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能力,却无法被教育和理解海伦·凯勒的困境安妮·沙利文老师没来之前,海伦·凯勒的生活是这样的:随时摸到旁边干活的仆人,把手往人家嘴里塞,人家不愿意,就往自己嘴里塞。
大闹一通,妈妈温柔地揽她入怀,用一颗甜甜的糖替换了她嘴里的手。
用餐时,所有人尽可能无视她,她像一只小野兽粗鲁地抓别人的食物。
每天都在搞破坏,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力,所有人的生活都被一定程度上打乱。
简单来说,沙利文老师没来之前,海伦的生活只有两个字:混乱。
父母由于对她遭遇的心疼和愧疚,给予她更多自由、放纵和溺爱。
哥哥所渴求的不过是被海伦抢去的父亲全部注意力能够稍微分给自己一些。
比起疼爱,他对这个妹妹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
凯勒家族成员关系紧密,充满爱意。
但因为海伦的混乱,整个家庭跟着混乱。
为了避免整个家庭的结构崩溃,未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抛弃掉混乱的源头——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希望
顿悟之前总要经历长时间的浸泡内部无法解决问题时,往往就需要外部介入新的支持了。
安妮·沙利文老师的背景是这样的:一出生视力正常,幼年因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后经过手术视力恢复。
小时候也是暴脾气。
亲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她而去。
自己争取到了上盲校等改变命运的机会。
拥有给她正确指导的老师。
得到各种人的帮助。
如果我们够敏锐,就能够发现海伦·凯勒踏上的这条不好走的路,安妮·沙利文已经提前趟过了一遍。
她感受过失去光明,失去亲人,在黑暗中陷入惊恐不安。
她学会通过发怒破坏来释放自己的恐惧。
但她同时也重回光明,也得到过并非亲人的陌生人的善意,她还靠自己强烈的自我意志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让自己得以良好发展。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用“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的话,安妮失明是一个巨大的条件限制,缺少父母的适宜指导致使“超我”失职。
“本我”缺少制约,像个小野兽一般,要破坏要立即满足原始欲望。
而中间作为调和的“自我”这时候已经非常虚弱了,急待扶持。
要想使自我强壮,有两个途径,一个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爱中治愈;一个通过优质的文化滋养,在领悟中发展。
恰好安妮两个都走通了,这样的她无疑能够给海伦带来最合适的示范。
(本图吸收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李仑老师的理论,由@维也纳小甜饼兔子本人制作,欢迎转载)安妮·沙利文的对症下药沙利文老师的工作从两个方向展开:海伦的本我太过旺盛,必须缩小;超我又太过弱小,必须扶持。
早餐戏中,沙利文强硬地将海伦一遍又一遍固定在座椅上,拿她手用勺子往她嘴里送食物。
这是在向海伦展示规则——外化的超我。
期间海伦一直反抗,比如扇沙利文大嘴巴,沙利文的反应值得每一个家有熊孩子的家长学习。
她会忍耐,但超出限度就会扇回去,但她的力度很轻,不会伤害到海伦。
这个回击的含义是让海伦体会:你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会让别人痛,就像你感受到的一样。
同时,很重要的是这个“回击”里不包含报复,引导熊孩子停止坏行为的动机不是因为害怕(报复导致欺软怕硬,暴力的传递),而是感同身受,以培养同理心。
餐厅对于具有强大意志的两个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精神的角斗场。
争夺主导权的厮杀十分激烈,结果当然是海伦败下阵来。
海伦·凯勒的家庭结构但是,海伦背后还有她父母。
他们并没有失明的经历,也无法理解困在黑暗中的那种焦虑不安是非常需要有一个像墙壁一样的边界来安定的,他们因为爱海伦给了她无限的自由,但海伦要的恰恰是“有限”。
在海伦母亲的精神世界中,最高价值观就是对女儿好,唯一能和这一点抗衡的就是与女儿的分离。
前期父亲不信任沙利文,尽管母亲也未必信任这位老师,但是她要抓住一切能够帮助女儿的机会,所以她一直坚定地支持沙利文。
但是到后期她无法忍受和女儿的长期分离,因为正如沙利文一针见血指出的:他们只知道一味保护海伦,却意识不到真正的保护是教海伦保护自己。
而父亲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不可能完全信任一个陌生人。
但是父亲想信任吗?
想。
可是他不敢。
松了口,相当于他要完全承担之后的风险,万一这个老师会伤害女儿呢?
这是父母绝对无法允许的,哪怕他们意识上认为不可能,潜意识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也绝对很难做到,所以父亲也需要支持。
而承担这个支持角色的人就是海伦的哥哥,也是他,第一个全然信任和支持沙利文老师。
哥哥在家庭中的位置决定了他是重新调整家庭结构最开始最关键的一环。
不在父母位,让他对妹妹不会太过保护和焦虑,便于在合适的位置冷静观察,同理心适中。
同在子女位,让他理解妹妹需要更多发展空间和适宜的指导,正如他也需要爸爸和沙利文这样的指导者一样,理性适中。
学习成为一个能够负担更大责任的成年男性,胜任力适中,安全感适中。
所以当海伦故态复萌,沙利文拿着水壶抱着她怒气冲冲出门时,父亲完全被本能驱使,要去阻止沙利文,儿子劝住了父亲,帮父亲冷静下来,恢复理智。
父亲的“Thank you”意义重大,也是整个家庭架构终于实现调整的标志。
首先它代表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这使得父亲一部分本就属于儿子的注意力终于从女儿身上回到了儿子身上。
其次它代表了儿子对父亲支持的确认,要保护全家人的老父亲终于不再独自支持了。
两个男人结成联盟,家庭变得更加稳固,抗风险能力up。
最后它还代表了海伦缺失的“超我”力量的回归。
父亲在一个家庭中代表规则,每个人成长中都需要这样的力量以避免我们误入歧途。
典型象征“超我”的父亲,在自己情绪失控时,被儿子代表的“超我”规劝回正途,这对于父亲的内在自我也是一次大大的胜利。
(不禁想到,八字中,对于父亲来说,儿子是自己的“七杀”,唯一克星,是很有道理的嘛。
)海伦·凯勒的顿悟
信息的凝聚,自我的凝聚沙利文和海伦情绪紧绷地来到水井边,即将迎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堪比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
沙利文拉着海伦的手一下又一下压着泵,泵出了水,又拉着海伦让她感受水流经过手心。
海伦能够领悟的原因,在于她控制和创造了这个动态过程。
她理解了在她之内的发生。
按压泵的杠杆就会产生水,压得快和久水流就会变大,这个清凉的液体以前也感受过,但都是静态的,今天的water是她创造出来的!
以前她能够模仿沙利文在她手中比划的符号,无法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因为她看不见、听不见。
但是今天不一样的是,她创造出了这种液体,这种液体被高度聚焦,之后紧跟着沙利文在她手心复制了这串符号。
于是,物质形态的水、字母拼写象征的water、和发音象征的 ['wɔ:tə] 一瞬间凝聚在了一起。
海伦的世界被点亮了。
她终于明白现实世界她感受到的事物和手心里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指代。
很快,她确认了花、草、地面、父亲、母亲、老师的指代,甚至在亲吻了沙利文后,学会了“love”这个更高级的抽象指代。
因为被命名,海伦的内在世界所有离散的漂浮的没有形态的印象,通通急急如律令,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排好了队,等待首长随时检阅。
也因为它们能够稳定下来,可以重复被抽取使用,海伦获得了自由表达的前提——共同认可的表意基础。
那些无处安放的具有破坏力的精力(原始力比多),终于能够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开始有积累地有效使用了。
它们终于不再因为挫败选择去毁灭,而因为通畅选择去创造。
高飞的冲动不再满足于地面的爬行了。
对我的启发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更多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去观看全程,也更多放在海伦的视角上去理解来访。
我也做过来访,感受过不被分析师理解的挫败和愤怒,也体验过混乱的内在被分析师精准语言描述的震撼和喜悦。
尽管我知道分析师也很希望能够理解到位,但是被困在混乱内在的感觉对于两个人都是一种痛苦的经验。
也正基于此,天知道我多想读懂每一位来访,全身心地去理解Ta的内在到底发生了、发生着什么,Ta的感受是怎样的,Ta的语言、表情、肢体语言、情绪、观点、态度、行为和潜意识,每一个层面都在表达什么,Ta需要的是什么,我能够给的是什么,我的反应会带给Ta什么,怎样的位置才能够给Ta最合适的的空间以帮助Ta安全地反思。
松动太过严苛的超我,或者驯服横冲直撞的本我。
不断强化和重复崭新的积极体验,来代替过去的错误链接。
愿我饱尝过痛苦,又拥有从痛苦中强壮的体验;愿我能够不忘痛苦,尊重每一个来访的独立,并有勇气陪伴他们从痛苦中强壮。
这是一部值得观看和学习的电影。
剧中从三个视角出发。
1.莎莉文老师从不愿意去,到对海伦付出真心。
2.海伦的情绪认知,从大哭大闹,甚至有暴力行为,吃饭不坐在座位上,用手在别人盘子里抓,到安静听话,学习到很多单词。
3.海伦的父母的心理的变化。
从不信任到信任,从母亲支持到父亲支持。
在莎莉文老师的一次次教的过程中,她采取的是以手语的方式去进行教学,把手放在海伦的手上让她感受。
带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花香,触摸草地,嬉闹玩水。
当她拼出面包牛奶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东西。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很感动。
莎莉文老师刚去的时候海伦很抵触,于是将老师锁在房子里,并将钥匙藏了起来。
后来,当她学会水water这个单词时,她向她的妈妈要了钥匙给老师。
其实她都懂得,也都记得,只是在面对一个陌生人时,她害怕恐惧。
莎莉文老师是伟大的,海伦的父母是伟大的,她自己更是幸运的。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海伦凯勒的故事。
但是那时的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受。
直到我学了特殊教育这个专业之后。
我才知道对于海伦凯勒这样的孩子来说,达到那样一个高度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影片中,沙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在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
她并没有因为海伦凯勒是一个多重障碍儿童而对她有任何的怜悯。
相反,她要求海伦凯勒像正常孩子一样独立,自由。
沙利文老师精准的使用增强物(糖)来教海伦凯勒。
影片中穿插着的是海伦凯勒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教育理念的不同。
无论怎样,家庭中还是比较配合沙利文老师的,这就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海伦凯勒的成功不仅仅是沙利文老师和她父母努力的结果,更是体现了金钱的重要性。
海伦凯勒家庭富裕,这使得她有这样的能力去获得像沙利文老师这样的资源。
反观当下,很多孩子是没有这样的家庭经济能力的,那这需要我们教师和国家还怎么做呢。
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面对海伦的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父母常为海伦找些理由,在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对海伦的要求。
造成的后果是海伦永远不可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而海伦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因为对孩子的内疚、溺爱而会主动承担应海伦自己做的事情。
海伦因为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她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对她的溺爱,做错了也有糖果可以吃,让她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只要这么做就可以吃到糖果,造成了,海伦的理解错误,久而久之海伦变得暴躁、性格恶劣。
海伦情感反应方式很强烈,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受到情绪的影响很大。
通过老师的努力,走进了凯乐的心中,教她手语灌输单词和知识,最终经过老师的坚持,凯乐开始领悟单词的含义,开始说话,为自己开辟了光明的道路。
作为一个特教专业的学生,觉得如果不是莎利文对海伦严格要求,将她当作一个正常孩子来教,绝不因为她是一个残疾人,而向她的父母一样对海伦处处包容。
即使在海伦父母的极力反对下,安妮·莎利文老师依然不放弃。
她用无比的爱心与耐心将海伦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可能这就是老师一份责任和一颗诚挚的心
作为一个特教专业学生,我觉得如果不是莎利文对海伦严格要求,将她当作一个正常孩子来教,绝不因为她是一个残疾人,而向她的父母一样对海伦处处包容。
即使在海伦父母的极力反对下,安妮·莎利文老师依然不放弃。
她用无比的爱心与耐心将海伦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可能这就是一份责任和一颗真挚的心
海伦凯勒的故事,从小就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感叹过海伦的悲惨,感叹过苏利文老师教育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现在,我是一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我所从事的工作是苏利文的延续,更是苏利文的升华。
在这部电影中,我学到了很多特殊教育的手法,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父母的艰辛。
一股光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更坚定了未来教育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是老师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谢谢你,出现在这些孩子的生命里!
这部片子里突出了教育与爱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过小孩的人,都被老师这种付出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父母也在对孩子的溺爱和希望孩子成长起来的想法中不断徘徊。
孩子和父母是双向教育的关系,都需要在相伴中成长。
我们生来一切都需要学习,包括情绪输出。
而小时候受到的教育缺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和自己的情绪共处。
除此之外,最后一点竟然让我有意外的收获,那就是:重复学习,也许开始什么也不懂,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某一天,会忽然顿悟。
好看,太好看了,真的没想到这么优秀的电影会这么冷门。
不单单是美到随便一截都能当壁纸一样的镜头,还是近乎完美的镜头语言,还是可以单拿出来当作文题记的台词,都太完美了。
盲、聋、哑,三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奠定了一个女孩苦难的一生。
海伦伸出双手探寻周围的世界,这是一个对世界抱有好奇心的女孩子,但家境殷实的她在家人的同情和宠爱中长大,没有人教她规矩。
她野蛮、暴力,想要表达却无法言语,而她的家人用一颗糖就可以让海伦安静下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
所有人都对海伦的不幸感到怜惜、同情,他们对海伦的野兽行为视作平常,放肆宠爱,同时也让人疯狂嫉妒。
所有人都以为日子会这样过去,直到——安妮莎莉文的出现。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智力健全的人,却被剥夺了所有感官永远囚禁在黑暗里是什么感受。
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对这个概念还不太明确,直到看到电影里:打扮长相精致的像个洋娃娃一样的女孩举止却像个野蛮的野兽,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撒泼打滚。
那一瞬间画面极致的冲击力对于我而言不亚于各种好莱坞大片的特效。
(这里夸夸小演员的演技太棒了)家里的其他人都当海伦是个动物,只有安妮莎莉文老师将海伦当成“人”,一个健全的“人”。
海伦的父亲说:“我的家产足够让海伦衣食无忧地生活一辈子,你看到那只狗了吗,它不懂什么是字母,也不懂什么是数学,但它依旧很快乐。
”可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却说:“可我把海伦当成人。
”这里写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当海伦扇安妮老师嘴巴的时候,安妮老师回敬了回去,但不是出于报复,也不是出于愤怒,她下手并不重,她是要告诉海伦:这样做是会伤害别人的,不要这么做。
安妮老师说:“海伦才是这个屋子里最聪明的人。
”她说的没错,海伦不仅好学而且真的很聪明,各种抽象的学习方法真的成功了,安妮老师成功缔造了一个奇迹。
不仅如此,这部影片不局限于讲一个类似成功学的自传,它还探讨了家庭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真的很有道理:“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
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
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
”影片中的海伦早期的疯狂和任性和父母无限度的溺爱绝对脱不了干系。
最后,真的推荐这部电影,无论你是想在冬日暖阳下看一部温暖的影片,还是想直观感受一下海伦凯勒的不易,这部电影真的不能错过。
——卢思浩说:“有些东西你要相信它才会存在,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奇迹,不必感伤不必害怕,因为你就是那个奇迹。
只有相信奇迹的人,奇迹才会选择你。
” 来到大学之后,我第一次接触到特殊教育,即使自己现在只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是我一直都觉得特教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在看《奇迹的缔造者》之前,我只觉得,要学好本专业相关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特殊儿童,可以说对于这个专业、特殊儿童教师这一个职业,我更多的理解是书本上的,是偏离实践的;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第一次了解到特教老师的不容易。
——相信奇迹的人,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
沙利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相信奇迹。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沙利文老师相信任何一个特殊儿童都不应该被放弃,抱着这样的念头,沙利文老师从没有放弃过海伦凯勒。
其实我们看完之后,可以看出,特殊教育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受到的阻碍真的不是一点点。
就电影来说,从小海伦对于沙利文老师的抗拒,到凯特夫人心疼自己的小海伦,到海伦父亲的各种不满意、不支持,这些也可以看出我们一线特教老师的工作难度。
——上天给了我们生命,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
电影中的小海伦,精致的就像一个洋娃娃,这样子的孩子看着怎么会让人不心疼?
即使她身上一大堆的坏习惯,总是乱发脾气,跟老师对着干,但在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特殊儿童的内心是多么渴望一个真正懂他们的人。
——人总要保有希望才能活下去,如果等不到希望,那就等待奇迹!
电影中的许多情节很有意思,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更多,在教育特殊儿童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受伤,会受到别人的冷眼嘲笑,会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会得不到特殊儿童的认同和一定程度上的依赖,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等到希望,亦或是,我们才能见证奇迹的出现。
——没有经历艰辛历练,难以创造人生的奇迹。
这句话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绝唱;没有经历艰辛历练,难以创造人生的奇迹。
沙利文老师坚持了很久,她的坚持打动了海伦的父母,最后终于得到了支持;她的坚持打动了小海伦,当小海伦在水泵旁边努力尝试发音water时,当小海伦第一次知道water的意义就是她可以触及到的水的时候,真的触动人心。
沙利文老师的坚持终于让海伦开始认知这个世界,这个美好而又多姿多彩的世界。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虽然希望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最后那一幕,海伦打着手语叫妈妈,爸爸,跑向沙利文老师,问她叫什么,沙利文老师打着手语告诉海伦:“teacher。
” 沙利文老师告诉海伦:“I love Halend.” ——直到上天硬生生的将我的幸福夺去,让我的生命无法呼吸之后,又悄悄还给我一个奇迹。
沙利文老师就是海伦的奇迹, 沙利文老师就是海伦一家的奇迹, 海伦也是沙利文老师的奇迹, 沙利文老师是真正的奇迹缔造者!
海伦和安妮 互相救赎 双向奔赴 有一条评语说得好 教育的本质 是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 安妮是 十三郎亦是
特殊教育啊,比普通教育困难很多,要求更高。海伦凯勒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安妮真的很伟大
有些地方的处理有些突兀。另外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
非常感动。教育没有程式,只是去爱。父母的溺爱和放任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无力、悲伤、愧疚,却唯独没有真的为凯伦“计深远”。海伦的痛沙利文走过,甚至更痛,但她说make me strong。因此她不想海伦毁掉,她是这么的爱海伦。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心理咨询也是这样的,在咨询中,我们在给予爱。
教会认字、生活以及爱这才是真正的教师!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再看一遍这个,有被深深感动到!
既感动于小海伦的破壳高飞,也感慨于安妮的循循善诱;小海伦的暴躁是被困顿于无声黑暗中的无助和愤懑,是怀着怜惜和愧疚的父母的纵容所致,“做错了事发了脾气就会有糖吃”对于一个没能接受任何正确行为引导的孩子是多大的诱惑,而倔强的安妮就像是撕开重重黑雾的一缕光,像是一把开门的钥匙,给了一只幼鸟起飞的方向;海伦是不幸的,突如其来的病痛夺去了所有声音和光,但她却又是幸运的,拥有一个富有的家庭,开明的父母,和一个执着的良师;这个小演员演技太神了,将一个无助的暴躁萝莉,演绎的灵气十足,可气又可爱。
小时候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现在再看海伦的故事还是会被感动。
暴力小女孩= =+我要会手语了!!
小学老师给放的,补标。
小女孩演的太绝了!plus 我本来就对欧美古装剧没有抵抗力。
不是海伦有多厉害、不是家庭教师安妮触觉手语有多厉害,而是海伦出生在富裕家庭、父母还没失去最后的耐心。
感情的烘托差一点点,莎莉文和弟弟那段会更感动我,她与海伦之间的摩擦差了一点力度。
在困难时,想到了她。
海伦觉悟的那一刻真的热泪盈眶啊,太不容易了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感谢ICS,很感动。有几个老师可以做到Anne这样?
如果每节特教课都放电影就好了
😓.....
海伦好幸运可以遇到良师,小女孩演的真的很好
ics 老婆说要给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