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大宋提刑官过来的,真是越看越上瘾, 小时候没仔细全集看过,现在才细细看一遍,神探狄仁杰简直就是一部爽剧,因为狄仁杰是位高权重的宰相又得皇帝武则天的信任,办案时候所有官吏都要顺着他;李元芳和虎敬晖是开挂战力辅助,一个人能打一个团,我感觉放他一个人去打突厥都不是问题。
这里忍不住拉踩宋慈了,不管是狄仁杰的政治智慧处世之道还是对女性角色的刻画都和大宋提刑官相反,看的很爽。
先说女性群像刻画吧。
不知道是不是武则天这个女皇帝的例子在,剧中的女性群像都不甘于做男人背后的“贤妻良母”,而是把事业任务放第一的“事业型”。
如第一个使团案里面的郡主想像武则天以样做出一番皇图霸业,蓝杉记当爱人的继母也要完成任务的小红,最后一个故事中欲夺皇位的太平公主。
穿上盔甲,便有了权力,你要穿吗
喜欢郡主凌厉的眼神使团案一一事业第一的郡主。
郡主是事业型女性,把事业放在第一,即使爱人受伤回来,关心的第一点也是他是否把敌人引过来;在爱人不支持她的事业甚至阻止她的事业的时候,即使伤心也立刻放弃爱人。
追求事业能不惜舍弃所有的的例子,性别互换过来的故事太多太多,既然能够体谅男人追求事业,那同样也体谅追求事业的郡主吧,谁说只有男人能有事业心。
王侯将相宁有男乎?
既然武皇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看的时候感慨:“什么时候女人们比较的是自己和谁的事业比谁成功,而不是谁的老公赚得多就好了。
”对比《大宋提刑官》,你是想做成功男人(宋慈)背后服侍丈夫家婆的无名女人(玉贞),还是做追求事业于是有个忠虎(敬晖)的郡主呢。
不得不提的是武皇,这个角色诠释的太经典了,虽然瘦瘦小小的身材,却塑造出一个多疑狠辣狡猾聪颖的皇帝形象。
她没有艳丽的彩妆,身居紫禁之巅的她已不必“为悦己者容”,脸上的纹路包括眼袋法令纹清晰可见,并不养尊处优而是勤于操持政务,暗色系的衣服像她的城府之深,为她添加几分生人勿进的气场威严。
权力的巅峰高处不胜寒,权力的圈里是无形的战场,帝王之术是平衡之术,武皇深谙其中之道。
对于皇帝而言,真相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维护政治稳定,所以她和狄仁杰心照不宣的造出不是真相的结果。
对比狄仁杰和宋慈,性格决定职场高度
一个管理者就要具备3个技能:概念技能、沟通技能、专业技能。
狄仁杰的概念技能和沟通技能都远远超越了宋慈,宋慈的职业天花板应该是高级技术人才(资深仵作),而狄仁杰是根据仵作提供的专业技能基础上统筹整个案子的高级管理人才。
困扰宋慈的“官场规则”在狄仁杰这边都不是事,狄仁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怨天尤人抱怨环境,而是能在现世的官场状况下适应并生存。
武皇多疑狠辣,伴君如伴虎,比宋慈的生存环境可谓是有过之而不及,而狄仁杰在官场历练浮沉,也是一只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老狐狸”了。
在政治中,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要的是什么结果。
如果做可以让领导减少麻烦和困扰。
同样的事情,宋慈上交名单,而狄仁杰会烧掉名单,这就是区别。
比起宋慈抱着大宋律法墨守成规,狄仁杰更懂得去变通守护自己的信念:假使团一案,没有上报郡主造反而上报郡主为贞烈自杀保护了皇家颜面;蓝杉记一案,让李规自杀而来保护太子;太平公主一案,没有直接挡着武皇的面说穿凶手是太平公主给武皇台阶下。
狄仁杰擅长玩心理战术,他对人的心理接受面也更广,人心的黑暗面在他看来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也因此他可以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一个案件。
在处理案件时候也不拘于形式,扮神鬼信手拈来,真乃神人也。
不得不说,电视剧总有种种的不足,这可能跟电视剧总是把习惯将事情拖得很长有关。
但这么多国产的推理剧中,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部。
诚然,导演将狄仁杰写得太神,其他人有时候显得几乎零智商。
但梁冠华的出色演技就能让人感觉这样的不合理都是说得过去的,我喜欢看他那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喜欢看他把自以为牛逼的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喜欢看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有时候像一个慈祥的老人,严肃起来却又有超强的气场足以将人震慑住。
导演很有才华,每个案件都能做到引人入胜并且环环相扣。
总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总有出其不意的卧底。
既讲探案又讲人情还讲做人与做官。
有狄仁杰在时,他身边的人总显得很没有智商,还老是问一些观众看来有些弱智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神剧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其中有衬托狄仁杰聪明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身边的人的“弱智”问题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
拿李元芳来说,他应该算是个能文能武的角色。
武功盖世,在独立行事时总能头脑清晰,对形势作出精确判断,这时他的智商高得惊人。
但面对狄仁杰时,他却尽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狄仁杰要他推断时他总说是不知。
这是否很不合理?其实,在剧中,元芳始终将狄仁杰当作自己的父亲一般,对他而言是最亲近的人,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亲近而又聪明绝顶的人,元芳还有必要展示自己的小聪明吗?
他一个人时不管遇到什么都只能自己去处理,但面对自己视作父亲的人时,他便有了依赖感,自己不愿去费脑子。
他相信再难的问题都难不倒狄大人,所以便想到什么问什么,陪着狄仁杰思考。
那么总叫着“恩师,恩师”的曾泰呢?
他就真的这么笨吗?
其实他聪明得很。
但在狄仁杰面前他不能表现自己的聪明,一则说明他懂得为官之道,另外,他既拜狄仁杰为师,那么跟着狄仁杰一起调查与思考对他来说就是学习的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狄仁杰的思维与推理方法,装糊涂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说到为官之道,狄仁杰算是个中高手。
他知道自己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伸张正义,又懂得如何在各种权贵斗争中全身而退。
他一方面为武则天办事,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的将朝政往“恢复李唐神器”的方向上引。
有些本该诛灭九族却是忠良之后的人被狄仁杰保护了下来,却又能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每次立了大功狄都会很自觉的远离朝政一段时间,以免因功高震主而兔死狗烹。
懂得为官之道的人很多,能做清官、好官的也有不少,但如狄仁杰这般既懂得做人又懂得做官的少之又少,所以武则天称他作“老狐狸”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此,与其说这部剧的案件吸引人,毋宁说是剧中狄仁杰的处世之道吸引人。
狄仁杰电视剧,第一部是最好的,也是最经典的。
不论是计谋的深度,还是台词的设计。
演员的演技 。
当然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就是当时的第一感觉好,新鲜感。
所以第一部受到大家的欢迎是正常的。
o(∩_∩)o...。
第二部,第三部就大不如第一部。
与其说是我们观众有了审美疲劳,不如把编剧和导演拉出来凉凉,那台词——重复,那剧本——拖沓,哎。
那老狄在最后面对凶手的时候总有这样的评论:“你这个畜生!
”…………过了一会,(期间又对话了几句),然后老狄又来了一句“你真是禽兽不如!
”。
每个故事到结尾的真相大白时候总是听到老狄的这两句台词,汗。
我和同学看完就崩溃,咔,停一下,导演,能否换句别的呢??
哎。
第二部里的第二个故事讲《蛇灵》(蛇灵案),那个故事的计谋太多了,最后抖搂包袱的时候,我服了编剧,阴谋套着阴谋,编剧下了大功夫了。
第三部贩私盐案件,花费了30集。
戏里的宗主的演技,哎,,,无语。
...宗主的演技那是个人原因,有待提高,不过导演,难道你看不出来,那挺着个啤酒肚(那能是将军肚嘛)的家伙,你让他演武林高手??
起码是和演李远方的张子健一样的身段才行 吧?
莫非传闻说那宗主就是导演和编剧本人————钱燕秋???
汗死。。
一直以为钱燕秋是个女的。
哎。。
再来说宗主的演技,木讷,让我想起了中国现在演市委书记的那些鸟人,哎呀,那腔调,那做作,我服了。
不好看我可以闭着眼吧,问题是那宗主的声音,怎么就那么奇怪的呢。。
那音色,哎,崩溃。。。
其实,第三部里的部分非主要演员都是第一,第二部里出现的人物。
希望出第四部的时候不要再让我看到那个宗主胖子,我受不了啦。
老狄的语言不要再重复那么多次,我真的招架不住了。
看着狄老总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应该和元芳在一起,以至于看他们的别的戏,总会串戏,而这么多年过去,能记得的就是诡异的音乐,和狄老总说:元芳,你怎么看?
记得之前还成为一个段子,被网友拿来说笑,不过剧情还是挺紧凑,环环相扣,也没有太大的硬伤,就是每次狄老在分析案子的时候总是会说什么:一个念头跃入我的脑海或我心中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当时看还好,现在看有点故弄玄虚。
狄仁杰再看《神探狄仁杰》闲暇之余,再看了一遍《神探狄仁杰》的开篇《使团惊魂》。
不说案情细节,而从狄仁杰与李元芳的关系上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剧中首先出场的是李元芳。
从使团被杀到被追杀逃亡再到面见狄仁杰。
显示李元芳是一位武功高强,生存能力也一流的人,这或许是多年军旅磨炼的成果。
但同时也看到李元芳性命——名节——官职的强烈本位思维。
他技艺高超,行动果敢甚至有些暴戾嗜杀。
对于惹毛了他的人从不手下留情,杀之后快。
比如在绛帐县与假千牛卫一搏时,出手皆是分尸:劈成两半或两截。
最后还是狄仁杰叫他留下最后一人性命。
生死关头你死我活尚可理解,然幽州客栈李二夜闯狄仁杰房间,在已拦住李二去路时马上就想杀死对方,此时已经不是危急存亡关头,至少先擒住查一下来龙去脉。
因为幽州一行危险异常,牵扯巨大,要处处小心谨慎才是,在确保已经安全的情况下应该让狄仁杰定夺,且狄仁杰就在场。
若不是狄仁杰觉得不要随便杀来历不明的人,及时把李元芳叫住,这个李二也就是突厥国君吉利可汗就一命呜呼了。
李元芳行为凶猛果断,却不太计较长远影响,且自命不凡,很多情况下是看不惯对方而杀之(当然对方也有其他该杀的理由),毫无怜悯之心。
还有他孑然一身了无牵挂,使团被杀事件发生后他的想法是暂避风头,等待时机再为自己申冤。
这里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他没有强烈的家国政治意识,使团被杀极有可能引来两国战祸生灵涂炭,而且迫在眉睫。
自己作为为卫队长和唯一幸存者本着军人出身的指责荣耀,应该第一时间想方法送信出去,让朝廷知晓此事,由此看出他很看中自己的性命。
二是他意图后日洗清嫌疑,和他自命不凡的言行说明他很在意名节。
他被通缉之后见到狄仁杰还自报官职也不加“原”,始终自称卑职。
可以说李元芳快意恩仇,也可以将他形容为一头猛兽不为过。
他不过是:性命——名节——官位的本位心理,他是自我保护和欲望驱使的本能野兽行为,没有更高层次的信仰和远大的追求。
可以这样说,他没有政治抱负却有勇敢的心。
(从对虎敬晖和易阳郡主最后的态度可以看出)而狄仁杰完全不同,关键也是对待虎敬晖和易阳郡主的态度上。
狄仁杰出场在李元芳以后,因案件关系重大由政治盟友张谏之推荐才进入局中。
此时狄仁杰刚入局中还不知晓事件其中的深浅厉害,但此事对狄仁杰来说是一个机会。
通过剧中细节、对白我们知道狄仁杰既拥有还天下于李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又有忧国忧民的怜悯之心。
这些理想只有身居庙堂才能实现,一方面为皇帝治理国家安稳社稷,另一方面保住李唐血脉,防止武家和其他势力坐大。
待皇帝星光黯灭大限将至时还天下于李唐。
由于事情牵扯巨大,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而且狄仁杰当初被贬就因为嫌疑牵扯其中,所以更应该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然则第一次见到李元芳就给予巨大信任,而后更是将朝廷忌讳、皇帝心头芒刺的政治立场倾向表露给李元芳,这无疑是巨大的风险。
第一次见到李元芳时即身处危险之中,他选择李元芳因为李元芳想脱罪,千里迢迢来寻他。
既然看到曙光当然愿意和他结盟。
但他仅凭卷宗描述和李元芳成功避开守卫夜访的勇气和技艺就完全信任李元芳的能力能以一敌数十杀手确实太过冒险,但可以理解。
然而后在幽州当牵扯到李唐宗嗣血脉时表达了政治倾向,这就很难理解了。
一个戴罪之身的军人,没有政治倾向,对性命和官位看重,而且自命不凡,行为暴戾。
在没有什么任何政治许诺和共同厉害关系维系的情况下,竟然流露于小可能自身官位性命不保甚至可能被夷族,于大则可能为李嗣血脉和李唐忠臣招来杀身之祸。
李姓宗嗣都不复存在还怎么还神器于李唐呢。
这样的代价太大。
剧中狄仁杰和政治盟友张谏之都各有保留,通过默契来合作。
即使后来皇帝病倒张谏之欲举太子然后来试探狄仁杰的想法,两人故弄玄虚点到即止的谈话颇具玩味。
最后狄仁杰说皇帝命数未尽,时机未到而到决了。
那为何狄仁杰如此信任李元芳呢?
或许狄仁杰觉得李元芳天然可以驾驭控制,李元芳生死前途皆为自己掌控,从奏表可以看出狄仁杰暗度陈仓的手段,他隐瞒虎敬晖、易阳郡主实情,为李元芳洗脱罪名后留用还为其请官。
驭利剑而为己用者,如虎添翼。
然朝局动荡,时运无常,面对一个没有政治信仰的人,总归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因为时间太可怕了!
后来李元芳居然和狄仁杰同品不同阶,手握万甲精兵不容小觑。
不免让人想起楚汉之争时的齐王韩信,李元芳无韩信之能,但他能有韩信之忠诚吗?
如果后来李元芳突然对政治有了兴趣,那狄仁杰就后悔莫及了。
(然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子,武则天后武三思、皇后、天平公主还有李隆基无不拉帮结派)但我们的担心没有变成事实,李元芳始终甘愿左右,护卫狄仁杰。
他的勇猛果断和野兽般的顽强也无数次助狄仁杰化险为夷。
这肯定是演义的功劳,然也可以这么分析。
遭遇困境,狄仁杰被贬,李元芳被陷。
有一个机会重回希望的正轨,他们因此相遇。
李元芳快意恩仇率性而为,却又没有淡泊明志,他技艺高超手段直接简单:主动杀人和为了保命杀人。
他是一头猛兽。
狄仁杰心怀家国社稷,上有匡扶李唐江山的政治愿景,下有体察民间疾苦的怜悯之心,但他通过之前的被贬知道,前途充满危险。
除了步步为营,沉稳布局之外,他需要一把利剑,能够在危机关头摒弃小节,果断行动保护最重要的东西。
李元芳正是他需要的那把利剑,是他心中的一只猛兽,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经合二为一。
可以这么说,李元芳其实就是狄仁杰在危机关头内心的一个投影,是导演设计的一个人格具象化。
正是这个内心潜藏的猛虎才让东山再起的狄仁杰所向披靡。
(这点设计比电影《狄仁杰》文武兼备有意思得多了)剧中我们见到狄仁杰经常会询问出身匹夫的李元芳对于事件的一些看法,这可以理解是通过狄仁杰内心自我对话梳理事件的思维方式。
李元芳是狄仁杰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是为他解决麻烦的利剑,当然也是天然的政治盟友,所以他当然不用隐藏自己的政治倾向。
无聊写着玩玩,应该加一个什么标题才又劲爆又能博关注呢?
哈哈哈哈 2018-8-11
第一二三部都看了至少有30遍了,反正是隔段时间就会从头过一遍,第一二部看的次数更多一些。
我很喜欢这个系列的那种调调,画面质朴,台词很好,比如“夫秋,刑官也,一派肃杀之象”,很多文言文的使用恰到好处。
还有刚开始元芳和大人还不熟,上下级观念很强,随着剧情发展,会开些玩笑。
从这部剧了解到了很多唐代的事情,值得反复看。
轻微剧透预警!!
1. 为示我大周修好之诚,朕已下旨将长乐亲王李永之女翌阳郡主嫁于吉利可汗为妻。
随赠美女三十名,珠宝十车。
——武则天《使团惊魂》让人魂牵梦萦的三十美女,第一集便出场,最后一集依旧都不知下落。
2. 大人真乃神人也!
——李元芳/曾泰拍狄仁杰马屁之必备语录。
3. 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狄仁杰《使团惊魂》狄仁杰怼人名言1。
4. 就凭你一个小小的将军,竟敢如此托大,在本帅面前拒马回话。
你以为你是皇帝的爱将,我就不敢处罚你?
你以为你可以随随便便地杀了一位朝廷正四品的千牛卫中郎将而不受到惩罚?
你以为就凭你手下这几千威卫部队,我就不敢杀了你?
——狄仁杰《边关疑影》狄仁杰怼人名言2之《你以为》。
狄大人嘴炮横行天下5. 好歹毒的计策啊,这个王知远,我要将他千刀万剐,剁成肉泥!
——武则天《滴血雄鹰》武皇剁人名言1。
大周名菜之肉泥拌饭,皇家特供,欢迎品尝。
6. 将这条狗拖到庄外,五马分尸,尸体扔到山中喂狼!
——武则天《蓝杉记》武皇剁人名言2。
导演就这么被喂狼了。
7. 大帅,孝杰鼠肚鸡肠、出尔反尔、管窥蠡测、恩将仇报,竟以亲为仇、公然反叛,实在是罪该万死!
请大帅即行处置,孝杰决不鸣冤!
——王孝杰《边关疑影》王将军,今年成语大会没你我不看。
8. 梁王者,大才也。
头脑清澈,才为世出。
——狄仁杰《蛇灵》翻译成人话:梁王者,大菜叶。
脑子里全是水,几世都见不到这么傻的人。
武三思小人得志的表情传神又可爱9. 大姐,魔灵重伤!
——某龙套《蛇灵》魔灵,姓重名伤,字来了,号抬下去。
10. 在下李元芳,手中幽兰剑。
——李元芳《蛇灵》在下李元芳,手中幽兰剑。
开挂猛如虎,砍人似剁馅。
怒胆斩不平,侠义结刀链。
忠护怀先生,唯爱狄如燕。
帅气的拔剑
被吓得拔不出剑11. 武则天:“刚刚你说女人心性,哼,我还会有什么女人心性。
从进宫那天起,我就不再是女人了,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中挣扎,见到的、听到的,都是死亡、背叛和杀戮。
我没有退路,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走,最后我走到尽头,即位登基做了皇帝——从此,再也没有人在我之上。
其实,在我向着目标前进的路上,已经失去了很多,但那时,我至少还有目标,那是我奋不顾身也要达到的。
等真正达到了,我觉得兴奋、激动,毕竟我是第一位女君主!
我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傲视一切,天下在我脚下,群臣在我脚下!
”“可现在,我感到茫然。
我在万人之上做了皇帝,让我得到了什么呢?
”狄仁杰:“陛下,您得到了天下。
”武则天:“错了,我得到的是敌人。
”“我的儿子成了我的敌人,我的兄弟姐妹成了我的敌人,我过去的朋友成了我的敌人。
我不得不把他们从我的视线中一一清除出去……最后,我一无所有。
”——《滴血雄鹰》整部剧我最爱的片段之一。
短短几句台词,将武则天的野心与迷茫、残忍与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吕中之后,再难有如此霸气又孤独的武皇。
一般认为神狄系列的巅峰就是前两部,喜欢历史风偏好第一部,爱武侠风的则是喜欢第二部。
我个人更偏好于第一部,神狄系列从第二部开始风格比较像古龙武侠风,元芳的武力和大人的神奇变得愈发的夸张,大人时不时被人惊叹脑子是怎么长的,元芳则是被人惊呼是人是鬼,两人分别在智力和武力上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但是一开始,狄公和元芳并非无敌的。
第一部的狄公,虽然仍是老谋深算,智力超群,但是也会有自己的软肋。
他会因为对太宗血脉的信任而险些被李青霞所害,会因为对太子过分关心而险被导演化身所设计。
第一部的元芳,虽然依旧神勇无敌,但还不至于像后面几部一样一个人可顶一支军队。
那时候的元芳也会忌惮蝮蛇的神勇,会被一群内卫追的落荒而逃,也被会无头将军吓的剑都拔不出来。
个人认为后面几部的狄公和元芳像神,第一部的狄公和元芳更有一丝人味。
作为侦探片来说,这部电视剧还是非常给力的。
至少对我这个不怎么痴迷电视剧的人来说,可以一天看个六七集,几天内把它看完,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破案经过都很有看头,抽丝剥茧,而且最后的结局也不会太狗血太无趣,已经够了。
但是这部电视剧还突出了武则天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其实我觉得这个电视塑造的武则天非常成功。
既不像至尊红颜里一味地捧她,也不像其他电视剧里把她说成是一个大魔头。
就如那句只有狄仁杰才敢说出的话,功过参半。
这才是一个我心目中比较真实的武则天的形象。
三个案子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与谋反有关,可见武则天有多怕被人谋算,武周朝被颠覆。
她不信任何人,甚至连亲生儿子都毫不信任,可以说杀就杀。
唯一觉得跟自己性情相近因而对她还保有一份亲情在的太平公主,却是背地里真正要谋算她的人。
这种悲凉之意,在最后那个武则天独自坐着的长镜头里尤为耐人寻味。
高处不胜寒,说的就是武则天这样的吧。
她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ps,看历史剧很有意思,看到有些地方会忍不住去百度查证。
比如骁果军,武三思其人,太平公主生平,等等。
历史这东西,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还是第一部的本子写得最好 三个案子都跟武周李唐王室之争有关 其中使团案和蓝衫记案都勾连越王叛乱旧事 蓝衫记案和滴血雄鹰案又都勾连梅花内卫清剿反武势力 称得上环环相扣 难怪第一部副标题就叫武朝迷案 且几个案子结构上又都是小案套大案+案与案并置勾连的形式呈现 尤其蓝衫记案靠张春王五和刘大的偶遇 将两个吴姓人氏之死和刘家庄之变相连 不可谓不妙滴血雄鹰案中的太平公主和女官春香都在使团案中就已经现身 剧组安排还是很有心的 就是里面益阳郡主和太平公主两个女反派刻画都太单薄了 武皇的形象倒是挺丰满的 滴血雄鹰案里和狄仁杰站在玉阶上那一番对话确实经典 冯宪珍老师的配音也加了不少分小时候觉得使团案真冗长 现在看反倒觉得有意思 真假方谦和蓝衫记案的蜜蜂记应该是让整个案子好看起来的核心point 反倒是滴血雄鹰案的无头将军 小时候真的是童年阴影 现在看就觉得有点太扯了 倒是武皇的人物塑造是整个案子最好看的部分(就跟使团案最好看的其实是蝮蛇/虎敬晖的人物塑造一样)李元芳和狄仁杰的初次见面真的很帅 不愧是钱导的亲儿子+b王燕双鹰的前世(张环真的客串了好多龙套 还有钱导演的许士德 你们导演的戏瘾都这么大的吗(钱导不拍恐怖片真是屈才了(哦蒋欣真漂亮(忘了夸了)
神剧
推理神马的基本靠猜,不装逼的李元芳才有爱啊,喜欢看狄仁杰的那张胖脸,充满了人文关怀。。。
剧情演技狗屎一般,无论是梁冠华还是张子健,他们程式化的表演就像弱智一般,还有很多细节非常粗糙,再就是啰嗦重复凑时长,很奇怪居然评分这么高。
精神李家人立场就算了,颠倒黑白什么意思?什么叫李氏子孙里竟然有你这样勾结突厥败类的卖国贼?那不是李渊李世民开国时做的事吗?
国产悬疑推理剧的巅峰之作
1095、拖沓的剧情,劣质的服化道,不知为何评分这么高,看了五集弃剧
剧情过于浮夸,案情也经不起推敲,并且每个案子都是和皇位争夺有关,过于可以,豆瓣分虚高了。
因为元芳这句话去看了,演技在线,逻辑有时候不在线
好素材,但是真的是给老年人看的呀
第一步好看,李永芳总是战无不胜!剧情冲突紧张集中。过瘾。
瞟了几眼,没想到因为元芳火了
虽然是因为玩梗才火的,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剧的质量还是很高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台词考究,经常一镜到底,大段大段的台词十分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对我来说,这样的节奏刚刚好,铺垫到位,案情交代清晰,环环相扣,破案时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使团惊魂》家国背叛、《蓝衫记》政治惊悚、《滴血雄鹰》恐怖迷信,三个篇章各有特色,金木兰、小红、太平公主加上武则天,女性终于不是男人(政治)的附属品而是操盘手。狄仁杰的头脑+李元芳的外挂,两人所向披靡,舔灵曾泰在一旁夸“恩师真乃神人也”。虎敬晖的牺牲可歌可泣,武则天诉说自己一生的一段让人起鸡皮疙瘩。(其实这是一部奇幻剧,高科技的易容术和机关屋,还有死了复活的张环)
挺好看的 不一样的狄怀英
有的地方神扯
故事精彩、演员出色,服装道具精美。就是为什么睡觉都不枕枕头不盖被? | 滴血雄鹰最惊悚,电视版和DVD版不同。简小郎又名江小郎 | 其实最大的boss是则天皇帝。首播的时候看到前隋大业三年还去查了,发现这集的时间狄大人其实已经去世了。。。
于“神探”二字几乎无涉
《蓝衫记》太精彩了,虽然漏洞很多。“第一是安抚百姓,第二是劝课农桑,水利诸要,第三是刑狱诉讼,晓民以理。”狄仁杰长得像包青天啊,有机关的时候总是不会死。李元芳是捡来的杀不死的展昭。敬辉被捅一刀倒地上又爬起来救狄公,真是富有小妹的精神啊。武则天简直就是皮包骨。太平简直就是楼兰高冠女
大一时看的,还好!
滴血雄鹰不错,有点像《断头谷》,编剧挺有文化的,了解了不少唐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