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都能成为《北方风云》老生常谈的话是,我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常常会想与这些以外的事去。
查理兹●赛隆主演的《北方风云》,让我看着看着就想到电影以外去了。
查理兹●赛隆有着一张精致的脸。
她的脸正面看很好看,但要是你从侧面看的话,那更美更好看了。
在《北方风云》里,查理兹●赛隆演一位女矿工,一位被男矿工性骚扰的女人。
该片全片有三处我记得很牢。
一是赛隆在厕所里想方便时,几个男矿工把临时厕所推倒了,赛隆被脏水弄了一身。
二是赛隆被一男矿工骗至无人处暴打,且投诉无门。
三是在法院庭审那段戏。
咱国内的矿上没听说有女工。
咱国内的矿以外的性骚扰案见报道过,好象是男人胜诉了。
一个美国女人上矿上干活,就能买房,养车,养活自己和俩孩子了。
这种活还并不是每个美国女人愿干的呢。
美国的矿,从影片给出的镜头看,远出看过去,蓝天白云,矿上的烟囱冒得是白烟。
从近处看,矿里的通道条条畅通无阻,有事时包你能进得去,出得来。
这部片子是真人真事,女矿工打赢了性骚扰官司,从而影响了全美的矿对性骚扰事件的关注。
性骚扰不就是摸一下屁股,抓一把奶子嘛,在无人的矿上,这算得了啥大事。
然而人家老美就当大事抓了。
反观我们这里的矿,国家的法令法规不知下达多少次了,矿难一起接一起来。
《北方风云》的片子里,没有一个美国领导写条子、打招呼、开大小会议,出了摸屁股的性骚扰案就上法院解决。
性骚扰的事人家就当大事了,那谁还敢拿矿工的安全不当一回事。
我们国内进口片子都是进口所谓大片,就是那些能卖钱的片子,象《北方风云》这种片子是不会有人去进口的。
应当多进口这种片子,拿到矿上去多放几次,我不信看多了也没人觉悟。
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法庭上回忆起痛苦的经历那一段真的看哭了,女主太不容易了,要多么坚强多么积极才能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中继续她的人生!
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人不再被凌辱而挺身而出,有需要多少的勇气。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才为今天的我们争取到了平等的权利,造就了现在的民主社会。
收获很大,塞隆是个非常棒的演员,美丽而不脆弱,太喜欢她了
单纯概括剧情的剧透警告⚠>——————————————————————< 1.片头的小女儿玩芭比→暗示 2.父亲的质疑 3.母亲同事的嚼舌 4.岗前男医生体检 5.报到时管理层公然的黄色笑话 6.餐桌恶作剧 7.厄尔骚扰雪莉,乔茜为其告状无果 8.借口让乔茜去检查传送带趁机性骚扰;镜头切换回法庭,老板不以为然 9.母亲对反性骚扰的电视节目回避 10.山姆在曲棍球赛被同伴排挤 11.博比·夏普之妻的当众羞辱 12.母子当街争吵,乔茜在车里第一次崩溃大哭,并不再相信公会 13.乔茜为格洛丽代班,上流动厕所时被整蛊,第二次大哭 14.去公司向老板告状,被“辞退警告” 15.儿子反对她的矿工工作 16.乔茜的抗议引来了shit涂换衣间墙的警告,众女远离乔茜 17.鲍比的威胁警告,第三次大哭,当众控诉无果 18.寻找工友集体诉讼无果 19.父亲以其为耻,母亲支持乔茜离家出走 20.乔茜在集会上发言被喝倒彩,父亲上台发声维护 21.乔茜发言后,余下的女性工友被进一步羞辱(尤其是雪莉) 22.鲍比·夏普在庭上爆出乔茜被高中老师性侵之事,父亲为乔茜大打出手 23.山姆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对母亲乔茜的态度:怨怼→和解 24.律师当众质问鲍比·夏普,后者承认目睹了高中老师的性侵事实;格洛丽站出来后,诸多工友为集体诉讼作证 25.影片在母子户外兜风中落幕
我一直觉得我们在享受西方的红利,从五一劳动节到三八妇女节,共产主义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这一件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个前仆后继争取来的,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到了遥远的东方亦可燎原,我们知道劳动法,也写进了宪法,可仍然有很多企业并没有遵守,这是为什么?
路前人已经踏了出来,可走不走如何走,在于自己的选择,我感慨新中国成立后从上到下的那股劲,就像刚成年的年轻人一样,热血正直,无论男女,我们推崇英雄,讲牺牲奉献,就像雷锋那样,那是发自真心的做好人好事,这恰恰是我们走了几十年的路后,现在所欠缺的,以前我们虽然穷,但有勇气与敌人拼命,可现在我们富了,却失去了纯粹的精神力,就像我们的足球一样,陷入了钱的漩涡里。
当讲究牺牲奉献,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人成为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到底是这个人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长此以往下去,这样的社会只会病入膏肓。
当女孩被男人群殴,却没人敢去上前帮忙的唐山事件,这样的事只会更多。
而我们丢失了血性,丢失了正义,丢失了我们解放新中国打赢朝鲜战争找回的民族气节。
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像电影中的人,站出来,改变他,哪怕是一点,哪怕是一步。
前人只能给我们打个样,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只有自己去争取。
这种精神是我们全社会都要学习的,敢于面对敢于说不。
一位朋友说:最怕的就是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揭露的都是残忍的社会现实。
为了这份工作还得忍辱负重面对儿子的质疑以泪洗面,最后打赢了官司,获得了尊重。
但是为何16岁那年不去状告那个禽兽老师也不告诉爸妈,这才导致了她爸爸误会了她很多年?
说明那个时候的她内心还不够强大,不敢反抗,当能做主时终于为自己发声。
“北方风云”不是好的译名,不如“决不让步”。
乔西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为了生存,到矿场工作,却和其他在这里工作的女性同胞受到性骚扰。
女工友们全部选择了沉默和忍耐,而乔西终于无法忍耐,诉诸法律,孤身一人与势力庞大的矿场斗争,最终赢得官司。
而最重要的是乔西赢得了做人的尊严,赢得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矿场上女性矿工的工作权利。
小人物在工作中受到来自工友和来自上司的欺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我想,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不要侥幸自己是小部分人。
而同等环境下,女性更容易受到不平待遇,势力小(甚至包括身体孱弱)的人也容易受到欺凌。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本来就说不清楚。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为恶都是目的极强的策划结果,很多时候只是想那么做。
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诉诸法律,这只是万般无奈之后被人称道的理性做法。
法制是人类文明的最强佐证,但也是目前人类文明的最无奈之处。
但凡可以靠自己解决的,我想不会有谁愿意坐在证人席上听人责问。
说来说去,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这让人很无奈。
最近在看春秋时期诸国争霸的故事,狠狠地被实力这个东西重磅轰炸。
兄妹是可以通奸的,父亲是拿来攫取权力的,数万人是可以被剁成肉馅的,只要你有实力。
现代的公司是可以榨取你血汗的,老资格的工友是可以侮辱你的,比你势强和体壮的人,确实可以在办公室强奸你,这没什么不可以,因为实力决定一切。
当美国军队攻入伊拉克,伊拉克人民对着苍天叫喊:真主阿,请惩罚他们吧!
--弱者,请你不要再相信公理。
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我想了想片中的官司打赢之后又能怎样。
矿场付出了巨额赔偿,女矿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对付每天的性骚扰,然后呢?
“然后”一定是挑起官司的人被无故解聘,新来的女职工仍然被骚扰着,除非矿上女矿工占了绝大多数--那时候就该新来的男矿工受到性骚扰了。
一时的胜利把文明前推进的距离,真的不及头发丝粗细。
当然,这也是“决不让步”的精神可贵所在。
决不让步的人要么在法庭上坚守立场,要么在平时的工作中分毫不让,要么在人群间的斗争中走在最前,要么参与革命以血泄愤,不管怎样,决不让步的人始终存在,始终不断的推进某个进程,或如嫩芽破土,或如青藤绕树,或如火山喷发,使得世界在变化中涌动、发展、更新和毁灭。
片中诸多场景拍的很感人,这都要归功于前半段足够的铺垫。
主演莎莉·赛隆(Charlize Theron)游刃有余,其他诸多演员也都非常精彩,尤其是饰演乔西父亲的演员。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70299
对比《我控诉》中的法庭审判,法官都在拉偏架,因为权利体系不在弱势一方,谁都想息事宁人。
不同在于,《我控诉》里的主角实际并不关心受害者的权益,只是在意他内心在意的“公正”,而本片的主角是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本片改编自1988年的真实事件,虽然到现在为止,性别歧视问题还没有本质改变,但历史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偏移,原告们也获得了应该获得的补偿。
但这远远不够,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形成合适但有效的话语体系。
如果变成争夺话语权,那话语体系本质没变,无法形成真正的相互尊重,只会成为相互抨击。
如果发声过于平静,那么诉求只会在这个寻求刺激信息的时代销声匿迹。
更可怕的是表面“政治正确”,背地相互攻击,那爆雷只是迟早问题。
性别歧视与其他歧视行为一样,都源于偏见和话语权的不平等。
但不同在于,性别歧视更根深蒂固,在文化、生活、教育等最根本的问题上甚至不被大多数人察觉。
现在的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人们的教育和认知中的,是构成人思考和表达的基础,比如很多人改变不了的“口头禅”和清除不掉的“大词”,都很难自我意识到,更难因为别人的一两次发声而改变。
但这不代表就此认命,或者认为发声者是疯子。
发声者需要不断的发声,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对这些“隐匿”的诉求进行思考,思考自己的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而改变的发生需要会这样思考的人的数量积累,需要时间。
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甚至改变自己需要勇气,当沉默的大多数都为勇于争取权益的人鼓起掌,改变就不会遥远。
本片叙事节奏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演员表演都无可挑剔,在这样一个争取女性权益的题材上没有完全设置人群的对立,而是有众多“沉默的大多数”在其中相当有戏份,并且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算是相当克制。
现在的同类题材更容易变成简单的矛盾对立,设置更刺激的冲突来吸引眼球,满足观影感受,甚至让人站队,最后很容易陷入爆米花电影的套路,降低观后思考的可能性。
这样一说,也许在这个时代,寻求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我更喜欢直译的片名,北方风云。
电影里雄辩滔滔的法庭戏不多, 结尾是《辩护人》式的——大家都站起来做class action的原告。
导演见好就收,留下意犹未尽的观众。
女主并非如《永不妥协》里性格泼辣的选美皇后,也非《费城》里被自由与正义观念浸淫的落难律师,而是性格温顺家庭不睦的单身妈妈,她的漂亮只会使她承受更多流言蜚语。
权利受到侵犯时,诉讼于多数人都只是叶公好龙,怒火燃眉时大喇喇要告这个那个,但又最容易被任何阻碍止步。
这并非畏难、畏缩,厌诉的心理古今中外都有,无可指摘。
毕竟不是谁都玩得起这场赌博。
但也因此,女主的勇气尤为可贵。
受到性骚扰、性犯罪的侵害本就难以启齿,更何况女主所在的环境里,最该给予支持的家人、女性工友无一不反对她,舆论的压力是人所难以承受的。
最感人的是工会会议上,外干内强的父亲的转变,他站出来制止数百工友大放厥词,说出“这间屋里没有一个是我的朋友”“我的女儿是这里唯一我不以为耻的人”,还有儿子的转变,如果没有他们Amy不知能否走得下去。
暴力的触目惊心也令人惊心。
多少人对于“庸常的恶”习以为常,甚至助纣为虐, 他们只是不愿意成为少数,不愿意出头。
但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说这些话时是否质问自己是否遇到这些事能站出来制止。
表现性犯罪的影视作品里,这部是我看过最好的。
好在描绘出了真实的世界对性犯罪受害人其实是缺乏关心的,性犯罪带来的伤害之深也是难以想象的。
每个人都有书写历史的可能,即使鲁迅眼里那些不佳的国民性依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身上存在,我们的民族依然有勃勃生机和无限前景,这种前景的发生与我们的知识关系甚微,而在于一个个人能否真正站的起来。
What was I supposed to do?
你害怕!?
Watching Say Nothing Running。
TA就不害怕吗?
TA绝望地恐惧,被人死死按在门上,Raping。
刚逃离家暴离婚,又跳进满是污言秽语,被骚扰已经是日常的矿工生活,忍耐,为了活下去!
你为什么笑得出来?
如果在那样的场合,你曾经的朋友喊你的女儿 贱货 婊子 ,还不站出来,你TM的算什么父亲!
你女儿只是怀孕了,而你只会敲柜子,为什么不问问,你女儿怎么怀孕的,被人强奸!
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愤怒个P,发这样的公文,全社会的谋杀!
你该怎么办!
站出来,站出来,站出来,说出真相!
而不是遮遮掩掩,你会喊你的母亲、女儿、姐姐、妹妹 贱货 cunt吗?
你会吗?
为什么就喊别人的女儿 贱货!?
All she wanted was to make a living, instead she made history. 塞隆扮演一个在采矿业工作的女工,从愚昧地接受骚扰到主动地起来反抗,她经历了亲情及社会的巨变。
When Josey Aimes returns to her hometown in Northern Minnesota after a failed marriage, she needs a good job. A single mother with two children to raise, she turns to the predominant source of employment in the region of the iron mines. The mines provide a livelihood that has sustained a community for generations. The work is hard but the pay is good and friendships that from the job extend into everyday life, bonding families and neighborhoods with a common thread.
竟然常用标签里有个叫“维权”…… 没想象中好看完挺失望的 硬拉上的荣光 实则就一破事儿
背景知识不明导致不知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只是作为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女人,艰辛度可想而知。而来自父亲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亲情而不是他认可男女平等——让人欣慰却又心酸。客观的说,男性享受高女性一等的社会地位、权利的问题,虽然在逐步缓解,但本质上的解决之道,依旧没有答案。
年纪大了,看什么都想哭。实话说,的确是没有《永不妥协》拍的好,从女性崛起这一方面来看,这部电影描写的没有《永不妥协》深刻,后面结尾反而是感觉有些匆匆忙忙,感觉案子才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反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女主作为一名母亲和一名女儿的时候的角色,不过这位女性性格也很不错,敢爱敢恨,坚决离开家暴男,并且对自己儿女的爱也是真的,里面我最感触的点是女主父亲站出来和一家三口坐在餐桌上,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当年不敢说出口的被强奸,在同一个地方一家人释怀,不过女主妈妈的性格也很刚烈,以离家出走来抗议爸爸的态度和行为,总得来说还是不错吧,在矿里工作的男的真的见到女的跟个没见过一样,干的事一件比一件恶心。的确在工作权利上实在是太不平等了,即使是那个女律师也是受歧视,特别是在管理层都是男性的情况下做下来也很厉害了。
这部电影只能概括为故事片。今天上午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在某次女性主题活动上主持人却是个女装打扮的男人(或许是LGBT群体),事实上我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觉得有点过于敏感。看完电影我终于明白这种不适感来自于哪里,所以我几乎是带着愤怒看完了电影。女主的发言得靠男性,辩护需要男性,还有对女主的弱化,以及站在对立方的女性律师,本质上,这仍旧是一部父权主导的电影。原本是被封面海报女主的坚毅眼神吸引的,看完只能说吃了一坨。
后半段一泻千里
“我仍然是你纯洁的母亲。”
一个人的坚持终究换来一场革命。中间各种恨之入骨,还有不少煽情的苦点。无论如何结局还是大快人心,有木有?!!
看多了复杂的编剧设计和剪辑花样,现在觉得这种返璞归真的叙事挺好的,很舒服。塞隆真的美若天仙啊,这个角色其实不太适合她,太美艳让人没法被剧情说服,就像范爷演我不是潘金莲,那样一个娇妻在家里老公怎么会出轨嘛- -
题材可以,电影拍的太拉,女主发言被打断,还是女主她父亲上台撑腰,女主能获胜还是因为律师的演讲,不然后来的女矿工不敢挺身而出,最后又偏离主题了,女主受伤塑造的太多,反抗的场面只有去公司抗议一段,如果剧情安排女主能和女同事联合谈话反抗而不是丢给律师解决才更好
結合某總裁性侵自己未成年的14歲養女長達四年新聞看真是更氣憤了。諸如此類的新聞和影片,最覺得不可置信的是總是有那麼一群女人作為女性,非但沒有站在對的這一邊,反而幫男權說話。比如美劇《Unbelievable》;比如《日本之恥》里的女議員「對於此事,我認為男性才是受到巨大傷害的一方」;比如霉霉紀錄片,五個女主持人一起,姿態很高「她以為所有人會站在她這一邊」。再比如片子中的女律師。女性其實只是求平權而已。沒有因為工作辛苦就不應該由女性擔任,更不應該拿這個作為一個藉口在工作上對女性性騷擾。最後響起的《Sweetheart Like You》太溫暖,Bob Dylan的歌很治癒人,故事的結局也皆大歡喜。真實改編讓我覺得世界上真的邪不勝正,所以也真的希望這樣的童話,不會只是個例而已。
a movie in which every man is pig
2005上映时,看电影杂志送了北方风云的海报,等到美人迟暮的2021年才在出差途中看掉。好在剧情充实,改编有据。塞隆也是豁出去想得奖,但记得最后没成功。三星半吧
取材真实是特点也是禁锢了这部电影的元凶,相比主角女工那个为矿场辩护的女律师反而觉得应该重点表现,同样身为女性定能体会女性在职场特别是这种重劳力工作中的劣势,同时又需要再男性主导的工作中表现出色。视角的平庸让电影无甚特点……塞隆太美了太美了,还有JR啊还有伍迪哈里森啊~~
影片情节表达不到位,虽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对女主最后为何会赢得官司,在庭上的表现过于戏剧化,显得与现实脱节。也或许人家的法庭辩论规则与我们的大相径庭。总之,剧情张力不够,靠律师临时的激将法而让证人临时改口,从而翻盘,过于草率。
片中她的小崽子放了个P“中国有人快饿死了”,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当年脑袋里灌满翔的这种货已经长大了,是不是都进了大漂亮的政坛呀?呵呵
电影不错,我只是实在不待见女主
田园女权?故事性太差
2015,71,表演是过得去的,剧本偏题了,根本达不到宣扬女权主义的作用。
看了这么多女权和维护女权的电影,也没有能让自己强硬起来。
18年前的电影,现在依然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这真令人痛心。作为一个女性,也许我相信“坚定”的力量、“勇敢”的力量、“发声”的力量,但却不那么相信这场仗打赢的几率和难度和18年前相比有任何好转,甚至因为power机构的增多甚至更加艰难。电影的呈现已经相当有力量了,而对于恶的行径的描写,现实只会更糟糕。只是她最终还是因为“强奸”的历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完美受害者——如果她就是未成年生子呢?如果那场讲话中没有爸爸给自己撑腰呢?如果面对儿子的不理解没有朋友老公的助攻呢?如果他找不到一个刚好合适的“男”律师呢?电影如此有局限性了我们却还是看得感同身受把牙咬碎,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变得更好!这条道路太艰难了,不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体会的艰难,可还是要有人一寸一寸的走下去。因为并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