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让人诟病的地方颇多,首先是名字:一部分明是讲述剿匪行动的电影却偏取了个“匪帮传奇”的名字,让人最印象深刻、不得其解。
其次,影片若想再塑当年的老派警匪片辉煌,就必须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或如《洛城机密》一般的让人回味的叙事佳构,可惜没有作到。
第三,叙事上虽然从头至尾枪战小高潮不断,但却没有使人难忘的片断,或者说每场枪战打斗戏虽均匀地安排于全片各处,但在整片的场面情绪控制上仍显平庸,做到最后一段甚至粗制滥造了(这个可以逐个分镜头作分析)。
第四,浪费了全明星演员。
肖恩潘霸气凶残,但比起德尼罗还是少了些气场;布洛林则勇壮有余,底蕴不足;高斯林和艾玛斯通是水准出演,只是两角色速成的没点基础,单薄了点。
导演的功夫大部分使在了拍出好看的画面上:50年代优质的布景、着装和造型(黑帮,毒品,圆顶帽,夜总会,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洛杉矶的标志),打火机火光闪耀的特写镜头,打黑小队执法时的横移镜头和升格,外加明星卡司们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优质外形,视觉上的享受还是能够保证的。
好久都没看过一部如此华丽丽的中庸之作了,搭了好大的一个台子,唱了一出好平常的戏。
屌丝”这个本该用×来代替的词儿,现在却正经成了学术用语,就像我“操”。
究竟谁是屌丝?
如果搞清楚其含义,我想人人皆是。
谁还没有几个想了却没如愿的事呢。
对于黑帮来说我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粗屌丝,一没入党、二没做官、三没整上协管,我操!
回到正题,这片子如果20年前放映绝对该是经典之作,正义战胜邪恶、帅哥搞上美女以及各种超粗屌丝的逆袭,可惜了,生不逢时!
不过,要说在中国还要20年后看才好。
本来不想写这篇长微博的,但我真心的觉得140个字不够我骂的,既然导演你这么爱用汤普森冲锋枪,我就用汤普森冲锋枪突突死你。
有一种电子游戏叫动作类角色扮演游戏,比如《GTA》比如《恶霸鲁尼》比如《杀手代号47》。
《Gangster squad》(匪帮传奇)就是这样的一款电影游戏。
游戏做的像电影一样是神,电影做的像游戏一样是蠢。
《匪帮传奇》片如其名,简直是山炮到家了,即便是他的英文原名《Gangster squad》也充斥着浓郁的暴发户味道。
这就像把杜琪峰的《枪火》改名叫《保镖六人组》一样,都够在豆瓣上减掉一颗星的了。
但为毛我会去看他,因为我低俗,我被娱乐业最低级的招数吸引了——明星效应。
西恩潘,妈蛋,这制片方太了解广大文艺青年的心理了,西恩潘演黑帮老大,这片怎么也得和《goodfellas》同一级别的电影吧,结果看完以后我很担心他成为下一个尼古拉斯凯奇。
高司令,操,按好莱坞三年票房定律,这真是贵的一逼,炙手可热、红得发紫的正经一线,结果他还是演了牡丹花下死,做鸭乐无穷的风度飘飘的花花公子,以及再次证明了他是演仙道彰的不二人选。
石头姐Emma stone,她也是三年票房定律,真的贵的一逼,我有多爱她,就有多恨这片子,然后又是她和高司令,是说他俩打包签能便宜吗?
看完她的演出以后没有什么结论,作为一名直男我从不批评漂亮姑娘。
乔什布洛林,他是典型的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演员,科恩兄弟能把他调教成性格演技派,到了这就成了面瘫狂躁综合症患者,他有点像好莱坞的郑浩南。
除了这几个电影大咖之外,还有一票各美剧的主演。
由此你不得不感叹,全世界都是电影比电视剧高级。。。
但整部片子唯一让我欣慰的是《The Killing》的女主角Enos,因为她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西恩潘虽然也不一样,但是你就会觉得怪怪的不适应,这个角色没有长在他身上,作为一名老戏骨,你居然能从他的表演里找到汤姆哈迪的影子,还没人汤姆哈迪演的传神。
西恩潘在这个片子里很努力,但是努力对于评价一个演员的表演来说是个贬义词。
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咖拎出来都能独挡一面,但是凑到一块也水到一块,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汤普森的打字机声: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The End此片显然是想致敬《The Untouchables》,但致敬的最好表达是挺直腰板敬个礼,顶多是弯腰鞠个躬,你要是自己摔的跟狗啃泥似的摇摇尾巴站起来,那叫谄媚。
同样是描写四五十年代洛杉矶犯罪的警匪片,《洛城机密》简直可以甩出此片一条平安大街,让你知道即便是不堵车的情况下,还有一万多个红绿灯阻碍你走向经典的道路。
一直以来对于黑帮片都有特殊钟爱,这部片子光看演员阵容还是挺给力的,但是没想到出来这么肤浅。
故事不算创新,但是就这种班底,把故事讲好了还是有看头的,但搞了半天,每个人物就像浮在水面的油,薄薄一层,没内涵,没深度,更关键,没个性。
先说说配角,小队里边的另外三个人物,黑鬼、老鬼、墨西哥鬼,都是清一色酱油。
就是在拉队员的时候让你知道了一点牛X的地方,而那个墨西哥男连威武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交代,可怜啊。
我一开始还以为这货是卧底,因为他死主角这边被triple kill,然后剩下猪脚和美男热血复仇。
但是没想到啥也木有、、、 这坏人也是,人人都说你坏到家了,还说要杀人全家。
好不容易知道谁添乱了,连个猫都没干掉,反而另一个黑帮老大"全家福贵"了。
也活该,前一幕说前黑帮老大被暗杀,结果没死,回过头来屁都没放一个在家被人干了。
我说这黑帮咋都这么善良??
所以,只能说,这么善良、这么木有个性也能混成老大,果真是个传奇、、、
这电影上映的时候又是口碑差又是票房大败什么的,还有演员都在梦游之类的评价。
实际看了后觉得挺好的,虽然我不知道演员梦游是怎样的,但似乎确实某些演员有点出戏,不确定,另外剧情的某些地方非常的老套和说不过去,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不妥了吧。
战斗的场面在华丽丽的配乐下也显得非常过瘾,就主角们总是找掩体来打,不少反派就站在原地扫射这点比较无语而已,太有自信了罗伯特·帕特里克又是饰演年长的配角,虽然说出镜率比当初《X档案》的一号男主大卫·杜楚尼高多了,但似乎就只能做做打酱油的配角,长得还挺帅的就找不到一个主角来演预告片里某些桥段删除掉了,不知道哪些是重拍的,或许是桥段老套的那些?
……演技方面似乎西恩·潘最惊艳,果然还是演反派比较好秀演技么,你看《钢铁侠3》的满大人,多有气势总体评分:4.2/5.0(评分修正,原4.0)娱乐指数:4.2/5.0(虽然没有多少幽默的桥段,但情节紧凑,一点犯困的意思都没)一开始他们在筛选人的时候俨然一副《十三罗汉》的架势,又枪手又监听又智囊等等,各司其职,搞不好还以为是智商犯罪片呢,实际上在约翰的带领下,某些没有怎么训练过的队员就随着一起鲁莽地往前冲了,甚至连个好点的策划方案都没,连事先侦察也不搞,这不,第一次出动就碰了一脸灰了。
之后的几次只有袭击夜总会那里才有一个稍微详细点的计划,唯一还能鼓动人心的或许只有他的魄力和追求吧。
不过他们和革命者一样都是挺值得尊敬的,放弃本来自己的生活,什么回报都不要,就想铲除黑帮,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不过细节上也有几点不明白,例如米奇是怎样找到监听点的,哪怕他雇人使用相同的方法来确定距离,也不至于一下就找到吧,另外他也是怎么发现杰里的朋友试图带格蕾丝出城的呢?
还有第一次行动的时候都蒙面,后面就干脆不蒙直接出镜了...张扬成这个样子平时看这类型电影的公路追逐战都是老式的镜头切换,《匪帮传奇》用新拍摄方式来呈现,效果相当棒啊。
最后枪战虽然是老套了点,例如米奇和约翰拿着冲锋枪一阵对射啥事都没,但慢镜头还是很华丽的想不到预告里高司令很俗的“Not anymore"在正片里看上去是那么的酷。
神枪手虽然基本酱油,但起的作用似乎却是最大的,就凭着约翰那横冲直撞的计划,没有神枪手都怕要团扑了,只不过最后真的很俗套...影片最后制作人员名单的明信片很有意思
这是一部酣畅淋漓的电影!
喜欢暴力的朋友可以看下,因为影片前段有残杀的恶心场面。
看完之后我不理解的是西恩潘怎么会接下这不影片。
因为太普通了,虽然在更鼓不变的桥段中,导演还是展示了他独特的表现技巧。
但故事就在那里,这是个老桥段,这是个可以预见的发生,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完他,然后给它一个中肯的评价。
我只能说很一般。
一个前拳王,一个退役的大兵,这是他们之间的故事,最后拳王在不大于一回合的战役中就被击败了,呵呵。
另外评价下导演,导演总是作为一个影片好坏的众矢之的,但我想说的是,导演已经做到他的全部,而且一个影片不是完全取决于导演,在如此干涸的故事框架下,导演,另外还有演员,已经付出了全部。
推荐大家看,吃饭的时候,and trust me.
妈蛋,前10分钟还热血沸腾的,josh一出场一盆凉水浇醒,僵硬不代表闷骚,您老能不能有点表情,你是演韩剧还是整容后遗症?
潘帅给你铺的血雨腥风到你这全变洗脚水了。
潘帅啊自从冒出和死咖喱的绯闻,我就没关注过您,肿么了,眼和鼻子肿么了?
被打了么?
司令,您能不能别再睡来睡去走playboy的设定了,我都看腻了,改改路线吧。
求您了。
快吐了。
那个老神枪手和技术宅从开始我就知道一定炮灰了,你看看,啧啧啧我竟意外地心水josh老婆。
作为老派警匪片和洛城黑色电影的忠实影迷,兼具两者特点的《匪帮传奇》把我的胃口吊了好久,但是,它的运气太背,作为“《黑暗骑士崛起》枪击案”的最大受害者,被动的修改扼杀了它的最后一丝爆发力,突如其来的“阉割”抹去了也许是它仅有的一股锐气,使其整个的沦为了一部华而不实的好莱坞流水线作品,不过,造成它中规中矩的原因可能不止这些。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有关上世纪美国那两个曾经危险而迷人的年代(20年代的禁酒令时期和50年代的司法腐败高峰期)的“怀旧派”犯罪电影虽然在产量上锐减,但在质量上却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电影在风格上集体向着流行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色电影和黑帮电影看齐,在年代设置上也是回归到了那个“月光多于日光”的“黑夜电影”时期,艾伦寇尔特的《好莱坞庄园》和布莱恩德帕尔玛的《黑色大丽花》向比利怀尔德和雷蒙德钱德勒等洛城黑色电影旗手好好地致敬了一把,而迈克尔曼的《公众之敌》和萨姆门德斯的《毁灭之路》则像极了霍华德霍克斯和梅尔文勒罗伊等旧派黑帮片前辈拍摄的悍匪枭雄片,但到了这部《匪帮传奇》,虽然它依然有着诸多上述年代流派或是类型电影的特点,形如灯红酒绿危机四伏的暗夜大都市、崇尚暴力的边缘化人物、灰色焦虑的影片情绪和态度等等,但从看完第一款预告片后,我对它的感觉更多的却是只局限于一部80年代的经典——布莱恩德帕尔玛的《义胆雄心》,并且简直可以用翻拍来形容这种感觉,因为他俩真的太像了,只是相较于《义胆雄心》,《匪帮传奇》显得更加活泼和年轻,或者说显得更不真实,看完正片,这种感觉依然如此。
无论在摄制时期还是故事年代上,《匪帮传奇》都发生在《义胆雄心》的30年后,但这丝毫不妨碍在二者身上找到明显的相似之处。
首先是故事,二者皆是在黑帮崛起一手遮天,司法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的大时代大都市背景下,少数怀有对法律天职的忠诚信仰的义警联手游离于制度之外以暴制暴的故事,只是《义胆雄心》将发生地设在了私酒贩卖盛行的芝加哥,《匪帮传奇》则选在了另一犯罪重镇——更瑰丽喧闹的洛杉矶。
对比于《义胆雄心》中凯文科斯特纳、肖恩康纳利、安迪加西亚、查尔斯马丁史密斯组团合殴罗伯特德尼罗的超级梦幻阵容,《匪帮传奇》正义一方的气场显得有些弱,乔什布洛林和瑞恩高斯林明显是这个小组的支柱,可惜二者的性格都有些单一,布洛林的家庭以及高斯林与艾玛斯通的危险爱情这两条副线原本可以很好的丰富人物,结果都没发展得多出彩,或者说发展得太俗,人物过于脸谱化是《匪帮传奇》极大的问题,小组其他成员同样如此,以至于当他们中的一部分牺牲时也并未激起多少观众的情绪爆发,全然没有《义胆雄心》中肖恩康纳利的死来的痛心与震撼。
反派方面这次倒是请来了堪与德尼罗叫板的西恩潘,可惜米奇这个黑帮大佬角色同《义胆雄心》中德尼罗饰演的卡邦太相似了,阴险、高傲、敏感、膜拜暴力,甚至电影行为和某些关键台词也是极其雷同,在自己元气大伤后,恼羞成怒的米奇和卡邦皆是手舞足蹈的大怒“我要他们死!
我要他们全家死光!
”也许米奇这个角色比卡邦唯一个性了一点的特征就是野蛮和好色了,在结尾入狱前也比卡邦惨了一点——被布洛林海扁了一顿。
人物相似在正角身上体现得也很明显,布罗林明显对应科斯特纳,高斯林对应康纳利,瑞比西对应史密斯,剩下的三位小组成员对应加西亚,人物归宿也几乎相同,除了高斯林活着,康纳利挂了。
最后,还有情节桥段的相似,《匪帮传奇》结尾的酒店枪战像极了《义胆雄心》中那段经典的火车站大火拼,其他类似的段落还有很多,在此不再多言。
其实,除却《匪帮传奇》与《义胆雄心》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相似所引起的观影疲劳,导致本片内在更跌一步的还有那过于卡通化的风格。
曾经拍摄过惊悚喜剧《僵尸之地》的导演鲁本弗雷斯彻在处理本片时放弃了传统洛城犯罪电影的那种压抑冷峻的灰暗氛围,反而用一种轻松明快的叙事节奏和光鲜亮丽的视觉情绪来包装《匪帮传奇》,结果给我的感觉便是将一部硬朗厚实的《义胆雄心》活脱整成了一部《狄克崔西》那样的犯罪卡通闹剧。
也许对于一部正宗的好莱坞爆米花商业电影来说,如此的处理手法显然更为观众喜闻乐见,但是作为一部有着严肃沉重的灵魂和背景的《匪帮传奇》,这样的表述方式难免让人觉得有些不自重与轻浮,尤其以最后布洛林和西恩潘的那场格斗最为突出这点,显得十分的不切实际和多余。
也许,作为一部受社会事件影响而被勒令修改和延期的电影,《匪帮传奇》似乎已经注定了没法达到最终的预期效果,再加上原本就缺乏亮点和新意的剧本以及众主创的判断错误与走心,纵然怒射出了无数颗子弹,炸烂了无数辆汽车,虐杀了无数个匪徒,泼洒了无数包血浆,终究还是只有匪帮,没有传奇,外在与内在的原因共同击垮了这部电影。
亨廷顿眼里:有一种道德的激情一直为美国政治变革的引擎提供动力。
可变革有两种方向,向好抑或相坏。
如何能保证无辜者不被喷枪的激情烈焰灼伤呢?
又如何使喷枪掌握在向好的变革者手中呢?
作为洛杉矶黑帮大头的Mickey自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变革者,对达尔文主义无比尊崇。
他津津乐道于地区内其他黑帮的完全毁灭,力图在地盘里建立起自己为主导的,警方协同合作的新秩序。
同时紧跟当下经济潮流,力图在赌场,娼馆等暗黑领域也开拓出托拉斯时代。
当然他的这种畸形变革,是图谋己方小众收益,腐蚀侵害公众利益为根本的。
片尾警长John O'Mara 终究将黑头Mickey Cohen KO在地,一众镁光灯下闪耀下,多人目睹了一向注重公众形象的黑头Mickey 鼻歪嘴斜的摊软在地,嘴角蠕动似乎要说些什么。
此时我突然想起《东成西就》里欧阳锋悲催受虐于洪七公的桥段,如若记者上前问Mickey此刻忏悔吗?
还有什么要说?
Mickey定会委屈娇喘欧阳锋的台词:大哥,我好想死啊。
当然他如果多读点书,会狡黠辩解:还记得密斯迪克堡的那一夜吗?
强权的力量在我这即是上帝,我只是取走我想要的,说道忏悔吗?
那不该是我起头……密斯迪克堡是马萨诸塞州一个印第安土著部落构筑的小镇子,1637年5月26日,英国一小撮殖民者于夜黑风高的那一夜开始了对其的征伐,过程可以用屠戮来形容,由此便开始了殖民者浩浩汤汤西进运动,也即原住民苦难迁徙旅程的开始……“密斯迪克堡心结”恒古在不停佯说“追求道德至上”的一票老美清教徒心里,即自个国家的起源是“悲惨且充斥暴力”,祖宗们进行的战争不都是完全以正义言说的,战旗的树立不都是以确保善对恶的压倒优势为目的的。
理想的信奉走偏了不可怕,怕的是信奉的理想偏了。
1983年10月18日,那片土地的归属权被划归为有幸繁衍至今的该部落名下,其部落后人终于得到了国家对其先祖原罪的适当救赎,虽然密斯迪克堡那一血腥之夜已过去三百多年。
警长John O'Mara 带领的那票看起来不靠谱的警察,以为自个正在进行的打黑之战是一场“道德圣战”。
黑头Mickey Cohen苦心营造的铺天盖地的白加黑强权网,被警长一伙看似以一己之力轻松撕破,实则其是城市民众们对黑头变革不满的抗争结果。
由一众电影可以看到,老美思维里,对变革喷枪的掌控,对坏秩序的纠错,靠的是一小撮对所信奉理想模糊不清,对当下行为又言之凿凿敢于负责的乌合之众。
这一小撮人往往又为向好方向的变革提供动力引擎,乃至指引历史进程。
亨廷顿其实没必要给自个国家演变史上贴金,理想与现实生活总会有偏差,但只要鸿沟不是太大,心怀救赎,那一夜虽是枪火也是烟花。
上世纪40年代的洛杉矶的大背景,欲望和权力、金钱相交织。
米奇是无恶不作的黑道大佬,生意遍及洛杉矶,堪称一手遮天,警察也同其狼狈为奸。
警察局长找到警长约翰,组建匪帮,以暴制暴,最终将米奇绳之以法。
约翰为首的匪帮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老大不怎么动脑子,只是一味蛮干。
感觉这是这部片子最大的硬伤。
匪帮成立,第一件事就是端掉米奇的赌场,一开始行动就注定失败。
结果老大和成员被抓,好在杰瑞及时站了过来,将二人救出。
最后杰瑞加入了匪帮。
杰瑞加入之后,匪帮就像有了大脑。
很快就做成了第一件事,众人配合在米奇家里安装好窃听器,从而得知米奇的一举一动。
匪帮得知米奇的毒品窝藏地,一举将米奇的毒品销毁掉。
然后是赌场破坏掉。
接下来众人众志成城端掉了米奇的重头戏黄金国信托。
所有赌场过手的钱都要经由这里。
米奇大怒,找到窃听器。
一举将匪帮端掉。
约翰的家里被射成了黄蜂窝。
他的手下也死掉一人。
匪帮深受重创。
杰瑞离开后又回来。
大家伙再次和起手来,强迫法官签署米奇的抓捕令。
攻破了固若金汤的城池,将米奇绳之以法。
自此,洛城的治安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抓捕米奇有点假,匪帮的人像神仙附体一般,怎么也打不死。
很喜欢西恩潘老道的演技,吐槽无脑的警长。
对于好莱坞来讲,本片编剧可以拖出去枪毙了。
武戏精彩文戏沉闷,一讲台词就犯困一开打就来神。感觉正邪双方在演完全不同节奏不同氛围不同内容的两部电影。拆开来看都是好演员,演得都不错,放在一起完全不是滋味。石头姐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长裙红唇也不觉得性感妩媚。再加上内容题材架构都仿造洛城机密,又完全比不上,真是很失败。
快慢镜头很美。高斯林完爆布洛林
缺乏内涵 没新意 黑帮片中的四不像
tutututututututututu,每部吐吐片都让我想起发哥.高司令到哪里都在耍帅。
还真挺有当年黑帮的滋味儿~不难看也不好看,紧张了好几次但回头想想也没啥。。。
以八秒匀速快进看完即可。最爱的石头姐和高司令也拦不住太老套的剧情。
石头姐你是演不好花瓶的死心吧亲。此外的几位都懒得吐槽了╮(╯_╰)╭
男的帅女的美,礼帽风衣一收拾那叫一个帅气!枪战啊暴打啊什么的看得我过瘾死了!第一次跟小屁股去看的电影,颇费了一番周折。
标准好莱坞近代警匪动作片...借鉴以往优秀类型片元素糅合一众演技派,不过不失的场景服装音乐...The Untouchables版的American Gangster...Sean Penn是当代Marlon Brando...Ryan Gosling是next Edward Norton...Stone姐风情万种...For those whom take care of the city and its people...
正常向警匪片,叫匪帮传奇剧情竟然是相当的传统的警察片,连说干最后一票一定出事的烂俗设置都有,不过众多卡司演绎的比较到位,值得一看。
那个年代的LA,以暴制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的地方剪的节奏让我有卡带的感觉,高司令的声音竟然是那个软软的调调,而且高司令你真的只是负责搞笑的么。。。。
西恩潘用生命演了一个凶狠桀骜、不可一世的黑帮老大,却被布洛林、高斯林这帮用喜剧表演的耍帅分子给扳倒了。。最可恨的是艾玛斯通怎么又轻而易举地睡了高斯林!
演员都是好的,讲故事的能力差了一口气。风格不上不下的,索性就做成纯漫画风格也许又好一点。高司令捏着嗓子,以至于我一开始以为Jerry是基友……小黑的存在意义不明。
至少前1/2都让我觉得,这种虽然俗套但是已然编排的炉火纯青的群戏始终能让人沉浸其中。不过再往下,越来越意料之中的发展就让人无法继续提起兴趣了。但不管怎样恰到好处的节奏,精致且经典的枪战,一幅幅绝美的美国40年代画卷还是能给人一场足够充实的观影体验
为毛你总是要被Emma睡啊?放着我来好么?
演员很棒 不过怎么还是十几年前的套路
啊!剧本其实很弱的,胜在卡司够华丽,摄影也牛逼!肖恩潘的脸都快皱成菊花了...高司令真是越看越帅,简直就一会移动的荷尔蒙发射器,做啥动作都那么性感!Emma Stone也太花瓶了,露背露大腿的才那么点戏份。Josh Brolin演过MIB3之后还真变成面瘫啦。其他人都好没存在感。当然追车枪战看着还是很爽的!
暴力场面还是蛮惊讶,卡司众多,剧情硬伤,各么大的黑帮这么容易被几个人就捣毁了,这还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汗。英雄情结~~
2013.11.28 爽~画面太美,音效太震撼,故事太连贯,演员太敬业!ps:sir John 长的好像我老姑爹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