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最贵是皇帝,最贱是太监,格局也仅在于深宫闱斗。
《杜拉拉》里最富的是王伟,最穷的是杜拉拉,最终两人还爱到了一起。
社会学的奠基人帕森斯说过:“职业是最重要的分层标准。
”从这个角度看,之前无论是正牌职场剧,还是被人二次诠释的“职场剧”(如《甄嬛传》),都不过身陷一池之间,反倒是《浮沉》,以外企、官员、国企等多方势力斗争为核心,呈现了一出出丰富的社会浮世绘。
比如说你是外企菜鸟销售乔莉,你的客户官员于志德属于“上上层”,你的直属领导总监陆帆属于“上下层”;帮你办理售前服务的IT男刘明达属于“中上层”,和你一起无所不聊的前台闺蜜瑞贝卡属于“中下层”,晶通厂的看门大叔属于“下上层”,电视剧里看不到但满中国存在的农民和农民工属于“下下层”——2007年,中科院把中国职场分为6个阶层,也把你的生活圈分为6个阶层。
于是《浮沉》提供了大家一个窥视的入口:原来上流社会是这么玩的,原来外企提升要这么混,原来国企员工差别这么大……外企挣扎录:外表光鲜内里破败 精神胜利法为王掩饰所属阶层的方式有:穿着、说话腔调、场所。
在一般人看来亮丽光鲜的外企小白领,出入CBD之类高档办公场所,拎着满身logo的奢侈品包,穿着快速时尚品牌,努力装出一副ABC般的海龟腔调。
可当《浮沉》中,销售乔莉真正离开有暖气的办公区,走到偏远小城江州时,她大冬天仍身着的单薄职业装便显得不伦不类,而嘴巴里“check number”之流的单词也显得做作拿派。
也无怪乎,国企厂长王贵林(张嘉译饰)见到乔莉时便不屑一顾:“在外国公司工作,就觉得自己活在外国的天气里了。
”白领从来不是阶层,是人肉打卡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办公室综合征和职业病患者。
小资也不是阶层,是精神胜利法,自以为能花小钱享受好品质动小情享受好格调的恋物癖。
所以当前台瑞贝卡偶尔有跑车接送时便趾高气扬,吃上一顿西餐便意气风发,但她不还是和乔莉一样为了省钱租住在楼挨楼窗对窗的石库门,因为加班错过买票只能独自在异乡过年,最后也只能感慨一句:“我们这些小白领,用力过猛会过劳死,用力不足连蜗居都住不起。
”无怪乎从没有体会过贫瘠生活的白百何,在演完后就吃惊地表示,“她们每天进出高档大厦,看起来挺体面,没想到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国企挣扎录:关系户喝茶看报 大学生激情耗尽“要打工,便给党打工。
”这是流传在当今高校的一句话,党在哪里?
党在政府,在事业单位,在国有企业,在中石油中石化。
近几年,无数的国企寝室、国企班纷纷涌现,一人上榜,全班学习。
可在十年前,广东的家长们训斥小孩时会说:不好好学习,将来送你去当干部。
这话如今听来,竟如祝福。
这十年间出了不少事,改革停滞、大学扩招、国企垄断、外企走弱。
所以对于很多父母而言,更多的都和《浮沉》里老张头想的一致:“与其(让孩子)在外企当孙子,不如回国企当老子”。
90年代毕业生可能想不到,如今进入国企也要花大量的人脉和关系,关系户喝茶,大学生干活,扑克为生,象棋为业,好烟见抽不见买,革命水酒把胃坏,这些都成了常态。
具体投射在《浮沉》的老牌国企晶通电子厂上,最为明显的案例则是辛寰,一个父亲在江州当地当小领导的纨绔子弟,被塞进了晶通厂,每天10点才出现在办公室,喝茶看报呼朋唤友,中午小饭局,晚上大饭局。
而赵远,经历千军万马编制考试的大学生,虽想着做一番事业,可每天无所事事,扫地沏茶倒水,报告文山文海,什么都做却什么都没学到,几年过后也不敢再跳槽。
最后,等到两人PK晋升时,领导方卫军一句:”在国企里做领导,不能只看个人能力,而是要衡量一下社会资源、组织关系等条件“,便将赵远成功之梦彻底堵死,从此也就只能混吃等死。
官员挣扎录:富贵难买真心人 贪污煎熬夹心痛利益集团从来都希望淡化阶层概念,古代称为“财不露白”,现代则是“共享和谐社会”。
所以《浮沉》里大贪官于志德(王志飞饰)刚一出场时,就和老友王贵林坐于厂口小理发店,一碟花生两瓶啤酒,但幕后却通过岳父市长大人,成功挤走王贵林,当选晶通七亿改制资金的主导者。
表面看上去,于志德一心工作,并非贪图享受,可真当赛思集团邀请于志德在南海杨帆遨游时,就充分得暴露了于志德的阶层属性:DRC的蒙哈谢、1945年的木桐、Deci珠宝……这些或需要浓重法国口音才能读出的单词,或以年份为标杆的高端产品,无一不是于志德的心头好和囊中物,而于志德身边跟着他十几年的小三段芹,更是彰显了于志德的格调——要知道,他们玩的可是“真爱”。
可真爱真的属于他吗?
他虽贵为复旦大学的天之骄子,可出身平民,于他而言,阶层晋级的捷径是:买彩票,突然继承巨额遗产,当明星出名,娶个有权人。
前三条路人类万中无一,于志德只能依靠官二代老婆张丽步步提携。
他敢分手吗?
如他般跨越阶层的恋情,其实屡见不鲜,只是他最怕的话不是说“离婚吧”,而是老婆告诉他“滚回到你的阶层去吧”。
所以有钱了又如何,对努力装高富帅的屌丝于志德而言,只有富,缺少贵,更无福,天天想着捞一笔然后出国避难,可到了这一关,连小三也想着离他远去,于志德苦苦哀求:“你把钱带走,把爱留下。
”到了最后还是有着不舍和不甘,完全缺乏了上层阶层的“我他妈不在乎”的洒脱。
来源搜狐:http://yule.sohu.com/20120705/n347404830.shtml(文:吉泽\尤德瓦)
一个运作良好的职场,可以把个人在乎的事情打压成烂泥,例如自尊、单纯的梦想,还有友情和爱情。
杜拉拉和王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组合是乔莉和陆帆。
最后的选择可能只有两种,留下来却水火不容,离开然后在一起。
如果乔莉没有王贵林,没有后路,不强求工作原则和人生道德相符,摆明陆帆就是很好的选择,她还会这么嘴硬说人家自作多情吗?
——题外话——泳池里,只要你能放松身心随波逐流就能成功的浮在水面上,要是挣扎反而会沉下去。
当然,这里指的是标准水深的泳池,娃娃池除外。
“我们的征服者,他使我们还保持这些精力,也许是要使我们更能忍受痛苦,受尽苦难,承受他那报复的怒火。
”弥尔顿在《失乐园》开篇的句子我觉得非常适合王志飞,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合适《浮沉》中的于志德。
撇开必不可少的道德高度(哈哈,这是剧中陆帆最喜欢的台词),于志德并非是一个贴上“坏人”标签就可以扔在一边的角色。
他是一个坏人,甚至是一个恶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男人。
而这种成熟就让这份“坏”显得不那么单薄,那份“恶”显得那么狰狞,一切都变得耐人寻味。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样一种丰富的效果,除了编剧和导演的本事,王志飞先生的表演可谓功不可没。
虽然表演圈一直有“歹角好出戏”的说法,可是反面角色还是非常难于把握火候的一个演出类别。
演到“众曰皆可杀”固然也算是活灵活现,但是如果能最后渲染出“我意独怜才”应该更有一种笔锋一转,却上心头的怅然。
之前这样的角色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陈道明先生在《黑洞》里对聂明宇的把握,而王志飞扮演的于志德我觉得算是第二个。
于志德算是不忠之人,企业改制他想得的是中饱私囊,对妻子更是暗渡陈仓。
当张嘉译扮演的王贵林咆哮着对他说:我几乎就是因为义气把厂子拱手送给了你。
他疲倦地挥挥手,他已经不会再说一遍:如果今天我们换一下,我会拼死保你。
王志飞的表演首先就在于把握住了“疲倦”。
一般而言,表演总是强调神采奕奕,虎虎生风的,可是就像四季轮常一样,如果不是打了鸡血,谁能够一直那么亢奋昂扬。
特别是在于志德这样吃遍五湖四海的人而言,这个时候的他早已经不是扬名立万时候的得意洋洋,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开始准备谢幕了。
“当神想惩罚我们的时候,他们就回应我们的祈祷”。
王尔德的这句话可谓于志德的最好注脚,他已经有了很多手表,有了外宅,有了瑞士银行的存折,他还要什么呢?
他想走到阳光里,他想告诉别人他真的拥有这些。
王志飞在大部分的戏里都非常好地利用了“疲倦”这个武器,因为这种希望分享的重量实在是过于沉重。
但是他还是想再赌一把,因为恰逢其时的“七亿订单”似乎神对他祈祷的最好回应。
这里说说几场戏。
第一场戏是于志德和妻子讨论家里的装修风格。
第二场戏是于志德和陆帆在海南会议期间出海聊红酒。
最后一场就是于志德和段芹在机场分手。
这三场戏我觉得集中体现了王志飞对这个角色的把握或者说塑造,他释放了这个人物的各个性格层面,他使得这个坏人不仅仅令人侧目,而且令人驻足,通过这个该被千夫所指的男人,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他首先是一个男人。
第一场戏发生在本应最为放松愉悦的晚餐时间,一向木口木脸的妻子突然疑似温柔地开口询问:你觉得装修风格选哪个呢?
王志飞在这里有一个停顿,这种愕然的表情似乎带着一种希望,一种熨帖,甚至可以说是喜悦:就这个我觉得就不错。
他仅仅是选择了一个妻子不断在看的页面,他私心里觉得这是一种体贴和尊重。
可是刚才还松动的脸颊这时候已经重新固化了:哦,你喜欢巴洛克风格啊,你的工人品位让我做出了决定。
我就选地中海风格了。
然后妻子似乎再一次凯旋般的扬长而去,饭也不去管了。
这时候的于志德一定会如释重负:对方依然是一如既往地羞辱自己,而且同样的已经麻木到觉得不算什么羞辱。
这时候的疲倦是一种解脱和自嘲,这也是之后对方说梦见自己被捕是一个噩梦的时候,他并没有急着做出反应,果然,他等到了对方的图穷匕见:其实你被抓并不算是一场噩梦,我爸爸被抓才是。
看着妻子一次次扬长而去的背影,于志德已经不再愤怒,他冰冷的不仅仅是内心和目光,还有他的疲倦,这个家里已经无处安放他的疲倦了。
陆帆在向顶头上司汇报于志德和他会议进程的时候,还是非常“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游艇是海南当地最高规格的,酒水餐饮也算是一流。
对付于志德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该是绰绰有余。
所以当他漫不经心又舍不得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的趾高气扬,慢腾腾地说:于总,吃海鲜只能配白(葡萄)酒,下次有机会我再带几瓶红酒让您鉴赏一下。
王志飞懒洋洋地提前自己当年喝一九四五年份木桐红酒的经历。
陆帆拿杯子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因为他的经历足以知道对方的懒洋洋背后意味着多少东西。
此时此刻的疲倦,我们可以称之为桀骜不驯。
热春光一阵冰凉,于志德的疲倦终于开花结果,他最后的力气就是想把那个她带走。
有很多人在质疑于志德是否对段芹存有感情,对段芹的幡然醒悟。
悬崖勒马,独自远走,主动举报表示理解和激赏。
两个人的事情永远无法从第三者去判断孰对孰错。
这里我还是只想谈谈于志德的疲倦。
于志德不止一次在段芹面前说过自己“在外面吵架已经够多了,在这里我不想多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撇清和甜言蜜语,更多的是一个男人的乞求:总要有一个地方对他可以不要解释,总有一个地方可以柔软地足以他放松一切防备。
为此,他除了可以带对方去海南去香港,他更可以在别人强调多带一个人出国是多么危险和不容易,依旧会坚持说我要和她一起走。
而这一切很多时候是段芹所不知道的,在她眼里于志德不过是把她当作一种心理补偿。
于志德在发觉段芹那些录音的时候心就凉了,而当她在机场把银行卡丢在她脸上的时候他已经把疲倦全部兑换成了忧伤:我们还是没有培养出那种默契。
他近乎凶狠地去吻对方,他终于不再疲倦了,他就像不顾明天那样榨干自己所有的体力,他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把那张银行卡重新塞回到对方手里,然后扭头就走。
他的疲倦,他的忧伤,他决定全部带走。
于志德刚进厂的时候还和王贵林一起去偷食堂的包子,他何尝不想赤手空拳打出一片江山。
他走了捷径,并为这条捷径付出了憋屈一辈子的代价。
然后机会来了,他做出了选择,在他已经有选择的权利的时候。
但是他的结局可想而知,至少在可以被公映的电视剧里。
“神是奇怪的。
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
”用王尔德在《狱中记》里的这段话送给已经锒铛入狱的于志德,这一次他不用疲倦了,他的疲倦已经和这个世界无关。
回到开头,于志德最终无意是坠入了无间地狱,可是你觉得他会后悔吗?
我觉得不会,同样用弥尔顿的《失乐园》来结束我对于志德吗,或者说对王志飞的致敬,他让一个猥琐,庸碌的罪犯显得那么有所不同,在他的身上,我看见了: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败又何妨。
昨天一口气看完了。
大老王终于泡上了黄小仙儿。
看了第一集之后,有评论就说,这特么太扯了,原著怎么怎么着,毁了原著啊。
于是我又下了原著,看了个开头,果然与电视剧不一样。
风格都不同。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显现:原著是金,翻拍是屎。
读原著时,其实你已经在自己的脑子里拍了自己的那部《浮沉》,你设计的乔莉是这样的,你设计的王贵林是那样的。
他们不是白百合和张嘉译,你的电视剧的风格也一点儿都不滕华涛。
但是,当一个导演,尤其是像滕华涛这样的导演,首先,他们是有风格的;再加上鲍鲸鲸这样风格鲜明的编剧,这无疑会毁掉你的脑海中的那部概念剧。
然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看过原著的人心中都有一千个《浮沉》。
不管怎么翻拍,都是不让人满意的吧。
其次,他是要考虑经济效益和收视率的。
一部纯粹的职场剧,或者纯粹的商海剧,其实是会比较单一的,人物恐怕也不如加入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烘托来的立体。
而且,这也无疑会吸收更多的观众群。
从这个方面看,《浮沉》也是做得比较出色的。
所谓“根据什么什么小说改编”,其实说白了就是借你这个故事用用,我爱怎么表现怎么表现,那是我的事儿了。
所以,拿你讲故事的方式还和我讲故事的方式比较,这是不公平的。
下面进入低端吐槽和花痴阶段:1. 看到后来,非常反感乔莉大段的独白,明志要不要明得太频繁啊。
2. 张嘉译大叔啊,我从小学就看你演的电视啊,算是脑残粉了。
年轻时你是小白脸儿啊,岁数越大你越风骚,你在电视屏幕上勾搭的女人却还停留在二十多岁…………不过大叔你走路的姿势真是…………3. 我不喜欢于志德这样的人,做作啊。
不过王志飞演得真的真的真的很好。
虽然他的部分我大部分都跳过去了…………4.陆帆啊陆帆,或者说王耀庆啊王耀庆,你一个台湾人,普通话虽说还凑合,但是不要强凹儿化音好不好。
你不一定非要按照我们小鲍的台词儿念啊,儿化音去掉不会不好的,亲。
而且,你在表现心情复杂或者内心挣扎,或者心里在盘算什么,在思考什么的时候,能不能不要一副受气包儿的样子,就跟在赌气似的,而且还是个低智商骚年在赌气。
不信大家留意一下,反正我每次看每次都大笑。
5.真是赤裸裸地欺负外国人啊。
史蒂夫是个缺心眼儿的傻缺,被人轮流算计还惦着算计别人。
土井最后那个惨样子,我就想,他怎么没自杀呢?
一分钟之后他就跳楼了。
6.关于结尾终身制合同的问题,请容我较真儿一下。
首先,见没见过家长啊,就直接领证儿?
乔莉家里能同意她找个高龄二婚带孩子的?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空手去领证儿吗?
你身份证呢!!!!!
7. 广告植入我就不说了吧,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金典已经到了无孔不入以及无耻下流的地步。
手机嘛,苹果、黑莓、HTC和摩托罗拉轮番来。
电脑是苹果、索爱,貌似戴尔也露脸来着。
是不是还有汇源来着?
我记得有一集琳达和乔莉两个人在茶水间,一人前面摆一瓶汇源,但是都没插吸管…………我心想,你们不喝给我成吗……总之呢,从结构、剧情、演技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不错的,很有可看性。
别老死抱着原著不放,毕竟小说和电视剧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们没看过原著的,看得都挺嗨皮的。
就像之前 奋斗 电影版一样,一群北方演员在上海拍戏。
不过这次把江苏的南通作为第二基地了。
先说说电视剧框架,整个是大部分北方人的角色,上海,南通的硬件。
如果硬要讲究的话。
更多的上海人,江浙演员的介入,才会把这个剧本演活。
不然就整个一个北方故事放在南方的场景,就像中国人在美国中国城里拍照说我到了美国。
接着看电视剧的基调和主题,主要还是以正面角色为主。
有可能是为了评审通过,没有像 蜗居 那样更加直接的鲜明的赤裸裸的把整个关系讲明。
从故事的线路上看还是拨乱反正。
应该是大团圆为结局,恶人恶报,善人善报。
当然这里善,个人认为是伪善。
接着谈主要演员,张嘉译也就是之前的宋思明,现在的王贵林,一如既往的胜任角色,不过这次改正派了。
演技还是不错的,入戏。
不过剧本上设计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比如前后关系。
首先,这个社会现实是个小人得志的社会,像剧中王贵林那种平时就是和里面宣传科陈处一样的角色。
苦事,累事都是他们的。
为什么,混过机关的朋友就知道,自己的利益没和领导的利益帮在一块。
接着看白百合,人物设计还是比较混乱的,为了弘扬主旋律,把这个销售硬生生的变成个光明的正牌形象。
为了民生,为了大家,就像个救世主。
这其实是由违职场规律的。
想像一下,一个之前,有2-3年工作经验的前台和助理,又放在了上海这个城市,出门就是钞票,周围的一切都是金钱至上,被调到销售,会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
接着又正面的开始做销售,做好事。
这种情节只适合在美好的少女青春偶像剧中出现,如果做职场剧,还是更为直接劲爆赤裸裸点来的大快人心。
比如,方工吃饭那段,不过那段感觉也是被阉割的不行了,戏份不行,那才是真正销售中会碰到问题。
反观,开始一直以为的另外两位女销售倒没这个戏份。
接着后来又靠一单当上销售总监的狗血剧情。
放在靠业绩的外企,是绝对不合适的,LINDA那些哪个不比她强。
放在国企,业绩又算个P。
见过销售做几个亿多了去了,还不是最底层,只不过领导面前说话分量重。
升职还是先排辈份吧。
除非靠男女不正当关系,这个剧中总是比较含糊。
接着说国企,外企,善恶观。
从软件销售峰会来看吧。
比如卖CAM和AAM。
其实良药苦口利于行,CAM才是企业壮大的法宝。
虽然AAM是为了解决民生。
可是多少观众经历了改制,经历了国企员工下岗。
个人走过一些改制国企,设备老化,员工老化,管理迂腐,财务上更是时常捉襟见肘。
有点能力的,就早就跳出去做了。
剩下的,不会撑太久的。
如果只是说为了,留住这些人,养起来的话,与其改制不如不改。
反正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到老路子上,改制只不过让他们吃点设备先进的福利。
见过一家央企,也是几个亿的德国设备,过了几年由于产品成本问题,不准备用了,停产,出给下面民营企业。
个中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说,王桂林举报于江德是伪善,是为了夺权,他只能农民起义。
于江德算是讲义气的,见过很多国企董事长和二把手,二把手的日子那是一个惨字。
平时偶尔作下,跟女人一样。
接着说乔莉,作为销售就是为了赚钱吗。
而且从工作调动上来看,这是个很会利用自己女性资源的人,深夜和前老总会谈,尤其在以台湾人作为管理层的外企。
想像空间是有的,可是没给戏份。
接着靠和后来销售总监的暧昧关系,拿到大客户,接着一作再作,放在正常公司,要是没有销售业绩,直接扫地出门。
可见乔莉的一切都是伪善的。
靠着男女关系,一直平步上升。
有可能你会说,这也是销售的手段。
如果这样子的话,她应该把这个放在方总工上面。
所以说,她在正常公司里,只是一个靠着和老板暧昧关系,想升职又不想做事牺牲的伪淑女,连勤劳都不搭边。
最后聊聊销售,有可能青春偶像剧派的编剧会觉得给乔莉当销售总监挺好的。
其实现实中销售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甲方乙方大家要找个共同的利益点出发,这上面,于江德的设计还是符合常理的。
但是王贵林和乔莉的设计明显就是捣乱的,给未成年小朋友看的。
以王贵林这种角色,目的,提升政绩升官,那就是百般压价降低成本,选择CAM开始裁员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从中压过于江德。
如果好财,那就是和于江德穿一条裤子,如果好色,直接学老方啊。
如果都不图,直接进精神病院算了,或者就像那个陈处,上街举举横幅,去局子里喝喝咖啡啊。
总结下,编剧如果自己能真正能够体验点销售的生活,和外企,国企实际环境。
或者有这些方面的朋友就好了。
不然这样的演员就像上好的食材,被你这个配料师傅,胡乱配下。
只好去卖个拍档价了。
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很难不让自己去和“失恋一个多月”做比较。
直面的铺叙,白百合没事儿喜欢自己描述不管是否与剧情衔接在一起的几句各个形象的“心语”当做所谓的陈述,或许起到的作用就如同小时候写作文每个自然段承接下一段的一句话一样。
直接又富有张力。
黄小仙和魏依然在公园里聊天的时候说过一段话:对李可来说,爱情是奢侈品,LV是生活必需品;黄小姐这样的人呢,可能LV是奢侈品,但爱情是生活必需品。
在《浮沉》里要是从这个角度去看每个人显得色彩挺鲜明的。。。
先说乔莉吧,这个一开始被当做炮灰的女孩本是天真单纯的,和一个上海本地男孩好了八年,八年对于一个女孩的青春来说,足以给她一记响亮的耳巴子。
假设她是20左右大学毕业,大一和陈川开始奔着结婚谈恋爱,分手以后又给前任总裁当了两年的秘书。
前前后后加起来,少说也有个27了,在父母那个年代早当孩子妈了。
接下来又因为晶通改制的案子一直摸爬滚打的活着…… 也许乔莉现在LV依然是奢侈品,爱情照样也是奢侈品。
再看陆帆,一脸职场混得老奸巨猾的样子,物质上的很多也许都可以满足,可相对于何乘风他还差得好远好远,“我希望你从一个只听半句话的人变成一个会说半句话的人”简单的话藏着好深的一段奋斗时间。
看到现在台词里出现过两次的“小人得志,君子道消”他也说过,我想,他追求的“奢侈品”或许没那么显眼,可是细细数来堆积在一起却像龟壳般能压得人喘不过气,还得执意往前行走,”赢“这个字这会儿是那么重要。
这么说来土井和雅尼也一样。
”赢“很重要,握在手里的奢侈品看不见,看不见的”奢侈品“再怎么追也追不到。
于志德的片段是我最想跳过的情节,每次一看到他我哈欠连连,缓慢的神情和情意绵绵的话语围绕在他和段芹身边,好生厌恶。
可是慢慢会发现,他追求的正是他想得到的”奢侈品“他想逃离的也是他之前看起来十分丰富的”奢侈品“,价值观的不一样和一套国有的完美体质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他。
他并不是其中一个,他更代表着一群,一堆,一个种族————食人族。
大老王在这里真是个大好人。
怪不得广受各阶层妇女联盟喜欢,走路爱晃,思绪乱撞。
总是有这么一种人啊,完美得你都要考虑他是不是还存在在这个世界里,于是,背景一定要处理好,离婚后有个孩子,代表着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
他的”奢侈品“也恰好是这两。
而广大男同胞会不会觉得,这不就是让我们变身”剩斗士“的大魔头麽。
快叫奥特曼把他带走吧!
有时候站在雅尼和瑞贝卡上看这个电视剧也挺有意思的。
很极端的性格又处事不惊,虽然都有些被利用的感觉,但又活的很明朗,不波澜壮阔,也并不平平坦坦,结婚这件小事变成巨大的”奢侈品“。
而我现在回忆瑞贝卡,她可真是个珍爱网的好代言啊!!!!!
方卫军、薄小宁、琳达、刘明达等等这些形象告诫我们:职场本就是个奢侈品。
而于志德原配老婆的形象也非常重要:有时候廉价的话她比奢侈品更贵其实我也才看到20多集。
正进入高潮迭起,即将落幕的阶段,但也不影响我吐槽一下自己的想法。
挂在半睡半醒之间,第一次写影评。
知道狗血,也估计着沉了。
只是想试试敲敲键盘累了回笼觉能不能睡得好一点,生活本就是个奢侈品。
要不抓紧暑假的时间好好睡觉,等到明年毕业后睡觉吃饭都能变成件奢侈品了。
我带头先鼓个掌,你们随意。
安。
第五集白百合做销售,人家不就是让她拿着飞机翅膀嘴里叼着铁丝吗,这有多大委屈啊,居然还那么大脾气,太假!
尼玛,改制三周年讲话,你有没有必要弄那个辛宸穿着那套工作服,黑着眼圈,一边鼓掌,一边笑得那么激动那么假啊。
全剧演技好的是王志飞,每次他哽咽的样子都催人泪下。
他的智商那么高,他为了自己的女人,默默做着一切。
这可比王厂长高尚多了,他还没保护自己的女人之前已经要告诉全世界,他将会那样做。
于是全剧的高大全形象也就这样来了。
说到底,还是逃脱不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电视剧。
王厂长几乎没有什么令人不舒服的缺点,就一完美形象。
张嘉译演绎一向老好人形象,演技上没有出彩的地方。
女主角的的职场升级无非就是杜拉拉生殖器。
情场升级是职场升级的必经阶段。
要是换成一天真大妈形象,看看你这王厂长是不是也敢这样就拉你上车签9块钱的合同。
而王厂长你真的净身出户吗?真是这样,你以后吃什么啊?
难道就靠生殖器养着你啦?
浩二的结局真悲催,他也是有才华的。
为什么他背叛就得跳楼,车妮妮背叛就平安无事呢?
难道就因为她是美丽的中国丽人。
说到车妮妮,她的演技也是不错的。
有一次,她开车要离家,她妈妈在后面摆手再见,她退车回头,告诉她妈妈,她有男朋友了。
这样的情景真是真切。
熟悉得令人一时间就想到了似乎曾经也有相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演员眼神恰到好处,表演到位。
如果剧情不是停留在塑造完美男女主角上,剧情和剧中所要表达的东西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上像于志德一样偷走猪肉的人很多,可是像他一样从头到尾爱着一个女人的有多少呢?慢一些前进,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慢一些前进,等一等电视剧的灵魂。
番茄台的浮沉还有10集就结局了,间隙中我恶补了一下浮沉的小说。
坦白的来说,如果论情节,电视剧比不上小说,但是在人物塑造上,缺失略显苍白,以致到合上书,几乎没有一个人物是非常丰满的,包括女主角乔莉,都面目模糊。
全书最丰满的要数欧阳贵了,但是那么亦正亦邪的形象,应该不会出现在电视剧里。
好多书迷吐槽狄云海没有出现在电视剧中,其实就小说来看,这个人除了脾气好跟陆凡形成对比之外,并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
所以完全理解把他忽略掉。
除此之外于志德跟王贵林的形象是大大丰满起来了,于志德从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坏人,变成有挣扎的悲剧人物,虽然桥段偏老,但是不得不承认是编剧导演在创作上,比作者成熟的地方。
至于王贵林,从一个面目模糊城府特别深的形象,直接变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虽然高大全的可以,但起码有了一张具体的脸。
相对来说,陆凡的塑造就很一般不可否认,电视剧的情节要简单,俗套的多了,可是总不能希望真正职场的明争暗斗,加上外包,债务从组这样的内容可以变成收视率的保障吧,就算是拍美剧的拍法,也要找出比债务重组更明显的喜剧冲突,也要找出更明显的好人跟坏人。
总之,电视剧多少肩负着雅俗共赏的包袱,小说则不必
看了电视剧前三集,失望的感觉不能表述。
咋变成这样了呢?
虽说小说改编有难度,但也不要这样吧,跟小说还有啥关系呢。
难道当下电视剧除了爷孙恋的噱头就没点啥了。
唉,难怪王贵林找了张嘉译来演,但电视剧的逻辑来讲,适合胖头鱼角色的大师,让白百合喜欢跟世界末日差不多。
只能安慰自己,看吧,看吧,此浮沉非彼浮沉。
小弱智,小心伤,大思念。
头一回很坚决的想对一部企图伸张正义的片子由衷的说声:泄特!
我艹,看了两集,台词故意讨巧,以为能抨击几下剩女,就犀利了,吸引眼球了。老子平时很少写评论,今天特意上来骂他丫的傻逼。
花了我20个小时。人物的情感有点乱···男人为了女人,最后还栽在女人的手里···
三观正确加五星
看得时候一直被教育白领有多苦..最后她怎么就跟了那大叔了?!
我没有看过小说,单就电视剧而言,剧情bug太多,节奏更是拖沓无比,台词处处弄得贱兮兮
浮。沉。
有必要那么理想主义 那么清高么。其实根本没人在乎那么多。所以这剧根本引不起共鸣。
看了几集后搜了下演员表 当时我就震惊了 我一直把白百合认成了王珞丹!!然后我搜了下王珞丹的近照来看发现 我不认识她了!!好吧 原来我记得的脸一直是白百合的脸 话说还觉得琳达和赵薇长得也好像 声线都有点像
鲍鲸鲸很有才啊 其实我只是因为白百荷才看的嘛!
两颗白百合,两颗张嘉译
目前看来还行
剧本比杜拉拉升职记好多了啦!!但是最近国产电视剧是怎么了,有了《建党》《建国》之后要用电视剧来混淆群众的价值观么。。~
珍爱网是泥妹的到底丢进去多少钱!!!
白百合似乎一直就是这个调调,有些情节脱离职场
没有职场经验的人改编电视剧,只能吓唬吓唬,未出校门的大学生...
吐血。
张嘉译!
瞬间爱上张嘉译,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