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高中的时候看过《本能2》(以下简称本2),除了那个“经典镜头”之外,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昨晚下载了《本能1》(以下简称本1)和本2,认认真真,心无旁骛的看了一遍,才发现,有些电影,不到了一定的年纪,是真的看不懂。
本1是探长找上了凯瑟琳(莎朗·斯通饰),姜子牙垂钓,愿者上钩,还显得高明些。
本2却是凯瑟琳找上了医生,为勾引而勾引,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力感。
然而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莎朗的衰老,如花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美人迟暮足以让我伤感走神儿了一整部影片的时间。
不得不说,莎朗或许未曾辜负岁月,可岁月着实对她不公平了。
本1时候的莎朗,34岁,风华正茂,获第50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时隔14年,48岁的她,半老徐娘,被评为第27届金酸莓奖最差女主角。
人生最令人唏嘘的从来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年老色衰的自己。
本1和本2是悬疑情色片,不是色情片,所以,它们在聊“性”的时候就不仅仅在聊“性”本身。
导致探长和医生走向混乱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性,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它是个总和,囊括一切,酒、色、财、气、名誉和地位等等等等。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什么都不想要的人却什么都有,看似无所事事的人却无所不能。
这就是一种“无欲”的状态。
而本1和本2里的各色人等,本质来讲,并非死于他杀,全是死于自己的欲望,太想要,太想要,就会失去判断,乱了方寸,被人操控。
14年,一个女人渐渐丧失了美丽容颜。
一部电影的技术却日趋成熟,本2尽管在剧情和故事情节上弱于本1,可是在隐喻上它做的很好,比如那个像男性生殖器一样的建筑和凯瑟琳那个同款的打火机。
让空镜也派上了用场,为影片主题服务。
总得来说,还是值得推荐观看,一句话:性不是万恶之源,欲求不满的人性才是。
我还没看,但非常想看看。
记得当年看本能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莎朗.斯通,这个女人很有味道,我欣赏她的气质。
但我觉得凡是经典的电影最好不要拍续集,一般续集的期望值都会要高一些,所以续集难拍。
但我这个人要求不高,看个热闹。
像在揉朦胧睡眼而依然沉浸在美梦中的孩子一样,直至屏幕上配着曲子出现了字幕,我依旧还愣神在刚才的剧情中,一般都是颇为自命理性的,都是演在戏罢了,无论剧情如何都决不让自己傻乎乎的被讲故事的人左右着自己的喜怒哀愁,但这次不是,通常的愣神是因为思考这次却是自己在那儿筹措剧情,自己一般还会对积极讨论的剧情的人报以蔑笑的,因为在我想来他们对情节需要四个字还理不透,而到了自己身上却还痴痴的样子像极了不愿从美梦中醒来。
呵呵,可电影总有谢幕就像睡梦总会苏醒。
莎朗斯通已然年近五十可已然韵味儿十足,如果不是她当时对于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一句interesting或许我会在她身上加赋好点的形容词,可想想她也只不过一个艺人或者戏子,说她风骚也就免了,所以中性点的韵味儿这个词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她如同蓝凤凰一样以为桃谷六仙说话是在夸她,我也不会介意。
本能1没有看过,可看看现在的2就能遥想莎娘十余年之前会是怎样的风骚绝伦。
同样属于人的本能,同样是艺术的呈现,但基于国人所受的教化,这部电影是能扯上少儿不宜的边儿,说到这儿就嘲笑起自己来,还拿自己当孩子,完全忘记了回去参加同学婚礼的事实,80后已经老了,老到这方面不再存有任何禁忌老到慢慢地一直在被催促的爱情老到渐渐的开始考虑房子,孩子以及日子。
想剧情不累想不通剧情最累,于是也不愿添烦的去搜影评,可脑子仍在转,便再看一遍色即是空。
那一部我们青葱岁月火爆如斯的一部电影,能加以缓解我们日常所集合的一些幻想的作品,可万想不到再看一遍的结果是人家竟然讲了一份爱情,一个傻瓜的被爱情。
于是,我稍稍释怀。
斯通,老辣的道格拉斯都已成了明日黄花,对于商业电影唯一的评价就是票房,否则狗屁不是,而恰恰这部电影并不卖座。
影片的开始就是一个聪明的谋杀,而顺剧情一路而下都如同开场一样都是同样一个问题:谁是凶手。
我本把这部电影当成剧情片看,看到斯通给心里医生说那个警察不干净,我便略略的佩服编剧的心思,确实引人入胜跌宕起伏了。
犯罪本该不干医生的边儿,医生的职责和道德是去拯救人,生理的,精神的,惩戒人是警察才该干的事儿。
可医生却掺和进案件来了,他便走不脱了,不成罪犯便成受害人。
一个受到司法机器愚弄的社会上的体面人,西方这种体裁多了好像有点说得过去了,并且还有一个濒临受迫害者。
但接着却冒出来了一个高级上司旁证澄清,逼得医生只能选择了,信任,赋予何人?
于是,医生开始做梦了,这何尝不是一个嘲辱,研究别人心理的人却一步步的,自己的思维遭受着绝对的控制和暴虐的奸淫。
医生的同事说他怎么傻到会去能把斯通当成一个公主而加以拯救,一个痴迷于死亡,性,毒品的公主。
医生被摆布着,开始他知道如何抵御诱惑的,而且从一开始就开始防备被诱惑,可就像人们常说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他不停的拨打他病人的电话,痴迷于他病人的行踪,他已经被控制着。
于是他摆脱不了了,这就是太上心的缘故。
人只有在不执着于目的的时候,他才不会为结果所动容。
这也许就是无求则无失。
从理性出发,这样才能以现有的资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以及受到最小的损害。
但医生没有,他执迷于魔鬼的躯体,沉沦于肉体的快感却不知则斯通那里她是以生命的终结作为快感的成本。
我在嘲笑自己已经奔三了还犹如孩子,可我所看到这样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这样一个游走在上流社会的精英也犹如孩子一样做着梦,我不禁对自己稍加自我安慰。
睡觉的梦与人生的梦,梦与梦的代价差别太大。
邪恶,正义,医生在自己做着抉择,不是很可怜的警察他成了医生抉择后的牺牲品,而医生也未置身事外,他俩都成了精明的美女作家新作中的人物和情节罢了。
这样一个做梦的医生,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做梦的能力,他最后傻傻的,傻子的人生没有什么好看的。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了,讲 了一个作家为写小说而制造情节的故事,不论警察还是那三个警察受害人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花絮。
可笑的我还傻傻的,不断的在问着故事的结局。
然而,我动容是因为还好我们的剧情由自己来书写,或许我们也会受到诱惑,但是这些诱惑夹杂在一起也远达不到致命的地步。
执迷各种诱惑的时候就像梦境一样了,像医生,分不清敌我分不清梦幻现实,以人生的代价为一个梦买单。
无求便不会做梦,不做梦便受不到诱惑,没有了诱惑人生才能倍加的舒畅。
即使做了梦了,做了美梦,也不要像孩子一样睁开眼还在舔舐着梦里的糖果,或者,即使醒不来,当感觉到有人轻轻的拍你:“孩子,醒醒”的时候也努力地,努力地摩挲下睡眼冲着阳光笑笑,毕竟,肚子饿会是迟早的事儿。
电影本身给观众留下了至少三个结果让人去猜测或者去思考,谁杀人,谁好谁坏,可理性的人都知道那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的人生,我们所经历的不也只是一个剧本么,看你怎么说怎么解释了,而且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即是任何人都有解释的权利,譬如医生抵制诱惑,譬如医生一枪干掉魔鬼,譬如我压根儿就不看这部电影。
但谁把自己的脖子伸出来毫不犹豫的给自己套上情节的套子,谁就是傻子,谁就将被剥夺生活的权利,于是,医生最后就傻了。
可是,我又笑笑自己,自己的路上任何我想要靠近的东西就都存在受到伤害的风险,而即便受到伤害也会在想或许再近点获得的喜悦会冲击着伤害以达到平衡,可渐渐的不知不觉中在诱惑中承受着更沉重的东西,而所有的一切,想暮然回首摆摆手说不已成为遥远的不可能。
而却就是这样的事实:我给别人说着抵制诱惑自己却又身陷诱惑中只能给自己万般的自嘲。
《本能2》是我看完《本能1》12个小时以后看的。
看2之前我是非常犹豫的,因为网上一片差评,不仅是豆瓣还有IMDB上本能2的分数都非常低,就连莎拉斯通的豆瓣演员介绍里,说的都是“2006年,已是高龄的她顶住压力出完了《本能2》,拙劣的剧本和已经是昨日黄花的美人令影片恶评如潮”。
好事的我去搜了下所谓的“高龄”是多大,原来那年莎拉48岁,那么说来14年前《本能1》里的莎拉也有34了,如果48就算高龄,那《本能1》里无数人印象里中那个性感诱惑,活在多少男人女人意淫中的莎拉不也正值大妈年龄吗?
但是禁不住好奇,我还是点开了2并且滋滋有味地看完了。
看了下差评的评论,主要两个喷点:一个是嫌莎拉斯通老了,没有1里劲爆的性爱场面,另一个就是相比1没有突破,剧情烂看不下去。
就第一个喷点,我不知道你们是指望48岁的莎拉斯通变成老妖怪般的少女肉体呢还是指望换一个年轻的演员或者2根本就不存在,但既然你去选择看了2就意味着你是对续集感兴趣的,那么自然会想看到莎拉斯通的表演,那既然如此就必须得接收人会变老的事实,不然我能不能说这算年龄歧视呢。
再说老了的莎拉在《本能2》里依旧保有致命的诱惑,她的美背美胸美腿还在,她的性感还在,只不过脸上出现了些许皱纹,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更加留意到她外表以外的东西,她的演技。
她是那个迷惑所有人的凯瑟琳,即使你不信任她,但依旧无法去佐证到底是你错了还是她一直都是那个连环杀手。
就故事来说,这个剧本至少7分,绝对没有烂到看不下去,可以说2相对1来说悬疑感更重,只不过少了情色剧情罢了,对于2开放性的结局,你能拍着胸说你看到的都是事实,你听到的都是真相吗?
更不用说2里的男主角的表演,面部细微的表情抽动,看不穿的眼神,甚至可以说是高于1中道格拉斯的表现的。
一般电影续集都很难超越1的经典,更不用说2还换了导演,你可以说2差在镜头语言上过于平庸没有了很多1中很多经典的情色暴力隐喻,也没了1中血腥的渲染,没了1中紧张刺激的追逐戏,整体色调冷如一潭死水,但它绝不是年老色衰女人演的烂片。
《本能2:致命诱惑》2006年依然由性感迷人的莎朗·斯通主演,由她亲自挑选导演和合作演员,定下影片基调。
其拍摄过程波折重重,甚至因为导演和男主演的数次更换大混战,差点几度胎死腹中。
但《本能》1992年的傲人票房毕竟是个不小的诱惑,续集剧本完全延续第一集风格,只不过,场景从阳光灿烂的旧金山移师到清冷绅士的伦敦,稍显浮躁的旧金山警局也被冷面无情的苏格兰场替代。
虽然耗资7000万美元的《本能2》在美国只收回500万美元,列为2006年最赔钱影片之首。
但却不失为一部以精神分析理论为背景的经典杰作。
片头,由一闪一闪的一条光线开始,模糊变得清晰,加上穿透力极强的背景音,由缓慢到急促,飞速行驶的汽车将后退的街边建筑变得模糊,还有车内尽情挑逗,激情四溢,贪婪的享受欲望的男女,无不刻画出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扣人心弦。
汽车飞出桥面,背景音乐停止,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重重的冲入水中,一声巨响加上溅起的浪花构成了《本能2》惊心动魄的开场。
从心理学的视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一次见面凯瑟琳就与治疗师展开了的较量。
麦克受司部委托对嫌疑犯凯瑟琳做评估,凯瑟琳却要求她的律师回避,她要与治疗师单独谈话,她的无所畏惧代表她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看看这些对话:凯瑟琳 “司法部想知道我会不会危害别人,你是司法部派的心理医生,一定会说我危险,我的心理医生说不会,法官会裁定”。。。。。。
格拉斯 “据我所知,你是作家,都写些什么?
”凯瑟琳 “谋杀、性、暴力”(背对着心理医生)格拉斯 “有没有写过你自己”凯瑟琳 “我不写自传的”格拉斯 “真的吗?
为什么”凯瑟琳 “或许我喜欢轻松的坐着,听别人自诉吧”“比如,你看起来就像离过婚” (开始对治疗师进行反击)格拉斯 “你凭什么认定我离过婚?
”凯瑟琳 “戒痕还没消”格拉斯 “你观察力过人”凯瑟琳 “对,但我猜错了吗?
”格拉斯 “猜错了会比较好吗?
”凯瑟琳 “我猜对了会比较好吗?
”格拉斯 “告诉我,你害怕什么” ( 治疗师开始防御,双手抱在胸前)凯瑟琳 “无聊”格拉斯 “所以你才喜欢冒险” 凯瑟琳 “我确实喜欢冒险”格拉斯 “比如超速驾驶、同时嗑药和性交,比如没有律师在场就和我聊” (治疗师想要控制局面)凯瑟琳 “那是你的建议吧” (打太极,轻轻地推给治疗师,读出治疗师的潜意识)格拉斯 “比如因杀人案受审,太冒险了。
你可能要坐牢”(治疗师继续)凯瑟琳 “无罪就不必”格拉斯 “经常有无罪的人进监狱”凯瑟琳 “有钱无罪,请亨利•罗斯辩护就不会”格拉斯 “既然如此,你无罪就不刺激了” (这句话问的好)凯瑟琳 “你也喜欢冒险” (转移话题她要扭转局面)格拉斯 “但我并没有因杀人案受审” (治疗师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容易引起攻击)凯瑟琳 “时候未到”(点烟,象征攻击)格拉斯 “抱歉,这里不能吸烟”凯瑟琳 “你知道我喜欢你哪点吗?
,你喜欢掌控全局。
和我一样。
”凯瑟琳勾起了男治疗师格拉斯的控制欲,凯瑟琳也一样,她通过什么来控制周围的人——“性”,她是一个双性恋,可以同时跟男性和女性保持性关系。
治疗师给凯瑟琳下了一个诊断,说她有“嗜险症候群”,对别人有伤害对自己也有伤害。
这个诊断可能会导致凯瑟琳进监狱。
格拉斯也要完成“嗜险症候群”的论文,他执着地把凯瑟琳当成病人。
凯瑟琳也在研究,为她的小说做研究。
从现实层面而言,他们都在对方感兴趣的世界里充当了重要的作用,互为研究、成为探索的工具,从这一点就注定了这个治疗是不合适,也不可能成功的。
其实格拉斯是有机会保护自己的,当凯瑟琳被释放后来找他,要求做治疗。
看起来很可怜,需要帮助。
治疗师因设置的原因,(作为司法部要求的评估专家不能同时为其评估的病人做咨询治疗的),这时治疗师的拒绝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
但最后他突破设置答应了,接受了这个病人,“我们再约谈一次吧”——“嗜险症候群”的诊断也是下给他自己的。
设置,在心理治疗关系里最重要的,既保护来访者也能保护治疗师不被伤害。
突破设置就像医生和病人在没有任何防护和杀菌的条件下而暴露在充满病菌的环境中,危险可想而知。
有些想做心理咨询的人想当然的希望到茶室或者咖啡馆这样的地方“聊天”,其实也是想突破 设置,实际上这样的地方不足够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咨询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潜藏危险。
回到电影,又是设置,在酒会上凯瑟琳“故意”与治疗师偶遇,麦克因设置(不在治疗以外的场合见病人)要离开,有这样一段对话。
格拉斯:你一定是知道我来,你才来的。
凯瑟琳:我知道有人和心理医生打网球。
格拉斯:跟他们上床,卖药给他们,替他们写剧本,但我不做那样的事情。
凯瑟琳:(步步紧逼)我们找个地方喝一杯怎么样?
格拉斯:我说了不和病人社交。
凯瑟琳:(退了一步),好吧,我们纯聊天怎么样?
格拉斯:明天再谈。
这时治疗师是有边界的,还可以掌控局面。
但酒会之后格拉斯找了自己的女同事替代,并和自己的同事做爱,整个人都在幻想着凯瑟琳做爱,甚至模仿凯瑟琳书中描写的做爱姿势。
有人说过:你的欲望就是我催眠你的直接源头!
这些东西就是男主角格拉斯被催眠、被控制的的原因所在。
心理医生还有个“噩梦”,七年前有一个病人,格拉斯感觉到了他的危险,他没有报警,而那个病人把女友杀死了,他很内疚,这件事折磨他多年。
非常内疚,他告诉了他的前妻。
(又是突破设置,没有边界)他的前妻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个记者(她的情人),他担心记者把这件事披露于世,由内疚产生了恐惧。
但遗憾的是,人们总是重复相同的行为,接到前妻电话,在记者死亡现场,格拉斯发现凯瑟琳用过的打火机,他把它丢进了垃圾桶。
和七年前一样他明明感觉到那个病人的危险,选择了同样的忽略!
凯瑟琳非常清楚,他致命的黑洞是什么,她都利用了,这些催眠是渐进式,渗透式的。
直到她坐在椅子上,叉开双腿对他说“你想和我做爱吗···喜欢什么姿势?
```”我们看到的是一次经典的催眠场景!
最后凯瑟琳起身准备离开并说道:“时间到了···我要终止治疗”。
留下一个无助的治疗师!
一般来说,结束治疗,病人会比较焦虑,但这里情况恰恰相反,治疗师非常焦虑,不停打电话给凯瑟琳,疯了一样的要求凯瑟琳给自己留言,跟踪凯瑟琳•••(已然失去了一个心理医生最起码的自知能力。
督导师已经觉察到危险,要求格拉斯终止治疗:“她有可能是杀人凶手,但你把她描述成像等待救助的公主”格拉斯开始混乱,不知道该相信谁。
过度卷入使治疗师不能抽离出来,无法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
当格拉斯发现更多的证据证明凯瑟琳有杀人嫌疑时,凯瑟琳利用格拉斯的恐惧。
不断地控制他,把他身边的权威变成攻击他的工具,到最后包括他的督导师也知道了他和她上床,准备把她溺死在水里。
格拉斯完全崩溃了,她用他最认同的权威打击了他。
这时督导师开始卷入···(似乎是因为电影拍摄的需要而留下的伏笔,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下一个续集,就是督导师的“噩梦”,呵呵) 格拉斯“完蛋”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但是,凯瑟琳是真的“存心”想要“诱惑”“整”死他吗?
也许不是!
答案在她的小说里,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态:“她信任这位医生吗?
她曾经说过,她需要她的帮助,但她真的需要吗?
这一点她自己也不清楚,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她便是需要,如果相反,她便是不需要。
那样的话,不管结局如何,她都能找到保护自己的理由。
” 由此可见,每一个来咨询或者治疗的都希望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画面定格在蓝蓝的天空,美丽的建筑,温暖的阳光,绿绿草地上时,一切归于平静美好的景色未必可以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凯瑟琳来精神病疗养所看望格拉斯,并把她的新书——《凯瑟琳·吴尔芙心理分析师》送给了格拉斯,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吻,说了最后一句:“宝贝,快点回来,我想你”,然后转身离去,看着凯瑟琳的背影,格拉斯打开书见扉页上面写着:“给格拉斯:没有你我就做不到了,爱你的凯瑟琳”。
看着风起时凯瑟琳飘动的大衣、裙摆,看着远去的背影,麦克的嘴角收缩了。
弗洛伊德把全部精神分析学概括为两个基本命题,即潜意识和本能或欲望。
如果说潜意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那么本能论就是潜意识论的核心。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类。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一种原欲、一种力量,他称为力比多(li-bido),表现为性的冲动,寻求快感的满足。
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提出了“死的本能”这一概念,他把以前提出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合而为一,称为“生的本能”。
这样便形成了两极,生的本能代表着创造和爱的力量,而死的本能代表着破坏和恨的力量。
片名其实直接点出了这样一种主题和寓意。
跌宕起伏的情节,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内心深处的交锋、争夺,背景音乐的良好搭配,对心理学的完好掌控,使得《本能2》成为不可多得精神分析为理论背景的电影,认真观看,思考,似乎确实可以让我们看见本能的真实面目,不过在我看来也许叫“本能较量”更为合适。
可以引以为戒的是: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局限性,知道我们的心灵在什么地方。
我们也是普通人,也可能是病人。
记住一个咨询室坐着两个人,一个焦虑一点,一个更焦虑,那么更焦虑的那个就是病人。
大家都在说莎朗斯通怎样老怎样不如当年,我觉得还好。
她是皮肤松弛眼角纹众多,可是那股性感还是有在的,特别是她的声音很对我的胃口。
问题是男猪脚和其他配角,感觉来自另一个世界,没有化学反应。
我一直不喜欢英国人,拘谨死板,这里面的英国演员个个不仅长得难看,而且演技更垃圾,令我相当的无语啊!
特别是床戏,回想本能1的床戏那是观众跟着演员一起到达高潮,而这部垃圾看得我一点性欲都没有,悲哀啊。
还是喜欢美国口味。
故事本身的构思倒是不错,就是拍的太差,这导演怎么选的演员啊,好像来了一群面试的人,他说,诶,你们比一比,哪个比较丑,我就选哪个,演技不用看了,差不多就行。。。
真无语啊,毁了一部好剧本,毁了莎姐一世英名,可惜啊!
高贵性感的女作家(莎朗.斯通扮演)驾驶着一辆SPIDER超级跑车在繁华的夜都市里超速飞驰着,旁边搭载了一位吸食了药品而显得精神恍惚的足球明星。
忽然跑车失控了,撞开桥上的护栏在空中划出一个优美的抛物线然后堕入河中——危险!
却见莎朗.斯通非常镇定地打开汽车车窗,解开自己的安全带,然后从容地从车窗中钻出,向水面游去。
恰恰就在此时,那个足球明星在被河水没顶之后从昏睡中清醒了,他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处境:自己正坐在一辆已没入水中正迅速下沉的车中,想要解开安全带并离开车子已力不从心;再抬头看去,车外,那位美女作家正以极为优雅的姿态轻盈地浮向水面,那舒展的泳姿美丽得令人窒息,仿佛她就是一位天使,一条美人鱼…… 这就是电影《本能2》的开场。
看到这里,我关掉影碟、关掉电视、关掉灯,让自己没入房屋里的黑暗中……够了,今晚我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了《本能2》想要诉说的结局:男人都将要下地狱,而女人呢——都会上天堂!
很棒的电影,不是吗?
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场!
不错,我一个人正在走向地狱,而你们都将浮出水面,这就是我的命运。
原文出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xiao
看过《本能1》后总想知道这个女作家,在《本能2》里会不会“政治正确”的被抓,很可惜让我失望了哈!
凯瑟琳是真的太深谙人性了,心理医生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没有为了正义而战胜“前途”,开枪射杀了警察;他选择为了前途放弃正义那一刻就输了!
反观人生,是不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眼光都是利己“片面”的呢?
选择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即使他不符合理性?
即使我们自圆其说的欺骗自己?
本能真的是太扣题了,又有谁能战胜本能呢?
为何大家都只关心女主老没老,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影片本身上?
这么低的评分着实不太中肯。
从剧情安排上,在给定女主是杀人凶手的前提下,依然能让观众反复犹豫和怀疑案件的真相,参与故事的推理,这已经是一大成功。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重故事线的并行发展,和烧脑的心理解析。
唯一让人有点遗憾的是,故弄玄虚有点过,以至于不能完全确准事情的真相,略显捉襟见肘。
但总体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心理犯罪片。
故事的深度也较《本能》有很大的进步。
沙朗·斯通的演技丝丝入扣,气场镇压整场影片,也远比在《本能》中的表现成熟细腻得多。
总之,我认为总评分远远低估了影片的实力,希望看到我点评的朋友能重新对影片有所期待。
续集等得太久,久到莎姐的票房号召力大打折扣,久到当年的尺度如今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逃不过续集魔咒,大概也是正常。
不过,个人认为,《本能2》的剧本还是很精彩的,基本完成了致敬前作的基础上更深层的挖掘,只是,生不逢时。
故事延续第一部的架构,开场不久,莎姐就“搞死”了一位名人。
然而,脱罪的理由也相当充分。
一帮警察,虽然掌握了一些表面证据,但始终是缺少临门一脚。
莎姐也就是在这些地方敢这么玩。
不过,这次莎姐盯上的,不是警探,而是心理医生。
话说,其实对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区别,也没仔细研究过。
不过,莎姐在第一部里头,已经是“心理学专家”了。
这次,俩心理高手之间的对决,还是比较期待的。
当然,这位心理医生,早前的记录也不太光彩。
这一点,大概莎姐早就做过背景调查。
不过,这次的心理医生很强势。
莎姐拿手的点烟名场面,被心理医生无情的扼杀。
事后,莎姐再次挑战,差点成功了。
和第一部一样,在和莎姐的较量中,心理医生免不了先拿替代品上手,然后和莎姐“正面交锋”。
不过,到了2006年,类似的场面,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对于什么是“本能”,故事里头倒是做了深刻的“刻画”,莎姐貌似洞察了其中的一切,所以在这场“游戏”中游刃有余。
故事的最后,一样找不到结局。
在莎姐的笔下,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合理解释,然而,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其实,在这样类型的电影中,谁是凶手大概并不重要。
大卫最后贡献了神一样的表演,值得赞一个。
为避免被关小黑屋,冒死提醒一句,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后台回复。
每个人用自己的角度在说故事,把观众弄的一团迷糊。在导演的角度,兴许这就是故弄玄虚,他自己也说不出所以来。莎朗斯通中年危机的厉害,魅力和本能1没法比。
114版本。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莎朗斯通都快50了,拍这个。有点重复了。对比一下本能1,就知道本能2差在哪里了。
跟第一部差太多了
可惜了两个大卫 这片真不如索性换个英国女主演 也别叫本能了的好
不跟第一部比的话 还是挺好的 只是结尾有些画蛇添足 谁让你结构都类似第一部的 还有男主比男配更应该得金酸梅吧
片头吸引人
沙朗·斯通老了
每一帧都是对本能1拙劣的模仿,丫根本不配做续集,最多是个stalker。糟糕的不是莎朗斯通已经老去的肉体,而且虚的没有气场的男主,和莫名其妙的为了整人而整人的思维,难看到死。
那个时候看了1翘首以待2啊~
有点儿拖沓 还是蛮精彩的 没第一部好看
何必呢
金酸梅莎姐拿的实至名归~
岁月无情啊。。唉:-(
要看的只是斯通小姐的美貌罢了..
心理学电影,结构悬疑还是不错的。与书籍同步发行,也很妙的产业链。
stone大姐老了...
有重复剧情
莎朗斯通老了...
有种说不出的奇异感。
姨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