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保险业务员马克为了能让母亲住上更好的养老院积极努力的工作,为此不惜在法庭上作伪证。
而作伪证这件事被一个神秘人知道,神秘人以此为要挟,要求马克为自己做事。
最终,真相大白,马克才是幕后黑手。
这是一部复仇的电影,男主马克当年看到黑社会的人对自己父母做的事后,决心报仇。
多年后,马克长大成人,通过做局,将当年的黑社会的人引入局中,最终成功复仇。
这部电影看到一半就知道做局的人就是男主马克,而不是神秘人。
马克是因为作伪证才被神秘人抓住了把柄,神秘人让马克去抢劫,而马克选择听从神秘人的安排去抢劫。
作伪证和抢劫孰轻孰重,应该很好明白。
马克却选择了用更大的犯罪来隐瞒小的犯罪,马克自己主动入局,这里就说明了马克就是做局的人,他的入局就是为了引神秘人出现,他的背后将会是一个更大的阴谋,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其实这部电影有点就像一个熊孩子引发的故事。
如果当年黑社会的人来找男主爸爸,男主没有把那个锤子扔过去,可能男主的妈妈不会疯,爸爸不会自杀,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男主扔了个锤子,打到了黑社会人的头,致使已经走了的黑社会又回来了,将男主妈妈的手指切了下来。
如果没有这个锤子,可能就不会有之后复仇的故事了。
还有一点,男主为了复仇,计划了这么长的时间,选择做局来引神秘人入局,如果神秘人不来怎么办呢?
即使神秘人来了并顺利的入局,这么大的计划费时费人,中间牵扯进来多少人,如果一步走错的话,之前做的就白费了。
这部电影看下来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1、中国电影,但电影中的名字感觉不太像中国人的名字;2、黑社会老大真的很有耐心啊,可以完整的听完男主的故事,而且整个电影中黑社会老大一共做了两件事情,听故事和与老二火拼;3、故事讲完,黑社会老大和老二开始火拼,两方均受伤倒地,偏偏男主一点事没有,主角光环有点太厉害了;4、黑社会老二魔鬼为了争夺钱财,精通心理学和操控监控,抓住他人的把柄,以神秘人的身份去操控他人为自己谋得钱财。
为什么要选择男主呢?
如果选择有钱人的话或者直接对付老大,我觉着拿到钱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且还相对容易,一开始把魔鬼塑造的比较厉害,后来魔鬼直接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转变的太快了。
最后,凯迪拉克的车啊。
这部电影的一张海报感觉很好,在黑暗的背景下,一张打手五个手指都被绳子控制,男主在大手下拼命的奔跑。
电影也讲述了男主一开始被人控制,最终反转,男主才是真正控制他人的幕后指使。
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剧情已经不受控制了。
因为有吴彦祖看了《控制》,抛开其他噱头不谈,剧情绝对让你大呼过瘾,悬念的设置,前后线索的连接,甚至有点看夏洛克的感觉,只不过吴彦祖和卷福。。。
之后查了资料剧本是改编自 杰克麦斯特的小说。
看到网上喷的人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根本没看懂,在吐槽秀智商下限,另一种是说他好莱坞风格浓重,制作水平差照,搬照抄没创意。
第一种为中国票房做了很大贡献,所以烂片永远不怕没有出路,有需求就有市场。
其实我想谈的是第二种,我们一直在谈什么商业元素浓重,照搬好莱坞,我想说的是你连去模仿人家都做不好,何谈创新?
好的东西就该借鉴,我们的灾难片、科幻片,印象中所谓的大片凤毛麟角。
我们的近邻韩国的电影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你可以看它的发展模式和美国几近相同。
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长处,更应该学会兼容并蓄。
我一直主张的是要学习好莱坞的方式,这没有什么不好,已经探索出的道路,再去走就轻松多了,你去学人家的CG技术,看人家的编剧产业化,有朝一日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控制》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开始,你可以笑话他剧情生拉硬拽不本土化,你可以指责他科幻特技邯郸学步笑掉大牙,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开始。
我想说明的不是这一部影片在烂片中的争奇斗艳,是要表明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但凡一日华语电影有了好莱坞大片的歧视磅礴,它也算得上是垫脚石之一吧。
再回到商业大片这个元素上来,最近文艺片市场一下子敞亮起来 ,从早年间的微微曙光中步履蹒跚,一下子像迎着朝阳奔跑,我们尚不得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风向标变了,看看今年的张艺谋,陈凯歌都回归初心了。
我们的市场中确实缺少文艺片这片沃土,可是有一个词叫做:过犹不及。
饿了你十天,不能一下子吃太饱!
现在有些人开始抵触商业片,可是要没有这十多年商业电影的发展就没有电影市场的今天。
我们的市场是不完善的,好莱坞靠的的也不仅仅是挑战你视觉神经的饕餮盛宴,他成熟的市场文艺片依然卖座。
艺术与商业不矛盾,欠缺的是我们畸形化的电影市场。
好莱坞成熟的商业机制,完善的市场构成,都是我们要吸取的。
跟风好莱坞 ,没什么不好。
在香港的电影里头,敢惹任达华的应该不多。
所以,在任达华被惹到了以后,他非常的好奇,究竟是谁敢这么大的胆子,一定得亲自见一下。
俗话说得好,好奇害死猫。
这次任达华被“好奇”给害死了。
敢惹任达华的,也不是一般人。
当年的吴彦祖,就曾经逼成龙下过跪,所以说惹一惹任达华,对吴彦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不仅要惹,而且还要好好的戏弄一番。
故事里头的吴彦祖,只是一个普通的“卖保险”的,但是智商绝对碾压常青藤,一个人掀翻了一个组织。
你说不牛都不行。
只是实在没搞明白,姚晨在电影里头究竟是什么担当。
大概也就是当年姚晨还有点流量,或许可以对票房做点贡献吧。
一个银行职员,除了在镜头里头走了几个猫步以外,实在看不到存在的价值。
可是为了强行刷存在感,那必须和吴彦祖搭上点关系。
惠英红当年已经尽显“神叨叨”的气质,最近TVB出了个剧,惠英红又大大的发挥了一次。
整个故事相当的昏暗,为了加入“科幻”的元素,故事背景放到了“未来”,这个“未来”大概也参照了一下“银翼”,搞得有点末世的味道,然而这样的故事,好像也不需要一定到“未来”,当下也是一样可以发生的。
在故事里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镜头。
一边是正义路,一边是慈善路,在那个路口,正义和慈善分道扬镳。
昨天因为一些事情,刚好去了一个朋友那里,闲得蛋疼就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说真的,这部电影之前还是很期待的。
难得中国的电影接触了一下未来题材。
看完之后,好吧,的确有点失望。
首先,剧本方面。
电影一开始就交代了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一部外国小说(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对白感觉就是用英文翻译过来的,就稍微修饰了一下,有些不自然,然后,作为一部中国影片,你就不能用中文名吗?
就算不用中文名,也可以用英文发音啊,用汉字读音念英文名真心很奇怪。。。。
还有,我记得宣传及预告片都说安以轩是女主角之一,怎么看上去就是一个随便什么人都能演的花瓶配角而已。
不过我也不是她的粉,所以这个就无所谓了。
说真的,我是挺喜欢姚晨的,但这里面,姚晨的气质什么的跟吴彦祖很不搭。
其实也不是说姚晨不够漂亮,也没有要求这个角色一定要很漂亮,我觉得主要问题是姚晨不够时尚吧,感觉跟这个题材有点距离。
故事什么的,挺好莱坞的。
不过终于有了一些脑子,看的时候,我朋友说有一个bug,就是一开始吴彦祖在讲回忆的时候,惠英红的手指没有缺一只,结果后面又说她就是那个被剁了手的女人。
其实这个我觉得不算,因为毕竟是吴彦祖在讲回忆,而且他是在说谎,而且这是一部悬疑片,如果一开始就出现了这个,就不用讲了。
所以,这个不算bug。
不过里面那个魔鬼最后的暴露有些没头脑。
那个boss就用一个电话去控制别人实在有些没什么头脑。
其实,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节奏了。
导演估计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吧,节奏真心不够紧张,作为观众,我们实在没办法很好地感受到角色马克的那种紧张感。
音乐也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就是还在可看的范围,但也是属于见面不如闻名的那一类,瑕疵也不少。
《孝道二片》偶尔看见这二部片子,观故事梗概,似乎都有个“孝”字为先导,好奇之下,凑在一起看看!
他们分别是1、香港导演毕国智 Kenneth Bi的《控制》(老实说,我真的是孤陋的,这位导演及其作品《海南鸡饭》耳闻,但也未睹啊,其他就一概无视了)。
2、韩国导演安权泰的《强哲》。
东亚文化的同根同源,使得孝道风气一贯。
影片的编剧采用此为说故事切入,一直存在,从武侠片的替X报仇、枪战片的X命难违、伦理片的双亲之情,浓浓郁郁,长久不断。
本片在地域上有差异,铺陈故事入高潮倒是都采取涉黑、涉暴、涉凶。
《控制》科幻了些,《强哲》写实了些;《控制》脑多了些,《强哲》情多了些;《控制》想控制住观众,《强哲》想强折观众吗?
整体而言,前者插入式广告明显,玩弄逻辑思维、推断判定形式,讲故事弄些旧的新花样;后者平铺直叙,多展示韩国男人的刚强硬折,但为了展示这个东西,编故事方便起见,就拿黑社会开涮了,还顺带嘲讽下日本黑社会。
其实看来看去,似乎就是高利贷组织者。
其他更多的,也没啥了吧!
总之,东亚文化“孝”字做文章,混杂些观众喜爱的科技元素、暴力凶杀元素,凑合出了二部影片!
=========================================以下内容严重剧透=========================================前奏:动作电影频道看到的。
感觉还挺有趣的,虽然在马克说神秘人什么什么的,但是我下意识里就觉得马克是大BOSS。
越往后看越觉得不像,因为导演难道觉得我们都傻?
结果,让我有点失望。。。
电影最后一句话引发了我的兴趣吧。
我以为这里的评论会有很理性的分析人物剧情的,但是长评论还是吐槽居多(其实我也就点开了几个,如果没能看到你的,不好意思)正片:如果是我来塑造神秘人的角色,他会是一个控制狂。
他以用别人的秘密威胁别人为生。
拥有秘密的人是恐惧的,而他拥有所有人的秘密,所以他心中的安全感非常弱。
同时,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做事会十分缜密,他去的所有地方都有临时逃脱的方式,他在各个银行都有不同名字的帐户。
他拥有一个团队,团队的结构从上至下大概应该是这样的:神秘人 1人亲信 3-5人手下 40-60人被控制者 100+神秘人不会亲自给被控制者发话,他的指令会先传达给亲信。
亲信是他最信任的人,也许是他以前救过的人,总之亲信获得了神秘人的大部分信任,而他们愿意为神秘人付出生命。
亲信会把指令传达给手下,手下们从不知道神秘人的真实身份或者觉得联络他们的亲信就是神秘人,甚至他们认为根本就没有神秘人的存在。
手下会对被控制者进行监控,并汇报,同时负责给被控制者打电话。
神秘人可能会很享受这个游戏,他可能会自己成为一个被控制者,去体会被控制的感觉,同时观察其他的被控制者。
神秘人并不是完全邪恶的,他只是在利用自己的能力,发觉别人的弱点维生。
很有可能他的本心是善良的。
电影中,魔鬼这个角色,感觉不配做真的神秘人啊。
神秘人怎么会蠢到威胁别人直接用自己的工作手机号。。。
智商正常的坏人都不会这么做啊。
魔鬼的位置也过于危险,不适合神秘人观看正局表演。
所以魔鬼可能就是组织里的第三级:手下。
还有电影中的那笔赎金,神秘人肯定会很感兴趣赎金是用来做什么的,从而去追查赎金的用途,但是电影完全掠过了。
甚至他可能会派被控制者翻看马克扔掉文件的垃圾桶。
所以这部分的漏洞比较多。
最后神秘人再次通话,有可能是说刚那些漏洞其实都是神秘人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目前只想到这么多,嗯,谢谢。
片子设计了一个高科技的格局,帅气逼人的吴彦祖大官人总共只抢到800万,高科技呀,就这么一点?!
片子的经费预算还是太少,因此走的是软科幻,整片的高科技仅仅通过几个道具和场景来呈现;大部分的呈现方式则仍旧停留在2013年社会科技所有的阶段。
要知道,现在的北京,你即使到星级酒店上个厕所,同什么人用什么表情说了什么话,都没准有人在监视着你呢?
还可以,有可看性,不过还是吐槽几点:1.电影前面木纹说服男主要找出神秘人是谁,这属于电影迎合观众的需要,试想想,既然这一切都 是男主“”策划“”的,那他妈的不是早就是计划之中的,干嘛还出现这么一个桥段。
2.可以啊,一个普通保险的职工可以说服刑警队队长帮他“”“报仇”,800万啊,万一神秘将钱消费 了,呵呵,怎么办??
3.男主女友恰好是银行人员,巧啊??
4.全程监控的神秘人,你屌!!!
《控制》可谓是一部精心设计的反转剧,就剧本而言,凭心而论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片子节奏明快,不拖沓,复仇计划的真相层层剥开,悬疑的气氛掌握得不错,虽然到影片并没有带来特别惊喜的结果,但恰到好处的时长,降低了观感上的疲劳度;电影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熊孩子引发的悲剧和复仇,看完电影之后不得不说,一部不想做科幻的犯罪片,不是一部好的悬疑剧。
PS提前:看完电影本无意说什么,但是翻开豆瓣的影评,一大把四星五星,尤其看到那一两个明显捧臭脚的影评(敢问兄台收了200还是500?
),呵呵了。
于是来写写观影感受。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剧本构想在国产电影里还算牛逼,但是让毕国智拍出来,就让人感觉细节漏洞太多,从大框架到小细节都不够合理,以至于电影最后的翻转都已经无能为力;导演对电影节奏与演员的把控都欠缺功力,吴的部分表演相对还好点,姚演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女主,在戏中的表演还显得非常空洞;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犯罪/悬疑电影,整片的节奏过于平缓,也缺乏合理的冲突与小高潮,始终不能给观众制造出紧促与悬疑不断的条件,让观众可以投入到电影中。
这部片子在豆瓣推广时打出了四个关键词: 动作、 科幻 、悬疑 、犯罪,但是看完电影的话,动作和悬疑好像和这部电影并没太多关系。
科幻?
在本部片子里简直就是个笑话。
任达华和戴立忍那一拳一拳打的,这片子里倒是能和犯罪挂钩了。
在预告片里,则主打了悬疑,让人以为这会是一部节奏紧凑的悬疑电影,至少能赶上印度翻拍的《狙击电话亭》(《痛击》)的一半吧?
差距不说了,没看过《痛击》的就推荐大家看一下吧,同样是通过电话控制,看看印度甩了这部电影多少年。
在男主复仇的大框架下,男主的选择也难以说服观众。
在从熊孩子变为斯文男的这20年的成长时间里,他有无数种风险更小的可以选择的方式,最后却找到一个所谓的“人性弱点”,选择了和几个小伙伴冒着枪林弹雨和巨大的生命危险让两拨黑社会互射这最莫名其妙的方法。
魔鬼”戴的全盘监视,片子试图用高科技的时代背景来解释,但是导演在面对这个框架时也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整片的高科技仅仅通过几个道具和场景来呈现;而片中角色其余的行事方式则仍旧停留在2013年社会科技所有的阶段,包括使用手枪机枪作以及为广告不断露脸的凯迪拉克等等,就不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社会科技的发展就仅仅停留在手机透明了这样的变化上?
与其如此,还不如就把故事放在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全城监控的今天,要知道,你从长安街走到复兴路,不仅你哪个时刻出现在哪,可能你在敏感词那边上厕所时,嘘嘘完脸上有没有舒展一下,一些人都能看得到。
框架和背景设定其实有些时候并不太重要,但是这部电影节奏一点也不紧凑,容易使人产生“啊我看到你们在试图演紧张了,可是你们说话都这么慢条斯理还莫名其妙就上个床我就是紧张不起来”的感觉。
这种条件下,观众很难有心思投入进去欣赏电影,这些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不断的困扰着观影人。
至于电影中的很多细节,也都经不起推敲,槽点简直太多。
举两个栗子:一个斗狗坐庄的,如果连坐监狱都怕而被控制,为什么会冒险一个人拿把手枪去和一堆机枪对射?
这种来自于性格的癫狂与冒险并不能用被控制到无奈来解释;男女主莫名其妙上床简直是为了电影要有床戏而床戏,在吴给黑社会讲述的背景下,这都能讲出来,不知道是为了说明两位黑社会大哥耐心好呢,还是为了说明性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超过了金钱,所以吴在被绑着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来点小荤段子让大家刺激一下?
全程控制人的魔鬼大哥,双卡双待早就是多年前的技术了啊,你就算不弄两个手机一个生活中用、一个控制人时候用,你平常就不能关一下变声软件或者换个号码吗?
非要最后给打一个电话就给识破了?
电影最后的电话如果不是为续集做准备,而是反转再反转的话,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滑稽戏了。
前一个故事都说不圆,恐怕没有观众愿意跟着你惊叹并去猜测后边这个反转是什么吧?
俗套!又玩的是子报父仇的老梗,为此还兴师动众建了个虚拟城市又是为何?何必呢!
其实还挺好看的。。。虽然觉得应该有bug,但我智商太低,还没想清楚bug到底在哪里。。
矣~ 姚晨怎么爱当花瓶了的说
故事讲得也太牵强了。安以轩的腿怎么那么粗了。
这也是科幻片?无法定位本片的类型,喜剧片还差不多(好几处想笑)拿观众智商与耐心开玩笑,剧情够乱的。细节上不能自圆其说,最后的反转还是很精彩
2014.03.05
表达的是人性,也是高智商,大心脏。
山寨 《eagle eye》。电脑的配音男声恶心死我了。
我想赠予这部电影“史上最搞笑犯罪片”的殊荣,并且将其改名为“一个熊孩子引发的血案”。剧情还可以,阿祖很豁出去的露了肉,依旧好看。但演员演技、配音、对话、逻辑全部都很雷,但是属于雷的最高境界:让人滋生出“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看看结尾到底有多雷”的想法。搞笑犯罪片神马的不错,我很欣赏。
很像惊天盗魔团的感觉,不过整个推理有些牵强……姚晨真心让人出戏,换成舒淇多好……泰哥:我最后问你一个问题,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魔鬼:大哥,我爱的一直是你!吐槽完毕
装
小夥伴復仇記~~
吴彦祖真帅
是我喜欢的类型
下了就后悔了,10秒扫了一下,不能白下,打个1星
剧中人设定在未来世界是为什么呢?吴彦祖严重透支自己的帅气。整个故事看的人昏昏欲睡。观众看高智商的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国内编剧智商能跟上时代节奏么?实在不行就别勉为其难搞反转了。
原以为很烂,但是真算是没白费钱。剧情挺曲折的,国语配音太恶心,咋就不能粤语原声啊。有一个疑问,二当家那么牛逼,咋就没想起来在保险公司见过吴彦祖啊,而且人家一开始就说自己是个卖保险的了。
结尾不够惊艳,但整体蛮扣人心弦的。
导演和编剧有野心,但是最后的反转已经在戴立忍的暴露的时候,都一目了然了。
有吴彦祖就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