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气球

Ballon,翻墙热气球(港),奇迹热气球(台),Der Ballon,Balloon,Le Vent de la Liberté

主演:弗莱德里奇·穆克,卡罗利妮·舒赫,大卫·克劳斯,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托马斯·克莱舒曼,乔纳斯·霍登里德尔,蒂尔曼·多布勒,克里斯蒂安·内特,罗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8

《气球》剧照

气球 剧照 NO.1气球 剧照 NO.2气球 剧照 NO.3气球 剧照 NO.4气球 剧照 NO.5气球 剧照 NO.6气球 剧照 NO.13气球 剧照 NO.14气球 剧照 NO.15气球 剧照 NO.16气球 剧照 NO.17气球 剧照 NO.18气球 剧照 NO.19气球 剧照 NO.20

《气球》剧情介绍

气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79年冷战期间,冈特(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和皮特(弗莱德里奇·穆克 Friedrich Mücke 饰)身处东德统治者的铁腕政权之下,虽然被限制了行动,但是两人并没有放弃对于自由的追求,他们利用长达两年的时间,策划了一起惊天大逃亡。 两人动用了手边一切能够得到的资源,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他们打算用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带领着他们的家人逃往西德。然而,就在一行人即将越过边境之际,热气球却因为意外而坠毁了,与此同时,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秘密警察的注意,针对他们的追捕很快展开了。一边躲避追兵,冈特和皮特还要一边想方设法制作新的热气球,一场与时间的竞赛开始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行尸走肉:死亡之城第二季米老鼠的捕鼠夹长生秘闻山里红牛仔裤的夏天新婚之夜路易斯安纳鱼子酱索比堡高潮力争上游弹丸论破希望的学园和绝望高中生真·三国无双甜蜜的宽恕排球女将绝境大逃杀逆鳞金鸡2爱的锦囊妙计2坚强的心娚的一生玛丽莲有深黑之眸异界天使的城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潮湿青春捉个九尾狐做女友2大地情深终于轮到我恋爱了仁光受难记杜兰餐馆:黑色传奇

《气球》长篇影评

 1 ) 一切只为自由故

写在前面。

东德与西德的历史背景:东、西德是二战时根据盟军和苏联各自的占领区分的,定为美、法、英、苏四方各占一份。

因为二战结束时英、法元气大伤,而美国实力大增,所以实际上等于是美苏双方占领德国。

战后东欧各国开始采用苏联模式:忽视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工人工资得不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数十万的东德人员逃亡西德。

故事梗概。

两个在东德的家庭,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环境,历经艰难自己造了一个热气球,企图越过边界线逃到西德,很德国!

逃亡人的逃亡计划和秘密警察的追踪调查两条线同时展开,节奏紧凑抓人眼球。

全剧唯一的槽点:大儿子居然将自己家人的计划暴露在秘密警察的女儿面前,实属坑爹。

全剧的两处温情:一是秘密警察的女儿并没有出卖他们。

二是幼儿园老师也没有出卖他们。

 2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细思极恐的细节,已经有几位网友补充过了。

军人因未及时发现气球而被审查,上街买布会被举报,从儿童口中说出来的“叛徒”,路上看到一辆小车会被拉去盘问,秘密警察喜欢看西德电视节目,大使馆附近的各种秘密警察,。。。

补充一些细节:①晚上在朋友家待到太晚会被怀疑;②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③从东德到西德是可行的,如果是朝鲜脱北,那主角面临的将会是膝盖穿刺;

 3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当你只是上街买块大点布,就有人往上面汇报时候当你只是恰巧在路边看到有辆路过的小汽车就可能被抓去讯问的时候当你教小朋友们知识。

就有军人过来盘问你的时候当你只是走在路上,路过大使馆,就发现很多人在偷偷的看着你的时候。

这一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这样的生活,无时无刻的敏感和监视,我会疯掉的

 4 ) 故事里ballon升起,现世里家庭坠落

这篇影评很简短,它只想通过一个关于家庭的视角来看待世道的匮乏。

在一个xyz的坐标系统里,一枚升空到1800米的ballon会使得作为第三维的z轴凸显;而人作为三维动物,这是他本身能够进入的维度,因此本片不是科幻。

外头的夜照样是漆黑,但知道自己在更高处的人们,是有希望的人。

东德的反派,尚余基本的人性,而人性渴望从前后左右都受阻的世界里突围。

“不许升空”构成了地球人对地球人的统治,上升就是革命与爱欲。

而发动革命的最小单元是家庭,国安局忙不过来对付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却能随时“升空”的家庭。

同样的道理,《农民宇航员》中的FBI照样不给力,美国对于企图升空的家庭也是毫无办法。

气球升空,火箭腾空,对地上的每一个还没忘记上升的灵魂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希望与鼓舞。

幼儿园老师的选择比所谓的“反派不给力”更微妙地说明了这一点(到这个田地,“和平演变”也就是以10年计了)。

可是,只要家庭被瓦解,只要孩子背离亲爹亲娘,那ballon式的计划就会失败。

于是,家庭被以一种新的方式所瓦解了,当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被学校和各自的手机所瓦解,孩子们不再明白何谓重要,而家庭计划只剩下度假方案、换房规划以及孩子的出国读书的计划……这个时候,人就弄破了气球,不再升空,他们就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单维的人”,one-dimensioned man。

没有爱欲,没有革命,没有理想。

如今的气球,都是淘宝同款,它不再来自地下室的缝纫机,而是来自快递送来的纸箱。

父母亲高高兴兴打开纸箱,为里面的气球充气,有些讲究的还专门买了氦气罐。

另外还有些气球,它们被充气后会变成标语:“Happy Birthday”,“Merry Christmas”。

就用这些ballon为孩子的party张灯结彩,GDP稳定增长,一切都很好。

 5 ) 我会给这部电影高分,如果它也是《窃听风暴》那时拍的话

这种题材的电影在豆瓣上一定会得高分的,不管它拍得好不好。

还好,这部电影拍得不错,如果它也是《窃听风暴》、《再见列宁》那个时期拍的话,我会给它一样的高分。

只不过,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个灯塔国已经不是它曾经的、和我们想像中的样子了;而政治课上讲的东西确实着人烦,但是说得也并不错,错的只是它写得忒不接地气。

就像“公知”和“粉红”这两个词,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站队,不会去想他们不过是一个只关注我朝消极的一面,一个只关注积极的一面,都是片面的。

苏联已经不能再为自己说些什么了,还有原加盟国拍些老故事,感觉是还有人在纪念曾经的岁月;东德已经不能再为自己说些什么了,那就真没有人为它说些什么了,他们都成了德国人,他们可以进行各种反思,就像我们反思大清朝那样。

东德,好像成了一个和魏玛共和国、纳粹德国一样的存在。

我没有想为东德辩护,只是觉得听不到另外一面了,它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 ) 包裹着zz和历史的惊悚谍战片

不得不说,导演非常会讲故事。

按一般套路就是先交代一下政治环境,主人公的背景,性格,动机,心理转变,然后开始计划,落实,挫折,最后成功。

结果完全不是这样。

一头一尾两次升空都扣人心弦,两次尝试中间的那些惶恐,惊惧,新的尝试,被追捕,振作,继续逃亡也叙述得很到位。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一气呵成看了80%,最后实在太晚第二天要上班不得不关了。

第二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补充完整。

换在以前我妥妥得给五星,还会推荐给别人。

可现在看完,总觉得哪里不对,我总觉得五星高了,七点多应该比较合适。

直到我看了一位豆友的影评,我恍然大悟。

如果这电影是在再见列宁和窃听风暴那时拍的,我也会给高分。

这样的电影在如今的语境下很容易得高分,收到表扬,因为首先zz上无比正确。

有追求的导演是不是应该给予更高层面的反思和分析?

所以这部影片就是一个被zz和历史包裹的惊悚谍战片。

 7 ) 有车有房的东德中产为何也要冒死逃亡?

有人不理解为何冷战时期东德一些生活宽裕的中产阶级要不顾一切的逃到西德,很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批判性的谈到“那些人,都有车有房了还要背叛祖国,真没有良心。

”假如一个人从来没有吃过饱饭,他永远无法理解那些宁愿省吃俭用也要去追求文学艺术的人。

因为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有车有房,难道下一步不就应该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了吗?

东德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发展模式必然要通过限定价值取向来限定民众的人生追求,从而确保所有人按照既定轨道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无法对既得利益者构成挑战。

这种模式也许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独立思辨能力的人好使。

但对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物质上已经得到满足的知识分子群体,无异于剥夺了他们更高层次的追求。

他们逃出东德,不是因为西德有多好,而是因为东德已经提供不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例如,东德哪里都好,但西德允许说不好。

最后,即使东德是苏联东欧阵营里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但比西德还是差不少了。

80年代后期,东德中产与西德中产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8 ) 能力

无论什么年代,看来都只有聪明且有才能的人才有资格活下去。

古今中外,无论是悬疑片,战争片还是灾难片,剧中人物要么有着精明的头脑,要么有着生存的必要本领。

在陷入绝境中才能够凭借一套本领让他们摆脱困境。

《误杀瞒天记》里男主角看了1000多部电影,并且会多国语言。

《后天》男主角杰克是气候学家,儿子精通物理。

这些不是有种一套本领吗?

当真的陷入困境,那么,自身能力真的很重要。

 9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出发之前,妈妈抱着小儿子在看相册。

大儿子一边玩小人,一边喊着:“去死吧,叛国贼!

”想起小学时候,班上一个男生总被大家欺负,给他取绰号卖国贼。

就因为他姓蒋。

叛国?

国是什么?

你连自由都不给我,还叫我爱你?

影片开头孩子们合唱的歌词,成人典礼上效忠国家的宣誓,不论妇孺逃跑者格杀勿论的军队,领事馆前白色恐怖的戒严,享受权力又想看西德片的官员,巴不得别人逃不出去的看客……唯一温暖的是幼儿园老师的谎言。

所谓教育,就是把你变成一颗国家机器螺丝钉的洗脑。

若有漏网之鱼,非把你推进手术室摘掉你的前额叶不可。

柏林墙倒了,这头的观众却泪流满面。

 10 ) 惊心动魄的自由逃亡记

无法置信的边境历史。

1945年纳粹投降,东德在苏联管辖范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西德被英国、法国、美国分区占领,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苏联在东德实现的共产主义及激进的计划经济导致东德经济远不如西德,东德人出逃西德。

最严重的便是人才的流失,东德便开始严格边境,因此,柏林成了唯一可以互通东西的通道,到了60年代,超过300万人逃离东德,1961年7月,开始建立“柏林墙”。

这不仅是德国分裂的象征,更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影片一开始,便是枪击强行翻越“柏林墙”青年的画面,德国首都被一条1600公里的柏林墙一分为二,柏林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严密的军事设施之一,除了厚厚的墙体,还遍布铁丝网、碉堡、暸望塔、巡逻道、反坦克拒马、士兵及猎犬。

当时出逃西德除了挖地道、驾驶飞机汽车、潜水、假护照,还有本片“热气球逃离”案例。

逃离东德难度之大。

影片《窃听风暴》也描绘了这样的时代,从本片《气球》中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秘密警察,例如冈特一家的隔壁邻居;大使馆周边无处不在的眼线;购买热气球大量布匹被告知上级;幼儿园老师见缝插针式询问家庭情况等,都说明了在东德生活隐私的无处遁形。

柏林墙推翻了,东西的壁垒却未消除。

随着东德公民日益高涨的出境情绪,1989年11月9日,沙博夫斯基将开放柏林墙误理解为即时,于是全柏林人蜂拥墙边开始跨越拆除。

虽然柏林墙拆除了,但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心理差距、思想差距的鸿沟却无法填补。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归统一。

《气球》短评

典型的意识形态洗脑片,你还不能说什么,人家是真人真事改编,和韩国的脱北者一样,当初的冒死逃亡,如果看到今天的自由德国变成这样,该作何感想?

4分钟前
  • 乔治爸爸
  • 还行

他们放弃了家人、房子、爱情,只为了奔赴自由的国度。在那个国家,警察也是可以被他们拥抱的人。

8分钟前
  • 无声也说明
  • 力荐

比想象中更接近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片,悲伤的气氛也大多来自于bgm加持,但热气球这个比喻还是太过浪漫和荒诞了。(尤其这居然是改编自真人真事)

10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算没有尿点的片,但没有《沉默的教室》好看和有深度。3.5

15分钟前
  • Chaos
  • 还行

啊…越来越厌倦套路片了…一样的剧情发展,一样的悬疑点设置方式,一样的元素集合,一样的配乐。

17分钟前
  • 烂石头
  • 较差

好紧张。女演员颜值的确都很高。

21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三星半。旧瓶装新酒,比不少类型片都拍得更漂亮。

23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首先,远离MP4BA,这群人提供的片源质量太差,彩虹纹就算了“掉帧”是怎么回事?其次,跟《再见列宁》相比差了一大截。这几年的电影都喜欢全程加BGM渲染气氛,比如大男孩把写好的信从信箱里取出来的环节,我个人觉得有点过头了。其实这电影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东西的,比如这家人生活条件不错,留下来还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是仍然选择了离开;比如幼儿园老师和药房药剂师的小动作;而且并没有一味的渲染“新生活的美好”,提到了对自己对他人要承受的代价;送烟盒的环节其实嘲讽了一下所谓“自由世界领导人”美国,宣传工作做得好,但是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并不会理会(我倾向于认为这么一个烟盒肯定被人发现了但是因为没价值就没人理)。可惜片源质量不行,而且这几年的电影似乎都是一条流水线生产的,有些套路化了,导致观影体验不佳。

24分钟前
  • Uchiha_Sasuke
  • 还行

节奏很好。

26分钟前
  • 我要去玩
  • 还行

“长期在红旗下圈养的我们 已经不太了解“自由”的价值和意义了”

30分钟前
  • 撒哈拉不寂寞。
  • 推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一部非常好看的德语电影,剧情紧凑,高潮迭起,奔向自由的故事永远是那么引人入胜,而德国人选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做个大大的气球🎈,飞过那铁丝网。

34分钟前
  • Leon
  • 推荐

了解一下背景会更好理解。拿别人的意识形态搞影射大可不必。

38分钟前
  • 灌水机
  • 还行

朴素而真挚(单一而俗套)的主题:以勇气和智慧追求爱与自由。明显好于很多同为政治类型片的韩国电影:哪怕过多的巧合设计削弱了“真实感”,但难得人物始终处在自救的情境中而非逾矩试图肩负更多的使命,这种懂得分寸的聚焦也让影片更具感染性。尾声的逃亡戏几乎是零差错的感官调动,几乎可以和昨天巴黎圣母院塔尖烧毁的那幕一同用作衡量共情度的官方检测题了。

4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导演将这起真实历史事件进行了类型化包装,打造成惊悚感十足的悬疑故事。全片节奏紧凑且毫无冷场,导演仅仅只是还原这场真实历史中的大冒险,便足够惊心动魄。尤其是结尾众人合力让热气球升空的场面,实在让人觉得又燃又感动!

45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看看其他几个国家对这个题材会怎样处理。好莱坞:注重艰难收集材料制作气球的过程;日本:注重登上气球后的空中魔幻之旅;法国:注重来到西德后不同体制下生活的发掘;某国:怎么可能会有气球这回事……

46分钟前
  • 吾以观复
  • 还行

除了稍微有点用力过猛,其他都不错

51分钟前
  • pizzali死胖子
  • 还行

那些为了自由理想即使粉身碎骨也要飞跃藩篱的人

54分钟前
  • 赵启辰
  • 还行

这抹黑的功力跟好莱坞比还是有差距,只可惜豆瓣上的自以为觉醒的被洗脑群众一如既往的又站在了不存在的道德高地上,拿着一篇拙劣的意识形态crap来满足自己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幻想

59分钟前
  • Sensiner
  • 很差

依靠工程技术能力争取自由,非常德国了。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二刷:四星变五星。奔向自由,让人鼓舞和感动。个人对抗/逃离极权统治永不过时

1小时前
  • z先森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