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和暴力变得麻木疲软,时间静止,倒退,继而飞速旋转,孤独让世界变得烦躁不堪,自我被放大,充斥在整个荒诞的梦境;这是北野武的一部自我质疑的电影,一个荒诞的或者真实的梦。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大佬》中坚忍和兄弟的情谊,看不到《花火》中惊心的暴力和在这背后涓涓流淌的细腻情感,这部电影中只有北野武自己,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意识的片断。
从签过名以后就开始混乱。
导演和演员的身份一再交替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就像一个丢硬币的游戏。
随着游戏的进行,硬币的正反面越来越难猜了。
他一贯是暴力的爱好者。
在看到优美景色的同时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着接受血腥。
所有的美好在暴力美学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片子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密码的编制者和翻译者。
他们的关系到底会如何戏剧化的发展?
作为观者,我们以自己的思维方法来解读北野武,当北野武自我剖析的时候,他自己编制了密码等待观众的解读。
一旦有一个环节出错了,解读就会顺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往下走。
路上会有乱七八糟的死尸和穿着怪诞的演员。
走不下去的时候,就干脆掉进深渊重新来过。
导演玩这个游戏玩得很开心。
他歪着嘴笑,然后不断的更换编译密码的方式,就看着解读的人晕头转向然后恍然大悟的高潮。
至少我是这样的。
“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句名言是一个当初挺铁的高中同学教我的,顺便告诉了我一些《梦的解析》里的原理,我受用到现在。
只要早上起来能记得具体的梦境,我都会自己瞎比划分析一番,猜猜自己潜意识里在想什么。
《双面北野武》这部电影,北野武就通过主角的梦境来展现他的心理活动,而目的,是塑造一个更真实的主角,一个不同于主角在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现实生活的形象。
如果说这算北野武勇敢的自我剖析的话,我也同意。
这个在电影中强悍的动作演员,内心却是如此脆弱,否则他怎么会在梦中用枪解决所有给他麻烦的人;他忠于自己热爱的电影,却不可避免的和别人一样世俗,否则他怎么会在梦中为了女人告诉别人自己拿到角色了;他还是希望自己做回原来那个未成名的跑龙套,否则,他怎么会在梦中拒绝自己的司机,会一直出现那个送礼物的小姑娘。
同北野武以前不一样,这部电影稍稍有点深涩难懂,不过看到后来应该不难理解了,虽然有梦中梦的套套,但有一些情节告诉我们这只可能是大明星北野武的梦,就没有这么迷惑了。
和北野武以前一样的,是他永远的漫画式的镜头,极少的台词,相声情节,熟悉的配角,和他自己招牌式的形象。
这仍然是一部非常北野武的作品,虽然不似菊次郎的温情,不似滑板男孩的悲情,不似花火的残酷,不似大哥的动作,不似坏孩子的宽容,更不似玩偶的美丽,但若干年后,我们何尝不会说,这是属于《双面北野武》的冷静?
不談《雙面北野武》講的什麽,因為本身這個電影講述的東西我就被看懂。
不過北野武帶給我的親切感卻讓我不得不說。
北野武近期的電影有太多類似的電影語言,類似于布萊希特表演體系,他會時常跳出角色本身來看待角色。
比如《導演萬歲》里時常變為玩偶。
《雙面北野武》里時常發現是在做夢。
這部電影里加入了太多的導演自己的理解,並且把他影像化了。
這種個人化的講述可能會讓大家理解起來比較費勁。
當然也因為個人化才導致其區別于那種討好觀眾的類型片。
不過北野武在片中的幽默化的講述倒是可以提起關注的興趣。
1片中少量人物扮演多種角色,再加上北野武電影里獨特的電影語言(如:人物定格)造成影片的封閉性,如同某個封閉空間的故事。
2北野武生活經歷的穿插,演員,踢踏舞,出租車司機等等等等都是北野武曾經工作過的,所有這些的出現更像是北野武對其經歷的一次回顧,也可以讓他更加熟練的分析結構自己。
上面都 不是重點。
這部片最讓我感到親切的是其意識的外現。
就是潛臺詞講出來的手法。
比如電影里突然插入的跟敘述沒什麽關係的鏡頭片段,而這些鏡頭并不像閃回那樣參與敘述,似乎像是一種評價,脫離影片之外的評價。
這種感覺似乎有點布萊希特了吧(我對布萊希特的理解非常片面,如有講錯在所難免)。
這種插入鏡頭并非空穴來風,其實是一種意識的外現,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影都不會把潛臺詞講出來,你能從電影里自己猜到他可能是在表達什麽意思,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電影情節的理解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
而意識外現的方法就直接把導演心理所想的東西給影像化出來,似乎這樣會扼殺觀眾的其他理解想象,但是展現出導演內在世界來也是可以讓觀眾解讀其想法的。
也就是對影像化的導演意識的理解。
這種理解的起點是在導演的思維水平線的。
如果看懂影片的話,至少導演的講述不會有很大偏差。
當然,這種扼殺關眾對第一世界影像的理解的行為確實減少了電影的某種表現力。
或者這種電影從來都不是呈現某個現實世界(紀錄片)的電影。
因為影片加入了太多的導演的個人理解,歪曲了現實,但是這卻是最真實的導演理解的記錄電影,因為他觸及了導演的思維層面,直接扒開導演的大腦展現影像。
從來沒有那種電影有更比這更深入的展現。
個人化的思維其實也可以讓大家解讀,而這種方式說不定導演和關注都會有另外的收穫。
電影里的思維影像化也不只是片段的突兀插入。
其實好多電影也都有這樣的講述,把思維影像化,比如把現實中的某些聲音變得很大。
影片里一直討論北野武的街坊,從來都是用喊的。
而當面遇見北野武的時候卻又是非常客氣。
那就可以這樣理解,他們現實中的確是一直都是小聲的講,而他們的話在北野武的世界里會被放大的很大聲。
我們看到的是北野武的世界。
還有一種方式是把意識里的東西移到現實中參與敘述,比如某個人送給收銀員北野武花的時候小蟲子出來。
司機北野武遇見的奇怪的乘客。
最後殺手北野武跟警察的對峙,某個經常出現的黑衣女子對北野武的評價,拉麵館站在老闆旁邊重複的黑幫老大,北野武第二次吃麵時候轉身變為小丑的老闆……等等。
這種方式,意識中的東西貌似已經參與了敘述,但是其實只是現實中的事情的平常發展。
比如《决鬥俱樂部》里,布拉德皮特的出現其實并沒有改變現實,改變現實的是愛德華諾頓。
布拉德皮特的出現是一種解釋,所以,意識層面的東西只會解釋現實,而不會真正的參與敘事。
《决鬥俱樂部》里絕對是一次完美的敘述,而其他的電影多少也有類似的東西,當意識參與敘述過多時甚至意識改變了現實的時候,一般都會中斷意識---告訴大家原來這只是一個夢。
這種現實生活中的YY其實也很多,電影卻過多的表現了這種,卻忽視了正常理解下的YY。
北野武的這部電影里,有太多值得說的東西。
他的第二世界(意識)里別人對他的嘲諷無視找茬、這個世界的那些惡毒都被他用影像講述出來,而這裡面也不只是世界里的消極面。
槍戰的時候閃爍的槍火幻化成星座也讓我們看到北野武的可愛,當然北野武他本人在電影里的態度就是北野武的態度。
承受,發泄,苦難酸甜自己知。
功成名就之后,你是否依然魂牵梦萦着自己悲惨的过往?
是否会在马尔代夫豪华SPA的袅袅香薰中昏昏欲睡,梦回自己被世人鄙视被世人欺凌的穷苦岁月?
是否会在从巴黎飞往迪拜的私人飞机中小憩片刻,梦回自己当年苟延残喘猪狗不如的低贱时光?
你极度的自恋,什么都是你最牛B,演“座头市”无往不胜,杀遍天下无敌手。
在本片里手持一袋枪械,杀戮成性。
在你的作品里秀你的踢踏舞,秀你的画作。
其实你是自卑的,极度的自卑。
自卑于自己的过往。
被人唾弃,一无是处,就是个失败的混混,社会渣滓。
正因你的极度自卑,才造就你极度自恋的一面。
有朝一日,事业飞黄腾达如日中天,静下心来,深刻的检讨自己的过往。
深刻的剖析自己。
让北野武的过去遇见北野武的今天,并与过去做个了结,跟自己的过去say good bye。
向北野武大师致敬!
如果说除了墨镜王,还有一位导演也很喜欢戴墨镜的话,那应该就是北野武。
戴墨镜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隐藏起自己的神色,别人也就无法猜测他的心思。
在《花火》的结尾处,西佳敬和患绝症的妻子并肩站在海滩,他们望着蔚蓝大海一言不发,背景乐渐渐开始急促,似是什么哽咽在喉,此时此刻,谁能猜测北野武墨镜背后的神色?
韩松落说北野武是双面的,既暴烈,又温柔。
北野武也索性拍了一部《双面北野武》,自证了自己的双面性。
我却更愿意从另外的两面去理解北野武,在我看来,他的两面是“纯粹”和“多虑”。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是受他的内心支配,那么他会单纯直接,心里所想会成为一根指头,清晰地给他指出目标,他只需一心一意朝着所指之处前进;而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物影响,甚至取决于他人时,那么他会变得焦虑,踌躇,如履薄冰,不停地环顾四周。
北野武的作品无法归类,他最拿手的是黑帮片,而他也拍过温情片,爱情片,时代剧,喜剧片,从强悍暴烈的大佬,一直到所向披靡的盲侠座头市,我意外地看到北野武焦虑的一面。
从建立到颠覆,北野武变换着角色和形象,一直在纯粹和多虑之间游走。
一、少年不识愁滋味“你觉得我们完蛋了吗?
”“傻瓜!
我们还没开始呢!
”这是《坏孩子的天空》的末尾,小马和新志的对话。
穿着火红色衬衣和学生制服的两个坏孩子长大了,少年时坚持的梦想,已经悉数丢弃,营营役役,奔波劳碌,都不是自己曾经想要的。
他们重新回到校园,新一批的坏孩子代替了他们,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变。
以前的他们,拉帮结派,打架滋事。
稀里糊涂地想做相声艺人,做拳击手,加入黑帮。
他们似乎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又似乎总是看不清自己是谁。
这些故事情节其实都有北野武切身所历所想贯穿其间。
北野武执笔的《浅草小子》可看作是他的个人“前传”,那是他最纯粹最直接的时候。
那时他还只是个“浅草小子”,在东京浅草区的法兰西座做电梯员,渴望有一天可以拜师当一名搞笑艺人。
他这个梦想来得一点都不费劲,在无所事事的爵士乐酒吧里,坐着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家伙,忽然有一个念头闪过,击中了年轻的北野武:“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他完全搞不清楚这个主意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是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他就无法劝阻自己了,非要一心一意去完成不可。
这个念头呼唤他,指引他。
北野武执导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与他当初第一次阴错阳差地登台演小品的情况相似。
《凶暴的男人》有种初生牛犊的气魄,虽然略显生涩,不过作品已经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传统的黑帮片总会有个大团圆结局,观众把悬念的包装盒一层一层拆开后,会看到里面有一个最终答案:“坏人都被干掉了,英雄抱得美人归。
”然而在《凶暴的男人》中,暴力和悲剧贯穿始终,北野武不相信大团圆结局,凶暴的男人杀死了妹妹,最终自我结束。
从处女作开始,到《花火》,北野武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小奏鸣曲》,《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电影中有种宿命意味,“向死而生”;他镜头下的人物,脸上都有点大彻大悟的表情。
这种特点在《花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片中那个沉默寡言、神情淡漠的警官,偏执地眷恋着暴力和死亡。
而这些特质,明显是北野武的自我投射,这个因车祸导致脸部瘫痪、毒舌抨击时政、瞧不起其他导演作品、同时会画下一幅幅温柔奇妙的画的北野武。
作为导演,北野武是独断的,自信的,纯粹的。
直到《花火》,北野武已经逐渐找到和确立自我,接下来不是回顾,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更要寻得一个更明晰的自我。
他的下一部作品,却是温情感人的《菊次郎的夏天》。
这部作品没有暴力,没有绝望,没有死亡,给人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印象。
片中,菊次郎是一个小孩一样的大人,正男是一个大人一样的小孩。
北野武制造出的这种错位,仿佛在提醒我们,若干年前,我就是你;若干年后,你就是我。
《菊次郎的夏天》是温情版的“双面北野武”,导演北野武的影子既投射到正男身上,也投射到菊次郎的身上。
二、画眉深浅入时无有一个典故,讲唐代的考生朱庆余在参加科考之后,想打探一下考试的结果,就写了一首诗给主管官员张籍,诗里用刚到夫家的新媳妇来自比,他写道:“油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里所问“入时无”,实是问是否合于执政者意愿。
而我想,将“执政者”换成“观众”也同样适用于今天。
导演,或者说创作者,都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迎合观众趣味、为配合潮流时尚而创作。
2005年,年近六旬的北野武在《导演万岁》中老老实实地呈现了这种窘境。
电影中的“北野武导演”,不想再重复自己的黑帮片路线了,于是他想到去模仿小津安二郎,很快就失败了,原因是“现在没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看电影里的人喝茶聊天”,后来他尝试时下流行的爱情片,“司机和公主的爱情故事”,结果又被枪毙了,原因是“俗套”。
片中的北野武导演,总是神情严肃地抱着一个人偶,尝试,失败,又尝试,接着失败。
他的身影渐渐地与《阿基里斯与龟》里的画家重叠,也渐渐地跟那位精心化妆的新妇重叠,他们费尽心血,捧着作品,自己没有一点主意,只懂得战战兢兢地讨好观众:“画眉深浅入时无?
” 北野武感到焦虑。
每当他的新作问世,评论家们便会兴师动众,咬文嚼字地发表盖棺定论式的总结,仿佛他已经到达了个人创作的顶峰。
然而北野武总希望出人意表,他的下一部往往不同于上一部,推倒以前,颠覆自己,希望让人耳目一新。
我不知道北野武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个狂狷的少年,他在新宿的酒吧里当侍应生,心里突然有个声音说:“去浅草决一胜负。
浅草就是一切。
浅草在呼唤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想起那种不计后果,不考虑别人怎么看的少年意气,只因为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第一次主动决定。
多年后成为导演的北野武,有了“日本殿堂级电影大师”头衔的北野武,却和当初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交换了位置,他不再莫名其妙地被念头击中了,他必须费尽心思去找寻,去挖掘。
如果把年轻时的那次灵光一闪比作百万大奖的话,之后的北野武就像一个焦虑的彩民,一次次买来彩票,希望再次刮开那个写着“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的幸运大奖。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看完我的感觉就是尴尬。
因为北野武把自己搞得太狼狈了,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女明星某一天把自己的整容全过程曝光出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观众只乐意看你漂漂亮亮的一面,并不想直击那个辛酸过程。
北野武这三部电影让人感到难为情:电影大师拍片不是得心应手、如有神助的吗,电影大师们的造型不都是很酷的吗,电影大师们怎么能有普通人一样的困惑和烦恼呢。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拍案而起,大声和北野武争论:大师就应该一个路数走到底,就好像小津或者沟口!
不能因为近期兴起了爱情片你就去拍爱情片!
你怎么能绞尽脑汁地取悦观众!
好电影不等于出奇制胜!
你应该首先听从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考虑观众接不接受!
《浅草小子》中,北野武回忆了年轻时在艺人深见千三郎门下学习漫才(相声)的往事。
他第一次登台是演一个人妖,他便照着镜子化了一个夸张可笑的妆,结果遭到师傅的大声斥责:“小武你给我听着,要想逗别人笑,不是靠模样、动作之类的外形来逗乐。
艺人得靠技艺来逗笑,靠的是技艺!
”同理,好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并不是因为花俏的外表,而是因为饱满的内在和坚硬的内核。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
“反省三部曲”,我豁然开朗了,多好啊,我不必再担心了,北野武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困惑和狼狈,为此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省。
《导演万岁》的最后,医生帮那个酷似北野武的人偶进行了全身检查,最后医生的诊断是:“脑子坏掉了。
”典型的北野武式自嘲。
所幸,与画家真知寿不同的是,北野武在焦虑的同时,也保持了冷静的自觉性。
他反省,作品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由观众或评论界决定,而是应由自我决定。
他反省,他以一个新妇的谦卑,低语轻问,“画眉深浅入时无?
”——“时”指的是内心,自己所创作,是否合乎内心?
三、后记老师在课上问过我一个问题,对北野武有什么了解。
毫无心理准备之下我脱口而出: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面瘫大叔。
此刻,我坐着,没有人面对面地问我对这位导演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冷静地考虑。
而此刻我想到最多的,还是他那张奇特的脸。
僵硬,看不出表情。
我所理解的“纯粹”和“多虑”,既是北野武的两面,其实也是一个人必然面临的成长与改变。
最后,我想起北野武在那个还不成熟的、青涩而恣意的年纪,写过的一首诗:与你相见在仲见世的那间只有煮菜的鲸肉店我们谈论梦想 汽酒泡沫里消失的约定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没有其他人可依靠的两个人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没有别的路可走的两个人
北野武就是一个严重的联想狂,拍出来的电影的感觉全是梦境,不需要任何逻辑,每个角色都可以唐突或不唐突地出现在任何一个场合,角色死掉了没有关系,可以继续在下一个场景或下下个场景中重复重复地出现,甚至一个意境或概念或一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场景来表现。
这样的电影,在不考虑经济的情况下,只要你有把梦境表现为现景的能力,你也就是一面北野武了。
两年前发在QQ空间上的东西,转过来玩吧.是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全片除了露点的女主角可稍稍让人提神之外,其余的情节和表演仿佛都在不停告诉观众,你累了,睡吧,你累了,睡吧。
看过《花火》《座头市》等片子的精悍简练后,再来看他的这一部“对自己之前导演风格的总结”的电影,如果你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或者说哲学格调不那么高的人)的话,你十之八九是会看到骂娘的。
支离破碎的情节,晦涩的表演,整个电影节奏单调而冗长,并且能明显的看出北野武先生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精心营造的”意识流风格之中,而完全不理会观众的感受。
于是威尼斯电影节上,意大利影迷骂娘了,回到日本,习惯了Cult电影的日本观众也骂娘了,北野武小玩一把风格,却败得一塌糊涂。
初看这部电影时我与大众看法一致,我甚至在论坛上猛烈抨击此片,因为我看完以后不但迷茫,而且愤怒。
“妈的这还算是电影么!
”时过境迁,现在换我诸事不顺,长期郁闷,内心空虚无助并且彻头彻尾的不知所错时,我突然又想起这部电影,我突然又想起那些被我大力诟病的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例如小职员北野武拣到一袋武器之后,轻易的抢劫了一家保险公司,在逃离的车上,他们疯狂的庆祝,以至于把几乎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抛洒到天上,这时镜头放慢,他们就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洒,一直洒......当时真的觉得无聊透顶了,干嘛还要重点烘托这种完全没有意义的情节,现在想起来突然觉得,太他妈爽了,太他妈爽了,在老子最贫困的时候莫不是这种想法,就近抢一家银行,把抢来的钱疯狂的洒,疯狂的洒,谁还敢说老子穷,谁还敢说老子穷!
而之后还有一个片断,北野武单枪匹马和近百名前来逮捕他的武装警察在沙滩上火并。
当时有一个他手持重型机枪疯狂扫射,然后警察不断倒下的镜头,整整维持了近十分钟,十分钟!
这固然十分无聊,可是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比天生杀人狂或者德州电锯还带劲么?
在我最郁闷最无助的时候,难道我就不曾想过提一柄机关枪上街去射杀大众么,这镜头简直是爽到我心底里去了!
还有老实巴交的北野武被邻居反复欺辱,终于掏出一把枪,面无表情的射杀了那个人渣,然后把他的人渣女朋友据为己有。
当北野武趴在那个女人身上汗流浃背的时候,大家都满足了。
是的,对待生活,便是要一不做二不休。
要么便逆来顺受,要么便奋起反戈,置之死地而后生。
类似的爽情节爽镜头还有很多,便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好片,嗯,一定是。
北野武的双面,一面是孩子,一面是成人;一面是菊花,一面是刀;一面是美,一面是死;一面是忍,一面是杀;北野武是一个最能展现日本人生命中矛盾性和悲剧性的导演。
与其说日本人崇尚武士道,不如直接说日本人是一个崇拜死亡的民族。
今天才看北野武的《双面北野武》(takashi's)是不是有点过时?
D版的DVD好像上上上个月就出来了,不管,没那么多事,反正看了,喜欢。
谁说这个片子不好看来着?
反正是一个我认识的人说过,怎么不好看了?
明明特别好看走到今天,北野武还是这么涌动,厉害,佩服,敬仰!
仍然是北野武的风格,里面有普遍意义上北野武电影应该有的一切,枪战,黑帮,女人,挫败的小人物,漠然,分裂...时间线被打碎,被预言的和被实现的交错,这一点非常像‘3-4×10月’。
剧中北野武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大导演,被人簇拥照顾,一个是潦倒的小演员,边在超市打工边去一个个无望的面试。
出现在身边的,不过就是那几张面孔,不同的只是身份。
两个北野武的生活和梦境立体地交错着,好像在镜子的迷宫里,四处都是不同角度摆放的镜子,相互映射,无法辨认。
他梦见自己变成出租车司机,开着粉色的出租车,载上了两个胖子和演歌舞伎的小男孩及其经纪人,在堆满死人的路面上艰难前进...这段太high了,而且刺痛。
人们总是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指望能被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途中还得辗压无数具尸体...但其实最后,粉红的车还是跌入深谷。
而北野武阿,冷酷的幽默。
影片开头,是他躺在死去的日本士兵中,一个美国大兵用枪指着他的脑袋。
这是他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大岛诸的《Merry X'mas,Mr Lawrence》的开头。
这无疑又是一个扔给观众的怀疑,第三重的交错,真实的北野武,和《双面北野武》中的北野武。
他说这是他的总结...
不算喜剧吧!自画像(Self Portrait)——普通北野武、文艺北野武、二逼北野武。
金发北野武是黑发北野武饰演的一个角色,还是仅仅只是一个粉丝,抑或是后者的过往,影片里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彼此是彼此的梦境,虚虚实实,恰如电影。
搞笑艺人装什么逼😅
虽然这是一部公认的难懂的艰涩的甚至有些不知所云的北野武个人主义电影,但影片看上去还是很有意思的。北野武其他电影中很多著名场景和画面在这部中都有重现,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踢踏舞的那段表演,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强求得知北野武到底要在这部电影中说明什么,因为电影拍成如此个人意象了就很难纯粹理解了,但还是可以去感受导演的某些情绪的,没准他就是想玩一把呢。
做梦一样的搞笑
无聊装比╭∩╮( ̄▽ ̄)╭∩╮这种电影你应该自己看,别放给观众🤮
有才的北野武
我们这样看一个人的梦,分析一个人的梦~是不对的!而且一个人究竟要死几次啊!
大量符號化的情節及人物,我看著有點辛苦是真的。
要素太多,内容杂糅,关系太乱,充满梦境,但不是哪里是梦境的开始,又是何时从梦中清醒,故事线的混轮让我感觉这部电影不伦不类。
看得我晕了吧唧的。
不喜欢杂乱无章的现实、想象融合电影,剧情也提不起劲,快进搞定。谁tm评价说里面有美裸体的啊!!美你妹啊!而且艹,那镜头有1s钟?
相比其他的片子这部片子比较失败。还是小人物比较可爱。
一部疯子电影
不是很看的懂,但有点意思
20060923 1730 AMC Festival Walk
如此的黑色幽默我喜欢!
so cool,这想象力。
自娱自乐
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