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我没有学过导演,更不是一个编剧,所以我的视角永远是一名普通的观众,自已也一直很喜欢文艺片,虽然看到时候偶尔会打点瞌睡,比如《爱》,但文艺片却不是随心所欲的,电影终究不是梵高的抽象画,烂片即使过了一万年照样不会有人欣赏,正如我以前说的文艺不是导演定义的,也不是编剧定义的,而是观众。
想了很久《杀戒》写还是不写,但真如你看到的,我还是写了,虽然自知自已的东西并不是很好,但还是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正常发展带来一些自已的鞭策吧。
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走的是韩国的虐心范,火华社长,《金陵十三钗》的谋女郎倪妮,其演技个人认为电影中也是到位的,但一部电影就算是有再多的好演员没有一个好的导演必将是失败的,《杀戒》就是这样,整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导演是沉浸在自已的“艺术”世界中的,不考虑电影风格,不管电影主线,甚至不考虑观众有没有看懂,电影大量采用了各种穿插,倒叙、插叙的手法,可能上一秒还在一个时间段,下一秒就奇妙的到达了过去或是未来,最后还带着想探讨下哲学单线,拜托首先这是一部好的电影,观众才会去沉下去思考些什么,哎可怜了某些枪手,还要为这部电影造势,居然写出了进万字的观影报告,小弟看了真是汗颜,大师就是大师,写什么电影影评都能写的这么好,有空的童鞋可以去豆瓣看看,在此不做到说,人靠这吃饭其实也是实属无奈……整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
这难道是这位“大导”的创新?
这部电影我真的无法给他下一个明确的类型定义,是温情片,是爱情片,是悬疑片,是恐怖片,是文艺片……除了没有科幻元素,这部电影算是把所有电影类型占全了,但结果呢?
杂乱无章,犹如一出闹剧,留下的,只是一部烂片。
毁掉的是好不容易才出点头的两位好演员,而这部电影在配乐上面的失败和剧情是如出一辙的。
真心无力吐槽了,没有人可以做到把所有的电影元素都融入进一部电影之中,或许导演把自已当做了一位康丁斯基式的抒情抽象画家,但电影是不需要抽象的,更是不允许杂乱的,没有人会愿意为这样一部电影去买单,或许这部电影的导演亦或是编剧我建议可以改行去做一名画家,专攻抽象的那种。
但如果还想在作为一名导演下去的话我只能说请做好一个讲述者。
一部优秀的电影我的一个理念重来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做一个好的讲述者,而不是一个控制者,一部好的电影是会把观众带入电影之中,什么不说,观众就能随着剧情的推进感受到其电影的魅力,而一部烂片却是导演掌控了一切生硬的将观众拉入电影之中的,其实好片与烂片的区别个人感觉也就在于此,做好一个讲述者。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还是挺不错的一部片子,也许娥子一开始就是不安份的,所以即使结婚也没有改变多少。
从影片中可看出她对孩子照顾的并不多,但却又要执著的要孩子的缘由却交待的不是特别明朗。
从她的所做所为,即使是两个人不在一个阶层,可她的做法也把一个善良的人逼至无可挽回的境地。
影片的结局,其实不止是放过了娥子,也是放过了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值得。
为了这样的人,拼上了自己的一切,更是不值得。
13年的一部家庭伦理,其实看了解说后我再去看的一遍,感觉普通有好似有些别样的窒息,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哭多了,这但是从尾声来看似乎男主在那场雨夜将一切的杀戮都放下,刀丢到水里的那可他被抽空了,这该是莫大的勇气啊,从整个剧情来看生活中给予肖立昆唯一慰藉的就是一开始的孩子,以及后来法律上稍显公义的审判和娟子痛苦着对他的道歉,也同时从一开始这也许注定就是对肖立昆的一场残忍试探。
片里充斥着感情和生活的折磨,肖立昆徒弟后来迁升后那种不耻及对他的蔑视、落井下石(还体现配种站单位内体制化的腐坏),这样的腐坏也正发在人的内心,虚伪浮华精己浪荡无耻是多么生动地表现在江月娥的身上,自傲自私无颜地说出对肖立昆的论断“从骨子里就是粗俗之人” 似乎就把自己通过这种言语对比就归为社会阶级精英一类,还有在婚内都能水性杨花地行淫,莫大的可悲可恨 对于其他演绎方面,我就感觉那个江月娥勾搭上的公子确实有些贪图表现些许作做了,播音腔?
搁哪儿装逼?
不过片里有王迅确实好似多了一味兴奋剂,他的部分配合的也很好。
另外片里一直都用倒序混合在交代了昆哥的童年见证杀戮血腥的场景画面,我也能有所体会到这给他带来的是什么,伴随至工作结婚后对于“杀猪的”一词也并非仅是一个刺痛,而是那种眼见生命流逝哀嚎挣扎的抗争(片中还有三四处肖母跪地烧香念经祷告的画面) 虚伪的爱情婚姻本是建立在欺骗和利益罪恶当中的交易,或者说是引诱,放现在再看这,或许就是肖立昆娶到了纯纯神级小仙女,我的感受终究是很可怕,这种情况确实是悲剧。
最后的最后,末了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是一种诉说,对各种遭遇、人心、亲近的伤害,都是一种很好的安慰。
在十年后的现在,我们更是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快餐恋爱的时代,一切观点和理念都多少缺失或者改变了
看到豆瓣评分完全能理解,我五年前看的时候,那时候19岁,觉得这简直是刘烨最烂的电影了,又充斥着血腥和对于19岁的女生来说太多的冲突太多的愤怒。
时隔五年我更爱刘烨了,还是又看了《杀戒》,我带着对龙小羽的不舍和心疼看肖立昆,多么让人心疼的角色,他杀了他们我能理解,他放过自己我更喜欢,我喜欢他扔了那把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十年前,龙小羽说你尝过饥饿的滋味么;十年后,肖立昆说一切都将会过去。
刘烨在十五年前给了我们一个犯罪的“理由”,刘烨五年前让我们放下过去,上个月我爱上了龙小羽,这个月我更爱肖立昆。
刘烨永远是最棒的。
加油(ง •̀_•́)ง你的小小影迷永远相信你。
那把刀
杀戒
婚礼吃苹果环节
社长太帅了
侧脸也帅
我也终于对倪妮有了好感。
喜欢刘烨总是能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减少偏见 拥抱文字 拥抱生活。
我只能打五星(电影剪辑真的乱(//∇//)接受度很大的人才能看下去啊,或者说这剪辑方式太新颖?
)
不知道片儿烂的由头里,是不是因为影片呈现方式的冲击:画面音乐压抑本身给人带来的不适、人物艰难的相处心理与环境自身给人带来的敌意,所导致的厌恶迁移。
看完影片有很多疑问。
(一)影片首先有双重表浅第一层表浅,在于对于女方的定义。
女方厌恶男方的理由基本源自于对方的家庭环境和自我生长环境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身心不适。
因此,如果说女方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可以通过物质改善解决的平面上的东西。
而这种物质价值观念是一种人人自有判定和衡量的东西,如果想要规约,也是社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去规约。
所以如果我们的视角停留在对女方的驳斥上,观影就处于第一层。
二层表浅在剧情。
而男方则不同。
同样,看男方的问题,只从争吵形象、乖戾形象评价,就没有办法看清楚问题。
从家庭环境和为人处世方式,可以判断男方的教育环境,应该不是非常“和睦”。
可普及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从来不是立身,而是立心立人。
生活水准的差异从来都只能指向人们浅层面的差异——职业差异、教育差异,诸如此类“已然立身”的物质层,从来不能涵盖心灵与人格的成熟程度。
因此,惊诧于主人公们的争吵冲突,不如聚焦男方的缺失。
立昆的卑怜形象与其导致的暴躁逞强慌乱,跟他成长过程中所一步步浸润的人格关照、性格培养有关,与他自身对个体社会关系的观察有关。
(二)人物性格升华的原因影片当中有很多特殊场景呈现,用来表现男女主人公复杂、暴力的家庭婚姻关系。
用杀猪场的镜头呼应,交代男方家境。
(虽然实在话,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从一种暴露人性危机的角度去衔接农村家庭,所以上面也说过家庭本身和个人成长心理环境本身是更值得关注的。
)从前面的铺垫,后面残杀家庭的结局好像并不会多么超乎观众预设。
但是立昆没有,为什么,很简单,爱和不舍。
但是为什么有爱和不舍?
既然有这么多痛苦,这一部分的情绪影片没有交代,也是值得人去关注的。
如果影片制作者把一切原因归于农村,我会把结局理解为淳朴真实人性的显现。
城乡之间的简单或者复杂,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潜意识下更欣赏自农村来到城镇的人,每个人都很好,不可以拿来比较。
但是我觉得也许,有一个单纯的生长环境,加上一个加速跑的提升环境,人应该会很不错。
《杀戒》这部我真心认为的好电影,在豆瓣评论上亮出了5.1分的惨烈低分,让我吃惊不小,我甚至认为是我近年看过得最好国产电影,很厚重很真诚,很有生活气息。
看着豆瓣上很多人把它评的一文不值,那些犀利无情的语言,让我真心为主创人员赶到心痛,想表达点什么的电影人,最后是这个结果。
反而像《不再让你孤单》这样随意编造情节来赚取廉价眼泪的烂片却有7点几的高分,观众的趣味,决定了如今优秀电影人的尴尬处境。
更不要说《小时代3》,《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一生一世》这种烂片中的烂片。
看爱情剧,我偏爱悲剧,因为我觉得悲剧才符合人类的普遍处境。
但我喜欢的悲剧不是那种虚假煽情的苦情剧,我要的悲剧来自于生活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心理发展的逻辑,从这个角度讲,连《泰坦尼克号》也入不了我的法眼,它更像完美的电影商品,还不是真正艺术上的经典,跟《罗马假日》和《卡萨布兰卡》,还不是一个级别。
《杀戒》故事的开始,刚好是一般爱情剧的结束,一般爱情剧,总是为两个恋人的恋爱过程设置种种障碍,或者误会,或者客观原因如门第,或一方身体出了问题如得了白血病,但经过种种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或者一方去世了,但活在另一方的终生怀念之种,于是戏也结束了。
但是《杀戒》告诉你,结婚,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两个有着很大差异的男女,并没有真正互相了解,虽然也有着相爱的甜蜜,但是感情基础却并不牢固。
从农村出来靠着自身努力混出一席之地的肖立坤,高大,英俊,善良,是小镇上接种站的未来站长,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浪漫和体贴,同时又有着农村里成长起来年轻人特有的敏感,固执,甚至自卑和粗鲁。
他是个杀猪匠的儿子,但是在当地的人看来,他已经是个很有出息的人,在同事小娟眼里,他是诗人,是当地的普希金。
女主角江月娥,是小娟的中学同学,年轻漂亮,富有才情,是幼儿园的钢琴教师,被人称为钢琴家,学生时代作为班花被很多人追,所以习惯于被人赞扬和奉承,内心有些高傲,有些小资情调。
所以当她的男朋友抛弃她而选择了厅长的女儿的时候,对她的打击是很大的,用小娟的话来说,就是足足半年才缓过劲来。
而这个时候刚好肖立坤填补了她感情的空白期,加上闺蜜小娟对肖立坤的有点夸张的高度赞扬,让江月娥对肖立坤有着不切实际的过高期许。
而肖立坤,对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走进自己的生活,自然也满心欢喜。
可生活没那么简单,结婚开始不久,矛盾就显露出来,被长时间的火车颠簸的有点疲惫的江月娥,又是被农村的摩托小三轮一顿晃,紧接着是忽高忽低,杂草丛生的小路,然后到来了院子,刚好碰到肖立坤家在杀猪,花花绿绿的猪内脏,满地的鲜血,惹得江月娥好一阵子乱呕,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江月娥找不到一个干净的地方上厕所,满地的苍蝇幼虫,根本就无处下脚。
这一切在土生土长得肖立坤而言是再自然不过得,觉得江月娥有点小题大做。
江月娥这时候的难受应该还跟她的怀孕有关,当然肖立坤并不知情。
所以当江月娥第二天执意要走的时候,肖立坤觉得江月娥不给她家人面子,是看不起他这个杀猪的后代,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向肖月娥发了脾气。
而江月娥自然无比委屈,一个人负气离去。
婚后的江月娥,并不满足平淡的生活,总是去参加各种活动,到半夜三更回来,并嫌弃肖立坤的土和粗俗。
而照顾儿子肖磊的任务,也常常落在肖立坤的身上。
江月娥还尽量逃避与肖立坤的性生活,有一次在做到一半的时候,因为儿子的一个哭声而强行推开肖立坤,这让正是当打之年的肖立坤感到苦闷和不满。
于是开始猜疑,吃醋,跟踪,并且发现了江月娥的婚外情,备受打击。
当肖立坤正准备回家要跟江月娥提出离婚的时候,想不到江月娥已经做好了饭等他,并且难得地准备了红酒,两个人都说有话要对对方说,最后离婚两个字还是由江月娥先说了出来。
这段是电影的精彩片段之一,两人的那种爱恨通过表情演绎的非常准确,也揭示了矛盾所在。
江月娥说,你想听小娟怎么评价你的吗,想听吗?
她说你高大,英俊,浪漫,体贴,是诗人,小城的普希金,脾气好的不能再好。
可是肖立坤,你承不承认,你骨子里就是个粗俗的人。
肖立坤强行压抑内心的愤怒,用冷笑来回敬,是的,我承认,基因就是这样,我就是个杀猪的后代,那你呢,你怎么评价你的基因,全班25个男生,22个追过校花,你没少招蜂引蝶吧。
江月娥想的满是自己的失望与委屈,不会去考虑自己的背叛给肖立坤带去的痛苦和打击。
而肖立坤,急痛攻心,说的话自然好听不到哪里去。
所以矛盾,只会越来越尖锐,感情,只会越来越僵。
于是一场以争夺儿子肖磊监护权为核心的离婚大战拉开了序幕。
电影的正面情节也是从争夺儿子开始的,而其他的像认识,相爱,结婚等,都是通过闪回的方式。
为了争夺儿子,双方都各使出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昔日爱人完全反目成仇。
最后江月娥为了赢得官司,不得不拿出杀手锏,说出肖立坤不是肖磊生父的实情。
原来江月娥在跟前男友分手前不小心怀上了孩子,又死活不肯打掉,听从小娟的建议,隐瞒了肖立坤。
当听到这个情况后,肖立坤当场晕倒在法庭上,打击达到顶点。
肖磊判给了江月娥,肖立坤哪到了几万元补偿款。
但是肖立坤想不通,在酒精和《杀死比尔》电影画面的刺激下,肖立坤萌生了杀死奸夫淫妇的念头,他把父亲的杀猪刀揣在怀里,出发了。。。
画面上江月娥的情人惨叫一声,捂着肚子从房间里逃出来,跳进游泳池,肖立坤追上去,也跳进游泳池,又在他背上连扎几刀。
江月娥听到动静赶忙冲出来,嘴里连喊,肖立坤住手,肖立坤住手,并且也跳进游泳池试图阻止肖立坤行凶,肖立坤不仅没住手,还反过身下意识地在江月娥小腹上捅了一刀,鲜血像泉水般喷出来,江月娥脸上浮现出惊愕的表情,肖立坤似乎也马上后悔了,但是已经晚了,鲜血把整个游泳池都染红了,水里悬浮着两具尸体。
肖立坤突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这些恐怖血腥场面只是他的梦境。
当他真正拿着刀出去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雨,肖立坤穿着雨衣,他来到江月娥住所附近,此时的江月娥正在给肖磊喂食,肖立坤在黑暗处看着她们母子,只听肖磊说,妈妈,爸爸呢,爸爸怎么不来,我想爸爸了。
江月娥说,小磊想爸爸啊,爸爸最近特别忙,过几天来看你。
不知道是肖磊的可爱和对自己的依恋触到了肖立坤内心的柔软处,还是自己梦里太血腥的场面也吓到了自己,肖立坤最后把刀子丢在了越积越深的水洼里,转身离去。
他放过了江月娥和她的情人,也放过了自己,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这是一曲普通人的爱情悲歌,但正因为普通,才更具有普遍意义,才更打动人。
造成悲剧的原因,是因为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有性格的,有环境和阶层的,又有男女之间天然存在的对情感的不同理解。
男女因为不同而互相吸引,又因为不同而无法互相理解,从而成为永恒的敌人。
我把《杀戒》跟另一部我喜欢的文艺片《白日焰火》去比,我发现自己更喜欢杀戒。
白日焰火描写的凶杀案和一个警察的命运,虽然也演绎的逼真和有冲击力,但是它毕竟不是像婚恋那样是人类更普遍更日常的一种经验和命运,所以显然杀戒给我的震撼和共鸣更大。
电影的结局虽然不算太阴暗,但总体还是悲情的,可它不正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吗?
全篇没有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只有有缺点的普通人和他们残缺和不如意的生活。
没有做错什么的肖立坤失去了老婆还发现多年养的心爱的儿子并不是自己的,并且失去了监护权,似乎活的很讽刺。
肖月娥貌似在跟肖立坤的争斗中占了便宜,可先是被人玩弄后抛弃,现在她又抛弃了肖立坤,虽然暂时似乎找到了门当户对又有共同语言的情人,可是有一天她或许会发现他情人的平庸和自私,还远不如肖立坤,到那时,又怎样呢,每个人都会为她的行为和弱点付出代价,一个都逃不过。
影片的好我觉得在于它的情节包括细节都站的住脚,符合人物心理的各自发展逻辑,符合生活逻辑,语言也非常生活,感觉很真实,会给你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和共鸣,你是怎样的人,就会做出怎样的事,而你做了怎样的事,就会有怎样的报应,有因必有果。
全片有很多精彩镜头,比如吃火锅那场,三个男人说的话,很有趣,又很生活化,感觉就是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在那种情况下会说的话。
江月娥来肖立坤家找儿子那场,江月娥拿起什么往自己拎包里用力塞,肖立坤过来抢,一看都是小磊画的儿童画,把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刻画的有点令人心酸。
肖立坤看到也楞了一下,有一点不忍,但还是抢过来撕得粉碎,往空中一抛。
肖立坤因为江月娥找不到肖磊而有点小小的得意,在那一边做菜一边哼歌,并随手把电水壶里的水倒到玻璃杯里拿起来喝,却忘了水是烫的一下就烫到了嘴吧,一股无名火突然冒了出来,拿起玻璃杯就猛地朝地上摔了下去。
这些细节都非常传神和符合当时人物的那种状态。
还有江月娥不想跟肖立坤说话,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在上面写了我要见我儿子6个字甩在肖立坤面前,紧接着又写了我恨你3个字放在肖立坤面前。
她写肖立坤也开始写,这时江月娥的表情是有一点点胆怯,又有一点好奇,她用眼睛去瞄肖立坤写的什么字,我想她这时候仍然希望肖立坤不要写出太难听的话,女人总是在任何时候希望男人能够保持风度,可惜男人大都做不到。
或者说虽然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她的内心还是对肖立坤有一丝丝的温情。
但肖立坤写的是,我也恨你,并且有无数次想杀了你的念头。
这时候的江月娥心肯定是凉了,她不动声色将肖立坤写过字的那张纸放进口袋,后来就作为对肖立坤不利的证据出现在法庭上。
江月娥在法庭的最后时候对是否要说出实情仍在在犹豫,从表情看得出来,因为她很清楚这将会是一个炸弹砸在肖立坤身上,但是肖立坤的辱骂让她消除了最后的顾虑,肖立坤说你有资格做婊子,你没有资格做小磊的母亲。
此时的江月娥眼圈微红,嘴角冷笑了一下,终于将实情说了出来。
年轻的倪妮将女主角的细微心里变化演的很细致和有层次感,像极了生活中的这一类女孩。
至于男主角刘烨,他把一个善良,温情同时又自尊,敏感和固执的丈夫和父亲演绎的很准确。
他算是知识分子了,同时又有农村人的土气,刘烨把这种土洋结合的很到位。
肖立坤跟大多数普通男人一样憧憬着温馨甜蜜的婚后生活,也跟大多数男人一样无法接受妻子给她带的绿帽子。
他激动,愤怒,甚至冲动的想杀人,最后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他真正成熟了,升华了。
不管生活如何戏弄了你,你还得勇敢的走下去,带着爱,而不是恨,不是吗?
男人女人永远在玩着“我爱你,你爱他”的游戏。
故事几乎是站在男主角的视角讲述的,对女主角的表现相对比较次要。
男主这样一个老实人,却被骗婚、被出轨、被骗养他人子,被剥夺抚养权,人生在女性的不负责任中,被催到了极致。
电影的叙事节奏略显拖沓,营造的氛围也略显奇怪。
好在刘烨对人物心理的表现,给电影加分。
这部电影利用不断的插叙手法,在一场抚养权争夺战中阐述两人的婚姻本质。
这种悲剧不能简单得归结为“门不当,户不对”,而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层的人的境遇、生活目标是否匹配。
暂且不讨论女主是否不负责任、是否水性杨花,起码人在相处中,应该保持一定的善良。
虽然男女都有追寻自己幸福的权利,但不能摧毁别人的幸福。
这个世界的奇怪之处在于,人们利用各种理由将本不合理的东西逐渐合理化,本该重要的东西变得不再重要,然后再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维护这种存在。
虽然故事最终男主从孩子那里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钥匙,然而老实人注定要吞咽这苦果吗???
电影只是电影,毕竟生活更加残酷。
我们需要电影艺术来寻求一丝喘息与慰藉。
我在电影院坐下的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一篇影评为了豆瓣免费的电影票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依旧想,我一定要写一篇影评为了吐槽说实话,因为第一次参加豆瓣活动中奖,我对于这部电影有着很大的期待观影前我没有看这部电影的豆瓣主页我阻止了豆友的剧透我甚至都不知道此倪妮非彼闫妮我只想说留下一些悬念可是剧情很失望不过是一个白富美对于一个屌丝买一送一的故事而且剧情开始很短我就知道肯定是买一送一了而导演非要展示技巧般的搞了一处又一处的回忆倒叙以至于你低头看个手机的功夫你都得细想现在放的是现实还是男主角的倒叙而且剧中穿插的搞笑桥段完全不知所云亲,你不是一部搞笑片好么最后的结局是丧心病狂的屌丝看到了哇哈哈而改邪归正噢 买噶扥最后 还有吐槽莫名其妙的配乐总能恰到好处的莫名其妙的出现三星 还有一星是给豆瓣的免费票
影院里人眼稀少,观影时大家都很认真,但看完后总觉得缺点什么。
优点:1、刘烨和倪妮的演技无可挑剔。
产生一种很强的代入感,两人从相识、闪婚、决裂、宽恕,这一系列过程都给人真实如同亲身经历的感觉。
2、故事主题非常高,复仇与宽恕。
加分。
3、倪妮姘头那个富二代的表现真好,举止言辞拿捏的十分到位,就一个新人来说,能和刘烨拼戏到这个地步,十分不错。
4、游泳池杀人那一段特写,泳池里都是鲜血,死掉的女主抓住男主一同淹死,展现了冤冤相报的主题,艺术美感到了极点。
缺点:1、故事线太过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刘烨被倪妮喜当爹,然后伺机杀死奸夫淫妇报复,最后看在孩子(还不是他亲生的)面试放下了屠刀。
导演想用复杂的蒙太奇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先果后因的故事线让人觉得有些炫技的成分。
2、不明白倪妮婚前婚后的转变为何如此大。
她是个合格的母亲,但却是个糟糕的妻子。
原本怀有别人孩子的她和刘烨结婚,本因心存感激和愧疚才对,为何中途毫无预兆地就不断出轨,一下子特别厌恶男主?
没交代清楚。
娱乐圈向来是最热闹的是非之地,各种绯闻八卦、小道消息铺天盖地,每天都充斥侵袭着世人的眼球耳膜。
这之中,自然是哗众取宠为多,丰富一下无聊之人茶余饭后的零碎时光罢了。
但近几日,由微博而起、至今虽已闹得满城风雨,却未见任何结论的一出好戏,当引起业界关注及反思,也引出了中国电影行业中由来已久、一直未得重视和解决的制片体制问题。
《杀戒》一片,上映之前并未博得多少关注,刘烨虽为金马奖影帝,终究算不得讨人喜爱,而女一倪妮,以最新谋女郎身份在《金陵十三钗》中崭露头角,惊艳扮相加出色演技,使她一时声名大噪。
这个组合,原算不得最佳票房搭配。
故事本身也因题材悲观灰暗,不得人心。
眼看在5月末,国产片熊火未烬,动画片又掀高潮之际,市场将无此片容身之所。
突然间,横空一声霹雳:导演章家瑞义正辞严地发表微博,公然声讨现影片“挂名”导演兼制片人竹卿,罪名是罢免夺权,胡乱剪辑,糟烂影片!
关于其后,竹卿的回应等等事件经过,在此不欲赘述。
相信绝大多数电影界同行及传媒人士,都对那幅高举箭靶,大喊“朝我射击”的画面印象深刻。
仅以此为砖,拟抛之以略引些思索。
制片人和导演,可谓一部电影在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两大核心。
导演,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而制片人,是商业运作的核心。
一部电影——尤其是一部商业片的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在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的根基源于电影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华尔街资本的大量介入,使电影业之间兼并、收购、形成垄断,从而形成了八大制片厂(后来又并成了现在的“六大”)。
由于好莱坞电影的高度工业化,需要精细的分工以便发挥每一个人员的最大专业及潜能,而这种体制必须有统一的调度和控制,制片人便应运而生,且成为了掌控整部电影生产过程的“总指挥”。
当然,有一些成熟、且有一定资源实力,能够统揽全局的导演,也能够兼任制片人,则此刻两大核心合二为一,都落到了同一个人身上。
比如著名的导演、编剧兼制片人,有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
但这一切,首先基于导演本人也兼有担当制片人的能力和拥有相应资源。
然而,在中国,却大相径庭。
一般而言,制片人仅代表资方或出品人,甚至就是制片公司为监督电影拍摄制作审批宣发流程而指派的。
专业水平是否够格且不评判,但初衷与好莱坞体系不同。
中国的制片人,首要职责不是确保剧本的质量一流、拍摄的顺利、后期剪辑等工序的至臻完善,而是作为出资的公司代表,控制预算、降低成本,更有甚者从中牟取私利。
此文主要探讨电影制片体系的问题,便不展开上升到中国这个民族因缺乏信仰导致金钱至上的高度了(虽然愚以为这正是当前许多现状问题背后的根源所在)。
仍需指出,中国的制片人体系之所以一直难以建立、成熟、乃至完善。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育培训,国内院校擅长培育理工类或技术型人才,而在实践领域的教育相对极为薄弱;科班院校能够做的,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制片流程,最多附以一些理论及历史知识。
因此,且不说当下电影一线工作者中的绝大部分并非出自科班,即便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也难以在一个剧组、或一部电影的生产链上担任专属角色。
电影工业中,很多职位、尤其是制片、导演、摄影、美术等专业岗位,基础知识往往无用,最幸运的情况,是遇到一位“好师傅”,这有点类似于古时的师徒相授模式。
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难如此好运。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跟剧组的过程当中,观察、学习、总结、反思——反思尤为重要!
不吝说句严重的话:“当下中国电影界,非常缺乏具有专业眼光、专业思路和专业能力的制片人。
”其二,则是环境及舆论的影响力。
在中国,除了演员明星大腕,能够对票房有所保障的,就是大导演!
张艺谋、冯小刚、姜文、王家卫、杜琪峰……随便拍个片,哪怕艺术性、故事性上都有缺憾,票房一定不会太难看。
作为承担投资风险的出品公司,自然不希望见到自己投进电影市场的钱,打了水漂。
于是,出品人勒令制片人找大导演,大导演开口高酬金、闭口大制作,今天耗费人力资金搭景、明天动用飞机大炮爆破,一部电影拍摄几年、后期剪辑又几年,某种程度上还切合了“饥饿营销”的手段,吊足观众胃口。
然而,自去年起至今,太多市场案例已经证明,大导演、大制作、大手笔再也不是高票房的保障。
不排除自有中国观众已感审美疲劳,对于内容空洞、故事不精彩的纯大场面、高特效技术影片不再有兴趣了。
可依然有业界位高的前辈站出来说,未来的电影依旧会像好莱坞那样,大制作为王,小成本终究是一时新鲜,昙花一现。
所以,“导演中心制”其实都是让观众惯的,包括某些天价演员,亦然。
其三,也是最难改善的一点,即行业传统的统治地位,和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流程模式。
记得中学时,读房龙的《宽容》序言,印象极其深刻。
探索真理者,往往难得善终。
如布鲁诺、如伽利略。
陈规最难打破,旧俗不可更改。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专制王朝历史的国度,后生必须遵从前辈,依照或许有些过时、且并不够专业的模式流程行事,不可逾越,也不被允许有独立、新颖的思维创造。
依规循矩自然未必全错,民谚亦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说,然一味闷头做事,即使发现问题也默认执行,那么放眼整个行业前景,是很难有突破和希望的。
权威、大腕,当然有其一路奋斗而来的艰辛与累积,然在中国电影这个刚刚起步、距离成熟、规模化尚有一定距离的行业内,更需要呼唤一种宽容、开放的声音。
培养有心、有力的年轻人,给他们更多指点、机会和宽待;同时,向好莱坞学习,逐步建立并完善制片人中心制,因为只有制片人中心制,才能健全和保障电影产业链进入完全工业化的模式。
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
以为是傻大个,又以为有些人就是镜头感特强,与演技无关。本剧时代跳跃,不在在意。居中锁定儿子不是亲生的。出轨,杀猪接盘,粗俗。村里最喜欢的娱乐新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的解释。文化最终拉回善。剧梦原来是没办法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与电影不就是一样。李白的诗不如刘烨的影。高考教育。标签就是密文。没办法讨厌打字,我的标签同matlab代码,过后自己也不能解码。讨厌打字,人工智能很有必要。
豆瓣的剧情简介真是好东西,只有几十个字就剧透的这么彻底,估计可以让很多人省下这110分钟,节约时间就是拯救生命。
其实更喜欢游泳池刺杀的那个结局。
朝廷六套深夜档,光看画质以为是90年代的。我似乎在火华社长身上看到了我华语电影界唯一男神吴镇宇当年的精气神儿!
题材还算有意思。不过确实被剪乱了,视听上也是浓浓的电视剧感。
意义不明,加上槽糕的叙事节奏。
这样的一个电影系列,肯定那是不一样的感觉吧
很少给1星···给刘烨的··演的真挺好
演到闪婚的时候就可以猜到结局了,这样的知音大姐般的故事情节实在没有什么拍摄的必要。其实杀了比不杀要好,估计过不了审查才会弄出这么个意淫的结局。刘烨这个演员还算不错!
拍的还可以 剪辑屎的一比 倪妮的妆就是名副其实的艳俗 结尾没亮点
对刘烨塑造的这个角色太熟悉因而看得心惊肉跳。。。(到最后看他杀心起渐阴霾还是觉得:好可怜......他该被渡一渡......所以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不过重复吧。)
刘烨果然是影帝,,,
中国式离婚,挺文艺的绿帽子,有些事情只能在电影里释怀,现实中发生了会怎样呢?
说到底是想拍成“动物性本能”转嫁到人身上的畸情剧,却用一个《克莱默夫妇》的壳罩着。意识流叙事,加之想表达的太多,结果成了一盘散沙。不应用梦境作开头,结尾再看开头这场戏就显得画蛇添足了。用动物投射角色,戏外导演权纷争也和戏内夺子战一样狗血淋头,这样一部烂片有啥好争的呢?
了解刘烨还是从《厨子戏子痞子》开始,下来就是《火线三兄弟》,觉得他的演技确实不错,才发现原来他已经拍过很多电视剧和电影了,觉得这部电影不错,带领人们身处其境去想,去思考。怀疑真的太可怕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童年阴影的人长大了婚姻不顺,也没那么差,6.8分吧,但看大家都打低分那我偏要打高点
三星给刘烨
刘烨的表演很到位。
导演你花了110分钟不就是想告诉我屌丝被NTR喜当爹了之后就忍了送上祝福吧难道还真的去砍了她啊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