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一群功课不及格的高中女生转变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顶级爵士乐队?
本片给出了最佳的答案。
将青春洋溢的校服女生和老男人们钟爱的爵士乐器有机结合起来,看似不可能,但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我说,这不仅是一场关于青春的励志,同时也是一场典型的『治愈系』演出。
COOL。
不止一次看《摇摆少女》了。
昨晚三刷,才发现这部电影的剧本,竟然如此强悍。
上野树里当然光彩夺目,她之于《摇摆少女》,就像奥黛丽·塔图之于《天使爱美丽》,林青霞之于《东方不败》,她们让重拍的人很难选角。
她饰演的友子,是个娇憨少女。
主演《摇摆少女》时,上野树里还不满18岁,圆乎乎的脸,增加了她的娇憨气质(她的很多表情都适合做头像)。
她打呵欠是这样子的。
声称自己没有吃便当,依旧一脸认真的表情是这样子的。
想买乐器,妈妈不给钱,不断用眼神暗示奶奶是这样子的。
上野树里在《摇摆少女》里面演出了女孩子特有的青春气质。
她也凭借本片拿到了日本电影学院的最佳新人奖。
凭借本片的出色演绎,上野树里星光璀璨,而后主演了佳作《交响情人梦》。
说回剧本,一个娇憨少女,如何成为摇摆少女,是导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摇摆少女》开场就聚焦空荡荡的教室,从教室窗口摇到友子所在的课堂。
这个镜头就在点出友子是个学渣,暑假依旧需要上补习班的女同学。
或许有人说,学霸也会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但友子不可能是学霸,教室里面散漫的氛围,友子在窗前打呵欠,就能证明她是学渣。
对学渣来说,逃避无趣的课堂,才是本能的选择。
看到送便当的师傅送餐迟到,于是友子提议给同校的交响乐团送便当。
这为她变成摇摆少女提供了可能。
在前五分钟,我们就能看到友子的行为逻辑,为了逃避补课,她才乐意助人,给交响乐团送便当。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老师为何要答应友子?
后面有显示,老师是个音乐发烧友,他对交响乐团有好感。
《摇摆少女》的剧本是导演精心创作的成果,我们能看到片中埋了大量精彩的伏笔。
比如说,友子送完便当回家,我们能看明白这是个普通的平民家庭。
友子的父亲和奶奶都喝酒,友子母亲是个身材早已走形的家庭主妇——友子将来的样子,友子趴在地板上看漫画书,妹妹在打游戏。
友子母亲吐槽友子三分钟热度,买个电脑也不懂得学。
导演特意给了电脑特写,是一台大屁股的IMAC。
做事三分钟热度,强调的是友子的废柴身份,这是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少女。
这段剧情也是在烘托友子的变化。
后来,友子为了买乐器,母亲不给钱,她果断将妹妹的游戏机,自己的IMAC卖掉换钱。
这个对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终于找到了让自己充满热情的爱好。
除了友子的戏份,配角的戏份也做得非常扎实。
比如棒球小哥,前后一共出现三次变化。
第一次,富二代男主要重新组织乐队,棒球小哥过来给他灌鸡汤,“世界上分为两种人,努力完成的人和半途而废的。
”
在此之前,棒球小哥打出全垒打,正是风头正劲的棒球选手。
第二次,棒球小哥在超市出现,和那些退出乐团的少女说,“世界上分为两种人,懂得及时行乐的人和不懂的人。
”
在此之前,棒球小哥比赛失利,意志消沉,于是他用及时行乐来麻痹自己。
第三次,棒球小哥也去观看乐团的比赛,他说的是“世界上分为两种人,懂得摇摆的人和不懂得摇摆的人。
”
此时,棒球小哥的头发由黄变黑,可能在暗示他不再消沉。
棒球小哥是《摇摆少女》中穿针引线的人物,出场极少,但戏份不可或缺。
因为他有个对他芳心暗许的小迷妹良江。
良江和友子只是补习班的同学,补习班名单上显示,友子是一组,良江是三组,
前文提到,友子对音乐感兴趣,是因为课堂太无趣。
她选择乐团,不是喜欢音乐,而是讨厌补课。
能让友子认真对待的人,就是良江。
而良江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她暗恋棒球小哥。
棒球小哥给男主灌鸡汤时,良江立刻星星眼。
她的同学都注意到良江对着棒球小哥目不转睛,于是马尾少女也非常八卦地看过来。
良江认为,原先的管乐团不能继续给棒球队员加油,她们这些草台班子必须顶上。
在友子她们纷纷抱怨,萌生退意时,良江站出来,让大家坚持下去。
我认为《摇摆少女》的剧本好,就是因为片中人物的行为逻辑合情合理,剧情的编排环环相扣。
作为一部类型片,《摇摆少女》也懂得用一些机智的小点子反类型。
比如友子和男主,两人已经有了朦胧的爱意。
两人在雪地里打雪仗,友子不小心绊倒。
她翻身,躺在雪地上含情脉脉地看着男主。
男主也感觉到氛围从欢闹变成了暧昧,他丢掉了雪球,伸手去拉女主。
寻常导演会这样拍,女主起身,和男主轻吻,或者拍女主低眉浅笑之类的镜头。
然而,矢口史靖却让友子自己跳起来,迅速踹树,紧接着雪直接下来砸了男主一头。
友子像小鹿一样跳在一边说:“笨蛋!
”事实上,影片的反类型桥段不止这一处。
比如,乐团要买乐器,想要拉赞助,有队友提出自家诊所可以提供赞助。
良江吐槽,“我才不要久保妇产科绣在背上呢?
”
后来,她们确实找不到靠谱的赞助,还是穿了有久保妇产科字样的服装。
你以为这真的会成为她们的演出服?
并不是 ,矢口史靖又玩了一次反转,乐团拿到久保妇产科的赞助,在比赛后却没有穿这些服装。
原因是,她们忙于转车,将演出服落在车上了。
类型片就是个套子,《摇摆少女》讲的就是一群废柴少女用音乐拯救自己的故事。
观众看完简介就能猜出故事走向。
能够在类型片中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片段,这是导演的才华。
《摇摆少女》让我国只会拍打架,早恋,甚至堕胎的导演羞愧不已吧。
不可否认,青春会有打架,早恋,甚至堕胎,但是,青春还有更丰富的生活。
打架、早恋、堕胎是国产编剧们用来撒狗血的三板斧,但它毕竟不是大多数人的青春。
如果你被国内的青春片伤到过,我相信这部《摇摆少女》能治愈你。
日本电影学院奖给它最佳编剧奖,在我看来,实至名归。
豆瓣网友对它的评价相当不错,豆瓣8.4,值得一看。
作为 Lindy Hopper,看到耳熟能详的摇摆乐是如何一步步被努力搭建起来还是非常感动和激动的。
这部电影做得最核心最有亮点的是:用Swing串联并撑起了所有,无论是剧情、感情、氛围、情绪,都随着欢快的爵士乐而动,如流水般自然变化,非常契合。
从一开始配合乏力的演奏(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苦逼的Inthemood和Atrain又和剧情相衬哈哈哈哈),到红绿灯开始找到节奏的奥秘(那首歌count basie 有Swing版本的),电影才真正欢快(Swing)了起来,最后的Sing sing sing是高潮(每个人都在Solo部分有了自己的高光,如生命之花绽放,男女主的好感也通过钢琴萨克斯的互动很好地呈现了出来,实际听大乐队能通过音乐感受到乐队成员在互相交流)。
不过我被打动和感动的,或者说最能体现Swing价值观和特性的,应该还是他们困在暴雪中,情不自禁地演奏起了A Train,只要有音乐,哪里都可以演,一如Jazz总能如列车般冲破困难重重的迷雾、团结所有,用摇摆的音乐节奏带给人们永恒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青春音樂電影,講夾Jazz band講理想講實踐。
會唔會好說教架?
請放十萬個心,《喇叭書院》唔會。
導演矢口史靖響朵作係《5個撲水的少年》,今次只係由韻律泳變為爵士樂。
睇過《5》既難免會將《喇》相比,因只怪時序推進太似,成班學生由唔識爵士樂,到盲中中咁試、錯摸,到愛上、不惜自費學習,簡直同《5》既骨幹一模一樣;以上都未算,最似既都重係電影選材:《5》所描寫既韻律泳,係水上活動中最浮誇既一種,而《喇》既爵士樂亦係奉旨浮誇,邊吹邊跳舞,造作到離奇既曲風,偏偏導演可以拍到流暢唔突兀;《5》入面既漫畫化搞笑情節,係《喇》度都搵得到,而表演依然幽默唔誇張;《5》從來冇硬質咩長篇道理玩說教,《喇》繼續承襲此優良傳統,輕鬆自然,唔會夾硬迫你聽佢?蔭M。
如此清新既學生電影,只有矢口導演先拍得出。
電影另一班功臣,就要讚班學生妹女主角。
導演選角確實有一手,當年1個妻夫木聰,紅到家陣;《喇》入面成班學生妹,尤其女主角上野樹里,有演技唔造作,自然流暢舒服。
演繹一班音樂初哥,由乜都唔知識,到吹水樽練氣、聽交通燈盲人指示聲感受爵士樂韻律,直至愛上爵士樂,而不惜做兼職賺錢買二手樂器;如識得玩樂器既入到場睇,會好有共鳴。
到家陣,幾位口靚妹個個都吹得似模似樣,重出埋CD開埋concert。
冇呃你,真係連隻CD都精采,睇完戲,記住買隻番屋企。
Emotion Layer‧情緒斷層:http://www.emotionlayer.com
全程都很放松,看地好舒服呀!
有喜欢的东西就去玩吧~ 如果刚好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那也太幸福了。
青春之于我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吧。
哈哈哈哈 下次拍照也可以借鉴一下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等等等等等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像《水男孩》一樣,是一部熱血青春校園電影,矢口史靖這次的題材則是爵士樂。
故事圍繞在一群參加暑期補課的女學生,替管樂隊運送便當卻造成食物中毒,為了替代樂隊表演,在這個奇妙的夏天裡,她們臨時組成一隻有吉他和貝斯的爵士樂隊。
這樣描述熱血青春、勵志的故事總是遵循一定的模式進行著,從對樂器一竅不通、經過一陣埋頭苦練、到最後終有起色的過程,是美好而忽略現實面的公式。
但是這群swing girls最美好的結局卻不是發生在那個認識爵士樂的夏天,因為在她們像金剛戰士準備變身的時候,管樂隊又生龍活虎的要回演奏機會,這個悶熱無比的暑假也在有點特別、有點熱血、有點失落的情緒裡悄悄結束。
短暫的爵士樂訓練,讓有些人就像做了個美夢般難以忘懷,開始打工賺錢買樂器,用克難的方式繼續完成爵士樂隊的夢。
電影最後一幕結束在一場校外表演,舞台上盡情吹奏搖擺的swing girls and a boy終於彌補那年夏天未演出的遺憾。
劇中另一個有趣的角色是竹中直人飾演的數學老師,對爵士樂歷史如數家珍、因此被這群siwng girls當成指導老師,但事實上他對吹奏樂器可是一竅不通,只好偷偷報名爵士樂養成班,在片中引起不少笑料。
比起這些年輕小孩,大人們總是愛面子,硬是不承認自己的弱點,而學生們超強的學習能力也沒被賦予到竹中直人身上,可能導演認為,這個中年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也算是勵志故事裡重要的一環吧。
比起《水男孩》,雖然同樣講求勵志取向,但是這部電影顯的太理想化而超現實,學習樂器倘若像swing girls一樣可以速速有成,那麼音樂會的門票就應該降價了...:)
怎么会这样?
我应该是零零年代的日本乡村女高中生,炎炎夏日主动请缨去送午餐给为棒球队打气的管乐队结果饭盒变质管乐队集体中毒不得不由我将功赎罪拿起萨克斯组成超级爵士乐队。
我应该是动漫里爱弹吉他的社恐自闭美少女,下午两点半放学坐在公园秋千上等待素不相识的阳光开朗大女孩邀请我一起组乐队。
或者,我可以是六十年代来索邦大学念书的美国交换生,五月风暴期间在电影档案馆门口结识一对文艺青年兄妹然后应邀去他们家共享三人世界;可以是七十年代爱丁堡混沌糜烂的嬉皮士,天天听吵死人的朋克乐钻进全苏格兰最脏厕所的马桶里蛙泳仰泳自由泳;可以是长相帅气同时独身一人穷游欧洲的白男文青,在火车上邂逅巴黎女学生随后开始二十四小时高强度mindfxck最终在离别的站台上与她约定七年后再相见;可以是被黑帮老大的女人爱上的法国混混,在大街上抢走黑帮的秘密资料然后逃进地下铁和轮滑小子与鼓手大叔到处流窜开演唱会。
我应该是在美国乡村长大的问题青年,要么性格孤僻但是有美丽插班生和你一起在课后小树林共建秘密王国,要么有三个好哥们跟着你一块儿沿着铁轨去河对岸的森林寻找一具男孩的尸体,要么能整日骑着自行车带着小狗在宁静的南方小镇追查神秘谋杀案的真相,再不济也得是被学校开除后每天站在麦田边看孩子们玩耍(时不时还要把过于靠近悬崖的小孩捉回去)……但我唯独不应该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大四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国产苦逼大学生,深更半夜看完《摇摆少女》后躺在床上一边急得到处打滚一边问自己:“为什么我的青春就是一滩烂泥呢?
“
很青春的片子,说很励志也没有。
只是觉得这样一群没心没肺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的女孩们,让人觉得很美好。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尽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努力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
电影有很多神转折,搞笑又有趣。
几个主角感觉都是本色出演,笑容很具有感染力,让人忍不住也摇摆起来了。
这个电影也是矢口史靖的电影,之前看了他的《哪啊哪啊神创村》来看他的这部电影的,也非常棒,很有青春的感觉。
于细微处感动你。
让我忍不住也开始找我遗失在角落里的口琴了。
凑个字树sjfkhuiogleoqkducjukvotlkrhwuqknwbrkgoglbllckdhsuaiqnenfnjukvkxkksjsjwjwhahksjfhrbndjckvkkcmxnjsjskwmdnbfbfnfmdkkskamb抱歉你写的影评太短了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group%2Ftopic%2F297921272&_i=30603313d7eb74d&dt_dapp=1
不久之前,我才知道。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就是大名鼎鼎的命运交响曲。
真是遗憾当时只是粗浅地做了功课。
就去听了柏林交响乐团在南京的演出。
现在想起来。
真的是很随便啊。
不懂交响乐的我只是记下了几个名字。
贝多芬。
莫扎特。
勃拉姆斯。
其余一无所知。
最了解的还是贝多芬吧。
这个悲惨的老人。
性格中热烈激荡的因子。
让他在失聪的情况下,也能创作出伟大的篇章。
我是渺小的人,只能够怀着崇拜之心,听着命运开头那不同寻常的四个强音。
我是个渺小的人,看完《交响情人梦》,想写些什么却迟迟不知如何下笔,直到这次再次看见上野树理。
多像呀。
野田妹和铃木。
被称为变态废物。
百无聊赖却自由开心地过着想过的生活。
甚至连说话的表情和小动作。
都隐隐地相似。
只不过呀。
如歌般的野田惠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不喜欢读谱,可是任何曲子听一遍就能够记得。
偶尔一次发挥才华。
就让所有人都惊为天人。
谷田老师。
江藤老师。
奥克莱尔老师。
都欣赏她,明白她,倾尽心力去教她。
更何况她的身边,还有另一个天才千秋。
铃木却很普通。
普普通通的生活。
普普通通的才能。
普普通通的朋友。
普普通通的老师。
她们又是怎么样怀着那股莫名的热情。
才能够从夏天一直狂欢到冬天呢。
不过真的是很棒呀。
水手服。
夏天的麦田。
冬天的落雪。
红色的围巾。
学校里的操场。
那个长得很帅的棒球队的学长。
这样的青春的日子里,怎么能够不冲动一下呢。
我一直都很遗憾。
在年少的岁月里,始终都没能够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狂热。
始终都没有过。
再次回到上次的演出。
有一个上了我们节目的指挥家,说他从小就学习音乐。
先学钢琴,再学小提琴,还学过长笛和大提琴。
后来却觉得要想统率所有的乐器。
于是去学了指挥。
那种站在整个交响乐团前面的感觉。
真的好棒。
听了这句话。
当时的我也觉得真棒呢。
哎呀。
每次都走题。
这次又走了。
这些年轻人 现在也老了把。。
日本风景好
很单纯的青春励志片,上野的青春面,我十二万分看好的日本女优!daiyisiki~
我到底看了啥啊!虽然很搞笑就是了
太一般了额。。。没任何亮点好不
现在的红人们当年多青涩~
日本电影太讨人爱了,演技又好剧本也棒,叼丝的逆袭可以很感人,和五个扑水的少年一个系的。
好稚嫩啊
哇,这种就是我永远get不到笑点与燃点的日式套路青春片(然而大陆还是拍不出ps:看完《五个扑水的少年》后,我发现不是自己get不到点,而是不喜欢女性青春片。
理想!
咻比嘟比 买个肉粒 熬萝卜汤 熬萝卜汤 熬萝卜汤 ~
太多的女孩不如太多的男孩。太闹心了。
多么可爱的电影,多么可爱的上野树理。
What wonderful youthful days!
十分清新可人的励志片,虽然很多情结会说不通,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青春本来就是一个说不通的故事。上野树理的初次演出并没有太大的惊艳,或许我已经知道她是个拥有怎么功力多少进步空间的演员了吧……里面的性格有点近似交响情人梦的孩子们,大家都充满着对音乐的热情,只是不是专业的罢了……可即使不专业又有什么关系??从没有说专业的才给爱音乐的……
???
烦
音乐和励志是完美组合。
2004年的电影,人物表演怎么还能如此夸张做作
@2024-05-31 1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