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把ON CALL看完了,好多处都很感动,每个人死的背后都有一个感动的故事。
小鱼跟一件头的感情一波三折,这也不禁让我想到了现实,人们总是不断的错过,最后找到真爱。
TVB的电视,不会太现实,但是你会觉得剧情的发展是理所应当,虽然近两年TVB电视剧不再似以前那么引人入胜,可是这部电视剧的确是一部值得看的剧,在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发人省醒的桥段。
总之,支持TVB!
央视在放《感动生命》医疗大戏,瞥见里面有我喜欢的演员霍建华,再瞥一眼女主,实在看不下去。
默默的到房间看正在追的on call 36小时。
第一感觉很像实习医生格蕾,再感觉就是今年tvb的片子都很有美剧风格,天与地也是,on call也是。
特别是看到十五集,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本集一开始就是鱼仔自白式诉说,让我想起天与地中的叶梓恩,然后你心里就会有一种淡淡的或者是温暖或者是忧伤的感觉。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不同的期望,有些是为自己,有些是为满足别人,但从来没有人能保证,这些期望何时可以达成,如果期望真的无法达成的话,那是否还应该坚持下去呢?
期望能够达成的时候的确很兴奋,即使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期望,当它能够落实的时候,人生马上就像重燃希望,不过期望有时其实很虚无缥缈,但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就像空气,我们的身体需要靠空气才能生存,而我们的心需要有期望,才有力气好好生活。
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期望能够达成,但世事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反而没期望就不会有不必要的痛苦;也许期望会带来痛苦,但正是因为有期望,就算有多痛苦我们都可以熬过去,所以即使多么害怕失望,多么怕痛,也不能失去期望;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写过,期望是唯一能够医治苦难的药物,我更加觉得当你悲伤的时候,期望就像一首能够安抚伤痛的音乐。
能够达成期望当然是开心的事,但有时候我们的期望会违背了其他人的愿望,难免要作出取舍,放弃哪一个期望都要付出代价,但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如何抉择,有些期望可能不关你的事,你会不懂为何有些人愿意牺牲性命,也要追求一些不会有结果的期望,但若用心感受,你便会学会,每个期望或轻或重都是值得尊敬的,可是无论期望带给你安慰、快乐还是伤心,能够期望与被期望都是幸福的事,因为我们还生存着,就算有多少个期望落空,我们也可以有新的期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今年看的tvb很往年很不同,以前在乎满眼帅哥美女,再后来看看tvb一向来虎头蛇尾的剧情,很少有像这样,结合画面大段的独白。
这是最喜欢on call的地方,再我看来,情节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期待后面的剧情。
关于,一件鱼罐头的故事鱼仔与一件头早已相识,只是鱼仔一直都对一件头嗤之以鼻,在她眼中,一件头只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而已。
前五集,火药味十足,一件头劝谕鱼仔应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科,却被鱼仔讽刺他只懂拍马屁。
肇事司机与受害者,应该先救谁?
一件头坚持先救金世荣,她却误会他是为了讨好金老板。
经屠姑娘的提点,她懂得了什么是医生的专业精神,所以在当一件头要接受聆讯时,她挺身而出替他讲话。
好不容易看见两人的关系有些改变,却又因一件头重提选科的事,而弄得不欢而散。
后来,一件头被封刀半年,当所有人都替他担心时,他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非常记得鱼仔说过,一件头是mr.酷,开心与不开心都不让别人看见。
是不是因为这样,就更让人想认真读懂你的每一个表情,想知道你开心,抑或,不开心。
她从父亲口中得知,他并非那种阿谀奉承的人,同时,被他对弟弟的疼爱而感动 他为替她改善与美雪的关系,主动提出要教美雪腰椎穿刺,但要以一顿饭作条件, 被封刀后,他思想发生转变,却又在福伯离世后对自己的粗心自责不已, 她终于得知他就是梓霖口中的砖头医生, 她借梓霖的事件,安慰他,其实你对病人付出的一点一滴,不是白费的,病人是知道的。
彤彤出事,他和她主动了解情况,能治好的,不仅是病人的病,还挽救了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
他和她有共同的兴趣,一起砌模型,她睡着了,他替她完成。
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当福伯在病房大吵大闹,还说要打鱼仔的时候,当彤彤的丈夫回来要打人的时侯,一件头把鱼仔拉到自己身后,马上护在前面。
小细节,却又充满爱。
更喜欢每次鱼仔偷看一件头的每个表情, 是的,你喜欢上他了。
想表白,却是很多阻碍,当她看见婉莹和一件头在一起,那一刻,心碎了,我的心也跟着鱼仔一起难过,真相大白后,在表白当晚却闹得如此丢脸,充满喜感的一场表白。
然后都是些很有爱的情节,鱼仔给一件头写的信,一件头将信很小心的收藏好,还有21集最后一件头告诉鱼仔,什么是医生的使命。
以及一件头多次的表白及求婚,一件头读着鱼仔的信,然后从家里跑去找鱼仔告白,还有美雪强吻一件头,被鱼仔看见后,一件头追出去那一幕,都是我十分喜欢的情节。
至于24集的求婚戏,更让我感受到结婚誓词的神圣,“结婚的誓词,如果只是循例念出来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实践出来。
年轻时漂亮健康,当然爱,但当对方年纪渐大,又老又有皱纹,病痛越来越多,甚至眼看对方老死,难道就不爱了吗?
既然将来不会离弃对方,现在也应该一样,如果因为对方有病就不爱他,就不是真正的爱。
没人知道生命的长短,即使我们是医生,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所以结婚誓词没说要保证白头偕老,却要保证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
范子妤,我再问你一次,无论健康疾病,你愿意和我不离不弃,终生不渝吗?
”尽管历尽艰辛,两人才能在一起,尽管鱼仔患上脊髓内肿瘤,但是最后,一件头与鱼仔,一句“老公”“老婆”,如此幸福地走下去,足矣。
或许大团圆结局是很平淡,但我却爱happyending。
时间和经历,会让人成长,给一班实习医生。
特别喜欢大结局里面,一群新的实习医生站在医院门口,说的那一番话,其实是与第一集中洋葱他们说的那番话相同。
作为观众的我们,见证了,一班年轻人,一班实习医生的成长。
从开始,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做医生,也不知道,做医生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人只是贪图医生的薪水高,福利好,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的人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然后毕业后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渐渐地,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终于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早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爱上医生这份工作。
经历会令人成长,时间会让人清楚自己喜欢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15集关于期望的那一段台词,也正好是一群实习医生,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最佳的写照,最深刻的感受。
“能够达成期望当然是开心的事,但有时候我们的期望,会违背了其他人的愿望,难免要作出取舍,放弃哪一个期望都要付出代价,但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如何抉择”明太子一心想开车房,却为了堵住父母的嘴,投考医生。
毕业后,你可以拍拍屁股就离开,然而,你却令很多人失望了,也糟蹋了别人的苦心。
培养一个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医生的成长,凝结着很多人的心血。
你可以说,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你有权利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你可以不顾父母的感受吗?
如一件头所说,你的父母,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庆幸的是,明太子最终也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一名医生。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作出许多艰难的抉择,很难去衡量哪个选择带来的坏处是最少的,但是,当我们选定了,就应该勇敢去承担这一切将会造成的后果,有得,也必定有失。
哪怕你会失去很多,但只要你认为值得,why not?
“有些期望可能不关你的事,你会不懂,为何有些人愿意牺牲性命,也要追求一些不会有结果的期望,但若用心感受,你便会学会,每个期望或轻或重都是值得尊重的。
”那一个要砍掉左手的小女孩,真的很令人动容。
她让吹水华明白到,梦想的力量。
生活与生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生活需要期望,需要梦想,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宝贝,有一个重心,拥有追求,拥有期望,才是生活。
当一个人失去自己的梦想,没有任何期望,那只能算是一种生存,只是机械地过着每一天。
至于Andy,奶奶的离世让他变得成熟,对自己重拾信心,即使失败过,那又如何?
我只知道,经历会让人成长,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会让你更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
医生的,使命记得第一个星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世荣事件。
一件头说“不要用你个人的道德标准去断定一个病人是否应该救。
”作为医生,人只有两种,健康与不健康。
生命是宝贵的,无论他是作恶多端的坏人,还是心地善良的好人,那都是一条鲜活活的人命。
在金世荣事件中,鱼仔本来就对一件头有偏见,自然就觉得一件头坚持要救金世荣只是为了奉承金老板,同样地,金世荣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肇事司机,也是这次事故中应该负全责的人。
只是偏偏他就是存活率有90%的人,或者你会觉得不公平,像鱼仔一样,认为他就算死了都是咎由自取的,要救的也只是要救那个路人。
但是,在医生的角度,谁存活率高就先救谁,金世荣却因为医生的个人道德标准而不被获救,明明可以存活却将获救机会给了他人,这又算是公平么?
范医生说:“如果在公立医院,做到我现在这个职位,已经不是纯粹做一个医生那么简单,还有许多行政上的事情要兼顾,反而私人执业,我可以有更加多的时间去照顾病人,你现在在公立医院做事,你很清楚,其实公立跟私立不应该是对立的,换个角度说,应该是互补不足才对,我希望通过不同的渠道,可以令更加多的病人得到更加好的照顾。
”有人的地方,会有是非,为了上位,也难免会有暗地里的人事权力斗争。
有时候尽管你不想去处理这种人际关系,可是又不得不去面对。
做医生经常有许多交叉点,要做好多艰难的选择。
如范医生所说,其实救人是team work,你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整个手术,你要靠多方面的协助。
规则之所以被订下来,也是为了保持医院能有一个良好的秩序,若每个医生都像一件头那样,独行独断,那又是怎么样的后果?
不是每个人都能侥幸手术成功的,若手术失败,那又是怎样一种后果呢?
规则,是对医院,对医生,甚至是病人的一种保障。
如一件头对病人如此重视,经常超过看病的时间,令其他医护人员怨声载道,他的出发点虽好,但也会着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医生,护士,是一份工作,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福伯的离世,令他的思想发生转变。
一开始,他是如此独行独断,一切以病人的利益为大前提,就算牺牲前途又怎样,我愿意。
被封刀后,他开始埋怨医院制度的不合理,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要救一个病人,并不能只依靠自己的努力,病人也不爱惜自己,你又可以怎么做?
他不再执着于自己之前的理念。
只是福伯离世后,他却为自己的疏忽,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
其实,他也没错的,他努力过,可是不被接受,但是福伯心里也知道,一件头是很关心他,一件头很恶,很啰嗦,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好医生。
最终,他也明白到不仅要治愈病人的身体,还要把病人的心治好,试着走前一步,做多一点点,可能结果全都不同了。
其实我也觉得,重视病人是应该的,可是你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你不能不顾其他人的感受,重视病人也应注意方法,不一定总是要挑战规则,勇往直前,什么也不管。
医生不是万能,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救活,有时面对病人的离世,他们难免会对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有所怀疑。
“这一刻,我怀疑自己究竟专不专业,做医生每天要面对无数生死,很多人以为我们已习惯了,麻木了,但其实我们实在很害怕面对失败,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以后要承受最后的悲痛,承受失去亲人痛苦的是他们的家属,可是看到他们哭得死去活来,其实我们的心不会比他们好过,究竟医生的使命是什么?
”“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救活的,沒有人可以逃避死亡,可是在病人離世之前,醫生盡全力令他們舒服安詳地度過最後的日子,就是對病人最大的幫助,對家屬最大的安慰。
這就是醫生的使命”既然死亡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医生?
尽管每个人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但在出生到走向死亡的这一过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医生延长我们的生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让通向死亡的这个过程留给自己更多回忆,对生活了解得更加透彻,最后能够没带着任何遗憾离开。
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思考“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坐BB车,小孩时就坐脚踏车,长大了坐私家车,老了免不了坐救护车,到最后一程就坐出殡车。
”或许,用医生来作题材的剧集,总离不开对生命的思考。
也许这是一个老土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尽管早知生老病死乃是最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尽管早知每个人都难以逃避这个结局,只是当我们接受生离死别的时候,我们真的会痛,真的会流泪。
或许最令人难过的时候,是你想起这个离去的人曽带给你的回忆。
当罗兰姐饰演的奶奶死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她让我想起自己的奶奶。
记得我的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并没有哭,只是在后来想起她对我的好时,我总是会流泪,不开心的时候,总是会躲在被窝,偷偷地一个人哭,因为我想她了。
但是,罗兰姐演的这个奶奶,是没有带着任何遗憾离开的,Andy终于成为医生,终于克服自己心里的障碍,奶奶的心愿可以达成,死,也无憾了。
同样地,如一康,即使他还没能到美国读书,即使他和晶晶相恋的时间实在太少,但是,他的一生,也应该没有遗憾了。
尽管残疾,他没放弃自己,依然乐观地活着,他有疼爱自己的母亲和哥哥,他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打篮球,剑击,他有自己喜欢的人,他与她曾经相恋过,一开始,我不明白一件头在一康追思会上说的那一段话,即蝴蝶效应与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后来看了工作人员潘漫红的微博才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只拥有魔法翅膀的蝴蝶,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因为我们曽出现在某些人的生命中,他们与我们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彼此有着共同的回忆,也正因为我们的存在,让他们的人生,变得不一样。
“健康的人不一定快乐,不健康的人也不一定不快乐”或许一康是不幸的,但他却是幸福的,快乐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懂得这个道理,珍惜现在的健康,珍惜现在的快乐。
鱼仔说:“你可知道当苦难发生的时候,人怎么老喜欢问为什么?
我想可能是人忘记了,这其实是我们生命中必经的一部分,所以当死亡接近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很惊慌、无助,我们便会不停地问为什么……”钱医生说:“有病不要害怕告诉身边的人,否则,他们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下,你已离开了,到时他们不止会伤心,还会非常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和你最后相处的时间”炳灿说:“并非每个人早上出门后,都能确保自己晚上能安全回家的,你可知道那些不能回家的人带着多少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你四肢健全,健健康康,有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这个条件,世上已有很多人一辈子也羡慕不来。
”一切一切,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现在,珍惜那些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幸福不是必然,生活太多变数,没有人知道下一秒即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能做的,只是好好把握当前的这一秒,珍惜这一秒。
关于,期望On call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其实还是鱼仔关于“期望”的台词。
如果期望真的无法达成 是否还应该坚持下去呢?
能够达成期望时的确很兴奋,即使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期望当它能够落实时 人生马上就像重燃希望不过期望有时其实很虚无缥缈 但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就像空气 我们的身体需要靠空气才能生存而我们的心需要有期望 才有力气好好生活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期望能够达成 但世事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有时候期望越大 失望也越大反而没期望就不会有不必要的痛苦的确,很多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渐渐地,我们害怕期望,害怕再一次失望,因为失望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可是,难道我们因为害怕失望,而拒绝期望吗?
你把一切想得太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之所以抱有如此美好的期望,是因为你相信,所以,别怕失望,因为你会拥有勇气,去接受一个残酷的结果。
无论期望带给你安慰、快乐、还是伤心,能够期望与被期望都是幸福的事因为我们还生存着就算有多少个期望落空 我们也可以有新的期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之前,我曾因为一些小事而怀疑自己,开始犹豫,是否继续对一些人一些事抱有期望,后来,我想通了,我有能力将一切想得如此美好,也有能力去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感谢15集,感谢这一段台词,更令我明白到,就算失望又如何,因为你可以再次抱有一个新的期望,带着美好的期待,去面对新的生活。
简单评论,那些角色。
尽管一直对罗仲谦没什么感觉,但在这里,凭着洋葱这个角色,我开始对他改观了。
洋葱很可爱,我觉得他对鱼仔也只是喜欢,尤其是他为了鱼仔能够和一件头表白,撒谎让一件头能够和鱼仔吃饭,还替鱼仔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洋葱其实也是个很好的男人啦。
很多人被洋葱和三叔那一段感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印象却不是特别深刻。
美雪,从第一集开始就讨厌她,讨厌她总是板着一张脸,讨厌她的好胜,到了后来美雪和鱼仔争一件头,她所做出的行为,真的令人很不爽。
当我知道美雪最后和炳灿一起,我很不满意,觉得这样太便宜她了。
可是从第21集开始,我对她改观了,我也很喜欢美雪和炳灿这一对,很有爱。
新人来说,其实我觉得一康的演技是在这么多人里面比较好的,真的觉得他和一件头很有兄弟相,笑起来也很帅气。
我也比较喜欢晶晶,不过我喜欢她戴眼镜的样子,可是有点像廖碧儿,只是晶晶的动作真的很生硬。
当然,还有一群实力派的演员,令整套戏生色不少。
笑姐,罗兰姐,范医生等等一件头三兄弟很有爱,总是喜欢泼东西,不是泼水就是啤酒,还有咖啡。
还有小益啊,看见他那眼镜和眼睛就想笑了。
炳灿不错,觉得他也几帅哥,又大只。
完美中,往往会包含不完美总体来说,on call36真的是一部制作认真的电视剧,很久没看过一部这么有感觉的电视剧了。
太喜欢主题曲,尽管我不喜欢容祖儿。
只是,鱼仔这角色似乎还是不够色彩,能否为阿怡带来视后的奖项,言之过早。
新人的演技,真的需要磨练,读对白不自然,动作生硬夸张还有洋葱,其实我觉得一件头和洋葱这条师徒+兄弟的线可以有所发展的,之前官网的介绍是,洋葱的脚受伤,是一件头照顾他,可是这段却改了,还有最后洋葱喜欢上晶晶,总是感觉很别扭。
属于我,特殊的情意结留意on call36只因有我最爱的两只,马明,阿怡还是演情侣的呢,其实本来没对这套剧有太大的期望,也纯属是看看自己的偶像,改观,从预告开始,看了预告片,开始期待里面的剧情,然后一看便着迷了,我变得越来越狂热,恩,真的,很久没看过一部这么有感觉的电视剧了。
On call 36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可这意义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楚,但我只知道,我真的,真的,很喜欢,很欣赏这套戏,近段时间,总是有些压抑的感觉,没有动力去学习,哪怕等待着我的是6月的高考,每天在学校,会跟同学讨论剧情,讨论得不亦乐乎,每当我晚上放学回家,抽二十几分钟看看on call,哪怕只是剪辑版,我的心情就会好转。
晚修结束,回到宿舍,躲在被窝里用手机看微博,当我看见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在看on call,在赞on call,我就有一种满足感,自己喜欢的东西得到认同,自然就会满足了。
我很狂热,因为我觉得,狂热是一种生活态度,让生命变得沸腾起来。
我将每一集的感受都用文字写下,我用心,我认真,只因这是我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会认真了。
广一模,这一重要的考试,有广东“小高考”之称,当我知道考完这次模拟试后有难能可贵的两天假期,我真的很惊喜,因为我可以回家在电视上看大结局的直播,一回家,我马上就把前4集补上,只是看完on call之后,却是各种各样的不舍,心里感觉空空的,假如on call能一直播映下去,那多好,只是电视剧总有结束的一天,自己的生活,还是在继续。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却是平静的,愿我也能带着新的期望去拥抱新的生活,走过高考,然后在漫长的暑假中,再次重温on call 36小时。
还没看完,但是想写些东西,前段几乎没快进,本片没强调医疗中的东西,也没专注在谈情说爱,其中一些人文的关怀令人感动。
洋葱说以前宣布病人死亡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当你跟病人之间有了感情,才发现这种宣布是一个保存人最后尊严的事情,而医生有责任把它完成。
安迪和奶奶之间的感情,让我想起了我姥爷,当所有一切都无能为力,大夫告诉你就这几天的时候,你甚至,想他快点结束痛苦。
但只有他/她还有一口气,你就会觉得有希望。
医生最后都是失败的,人都敌不过死亡。
所以很多医生有挫败感,但是可以让生命走的有尊严,最舒服的离开。
香港医生宣誓就职时的誓词真好,写在下面。
远远比大陆的要好太多了。
在我获接纳为医学专业其中一员时,我郑重地承诺,我要奉献一生为人类服务,我要以敬意和感恩回报师长,我要凭良心和尊严行医,我会把病人的健康视作首要考虑,我要尽己所能维护医生专业的荣誉和高尚传统,我要对人类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尊重,即使受到威胁我也不会利用医学知识做违反人权及公民自由的事情,我谨以自己的名誉,郑重地和自愿地作上述承诺。
人文的关怀,生命的尊严。
本剧成功了。
看完了,看到最后一件头给鱼仔开刀时,猛地想起了程志美最后为jackie开刀的时候,幸运的是,这次鱼仔好了。
算是期待下部啦!
医生剧大抵是编剧最爱,不必洒出匪夷所思的狗血就能让观众看到每日上演的生离死别。
平淡生活的每刻,都会有一些人因一个诊断晴天霹雳,因一段医治审视人生。
从开头到结尾,实习医生成长之快,也因每次on call的36小时,看到常人36年都未曾见识的意外。
15集有关期望的台词被这么多人记住,是因为它的易代入吗?
为没有结果的期望苦苦挣扎,为自己与亲人期望的冲突辗转反侧。
期望,是医治苦难的良药,还是带来苦难的病根?
如果小女孩从来没有拉小提琴的梦想,如果奶奶对孙子不是那么期待,他们的忧思会少些吗?
又或许,失落和苦难,本身就不是一个坏词,感观通过对比而放大,快乐因为苦难的伴随而被珍惜。
只有像一康一样曾坐在轮椅,你才会把50cm的视线高差视作幸福。
看到后面总有种埋怨剧情的冲动,一定要奶奶在看到证书之前闭眼,一定要一只玻璃瓶毁灭一康的人生,一定要鱼仔与一健之间徒生纠结,再往他们的生活中投入一颗随时爆炸的炸弹,享受幸福的背后绷紧一根随时与命运决斗的弦。
然而这一切确实是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的事,悲剧总算可以提醒旁人:真挚的念出誓言,在爱人【可能的】患病之前;勇敢的追逐理想,在亲人【可能的】逝去之前;努力的不荒废现在,在你【可能的】所剩不多的人生里。
这部剧是我初中时候身边同学一直追的,我是一个骨子里有点违逆的人,全部人都喜欢我偏偏要先不看哈哈哈,然后最近才在电视回看片单看到有这个剧,好奇就打开看了,一看就收不住了,连着几天就把它追完,里面的台词真的很戳我。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处:1.一场车祸发生了,有两个病人留到了慈爱医院,首先送来的是一名受害者,也最先验过伤,有脑创伤,能救的机率不高,另外一位肇事司机,是金老板的儿子金世荣,伤得不深,及时救治则会有百分之九十的成功率,但当时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受害者最先送来,也最快验伤,二是女主认为他是受害者,必须要他存活下来,那位能救机率不高的受害者先进了手术室,但由于仅有一件手术室,所以男主一直都想再等等,等了金世荣的验伤报告出来再决定,看谁能救的机率更高就救谁,但女主只是觉得他是看在钱的份上,认为他那么急切想要救回金世荣是因为那是有钱人的儿子,而最后他们在没等金世荣报告出来就急匆匆去就那位受害者,结果受害者救不成,那位有钱人也因失救而死。
我们常常因为一些道德观念而忘掉了自己的身份,我们都是平凡人,很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作为老师,可能会因为家长的素质不好而迁移到他的孩子身上;作为医生,可能会因为病人的为人处事犯过的错而不愿尽力去救;作为厨师,可能会因为食客的不礼貌而把菜做差。
但其实作为老师,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教好孩子,无论他的家庭环境如何,无论他背后有什么故事,只要我们被人称呼一声老师,我们就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教,除非是他自愿放弃,同样的医生的本职工作是尽力救能救的病人,而不是救之前还要思量病人的过错,我们不是法官,我们不能私下定罪,很多人或许做了很多错事,但只要我们不是在那个可以断他生死,断他罪名的位置,我们都不应该随意做出不理智的判决,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自会遭应遭的罪。
2.医生使命的定义:两三千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说过,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救回来,没人可以逃避死亡,可是在病人离世之前,医生尽全力让他们舒服安详地度过最后的日子,就是对病人最大的帮助,对家属最大的安慰。
3.“健康的人不一定快乐,而有病的人不一定不快乐” 这是一件头在听到一个病人说“如果做完手术我还要天天困在家,每天都要过的不快乐,那我做手术来有什么意义呢,在结合他弟弟说的“开车有危险,那搭车呢?
搭车也会有危险,难道我每天都不出门吗?
如果要活的那么不开心,有什么意思呢?
”,说出的话。
这句话跟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很接近,我一直都认为人应该追求他想要追求的东西,尽力地在有限生命中体会无限的美好,小的时候我想要一双溜冰鞋,我妈因为担心我摔跤没批准我买,我那时的不快现在仍多少有点感觉,于是我告诉自己以后劝人或是教自己的小孩,我都要让他尽量开心,只要是不是上瘾或是身体完全抵不住的那些事情或是过度的,他想要做的,都鼓励去做,让他享受有意义快乐的人生。
4.有病要告诉身边的人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有病便会成为家里的负累,不想看到家里的人忧心忡忡的样子,但是当自己有重大疾病的时候,却是更应该告诉家里的人,因为如果不那么做,当他们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就要看到你离开,那么他们不仅伤心,这还会成为他们无法弥补的遗憾,因为他们会后悔没有好好珍惜与你相处的最后时间。
5.不说了,最最最感动的地方:
其实这部剧最大的感触就是它一直在提醒我们一个事实就是虽然每个人死亡来临的那一天都不确定,我们也不确定自己会以什么方式结束我们的生命,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只是有时候可能活太久了常常都忘记死亡,有了病,有了意外,有了伤痛,我们就会迸出无数个“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这样,为什么我如此倒霉,但是其实这个世界上遭遇逼近死亡事情的人不仅仅是你,每个人都会,所以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牢记住,我们都会死,所以我们要更加不浪费自己的生命,起码死的时候也能没有遗憾,平静安详。
情人们一呼一吸相爱到底 结局或同样仍想将你我这幕 演得更理想能修补即管修补 不要在想 再一刻人便缺氧熟悉的歌曲 等与你合唱我还是为此留下眼泪。
到目前为止只看过三遍。
第一遍是在2012年的夏天,因为有好感于马明,但是又不太喜欢杨茜尧(这还是她改名后第一次打出她的新名字),所以带着完成任务般的感觉看完了全剧,看完了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感悟,只不过对杨茜尧有了很大的改观,甚至开始慢慢有好感于这个女演员。
第二遍是去年冬天看的,距离第一次追剧已经有八年多了,这一遍但是多了多了很多感悟,但是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第三遍是这几天刚刚看完的,其实早就想写下我的感受了,这不过这次才行动了。
关于张一健和马国明,我觉得一切都有种“刚刚好”的感觉。
时间上马国明接戏时的状态很OK,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内在,气质上已经开始沉淀(35+岁不沉淀更待何时哈哈哈哈),精神状态和皮肤状态都很好匹配到,在之后比如2016年那几年间总感觉马明颓态很重,没什么好作品,整个人也萎萎的,皮肤更是滤镜都遮不住的苍老,但好在最近一两年马明又逐渐支棱起来了,关于马国明,对他的皮肤状态有要求本就过分「doge」,只要他精神状态OK就可以了!
遇到这个角色,对马国明来说也是很幸运的吧。
张一健算是一个正经的、有生命力的角色,是一个需要演技的角色,马国明的演绎让我觉得他和这个角色真的很贴,“贴”这个字可能有点俗气也有点笼统了,但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去形容。
只是我个人的感觉,我并不觉得马国明像一些新闻报道里面呈现出的那么傻,他并非本色出演,我的矛盾之处就是在看剧的时候一时觉得他在演,一时又觉得屏幕里的就是张一健本人。
马明的演技我觉得不算是多么多么好吧,甚至还有点套路化的演技,但是动了真情的时候又可以发挥的很好(前提是剧情不要尬)。
看了剧照可能会更好说一些,看到这落寞的身影,我更是觉得孤单单坐在那里的就是一件头本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烦什么,还是说只是在发呆,也不想去打扰他。
至少这一刻我没有觉得这是在演戏的感觉。
说到演,我觉得剧里的一些动作设计很有趣,不知是马明本人的习惯还是有特意设计过。
一个是叉腰,莫名觉得很有生活气。
还有一个是摸包带,这个动作就很少年感,不好意思,是老boy感,总感觉一件头但凡是背上他的斜挎包之后总要摸着包袋走路。
马明在剧里面的皮肤还可以,配合打光后期甚至会显出独特的老boy感~
感谢这部剧,让我认识到不一样的马国明,也让我对杨茜尧有了点喜欢。
主题曲也为on call 增色不少,很多时候bgm都出现的刚刚好,举两个我喜欢的例子。
鱼仔为一康送上新轮椅
一件头为一康手术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我在胡言乱语些什么了,希望自己以后能回来修改一下吧。
因为到了大四真心闲的发慌,所以天天在宿舍看看电视剧打发时间,但是还是第一次追tvb的剧以前追过韩剧,美剧,动漫,一周一集,这次追tvb一天一集还觉得远远不够,所以没事做就干脆把妙手仁心3看了一下,那真心是个苦逼的剧啊……里面随便出场一个人物都要生个病,每个医生要么自己生病要么自己认识的人生病……最后医院把几乎每个医生都治了一遍,囧……这次看on call还没看完,实在觉得剧情有点慢,每天一集看得真心觉得不爽,就先等着完结再一口气看完但是猛然间就觉得马明好帅的说,最喜欢他每天就穿着一件衬衫打个领带再斜跨一个小包包就去上班的感觉,到了医院披个白大褂就搞定,真心是个务实的医生啊,省的穿西装还要脱……以前看谈情说案觉得马明真心花心,看古灵精探也觉得他乱七八糟用情不专,再看少年四大名捕只觉得里面有一堆帅哥。
从来对tvb的小生神马的完全无感,一直只是看剧而已从来没有迷过谁,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超级迷恋马明的说,去看了他的资料发现他竟然是74年的,正在奔四的大道上走的欢畅,可是看上去像最多30的人,可能香港的那些演员都看不太出来年龄吧最近看了他演的铁马,觉得他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很好,把长衫穿的极帅,机灵聪明高高瘦瘦神经兮兮,看上去灵灵的之后又把真相里面有他的部分看了一下,那个深情的黑帮会计师坏的极有型后来发现他在无线已经跑龙套十年了,一直都勤奋又努力,为人低调又节俭,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啊支持马明!
作为一名从90年代tvb全盛时期开始看港剧的人,我爱看林保怡、张可颐、宣萱、郭可盈等出道即是主角的精彩剧集,更爱看多年前的小角色小龙套如杨怡、马国明、胡杏儿、郑嘉颖等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大众认可。
很多人认为《oncall36》是杨怡和马国明第一次合作情侣,其实错了,资深tvb迷应该有印象,在当年大热的璇峰02年《再生缘》中,饰演映雪的杨怡最后就出现1集的小人物鹂明堂马国明终成眷属,十年一轮回,我知道有的人是因为《oncall》喜欢他俩,但我更希望更多人能知道10配角磨成针的心酸。
很多人都有喜爱的tvb明星,但我相信,和我一样看了这么多年港剧的人,大家喜欢的应该是所有tvb艺人吧。
而我看tvb剧关注主角的同时更关注配角,所以我看oncall受到好评如潮时,为杨怡和马国明多年媳妇终成角而欣慰高兴,也为资深配角黄智贤因为《潜行狙击》终得奖而感动,更为胡杏儿获得视后为喜极而泣(虽然我觉得她怒火演得很一般),因为我仍然清晰记得她在《再生缘》中笨拙的小角色,那更为始终在tvb演男三男四的曹永廉的敬业演戏精神敬佩,看了十多年港剧,其实tvb就是个大家庭,很多都是熟面孔,像我们看到母亲专业户黄淑仪演一健母亲就亲切,看到andy奶奶罗兰出现我就回想起古天乐版《神雕》里她演的小龙女婆婆,看到郭政鸿出现会哑然一笑(虽然我可惜他不能像lauging那样大红,其实他演的狗头sir很出彩),甚至最后几集听到为鱼仔开刀的麦医生说话我马上就知道是哪个演员(八卦师奶专业户)嘛,而虽然《再生缘》中马德钟的皇后扮演者黄纪莹(作为古天乐曾经唯一承认的女友)在《oncall》里演洋葱的姐姐这类小角色,虽然他们依然都是小角色,也许永远是小角色(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的laughing角色的),一辈子都演草根人物,但其实他们已经陪伴了我们十几年,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港剧里那些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甚至八婆阿公坏蛋专业户在不同的港剧里出现,都会会心一笑,有种过年看到亲戚的感觉作为长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80后内地孩子,从小却被港剧吸引, 从不知道什么是tvb的时候就开始每天看电视播港剧(不得不说以前港剧播的好多,不像现在所有台要么不放,要么放同样的),我见证过六大花旦齐绽的光芒万丈,也对四大花旦渐渐隐退几小花旦上位的资质平庸而心中失望,但不变的是对tvb的牵挂,对将军澳那方水土的惦念。
我会对菠萝包、冻奶茶、车仔面、鱼蛋这些从小没吃过的东西如数家珍;对鹅颈桥、文咸西街、南丫岛这些从没去过的地方了如指掌(以至于去香港玩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熟悉让港人都惊讶);我更因为港剧对医生、律师、警察等各色职业充满向往,心中对写字楼的憧憬油然而生,这些都是tvb带给我的,从十多年前就根深蒂固扎根脑海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因为tvb而爱上香港,去香港旅游不是为扫货,而是想真正触摸那存在脑海里的记忆影像是否和光影中一样亲切真实,有的人以为我们喜欢香港,憧憬香港是崇洋媚外,其实不然,那是一方和我们同样也在梦中生活了十多年的水土,我们对港人精神(做人就是信)、港人生活(早茶菠萝包,中饭食烧腊,下午吃蛋挞,晚上喝糖水)、甚至香港年轻人的衣着打扮都深刻影响着我们,以至于之前去香港玩去到将军澳门口,我差点想装成送外卖的进去逛一逛。
我爱港剧的其中之一原因在于其生活的真实与现实,1,不同于内地宫廷剧的无尽争斗、台湾偶像剧的高富帅爱黑木耳,更不是韩剧的富二代和绝症女,港剧是很生活化的,市井化的,纵观这么多年港剧,有两个极端的例子很少:大团圆的不多,大悲惨的也不多,这正如同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不可能永远是美好的,也不会永远是悲剧的,生活只是现实和冷静的,正如《潜行》里最后坏人消失而法拉却牺牲,《oncall》里鱼仔最终还是有病,《怒火》中law霸却坐牢了,我佩服tvb的编剧,不会一味给我们编织生活永远真善美的镜花缘,同时也告诉我们坏人终会倒霉的道理;我感谢tvb导演拍出做人就要开心的人生励志,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放弃。
2,时下现在很多电视剧不是爱情就是谍战,要么与人争恋人、要么和人攻心术,可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接触的还有亲情、友情和同事情。
我最爱tvb的就是不管拍什么题材剧,纪律部队也好,医生系列也好,甚至古装系列,它从不会只拘泥于一种中心思想,观察多部港剧可以发现,爱情一定是有的,但是亲情友情永远贯穿,甚至我觉得另两种情拍的比爱情更真,就如
”不好意思,其实本来是想写篇oncall的影评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写成缅怀帖了,还越写越多,果然一想到tvb就挺不住思维啊,夜深了,晚安,梦中的无线。
头几集我觉得还不错,但看下去,实在不是我说,感情的走向实在是,太好猜了亲,我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剧情实在太急促了,太急促了。╮(╯▽╰)╭。。最后几集,又是这几年的通病啊,虎头蛇尾。
真的就系麻麻地
除了结局略显仓促,最后的实习生都很路人之外;整部剧很不错,笑点和人物刻画都很突出
2.5星好了。。。我就在研究黄智雯怎么这么像陈松伶的过程中刷过了前面不少集,后来终于还是放弃了。
这个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天煞孤星啊,谁靠近他们要么生病要么死啊!岑丽香好好看啊!
港剧终于又有经典之作了。不是说演的有多好多么的不狗血。但是的确是超五星的内涵触动。喜欢这种戏份分配偏均匀的港剧。马国明开始翻身了。
看到最后一集,忽然觉得人这一辈子能为自己最热爱的职业是最大的幸福,和自己的爱人朋友一起为了理想而奋斗是可遇不可求的。
最后一集这2B的结尾。。。真恶心到我了。。。
熬夜论文不够,还熬夜看电视。我真是不想活了!
尼玛这就是一部披着医疗剧外衣的肥皂剧~不是医疗剧就不要打着医疗剧的旗号招摇撞骗啦~编剧应该看下House、Code Blue、医龙这些的,这些才是医疗剧!!!
20120203-20120306 @ office
TVB医疗剧:身边的朋友亲人总会生病的
黄智雯又一次亮瞎了我的眼 但是这次演的还可以 剧情不错 但是结尾有点马虎了
香港的医生白大褂是可以不扣扣子的?
实习医生格蕾的翻版+港式狗血言情+胡扯瞎写的剧本
我可以说是最差医疗剧么?有可能这连医疗剧都算不上吧
马国明 萌的一塌糊涂~美雪好措气啊。。。
杨怡鼻子是整容的吧?整张脸都是那个鼻子。tvb各种捧,不过长相太不亲民了。开头不错,状似很专业,后面就很拖沓,都是感情戏,医院反而变成大背景了。洋葱比较出彩。
粤语学了半天没字幕还是听不懂啊。。。这什么烂剧阿我操
《On Call 36小時》:2012年度第一部可以讓我給四星的TVB劇,如果能減少一些師奶劇情、專心做一部專業醫療劇、每個角色的刻畫能貫穿全劇而非突然集中會更好。羅仲謙依舊那麼靚仔那麼討人喜歡,馬國明演技愈發純熟了,不過最驚喜的是發現了魏焌皓和袁偉豪兩塊鮮肉。最後在表示一次一康的死我接受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