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内蒙的时候很喜欢那种荒野中骏马驰骋的感觉,这部片给了我那种西部男人的感觉,大口肉,大碗酒,心里装的是亲情和责任,这才是真正地男人。
《骆驼客》个人感觉整部电影线条诠释的还不错,驼把式的责任感和心胸广阔,戈红和二尕子的两小无猜,朦胧爱情,驼队的风吹雨晒,骆驼客的责任心,都无比的令人难于忘怀。
尤其是喜欢二尕子偷看戈红后被戈把式教训的时候,众人嬉笑问他看到了什么,二尕子一脸纯真的微笑:"看到她在画眉"。
哎,纯真的少年啊!
如今的物欲横流,都市男女谁能见到如此纯真的少年?
传统的东西很少了现在,可是传统的不一定比那些高科技的差,就比如片中的弓箭和洋枪,科技是把双刃剑,造就了中国社会如今这么多令人作呕的食品、医疗安全问题。
骑马、射箭、喝酒、摔跤令人向往!
看完之后上豆瓣看影评,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剧情,人物个性,场面都不错啊,个人觉得很好看。
总觉得外国电影比国产电影评分高很多,当然总体来讲国外好电影确实多,但是是否这也存在偏见呢,觉得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电影,甚至看外国电影,听过外国曲是所谓的高雅,有些人就是喜欢装B。
本片从拍摄 情节 语言等艺术角度来看,都是挺好的一部片子,可是结尾非常糟糕,如果直接删除给什么革命份子送枪交接这个情节,就完美的很,否则就变成一部赤裸裸的阴谋片,从皮货夹带玉石,到中途改变路线,这纯粹就是一帮阴谋家设计出点小钱让苦哈哈们拿着最原始的武器帮他们送货的故事。
这让我想起以前拍的一个红军片,最后真实的为了拍片需要把狗给炸死,十来年后一帮子所谓的老演员,老师,说什么当时哭了,这种情况一样,让人恶心,请问这个社会怎么啦?
还有点正确的是非观和民主观吗?
我觉得二尕子应该直接一枪干掉那个什么老板比较合乎情理!
还得加一句:“你们的命是命,我们的就不是命吗”。
电影《骆驼客》是高峰导演,讲述了东疆一带的骆驼客,为了运送抗日物资到陕甘宁边区,遭遇了当地政府的快枪队阻截,最终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骆驼客用弓箭歼灭了快枪队,安全地把物资护送到目的地。
主线之外,还有一条辅线,小骆驼客佟二尕与他的小师妹戈红儿的爱情。
与其他刻意学习西方的电影不同,《骆驼客》自始至终坚守着中国传统意境美学的风格。
无论是故事框架,镜头语言,还是演员演绎,影片流畅地完成了风格的统一。
故事开篇,一众驼队满载着货物行走在金灿灿的大漠上,小骆驼客唱着西北风情的歌谣。
全景镜头下,驼队拉着长长的影子,然后一个特写,拍了摇晃作响的驼铃。
整个画面洋溢着东方边塞的美学。
人物的对话也用了西北方言,别有粗犷彪悍的韵味,与这茫茫大漠相得益彰。
剧情由红儿的旁白来推动和解说。
青年演员张玉龙、陈旭竹饰演了二尕子和和红儿。
可惜的是两人后来并没有红。
佟二尕与小师妹红儿青梅竹马,但在驼把式戈师傅眼里,二尕子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摔跤赢了,不要骆驼,却要一匹马。
和师傅比箭术赢了,不要玉石,却要小师妹,只因为自己酒后的一句戏言,小骆驼客竟然当真了。
师傅跟他解释,一个月前已经把红儿许配给了一个大户人家,下个月就出嫁了,跟着你,你能养活她吗?
二尕子满心失落,却也无可奈何。
东疆一带,女儿出嫁,是由家人护送到婆家,三个月后再举行婚礼。
这显然不是中原汉地的风俗。
都说古代女人社会地位低,相较于偏远地区,中原一带的女子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
戈师傅接了老主顾的一单生意,运送苏联来的物资到陕甘地区。
随行的几个徒弟说,路上看见哈密府的告示,禁止运送苏联来的物资,听说那边正在打仗。
影片没有去过多渲染抗日救国主旋律。
戈师傅决意护送这批物资,出于自己朴素的处世哲学,一方面老主顾有恩于驼队,一方面,既然接下了这单生意,再艰难也要把货送到。
另一边,女儿出嫁的日子也到了。
戈师傅让二尕子护送红儿去婆家,自己和几个徒弟去护送货物。
戈师傅明知红儿不愿去婆家,二尕子喜欢红儿,为什么还要让他护送红儿呢?
我想,这恰好说明戈师傅对二尕子的足够信任。
有一点他是笃定的,红儿由二尕子护送是绝对安全的。
果然,半路上,二尕子带着红儿安全地和驼队会合了,他们并没有去婆家。
事已至此,戈师傅没有过分责备。
二尕还发现一个重要情报,路上有人在跟踪。
故事进入高潮,戈师傅当机立断,驼队分两路,由二尕子和红儿挑几匹攒劲的骆驼先走,在前面梁子会合。
他和剩下的几个徒弟带着空货箱若无其事的继续往前走。
很快,骆驼客和快枪队遭遇了,开始了弓箭与火枪的对决。
最终二尕子和红儿联手干掉了快枪队长,给父亲报了仇,把货物送达目的地。
他们俩组建了新的驼队,继续骆驼客的生涯。
影片故事情节紧凑不拖沓,动作戏一气呵成,扣人心弦,情感戏穿插点到为止,没有喧宾夺主。
风格上坚守了中国传统审美,不失为上乘之作。
晚上熬夜看了个中国西部片《骆驼客》,CCTV6拍的,港真以前还不知道CCTV6自己拍了很多电影,大部分可能没法上院线,只能在自己频道来回播,除了这部《骆驼客》之前还在电视上看过其他类似的国产西部片,虽然比较粗糙,但很多也不失为一个好故事,《骆驼客》就是,我认为它是一部被忽视的优秀国产西部片,仅次于《双旗镇刀客》吧,比《无人区》那些强。
故事很简单,新疆东疆地区骆驼队师傅带队带货从迪化(乌鲁木齐)横穿沙漠的故事,直到影片结尾,才知道是给红军西路军运送药品和军火,这是有非常复杂的现实背景的,1930年代后的新疆,盛世才在苏联和国民党之间来回摇摆,一度跟苏联关系暧昧,所以也支持内地的红军,苏联支援红军的物资可以借道新疆;等苏联被德国攻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候,盛世才估计苏联要完蛋,就投靠蒋介石,所以禁运苏联物资。
影片故事冲突就来自于此,地下党委托骆驼队送货,骆驼队老师傅使命必达,而盛世才一方哈密快枪队则是劫镖的反派,几场弓箭对火枪的场景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是扣人心弦。
主要穿插了师傅女儿和收养的尕娃(之前了解过1930年代祸害新疆的甘肃土匪匪首马仲英就外号“尕司令”,因为他16岁就出来混了)从互生情愫到生死与共共赴天涯的故事(哦不对,最后好像都留在了我西路军),大西北的爱恋,满满的粗犷,这样的情节貌似在哪部电影看过?
好像就是多年前看的《双旗镇刀客》。
其实这个电影还可以拍得更史诗一点,西路军入疆的血泪史,什么时候能够上大荧幕,而不只是点到即止?
我对大西北一直有种别样的情怀,大概是苍凉的辽阔感,大概是人未到心已远的未知感。
这是一部讲述西北认真严肃的电影,我希望你们能看到。
“在西域有一群身怀绝技的人,他们从事着古老而神秘的职业,用骆驼护送货物辗转各地,被称为骆驼客”应该说是情怀,这是一部很有情怀的电影,虽然最后的强行主旋律有点出戏,但是不能掩盖电影本身,中规中矩,情怀动人的朴素它是我心中理想的西部片,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物。
旷古辽阔,大漠孤烟
韩国冷兵器强片,弓的山寨版!从匕首到弓箭,韩国人在冷兵器电影的水平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再看看关云长,从马上变成了马下,从1米9变成了1米6,从智勇双全的统帅变成了草莽村夫.可惜中国编剧不懂兵器,编不出精彩的段子,导演指导不出冷热兵器的战术,摄影更拍不出新颖的视角,后期做不成震撼的特效! 编剧导演们射过箭吗?打过枪吗?
骆驼客有感昨晚全班用了两个小时看了一部新疆本土电影《骆驼客》,影片非常的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导演高峰以一种对家乡的热爱,根据父亲的回忆改编而成了本片。
本片运用的是新疆方言兰银官话,将新疆人民淳朴的民风展现的淋漓精致,毫无做作之嫌。
电影通过对古老的“骆驼客”的描述,将西北人民那粗犷豪爽的性格,坚韧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在艰难困苦中的生存智慧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对古老西域一群身怀绝技,性格粗犷豪爽、憨厚老实、坚忍不拔、肝胆相照,还运用大量的镜头描写骑马、射箭、摔跤,草原、沙漠、戈壁充分展现了新疆风土风情,很好树立了西北男儿顶天立地的儿子娃娃形象。
二尕子从小是孤儿,师傅收留了他,并且一直待他如自己的儿子。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懵懂的内心与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在沙漠中风餐露宿,永不言弃的精神,收获了师傅信任,赢得了爱情,戈红儿那种敢爱敢恨的性格展示了新疆人的原始野性美。
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伴着悠扬的驼铃,在连绵起伏的小沙丘里,以风为谱,以沙为曲;成群南飞的大雁,金灿灿的胡杨林,一副完美的大漠风光映入眼帘,引人入胜,令人赏心悦目。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领略到了肆虐的沙尘暴和特有的海市蜃楼景观,此情此景营造了豪迈大气的氛围,给人一种浩瀚的心灵冲击。
影片同时讲述了新疆的历史文化背景,迪化是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建省时的名称,含有启迪开化的意义。
1949年9月25日和平解放后,在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有开疆拓土之意。
让人想起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的含义,唤醒人们对祖国和家乡历史的了解,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骆驼客是护送货物辗转各地,和古代的镖局属于一个性质。
在沙漠中发现了羊脂玉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利忘义的张金贵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犹如心里酿造的一潭毒酒和心灵深处播种了万恶的种子,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所有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经济高度发展的今日,利欲熏心的商人,人性天平失衡,地沟油、毒胶囊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损害人民的健康为代价换取高额利润,让社会产生信任危机,企业亦是如此缺乏社会责任,以环境污染换来丰厚的报酬。
诚信本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骆驼客恪守职业道德,与劫匪斗智斗勇,在箭与枪的交锋中,以血和泪捍卫诚信。
捍卫了骆驼客坚守的信念,继承了师傅用生命延续的诚信,值得反思!
新疆巴州博湖县谢胜江写!
半夜近1点,将睡未睡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放了这个电影《骆驼客》。
全片都是浓厚黄土高原味道的西北方言,再有信天游腔的小情歌,很逼真地再现出当地的风情。
黄沙滚滚驼铃响,赶驼客百步穿杨。
冷热兵器的交锋,剑快还是枪快?
戈师傅和二尕子与火枪队的交火很精彩。
故事太直白了,背景中的铺垫也有一点生硬。
走骆驼的人,没有尽头。
千百年来,驼铃依旧。
以及,最后才发现故事是在新疆。
一字摆开的驼队、金灿灿的沙漠和黄澄澄的胡杨林简直就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油画。
沙漠上的悲怆苍茫,自然野性十足,而人也朴实豪爽。
一场弓箭对长枪的战斗在荒漠的枯树间展开。
浓浓西北味儿 好 ! 画面拍得非常美,再加一星
故事扎实
最后射箭反攻那个镜头相当不错
还行
导演用心了
中规中矩的作品。#20120510
城管与小贩的游击战
风景太美了,音乐不错。小男女主角长得也很顺眼。故事简单能打动人。国产片里可以了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朴素的西部片和如此诚意的国产了。
传说中的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really?
少看点《小时代》……中国电影学院派的水平在这里
是我喜欢的调调,沙漠,骆驼,胡杨林,西北的汉子,哪个不是一道风景。
与同档期上映的影片相比,《骆驼客》讲述的是一个正统而侠义的故事。不荒诞、不惊悚,诚心诚意把故事讲述好,给你一段大漠豪情的热血旅程。《骆驼客》的男女主演都由90后担纲,不是‘唯明星论’,如果观众进入到故事里,就会被他们自然而生动的表演打动。——度娘如是说。
挺好看的,作为一个从小在新疆长大的女生,我表示各个方面都挺地道。
把煽情部分去掉,把打戏更精致,就值得五星
本来给3星的 最后突然冒出的主旋律着实倒胃口
我太喜欢这个说话的调调了...武装走私队VS政府缉私队,呵呵。
弓箭对步枪
小成本,出细活,好看,简单的故事、朴素的情怀
一部很有情怀的电影,但这种情怀在电影行将结束居然出现八路军出现陕甘宁等字眼时,顿时变味了,遂扣一星。我想说,真没必要往这方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