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一周,对《太平轮》的探讨仿佛已经要销声匿迹,更残酷的说,是没有激起多少水花,这部电影便像它自己对沉船所描述的那样:用了最短的时间,让海面回归平静。
对于这样一位导演,这样一部作品,我们几乎是在用一种怜悯的心态尽量从影片里挑出一些可取之处。
因为就像《综艺》对这部电影最刻薄却也最实际的评价那样:耗费了两个小时,却连一句有意义的话都没有说。
上部的失败固然使得团队重新调整下部的定位与方向。
与其说是重新剪出一部“下”,倒不如说这像是给国际买家的一个交代,是吴宇森自己理想中的,两小时左右的爱情片。
但它还是失败了,因为有一个从根基上就非常平庸的剧本。
除了詹姆斯•卡梅隆的那部《泰坦尼克号》,《唐顿庄园》的编剧,朱利安老爷子也做过一部《泰坦尼克号》的4集片。
同样是一艘巨轮的沉没,两个故事各有千秋。
卡梅隆的故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但同时,是底层人对那个时代最浮华一面的畅想与追求。
而反过来,却又是名利场上,女性追求自己解放的故事。
而朱利安•费罗斯的海上唐家屯,其实还是在讲述英国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对抗,最后在船上达成最宏大的叙事。
而更要强调一点的,是这个剧集的容量,其实和两部《太平轮》相当。
理想中的《太平轮》应该会和这部《泰坦尼克号》的叙述类似。
但《太平轮》每对人物线索几乎可以用一句话就讲完的情节,让人完全不知道导演到底拍了多少素材。
下部中重新出现的上部镜头让之前铺垫的两个小时成为了一纸空文。
我们没有任何的时间与空间去挖掘每组人物之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
这让剧情空洞而观感疲惫。
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不同阶层间的互动。
可以说,目前的华语史诗片,只会在阶层内部做文章。
明明不同阶层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失去了对这一层的表达与探讨,史诗片就只能成为一堆废弃的胶片。
《泰坦尼克号》中,有旧贵族对新型资本家,有低级职员对贵族,有仆人和主人。
这是英国人所擅长的表达。
而电影版里,则是整个新大陆对旧世界的冲击,这是美国人的自信。
为了吸引观众,剧集和电影都有大量的爱情段落。
但爱情也正是在这些矛盾刻画中才显得愈发厚重。
但《太平轮》中,爱情其实是苍白的,因为没有阶层间的矛盾为它做底色。
刚才讲的这些,在我看来,才是《太平轮》失败的重要原因。
黄晓明与宋慧乔,是高级军官与金融家;长泽雅美与金城武,是皇民与草芥;佟大为与章子怡,是底层小人物;再加上王千源与俞飞鸿,是下级军官。
这些明明可以利用的社会不同阶层都没有被利用起来。
下级军官、小兵、将军之间对这个社会的态度肯定会有不同,日本人、银行家的女儿、妓女对人性的认知也不能一样,这些本应在船难发生时集中爆发的群戏统统消失。
留下的,是旁白的那段苍白史料,和并不感人的爱情。
这是即使沿袭《生死恋》这个原名,也无法切题的失败。
虽然《太平轮》的下部曾经打出了“刮目相看”的口号,但很可惜,它并没有。
它做到的,只是否定了一个人们淡忘了具体内容的平庸之作。
再重新端上了一部注定让人遗忘的作品。
说实话,我从来不看好香港导演去做“有情怀的史诗片”。
毕竟,作为老不列颠曾经的子民,他们纠结的,是个人的价值与身份。
对他们来说,短的是历史,长的才是人生。
虽然从来未曾对这个电影抱有刮目相看的期望,事实证明成片的品质也确实未曾有质的改变,但《太平轮》现阶段的票房和口碑对于吴宇森和电影来说还是有着一种不相称的回报,尤其对于一部斥资四亿的巨制而言,如此的票房成绩和排片基本可以用不堪来形容,吴宇森遇到了自《风语者》之后最严重的票房滑铁卢和信任危机。
而且与上次坑到米高梅破产不同的是这回这位七旬老导演再没有可以退守的阵地,所以看片时我一直害怕这部《太平轮》会是这位电影教父最后的作品,毕竟以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加上《太平轮》筹备期间的各种挫折与磨难,我真的害怕导演通告上的《追捕》和《野兽之瞳》会开拍无期。
平心而论,《太平轮》前半段各种闪回和铺垫依旧让人犯困,之后潦草的沉船戏也让人难以提起兴趣,尤其沉船部分的特效场面,基本还停留在五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水平,丝毫让人感觉不到惊险气息,对于一部自诩灾难史诗片的电影而言这简直可以称为欺诈。
昨天片方发布的10分钟沉船片段我还以为只是前戏,看完全片才知道那基本就是电影特效的所有,这也可以看出片方宣传的破釜沉舟,基本是把家底全部掏空了,可换来的依然是影市的门可罗雀。
至于所谓史诗的部分更多的还是体现传统导演印象中的人海战术,一如上集的战争大场面,到了下集就变成各种市井风情的描写,尤其是船上的众生相,毕竟太平轮是艘逃生的船,所以更多的是各种拥堵不堪的货物和难民,自然比不上泰坦尼克号的豪华和考究,所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各种衣衫褴褛的灾民和穿着华服的先生太太们一起啃馒头抢救生衣,太平轮上的人求生意识明显要比泰坦尼克号上的人更强烈,毕竟他们多半和顾太太一样经历了半生的颠沛流离,费劲心机才换回这样一张以为可以求生的船票,当人们上船时就把自己的命和这张船票绑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能理解导演描绘的那些人性的不堪与险恶。
但让人遗憾的是吴宇森辛苦描绘的这些东西又都太表面太书本化了,充斥着基本所有灾难片都会出现的情节和桥段,所以即便我们看到各种牺牲和挽救,却没能投入太多感情。
一言以蔽之,吴宇森还是太古典太守旧了,在如今凡事求新求变,讲究各种大数据和市场策略的电影圈依然保持着他那最原始也最传统的三板斧,依旧是慢镜头加白鸽,所以《太平轮》显得和导演自己一样落伍。
但这电影最吸引我的恰恰还是吴宇森的浪漫和家国天下的大情怀。
看预告片时有一个金城武和长泽雅美水中对视的镜头,当时我一直在想这个镜头要怎样处理才不让人出戏,但如今放在电影里看它是那样的迷人而合理。
而芒草中弹琴、灯塔下看海这种浪漫桥段依然让人看到了当年那个坐着轮椅跳舞、边和舞女调情边藏枪的吴宇森。
对于各个人物的命运走向以及铺垫的各种小伏笔又让人感觉到导演对家国天下的思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许显得主题陈旧,但对于已经年逾古稀的人来说这些又显得如此的真实而不做作,就像《通天帝国》里刘嘉玲那句”值得“,虽然让人笑场却不得不承认徐老怪的真情。
所以看片时我依然为吴宇森所讲的情所感动,依然为这位老导演的执着所动情。
首映式上看到导演步履蹒跚的来到台前宣传电影时是那么让人痛心,可能是片方对电影的没信心,这回首映式再没有上集的明星人海大阵仗,能卖的只有吴宇森自己,这个心念这部电影多年的老人只得抱病靠自己卖力宣传这部注定赔钱的作品,台上的吴宇森再没有电影教父的意气风发,像足了出狱后的豪哥,英雄气概还在,只是江湖变得太快了,这份英雄气与这江湖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我衷心的希望《太平轮》的票房失利不会影响到导演下一部戏的投资,我依然期待吴宇森通告中的《追捕》和《野兽之日》,而且这一次我们又将迎来久违的吴氏英雄片,希望那个同样将自己的命和这艘船绑在一起的吴宇森也成功到达彼岸了,希望《太平轮》不会是导演的艺术终点。
《太平轮彼岸》,期待已久的下部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不过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将上部的几处情节剪了进来,不过这有助于没看过上部的观众。
但这部整体感觉却没有上部好,估计是前戏太长的关系吧。
直到最关键的沉船段落,才是最精彩的。
最起码这是部很良心的片,希望大家能多去支持票房。
总之,值得一看。
首先我必须要说,章子怡演的那哪是于真啊,分明是真鱼好吗。
在海水里各种潜泳,自由泳,水中翻滚,鲤鱼跃龙门,体力那个足真让我觉得可惜,要是下水捕鱼船票早就到手了吧。
呵呵,调侃归调侃,太平轮·彼岸作为系列电影的完结之作其实还是有亮点的。
最高潮发生在章子怡的呐喊:“我只想要一张船票!
”把之前积压许久的忍辱偷生的情绪都发泄出来,让憋屈了整整一年的观众都跟着释放了一把,只凭这个镜头也让我觉得值票价了。
说说其他演员的表现吧,最美丽:宋慧乔,大段大段的特写配上风吹麦浪的景色,我早就说了宋小姐张嘴说话和不张嘴的演技是两个层次,具体可参考《一代宗师》。
最能哭;金城武,金帅哥可能确实是太委屈了,真爱不见了,弟弟赤化了,哥哥不在了,和大嫂形婚了。
总的来讲还算在有限的空间里把一个乱世下的小人物种种身不由己表现出来,及格了。
最好演:佟大为,佟大为把脑袋一裹,台词基本上只有一句:别动我媳妇儿。
最雷人:俞飞鸿,俞飞鸿的演技是没得说的,几个串场演员里她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过她挂掉的那里实在是让人无语,游着游着没有呛水没有人伤害自己就沉到水底去了,我说你是没电了还是咋地,相比其他几个在寒冷的海水里没有救生衣仍然轻松漂浮在水面的表现,这是什么样的差距。
在太平轮这个大题材下,的确有很多的方向去挖掘。
比如灾难大片方向。
但是那些和我一样想看到一部泰坦尼克号式的观众注定会失望,我说一个网友的调侃你就会明白,他说:轮在哪?
再不出来我可要报警了。
然而吴宇森选择了最难表现的一个方向,它要讲战争,要讲妓女的悲情,要讲军人的爱情,要讲特殊时代下的各种市井人物的风貌。
恕我直言,从本片中没有看到吴导有这个能力。
所以,最终太平轮也只能是一部勉强收尾的明星拼盘,一部及格的粉丝电影。
槽点太多,1、开头花大量时间回顾第一部内容。
2、影片叫太平轮,展示乱世的爱情,三段爱情,有两段爱情与太平轮完全没关系。
仅有的一段爱情两人一同出现在船上,但沉船戏份更多是在表现人性。
综合看完,这艘大船一直游离在故事之外,没有什么关联点。
为了照应电影叫太平轮,电影经常出现上船的场景,让观众不要忘了电影是在讲船的事。
3、故事太杂,找不到主心骨,除了爱情,还讲了一些其他的,例如学生运动。
还是前面说的,还是没船什么事。
前段时间看军中乐园,故事也是好几条线,可是都是发生在特约茶室之内,通过这么一个地方展示人的悲欢离合。
4、爱情没新意,过于老套,很难打动观众,最少没打动我。
PS,我是上映第一天晚上去看的,一场不到20个人。
其实看的过程中真的希望电影能大卖,电影制作非常精良,用心。
最近几年中国电影中充斥着屌丝、不说脏话就是装、有钱就有大把的女人等等,似乎告诉人们这才是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人经常说社会就这样,女人看着清纯实际上怎么样怎么样的,一副看透社会的样子,说的有点偏。
中国社会就是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中国电影人也就拍不出纯爱的电影,所以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这种平静的去讲爱情的电影。
PPS,澳洲一共救了太平轮沉船34个人,66年后,长江沉船12个人都能数错
看完《太平轮》,第一反应是去年直接上这部票房口碑都不会差,尽管《彼岸》也不完美。
电影中有两句台词,窃以为可以当作这部电影的题眼。
一是长泽雅美的信中所写,大致是“等待比离别更痛苦”,这也应当是电影中所有在基隆的角色的命运写照;二是阳虎城和章子怡说的那句“你看这世上那么多的人像蚂蚁一样在地上爬,两个人遇见有多幸运”(记得不是很准确),这是所有想要上船前往彼岸的人的心声。
然而,吴宇森在处理基隆部分的戏的时候太过拖沓,似乎想要做到举重若轻,却变成了单薄的家庭剧,唯美的画面之下本应有的焦灼、煎熬、无奈,被生硬、刻意拔高的台词消解;反观上海这边的戏份倒是出彩,全片最激烈的冲突莫过于章子怡和林保怡的那场戏,乱世流离的无助与荒诞全都有,身不由己在这边的几个角色中都有所体现。
全片设置了三组情侣,分别用以表述不同的时空。
长泽雅美与金城武是凄美的过去,是日据时代的结束,最后两人也是在夕阳余晖中沉入海底;章子怡和佟大为是飘萍的当下,苦苦寻找的人擦身而过,求生的意志让他们结合在一起;宋慧乔和黄晓明是坚忍的未来,新生儿的出生,重建的家园,以及被朗读的日记本。
你会发现导演想要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船难本身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且感觉导演还想要展现权贵、平民、伤兵不同阶级之间的不平等,最后只能匆匆带过。
其实从宋慧乔完成的那首钢琴曲来看,影片希望到达的状态是从纤细的个人情感发展成为时代的悲歌,片中有日本人、被日本征兵的台湾人、国军将士、军眷,如龙应台所写,“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战争的『失败者』,那么,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
”这或许就是《太平轮》想说的吧。
ps:演员完成度都好高!
配角尤其出彩,秦海璐、林保怡、俞飞鸿都超棒,金城武这么帅还这么会演,章子怡每次一上大银幕就好美,佟大为好逗,但是为什么要有雷将军这个角色,就留白就好了啊,我才不要看黄晓明莫名其妙的意味深长的笑好吗!
还有那个大嫂,为什么戏份那么多!
为什么!
为什么!
她是不是给赞助了!
还有,吴宇森真的很爱放鸽子…
文/梦里诗书这是吴宇森最为惊人的作品,预以将时代命运与爱情相融的乱世之恋,不过是将太平轮沦为了彻底的噱头,你更无法想象《太平轮·彼岸》居然能将上部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的端上一碗冷饭,这不仅使多线交织的情感线索凌乱而让人煎熬,更开创了神作史的又一先河。
《太平轮·彼岸》几乎已然是一部可以独立成章的电影,吴宇森在此片后应该被情切的称为吴妈,因为他生怕观众未曾看过《太平轮(上)》,生怕观众无法领略这部作品“史诗”级爱情的凄婉婀娜,生怕观众不能感受到一票国际影星傲娇的演技,于是他大度的决定将上部近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套般于此作当中,然而即便如此,以前无古人一小时闪回为代价的惊世之举,不但根本无力体现出此片三段式战争年代里爱情的宿命,更使这个故事变的尤为冗长乏善。
那么在接下来仅剩的一个多小时电影里,《太平轮·彼岸》又做了什么呢?
船终于开了,一如复刻《泰塔尼克号》般,有着上流社会的推杯换盏,也有着底层百姓的怡然自得,然而这时的时间对于电影言变的异常宝贵起来,既要继续谈着男女主线们的爱情,还要呈现着这些仿效经典的必备元素,于是整部作品此时如同按了快进键一般,剧情以飞速发展,此作唯一杜撰可圈可点的便是史实为船在1分钟后就沉了,而电影中船沉了大致有5分钟,不可谓不为业界良心,在上下两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演绎中,其实和太平轮事件有关的时长真的相关联也就是那5分钟的浓缩。
无论是《太平轮(上)》还是《太平轮·彼岸》其本质都仅只是将太平轮当做了一个切入口,4个多小时的消磨后你会猛然发现,这部作品的整个架构即便没有了太平轮这个元素,依旧可以毫无影响的进行下去,《太平轮(上)》可以直接称为《乱世浮生》,《太平轮·彼岸》也可以直接称为《彼岸》,三段式战争年代爱情的宿命才是电影的本态,太平轮不过是一个博人眼球的噱头元素,而吴妈还要如同命题作文般,时不时的点下我们真的是在拍太平轮哦这个命题,如是的作品不为神作反倒要为人惊奇了。
船来了,然并卵,其实这本是一个真正可以属于中国《泰塔尼克号》式的时代经典,然一位名导和一群演员想的却不是如何拍好电影,而是如何圈出更多的钱和显示自已,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既冗长又能突出所有演员的三段爱剧本何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呢?!
为什么我不看好吴宇森的太平轮。
类型错误是最致命的。
吴宇森号称暴力美学大师,最经典的就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这些动作片。
太平轮是什么类型的片子,说是灾难片,灾难场景太少了,和好莱坞特效更是没得比。
应该定位于爱情片,比较适合吧。
那么问题来了,吴宇森在太平轮之前拍过一片成功的爱情片吗?
没有,谁能不上网搜索说出他之前拍过的任何一部爱情片片名,我就服了you。
一个顶级木匠,你让他去下围棋,他能下得好吗?
吴宇森在动作片范畴是大师,爱情片吗。
呵呵,真不是他擅长的。
他一个老人家,根本不懂现在年轻人的心理、感情。
凭他个人的理解来拍,要不是有那么多大明星,以及他原来的名气,上部别说2亿,5千万都没有。
一个老人家的爱情观,不外乎忠贞和坚持。
这类说教式影片是没有市场的。
大家都说太平轮成意满满,我看到的只是赤裸裸的贪婪。
太平轮分上下2部,正常的下部电影回顾上部花个10-15分钟顶天了。
但是太平轮下50分钟都在前情回顾,世界上有那一部电影这么无耻,让那些花了2部电影票钱支持他的粉丝情何以堪。
铁杆粉丝花 2张电影票闷看了50分钟同样的剧情,不就是老吴想忽悠没看过上部的人来看下部吗。
这对买2张票看上下部的影迷绝对是侮辱。
为了票房什么职业道德都扔到一边了,其实还不如讨好原来那2亿票房的粉丝,老老实实放个下部,这样做更是适得其反,没看过上部的人不爱来,看过上部的知道要看50分钟重复情节,也跑了一大半。
稍有关注的人便知道,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总成绩令人震惊。
进入七月,有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小时代4》及《栀子花开》,又有一片赞誉的《大圣归来》和《捉妖记》。
不管口碑如何,这几部影片联合起来见证了中国影史几年来票房井喷的一个夏天,尤其是《捉妖记》,势如炮竹,二十亿票房指日可待。
在这样一片繁荣的大环境下,《太平轮.彼岸》甚是低调的上映了。
也许是受困于上部的疲态,下部影片不仅在宣传上未见攻势,甚至在上映当天的排片率只有惊人的6%。
人们似乎一早便准备好了这艘大船的沉默,于冬甚至跑出来唏嘘地哀叹影片发行失策。
从上映当日至今,笔者所见大部分观点是惋惜影片的沉静无法适应浮躁的当下影市,但我却认为,影片的成色仍要担负主要原因。
在见识过上部的拖沓与沉闷后,我对下部的期待很高,以为沉船的场面将激发更戏剧化的冲突,但事实证明这个假象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下部影片中,身处时代漩涡的人物们,仍然沉浸在他们各自的小情小爱中。
而故事的结构,毋庸置疑是有问题的。
在它冗长的铺垫下观众已经嚼透了剧中人物的心理枷锁,然而许多无奈与痛苦只令人感到做作。
船上的篇幅压缩到只有半小时之久,而这一部分又给人草草结束的感觉。
头重脚轻,但头又很无聊。
这个沉船的题材如此传奇,注定有灾难、爱情、剧情等等不同类型的做法。
然后令人惊讶的是这艘船的存在完全被浪费了,它像是一个自始至终的幽灵,并没有激起更多的冲突与故事。
吴宇森无意挖掘沉船的原因,而是浅显地将悲剧归因于超载以及玩忽职守。
这样一场当代大中华地区的悲剧就这样被简化为一场偶然的悲剧。
而我对影片最大的不满还存在于吴导泛滥的浪漫化情怀。
例如金城武饰演的台湾医生,境地尴尬又疲于奔命。
在那样的乱世,甚至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这个卑微的角色最终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具体地实现任何个人愿望。
我看到他与杨佑宁饰演的任性又热血的弟弟对话的场面都为他感到心疼。
也许吴导对这个人物有着同样的疼惜,于是给了金城武一场美丽的幻觉,算是一些不到家的安慰。
这样的处理反而使得电影瞬间廉价起来。
金城武饰演的角色在我看来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没有家国大业的幻想,逆来顺受的儿子,满腔的柔情只留给初恋情人。
但他生在乱世,没有奢望平淡生活恬静爱情的权利,所以他的悲剧相较其他几个人物更有普遍性又更令人心痛。
但那【得偿所愿】的处理到底是安慰观众还是安慰人物还是安慰导演自己?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处理是宋慧乔经历丧夫之痛成为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在片尾发出了一番对战争的诘问以及女性身份的哀叹。
我看到这里哑然失笑。
这是人物还是导演的观点?
而让这个片中罪养尊处优的女子说出这句话,凄苦的章子怡难道不想笑掉大牙吗?
在我看来,片中塑造成熟的角色只有章子怡。
这个人物执着,卑微,但是怀抱坚韧美好的梦想。
几场戏都看的我要飙泪,甚至想起《马路天使》、《新女性》等几部经典影片。
她的错失令人唏嘘,但她之后的故事稍令人感到欣慰,却也经不得细想。
比如她磕破头都要寻找到的恋人杨天虎,居然在碰到佟大庆的那一刻就被抛到脑后了?
那么欢欢喜喜地就爱上了另一个人?
最后想说的是今年夏天所有影评都绕不开的“诚意”、“良心”之说。
在我看来,把这两个词放在吴宇森身上根本就是侮辱他水平有限,因为这部片子跟他以往鼎盛时期的作品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说实话,如果这是他努力的结果,我真的很失望,而且对他的能力产生很大的疑问。
这样一部严肃的影片,只能说是坚守住了严肃类型影片的一块阵地,但把它上升到一个文化坍塌时期捍卫者的角色就太令人可笑了。
《太平轮》之所以会失利又失势,根结就在于它的不纯粹。
吴导如果真的铁了心走人文关怀的路线,就不要加入撒狗血的浪漫化处理。
而如果选择了商业回报,就好好拍一部结构规整线索明确的影片。
现在在结构散漫追求艺术化效果的同时,又要人为地干预故事的发展以及人物行为逻辑(最好的例子就是章子怡为什么突然想开了不想杨天虎了),当然会造成票房以及口碑的双重排斥。
《太平轮》这样好的题材,拍的好,旷世闷片也会被喜爱,强情节的谍战灾难片也会有人买账,但可惜就可惜在吴导的贪心,使得这么一个好题材,也像历史上的那艘大船一样,令人出乎意料地沉入了海底。
一部大制作。
家国情仇。
爱恨纠结。
居然适合我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看。
洗碗的时候,听着看。
转身几圈后再来看,吃着核桃看。
你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离开自己的地盘,很容易趔趄。
就像张艺谋离开艺术片,陈凯歌要拍商业片,冯小刚要拍悲剧,以及吴宇森要拍爱情。
吴宇森最令人难忘的还是男人们的江湖里的热血,友谊,权谋,生死两忘,以及飞得很好的鸽子。
《赤壁》里讲的宏大的国家。
《太平轮》里也是家国的背景。
或者对他过于宏大了。
爱情,更是硬汉吴宇森的死穴。
即便有油画一样的画面。
中韩两国的美人,帅哥,他们哭,笑,都是在演戏,感动不了自己和观众。
金城武很努力,好像努力地有点过了,有点不自信了,不是那个吃凤梨罐头坏笑的金城武了。
佟大为不错,就是那个乱世的小伙子。
黄晓明还是黄晓明,演什么不像什么。
一张鞋拔子脸,在任何镜头里都耍帅。
再好的戏,在他这里也死了。
他举着枪,而不是刀,对帮他疗伤的金城武说,我杀了你。
吴宇森大概忘了,拿着枪的人,一定会说,老子毙了你。
这一段戏中的黄晓明扭捏作态,假的令人发指。
一个演员只有放下自我,想成为一个真实的情景中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演员。
黄晓明大概永远都学不会。
既然耍帅可以这么红,可以大摆筵席,演技算个屁。
只会拍男人戏的吴宇森,却集结了最美的女演员,最会演戏的女演员,要拍一部女人的群戏。
丛珊,是可以演一辈子戏的。
俞飞鸿,是中国文化里浸淫出来,从中国风的仕女画中,走出来的,又带着现代的健康的,中国第一美人。
她不会演戏,又何妨,更何况,她的戏一直很好。
秦海璐,最适合演风尘女子的秦海璐,显然被周迅和章子怡带走了。
兵荒马乱的乱世里,哪有那么多人情,去你妈的温文尔雅。
但她仍算及格。
宋慧乔,好像只负责美。
章子怡,这部戏难道不是应该改名叫《你要活下去》。
她始终是玉娇龙,她适合这个角色。
但她在大海上救一个笔记本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去洗碗了。
这不是章子怡的错。
她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
不如我们只拍章子怡。
拍她的挣扎,把好运气给她一些。
从高处跌落到底层,爱与不爱都不重要,像《活着》中的富贵,越是乱世,越是要活着,越来越坚定地活下去。
不要过于巧合,给出世界的部分真相,在大海难的背景下,一个人,活下来了。
这才是不太平世道里的太平轮。
最后,我们来谈点爱情。
一个国与敌国的人的爱情。
像罗密欧与朱丽叶。
像刘备与夫人。
如果你目睹你的国被敌国凌辱,你还要爱上一个敌国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不要谈什么国家是国家,个人是个人。
在人类未有大同的时代,谁能逃得过这一切。
每个人身上都有国的原罪。
中国人有中国的原罪,日本人有日本的原罪。
这两个仇恨着的国家,为什么一直是受凌辱的中国在讲宽恕,而欺辱中国的日本在逃避责任。
醒醒吧,去你妈的爱情。
去你妈的中日友好。
去你妈的中日两国帅哥靓妹的爱情。
所以,代表中国人的金城武(他好像一直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赚着中国人的钱)和日本妞的所谓爱情,犹如大屠杀中最讽刺的一笔。
当吴宇森希望用一个日本演员讨好日本电影市场的时候,他和金城武的爱情一样,傻逼,活该。
人到中年。
常常会诧异自己为什么这么善良。
傻。
我的父母也是如此,善良,傻。
我一直被他们这么教导。
所以,在城市里到处碰壁。
一直被人占便宜。
一直被人需要,但一直不被付账。
这就是傻。
所以,现在,我坐在咖啡馆里,写这样一个完全不挣钱的东西。
我喜欢。
当我要去挣钱,不挣钱的一切友好,都给老子滚蛋。
当我要去爱你,不美好的一切,都给老子滚蛋。
当我要告诉你我对世界的看法,不真实的一切,都给老子滚蛋。
吴宇森,即便你曾经非常棒,但,这一次,你,滚蛋。
阿西,到底拍了个啥玩意,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看下部,电影比撞毁的船还要稀碎。看上部可以怪黄晓明,看完下部只能剧本背锅了。看得出来吴导想赋电影史诗感,他也做到了,婉转的电影配乐,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基调,在动乱时期小到个人悲剧的爱情大到家国情怀,还有部分唯美的镜头。无疑不都在向史诗片靠拢,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阿!
上部的冗长铺垫已被诟病,下部还花了27分钟说之前的事,还磨蹭一个多小时才上船···分上下部是最大的败笔~
2020年6月,香港游行,美国爆发种族事件,英国还没从新冠封锁中走出来,就在布里斯托也爆发了暴力游行。71年前,多少人为了今天的和平牺牲了自己,71年后,又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破了别人的和平。如果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为我而鸣,为我们所有人而鸣。
换了徐克来剪辑还是救不了。
①拍的不好不差,如果不是那么多熟脸来提醒我,感觉就像看了两集电视剧。②吴宇森还是专注于拍中等投资的动作片比较好,题材一大就搂不住了。
重剪之后好了很多,几乎可以抛却上部。金城武和章子怡挑起故事线,表演没失望,且多了温婉的气质。(也是因为没有黄晓明)俞飞鸿、杨贵媚,都让整体风格更加统一。
这回船终于沉了,但这不是太平轮下,而是将上下混剪在一起的新太平轮。写意镜头挺美,三条人物线虽然冗长但吐槽角度看包袱还是比较狠的。比如:太平轮一张船票七十万人名币,女主为了买一张船票当了野鸡,在睡遍了全上海滩男人后,她闺蜜出现了告诉女主其实她多了一张船票,你要么? #我要是女主我不能
根据诗茶评分,5.3分。提一下,上部4.2分。如果把上部有用的镜头剪到下集,那么效果会更好。他的成功之处在于终于把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粘合在了一起。
章子怡演技有进步,至少比玛丽范强多了!我觉得这片子拍的还挺用心的。
时代与人性共同注成的悲喜剧
我给金城武五星
7.9/10
华语电影界最有声望的一批人拍出的远超观众想象的烂片。其实我看之前已经不抱期望了,但是。。原本期待的海难戏大场面被拍的无比敷衍,只有令人惊诧的章子怡堪比奥运冠军的游泳技能。
“等待,比离别还痛苦。” 轮船就像被忘了70分钟,突然想到了才接着拍;翻船戏比起《泰坦尼克号》简直戳瞎双眼;两岸儿女情长戏分分钟穿越到《对风说爱你》…一部都算不上电影的电影,拍成这样,还上下部不成、下部直接独立摆脱干系,好尴尬的剧情,好难堪的吴宇森。
什么鬼,回放半集上
下部居然这么久还不登船……
《太平轮》上才5.8分。当时我看完之后发了个朋友圈说其实没那么差啊,不少朋友赞同,说不明白怎么就一片骂声。那么多打一星的。这些大导演啊,往好处想是你们曾经太辉煌了,大家对你们期望太高;往坏处想,以往你们站在高处太久,可能好多人早就不以为然了。送上我的四星,不能改变结果,聊表心意。
看了《太平轮:彼岸》最想要的是一个章子怡乘船随行宝,太能干了!生命力顽强,关键时刻能救大人,救小孩,救日记本。。。水性特别好,真是太有用了!#看过上部的同学表示前面大半个小时的回忆杀太难熬,但没看过的同学可以直接看这一部了,恭喜恭喜#
那么好的主题,拍成这样。摔!这是两集长的电视剧嘛。做作!10分制,5分,不能再多。
什么玩意儿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