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隔离足不出户的日子里,面对逐渐消逝的春光和互联网上狂轰滥炸的负面新闻,我开始有意识地逃离。
今年再次长期居家,利用三天小长假刷了前段时间不少人推荐的小清新韩剧《那年,我们的夏天》。
全校第一和倒数第一一起拍纪录片,破镜重圆,猫系女和忠犬男,职场打工人和神秘插画家,五年后的重逢,豆瓣评分8.7,成熟的韩剧工业流水线......无论哪个点单拿出来都值得一看,加在一起更让人觉得有保证。
我将信将疑地刷了两集,确认是让人可以轻松追下去的程度,于是放心用1.5倍速看了下去。
结果......逃不过的韩剧烂尾情节,我逐渐切到了2倍速、3倍速、4倍速,忍着不耐烦刷完了结局。
如果剧集剪半,这部剧可以出色很多,起码不用让人忍着后八集的拖沓和无聊看下去。
2说来有趣,无数次深夜的啤酒坦白局时,都有人提起埋在心底里的某个人。
我听过各种版本的故事,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来讲述,故事都大同小异。
老套的校园恋爱,身边朋友的调侃,父母的反对或默许,班主任的阻拦或视而不见。
最后都是刻骨铭心的分手,分手原因归根结底全是年少的冲动和幼稚。
无数个版本叠加之后,其实只有一个男主角和一个女主角。
他们有的后来偶遇过,在家乡的某个餐厅,在朋友组织的某次饭局,在多年后的一次同学会;有的再也没见过,可能是毕业后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可能是身边各自有了新的伴侣;有的分手后还有对方的联系方式,偶尔微信上还能装作若无其事地点赞,甚至互相评论两句;有的早就删了联系方式再无联络,消息全靠过去的朋友刻意提起;有的喝醉了会给对方打电话,有的关注了对方甚至对方现任的微博,有的只能偷偷通过微信好友添加界面偷偷看动态。
有人问分手后多久才能放下,有人想如果现在重新在一起他们会不会更成熟勇敢,有人庆幸及时止损,有人承认是自己太自私太懦弱。
每个人的故事里都有一场雨,一次痛苦,一场醉酒和无数次的心碎,最后化为一个一言难尽的笑容,说“希望TA过得好”,或者“TA再也遇不到像我这样爱TA的人”。
他们后来遇见了新的人,进入一段稳定的关系,甚至步入婚姻。
他们曾经都开玩笑说要不要请前任来参加婚礼,不知道真正办婚礼的时候,有没有人有勇气把请柬送出去。
3虽然很多人都悔不该当初,假想过再遇见那个人时,该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谈论天气。
但《那年,我们的夏天》里的崔雄绝对是最幼稚的那个。
女主角国延秀为了工作不得不上门拜访,他开门后用喷水壶朝前女友脸上喷水,等送她离开时再次撒了盐。
最成熟的例子,来自曾经刷知乎时看到的不知真假的回答。
答主在见甲方客户时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前男友,硬着头皮开玩笑说,“看在咱俩关系的份儿上,这个项目能交给我们公司做吗?
”而在剧里,停滞了五年的齿轮开始继续转动。
曾经独来独往的年级第一变成了独当一面但依旧孤僻的职场人,只想躺在树荫下睡懒觉的倒数第一变成了神秘的网红插画师。
如果说曾经是贫穷和自尊成为他们分手的契机,多年后重逢,他们能不能解开心结?
废话,韩剧都是这个套路。
谁都知道男女主角最后会破镜重圆,虽然中间经历了任性女明星对男主角告白,隐忍男二号作为男主角最好的朋友隐藏爱意,但这都是无须在意的小事,无法影响男女主角的伟大爱情。
横亘在他们俩中间的,永远是放下不的自尊和瞎子都看得出来的口是心非。
没有任何立得住脚的原因阻止男女主角在一起,所以编剧不得不强行加了很多情节,比如男主角被遗弃的身世,比如女主角突然病倒的奶奶,比如男主角想出国深造的念头。
但除了强行拉长剧情外没有任何作用,这也是后半部分剧情让人食之乏味的原因。
4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剧都不再好看的原因。
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和电影里,年轻男女在光鲜亮丽的大都市生活,在公寓楼合租,在写字楼工作,在咖啡馆和酒吧里谈工作谈恋爱。
而现在,你在随时会因为突发状况停摆的大都市里烦恼抢不到菜,担心合租的室友占据了太多的冰箱空间或不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担心老板下班后发的消息和打的电话,担心难搞的客户又否定了方案,咖啡馆是周末加班的好地方,酒吧是吵闹得连团建都不想去的地方。
抛开这些表象,到底是什么让两情相悦的男女主角无法终成眷属?
大家都是独立的成年人,疲惫的工作之外,早就没有心动的力气。
女生不再着急进入恋爱,男生不再愿意花力气追一个人,能走到一起已经算是很大的缘分。
能有共同话题和一起走下去的意愿,大概率阶级和家境都大同小异。
几经磨合如果还能在一起,很快就步入买车买房结婚的既定轨迹。
在这个时代写爱情戏,很难取悦成年观众。
他们不信这套也不吃这套,在工作之余的喘息时刻,只想想刷短视频或开一局王者荣耀。
虽然有无数人好奇,如果多年后重逢已经分手的恋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但看完《那年,我们的夏天》就会发现,连工业流水线如此成熟的韩国爱情偶像剧,拍到男女主角解开心结再次互诉衷肠后,剧情也很快无聊起来。
所以我们看过太多的爱情故事,讲到男女主角终成眷属就戛然而止。
因为再往后,全是平淡琐碎的日常。
甚至像《花束般的恋爱》一样,像花束一般盛开,又很快凋零。
5没错,曾经写出《东京爱情故事》,引领一代东亚年轻人爱情观的坂元裕二,如今再尝试写爱情故事,也只能写出《花束般的恋爱》。
连兴趣爱好都百分百契合的两个人为什么会说再见?
一个被社会的车轮拖着只能疲于奔命,另一个还固执地停留在原地。
巧的是《花束般的恋爱》也拍了男女主角多年后重逢,他们依然百分百契合,可彼此身边都有了新的恋人,只能背对着互相挥挥手,隔空道别。
等另一部剧更新的时间里,重新拾起了这部被搁置的夏天剧,分分合合细腻得一塌糊涂,是青春剧里独树一帜的存在,也找回了看都法时的被吊着的感觉。
这样天生一对的爱情故事,结局也是执子之手向未来奔去的美好,可还是自然地翘起了嘴角。
“我忙,但也不忙”,去寻找自己且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这样的主题永恒地动人,“两个人的夜晚比一个人的白天更美。
”全方位记录你们的夏天,双视角展现我们的情绪。
“我好像很爱你”,不相信有人能抵住这句话的魅力,带来了比“我爱你”更有冲击的不可抗力。
喜欢这部剧里的每一个配角,写得尤其生动又动容。
NJ是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好的意难平,人间理想,虽然只是偶尔出现辅佐主线,却是成了闪烁的花火,再为主角点亮一条路,也帮自己找到了独自生活的方式。
不再说敬语的合伙人。
在镜头后方不应该介入的人们也开始了在时间长河里逐渐脱敏与期待原谅的行动,只是不知道那个活得通透的模仿饭最后又去了哪里(他怎么总接这种悲催角色)。
第8集是会在偶像剧名史里留名的场面,后面开始讲生活就没那么出彩了(好感全留在前八集),稀疏平常、幸福日常,一直一直会在的那一年伴着这幸福的一生。
有没有编剧写过这样的故事,主角没有破镜重圆,而是和(各自人生中的)配角在了一起。
难得遇到一开始看就很喜欢的剧,很平淡的故事穿插着细腻的情感,随着人物的感情线发展,观众也会哭笑起伏。
每集围绕一个主题发展故事,但是又没有逃离整体走向。
剧中剧的拍摄也没有凌乱的感觉,看到第12集的时候,就是普通剧的结点了。
好像导演知道大众会发出很多疑问一样,后面把各个人物又交待一遍,感觉很多韩剧都喜欢这种倒叙插叙的叙事方式。
看完后面四集就觉得,为什么要让每个人都那么苦涩呢,然后又强硬给一个美好的结局似的。
要让观众觉得他们就是互相治愈的灵魂伴侣?
把高度升华一下?
也是,他们都不是平凡人啊,都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哪一个又不是在自己领域的强者呢如果不是现在这种就近配对的结局,而是各个人物都选择了其他领域的人呢?
会不会更幸福?
难道大多数人都会是剧里那种选择吗?
看的时候偶尔会被崔的法令线妆容带跑偏,高中时期能再嫩一些就好了。
金的脸型真是适合,反而越到后面越觉得,她的妆容应该更成熟一些,感觉一个长大了,一个面部还停留在高中的妆造。
难得两个单眼皮主角都这么有魅力,演技真是棒!
最不喜欢崔爸这个角色表演,手部动作加上脸部表情,很不自然,看着跟稍有残疾似的。
很喜欢金圣喆的颜,可能是他每次的角色都让人觉得很可怜?
一想起前不久看的《文森佐》里的状态,就要大笑,太可爱了!
他是这部剧里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一个,角色太过于成熟稳重无私了,各种感情线看得让人难受,但是他又是那么的正直美好,待人温柔,处事果断。
看得还是很享受的,忍不住一直追着看。
结局不会让你期待会有后续,这样就很好,善始善终。
当初看魔女他俩满满的CP感啊 结果男主被打死了 意难平啊意难平啊 没想到三年后他俩真的谈恋爱啦!
天呐这部剧就是为他俩量身定做的 破镜重圆的剧情太好磕了 两个人这命中注定的CP感 剧中每一次见面都好好磕 两个人尴尬又暧昧的气氛 恨不得他俩马上kiss 韩国人快去看电视剧啊 收视率怎么这么低
好好看,韩剧拍细腻的久别重逢真是夸到没话说。
第一和倒数第一的纪录片,好多故事还没讲,但是已经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特殊的气场。
在对方面前做不到虚假,彼此都很了解对方,一边念念不忘,一边别扭傲娇。
为什么五年后你还是这么幼稚,为什么五年后你能这么洒脱。
目前还是比较心疼被抛弃的狗狗男主,担心她拿出请柬,十年后再和她拍纪录片的喜悦,还有记仇为了洒水撒盐训练好多次,都是因为放不下阿,两个人在平行时空的对应行动,即使没有见面也很有情侣感,这对真的很配,导演也很会拍。
舍不得看完,但还是看完了,分开的那些年,依旧想着对方,重逢后还是在意的崔雄延秀,因为爱着,所以做不到当朋友。
因为爱着,所以要各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放在别人生活之后。
他们在成为更好的自己时也在无时无刻陪伴想念对方,结婚的纪念片想看,能不能拍第二部。
小雄对爸妈也是有一些难以言说的秘密,认为自己偷走了属于另一个孩子的家人的爱,所以不敢太幸福,感觉什么都可以不计较,不争取,只要好好当个普通人,顺其自然,画画也是当做爱好,是治疗情伤的手段,但是他还需要更精进自己,而不是沉迷过去,满足现在。
假装不知道生父的跟随,直到留学才学会勇敢面对生父。
延秀因为家人朋友和同事学长的知遇之恩放弃巴黎的好机会,她认为目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好好度过继续看看,原本以为现状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真正的改变出现时,她还是希望维持原状。
志雄从小就被妈妈冷漠以待,怪他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如此狼狈,我理解妈妈的辛苦,却也不忍心让孩子承受这些不该承受的苦,生命中的重要碎片,他一直缺失的母爱,在母亲即将离开时,还是难以原谅,但是纪录片记录下母子的最后一段生活,至少作为珍贵的回忆留给活着的人,而不是遗憾终生。
三个傻瓜有自己的课题要做,但是他们还有彼此可以倾诉依赖。
十年前的纪录片像一瓶在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汽水。
十年后的纪录片仍是那瓶汽水,却已经被猛烈摇晃过了。
在我看来,制作人重启纪录片的拍摄是一个很残忍的决定。
纪录片十年后突然爆火,想看他们现状的留言充斥在评论区。
正如彩兰PD说的,延秀和崔雄鲜活的样子很吸引人,比任何一部青春偶像剧都要美好。
观众们看到的是全校第一和倒数第一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月,看到的是两个穿着白衬衫追逐打闹的学生、看到的是若有若无的暧昧、看到的是在蝉声中回响的爱情号角,看到的是校园的夏天、看到的是美好的青春。
那种感觉就像刚运动完,满头大汗的我们拿起一瓶还壁挂着水珠的汽水,猛地仰头一灌,就是那一刻的痛快,消暑又解渴。
可汽水若是经过猛烈摇晃后,再打开,无数的气泡喷涌而出,最后只落得一手粘腻。
汽水没气了,不甜了,变得平淡如水。
你甚至会因为这一口的平淡而忘记了最初的痛快,最终的归宿大概就是垃圾桶。
延秀和雄的爱情在我看来,就像这瓶汽水一样。
时间是将他们爱情猛烈摇晃的无形的手,若不将汽水打开,肉眼之下,你也许看不出里面究竟发生过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延秀还是那个永远仰着头、自信无畏的她,雄成为了有名的艺术家。
起码在我们外人看来,他们,都过得不错。
观众们回复“想看十年后的他们”的评论,是想看仍如青春那时美好的他们。
我们的青春也曾美好,可惜在现实的蹉跎下,美好一去不返。
当我们再次去追逐美好青春脚步的时候,我们想看到的主人公迈向康庄大道,而非一片泥泞。
观众们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能为自己了无趣意的成人世界增添一丝色彩的影像,为什么又要告诉他们,成人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即使是年少时那么美好的人、那么清爽的感情,长大后都会一去不复返。
全校第一为了工作低头,傲气的女孩为了爱情死鸭子嘴硬,其实最是卑微。
观众们真的想看到这样的一地鸡毛吗?
我们都是蝼蚁罢了,在现实中灰暗,只想看点美好,美好的青春和美好的未来。
若你告诉我,曾经那么鲜活的人,最终还是变成了和你我一样平庸的成年人,那让我们又再如何直视屏幕里笑容灿烂、无忧无虑的他们。
我们对年少的他们投射的那种期待与希望,其实就是我们年少时对未来的描绘。
只是如今我们已然长大,对生活失望、对感情无望,无法再对未来投射希望。
这时候我们寄托美好的承载体出现了——十年前的延秀和雄。
他们那么美好,吵吵闹闹的日常、懵懂的爱情、在树叶间隙流露出来的光照射着他们的笑脸,一如青春时的我们,那般鲜活。
于是我们犯傻了,忘记了延秀和雄也与我们一样,都是平凡人。
十年前,仰头喝的是汽水,视野揽括的是蓝天白云,还有绿叶。
十年后,仰头喝的是一瓶又一瓶的烧酒,看到的只有下雨的天和灰蒙蒙的云。
我们是这样,他们也是这样。
樱花落地的瞬间,没有人不会心动,那一刻的美好定格。
我不想知道这落地的樱花往后身上会有多少脚印、多少车轮,脏在水泥地板上何时会变成一片污秽直至被扫去。
我只想记得那一刻漫天花瓣,是他们给我的心动。
作为一个观众来说,我不需要你通过打破两人的美好来告诉我,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感情终不会一帆风顺,少年终究归于庸俗。
生活已经很苦了,少年的热烈点燃了观众平凡的生活,而今制作人一把子浇灭了这火。
目前我看到第十集,不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会如何。
但我若作为这部十年前的纪录片观众,看到如今两人的现状和感情,只会失望。
少年不再,很遗憾。
夏天也许有无数个,但大家最想看到的那个夏天已经永远定格在十年前了,现在不会有,未来也不会有。
有些故事,戛然而止也许是它最好的结局。
并且想大骂制作人,你个狗崽子。
汽水我不喝了,也不开了。
就让它一直尘封在那里吧,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永远清爽,永远美好。
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最近大火的韩剧《那年,我们的夏天》。
其实剧情设计还是比较新颖巧妙的,一年内国内应该就会有翻牌的消息传出来。
主要讲的是从电视台的一档准备拍摄全校第一和全校第二的校园生活真人秀开始,两人逐渐熟悉,成为恋人,读大学的过程中分手再也不联系,再到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以及电视台想要再次拍摄两人十年之后的生活特辑,男女主解开了误会,最后在一起。
很惊喜的是对演员的选择,几乎所有角色演员演技都时刻在线,台词,表情,动作可以这么整齐划一的剧注定了评分不会低。
当然最瞩目的是男女主。
男主的上一部大火的电影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寄生虫》,角色是长子金基宇,在这部奥斯卡获奖作品之前,崔宇植已经在银幕上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曾多次获得国内各类男演员奖项。
除了《夏天》和《寄生虫》以外,我对他在《釜山行》里饰演的棒球手印象深刻,少年感溢出屏幕,丝毫没有被马东锡和孔刘等几位前辈掩住光芒。
崔宇植给人的感觉就是,初见的时候可能和前辈们相比不如那么容易让人记住,但是只要给他几秒钟,几个表情,几句台词,他绝对会刷新你对他的认知,而且一步一步提升在你心里的演员排名。
而女主则是95年出生,17年才刚出道的金多美。
和崔宇植一样,可能不是那种所谓的主流审美,但是那双单眼皮大眼睛简直太单纯了,金多美对于眼神的应用绝对不差她的前辈们,尤其是瞪大眼睛看着你的时候,那种镜头里的穿透力,不是屏幕可以隔绝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男女主的第二次合作,他们第一次合作的电影还是在《魔女首部曲:诞生》而那部电影为金多美拿到了7个本土不同奖项的最佳新人奖。
(准备最近把这部电影补了)配角们也是可圈可点,有喜欢自己哥们儿的女朋友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金志雄,韩剧常有的搞笑担当崔雄的经纪人具恩浩和延秀的闺蜜李率伊,追求艺术家的艺人NJ,还找了两个可爱的小演员来饰演小时候志雄和崔雄。
在16个小时的剧情里,在拍摄两人纪录片的这种新颖外壳下,编剧也把爱情喜剧能汇聚的所有情节都结合到了一起,比如历尽辛苦在一起之后,男主却要花几年时间去国外进修的老段子也融了进来,但是整体外壳再加上演员们的积极配合,即使这个情节真的好像和之前哪部电影类似,但是在观看过程中完全不会想到,甚至觉得这一切都是恰当的,当然过后回想还是会觉得有一点狗血。
抛开演员,单从整个故事情节观看下来,编剧和导演其实是在讲每个角色的救赎,真的是无论大小,每一个角色都在救赎自己。
男主从最开始的不问世事,为了追求宁静,逃避现实,放弃能抓到的机会,到最后被女主唤醒,选择去法国进修。
在绘画上也从开始的只画孤独冷静的建筑到最后画温暖富有感情的人物。
延秀则是从小生活在欠债累累的家庭,并且在奶奶的影响下,变得很强势,害怕被别人伤害,也怕自己真实的家庭状况被他人所知,也正是因为这个导致了延秀和崔雄在大学时的分手。
志雄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母亲却总是用言语和行动表示对志雄的厌恶,甚至在志雄成年后,也只是偶尔来住一阵然后突然离开,作为亲生母亲,却连自己儿子对水蜜桃过敏都不知道,最后母亲想请志雄来拍记录片,和母亲见面也知道了母亲真正这么做的原因,她自身有精神问题,害怕影响到还是小孩子的志雄,自己选择了在发病时离开,但是这样也势必会对志雄的幼小心灵造成损伤,最终两人在病房和解,志雄和母亲都救赎了自己,解开了心结。
崔雄的父母也在救赎,崔雄是他们收养的孩子,他们亲生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他们一直瞒着崔雄,并给他作为父母能给的最好的一切,每年秋天,他们都会去祭祀自己的孩子,而崔雄也是他们的救赎,他们把对自己孩子的爱都给了崔雄。
其他的比如一直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奶奶、NJ、张道律组长、闺蜜李率伊都得到了自己的救赎,和自己和解。
甚至在电视剧的结尾,也安排了类似于崔雄亲生父亲的角色出现,因为不是重点,所以仅仅一带而过,只是知道他是建筑工人,似乎印证了崔雄画建筑物的天赋,两人遥遥对视一眼就结束了,编剧很聪明的没有再很详细的去讲这个故事,因为它不是重点。
16个小时对于这样一个每个角色都有背景的复杂故事来说,其实并不算充裕,刚开始我还担心可能会一边拍学生时代,一边拍现在会把时间线搞的很混乱,但其实导演是把重心更侧重于十年后角色们的变化,而且该细的细该省的省,整条线路都很清晰,唯一感觉有点分裂的是在14集又开始反复提醒大家已经看懂的分手原因,不过还好没有再此花费大篇幅来阐述。
如果想要找一部剧来度过假期时间,或者用于周末解压,当然也推荐颜控患者来看这部剧,如果你是初次看到男女主的表演,相信我,你一定会对男女主的演技表示惊讶的。
其实韩剧和电影一直自成体系,我很喜欢在看的时候慢慢跟着镜头去品尝它的细腻,这不是指长镜头等表现手法,而是编剧剪辑导演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故事和人物都刻画的无比出色。
部分大众应该抛弃以前对韩剧所谓又臭又长的固有观念,韩国电影拍摄的题材可能不大,但是细节关注的很到位,而且评分高一些的韩剧在选角上都没什么问题,这些年轻演员已经可以扛起韩国影视界的大旗了。
全校第一和倒数第一,注定水火不容。
一个高高在上,另一个吊儿郎当。
这辈子注定不可能会有一丝交集。
然而却有猎奇的人,把这两种极端生物放在一起。
还拍成了一个纪录片。
这么神奇的片子,它不火,谁火——那年,我们的夏天
全校第一的学神,鞠妍秀。
倒数第一的学渣,崔雄。
关于第一次见面,学神和学渣的记忆都有所偏差。
学神第一次看到“崔雄”这个名字,是在图书馆。
作为全校第一,怎么能够忍受有人超过她当选“读书王”?
自负心使她冲上去兴师问罪:你全校第几啊?
(翻译一下:你算老几啊)
第267。
没错,全级也就267个人,稳稳倒数第一。
但对学渣来说,第一次见到学神,是在开学典礼上。
学神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上台,但却因为校服和鞋子款式有些老旧,被身边的人指指点点。
学渣有些好奇,便多看了学神两眼。
正当他以为,在新学期伊始,收获来自初次见面的温暖微笑时。
一脸冷漠的学神,用嘴型向他投掷:你瞅啥?
真晦气。
这就是他们对彼此的第一印象。
然而电视台的人却找上门来,打算记录下学神和学渣共处的日子。
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上晚自习。
也会给出演的双方微薄的报酬。
在家里的压力和学校的安排下,他们被迫答应了。
但拍出来的画面,可想而知——学渣面对着镜头,总是有些分心,动来动去的。
学神忍不住就是一顿臭骂。
学渣上课睡觉,晚自习偷看漫画,都会被学神一手掀翻。
结果挨骂的一定是学渣。
学渣不小心弄脏了学神的袖子,学神立马掏出番茄酱挤他一身,有仇必报。
学渣吐槽学神情商低,学神则极度嫌弃学渣压根就没脑子。
针锋相对,互相埋怨,冷嘲热讽。
当导演问他们,觉得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呢?
学神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我一定和现在一样的优秀。
学渣依旧是那副慢吞吞的神情,“能稳定地生活着就行了吧。
”
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有些虚无缥缈的10年,也就这样过去了。
10年之后,鞠妍秀的情商也并没有提升几分,虽然能力优秀,但也只是只是一个小型广告公司的组长。
而崔雄,也完成了自己当年的心愿,依然在父母的店里帮忙。
学神不再传奇,而学渣也回归了平凡。
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他们也没有想过,10年前拍的纪录片,突然爆火了。
越来越多的人被他们的青春所感动,也有更多的人,对10年后的他们产生了兴趣。
于是,电视台导演又再次决定,重新找回学神和学渣,记录下他们10年以后的变化。
负责拍摄的导演,还是他俩共同认识的朋友。
一开始,他们都是拒绝的。
最大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二人关系不好,而是他们曾经炽烈地相爱过。
这就有点意思了。
豆瓣8.9,超过60%的观众给出了五星。
这也是崔宇植和金多美在电影《魔女》之后的第二次合作。
《那年,我们的夏天》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偶然地相识、被迫地相处,再到慢慢成为彼此的依靠。
原本成熟的人变得幼稚,原本木讷的人变得开朗。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份爱情,却改变了他们如此之多。
然而时过境迁,他们分手了,却又再度被命运所牵绊,重逢、再次共处。
鞠妍秀怎么都不会想到,当年如此遭人嫌弃的学渣, 竟然能成为媒体头条上关注度最高的“高敖画家”。
好巧不巧,她还偏偏提出了要和这位“高敖画家”合作的提案。
在发现画家就是崔雄的时候,她想了很久才下定决心,去完成这次商务合作。
不过就是工作而已,何必还一直放在心上呢?
而崔雄也很意外,他做梦都没想到,开门的一瞬间见到的居然是鞠妍秀。
谈恋爱的时候,鞠妍秀曾经问过他:“如果我们分手了,我再去找你,你会怎么做?
”崔雄非常幼稚且没品地说:“我会撒水、撒盐,将你轰走。
”
更离谱的是,在他们分手后的五年里,崔雄已经将这一套动作练习了不少于50遍。
恰好鞠妍秀的出现,让他完成了这个当年的承诺。
好不容易终于坐了下来,鞠妍秀正想掏出方案好好谈合作,崔雄冷不丁地来了一句:“你要结婚了吗?
”
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却暴露了崔雄这五年间的执着与等待。
和鞠妍秀分手的日子,其实他过得并不好。
曾经鞠妍秀讨厌的所有事,他像疯了一样,去做了个遍——酗酒买醉,冲动消费,自暴自弃,彻底放弃了人生。
不吃不喝不说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和外界沟通。
而在对方再寻常不过的一句问候中,他恶狠狠地说:“你搞砸了我的人生。
”
那鞠妍秀过得怎样呢?
和崔雄在一起的五年里,在她看来,或许是这辈子她有史以来最幼稚的一段时光,没有之一了。
她每天都怀揣不安地假设着各种问题——如果……如果……如果……
直到那个如果袭来,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无法失去。
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鞠妍秀时刻都要把“洒脱”一词挂在嘴边。
沉浸在工作中,鸽掉了无数场相亲。
对同事刻薄冷漠,职场上冰冷严肃,就连对朋友,说话也毫不客气。
被相亲对象狠狠嘲讽了一顿,还只能笑着装作若无其事。
她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我不在乎,我不关心,我很洒脱。
但他们都一样,越是强调,就越是执着。
这些场景一点都不戏剧化,甚至平常的就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一样。
但却从不断产生的共感中,在我们的心里泛起涟漪。
和市面上那些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青春剧有别,《那年我们》显得格外平静又真实。
年少的悸动,青春的烦恼,职场的困惑,还有面对前任的无言。
这都是所处的那个年纪里,总会发生的画面。
有一句短评这样说道——“久违在爱情剧里感受到一种松弛感,在此处不必提及年龄、婚育等现实议题,而有关悸动、回忆和时间。
爱是录像带,是树叶罅隙透出的光,是时隔五年才撒向对方的盐。
”
太多狗血、逆袭、玛丽苏的爱情,逐渐模糊了我们真实的味蕾。
这种青春独有的感同身受,我们也已经很久没能体会了。
正如在重新拍摄10年后的纪录片时,身为好朋友的导演对他们说:“出演费那并不算什么大钱,我们能给到你的只有一个,即记录你人生中的一段路。
”“记录自己人生的某个瞬间并留下它,是多么有价值的事情。
”
或许鞠妍秀和崔雄的剧情,会因为十年后的纪录片再度发生改变。
不管是就此陌路,还是破镜重圆。
能够有幸参演过彼此的青春,拥有这段回忆,或好或坏。
都是一件值得被纪念的事情。
*本文作者:D
2星给男女主,其他零分滚粗。
剧本不合格,剪辑负分。
拖沓的剧情,零碎的剪辑,节奏的把控更是一塌糊涂。
收视率一直在3%-4%徘徊,很明显扑了,导演但凡多看几本晋江破镜重圆梗的小说都会拍的更好一点强忍着看到15集,我TM真像把编剧脑袋敲开看看里面都装的什么玩意。
不过男女主真的配一脸,我可太喜欢女主了,强大的共情能力,这是天赋啊,每次看她默默流泪的样子我都会跟着心疼。
希望男女主能4搭,挑个好点的剧本
家人们,快去看,真的强烈推荐韩剧《那年我们》[流泪][流泪][流泪]绝对称得上是今年冬天韩剧TOP1,真的超好看,讲述了傲娇小猫和可爱狗狗关于青春校园,破镜重圆的爱情故事,男女主因为高中时一起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而相识,然后相爱五年,因为一些原因分开(后面会讲为什么)。
五年后,当内心还喜欢着彼此两人再次相遇,再一起拍摄这个记录片的后续…两个人之间的各种动作,语言,眼神(两个人的眼神真的绝了)在一起的感觉,我的妈呀!
让人真的完全感觉恨不得冲进屏幕里把他俩的手牵在一起,唉,真的恨不得替他们告诉对方彼此是多么爱着。
实在太好看了,求求了,看一眼吧[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而且这部电视剧的导演真的超会拍,好多镜头都超美,而且是通过两人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发生的故事,中间会穿插高中时期,和恋爱五年的故事。
总得来说,我的天啊,真的超好看。
而且男女主演技都超棒。
男主(崔宇植)是之前电影《寄生虫》里的那个哥哥,女主(金多美)之前演过《梨泰院class》的女主(超级飒)。
而且两人还一起演过电影《魔女》(这部电影也超好看),这次是两个人的二搭[偷笑][偷笑][偷笑]cp感真的超强!
附图,附图
表扬男主妈妈徐正妍演技真的很好,跟在达利和土豆汤里完全就是两个人11.又来了又来了,男主阴影,女主心疼07-08.这乡下的滤镜好阴间啊..马到06,很一般啊...居然有9.1分,就这?滤镜朦胧得要看瞎了,非主演镜头有些很多余,3集能拍完的东西硬是拉长到6集,女主的口音好含糊
太有cp感了!(网飞不都是一次性放全集吗!?
剧情太老套了吧 男女主都真的太丑了 都没法下饭
粉丝滤镜,有情绪无剧情,分数虚高太多。
恋爱张力是推拉,不是拖拉
太憋屈的感情了,喜欢说出来不好吗?一般吧
就很吃崔宇植的颜🌝🌝🌝
嗑cp模式开启。宇植好可爱。几乎就是本人。很幼稚很青春。冬日里的夏天。猫猫与狗狗的爱情。多美也好可爱。画家房子太喜欢了。阳光在房间中变化就像高中时看的树叶缝隙间的阳光。美好得一塌糊涂。神仙爱情。一到夏日就会想起的甜。
3.5
看不下去,主角阵颜值未免过于普。PD什么时候又成了常见职业,最近的韩剧里总有一个角色是PD。明明是普女脸还要顶着大美女人设的演员只有孔孝真一个人就够了…………
啥玩意儿,不看了,还不如去看《乡村爱情》
又被未完结韩剧诈骗了,剧情发展怎么能烂成这样??前六集是我做的梦吗?
这竟然是网飞的??
3.5
他们各自都有灰色的、不为人知的、难以启齿的记忆。但他们却可以拥抱,不问原因地互相安慰,彼此温暖。大抵是不用刨根问底,在一起就很好。
韩剧总是会在感觉还节奏不错的时候 暴露一早就存在的拖沓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 青春爱情和都市言情的情节发展推动力依然是主角们不好好说话不试做沟通 也许这也是我们生活原貌的一种切片样本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前面几集,全程带着姨母笑。中期两个人太拖拖拉拉了让人厌烦。最讨厌的是一个完美的,看似每个人都找到归宿的结局,像是十几年前电视剧的老套路,我已经吃不下了。
滤镜 剧情 收视率说明一切
近几年最佳爱情甜剧。
假如你再来找我就泼水,就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