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早间新闻第一季

The Morning Show Season 1,晨间风云,晨早直播室(港),晨间直播秀(台)

主演:詹妮弗·安妮斯顿,瑞茜·威瑟斯彭,比利·克鲁德普,史蒂夫·卡瑞尔,古古·姆巴塔-劳,马克·杜普拉斯,内斯特·卡博内尔,凯伦·皮特曼,蓓尔·波利,德赛恩·泰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早间新闻第一季》剧照

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2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3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4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5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6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3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4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5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6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7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8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19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NO.20

《早间新闻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灰色地带

没有什么运筹帷幄,都是或有意或无可奈何地顺势而为。

而如何顺势而为反映了一个人的本性(不是指“天性”,而是过往的人生堆砌起来的现在的你的总和),前boss在听到汉娜指控米切时顺势提出你闭嘴我就让你升职,那时的他那里能预料到后续的蝴蝶效应,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价值观念对这套规则深以为然;科里在面对汉娜爸爸的诉讼时正好得知了布莱德利和劳拉的关系,顺势而为把b推出去当靶子,他会在做决定前询问b的意见(但他确实没有明说),事后他也十分愧疚并向b坦诚,除了他对b的爱慕,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前boss,他确实更具备一些善良。

(当然我私心很磕这对)人生就是充满灰色地带,这部剧将它很好地呈现出来。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明我们都明白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但只要不是与自己相关,无论对事对人我们都倾向于简单的非黑即白。

犯错的米切就是纯黑的,因为他是一个坏到骨子里的人所以他才会犯错?

艾利克斯就是纯白的,所以她为了维护自己在女儿或是公众面前的形象没有任何污点做了多少疯狂的事。

就连汉娜,生前她其实更像一个为了工作能利用朋友的有些不择手段的人,而死后的身份就只是受害者,被反复拉出来鞭挞证明米切的罪大恶极。

那真正的、鲜活的她呢?

我们不在意,确实我们也不需要在意,但和“不在意”相伴而来的应该是尊重理解每个个体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价值判断。

 2 ) 职场性侵:共谋犯罪

第八集 Mitch性侵Hannah的过程大概是职场性侵的典型案例了吧。

对于一个年轻的、来到大城市打拼、渴望做出一些成绩的女性来说,他(superior)风趣幽默、待人接物得心应手、似乎很能跟你共情,难免不会产生一种暧昧的情绪。

你以为他邀请你去他的房间看电影,他却把你的应邀当作开往你vagina的绿灯。

你一瞬间不知道该作何反应,这意味这什么?

他对你有好感吗?

如果拒绝了他,会有什么后果吗?

会丢掉自己的工作吗?

没能说出口的no,却在他用完即弃的呼呼大睡中、走廊上漫不经心的打招呼中一次次得到证实,原来你对他真的不过是object而已。

你向更上一级的领导反映,但他却只是把你的complain当作你想寻求晋升的筹码。

他们(男性利益共同体)觉得it's just casual sex,you don't have to take it too seriously.如果你揪着这件事情不放,他们会说你是crazy women,如果你随波逐流,他们会说你是slut。

在这样的rape culture中,在这样不平等的性别结构中,女人似乎做什么都是错的。

Mitch在看到韦恩斯坦的新闻报道后说what a creep,即使在事件曝光后,他依然觉得,it's consensual.他一定觉得自己是通过自己的charm吸引到无数的女人,跟满脸横肉的pig不一样。

权力关系中有真正consensual的sex吗?

最后结尾有点dramatic,因为汉娜的死全员良心发现?

这么大的一个传媒集团没有应急预案?

直播中曝光顶头上司?

而且在一个组织里怎么可能就Mitch和Fred两个坏人啊,本来是探究toxic的职场环境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感觉这个结尾的黑白二分法有点仓促了。

 3 ) 性侵的几个核心问题

JINGYAO案马上又要开庭了,正好看到这个剧,觉得里面有很多问题可以拿出来谈一谈。

(剧透!

剧透!

剧透!

)Hannah和Mitch这一条线是很多性侵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强权者进行性侵时,弱势一方没有明确拒绝,性侵发生后弱势一方获得了一些利益补偿。

Mitch认为这就是明明白白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在自己打算公开上采访时,认为Hannah能帮自己说话。

另一个点也踩得很准:我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主持人,你是一个刚入职没多久的小职员,我带你回酒店看电影,会发生什么你心里没点数吗?

我之前和一个学法律的朋友谈过,对方对metoo的想法就是,疑罪从无是法律的基石,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能因此定罪。

这一点我个人是赞同的,但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metoo并非法律审判,而更多是道德上的谴责和社会层面的抗议。

这一层面和性侵中强权者利用社会压力来进行性侵其实是合理的。

剧中有一段mitch和老友对话的内容也很深刻。

Jagger比起Mitch来是大张旗鼓的性侵者(甚至恋童癖),他公开贬低女性,毫无同情心,而Mitch在和他对话的过程中渐渐将自己脱离出来:you're the predator, I'm not.

Ew

Mitch认为自己无罪的核心论点是,他和职员所有的性关系都是consensual(双方同意)的。

但这一同意在hannah表现出的是什么呢?

是职场新人面对大神的崇拜和敬仰,是对方赏识自己工作能力的感激。

hannah在面对老师“回房间看电影“的邀约时,或许想到过这是不是个性信号,但努力工作、希望出人头地的她当然也不愿意因此凭空拒绝老师的好意,或许他只是想和我聊聊天呢?

我妈从小就告诉我,最好不要一个人去男老师的办公室,最好叫别的同学一起。

但当你的导师真的有事找你的时候,你几乎不可能“哦我有个同学和我顺路一起来“,这太可疑了。

所以应该怎样呢?

拒绝所有单独去男上级办公室的机会?

于是“保护自己”的责任落在女性和弱势群体头上,同时意味着放弃掉正常工作的机会。

而原本这些问题是可以被透明会议室、敞开的办公室门等等小措施从源头解决的。

这些小措施为什么没有实行?

因为权力的持有者在因此享受利益。

Metoo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大声表达that's not okay. 是为了向Fred等没有本人参与性侵、却纵容了这一行为的人敲响警钟。

Hannah的死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如果她接受了LA的工作,那么她就永远无法摆脱他人认为她“一路睡上去”的恶言恶语;而如果她放弃目前拥有的一切,那么她也就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努力。

她的解释和哭诉在性侵者面前只是“now you're playing the game",似乎只有自己的死才能唤醒他们。

我很喜欢的另一个支线是Claire和Yanko。

Claire一直是这段关系中比较push的一方,是她主动追求了Yanko,也能感觉她一直推动了这段关系的发展。

Claire在一次对话中对yanko说,这段关系中我才是权力掌握者,我爸一个电话可以买下整个公司。

于是这个支线讨论的就是,如果一段职场恋情是权力相对平衡的,不存在明显的压迫和控制,这种关系是否可以被接受?

剧情的讨论是:可以接受,但你会经受许多压力。

无论是来自HR还是周围的友人,真的关心你的人会为你担心,认为你看不清现实、或者迫于压力不敢开口,而怀揣恶意的人早已在背后讲过你一百个用色相往上爬的笑话了。

这可能就是从概率上而言,职场恋情从源头上就不被看好的原因。

这个剧前几集我甚至有点想弃,感觉只是著名女主播的烦心事,直到最后三集才渐入高潮,以小见大揭示出很多道理。

第一,没有人是永远的朋友。

在Bradley决定采访Mitch时,Cory想说服Chip入伙,Chip作为Alex多年的搭档自然很犹豫,但也在逐渐认清局势后放弃了Alex。

而反过来,在Fred提议用Marton代替Chip时,Alex也是一开始犹豫,后来也果断放弃了Chip。

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起承转合的犹豫和彼此试探,但核心道理仍然是利益至上,而且这个利益是始终变动的,稍不注意就变成了权力斗争的下风。

(我反正是一边跪着看一边心想,这要是搁我我早就死在第一集了) 第二,你的筹码很可能变成对方要挟你的条件,这完全取决于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展现这个筹码。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NYTimes的记者Maggie。

她先是Alex的朋友,后来开始采访Bradley,在Chip和她摊牌、希望曝光Fred之后又谨慎表达“这不足以扳倒他“,但等到Hannah的证据充足之后又正面和Fred坦白。

整个一套下来,会让人感觉职场中是不存在所谓知恩图报的,一切都是利益,你需要做的不是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人。

总之是个好剧,是我近年来看到的不拘泥于仅仅谴责性侵者、而是更深一步从性侵各个角度讨论权力平衡的平台。

非常期待下一季。

附:剧里出现的一些地道表达(新闻剧的生词/俚语真的是五秒一个,记都记不下来,这群人讲话还跟飞一样) 生词:Unhinged 精神错乱的streak (running fast)cuddly men (lovable)Imperative (inevitable, necessary)Overtly (obviously)Purgatory 炼狱Vultures (greedy person)Gingerly step around (小心翼翼的)TightropeCovet something 觊觎句子:The show is staleJuice the ratingsyou just jumped the fun We’re vetting herI don’t want to rain on the parade (ruin the mood)I am the one who kept us afloatI’m not a perky person (confident, vivid)We’re gonna hit a lot of nitty-gritty today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r practical details of a subject or situation. "let's get down to the nitty-gritty of finding a job")This is the hardest xxx bar none (with no exceptions)Self-sabotage 自我破坏 Take a firm hand in this Enigma (谜)This is a pressure cooker moment Bang out some copy (produce something hurriedly or in great quantities)I’ll address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I fell asleep on the wheelRead the tea leaves!Ride me with this shitstormPuritanical (very very cautious)Let’s just not do the hora yetBoarding school (a college preparatory institution wh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live and study together in a safe and secure campus environment)Alienate you from me (疏远)Confrontational What’s that got to do with my xxx? You’re a tough sellIt’s gonna look like a dodge (cheating)Confiding me (trust me)You’re gonna get crucified for it (tortured)You’re not being presentYou’re my sidekick I’m on my own wake It’s just on the snow globe (水晶球)That’s deliberate Everything is on the line for me (at serious risk. "their careers were on the line")Contingency plan应急计划Condone (forgive)Repercussion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Incongruous 不协调的Insidiously It’s been a bumpy rideI wound up sitting next to himBut what you did was reckless I’ve been really erratic todaythe reason I lost my shitIt’s okay, I’ll live That’s a lot to carrywhen you’re not acting like a wet catammunitionreprehensiblelift the veila myraid of reasons altruisticexonerated (free of being blame)you think I look puffy?it’s like ripping off band-aidthanks for check in on meany hiccups contingency (accidents)take back the reingravitas 庄严that all sounds brutalfazeindict (accuse)a shred of privacy corroborate (prove)don’t shortchange meIt’s just a finger smudgeit’s been devastating to witness…I blew itberet 贝雷帽nipping on our heelscomplacent 自满的fringe 刘海my legacy 遗产appendix 阑尾appreciate the pep talkhe wound up (he got excited)emblem (symbol)I think partnership is beautifulif i told on him (告发)he drives loaded with us (drive drunk)I’m wired wrong astounded (shocked)topple (使倾倒)sully (玷污)harbinger 先驱者got sucked injust ease into itconfine (boundary)how to avoid being manipulatedadrenal 肾上腺素stance (standpoint)you stuck your neck out.compartmentalize xx from xxxboozecoerce (force)throw everything out of whackaftermathbarge into xxx’s office 闯入why dwell on itwith all respecteloquent 雄辩的

 4 ) 让人感到害怕的是男人并未觉得这是对女性的伤害

今天妈妈说她那边又有一个人自杀了,那个人挣扎了十个小时还是自杀了。

我妈说,想不通,估计是钱被骗了或者怎样。

这是这几天那边发生的第二起自杀事件了。

很好笑,真的很好笑,你们不允许那些想要自杀的人发表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凡说出一点心声就是他们无病呻吟,矫情。

在他自杀之后就臆想他的死亡,取笑他懦弱。

昨天看了早间新闻的第十集,所有的剧情爆发,在汉娜死的那段,我看哭了。

那段的镜头,节奏,配乐都很好。

所有人终于知道汉娜也许是因为性丑闻的泄露死的,但是那些与她没有那么多情分的人的难过有些虚假。

汉娜的死不是因为性丑闻的揭露,而是因为职场潜规则的开始,这个事情的存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日日夜夜折磨着他,一天三十次地折磨这个在冷漠社会只能靠自己打拼的女人。

在一天三十次的折磨里,兴许死亡才是解脱。

而我觉得最可怕的事情,是在弹幕里看到那么多人觉得汉娜用身体换取职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等价交换。

成年人的社会灰色到了如此的地步吗。

 5 ) 早间的恶

大家都说《早间新闻》很好很炸裂,确实,确实,如果仔细想一下其它文艺作品,我们会发现《早间新闻》的切入点是特别的,它让人看到了很多职场性霸凌的真实面目:捕猎者并不会明目张胆地用强,他只是站在权力上峰洋洋得意地四处撒网,等待愿者上钩;猎物们未必就是完美受害者,也许怀着某种私心,也许有各种软弱和天真;还有只关心业绩的上司,为了息事宁人不惜牺牲弱者的管理层,占据道德高地却从来只在背后评论并把猎物们逼到角落的同事;还有那些在boys club里面拼出一条血路的“杰出”女性,懂得利用性别红利规避伤害争取利益,她们甚至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反倒成为系统的捍卫者。

我们熟悉的捕猎者是韦恩斯坦那样的,恬不知耻地公然犯罪,然后再倚仗自己的权势把罪恶掩盖起来。

但就像男主角米契所说,被metoo运动指责的男人分为两种,第一波是十恶不赦的混蛋;第二波是他这样“无辜”的人——猎物如果奋起抵抗,他是不会下手的。

每一个在人类群落里沉浮过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性霸凌更多是以第二种情况出现,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捕猎者们并没有强人所难,一旦东窗事发,人们纷纷觉得此人如此有魅力,如今倒霉如此可惜;猎物自己送上门来毫无反抗,最后被撕成碎片难道不是活该?

控诉的人啊,你们矫枉过正了!

《早间新闻》像剥洋葱一样把这个生态一层一层摊开,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面貌,聚光灯终于打向了房间里那头大象。

作恶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畸形的权力结构,这个体系扭曲了它力场中的每个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并不是说之前没有作品讲过性霸凌这件事,但大多数作品中,“坏人”和“好人”都太过于清晰和直白了。

这让我想到汉娜·阿伦特那本《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平庸之恶的报道》,阿伦特的洞见就不需要在这里鼓吹了,但有时候我又会觉得,really?

人们要等到1963年才发现原来没有人是无辜的?

让格格巫和我意难平的反倒是那个被赞扬为“炸裂”的结尾。

格格巫郁闷地说,怎么死了一个人,其它人就都觉悟了呢?

人们牵起手来了,站出来了,抵抗作恶者了;连作恶的人本身好像也开始反思了;坏蛋老板好像得到了惩罚;死去的无辜者好像没有白死…真的吗格格巫问?

一定要为结尾挤一个这样的光明伟大出来吗?

我就觉得还好,这难道不是经典爽片结尾吗?

生活如此残酷,为什么我要在屏幕上直面它?

能够在最后爽一把,难道不是乐观主义的美国梦精神吗?

只有欧洲人才会把丧进行到底,美国人就应该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在尘埃落定的时刻迎着倾盆大雨张开双臂高歌。

而且,作为一个在西方生活了快二十年的人,我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

对于西方人的一些想法和作为,我只能从理性角度去分析理解。

比如死了一个人大家就醍醐灌顶这件事,大概是因为在西方个体生命的价值无比崇高。

一个生命的消逝是振聋发聩的,是撼动每个人的灵魂,能够引发他们进行反思的大事。

在中国人的性命就像草芥一样,每天它们都在以各种形式消失,在旁人心中激起的波澜稍纵即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我虽然觉得这个结尾有点太戏剧化,但试着把自己代入我心目中西方人的价值观里去看,就觉得逻辑还是自洽的。

格格巫听我这么理直气壮地胡扯一通,目瞪狗呆。

他说:你又抹黑你国。

 6 ) 瑞秋姐妹再次合体,后metoo时代的《晨间风云》

对大多数我们这一代剧迷来说,《老友记》总是片单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作为美剧史上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喜剧没有之一,即使到了播出25周年的今天,《老友记》的故事仍未过时,经久不衰地在流媒体上播了又播,甚至今年还在美国院线限时上映了重制的4K高清版——谁会不喜欢瑞秋、罗斯、钱德勒、莫妮卡、乔伊和菲比那些温暖可爱的友情故事呢!

辉煌背后,传说时至今日仍然每年能收到2000万美元分红的六人组,却在《老友记》之后再难掏出大家满意的作品:饰演莫妮卡的柯特妮·考克斯这些年只有《熟女镇》、饰演菲比的丽萨·库卓值得关注的只有《马男波杰克》的配音客串、饰演罗斯的大卫·休默转战幕后,靠客串出镜、饰演钱德勒的马修·派瑞几部喜剧最出名的只有《天生冤家》、饰演乔伊的马特·勒布朗则在衍生剧《乔伊》之后,又靠这个身份去演了英美合拍的《戏里戏外》和同样老友记风格的《老爸有招》。

六人组中混的最好的肯定还是是刚刚摘得过去十年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员桂冠的瑞秋,詹尼弗·安妮斯顿。

在《老友记》之后美国甜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电影上,几部票房不错的烂仔帮喜剧片比方说《冒牌家族》《谋杀疑案》《恶老板》都会让人感动——成功如此仍然没有放弃演员职业,即使是大烂片,然后再感慨——过了这么多年,那个显而易见不再年轻的瑞秋不管怎么演还是那个瑞秋。

于是当詹妮弗·安妮斯顿15年后再次回到小屏幕,作为苹果流媒体服务Apple TV+旗舰剧《早间新闻》主演气势汹汹重新站到观众们面前,你知道这回詹尼弗·安妮斯顿,可能真的要把后瑞秋时代里最好的那一面给我们拿出来了。

《早间新闻》的故事由一场性丑闻拉开了序幕。

电视网王牌节目《早间新闻》数十年来一直由金牌搭档艾丽克丝和米切搭档主持,受到了千万家庭的欢迎,把两人捧成了全民偶像——一直到米切因为性丑闻遭到调查的突发新闻把一切打乱,这个社会舆论危机一时间把凯斯勒以及老东家UBA电视网陷入灾难当中。

比电视网更焦虑的是艾丽克丝,她一边要倚靠数十年摸爬滚打累积到的经验来独自撑过这场舆论危机,还要帮助重新接纳十多年好朋友的不堪事实和造成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UBA电视网很早就显露出因为收视率下滑而对这一金牌搭档的不满和迟迟没有敲定的续约合同,都把艾丽克丝的处境置于悬崖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被电视网借此舆论危机踢出游戏。

而与此同时,东南新闻网的保守派记者布莱德莉因为又一次失去了成为主播的机会而在与煤矿工人罢工游行的争执中把怒火一口气爆发开来,在摄影师镜头之外连珠炮似的狂怼被好事者录成病毒视频传播开来,籍籍无名的小记者莫名其妙成了“暴怒网红”。

在电视网混乱的危机公关面前,布莱德莉因为这条病毒视频阴差阳错成为了《早间新闻》的受邀嘉宾。

艾丽克丝和布莱德莉这一对地位处境截然相反的采访中针锋相对,眼看不可收拾的访谈同时,电视网的执行人找到了危机的解决之道——邀请布莱德莉补上米切的位置……

《早间新闻》题材上像是《新闻编辑室》的续写,总被嘲笑是幼稚滥情的早间新闻板块因为节目跨越黑夜与白天的时间特质被提取出来,剧名虽叫作《早间新闻》可是你知道它永远只会发生在播出之前的黑夜。

被以Apple TV+为代表的网络流媒体不断压缩市场,电视台本身就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当中,积极阳光的节目形式把故事里阴郁黑暗的气质无限放大,台前的欢声笑语里你关注到的只有幕后的头破血流。

惊喜的题材再佐以这些年好莱坞最流行的高强度写作,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在以精英的姿态接人待物,无时无刻不处在感情爆发的边缘点。

整个剧集端着不放的愤怒与混乱的氛围,让即使只是几句外人不会太过在意的采访对谈也可以在智商与情商的竞逐中体会西部决斗般的紧张刺激——这种感觉让人回忆起当初看《大空头》被调动起来的热血澎湃。

詹妮弗·安妮斯顿以她一如既往的明星气质毫不费力夺取了故事里大部分的光芒。

这个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人前是光彩夺目,坚定独立的大众偶像,人后则要面对的破碎的家庭,疲惫的身体,和朝不保夕的工作机会。

人前显贵,人后流泪,作为女性想要在目前的社会游戏里占据主动必须要做到比男性更加坚强。

早就掩盖不住皱纹的安妮斯顿演绎这样一个同样遇到中年危机,有点境遇重合的角色自然得心应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角色身上你很难再像往常一样找到瑞秋的痕迹,你会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傻乎乎突然结巴的美国甜心,而是一个坚强独立,满身伤痕的精英女性。

被称为“美国女儿”的瑞茜·维瑟斯彭不是第一次和安妮斯顿合作了,上一次还是《老友记》第六季里作为瑞秋妹妹为了争抢罗斯打得不可开交。

转眼间娇蛮的瑞秋妹妹既通过《与歌同行》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还用《大小谎言》证明了自己在小屏幕依然得心应手。

瑞茜的角色布莱德莉像是艾丽克丝的B面人生,信仰保守党派的她全心全意为新闻自由服务,快意恩仇地即使面对镜头也憋不住脏话而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还一心一意牵挂家人,像大多数初出茅庐失败者一样因为一无所有而守得住善良的底线。

于是当她于艾丽克丝面对到一起,关于新闻正义和公义道德讨论归根到底也就变成了两个世界观女性的思维对撞。

是献身于理想主义还是屈身为现实主义的奴隶?

她选择了前者,也是这个选择让她误打误撞登上了最高的舞台,于是摆在她面前的就变成了是获得初步成功后继续献身于理想主义还是转身屈身为现实主义的奴隶。

看到多次公开起誓再也不演喜剧片的史蒂夫·卡瑞尔,你可能还有点侥幸心理和这两个喜剧女王能碰撞出点小火花,重新回到《办公室》的喜剧状态,可惜这回他演出的又是一个同《大空头》里类似的中年精英。

他是公认的成功者,标准的白人权力拥有者,也有着众人心知肚明的偷情情结,只是因为他撞上了Metoo运动,被韦恩斯坦无限放大的性暴力犯罪指控让每一个稍微牵扯其中的明星都瞬间堕入万劫不复。

米切大部分的戏份都被压迫在住宅当中,不断积累对大众不公平审判的愤怒让这个角色随时都处在佯装镇定的愤怒和歇斯底里之间。

他是真正的罪人还是因为感情纠纷的受害者?

不论哪一个都让后韦恩斯坦时代的女权运动被从这个角色身上引出讨论。

传说《早间新闻》高达每集一千五百万刀,两季共三亿刀的投资证明了苹果在为新流媒体平台赔本卖吆喝的决心以及大牌云集卡司组合的信任。

在于已然是行业大鳄的Netflix中,同时上线的几部同样投资不菲的原创新剧《看见》《为了全人类》和《狄金森》分别证明了苹果同样有表演“人傻钱多”的资本,而《早间新闻》则代表着能拍出下一个《纸牌屋》的决心。

令人满意的首播之后会继续保持下去吗?

我们拭目以待。

 7 ) 中国女性的现实竟然要到美剧里找

看了三集,非常入迷。

没有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春风得意,两个人物都很真实。

一个是牺牲家庭获得事业成功的Alex,一个是棱角分明却多年没能升职的Bradley。

似乎一开篇就奠定了一个基调,女人没办法拥有幸福的全部。

剧中涉及的主题很多,个个都是敏感并且消极。

职场女性面临重重压迫和不公就不用说了,目前为止最让我觉得亮点的是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

其实两个人明明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只不过Alex付出了代价爬到了上层,而Bradley重视家庭只能停在原地。

Bradley心直口快,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充满尖锐。

她做出的举动是直觉性的,并不是为了引人注意(至少我看上去也是这样)。

而阅历丰富的Alex却认为这不过是手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仿佛都被阴谋论搞得布满疑云。

在复杂的人眼中,率真的人的率真被认为是套路。

在利益至上的人眼中,不求回报也会被认为是套路。

所以,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大部分取决于别人,而不是自己。

别人看到的,总是投射了一部分别人的自己。

因为观察者心中所想如此,所以观察者眼中的对象是观察者的思维构成的。

在Bradley表达坐在重要嘉宾席很尴尬的时候,Alex问:那你为什么不走?

在Bradley表示自己并不想成为Co-anchor时,Alex满脸坏笑看着她:难道你真的不想吗?

一种情况是,所有一切,Bradley没有任何野心,只有被别人利用和被动接受,如果是这样,她只是个可悲的木偶。

一种情况是,Bradley有野心,但并不想自己被戳穿,如果是这样,那她就是个比铁杵的套路还深的蛇蝎女佣。

还有一种情况是,Bradley以为自己不想,但其实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她是想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这样,我觉得更像是个有血有肉、能认命却又不甘的普通人。

这样的人,更多是知道有太多的条件限制,因为觉得那个遥远的野心并不可能,所以直接在心底扼杀掉。

可是欲望是永远不能杀灭的,即便烧成灰烬,遇到微风还会飞舞一阵。

最初被别人托付雄心壮志的时候,我信誓旦旦,全心投入。

别人说的,或者社会上崇尚的,那个我有可能成为的样子,我觉得就是我想要的样子。

社会上对成功女性的形象定义,无非就是一个模型,逃不过令人向往的大圆满。

可是,蛇在地上爬,猴在树上荡,人要是天天爬土上树却会死。

只是为了那个缥缈的成功形象,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更可怕的是觉得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那就是逼自己吃土和上树。

于是后来,别人再激励,我只说,我没野心,没理想,没规划,可是却也遭到有野心、有理想、有规划的人的激烈反对:不,你有!

我说我真没有。

真。

没。

有。

 8 ) 我们能改变男性俱乐部吗?

关于Me too运动2017年底,第一波Me too运动在美国掀起了轩然。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Harvey Weinstein,好莱坞著名电影制片人。

是因为他,低俗小说才得以面世,而Tarantino的事业也因此起飞。

2018年初,和MBA小组午饭谈到这个话题时,一个在环球影片工作的同学,低着头默默地说,他的妹妹嫁给了Harvey Weinstein的brother-in-law,而Harvey的小孩是他妹妹婚礼的花童。

我们也因此没有继续探讨下去。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太职场小白,这是第一次我离职场性骚扰这么近。

很多人说Me too矫枉过正。

真的吗?

那为什么Trump支持率还是居高不下?

那么为什么还有网路为刘强东喊冤?

在1982年生的金智英里,小时候的女主因为被混混学生骚扰而吓哭的时候,却被爸爸批评裙子穿太短。

第一集时,Mitch在被电台抛弃时,咆哮着,他没有强奸,女人因男人的权势而被吸引是天经地义。

而后面,当他和同样被指责的导演朋友互相抱怨时,Mitch认为自己没有侵犯那些受害者,他不同,他吸引了那些女人。

这基本上是所有被指责的性捕捉者的心理吧。

他们无罪,他们是成功者,他们吸引了那些女性,而那些女人利用了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撇开这些是不是真的,单凭他们认为女人要利用男人才能成功,就足以说明对女性的不尊重。

媒体沸沸扬扬地说着这些新闻,可是谁又真正地去关心过像Hannah一样的受害者呢?

有网评说,Hannah完全可以自己走开避免。

真的吗?

你能拒绝你的事业楷模和你1-1聊天的机会吗?

当你突然被以为是安全的人温柔地侵犯的时候,你是不是震惊住的呢?

Hannah的确不是Ashley Brown,她把所有的心碎都往自己肚子里吞,然后摆出最专业的女强人的姿态去生活下去。

这是她唯一想要的,往前走。

关于这部剧的唯一不满是,对Hannah的心态描写太支线。

零零碎碎拼凑起来,Hannah母亲早逝,独自一人在大苹果打拼,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争取一切机会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是不是像极了在外漂浪的你你我我?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她还是选择站出来去说她的故事。

因为她有同理心啊。

这一点,编剧导演用她对Clara的友谊有侧面说明。

的确,她是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可是她也在怀疑对自己的认知(self-image)。

她的提升都是因为她的受害经历,那么她自己的努力有真的被肯定过吗?

这些自我怀疑和矛盾最后打破了最后的心理防线。

死因是用药过度也就合乎情理了,她想用药品逃离这个好像是她自己建立的牢笼。

也许Me too运动不是矫枉过正,而是应该走向下一个阶段,去质疑为什么男性对女性有天生的优越感。

是怎样的社会影响让大众认为,boys will always be boys,而女性是可以被物体化的。

关于boys club 和 lean inAlex levy在最后一集时对大众坦白,她坐观身边的女性被伤害,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在boys club里成功的人。

所以她选择站在男性的那一边。

她看似是co-anchor,却更像是为了fit into the American image而设定的一个邻家女孩的女主播。

之前她和Mitch合影的海报是她依靠在Mitch肩上。

Mitch才是整个电视节目的台柱子。

而当她越来越强势,希望有自己的声音时,Alex的民调支持率却在下降。

当女人强大时,就变的不够可爱了。

当女人有情绪时,就是竭斯底里,不够冷静。

当女人追求自我价值时,就注定要接受更多不支持理解。

是的,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第二个纪年时,这些对女性的歧视还是遍布可见。

而更可悲的是,这些歧视不仅仅来自于男性也来自于女性。

如果Bradley Jackson是男性的话,那么是不是她就不会被喊是躁狂症,而被称作为热忱。

Lean In是硅谷著名的Sheryl Sandberg的第一本书,解读她职场成功的秘密。

书大卖后,她以Lean In为名成立了全球范围的非盈利组织,旨在鼓励女性职业成长。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的导师Lawrence Summers,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经的哈佛大学校长,因为在公众场合评论女性是因为物种原因而在科技行业成就不占主流,而被迫辞职。

的确,Lean In这个概念很吸引人。

可是,这是不是和美国大学的姐妹会一样呢?

如果加入这个组织,你会从同样的女性群中得到帮助和启发。

我常常想,越是站在顶端的人,越是活在泡沫里。

如果要打破一个组织,真的是建立一个对立面的组织可以做到的吗?

今年我加入了学校的EDI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Board。

总理事的教授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Allyship,鼓励直男白人去为少数者发声。

我很有共鸣,让对方听见诉求才是第一步。

真正的女权不是蛮横的,而且认识到男女的不同,无论这个不同是来自于生物学还是社会学,让女性的声音被鼓励被聆听。

真正的女权是文明的和合作的。

我们能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吗?

我想会的,以baby step的节奏,以拒绝做沉默者的姿态。

 9 ) Cory!

真的没想到,会这么好看!

因为是行业内部剧,且主角职务相同,对我有明显的吸引感,但没想到,竟然好看到令全身都感到舒适。

是的,舒适。

充分的生活,充分的职场,电视,新闻,主播,精致的,有钱的,混乱,却有意思,破碎,却有希望。

一开始就很喜欢 Bradley,可能是因为有相似性,直率,懂得,却无法控制,包括情绪,喜欢了解,掌握信息,追逐的只有最真实的东西,没有任何派别,不代表任何立场,只关心全人类,从小地方来,带着家庭的阴影,在职业上擅长,有天赋,也正因此在行为处事中常受到阻碍,但也会遇到能够真正识别自己的人,能够与人惺惺相惜……不过,不得不说, Alex这个角色很丰沛,整个一季,你看着她,崩溃,觉醒,崩溃,觉醒,如此反复循环,所有人都问过她是否还好啊。

她拥有太多了,她确实非常厉害,几次把握机会,所以承受了很多,总在崩溃边缘,但是她的头脑与力量已然是旁人所不能及,就凭她能够站在众人前做出灵光乍现的生死决定,凭她能够独自面对审判气势磅礴逆转乾坤,凭她最后一刻在最崩溃和看似最混乱的时刻做了最重要的举动,要知道,机会,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可能再也没有了。

她说的对啊,她是决定者,每次都是,包括选择 Bradley,我一直觉得是Cory的选择,借她的手而已,但其实,也是她的选择。

说到,Cory。

天。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

演员本身选择就很好。

眼睛太漂亮了,会笑,很亮,很深情,很多情,像汪着水。

气质超然,在Chip 面前,即便个子低,但气场是压倒性的,而他又不是单纯的刚硬或压迫,比如Fred,他是狡黠,轻松,潇洒。

面对Fred,他竟然会使出无辜的眼神,乖乖的,可又不是畏惧。

我发现,无论在什么时候,他总是,云淡风轻。

有时候甚至,有joker的感觉,但他没有疯狂,是理性,镇定,温存。

这来源于哪里呢,就像他说的吧,看纪录片,看孙子兵法,善于等待,所以从容,看比赛,听音乐会,喜欢给别人做类比,讲道理,因为自己早就想得很清楚。

头脑最厉害的Maggie,算出他的打算,他终于说,我不在乎这个,我做这个,只是因为有趣,而且我擅长。

这很假吗?

是,他还是想要的,但底色是,他看清了,想明白了,只是游戏启动,就努力投入去玩啊。

他想得很快,说得很厉害。

他想知道Fred安排他跟谁见面,问完后马上说哦我期待惊喜,他在电梯间遇到Bradley立刻邀请她一起走回家,被拒绝后说是限时活动,被Maggie猜中想要篡夺位置,他说总是你说哪家……开始的印象不深了,后来明显地关注到他,就是觉得他跟其他人太不一样,他最早发现千里马,快速推出Bradley,Bradley第一次直播不按稿来,所有人担心,唯独他开心。

很喜欢看他和Bradley组队,最后一集,他让Mitch不要招惹她,竟然那时才意识到,他声线这么好,Mitch可是主持人啊,对比实在太沙哑。

第二季,要跟Bradley更多的并肩奋战啊,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但有意思,真的有意思。

最后直播,Bradley和Alex像末路狂花,太像了。

最后那样站在一起的人们,我看了两遍。

那些人,他们说;以前的时代这些很正常。

可现在的人们说;不行了。

是的,时代变了,不是某一类人可以永远掌握权利的,我们要的更多,我们正在逆转局面的路上。

早间新闻!

全员演技都好,太像新闻人了,主持人也太像了,配乐都太好了。

我太喜欢Cory了!

 10 ) art originates from life

I can’t believe I only just discovered such an outstanding series—this is probably the best one I’ve seen on Apple. The writer and director portrayed real life with such nuance and detail. It truly proves that art originates from life but also rises above it. As a viewer, I didn’t feel detached at all; everything felt incredibly real. The show deeply explores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At its core, human nature is simple—just eating and sleeping—but even in these two things, it can become endlessly intricate. It takes a lifetime to truly understand it all.

《早间新闻第一季》短评

ep2-ep7完全可以精简吧 没有那个体量就没必要拍这么多集 瑞秋的影响太大了 经常出戏 gugu不错 希望能有提名

4分钟前
  • 经年
  • 还行

真的差劲,这评分怎么这么高,浪费我时间看这个

9分钟前
  • 1000 knives
  • 还行

没想到全员的演技都这么做作

10分钟前
  • hits or misses
  • 还行

算了 post-newsroom的我也根本没劲再回标()

13分钟前
  • 🍄
  • 还行

不知道新闻主播还要承担观众的性幻想哎。季终集十分

17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It’s a show about a show behind a show. A strong message from Post-MeToo era with powerful actresses and actors. 除了铭记那些勇于发声的人以外,也不能忘记那些,被静音,和被沉默的。

21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Excellent!

24分钟前
  • @挪
  • 力荐

4.5星,总算有一个把me too的影响力能说完整的戏了。

29分钟前
  • 劳资脾气不好
  • 推荐

最后一集太棒了,metoo没什么可以好妥协的,因为有太多你不知道的人在受难

34分钟前
  • J.Barry
  • 力荐

抱歉还是觉得安妮斯顿的演技只有三板斧:捂嘴,捂肚,深呼吸。

36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真的。。。勉强。。。就 感觉没有任何一个点是说穿说透了的

40分钟前
  • 咁咁咁
  • 还行

这比newsroom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45分钟前
  • Unbeliever
  • 很差

what a bitch can Rachel become.

47分钟前
  • Crippled
  • 还行

6集弃 / 整部剧里都没有一个让我喜欢的角色。/ 与剧情简介不符,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部讲述电视台新闻工作室台前幕后的剧,而是一部勾心斗角,抓马戏份十足的争吵剧,99%以上的时间都很闹腾,各种自以为是,各种声嘶力竭,看个一两集以消磨时间还行,再多就会让人觉得无聊,甚至反感。说到底,谁想看你们吵架呢?/ 詹妮弗·安妮斯顿的演技真是毫无进步...演什么都那个样子。瑞茜·威瑟斯彭的演技也好不到哪去,加之这两位在剧内的人设之不讨喜,每集都一幅惺惺作态和义正言辞的样子,看多了真的会引起生理不适。

51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较差

Reese在这里面简直是野玫瑰,Jennifer的下意识动作跟十二年前瑞秋发脾气时一模一样,致命女人里的卡尔变成了Jennifer的老公,steve carell是个被仙人跳的角色。看完让人想重温newsroom了

52分钟前
  • 鼻涕牛牛
  • 推荐

又是什么垃圾剧

56分钟前
  • pizzali死胖子
  • 很差

白左,聒噪

1小时前
  • 白色扉页
  • 很差

将MeToo推进了一步,不止是大众所熟悉的职场性骚扰,而是借由剧中女性的口写了更为模糊更具争议的职场潜规则以及它对女性的伤害,Hannah的质问太让人心碎了。

1小时前
  • mOco
  • 推荐

理想主义>drama>现实,最后一个情节,一向精致利己的alex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我觉得完全不可能,讲真面对职场骚扰,骚扰者占绝大部分责任,但责怪受害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slutshaming等也是不可推脱责任的帮凶。虽然这个剧让我为受害者难过,为敢于发出的声音激动,但我知道,现实中的声音还是太少了。WE NEED TO DO MORE.

1小时前
  • 西瓜冰沙
  • 推荐

有些可以一看的台词。剩下的,都是“你吼那么大声干嘛”的只会张不会收,以及怎么往镜头里塞个苹果。

1小时前
  • 塔鼠X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