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好的一个剧本就这么被毁了。
唯一的期待是日后此片将有机会被翻拍。
Richard Attenborough据说还是个“传奇导演”,对此我只能善意地揣测:他老了,却并不弥坚。
Shirley MacLaine把年老的Ethel演成了一个守了50年活寡的怨妇。
对于Chuck没有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任何歉疚就显得很可怕了。
愈看愈觉得她像一个不会使九阴白骨爪的颓废版梅超风。
演Teddy的Stephen Amell是一堆不入流演员中最不入流的那一个。
他花在健身房里的时间肯定比花在学习表演上的还多。
在如今这个跑龙套的都尚且要读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的年代,他连跑龙套的资格都够不上。
不管是年轻时的Teddy、Jack还是Chuck,没一个有一丁点的军人气质。
三个毛头小伙儿粘点胡子居然就推上台来冒充大兵。
要么是导演和制片挑选演员的时候犯浑,要么就是化妆师混蛋。
当然既犯浑又混蛋的可能性也不小。
仅有的几个特效场景做得是相当简陋,连拿去充作游戏的过场CG也显得寒掺。
不过这基本属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难以苛责。
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是要佩服下国内的几个大导演,恶心人不偿命的电影愣是能拉到大笔投资而且俨然还有越挫越勇的胆气。
最后忍不住要抛出两个主观的看法:Mischa Barton大概还能年轻漂亮不少年,但始终和“实力派”三个字攀不上啥干系;演Jimmy的Martin McCann可能是全片中最好的演员。
我们家2M宽带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下电影。
下的多但是看的并不多。
最近几年已经习惯不用动脑子看看过就忘的肥皂剧了。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部能让人流眼泪的电影了。
很不好意思这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去阳台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过了一会儿又去厨房洗了两串葡萄,等我老老实实舒舒服服靠在沙发上的时候,Teddy已经在亲手为Ethel造那座房子了。
承诺,我觉得根本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是关于两个人,或者和被承诺对象之间的某种状态的期盼——希望这种状态永恒。
对于知道承诺为何物的人来说,对方或者对象可以做到保持这种状态直到自身的毁灭,那么这种承诺是需要自己倾其一生来守住的。
当然死人比活人容易做到。
如果对方不知承诺为何物,那么那种承诺和誓言,忘却了也就忘却吧。
1941年,美国密歇根州,美丽姑娘艾瑟儿爱上飞行员泰迪,泰迪的朋友恰克和杰克同时爱上她。
泰迪将远赴爱尔兰,他们秘密结婚,相约爱彼此至地老天荒。
和猜想的一样,泰迪战死,留下年轻寡妇,痴情地守身如玉。
艾瑟儿并不知道泰迪遇难之前,已将她的“后事”安排给好友恰克。
艾瑟儿用十年时间接受这个爱她的男人,并和他生下女儿;恰克在十年里心无旁骛、耐心等待,终于守得云开。
——他们都是为了坚守承诺,艾瑟儿答应过泰迪永志不忘、不离不弃,恰克答应过泰迪要爱护艾瑟儿一生。
50年后,艾瑟儿和泰迪定情的戒指在爱尔兰被发现,当年泰迪遇难的目击者告诉她,泰迪最后的话,是告诉艾瑟儿,她是自由的,应该去爱她日后爱上的人。
电影的主要情节,就是这样的。
故事令人伤感。
当年的如花美眷如今垂垂老矣,才发现自己恪守的承诺恰好误了自己一生。
当然这不是讲故事人的初衷。
老年艾瑟儿已经鸡皮鹤发,靠酗酒和回忆打发余生,她在最后说:“我们总会被承诺影响着。
你不可能逃脱你的誓言的束缚。
”果真如此吗?
高尔斯华绥在1916年的短篇小说《苹果树》中给出的解释略有不同。
那是一条非常美的路。
这个曾经的浪漫青年,一晃到了银婚纪念日。
旅行经过这里,妻子支起画架写生。
他坐在苹果树下读书,身后是老墙,眼前有古老的苹果树,这是一片专门安葬自杀者的公墓……他的思绪回到26年前。
一切都记起来了,那永不能兑现的承诺。
26年前姑娘17岁,生长在乡下,朴实动人。
他也是从这里经过,轻易爱上这女孩。
他们在苹果树下拥抱亲吻,夜晚来临,相约燕好,他告诉这傻姑娘,他将带她回伦敦并娶她为妻。
纵情的日子很短,他遇到几个旅行的同学,他加入这个队伍,一路游玩。
仅仅两天,他爱上了同学的妹妹,这个人后来成了与他共赴银婚的妻子。
他也曾经过他与乡下姑娘山盟海誓的地方,也曾看到那女孩孤单的身影和盼望的眼神,但他还是走过去了,再也没回来。
26年之后,在金子般的阳光下,他默默地听一位老人告诉他那姑娘最后的下场。
就在不远处老苹果树边上的水塘,姑娘自沉其中,人们说她的心是碎了,不然,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怎么会舍得如此自裁?
他走开了,这个故事不能继续听下去。
没有其他人知道那承诺,除了他们俩。
韩国电影,《棕榈树丛》,和《苹果树》一样,讲到承诺与等待。
海边的乔加岛,住着奶奶、妈妈和华燕。
并非热带海滩,却长着成片的棕榈树林。
富家子、著名律师仁瑞到岛上工作,邂逅女工华燕。
仁瑞爱上华燕,背着喝醉酒的姑娘回家,女孩睡着了,奶奶给英俊的小伙子讲了棕榈树的故事。
那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包含了两代女人的辛酸和悲苦以及被耽误的一生。
母亲的少女时代,迎来了只比自己大两岁的继母,她们成了彼此唯一的知心朋友。
父亲把女儿悄悄卖掉,等继母找到女儿,她已是驼背男人的妻子。
这样过了很久,有一天,女儿因为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赶回娘家。
接着,父亲暴死,娘儿俩终于有了解放的感觉。
日子很苦,但她们相互安慰和鼓励着对方,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靠的好男人。
她们等来了一条搁浅的船,潇洒的船长令她们心旌摇荡,母亲鼓励女儿换上最体面的衣服,帮助他们,也是帮助自己。
寂寞的岛上没有其他女人,船长是真的爱上了这个闭塞乡下的苦命女人了吗?
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们看到的是他占有了这个女人,不仅是身体,还有她对未来的希望。
他说他渴望结束漂泊的生活,等这次航行结束,他将把这里当成永久的家。
他要走了,他们在岸边惜别,他留下幼小的棕榈树苗,他说,耶稣的信徒在欢迎主的归来时,每个人都手持棕榈树叶,他希望这个穷苦的、对幸福充满热望的女人能种下这棵棕榈树,之后擎着棕榈树叶迎接他回家。
对一个陷入生命中最绝望低谷的穷困女人来说,难道这样一个信誓旦旦的男人不是她的梦想、她的馒头、她的主吗?
她到死都会等的。
然而,直到她生下女儿华燕,海滩上的棕榈树已蔚然成林,那许下诺言的男人还是没回来,她唯一等来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两代女人双眼被希望点燃时的形象。
“承诺”在我的心里曾经是多么美好甚至可以用神圣来作为定语来修饰的啊!
看过《戒,情人》、《棕榈树丛》,重温了《苹果树》之后,我有了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当一个女人活到再也不会相信任何男人关于共同的幸福和未来的许诺并且能勇敢地活下去的时候,这个女人究竟是重生了还是已经死了?
有一首英文歌有幽冥絮语般的旋律,那疑问总是千回百转地反复着:“Do you remember?
”对于承诺,其实也如此,记得的人,未必是大多数吧?
整部戏都在讲承诺吧爱人间的承诺,兄弟间的承诺,陌生人间的承诺承诺毁了很多东西,但是如那位爱尔兰妇女说,做出承诺还是有意义的,至少让一个人有负担地生活下去,精神上有所寄托,即使实现不了片子最后,女主人公知道了那段最后的话,整个人放开了,一切变得很轻松,因为不需要再遵守什么承诺了,什么都放下了。
像这样 过去五十年 我们都在一起玩 即使你嫁作他人 即使我们的生活再也不在一条线上 我们都要这样一起很久很久 好不好
承诺贯穿整部片子,情人间的承诺,兄弟间的承诺,对死者的承诺这三种承诺改变了这些人的一生。
无论豆瓣上的人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我认为它的剧本蛮不错的,我喜欢它牵连到爱尔兰的另外一些陌生人的这个设置,尽管某些人觉得牵强,像我这种喜欢天马行空和跳跃思维的人就喜欢这样,它到结尾才揭出为什么一个陌生人要花大半生在那山上挖来挖去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就是为了挖那枚戒指。
我在豆瓣上看到的评论大多数是对执着的嘲笑。
不知道是现在的人聪明多了,还是世道变了味,事实上我相信那么久远的年代,人们的确那样执着他们的爱情。
我很喜欢《戒,情人》这个译名,应该是港版译法。
在电影《我盛大的的同志婚礼》里,有句台词解释戒指作为婚姻信物的意义:“戒指是一个圆,而圆是没有终点的,亦即是永恒。
”戒指象征永恒的爱,就像那些在神明前双方许下的诺言。
而这种承诺却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是因为越来越少人会守,还是所谓的自由和解放让人轻率承诺而后又轻易食言,抑或现在越来越难找到真爱?
承诺,假如是建立在刻骨铭心的爱情上,那么它便是山盟海誓,生死的契约:"Till death do us apart"这部电影跨越了时空和地域,1941与1991年的时空跨越,美国到爱尔兰两条线索,故事非常细节、细腻,加上场面和名导,绝对是一部爱情商业大片。
的确这部电影让人想到《珍珠港》和《恋恋笔记本》,而这种爱也让我想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当然《霍》深奥多了。
总的来说电影画面很美,故事叙述得不错,演员演技不错,喜欢这类型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喜欢看。
我觉得导演已经达到目的了。
而且在人们说这部电影没什么深度的同时,这部电影却让她思考这样的承诺是否该守还有代号入座的去思考的人。
我非常不清楚为什么豆瓣上总看到这样的评论,打个比喻:看完只博观众一笑的电影后,他们会说那电影没有深度,没有发人深省,没有上升到什么境界...+_+你以为你在看什么
一个固执的老女人,信守了五十年的诺言,一个对死人的诺言。
岁月在她脸上写下了痕迹,却没从她心里冲走那面围墙后,对军服的思念。
明明就知道,男人早就坠机死亡了。
可是,她依然坚持,男人给她的承诺,以及自己对他承诺的承诺。
从来不知道,一枚戒指可以捆绑一个女人的爱,五十年。
这教使她错过了被爱,以及爱人的能力。
她无法接受一直照顾她的男人的爱,更无法去爱她唯一的女儿。
直到女儿长大了,男人死了,她依旧守着那枚随战机坠落埋藏,表征承诺的金环。
尽管承诺的背面,竟是满溢的,不坦白。
三个男人之间的承诺,捆住了女人的爱;一个男人藏匿心底的话语,锁住了女人的自由。
这致使她,连悲伤也学不会。
这么多年来,固执得一次也没哭过。
不管是照顾她的男人的告别式,抑或面对女儿的不谅解。
压抑的眼泪,无情得不为任何人而掉。
直到后来,从戒指的承诺中获得释放了,才学懂,笑着哭。
只是,让人不胜唏嘘的是,女人在知道真相之前,居然握住一个死去士兵的手,幻想那是五十年前的男人,打算陪他埋葬于炮弹里。
承诺的可怕,我才看见。
尽管如此,我始终相信,每个人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
即便她失去了爱(也许,她的爱早就在五十年前耗尽了),却也得到了那不止境的思念。
我们怎么可以,自故衡量其中快乐痛苦的成分呢?
若问我,这部电影感人么?
说不上来。
整部电影,充斥着淡淡却强烈的悲伤。
那种,不懂自己为什么还能坚持不悲伤的悲伤。
剧情其实不沉重, 仿佛缓缓地叙述,一些往事的感觉。
这也是我喜欢这片子的一点,两个时代在穿插交叠。
也许这样,剧情发展没有意外(就如女人五十年前的男人早就预定了死亡),我们才不会为当中的生离死别产生极大的伤感。
整部电影,只有女儿对着母亲炮轰的画面,让我有想哭的冲动。
看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到吃力的是,那些角色总要到最后才能有关系联接起来。
例如,发现戒指的男孩的奶奶和三好友之一的Jack的关系,还有那个叫Quinlan的男人到底为什么存在,都让我一度摸不着头脑。
另外,北爱尔兰的政治也是混乱的可以,连男孩跑去山上找那被通缉男人的原因,我还要看到那炮弹遥控器才知道。
一见钟情成就了年仅21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却封闭了她今后50年的爱情生活,也许这样的爱情是可悲的。
查克:因为当初答应了朋友的重托,在他死后无怨无悔照顾了泰迪的妻子--也是自己心爱的女人50年,也许这样的友情是真正伟大的。
杰克:虽然当初没有被朋友选中照顾那个也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只能作为朋友帮忙照顾,但在50年后却能与她再次相爱共度余生,也许他是最幸运的那个人也许生活中爱情不是重要的,交些至真的朋友才是重要的也许这样的爱是动人的,这样的爱也是残忍的
今天早上看了这部片子,很不错。
战争中的故事。
三个男人同时爱上了一个女人,玛莉。
她爱上了其中的一个泰迪。
泰迪在战中死了。
在战前,他吧他心爱的姑娘托付给了三个男人中的另一个,查克。
他知道查克是爱玛莉的。
在他死后,查克和玛莉结了婚有了孩子,直到查克死去,看起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玛莉从来没有对查克说过我爱你。
查克一直默默的爱着她,照顾着她和他们的女儿。
玛莉却从来没有走出她对泰迪的誓言,她说她的心永远属于泰迪。
故事看来没有什么起伏,直到一个远在爱尔兰的男孩,在山上意外的发现了他们结婚时的戒指,找到了玛莉的联系地址,试着给她打电话,玛莉一直没有搬离那个家,那是泰迪在参战之前给他们盖的房子。
这个男孩子的电话把故事的序幕一点点的解开。
当男孩子来到美国交给她戒指的时候,她的女儿才知道了她的妈妈一直爱的人不是她的爸爸,而是在战争中死去的叫做泰迪的男人。
玛莉跟着这个男孩子来到了爱尔兰男孩子的家。
男孩子的奶奶是曾经那个爱着杰克的人,那三个男人中的另一个,可是杰克没有和她结婚,因为他一直爱的人是玛莉,尽管他知道玛莉爱的人是泰迪而嫁给的人是查克。
当玛莉来到爱尔兰的时候,知道了一个叫昆克的人在临死前加过她的泰迪,在战火中,泰迪拜托昆克把戒指交给玛莉,然后告诉玛莉她是自由的,她可以爱她爱的人了。
可是由于炮火的突然袭来,昆克没有来得及抓住戒指。
这个戒指也是他用了一生在这个山上寻找的东西,也是他一生为之忏悔的事情。
故事的结尾是温馨的,那些在山上被小男孩捡回来的飞机残骸,戒指以及那些玛莉不知道的故事让她终于放下了一切,接受了爱了她一生,一直在默默照顾她,取悦她的杰克。
一个很让人回味的故事。
玛莉是幸福的。
一生拥有这么多男人的爱,但是她又是不幸的,一直活在对死去的爱人的誓言里,痛苦的过了一生。
我们诅咒战争,但是却由于战争,我们见到了很多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影片是一个很简单的片子,没有太多设计战争的画面,但是却用心灵的创伤把战争对人的摧残表现的清晰痛苦。
影片中让我难忘的和心动的还有爱尔兰风笛的悠扬的声音,在辽阔的山野,在爱尔兰小镇上,优点忧伤,又有点平静对生命的隐忍和释然。
我们纵有千般的痛苦,总有一天会结束,可是那悠扬的音乐却似乎永远流淌着同样的音符。
现代几个角色还可以,爱尔兰男孩是亮点,二战时期几个青年演员表演太一般,勉强看完。
你是自由身。
徘徊在过去和现在之间
一个承诺绑住一堆人的快乐,最终“你是自由身了”
如果爱情可以物归原主。
就硬生生的爱了一个人那么那么那么那么多年
音乐超级了
爱情,忠诚
"have you ever been in love?""no,lives is hard enough"
唯美
岁月在她脸上写下了痕迹,却没从她心里冲走那面围墙后,对军服的思念。 明明就知道,男人早就坠机死亡了。
50年
整个电影过程看起来还算顺畅,电影全篇不断的新旧两个场景相互穿插,组合,显得比较新颖;不过导演刻意强调艾委尔对丈夫逝世的冷漠反应,略显做作 总的说来是部不错的 电影,尤其是影片中的自然拍摄的美轮美奂,值得一看
因为承诺。。
爱的极致。。。
一个人爱另一个人一辈子却不可得,于是其他人都成了尘埃。我并不中意这样的爱情,多么自私啊。可是爱一个人却不说出来,也是多么的可悲。年轻的Jack好像一美,美到不行,加一星。
才发现, 里面是不是有音乐之声的男主啊???
太戏剧了...只能说北爱共和军这一副线稍稍让我提起一点兴趣.
不足以感动我~~
整体意境似乎借鉴了点《漫长的婚约》;题材上严重参考了《珍珠港》;阵容上也攒了老戏骨…就是组合到一块儿拖拖拉拉,大概想探寻关于一个爱的承诺可以被信守多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