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撕裂的末日

Equilibrium,重装任务,平衡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泰雅·迪格斯,艾米丽·沃森,安古斯·麦克菲登,多米尼克·珀塞尔,肖恩·宾,克里斯蒂安·卡赫曼,约翰·基奥,西恩·帕特维,威廉·菲克纳,大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撕裂的末日》剧照

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2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3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4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5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6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3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4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5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6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7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8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19撕裂的末日 剧照 NO.20

《撕裂的末日》剧情介绍

撕裂的末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界核战争后,政府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封闭感情,变成行尸走肉。 约翰·普雷斯顿(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是政府军事部门高级官员。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同事艾洛·帕特杰(肖恩·宾 Sean Bean 饰)因藏有一本违禁书籍也未曾幸免。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玛丽·欧布莱恩(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被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奇妙动人景象所陶醉了,也深深的为每天履行的破坏艺术的行为感到愧疚和内疚。 他的反常行为,被一直窥探其位置的新同事布兰特(泰雅·迪格斯 Taye Diggs 饰)看在眼里,于是想尽办法,试探约翰的虚实。在工作与道义之间,在危险与安逸之间,在情感与沦丧之间,约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断案吧!寇准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Season2东北恋哥2对你爱不完哥布林杀手第二季良知堡垒红槐花速度与激情7打狗棍问问你的心茱莉与魅影男孩三生有幸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三国恋一夫四妻奇婚记白色相簿2唐山大地震太空一号同学会大逃杀断线人生沉静如海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第一季魔具少女通留下来的人桑迪顿第二季路从今夜白之遇见青春人生回环赛范·德·沃克第三季超时空同居

《撕裂的末日》长篇影评

 1 ) 人的情感是不能被抹杀的

世界核战争后,政府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封闭感情,变成行尸走肉。

约翰·普雷斯顿是政府军事部门高级官员。

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同事艾洛·帕特杰因藏有一本违禁书籍也未曾幸免。

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玛丽·欧布莱恩。

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不得不说的一部经典,炫酷的场面,枪斗术的起源,简单而深刻的反乌托邦世界观。

强制的收敛和抑制的爆发,人的情感和自由意志岂能被抹杀?

贝尔颜值太高,全程开挂,表示还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枪斗术,太炫酷简直帅炸。

结尾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节奏。

 2 ) 如果世界上只能有一种声音 那么只能是谎言

我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如果在十年前看,那时的我可能会觉得这片子剧情真扯,男主好帅。

但处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本片的剧情却能让我有诸多联想,感触颇深,我们现在,难道不正在大跨步地、不受控制地走向这样的深渊吗?

统一思想的口号多么可笑啊,如果世界上只能有一种声音,那么只能是谎言!其实这部电影是逻辑自洽的,从男主的角度来讲,他个人的武力值和周围的人相比是可以绝对碾压的,但就是这么强悍的一个人,仍旧逃不掉被操控的命运,唯有靠着周遭那么多人的牺牲才激发出他的觉醒意识。

反观我们,作为普通而又分散的个体,在根本没有能力碾压权贵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做到冲破愈渐窒息的锁链呢?

 3 ) 撕裂的末日

像是电影1984里对于人类本性的压制,而至酷中的人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自由。

当失去了感情生活,日子将会一潭死水,如同永远经历着失恋情绪,也或许有药剂的作用将会永远的感觉不到痛苦,自然也将永远感受不到快乐。

或许快乐与悲伤不能在一生当中得到正比,但失去任何一方都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片中帅哥武打动作很炫,但最后比枪那对徒手交搏却拍得很烂,搞得跟过家家似的。

而柱子后面的2人应该明显在视线之中的,却到后来才去解决,切掉脸部的镜头怎么也应该喷点血出来的,难道没动脉?

一个成年的父亲反而没有儿子聪明和善于伪装,也能够解释儿童拍恐怖片的效果会强烈很多。

 4 ) 记忆有差,片不差。

记忆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

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或者是初中,那个还习惯称呼黑客帝国为二十几世纪杀人网络还是网络杀人的时候,在上海卫视看到了这个片子的一角。

电视中两个身穿白衣的男人手持双枪,在一个空旷的白色大厅中,脚步稳健定神闲的双手持枪,仿若推掌般动作交叠。

不再有声嘶力竭举枪横扫的失心疯,主角们也不再一脸苦逼模样的眉头紧锁,并架着双枪一头大汗的前后左右斜的蹦来跳去一副要摆脱地心引力的傻样子。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人将中国功夫的兵刃相击,运用了在枪——这种现代远距离杀伤性武器上。

如此契合。

那个不到一分钟,简洁有力的画面在当时年幼的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干净的没有一丝多余的场面,两个一身白衣一脸酷样的主角简练不带毫厘累赘的动作。

尤其是主角一边走一边用枪打烂电视时犹如得了僵硬症一般的姿态,那种介乎冷峻与僵尸跳之间的动作,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并留下的,还有电视旁白里那句“甚至不少影评人认为,如果不是资金问题,这将会是一部不逊于黑客帝国的电影”。

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影碟机没有遍地开花的年代,除了那一段电视中转瞬即逝的惊艳外,那个被电视中那一幕惊傻了的少年,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下来那一段震得他傻掉了的画面。

要知道,这可是一部“一部不逊于黑客帝国的电影。

”那个时候,我还不喜欢黑客帝国来着。

时间快速推移,当有了电脑并且可以自由上网的我忽然想起这部影片时,使用了也许是最笨的方式来找这部电影。

在电脑上翻阅黑客一以及黑客二上映这两年来上映的电影。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网络讯息远远不如现如今这样丰富,而当时那个傻乎乎的小胖子仅凭一点点记忆以及根本不知道电影名字的方式来找,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那个时候,还没有没有什么是百度不知道呢这样的东西来着。

然后,就这样,他被我找到了。

而我在点了想看后附上的一句话是“我找你好久了,兄弟。

”可记忆就是这样不靠谱。

比如男主角直到最后十分钟才穿上了那件我心水已久的白衣,比如当时印象里那个白衣高个酷到掉渣的冷峻男,居然是我一直都不怎么感冒但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的Christian Bale——虽然他的确一脸苦冷的样子。

比如最后的两大主角对决的地方也不再是一个大而空旷的白色大厅,而是一个菱形装饰的圆形小堂。

而凶恶的男一反,不再是一身白衣酷哥,而是短小身材脸带赘肉的小老胖子——并且还被轻松的干掉。

而当时一直在我印象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男主角打烂电视机的画面,似乎也没有我记忆中烂掉的那么多台。

可一切都不妨碍。

就在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双手一旦离开键盘,就会自动的摆出Christian Bale为了一条小狗痛宰同仁后的那个潇洒到不行的双手持枪式。

而在第一场枪战里黑暗血洗的火枪闪烁以及男主的明显过多的摆酷姿势,也是让我连呼惊诧,原来不止我有想过这样的场面。

当然,通篇看完后,那个所谓的“一部不逊于黑客帝国的电影。

”话,也让我明白了这不过是一场我迟到了多年才闹明白的宣传语录。

他不是不神,而是缺乏神作的“蕴”与“韵”。

至于为什么,你问导演去。

打完收枪式。

PS:我更喜欢那个里面的小黑,一脸坏坏的从容的笑,这也导致了他最后被Christian Bale报复割脸,Christian你一辈子也露不出那种可爱的笑脸啊>_<

 5 ) 关于乌托邦

查了查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定义,起初还以为是理想国,所谓乌托邦无非是存在一个制度,可以让所有人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得到自己所想要的。

而反乌托邦,则是,表面上是如此的地方,实则底下暗藏着黑暗。

两者正说反说,都无非是简单的人性善恶的两面。

自己有一个疑问,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控制人类情感的制度,仅仅是独裁者控制社会稳定的手段。

那如今这个宣扬情感的社会,不一样么?

难道不也是控制社会稳定的手段?

人民要的自由又到底是什么。

绝大多人所要的无非是证明自己在社会上可以获取的比别人多,一股浓厚的自私欲望藏在了其中。

往往容易变成零和游戏,资源有限,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只能妥协,暗藏的情绪传递给后来者,让后来者还未开始努力便陷入问题之中。

世界告诉你,亲情,爱情,爱很重要。

可那是人类世界的人在制造的混乱,他们不会告诉你,娱乐节目的满足是为了令你情绪安稳,并不是为了令你将自己的现实世界引入其中。

乌托邦的思考是对于人类制度与人类的关系的思考,而不是对于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思考。

关于电影,自己喜欢这样风格的动作。

但那种冰冷的风格和所想要表达情感存在的温热,所想表达的爱之间的冲突在自己看来并不够明显。

对于电影,自己始终习惯于,若是准备表达一个主要价值观,核心,就好好的表达。

若是要视觉愉悦,感官愉悦,就尽量让故事简单,不要留太多无关细节去表达一些什么。

这是而今看来许多影视作品都爱做的事情,画面明明已经达标了,基本的故事也有了,却很是莫名的引入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东西,让人困惑。

一直喜欢贝尔这个演员,所以多加了一星。

故事本可以很简单,画面和动作都不错,可在一个还没有论证的完整的世界观里去表达人性里的冲突,真的是有些画蛇添足了。

 6 ) 感到《1984》

感受到1984的气氛,但是不如1984绝望。

也许正是这一点,决定了这部电影只能是一部商业片,而已。

 7 ) 《撕裂的末日》:一部牛×的傻电影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40/《撕裂的末日》:一部牛×的傻电影终于经不住诱惑看了bt上出现率极高的《撕裂的末日》,怎么来形容它呢,想来想去最恰当的词是——又傻又酷。

不是指影片的剧情,而是它的动作。

这年头,一部科幻片,只要能找到电影公司出钱拍,那它在剧情的创意上肯定还凑合。

究竟好坏如何就要看细节了。

例如《黑客帝国》,它的概念不是首创,在之前的《异次元骇客》就出现过一模一样的创意。

但《黑》的细节比《异》高出太多。

因此只有《黑客帝国》被人们记住了。

(疯狂钻石@mtime原创)《撕裂的末日》也是一样,创意尚可,只是剧本提供的细节比较粗糙,缺乏所谓虚构中的“真实感”。

因此总的来说剧情上无功无过。

但是,它的动作场面,实在是比较“有趣”——架势傻得让我直冒冷汗,但同时却看得很过瘾。

如果给本片按动作片类型来定性的话,那么它应该是时装动作片。

所有的时装动作片都有一个尴尬:既然有了枪,还用动手动脚么。

于是所有的时装动作片都要处理枪的问题,解决方法很多,例如:1、装傻大法:大部分早期的香港时装动作片都是装傻,一到打斗场景,明明有枪也不用,偏要用拳脚打。

2、煤气大法:实在不好装傻的话,就用煤气泄漏大法。

煤气泄漏,不能开枪,就只好用拳脚了。

可我奇怪怎么就是没有人煤气中毒死掉呢?

3、超人大法:科幻片通用。

例如《黑客帝国》,既然把人物动作设置成比子弹还快,那么他们当然优先使用拳脚了。

不过,真正牛×的武术指导,应该敢于直面子弹的威胁才对。

把武术和枪战结合起来才是时装动作片的王道。

问题是既然子弹比拳脚快上百倍,又怎样用枪械来打斗呢?

其实,只要掌握武术在枪战中最大的作用,就能设计出好的武术枪战场面。

武术在枪战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对方的枪指着自己!!

我看过的两部时装动作片是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武术枪战的:《撕裂的末日》是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最后男主角与副总裁之间的较量,全部动作的目的就是不让对方的枪指着自己。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可惜副总裁的肥胳膊肥腿让动作的美感大打折扣,而且武术指导过于卖弄,花哨有余,力度不足。

真正能把武术枪战发挥到极致的目前看来是熊欣欣设计的《顺流逆流》,尤其是最后一段在演唱会蓬顶的打斗,充分贯彻“不让对方的枪指着自己”的“宗旨”,简单的几个动作,干净利落,充分显示香港武指的深厚功力。

总之,《撕裂的末日》的动作还是颇有特色的,介于傻和酷之间,能让我边笑边赞,颇有些意外的惊喜。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40/

 8 ) let it be

蔡康永在《宝宝日记之那个女生》中提到一本书-《华氏451度》,是小说,说那个世界里,拥有书是违法的,家里有书一律烧掉。

结果舍不得书的人,就纷纷沿着废弃的铁轨逃亡,大家聚在一起,渐渐形成一群怀抱秘密的人。

他们彼此约定,每个人负责一字不漏地完全记住一本书,靠这样,把已经被烧掉的书,保留给将来的人。

于是,在那里的废墟之间,你看到《诗经》围着围巾在火堆旁取暖、《十日谈》在玩跳格子、穿美丽洋装唱着歌的是《王尔德童话集》、正在烤鸡腿的是《希腊悲剧》。

你怀念哪本书的时候,就去找那个「书人」,让他把那本书再次呈现在你眼前。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撕裂的末日》,电影虚拟出的那个世界与《华氏451度》中那个可怕的世界很相似,拥有书是违法的,艺术品也不可以,唱片也不行....这些能引起人情绪波动的东西都被像病毒一样严格控制,持有它们的人会被处死。

在那个世界里,情感是一种犯罪,人们每天都必须注射麻痹药物以控制可能的情绪波动,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

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铁腕机构来摧毁那些违禁品和试图反抗的地下组织,而约翰•普莱斯顿(克利斯汀•贝尔饰)则是这个政府的忠实“看门狗”,军事部门高级官员。

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甚至于自己的同僚派彻吉(西恩•比恩饰)。

而原因仅仅是,派彻吉非法藏有一本违禁的书籍--叶慈的诗集。

在那个衰败的教堂,约翰找到了派彻吉,派彻吉知道结果是什么,在临死前他诵读了叶慈《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中那段广为传颂的诗句: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派彻吉死了,约翰马上得到了一个新同事-布兰特(泰亚•迪格斯饰),一个有着非常野心的家伙。

约翰回到家里,面无表情的儿子直呼他的名字,征询他的意见--要不要告发那位偷偷哭泣的同学?

约翰略显迟疑的回答:当然。

在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了敢于向他挑战的玛丽•奥布赖恩(艾米莉•沃特森饰)。

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他被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奇妙动人景象所陶醉了,同时他开始为他每天销毁艺术品和屠杀所谓叛军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在贝多芬庄严的D小调第九交响乐中,他开始置疑这个世界的秩序......就像尼奥做过的那样,约翰成为了救世主,叛军的领袖。

和《黑客帝国》不一样的地方是:《黑客》的革命以妥协的方式结束,而《撕裂》却用了一种颠覆的方式,电影末尾城市中四处爆炸的场面很容易想起《搏击会》。

这是一部非常绚丽的动作电影,导演非常有创意地把武术和枪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完美地集杀伤力和观赏新于一体的的暴力美学,约翰那种人枪合一的境界实在酷得一塌糊涂。

而克利斯汀•贝尔的表演明显要比基努利维斯在《黑客》中的表现要好很多,难怪会被 Christopher Nolan看中而出演去年那部蝙蝠侠系列中最好的《开战时刻》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怀疑导演科特•维莫尔是否看过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书籍,连剧中的服饰也有很多中山装的风格,或者是我多心了,全世界的独裁者都是一样的,而面对人性的压抑,全世界的人又都会不约而同地奋起反抗?

很多东西,请让我们自己来选择,即使会犯错。

很多是非,请让我们自己来判断,即使有磨折。

在《那个女生》最后,蔡康永沉吟:我会想变成哪本书呢?

发生在伊甸园的那个故事里,我想很多人都愿意犯夏娃同样的“错”吧?

aima 4.12.2006

 9 ) 反乌托邦的商业剧

都市剧场频道播放了全剧,虽然不喜欢贝尔但有一位喜欢的演员冒泡,于是从头到尾认真看了第二遍。

同样是反乌托邦电影,末日没有V字仇杀队知名,究其原因和它只是披着反乌托邦外衣的商业动作片有关系。

场景设计和打斗模式,抄袭黑客帝国的地方太多,连贝尔举手投足,气质表情,甚至着装都俨然NEO翻版,缺乏原创。

电影肤浅之处在于它只是纯粹的反乌托邦,好像推翻“神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马上代之一个生气勃勃、信仰多元、彼此信任、平等博爱的社会,编剧忽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常识,真正的人类社会远没这么简单,旧时代的生活方式,既得利益集团,人的思维惰性、人的懒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等与新社会的矛盾似乎都不在编剧考虑之中。

所以这个电影顶多算成人童话,如同灰姑娘和王子结婚之后,是不是价值观有差异会不会七年之痒ETC不是作者关心的内容。

而V字的高度在于它表现反乌托邦的过程细节,深刻反思这个过程是否可以采用暴力,是否可以不择手段,推翻上一个乌托邦是否建立的是下一个换汤不换药的乌托邦。。。。

这是V字远比末日有深度的地方。

电影也没有脱离弥赛亚到来的套路,尤根仿佛黑客里的莫菲斯(施洗约翰),MARY的结局也有非走出中世纪不可的震撼力。

其实V字和黑客帝国也都有强烈的救世主精神,当然这点深入西方人血液,人家视作无可厚非,可作为爆米花电影看多了就会审美疲劳。

全片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男主用古老的留声机播放贝九,这里不便说编剧借鉴了什么真实事件,只是单纯说作为贝九控,也差点泪流满面。

彻底翻转男主人性的是救助汪星人那个桥段,美国人普遍爱护小动物,这个情节大概最挑战情感底线。

作为商业片,或许并不指望观众作进一步思考,酣畅淋漓,刺激过瘾就成功了,不要太深究。

ps.主创看过张彻的《报仇》?

最后一个冷兵器对决和贝尔的一身改良白色中山装简直关小楼独闯大帅府的假包换。

 10 ) 平乏的末日革命

末日未来,世界同一,统治者将战争的罪恶、人对人残暴的根源归结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能力。

为了维持统治稳定,政府要求全体民众定期注射麻痹神经的药物以封闭情感,同时设立耶和华法律军队监视、猎杀产生情感的犯罪分子。

艺术,成了违禁存在。

蒙娜丽莎被焚烧,贝多芬被囚禁在地下室,叶芝被铁链与镣铐捆绑。

神父(Father)成了唯一的信仰与主,他的命令需要民众无条件服从。

世界纤尘不染,人人行尸走肉。

电影一是对暴政的控诉与讽刺,二是对人类情感的歌颂与赞美。

第三次世界大战过后,核战争的毁灭性灾难使得人类的生存岌岌可危,极端的困境造就了极端的政权。

神父一人的言论成了至上真理、唯一法律。

随时随地的监视、时时刻刻的“教育”、事无巨细的命令,无上集中的权力带来的是极端严密的禁锢与控制。

电影中耶和华军队的主要使命在于消除任何影响现行和谐社会的情感因子,艺术品、书籍、动物、产生情感的人,都被冠以恐怖分子的罪名当场格杀或施以焚烧。

打着消除暴力的旗帜成为最恐怖的暴力,古今中外,一如既往。

艺术是文明的依托,对艺术的禁毁意味着对文明的抛弃;情感是生命的表达,对情感的禁锢寓意着对生命的蔑视。

神父将艺术品列为违禁品的理由是艺术会引起人类情感的波动,而人类情感的波动是人对人残暴的根源。

是的,人的情感是脆弱的,它容易受到感染和引诱,浓烈而疯狂的情感会摧毁理智,引人坠入深渊,相互残杀、相互侵害。

但残暴的根源并不是情感,而是资源的匮乏与利益的争夺,是人的本性。

当人类开始艺术创作的时候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因为人类学会了感受世界、学会了思考自我,人类用艺术探求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诉求,人类通过艺术将人与人之间永恒的情感进行一代又一代的传递。

人的共情能力、感触能力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相辅相成,丧失情感能力的人类,不过一具会呼吸的尸体,沉默地服从极端暴政,丧失思考的能力,也丧失生活的能力。

电影很巧妙地设置了人类个体情感与整体稳定极端对立的矛盾环境,但搭建了科幻的酷炫框架之后却放弃了逻辑内核的填补,断裂的剧情、莫名的人物觉醒和情感转折、仓促轻易的革命使得整部电影仿佛是大费周章地开了一个玩笑。

宣扬消除情感的领袖随时处于愤怒的边缘,视情感为罪恶的社会居然还需要家庭、妻子丈夫、孩子父母这种关系的存在。

教士John Preson的友情、爱情突兀而奇怪,缺乏逻辑的考量,为了哭而哭,为了感动而感动,为了喜欢而喜欢。

情感变成了一句口号、一种象征、一种反抗政府暴政的旗帜,却唯独不是情感本身。

至于情感的复杂性与毁灭性、纯粹性与神圣性,情感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价值,电影直接放弃探讨。

这是一部披着科幻片套子的娱乐动作片。

《撕裂的末日》短评

感觉,自由

9分钟前
  • 哈酷
  • 推荐

如此正经的题材,结果被贝尔大叔一开篇的飞踹以及safe lading给打下了喜剧的奠基太过形式主义说教鸟 不过2002年如此这般也算不错了另,那是咏春枪法的意思么

12分钟前
  • feather
  • 较差

没拍好啦…比较一下v

15分钟前
  • tsaione
  • 还行

在杀戮和争斗的那一刻是不需要情感的~~~

18分钟前
  • 一个壳
  • 还行

颜,,,,是刷星卡~~儿子啊啊!!贝尔啊啊!!你们好帅啊啊 抱住~~

22分钟前
  • 鬼地方时
  • 还行

剧情设定没意思,有些打斗镜头还行。

26分钟前
  • 叶茴茴
  • 较差

哎哎还是想到1984 然后又是制服男哇哇 我以前怎么一直想着是发生在太空的 结尾傻了点

29分钟前
  • Mor
  • 力荐

我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的文化大革命。

30分钟前
  • 豆友1120428
  • 推荐

这么好的剧本 却拍的不够丰满 应该沃卓斯基兄妹来拍 not good as i expected

31分钟前
  • viking
  • 还行

1.故事设定太简单 2.儿子比爹(主角)潜伏能力强多了 3.黑制服太TM好看了,我也要。

34分钟前
  • 胡天翼
  • 还行

請不要帶著政治眼光去看詭異的兒子 最強白武士

39分钟前
  • 空心人
  • 还行

无后坐力的枪跳出来的枪舞,亮瞎我。。

40分钟前
  • 南苑肚腩特
  • 较差

几年前看的了,比我想象的好看,一部不错的科幻动作片

45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上帝的独裁~~

50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还行

这是在革命啊。

51分钟前
  • -Lovi。
  • 还行

又见反乌托邦,又见反共产主义

52分钟前
  • 装甲蛋壳
  • 推荐

狂拽酷炫吊炸天。

5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一切独裁者都是纸老虎,所谓乌托邦其实集中营。道理太浅,因而无趣。动作虽好,可惜太少。

60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挺帅的

1小时前
  • 君临梦飞
  • 推荐

一场空虚的主题,以及一场刀枪的娱乐.

1小时前
  • 忏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