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玛格南摄影师按下快门的刹那,当百老汇演员唱响第一个音符,关于911的历史叙事便分裂成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定格在双子塔坍塌瞬间的视觉震颤里,一个流动在纽芬兰岛38小时的人性交响中。
灾难的艺术再现由此呈现出独特的双面性——玛格南摄影集以每秒1/500的曝光速度切割历史断面,而音乐剧《来自远方》则凭借戏剧特有的时间延展性,编织灾难的涟漪效应,让事件的回响在时间的深处久久不散。
在玛格南摄影师冷峻的镜头里,罗兰·巴特所谓的“刺点”化作钢筋丛林中的尘埃云团,消防员头盔上凝结的血迹,以及悬停半空的公文纸页。
这些凝固的瞬间以零度叙事的方式将灾难转化为集体记忆的标本。
而在《来自远方》的剧场中,当女机长贝弗利·巴斯唱响《Me and the Sky》,她的生命轨迹在灾难的背景下与一架钢铁巨鸟的坠落交汇,形成一种命运的复调。
飞机不再只是袭击的象征,更是女性突破职业天花板的隐喻,使这场灾难获得超越时空的寓言质地。
两种艺术在时空中形成了奇特的复调。
玛格南摄影师们遵循“见证伦理”捕捉的创伤现场,执行“旁观他人之痛”的职能。
而音乐剧把镜头转向灾难的边缘:大西洋上空38架盘旋的客机,纽芬兰岛民翻遍厨房凑出的9000个面包,犹太老妇用教堂烛台为穆斯林青年点亮祈祷角。
这些叙事褶皱里的微光,意外构成了“奥斯维辛之后”的诗意可能。
在甘德小镇的临时剧场里,华尔街股票经纪人和非洲移民厨师分享同一瓶威士忌的桥段,与摄影集里那张著名的人群逃生照片形成镜像。
前者在戏剧柔光下模糊了身份边界,后者则通过广角镜头凝固了集体创伤。
两种艺术媒介在空间维度上搭建起了“创伤中心”与“治愈边缘”的对话场域。
谢幕时演员们手拉手跳起纽芬兰传统舞步,这个共同体重构仪式瞬间,与玛格南照片里幸存者手挽手穿越瓦砾的画面,最终交汇成同一个意象。
纪实摄影以锋利的棱角保存记忆,而戏剧则提供柔性的抚慰,使苦难得以被讲述、被分享、被理解。
在记忆与遗忘之间,我们既需要凝视伤口的锐利目光,也需要在共鸣中找寻重建的可能。
最近刚好看了这部还有马格南摄影集,以上内容感悟+AI 润笔
全片最爱的一段就是女机场的独唱,翻来覆去听了好多遍,就在网上搜了下相关资料贴在下面。
《来自远方》官网:https://comefromaway.com/index.php《贝弗利·巴斯于 9 月 11 日飞往美国航空公司,她的故事变成了音乐剧》:https://www.mamamia.com.au/beverley-bass-come-from-away/以下是对报道的翻译:没有多少人可以说他们坐在观众席上,在短短4分19秒内观看了他们在舞台上记录的整个人生。
但贝弗利·巴斯(Beverly Bass)可以,她一共观看了“她自己”的《我和天空/Me And The Sky》 158次。
她对音乐剧《离家出走》的每一个字都了如指掌,这部电影设定在9月11日袭击事件发生后的一周,讲述了当38架飞机被迫意外降落在加拿大甘德小镇时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故事。
贝弗利是这些飞行员之一,她回顾2001年在甘德的那五天,怀旧和悲伤交织在一起。
基地组织劫持使用的两架飞机是他们的——所属美国航空公司。
“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被挟持的)人是我们两架飞机之一的机组人员,袭击五角大楼的机长 -他和我住在同一栋公寓楼当我们在纽约受雇时,”贝弗利告诉记者。
但他们要到30小时后才知道同事的命运。
当时他们发现自己在一个人口不足10000的小镇的停机坪上被限制在飞机上28小时。
“我们在9月11日上午10点降落,工作人员们到飞机上说“你要到明天才能下飞机”。
我们节省了晚餐的送餐服务,分发了毯子和枕头,并放上电影。
当时天气很好,我们很高兴能够打开飞机舱门,我们会邀请他们 [乘客] 回到驾驶舱轮流过来参观,”贝弗利说。
第二天早上7点30分,当贝弗利、她的机组人员和他们的156名乘客终于被送进航站楼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候机楼的每一面墙上都摆满了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你甚至无法想象的食物。
但我们早上下飞机,[我意识到]他们一定都吃饱了“晚上准备食物。
这是我第一个念头,我们不是在一个普通的地方,”贝弗利告诉记者。
对于来到甘德小镇的6700名陌生人来说,他们对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的经历充满了善意。
这就是为什么它能以音乐的形式而永垂不朽——而贝弗利是主角之一。
但这并不是贝弗利一生中唯一的非凡经历。
1976年,贝弗利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第三位女飞行员。
1986年,她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商业飞机的女机长。
那年晚些时候,她担任了商用喷气式飞机历史上第一位全女性机组人员的机长。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她必须应对一个尚未准备好让女性进入驾驶舱的行业。
当她刚开始找工作时,有人告诉她,“我们不能让一个女人带着我们的高管到处飞,他们的妻子会怎么想?
”“我甚至不认识另一个女飞行员。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
所以我在机场是个怪人,”她告诉记者。
因此,当一位防腐师向她提供了一份工作时- 运送死者尸体,她无法拒绝。
“我白天上大学,下午和晚上我会飞运尸体,”贝弗利说。
“我会坐那架单引擎飞机,里面装不下棺材。
尸体会放在担架上,上面盖着一张床单,货物抽屉很小,所以你必须把担架倾斜到把它放在飞机上,然后床单会掉下来,头会在我的右边,”她说。
“我不得不翻过他们的脸才能坐到我的座位上,所以他们在旅途中就在我身边。
我很高兴能拿到飞行报酬,我不在乎他们在里面放了什么。
”为美国航空公司飞行32年是贝弗利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之一,在 9/11之后的七年里,当她还在为美国航空公司飞行时,她经常从机组人员那里听到她来自甘德的一名乘客在船上,所以她会上前聊天,共同回忆那段经历。
自2001年的那五天以来,她已经六次回到甘德,如果COVID-19允许她在2021年到达那里,那么在袭击发生20周年之际,她在同一家酒店(假日酒店)预订了14间客房。
至于关于她的经历的音乐剧,贝弗利坚持你应该去舞台上看“她”。
2018年十月,《来自远方》在百老汇成为全世界登台历史最长的加拿大音乐剧,赢得了50多个奖项。
贝弗利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收到年轻女孩的电子邮件和信息,她们通常穿着自己的飞行员制服,演唱她们自己演绎的《Me And The Sky》。
从她开始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的那一刻起,她的同事就告诉她,她是一个“开拓者”,但即使在50年后,她也很难将自己视为那样。
“也许50年后我将能够说‘是的,我曾经是’。
但我只是一个梦想驾驶飞机的孩子,我要实现这一目标。
幸运的是,它对我有利,”她说。
“我的生活如此美好。
我是一个老妇人,三月份我将69岁,我仍然在驾驶喷气式飞机,”她补充道。
对于那些可能认为关于911的音乐剧“太悲伤”而无法在夜间欣赏的人来说,贝弗利有这个故事要分享:“我在DC的时候请了一个年轻人去看这个节目。
他是我们美国航空公司的年轻飞行员之一,他是撞上北塔的副驾驶的儿子。
他父亲去世时他15岁. 我们在航空业有我们所说的“失去的十年”,因为在911之后我们有10年没有雇佣一个飞行员。
他是9/11之后雇佣的第一个飞行员。
他是在 2011 年被雇佣的。
“所以如果他能看到这个节目并且绝对喜欢它,我不知道人们怎样才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今天要聊的这部作品《Come From Away》,中文译名《来自远方》,是同名话剧的官摄版本。
根据真实历史改变,讲述了在911灾难发生时,近7000名旅客被迫滞留在纽芬兰一个名叫Gander的小镇的故事。
上映时间是21年的9月11日,这个节点有两重意味,一是纪念911事件20周年,另一个是在那个时间,因疫情所关闭的百老汇终于重新开放。
在影片的开头,还特意增加了一段观众入场的画面。
今天,我重温了这部作品,并且打算聊聊它。
关于CFA有很多溢美之词,在那些把它称为百老汇新经典的文章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对于其音乐,结构的分析,在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
只列举我感触较深的一个点:它的结构设计和舞台调度真的很炫!
这里并不是指的其舞台布景有多么华丽,恰恰相反,全剧用到的素材只有一个背景板,几颗树干,几把桌子和椅子。
这些道具在10位演员的手里,通过的简单的变化呈现出了机舱,酒吧,运动场等诸多场景。
每个演员都进行了多角色扮演,10个人共计塑造了30多个角色。
全剧节奏紧凑,不仅没有中场的休息落幕,甚至连留给观众鼓掌的间隙都没有。
舞台调度和技法令人折服。
但这都不是我选择在当下重温它的理由。
重看CFA,是因为它回答了一个问题:在灾难发生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在触动我们。
它同时也在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CFA会是一个难得的好故事。
当下的人们对于CFA的背景设定并不感到陌生:因为突发的灾难,近7000人临时被通知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跨国流动,而是被迫被隔离在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镇上。
所遇到的困难也很容易想到:没有住所,小镇居民需要临时改建运动场和学校来容纳这部分旅客;没有物资,7000个人为期5天的吃饭问题亟需解决;以及最主要的——恐惧情绪的蔓延——谁也无法确定,滞留在甘德机场的38架飞机里面还有没有炸弹,谁也无法确定,在你身边的穆斯林会不会是另一个恐怖分子。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
一、关于偏见和歧视CFA几乎囊括了所有能产生偏见和对立的要素:性别歧视,少数族裔,LGBT,但你稍稍了解下背景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强行添加的人物设置,舞台上所有的人物均有对应的人物原型(影片结尾处放出了各角色与其人物原型的合影)。
这么多人汇聚在一个小地方,不仅不是本地人,甚至大部分人都不说本地语言。
恐慌的情绪在灾难前一定会蔓延,尤其是在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下。
在未被告知外界情况,封闭在机舱28个小时之后,机内人员已经开始高呼“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而当他们听到布什的宣言之后,另一种情绪也悄然滋长。
比如对于穆斯林乘客反复排查,层层设卡。
直到他们发现,他们可以共享同一种语言。
“Suddenly w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the Bible].”这中间有一段不同语言、不同声调、不同习惯的祷告交织在一起的演唱,非常震撼。
而我一直认为,这里的Bible更像是对于Humanity的一种指代。
因为人类的同理心,才会出现凯文说“感觉全世界的Gay都在这个酒吧里”;才会让穆斯林大厨被邀请进厨房一起准备应急食物,也才会有女机长贡献的那首全剧最著名的《Me and Sky》。
面对7000个陌生人,这里没有本地人对于外地人的嫌隙,更没有外地人对于本地人的推搡。
如果个体之间无法互相理解,那反复被宣扬的同一种语言和同一种信仰是否也就没有了意义?
二、关于无差别的爱在滞留甘德小镇的旅客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19只动物。
BONNIE在机舱发现这些猫猫狗狗的时候也是有些慌张的,何况里面还有一只纽芬兰从来没有过的倭黑猩猩。
他们是否健康?
是否有传染病?
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是否还有人力能来照顾他们?
没有人能够回答。
那么要怎么处置他们呢?
不要让他们下飞机?
找个房间把他们统一关起来?
还是索性来上两铁锹?
对于把动物称作自己“other kids”的BONNIE来说,她要选择救助他们。
在这5天里,她甚至帮助那只倭黑猩猩进行了接生。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要扩大对于生命的定义,越需要呼唤无差别的爱。
如果历史倒回,今天可以在“危机关头”对于另一个物种下手的人,或许也会在“非常环境”下对另一个人种下手。
那谁又知道,你们是否有一天会因为讲的是不同语种而被针对呢?
三、关于理解与回馈一个几百人的小镇要如何接纳7000人呢,他们的答案是去找这些人所需要的一切,并无偿的提供给他们。
或许是事情发生的过于突然,他们还没有悟出在家做一个肉饼就能卖100美元的商机。
对应的,尽管在送别这些世界旅客时,岛民们一再表示什么都不需要,但在他们离开之后,岛民们清点小镇的留言箱,发现里面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货币。
10年后,那个曾经担心邀请他留宿的房东偷他钱包的小伙子,带回来了他为镇上学校筹集的100万的奖学金。
纽芬兰也成为了除美国之外,唯一一个获赠世贸中心钢铁骨架的地方。
我们看了很多关于众志成城的宏大叙事,在这样的叙事里,我们称颂的对象被凝结成一种职业,一种形象,甚至是一种抽象的中心化的存在,唯独没有人。
你很难想象,如果CFA的这场救助,是由加拿大政府定调,纽芬兰指导,甘德小镇村委会统一调控的,那这个故事会干瘪到什么样的程度。
施救者可以和被施救者一起在酒吧欢歌饮酒,亲吻鳕鱼。
但如果面对的是一场“慰问世界人民”的小镇汇演,不知道他们还能否裹着毯子笑着接受。
在豆瓣,在云村,很多人都在诉说自己为何被CFA感动。
但所有理由的核心,都是看见人,看见生命。
你面前的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某地居民,某个职业或者“某位不听管教的人”。
在灾难面前,最能打动人心的,绝不是“众志成城”的呼喊,而是“守望相助”情谊。
看见人,看见生命,“守望相助”永远比“众志成城”更可贵。
Welcome to the Rock!
这还是我看的第一部真人真事改编且让人从头哭到尾的音乐剧。
一定要看到最后演员和原型的合影,甚至还有倭黑猩猩。
而且他们真的亲了鳕鱼(´▽`ʃƪ)私以为歌的话其实并没有好听到会让我有去找资源下载的冲动。
剧的点在于恐袭阴影下的人类互助,感人至深。
所有的音乐都是在为故事服务,所以从“剧”的角度,整体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即使我没事先知道它得过托尼奖,也会这样认为。
当然,有一首歌一个场景印象还是很深的,不同种族、国家,不同宗教的人都在教堂祈祷(埃及人去了图书馆),真的感慨良多。
这种人类共同体的题材看多少遍都不够,对加拿大纽芬兰的好感度也直线上升。
怎么说呢,《来自远方》就像是清晨第一杯拿铁,冬日里的暖阳,疫情后的第一响烟花。
会让人觉得这世界也没那么差嘛。
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在中国看到巡演(•̀ᴗ•́)و ̑̑
飞机上看完了《come from away》,发现自己果然更喜欢美国音乐剧,不知为何相性很好,可能也是因为能听懂一些。
最感动的地方是女机长自述自己的职业历程那部分,从年少的梦想追逐,载殡仪飞机运尸体,到成为成功的飞行工程师。
直到最后因为911,眼见自己的所爱成为杀人武器的落寞。
起承转合,我眼里含泪。
真的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和桥段了。
整个故事围绕着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紧急航空管制,大量飞机迫降纽芬兰,当地的小镇开始接受这些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乘客。
围绕着不同乘客之间,和居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他们从开始的陌生和恐惧,到成为朋友互相慰藉。
有因911被区别对待的中东乘客,最终被接纳参与志愿服务;有动物组织的负责人,全心全意照顾机舱中被遗忘的动物;有原本亲密的gay couple,在“旅程”后分道扬镳;有互不相识的老年男女,最后结为良缘;有黑人小哥被当地人的善心打动,积极筹备捐款;有儿子在消防队任职的母亲,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挚爱,但也被当地人慰藉。
911后,38架次飞机迫降在Newfoundland旁Gander小镇,小镇一下多了近7000名乘客,演员们一人一句讲述着这些乘客到来之后的故事。
乘客与乘客之间产生了联结,乘客与当地居民产生了联结。
女机长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一位母亲不停打着儿子的电话,希望得到信息;Bonnie一心想着机上的小动物,等等。
灾难把原本两群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帮助,甚至建立了友谊,发生的故事有趣温暖。
最后,在911发生十年后,这批乘客再次回到了Newfoundland,与小岛居民重逢,这一段真的太感动。
战争和灾难是扰乱人类社会秩序的两大杀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
这是一部台词很多的音乐剧,唱的比重比汉密尔顿小很多,但是旋律都特别带感和好听,时而轻松,时而紧张,张弛有度,特别棒!
台词摘抄:1. Tonight we honor what was lost. But we also commemorate what we found.2. You are here. At the start of a moment. On the edge of the world. Where the river meets the sea.3. To the ones who’ve left. You’re never truly gone.4. To the ones who come far away. We say welcome to the Rock.
9.11的背景下,5天,19个动物,7000多位无家可归的人在一个叫做石头岛上,与当地居民的故事。
20年前的那天,这场人为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与悲痛,20年前的那天,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先说一下感觉不足的地方。
前半段个别部分,感觉完整性会有些不足,但后半段越来越好。
并且融入的元素有些过多,太多想表达的内容,但个人感觉,有些内容跟故事主线和背景相关,例如关于种族和宗教,感觉是可以,但有些其实并不必要,例如性别,同性恋和女性平权的元素,虽然可能都来自真实和采访、调查得知的信息,但需要有所取舍。
全部容纳在一部一个多小时的音乐剧中,会显得有些满,有喧宾夺主之嫌。
另外,音乐方面,除了女机长solo的那段,以及“im an islander”,其他部分的音乐不是太有记忆点,相比经典剧目的创作来说还存在一些差距。
但上述提到的缺点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是如果可以完善会更完美。
但作为一部小成本的音乐剧,编排很巧妙,每位演员都很有实力,身兼多个角色,场景转换通过简单的道具位置和灯光变换体现的很流畅。
国内也真的是应该学学,动辄就是大制作,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但实际成品后演不了几场,导致高昂的票价。
而国外其实除了众所皆知的那几部经典大制作,现在大多数都转型为小成本,精制作。
一旦上演不会造成大家看不起的票价,并且一演就是几百场,好多年。
即便不从艺术角度,从经济角度来说。
这才是正确的运行轨道。
作为9.11题材的作品,视角比较独特,没有把悲伤和痛苦作为重点,而是温情与快乐。
告诉人们伤痛的背后,总有那些也许你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愿意伸出援手带来温暖。
算是一部上乘音乐剧作品。
结尾很棒,又拉回了主题,并且最后的乐队营造的欢乐气氛放佛是在告诉人们,没有永远的悲痛,让我们记住它,但依旧充满希望并乐观的走向未来。
致9.11离去的人们,被铭记的就未曾远去。
In memory of 911 2001, a Tony award musical is brought to screen and released in Sep 2021. 12 powerful cast members shows how people from different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work together to face challenges and fight against difficulties (^▽^) , even though there's hardly dancing features this time. anyway this is a real movie full of humor and heart (*๓´╰╯`๓)♡
《汉密尔顿》之后又一次领略百老汇音乐剧的魅力,感谢网络,感谢新科技,感谢b站。
无论是《汉密尔顿》还是这部《来自远方》,都给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都是小团队打造的大制作,《来自远方》更是如此,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几个道具转移配合灯光的明暗变化就完成了场景的转换,音乐的节奏也同样紧凑,形式上采取独唱、重唱和合唱多种方式,说话语速跟上了音乐的节奏,结合纽芬兰地区不遵守英语的语法,如You are here at the start of a momentWhen the world may be falling apartLead us out of the nightWhen there’s hatred, Let me bring you loveWhen there’s injury, Your parden,loadAnd where there’s doubt, True faith in youWhere there’s despair in life, Let me bring hopeWhere there is darkness,only lightWhere there is sadness,ever joyTo be understood as to understandTo be loved as to love with all my soulMake me a channel of your peaceWhere there’s despair in life, Let me bring hopeHey,hey,come on inside, Nothing ventured,nothing tried.You found your heart, But left a part of you behindThe pace of life and work, And where you’re goingSomething makes you stop and notice, And you’re finally in the momentSomewhere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某个偏远地方的某处-In the middle of who-knows-where – Who knowsThere you’ll find – something – somethingSomething’s goneSomething’s overSomething’s doneSomething’s changedSomething’s rearrangedSomething’s strainedSomething’s missingSomething’s lostSomethings costSomething’s notAnd wherever you are – Something’s goneYou are here, On the northeast tip of North America, on an island called Newfoundland,I’m an islander, I am an islander – There and here 远在天边To the ones who’ve left, you’re never truly goneWhen the sun is setting and it‘s darker than beforeIf you’re hoping for a harbor, Then you’ll find an open door全剧的舞蹈非常之接地气,演员肢体语言丰富,以自然配合情绪和剧情发展为主,某些段落使用节奏强烈的踢踏舞,动作奔放,情感自然流露。
故事发生在9-11恐怖袭击发生时,美国38架商用飞机临时降落加拿大纽芬兰地区的甘德岛,乘客们惊魂未定,受到岛民热情友好招待。
由于事发突然,飞机上7000多名乘客来自于全世界98个不同的国家,大到民族差异、宗教差异、文化差异,小到年纪差异、性别差异、性取向差异、个性差异,身份差异……纽芬兰常住人口不到1万,突然间人口几乎翻了一个倍,安排住宿,准备食物,还要照顾到以上那些差异,要安抚情绪,甚至还要照顾随机到来的19只小动物What a challenger!听听当地的志愿者怎么说:- 纽芬兰人就是互帮互助这样长大的”- 大家非常友好,就像镇长说的,人们需要帮助,你就帮助他们,不管你是谁,你的宗教,你的性取向,世界不就该这样运转吗?
- 你永远不会后悔你给予的东西- 如果一直都在你的小社区里,你也就永远无法开拓视野,你无法体验其他文化,它给了我们一个了解他人的机会镇长说第一天 我们有七千个陌生人 strangers,第三天 我们有七千个朋友friends,第十五天 我们有七千个家人families本剧结束在十年之后,当年的很多乘客回到了甘德镇,他们中很多人的人生因为那次特殊的际遇改变了方向,来自英国的尼克无法和来自德克萨斯的黛安保持长时间的异地恋,于是搬去了德克萨斯,他们结婚了,蜜月在纽芬兰度过;两个Kelvin分手了,老板Kelvin有了新的秘书,也是新的男友,每年的9月11日,他给员工放假,让他们到外面去做善事,成了一项传统;那个曾经担心邀请他留宿的房东偷他钱包的小伙子,带回来了他为镇上学校筹集的100万的奖学金~好暖!
喜欢最后一幕里的台词 “Tonight we honor what was lost, but we also commemorate what we found”看了好多部和9-11相关的电影戏剧,这部最爱!
百老汇音乐剧《来自远方》(Come from Away)是一部彰显人性之光很有魅力的音乐剧,曾获得托尼奖。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音乐剧《来自远方》的音乐和歌本由Irene Sankoff和David Hein创作,讲述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发生之后,38架飞机被迫在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小镇甘德降落后发生的故事。
近7000名乘客滞留机场,小镇人口瞬间翻了一倍。
在尚未接到明确迫降原因及疏散方法的情况下,小镇居民迅速自发组织起来,毫无保留地接待了这些陌生人,不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性取向,为他们提供住房、食物、衣物。
在了解到迫降的真实原因后,乘客们经历了恐慌、绝望,极力想与亲人们取得联系,为所爱的人们祈祷,而小镇居民们则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乘客们与居民们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陌生异乡人之间的尴尬,到逐渐放下防备,最后彼此支撑。
音乐剧以十年后机组人员、乘客与小镇居民的重聚结尾,点题这些“来自远方”曾一度滞留的人们。
正如剧中甘德镇镇长所表达的,“今夜,我们向失去的一切致敬,但同时,我们也纪念我们所找回的一切。
”这部音乐剧被多家媒体誉为年度暖心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
“9·11”事件是一个沉重的题材,尤其是对于亲历者来说,这依然是一道不能触碰的伤疤,这部剧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种“净化”悲伤的效果。
戏剧的“净化”(catharsis)功能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旨在形容观众在观看悲剧的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悲伤也得以释放,从而获得灵魂的平静。
这也是为什么,当《来自远方》在美国巡演时,无数观众携家人一同走进剧场,在这部剧中流下了泪水,收获了温暖,他们将它称之为“9·12音乐剧”,因为它关于明天,关于治愈,关于重建。
音乐剧中的《me and the sky》歌曲非常动听,女机长在听到 911 噩耗之后,用这首歌描述了自己从小梦想当飞行员以来的人生历程,以及对此事的无比痛心。
聆听此曲,都会被女机长的认真与热情所感动,人生就应该克服环境的险阻坚持自己的梦想。
不太好听,靠和音撑的演出。一星加给老年人主角。
演员面相都好和善好正能量
对911事件没有什么共鸣,更别提这是余波,所以并没有那么触动,打开多次才看完。调度很强,演员的表演也很赞。女机长那首歌赞
大事件下的小角落 还是有点意思。对舞台剧这种形式没有太大兴趣。
这官摄太棒了,方方面面都是。祈祷的一幕戏和倒数第二幕的突然压抑都是神来之笔。所有悲伤的经历都会带走你的一部分,更何况是911这样的事件,他带走了每个人的一部分且永远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代表了来自陌生人的最大善意。音乐好听,演员出色,几乎整场又蹦又跳,还保持很高水平唱功,故事也太棒了,细节丰富,幽默和感动并存,突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乐观,而且这个时点给重返剧院的观众们多大安慰啊
911支线故事,一方舞台汇聚整个世界。灾难中的光亮,阴霾中的芬芳。
百老汇平均水平,但转场很巧妙
看过最差的音乐剧没有之一,剧情平铺直叙毫无波澜,歌只有第一首能听,真的烂。
I'm an islander. 纽芬兰岛Gander小镇。喜欢女机长的故事,原型是 Beverley Bass, the first woman captain for American Airlines. "And the one thing I loved more than anything was used as the bomb" 真是听着很让人心痛。
舞台布景、声光影、演员不同角色切换自如,这些都很不错,百老汇不愧是老牌,玩得很专业,对911没太大感触,情绪共鸣起不来。国内在类似的现代舞台歌舞剧确实得好好学习一下老美,传统戏剧舞曲搞太多也没必要,融合现代生活、事件的特色舞台剧,更容易文化输出。
很感动!开始感觉可能有点闹腾,而且因为每个演员都担任了好几个角色,会有点错位的诧异感。不过最后那种厚重感和爱的传递的正能量还是传达到了,尤其是从那些人起飞离开后开始,那种怅然若失,挺戳人的。
过度煽情,但眼泪不值钱,歌不错,特别是机长姐姐那首。
后半段很棒。所有演员的功底都超扎实。喜欢机长的Solo
没多大新意的911团结一家主旋律音乐剧电影,穿插了太多没意义的内容,整体显得很碎。
很难看。过于急切地想表现有多么多元化的包容,反而显得很虚假做作的政治正确。想刻画小人物不如乐队来访细腻,想做群像也不如大船,对演员也没什么演技要求能唱歌就行(这点从有多少学生演出就能看出来了)歌曲抓耳但是听了两遍就会腻,我觉得唯一挺不错的38 planes居然删了。最出名的me and the sky单独拿出来确实很出色,但是放在剧里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在至暗时刻远渡重洋而来的这一壶暖人脾胃的良药,治愈的轻抚从耳朵直达灵魂。虚拟的线上观剧弥合裂痕的音波不仅是疫情期间空剧院的魔法再现,亦是大伤痛纪念日二十周年的天国来电。远在天边的世界尽头,故事终结,河海相会,于最绝望的孤岛深处,被最灿烂的人性光辉拯救。聚光平等地打在女性,性少数和少数族裔的面庞。孤舟不孤,人与人集聚成群的意义辐射朴实真挚的大爱。群戏构思应用人与群的概念,在单人群像切换和社群身份更替之间灵活闪现,演员出色的演绎令同样的面孔和音色焕发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光彩——毫无交集、陌生面孔的人们,因为悲剧的契机被迫聚首遗世独立的小岛——敞开大门和善意迎接不速之客,普世寓言中古老的良善,却是当下失落洋底已久的宝物。价值的丧失与退化,人与人心灵再难叩响的阻隔,自毁巴别塔的危机时刻从未如此紧迫高悬。
体验了一把在剧院看睡着的情况
包餃子劇
当时看的时候其实情绪挺平的没啥多大的感觉,但哭还是照样哭。哭美好的人性,哭善良,哭大爱,哭世界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