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我不舒服的是编剧,人家阿汤哥为了老婆拼死拼活地去抢什么“兔脚”之类的东西,然后最后冲观众卖个关子,不告诉我们“兔脚”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猜是编剧自己都不清楚。
导演风格没有太大突破。
新导演是美剧《双面女间谍》的导演,怪不得我觉得部分乔段熟悉,原来就是把小荧屏的东西搬上大银幕。
3里面比较可爱的是,在上海取景的部分,拍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东方明珠。
不过说实话,夜景拍得的确漂亮,长脸了。
1、伊桑.亨特是最漂亮的特工,而007是最风流的特工。
最漂亮的特工在这一集里结婚了。
所以,这一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十八个字:干掉危险份子,冒死救出老婆,顺便挖出内奸。
他对老婆的款款深情软化了一个动作片过于硬朗的部分,特工也是有感情滴!
而且我还觉得,为了老婆去拼命,比纯粹为了国家去拼命来得更实在。
那临死前高呼freedom的,不也是因为老婆被杀才最终决定揭竿而起的嘛。
2、第一女主角是按照凯蒂.霍尔姆斯的模样找的。
太像了,就是戏里这位年龄大点儿。
我恶毒的理解是,如果不找一个长成这样的,现实中处于热恋的阿汤哥很难在戏里表演出对老婆的爱。
3、菲力浦.什么什么.霍夫曼,跟阿汤有对手戏,但是我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飙戏,因为没的可飙。
他往那儿一站,就有戏;靓汤再怎么努,也就那样了。
这世上没有公平,努力不代表一定优秀,好比《芝加哥》,大美女泽塔琼斯又是劲舞露大腿又是靓衫展美胸,可是,泽尔维格一出场,一个眼神就把她毙了。
没理可讲。
4、有个伏笔。
那个内奸让阿汤去上海,为了躲避监视,他说话没出声,阿汤读唇语读出来的。
此前,在他们宣布结婚的趴梯上,有个镜头是他老婆朱丽安的嘴唇的特写,我开始理解为他对老婆美貌的欣赏;而后,他老婆和几个好友说到上学时一个人名,谁都想不起来是谁,隔了两间屋那么远的阿汤说,叫monica。
那些女人都以为是他耳朵好。
今天早上一睁眼,我明白了,不是,他读唇读出来的。
读唇术有用啊,浪漫时讨好老婆,危险时救妻一命。
没事可以练练。
5、Maggie Q还是很惊艳滴说。
她还加深了我一个印象,就是女人的漂亮程度应该和车的漂亮程度成正比,尤其是在最新版007已经开上了福特的这个年代。
美女开破车和丑女开豪车,都一个字:糟践!
买一送一:暴殄天物啊!
不过,Maggie Q在片子里还没有一酷到底,阿汤让她炸那跑车的时候,她舍不得,她说what a nice car! 为了避免让耐克占到便宜,阿汤命令她说do it而不是just do it。
她不应该舍不得,不就一车嘛,炸就炸呗,多少赞助商后边排队呢。
知道了吧,酷女人的范儿,以后就不再仅仅是开个招摇的跑车了,而是说给它炸了就给它炸了,还是炸自己的。
6、又一个好莱坞电影俗套:特工家属失手开枪打人奇准无比!
朱丽安是医务工作者,没拿过枪;可是,坏人来了,她一着急、一睁眼也可能还有一瞄准,七八颗子弹毙掉一个歹徒,连她老公没亲手打死的最最罪大恶极的坏蛋都被她失手打死了。
不光观众我不信,戏里阿汤都问,“你干的?
”无独有偶,《真实的谎言》里,施瓦辛格的老婆也是失手打死好多坏蛋,救了老公性命。
要不怎么叫俗套呢。
7、算不算穿帮:坏蛋跟阿汤说给你十四个小时救你老婆(至少字幕上这么翻译的啊),然后阿汤就逃跑,飞上海(他肯定乘坐的是客机,有买票的情节),采取一系列行动,跳楼什么的。
可是我记得,从上海飞到洛杉矶就要十三个小时啊!
十四个小时救老婆,怎么可能呢?
要不就是翻译把fourty当成fourteen了?8、最impossible 的mission,就是这个系列只拍到第三集。
它会一直漫无边际地编下去编下去,比如,第四集,老婆死了;第五集,终于报了杀妻之仇;第六集,再婚;第七集,造小人儿成功;第八集,......
曾经对爆米花片是很不耻的,现在一路补习爆米花片。
高质量的爆米花紧凑,过瘾,有想象力。
推荐朋友看《蚁人》,朋友表示不乐意看——『就一爆米花片』。
今日看碟3才想起来,喔,一大段都是在西塘拍的。
熟悉的水乡。
当时去西塘对于碟3景点这个称号很是不耻。
靓汤很帅,可惜1、2、3配的女主都没脑子。
『谍影重重』也是,都是花瓶。
就不能走个史密斯夫妇路线吗?
当然,碟5女主还算能旗鼓相当一点。
碟1和『香草的天空』里的靓汤是颜值巅峰,看到就足够了。
一般来说,看完一部很多人早看过的老片我是不好意思说什么的。
自己水平有限,只能扯扯刚上映的新片或者没什么人看过的片子,这样就不至于被轻易戳穿。
不过,当我因吴宇森险些毁了碟中谍系列的第二部的不良影响抱着且看还能更烂到何种地步的心态看完系列第三部的时候,我实在还是按捺不住去表达心中的兴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碟中谍3将8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传统动作大片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是相同类型影片元素的集大成者。
剪辑到位,音乐到位,摄影到位,表演到位,特效到位。
秘密潜入、街道飙车、高空降落、飞行躲避、绝境反制、上司叛变,所有你熟悉的动作片桥段这里都有,而且不比任何一部影片里的相同桥段做得差。
这就是献给所有动作片爱好者的一场盛宴。
当阿汤哥把手枪交给老婆并教她该如何使用的时候,我简直都要泪奔了。
十五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自己仿佛还是那个被两个在这之后带给我无数欢乐的男人共同献上的好莱坞启蒙一课震傻掉的小男孩——虽然还是老前辈的桥段更赞。
诚然这片子确实创新不多,也缺乏自己的风格,但是J.J. Abrams在执导中的表现就像围棋界的李昌镐,朴实,老成,全面,精准。
虽无华彩,也欠锐气,但赢得比赛。
水平至此,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
不喜欢汤姆·克鲁斯,因为太喜欢妮可· 基德曼,其次总是怀疑他的演技,有了偏见定论之后就不会再有所改变。
这是部纯粹的动作电影,这是它成功的地方,也是它局限的地方。
或者说,万物都是辨证的。
阿汤不再是一线特工,变成了教练,还敢娶了老婆。
但这一选择的真确性可能还有待证实。
我不能不提到的是Maggie Q,混血儿就是漂亮。
看了《碟中谍3》,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小广告,呵呵,亲手抓了一张图,留作纪念。
电影总体水准一般,不过几个动作场面很是精彩,阿汤哥在上海飞跃高楼那场戏,惊得我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啊!
当然,最亲切的还是他在“上海”逃亡的那一段。
电影里所谓的“上海”,其实是西塘。
2006年春天,我到西塘玩了一圈,到处都能看到汤姆·克鲁斯的“遗迹”。
比如有一家卖臭豆腐的小店,墙上挂着老板和靓汤的合影。
卖臭豆腐的老板很牛逼,跟我谈起话来,满嘴的英格历史。
我问老板:汤姆·克鲁斯敢吃臭豆腐吗?
老板摇头:他不敢吃,说“bad smell”,我劝他“just try,taste good”,他又闻了闻,还是说“no”。
那时《碟中谍3》还未上映。
如今看电影才发现,靓汤逃亡的路线,基本和我们游玩的路线相差无几。
看着西塘那熟悉的景色,很是激动。
南方小镇大多民风淳朴。
春天去西塘之前,我们先去了锦溪,女朋友马马虎虎,居然把数码相机遗忘在了休息时坐的椅子旁。
二十多分钟后我们才发现相机不见了,赶紧回头去找,本以为肯定被人捡走了,哪知当地一个村民发现椅子上有个相机之后,一直坐在那里,等我们来找。
当时心里很感动,这样淳朴的民风,真的已经快要在中国绝迹了。
看了《碟3》,有了重游西塘的念头。
在去过的几个水乡里面,西塘是最美的。
真希望能有一个月的假期,让我能在那里悠闲地生活一阵子,每天早上看着薄雾从河上升起,晚间坐在河边跟朋友喝黄酒聊天,白天就在那些谜一样的老房子里穿梭,游荡……
等了很久,《谍中谍3》总算来了,从知道要拍这部电影至今,一直充满着期待,虽然这种戏码是好莱坞再擅长不过的超级商业片,虽然阿汤哥今年已经43岁“高龄”了,但是这一切都影响不了我对《谍中谍3》的期待。
——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而且这一部又来到上海取景,情感上也会有一点倾向。
当影片在戛纳首映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网上找资源,想要先很不厚道的看看,于是就看了一遍很不清楚的原版片。
好不容易等到上海上映了,却传出要剪掉一些据说是“影响上海形象”的镜头,我很困惑,在原版片里,我觉得我并没有看到多少有损上海形象的镜头啊!
而且,现在要到上海上映了才剪,未免为时已晚了,早就在戛纳上映过了,各国记者看到的就是那个版本,现在剪与不剪,其实已经没什么差别了,如果真的有影响也已经产生了。
说到剪进口片,似乎是中国的特色了,快要成为“Chinese style”了。
记得几年前的《珍珠港》上映的时候,也被中方要求剪掉了15分钟的“床戏”,我当时看的是上映版的,所以,并不知道所谓的“床戏”的尺度究竟是怎样的。
但是我认为国外固然开放,但是他们对于色情、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视的,其重视程度要比中国的很多家长多得多!
《卢旺达饭店》这样的片子才会被定位为“PG13”,而《泰坦尼克号》里Rose和Jack那一场精彩的激情戏却丝毫未剪,06年德国世界杯的吉祥物仅仅因为没有穿裤子,就被德国的妈妈们抵制,可见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他们分得很清楚。
又让我想起很多引进的片子也“惨遭毒手”,昨天晚上偶然看了安徽卫视引进的《青蛙变王子》,就发现和我看的那个在TTV播的版本很有差别,其中一些极其搞笑的桥段被剪掉了。
其实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是为什么,因为这种具有台湾特色的“无轨电车”型的搞笑是很难被中国的编导们接受的。
还有就像前几个月在湖南卫视播的《金枝玉孽》,也剪掉一些镜头,致使整个故事的推进和镜头、场景之间的切换显得很突兀。
很多片子经过再次剪辑之后,都会声明是在不影响情节发展和影片整体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我觉得对别人的作品这样随便改造是很不礼貌的,毕竟,谁都无法了解究竟另一个人想要在这部影片里表达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再相似也都还有差距。
我一直不明白,所谓的“海纳百川”,为什么要拿着一把剪刀来“纳”呢?
如果丢开剪刀,伸开手臂,拥抱那些扑面而来的各种元素,是不是会更美好一点呢?
——或许,我的想法过于愚蠢、简单、幼稚,有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解释的。
但是,究竟,为什么要剪呢?
http://blog.sina.com.cn/u/48f0057b010004x2
熱烈恭賀mission impossible系列一蟹不如一蟹,終於徹底融入垃圾片的大家庭里去,連帅哥湯姆克魯斯的招牌迷魂眼亦回天乏術。
看此片,完全出於一種情意結吧,有如《星球大戰》系列,無論后來拍得多么爛,都有不俗的票房保證。
最搞笑的是,一群鬼佬居然在西塘搞事。
那種閉塞小鎮,就是中國人,陌陌生生跑進去,原居民都盯著你呢,一有风吹草動,偷雞摸狗,舉鎮皆知。
金發碧眼外表突兀的洋鬼子居然將绑架來的人質弄去哪里,真是為拍戲無所不用其白痴啊!導演,我無語了。
就是两个人在屋子里对打,然后冲出房门,Ethan翻身扭下去,对面来个车辆把坏蛋撞死之后,镜头中出现的一辆出租车。
本着好奇的原则,查证了一下,结果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56号第四十六条、公通字[2001]37号通知第四十七条之规定,以及公交管[2002]70号通知的有关精神。
本所对下列机动车的号牌、《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公告作废。
公告满30日后,将注销信息传递到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 车辆管理所 二00三年5月26日 号牌种类:小型汽车号牌:AU5637 单位:上海观光汽车服务公司 地址:新区陆家嘴路480号 电话:6963148 厂牌:天霸 型号:1FAPP36X 初次登记日期:1993-05-31 车辆类型:轿车 使用性质:出租客运 车辆标识代号/车架号:123845
靓汤又开始执行新一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这次他的职业特工队里多了名东方的面孔--混血美女Maggie Q,向来标榜性感的Maggie Q,这次跟着阿汤哥混,只好收敛点,毕竟她还不算女主角,专心处理好动作场面才是本职工作!
众所周知,以现在阿汤哥的江湖地位,有他参与的影片,主控权一定在他手上,而不是导演!
这次靓汤之所以挑中阿布拉姆斯来做导演,就是看重其讲故事的能力。
所以这出的碟中碟,在悬疑的剧情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上是下足了工夫!
伊森·亨特自从遇见了美丽温柔的未婚妻朱莉娅之后,对铤而走险的极限特工生活开始厌倦,决定隐藏身份和未婚妻组成幸福的家庭,只负责为训练IMF机构安全部门新特工的工作。
然而甜蜜的正常人生活没过多久,伊森最引以为傲的女特工徒弟琳德赛就被邪恶的欧文·戴维恩捕获,戴维恩不仅以冷血而残忍的“恶魔”著称,也是国际上最大的军火贩子和情报商人。
在IMF特工领导布拉塞尔的劝说下,为了救出琳德赛,伊森终于同意暂时返回特工组织,再次组织起天衣无缝的特工小组,率领着电脑专家卢瑟、爱尔兰籍的伪装及语言专家德克兰和美丽迷人的女特工珍,设下天罗地网,在毁灭还没发生前阻止一切!
即将面对的任务如同噩梦,谁也没料到,恐慌还在升级——当戴维恩绑架了伊森深爱的妻子朱莉娅,事情变得更加失去控制。
伊森将第三次面对时间极限的“不可能任务”,面对手段高明的恐怖敌人,越过重重的死亡关卡,穿过整个世界,解救自己深爱的女人,还要在同时拯救这个又一次陷入困境的迷失世界….. 碟中碟3倍受华人关注的重要原因就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在上海及浙江嘉善完成的。
我的一个舍友正是嘉善的,可为此狠狠地骄傲了一番。
名人效应啊,阿汤哥的魅力确实非同小可!
而影片中的上海夜景,确实非常漂亮,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显得格外吸引人!
当然影片最大的看点永远都是阿汤哥挑战极限的动作戏,看了这部影片,也总算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阿汤哥是荧幕上的最佳跑酷者,里面最精彩的几场重头戏,阿汤哥都在跟时间赛跑,玩得都是心跳,通过自己的速度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写于2007年4月1日
《碟中谍》系列在德·帕尔玛的手中是阴冷古典的老派特工电影,在吴宇森手里是夸张的强造型杀手片,到了JJ·艾布拉姆斯手里才终于有了些许次世代动作大片的味道,阿汤哥也正式开启了他的玩命之旅,各种高空特技全部亲自上阵,看的手心冒汗。司机负责接送+黑客高手负责通讯与解密+美女负责吸引注意力+男主人公过关斩将+意想不到的反派与意想不到的立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JJ对《碟中谍》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延展。团队配合作战,大桥劫囚犯,密室脱逃,高空特技,引爆肾上腺素的经典元素应有尽有,对招牌面具变身的全程复现为故事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现实依据,将吴宇森在第二部留给观众的浮夸印象一扫而光。不得不说的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演技真不是盖的,角色贴合度奇高,在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反派面前,伊森的绝望达到空前的高度,紧张感爆棚
阿汤在魔都……
今年花钱看的片子里,最烂的了。
每一次看到你,我都不服。我记得你在灯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记得你吃了一个月的避孕药。然后每天就是啪啪啪,我宅在那个一个空间中,还好有电,还买了风扇,水桶还有毛巾,天天就干那事儿,那估计是所谓的的疯狂做爱吧。我一直不明白对于没有结果只求爽还真存在。这种义无反顾的算什么,我想可能是真的傻吧。根本全部的爱吧,只能说那个人和你一样。两个人在一起其实是一个人两个面孔而已,其他都是一样的。不要想太多,没有爱,压根没有,不存在的事情,我不想去淄博了,我还是好好那样对待我自己。我不会死心的。我还是会那样度过,我跨越不了我的认知,我只能那样,我还能怎么样,你们这些个人,好好跟爷爷学习,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我可是最美好的存在,你可长点心吧,他们都是坑你的钱而出生的,所以我不相信任何人,很多悲剧都是智商
一代不如一代,剧情越来越弱。
伊森在片中共有四次关键性“躺平”。第一次翻墙梵蒂冈躲避监控探头;第二次被捕后上锁嘴罩被特工押送;第三次空降后躲避刹车横走油罐车;第四次最关键,发生在影片结尾生死搏杀最高潮!相似造型的高密度重复出现,不仅体现了特别针对汤姆克鲁斯自身特点的动作审美,更传递着某种中左倾的价值理念:要想成功,必须积极奋斗,可奋斗不意味着一味蛮干,审时度势适当示弱反而会让你克敌制胜!而说到敌,有点遗憾,因为霍夫曼的大反派显然高开低走。刚在梵蒂冈被抓的时候,不正面回答问题什么是兔子脚,开口就放狠话要报复伤害伊森的至亲,飞机一落地很快证明此公果然能量巨大说到做到!可如此强势彪悍在最后一场戏却极具转衰,不仅被伊森轻松锁定藏身地,而且也无可避免地落到好莱坞动作片的终局俗套:话痨+智缺,使其在占据绝对上风的局面时迟迟不下杀手。
2颗星,虽然有JJ,但是还是很失望,不说把上海拍出上个世纪的气息,但是这电视剧一样的节奏是什么G,看当年的评价很多人和第二部相比还是觉得这部是出彩的,但是想说,从第四部,才开始回到真正的碟中谍,并且再没走偏过,越到后面几部越好看,还是要有汤姆克鲁斯自己的坚持在里面,不要受这些奇怪导演的摆布。 看到这里,后面几部都看过了,也开始期待21年会在太空里的第七部了 PS:米歇尔很适合演人妻 西蒙终于登场了
紧张好看,虽然略显俗套。结尾有点潦草。
实践证明 《碟中谍》系列对我毫无吸引力。都懒得去点评
他的恶心,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2006] 在同一家影院,居然看了2遍,差点看了3遍
13 我觉得动作片能拍成这样就可以了嘛 虽然吐槽点多多~ 西塘那一段激起我很多回忆 嘿嘿 这部还间接解释了为什么第二部可以有那么多假脸皮。。。
标准商业大片,各种元素调和,无甚特点,只记得阿汤哥“两块!两块!”
碟中碟后3部都是到电影院看的,现在只记得第4部的剧情了,系列剧貌似都是这样的!
乱七八糟的,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抓住了又逃,逃了又被抓住了,结束得也很仓促
小时候看的垃圾玩意
剧情不反转怎么叫碟中谍。唯一的“OMG”时刻是小boss作为幕后黑手区别,可这跟大boss是幕后黑手有什么区别……
好拖沓
1、拍到最后也没明白兔脚是什么;2、兔脚是怎么到上海的?
s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