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和郭晓冬是我喜欢的演员,无论演绎什么样的角色都有他们自身独特的印记和骨子里散发出的魅力。
贾樟柯的监制让影片注定是文艺色彩浓重的反映小人物生活和内心世界的非商业片。
这种片子的受众总是小众,但是随着在国外电影节提名的增加,这种片子会得到重视。
一个重庆小镇白沙(女性导演加编剧权聆的故乡)一对普通的小夫妻的日常生活。
平淡的生活,微薄的收入,毫无浪漫可言的脏乱环境。
两人因为缺乏沟通和误会导致对对方产生猜疑、怨恨甚至提到离婚。
在这个以金钱为唯一成功标志的浮躁社会下,木讷自卑又有小地方人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心里承受着养家糊口的压力和自己在意的面子。
不可以容忍妻子和其他男人来往自己却在网吧发着求包养的帖子。
男人仿佛只有挣大钱这一条路才可以顶天立地,而疑似戴绿帽子这种事情就是在“没本事”的自卑阴影笼罩下完全不能容忍的。
因为妻子和富商的感情史被曝光就在富商的大广告牌下侮辱妻子,却又可以接受妻子问富商借来的15万元。
有胆把出租车小伙单独约出来对峙,甚至逼问“你信不信我弄死你?!
”,却又因为对方的“你怎么这么幼稚?!
”最终变成哭嚎着打自己脸至倒地的可怜人。
可怜自卑又复杂的人性特点演绎到位。
而妻子,这位小镇的美丽女人,朴素的马尾掩饰不了她姣好的面容,廉价简单的碎花裙掩饰不了她白皙的皮肤和姣好的身材。
这样的女人虽然没有风华绝代,虽然也只是每天趴在自己小超市的柜台上昏昏欲睡度日,却仍然会招来小镇其他男人的追求和议论。
虽然她也偶尔调戏调戏出租车小伙,但是其实她是个渴望被爱的女人,渴望被丈夫懂的女人。
虽然被人追求,但是她懂得那不是爱,她哭着拒绝了,虽然被自己的丈夫怀疑和冷落。
很多时候冲突就那样戛然而止,也许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从热恋变成冷漠的。
影片最后丈夫突然想通不再让女儿做亲子鉴定,回来和妻子和好,妻子带着对丈夫不懂自己的怨气头提出离婚俩字并头也不回地跑掉,丈夫追出去,影片结束,但是观众非常清楚,妻子是带着丈夫最后那一句“让我们忘掉所有不愉快重新开始”这句充满希望的话跑开的,最终两人的生活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希望不是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希望是人心给的。
电影《我们俩》,别扭但心软的孤独老太和房客女学生,两人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从磕磕盼盼,到相依相伴。
没有动人的台词,却是温情而又意味深长的<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图片6>
<图片9>
我今天,给一个人讲了这个故事。
一个女人在刚结婚不久丈夫就殉职了,女人一直一个人生活,没有孩子,两个人甚至连一张合影都没有,她说“是难过,是孤单,但是,梦中的温存可以抵御世间一切的寒冷。
”我无法想像这两个人经历过多么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年轻的时候,有多少爱值得去用一辈子回忆?
又有多少爱能有那么隽永?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忘了去懂你》。
小陶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贾樟柯的电影向来亲民。
这部电影,特别的真实。
有多少婚姻在经历七年之痒后还能凑合的过下去?呵呵看着挺悲哀的。
生活只剩下琐碎的时候,我还能不能羡慕别人的花前月下,读懂别人的诗情画意?
想想也是挺可怕的。
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交流后剩下的就只是渐行渐远了吧!
当年轻帅气的出租车司机要带女主走的时候女主拒绝了,她哭了。
看着女主的样子,有点心疼,她怎么那么傻不走呢?
或许,在那个时间点,她想到了那些最开始的爱情。
人啊,总是有喜新厌旧的情绪。
而我?
喜新不厌旧。
我只会喜欢同类的东西。
一条牛仔裤我穿着舒服,我不介意一样的再买一条来穿。
但是,人,怎么可能有一样的?
好多年前说过一句话“不爱了,就离开”。
现在想想,不是不爱了,只是忘了去爱。
直到失去的那一天,别怪自己作的太过了。
今天,原本还蛮开心呢。
总是有一些氛围很奇怪的打破了原本的好心情。
周杰伦有一首歌《算什么男人》。
她会遇到更好的男人。
江湖阔大啊反正,你做不到最好,就别怪她遇到更好。
永远不要因为新鲜感而抛弃一个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人。
贾樟柯的风格,节奏慢;气氛沉寂;故事叙述倚重于长镜头语言(寻求视觉刺激的就绕道)。
映射现实,充满物质欲望的人、贴近底层生活的环境让我们感觉导演在讲一个发生我们身边的故事――底层人民的感情生活,这个故事不做作、不飘渺。
婚姻刚开始时感觉是神话来临,期待、向往着美好未来,后来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期待与向往砸的粉碎。
一句话:当现实的围墙在隔离婚姻时,人心似乎也被自私、贪婪、欲望所蒙蔽,最后信任也就变成了空气,貌似存在可就是看不见它!
《忘了去懂你》是导演权聆的银幕处女作。
陈雪松是现代典型的中年女性的代表,总觉得在她身上少了些什么,因为悲哀而迷失了自我。
和蔡伟航的婚姻一直在冷战和热战中盘旋。
当他们的爱情灼热散去,同时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却让时间消磨了他们的感情,却没有磨平他们的棱角。
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可丈夫瞒着妻子借钱给朋友,妻子埋怨丈夫没情调,生活的磕绊中,丈夫怀疑妻子与人偷情,又怀疑和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勾勾搭搭有了心爱……彼此的猜疑代替了所谓的沟通。
就这样彼此失去了所谓的信任,这一切的在乎又何尝不是因爱而生,就在积累所有的矛盾到了尽头时,他们的婚姻也貌似到了终点。
其实他们是彼此爱着对方的,就算最后到达的地方,没有任何人能分担,谁能永远独自去闯荡,就算将灵魂筑成围墙,也不可能安然无恙。
何不就勇敢走到边疆,何不彼此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爱情里没有谁是自作多情,说出来才是最真的美丽。
彼此两个有多不一样,任性倔强都能原谅,不完美又怎样,痛过疯过 ,再不问然后呢爱情不怕失望 只怕你我少了一份健忘,忘了懂我。
爱情到了半路,不必不孤独。
哪怕遗憾 是一辈子必经的流浪,心还是会发烫。
人生半路, 谁先离场。
从不奢望 幸福能无限延长如果还能 在无怨无悔去爱一场我不留恋 错过的每一个天堂忘了去懂你爱情半路 我不孤独抚平旧创 背起了新的行囊重复回忆 能洗掉生命中的狂妄不对自己说谎人生半路 我不离场尽管命运 总是比爱还嚣张我会守着 一寸一寸握着你的力量等在未来 藏一段最美的时光用最熟悉的陌生人来诠释着部电影史再完美不过的。
内容来自 大众影评网
纵观整部电影,完完整整的体现了纠缠是怎么回事!
陈雪松和杨九成,本来在她结婚之后他们的关系已经断开,却又因为陈要为老公融资,而建立了联系,最终却又卷入杨的经济问题中。
陈和出租司机吴俊彦又是另一番情景,小吴的年轻活力吸引着陈,但她又没有办法接受小吴的青葱,所以最终小吴的表白没有得到正面的答复。
陈和自己老公更是纠结,她似乎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导致她在几个人和几件事中纠缠不清,纠结没完没了,痛苦不堪。
蔡伟航在自己和陈雪松的关系的稳定性上一直在痛苦的纠缠,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工作,他几乎已经挣不到钱了。
他的生活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是了有崩塌的危险,他于是也惶惶不可终日,到处都是怀疑,心理阴影面积巨大,以致最后居然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做亲子鉴定这样荒唐的事情。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吴俊彦也在纠结,他陷在对陈的爱恋中不能自拔,把两方面都搞得疲惫不堪,惨不忍睹。
电影中唯一不纠结的是那些说闲话的诸位,随口就喷出来,然后自己抛到脑后,却闹的那位纠结者惨不忍睹。
人要想稳定生活,最先稳定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内心。
内心不稳,则无一可稳。
电影很好的表现了不能安于现状的普通人在社会中的挣扎,他们不甘心现在的生活,想做的更好,但能力资源又有限,于是就纠结起来,于是就是痛苦。
中国的现状确实如此,发展的动荡的社会中,人人都是大浪中的浮萍,能随波逐流已经是不错,想有些作为无疑于自寻烦恼。
在这动荡中,家庭破碎也是常见的事情,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在这样动荡中如何保证内心的平静,保证家庭稳定,任重道远。
陶虹主演的电影我看的很少,当年那个《春光灿烂猪八戒》过去了很久了,我甚至想不起内容了。
但这部戏陶虹可谓是演技满满,把小镇上的中年妇女一地鸡毛的生活,表现得活灵活现。
有多少夫妻倒在了婚姻的半道,又有多少夫妻貌合神离,还有多少夫妻过成了仇人。
芸芸众生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走得跌跌撞撞,或狼狈不堪,或 头破血流,或黯然神伤。
这部片子总体来说拍得很不错,没有买惨,没有狗血,没有生编乱造,就是踏踏实实地讲了个底层平民的平常生活。
有个大 Bug就是以重庆为背景的电影,没有全用重庆话,而是普通话夹杂着重庆方言,非常影响观感。
如果这是一部电视剧,我会想看看下一集;但它是部电影,不是所有的意外断片和长久留白都会给人一个回味无穷猜想不断的开放式结局。
演员的表演无话可说,问题在于情节安排和拍摄手法。
看这片不由得会想起『万箭穿心』,同样的题材,方芳的戏剧张力要大的多,情节安排也更顺理成章又有头有尾。
雪松这个角色相对于宝莉(『万箭穿心』女角)更隐忍但不够立体,老蔡的窝囊跟自杀的马学武(『万箭穿心』男主)是不同类型的折磨人,出租车司机小吴也会让人联想起健健(『万箭穿心』男二),记得当时『万箭穿心』有篇写得很好的影评叫“不管是万箭穿心还是万丈光芒,总有一个健健愿意为你摇下车窗”。
健健是宝莉苦涩生活的港湾,但显然小吴不是,他青涩有余又担当不够。
所以雪松比宝莉幸运,老公健在孩子爱她(宝莉的老公自杀孩子怨她);她又没有宝莉幸运,她比宝莉更迷茫,游走在离开和留下的边缘,只因为看不到未来可以依托的希望(年轻的小吴和张一白演的房产商显然都不是合适依靠)。
其次,贾樟柯不应该当监制,同样的剧本他当导演说不定会好点。
最后,片名太隐忍,在戏中藏得太深,就像女主恨男主不够懂她,观众看完戏都恨自己忘了片名。
我知道导演想说我们常常因为熟悉而忘了理解,最亲近的人反而被推得更远。
但导演你不能因为观众智商普遍不低而忘了点题啊,这让观众如何去懂你?
~
呵呵,又是一部让人看到悲剧婚姻的电影,还让不让人对婚姻有信心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规律吗!
婚姻到底是因为爱才在一起,还是因为责任。
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艺术家文学家都没有结婚吗,很多就是因为他们读过太多的作品,看到太多爱情的始终,所以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对爱情的生命力持有怀疑,所以宁愿单身,或者只有情人,也不愿被婚姻所困。
受困于市井、世俗生活的不幸女性,哎,一切都源于幸福,不要否认婚姻的始,只是谁也不知道感情会在生活的日夜轮回中从量变发生怎样的质变。
其实不是忘了去懂你,而是而是一次次尝试去懂,却发现对方已经不愿意让自己懂,于是再也懂不了了。
逼自己的老婆做那件事,算不算强奸?
如果女人想用这件事告老公,能成立吗?
婚姻就让这事儿顺理成章吗?
还不能不愿意啦?
看到最后,出字幕了,我发出了“啊?
”的声音,就这样剧终了?
导演处女作,还需多多努力,逻辑的梳理还不是很顺畅,表现手法也稍差,可惜了演员的好演技。
婚姻是座围城,一开始听觉得有点悲观,为什么很多人的婚姻走到后来都变成了无话可谈,像个房客一样了呢?
难道真的幸福婚姻就没有吗?
长大后却发现不是没有,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想的太多,也求的太多,一方面在感情上将就,一方面又不沟通,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想要相辅相成一辈子,本来就需要聪明人的经营。
当然对于无能的男人,我无话可说,电影中的男人真的展现了越无能的男人脾气越大,一股脑子想一步登天,看到妻子借钱的一时愧疚也抵不过妹妹随意散播的谣言,还粗暴对待妻子,真的是可悲,可见女生真的要精神独立,财务自由,才能更好的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婚姻从来不是终点,夫妻没有信任,也没有珍惜,终究会分崩离析,兰因絮果不过是时间问题。
去死
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故事。还是那句老话,所有婚姻里的不幸,无非是互相遇到了作的人。
一切源于不信任 听信流言蜚语 作吧
演员很努力,故事没讲完。
给我一个结束可以不可以~
片子很朴素,故事很简单,立意虽然切中生活,但整部片子并没有导演看得见的思考。陶虹的演技依然很棒,对于角色的刻画非常到位,很难去求全责备。男主的气质虽然不适合这种角色,但是他的表演把角色应有的无奈窝囊等等要素都表达出来了,很饱满。这样的片子,过于纪实,虽然诚意满满,但故事性偏弱
这种小成本电影,完成度到这样算不错了,三星半,鼓励一下给个四星。中年夫妻之间的猜忌,多沟通一下会好很多。
这个得说说,片子本身四星没问题。剩下一星加在陶虹和王紫逸身上,尤其是陶虹,演得太好。里面有一个镜头,她走在街上,王紫逸扮演的出租车司机开车按喇叭,陶虹回头看了一眼是他,转回头那一刻的神态表情,不输任何一个奥斯卡大牌,绝对是影后级的演出。
沒事找事的傻逼男
咔嚓一下就没钱了。
作为女作家的导演处女作,完成度不差。贾樟柯班底:监制科长,摄指余力为,配乐林强。陶虹、郭晓冬、王紫逸的表演都相当棒。优点在于情感把握细腻,细节处见功夫。不足在于某些情节的戏剧化,还有并非设置开放性结局就是好的。这些年开始有人拍人的软弱、无能、窝囊、挣扎,挺好的。
困境困境 不说演技 反正剧情一边刷手机一边看着都很没劲 即便将来人到中年也不想有那么一天
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屁孩嚷嚷着找泪点,就这帮把脚放椅背上、满嘴跑火车的熊孩子,除非扇几个嘴巴子,否则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泪点! 贾樟柯出品、监制
并不是什么讲述七年之痒的电影,正如片名一样,忘了去懂你。影片中,陶虹的超市有一对夫妇来买东西,男的跟女的说,不要买饮料,买矿泉水就可以了,再拿袋话梅,防止路上你晕车。不过是最简单的主动为妻子考虑,不过是最细微的体贴,却让陶虹羡慕不已。陶虹为家庭日复一日的付出,对丈夫或许不那么准确的关心,却永远唤不醒一个自私自卑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配不上她的丈夫,这个丈夫幼稚到不相信妻子会真的爱他,幼稚到需要不停强调自己比她强,让她臣服,甚至无法在事业上证明自己,就要通过强迫妻子发生性关系来减少他的自卑心理。结尾开放,很好,留给同样处于绝望深渊的妻子们一丝希望。永远不要相信那个认为自己配不上你却跟你结婚的男人会心理健康。
比那什么武汉的真实多了。
选陶虹简直太失败了,蒋勤勤多好啊。整部片子不仅平庸,而且很无聊,努力刻画的矛盾其实很疲软,看这个还不如看《金牌调解》呢。
剧情的张力弱了一点,这时候演员也没太撑得起来。廖凡尚且能留下个高档三级片男星的印象,郭晓冬就连床戏都总也上不去档次。不过这回终于记得了有个出彩的“小鲜肉”叫王紫逸
忘了去懂你,电影恰似电视剧。
描述夫妻间被时间冲淡和拉远的情感状态,整体下来还是挺平庸的,非常不喜欢那场夫妻间的强暴戏份。
这片是正常结尾吗?像是导演实在是编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