。
不过感谢你们,让我有过那样的青春,有颜色,有悸动,有畅想,鲜活的生活。
现在我大二,我还要再鲜活,再一次神采飞扬去。
这是在在通勤时间里在手机上看完的电影,还蛮合适紧张的工作前后来放松精神的。
看了演员表,原来宝妮和米妮是同一个人演啊,一起出现的镜头要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讲述双胞胎的电影啦,还有初恋,还有初恋之后想要变得独立离开双胞胎身份而更像自己。
台湾天气真是好啊,这样的青春电影嗅一嗅青春的味道也提神。
放学后的路边摊,挥洒汗水的篮球场,不戳破比较好的暗恋,一些秘密和放不开,等等等等。
青春没有什么大事,就像青春滋味也浓厚的另一部电影the 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这些故事大概你我他都有过,大概爸妈有过,将来的小孩也要有。
他们之所以crazy和对自己这么珍贵是因为我们因为这些事……发现了自己。
早上洗漱看到自己有时候会发愣,这个就是我啊,很奇怪的跟印象不太一致。
自己是个很多时候都看不到的亲密伙伴,我们大概需要一些事来确定自己是怎样的。
还有一件事——因为被追而到来的爱情,初恋的话这对被追的人很不公平哎。
这个对以米妮为代表的少女们是很容易混淆的时刻,我一贯以为是付出的人在享受着爱情,如果不小心一味接受而养成了爱情里的坏习惯要怪谁去。
就是这样。
在培养自己成为话唠的进程中,评了3星的电影也要来吐槽。
看完当时没有特别特别的感觉,但是一天后开始回味其中青涩的味道。
徐永平“个子高高的,眼睛小小的男生”,俩个男生共同出现的画面总是乐趣无穷,大个子,黑道背景,但是却温柔羞涩腼腆单纯,一如我们最初喜欢的男孩。
遗憾哦,剧照里没有他的独照。
双胞胎总是被别人认错,他(她)们带着与生俱来的自我丧失,宝妮因为自己喜欢的人却认不出自己,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丧失感。
“献给认真对待自己的你”,电影结束时这这一句话,不知道能不能激发你的丧失感?
不知道能不能这样说,我们没有糟糕到有个可以让人搞混的双胞胎兄弟或者姐妹,但是你有没有糟糕到丧失了你自己?
生活在一个路上塞满了车、车上塞满了人的城市里,你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细胞,甚至是外来的异类。
如果你是头顶的上帝,你能把你从人堆里挑出来吗?
你、你的故事、你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吗?
在姐姐出去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看了这部电影。
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平平淡淡的但也不会让人厌烦失望。
还好吧。
不讨厌,也没非常喜欢。
虽然只比妹妹大5min,但姐姐还是姐姐,还是比妹妹成熟。
看完后想到了自己和姐姐的一些事。
姐姐对我很好,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很支持鼓励我,但有时相处久了,就会有小矛盾,会出现厌烦不耐烦这些问题。
我真觉得双胞胎好奇妙,那种“心有灵犀”让我很羡慕哈哈不过有时我忽然觉得自己无故做了和姐姐一样的习惯的事时,就会忽然觉得,哦,这样是“血浓于水”的表现啊哈哈这部片子还让我想到了高初中的时候,如果重来一次,我会怎么样呢嘿。
“这一刻,我感觉到了mini的寂寞。
”一个双胞胎环境下长大的人也会说出这句话,有点震惊。
寂寞不是身边有了陪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是不管身边有多少人可是还是只能与自己交流?
这话描述的不够好,还是要等到感觉到寂寞的时候捕捉一下自己的内心。
(保持记录,感受到的说不出来是不好的,学着表达自己,才能学会去交流,说清自己本身也是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吧。
)“故事背后的故事,说不完也理不清。
结束之后就是另一个开始。
虽然已经不再是同一场比赛了。
昨天和今天的你肯定也不是同一个你,但我一定要一天比一天更像自己。
”结尾是:献给那些认真对待自己的你。
for those who are true to themselves。
姐姐是主角,整体的叙事也是从姐姐的角度出发。
通常来说,从旁观者的角度总是认为双胞胎是一件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本片反其道而行,告诉了我们双胞胎的困扰。
一对双胞胎姐妹的酸酸甜甜。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做独一无二的那一个自己,对于双胞胎而言就成了更大的挑战,因为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分身存在,被身边的人自觉不自觉的比较更是难免的。
姐姐显然更加在意自己的独特性,讨厌被误解被混淆,但偏偏淘气的作者把她喜欢的人(徐永平)设计成了一个混淆姐妹俩的呆呆男。
认真踏实,但有自己的小算盘,想活出自己的风格。
妹妹更洒脱一些,(似乎这也是符合现实的,姐姐认真,妹妹洒脱)但妹妹也有自己的矛盾,如何解决自己与优果的问题。
关于两个男孩子的设定,还有青春里的爱情也是一条线。
优果,十分优秀的男孩子,但在喜欢的人上却完全是个loser。
让我想起了那些年里面的柯景藤,应该是典型的青春爱情男主角的样子吧。
喜欢他说得一段话:说不清为什么喜欢mini,但是就是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真棒!
而且他永远可以分得清姐妹俩,这也是很温暖的一个安排。
我相信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说优果是真爱,而徐永平不是。
这点我还想不清楚,等等去挖影评。
徐永平,呆呆的男孩子(不喜欢。。。
)搞不清自己喜欢的到底是谁,但是对喜欢的人真心而且绝对体贴。
其实也是很棒的男孩子!
这样的台湾电影永远有自己的样子。
简单的故事主线安排,温暖的主题,清新的画面背景,细腻的表演。
好想去台湾看一看。
挖评论去了~
女主角还不错嘻嘻
双生姐妹的尴尬青春,台式小清新扑面卷来
本来以为姐姐和优果会有些什么故事。啊哦,台湾腔听起来好有劲,少年少女才最好啦。
草莓奶昔黑咖啡,17岁多美好,流泪也是美好的。
傻逼烂故事。that's all
很可爱的台湾青春电影。那句「我不是看表面的」还挺分水岭的。是爱令人与众不同,即使有个孪生姐妹也能被区分出。中学生的朦胧恋情青涩纯洁,观看过程中让我的心情也跟着简单轻松起来。映后有导演制片的访谈,制片笑言引进时要更名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错的女孩」。
青春 自我意识的崛起 美丽的错误和隐瞒 还好我是龙凤胎、、
1,21广州
面对十七岁的欲言又止已经无法感受了
自我认知,女主角要是两个人就好了,一个人总有种分裂感
有趣的故事,黄姵嘉很可爱。开始看演员表知道一人演两个,但看着看着就忘记了,以为2个都是不一样,最后确定一下,才知道还是就一个人~
跟兔子先生。
女主88年的!!
浪费时间
三星半
对此类影片抵御无能
女主角天生丽质88年的还能素颜演17岁
其实最后发现 青春里最重要的不是你选择我选择你 而是我开始认清自己
哈难看 台词也未免太差了伐
台湾的校园青春片的确别树一帜,小清新抓住了美好青春的味道...选角恰当,黄姵嘉表演出色,两个男生也很适合演校园角色...我可能会喜欢宝妮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