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群里群友推荐的cult片,怪诞风格+超现实主义色彩。
不能生育的夫妻极度渴望有孩子,丈夫劳动时挖出一具人形树根,送给妻子当儿子。
妻子真把树根当儿子对待,丈夫半信半疑,直到树根真的活过来了,丈夫于是为树根取名欧提科。
欧提科擅长婴儿哭,又太能吃了,简直就是树妖。
对欧提科来说,米糊能吃,头发能吃,小猫能吃。
欧提科长大后,开始吃邮递员、社工人员。
父母着急了,把他绑缚在柜子里,放在地窖。
邻居家小女孩出于可怜欧提科,开始保护他并帮他寻找食物。
偷偷解开他的绑缚,色诱同幢楼的恋童癖到地窖,使他成为欧提科的食物。
欧提科父亲压力太大,拿电锯来砍,在看到巨大的欧提科之后,惊愕之下成为欧提科的食物。
欧提科的母亲也被吃。
邻居家小女孩在童话书中见过这种树妖,知道后来树妖吃了老太婆的卷心菜,然后被老太婆用锄头砍破肚子。
最后事情还是照这样发生了,阻止不了,大概这是树妖的命运。
童话书中被吃的人和动物都跑出来了,现实中被吃的人应该不能活着出来了,因为树妖吃人的时候大卸八块,鲜血四溅,骨头外露。
我是在我们家小区网上下到它的,这戏很人品。
简直是让人笑抽了(凡是这样人品的戏,都应该带一种KUSO精神去看)。
和疯狂疗养院一样,这部戏是看完了我一想起就会掀着嘴角抽筋似的想要疯笑的类型- -++(当然,我看《哈奥德与茂迪》、《列宁格勒牛仔去美国》都有这种想疯笑的感觉,当然,疯狂疗养院那只老头很容易让我想到了所多玛120天那几只WS老头)。
先它是只丑树头,女人想生孩子想疯了,男人把它抱回家,然后她就喂它吃东西,当起了它的妈。
喂着喂着,它越吃越多,最后开始吃人了>_<(多牛X的设计啊,我怎么会喜欢它)。
从镜头来说它是不足够漂亮的,疯狂疗养院的镜头感觉比它要完成度高,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打着某某高深莫测主题的一定指引程度没意思电影的镜头的完成度跟它差不多,不过说到故事的有意思程度,后者大大不可与贪吃树相比。
好吧,你见过吃人的树吗?
见过像吃完一个人又一个人的树头吗?
那么这里有。
并且那里头还有个孩子不停地养它。
虽说这戏我已经删掉好久,好久都没再看它,但是错乱的记忆中,小女孩把它收起来养,当成她的宠物(人品的小女孩啊。。。。
她还有过被害妄想的样子,这孩子平常也不是很听话,总对“树头”有着无比奇怪的属于孩子们的光怪陆离的想象。
嗯,正因为她人品,树头人品,树头“妈”人品,于是这个片子就人品到无以复加),最后连她也差点被害,是一大妈拿着铁器冲下去救了她。
在这个过程中,经由小女孩看的童话书(非常人品的,关于树头的童话),我们能看到一则恐怖型的诡异童话(这童话跟浦泽直树在他的漫画《怪物》里说的关于男主角约翰的那个“童话”阴暗度实在有一拼,并且在运用上也不遑多让)有耐性的话(并且你对人品的东西诡异的东西有兴趣的话),你会看到非常多有乐趣的东西的。
《贪吃树》和《野花》都属于捷克电影一个是猎奇的成人童话 一个是暗黑童谣重视民间 反映社会 诡异 却有说服力《贪吃树》是一部 能让人与食物反目的神剧所有吃的 都实在是 太恶心了被女孩的脸砸中的午餐 广告中嚼完巧克力的牙齿流出的黄汁和蠕动的牛肉 等等更别说 被树宝宝欧提科 当作食物下肚的黑猫和人无辜的邮递员 傲慢的社会工作者 色迷心窍的怪老头 罪有应得的夫妻俩这也归功于 导演时不时给出的特写 故意的要人感觉很不舒服一个餐桌上还埋头研究两性生育的小女孩 似乎是足够早熟的 但她却迫切的渴望公寓里能出现另一个孩子来陪她玩 她知道整个故事 有过担心和暗示 但任何东西比不上 一个玩伴 这份诱惑力 于是她带着玩具和食物跑向地窖 她教会了欧提科饭前洗手 警告他不准接近卷心菜 她全心接纳他 为他引诱食物 最后为他哭泣很多电影都试图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 满是脆弱而病态的生命也试图帮我们认清所有带着欲望 苟且的人 最终的下场成人童话 总显得讽刺人们想要什么 就让他们得到什么而你所得到的 后果 自负幸运的是 力挽狂澜的人还是有的 一些带着魔力的事物 又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奶奶 一个决定 又或是选择2015.12.3
如果人性真的如此丑恶。
那么,你昨日的一场希望是空欢喜。
对吧改编自捷克民间童话的《贪吃树》。
也许,它不够美好。
不是你喜欢的样子。
可却会有一直想看下去的,“欲”。
这种力量一直蕴含在你的体内。
一直隐隐的,若隐若现着。
可它真的一直都在。
你会觉得这很丑,很想去抹掉。
片中的主角是谁?
是那个略显早熟的小女孩,还是那对将悲剧带回来的夫妇,或者老头?
我们彼此的生活都是你,我,他。
所以矛盾就出现了。
你顾及这个,可是会忘了那个。
公平一直都是你刻意做出来的虚伪表象。
其实是因为我们不够清醒!
充满着警示气息的电影。
导演在说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这不是一颗简单的树。
它很难看。
最后的最后,它吃掉了它的“父亲”。
是的,那个人类男子。
结局是.......?
树?
树人?
还是它本身就是一个人。
只是长成了树的样子。
整个一格林童话真实版。
又是一位恶趣味的导演。
单从演员的挑选上便能看出这位筒子别有用心。
丈夫那神经质的双眼就如同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标记,如果不是预示着剧情的荒谬与不可收拾,谁会挑这样的人来扮演男主角?
早熟的邻居小女孩肥胖而木讷,就像她们家餐桌上的食物一般令人抗拒,甚至厌恶;恋童癖的老头子,体型巨硕的社会福利工作者,怀疑他们是否刚从蒂姆·伯顿的电影里偷跑出来……至于导演筒子的摄影风格,那就更是居心不良。
镜头满到似乎下一秒就要溢出来,反常的大量大特写使得最可亲近的事物也变得面目可憎,尤其是食物——看来导演筒子铁定是个厌食症患者,且对人类无休止的欲望怀有刻骨的仇恨,要不然也不会逆转了观众的逻辑思维,将本有机会扮演英雄的小女孩摇身变作荒谬版小红帽,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父母邻居谁是Otik的下一顿美餐。
佩服导演不怕被人戳脊梁骨的定力,嘿嘿。
或许,对任何事,任何人,过分执着都不是件好事。
捷克影片,导演是杨·史云梅耶。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位大师的片子。
诡异,战栗,厌恶,但是又很想继续看下去。
这是我看《树婴》的最大感觉。
故事讲一对想要孩子的夫妇拿一段树根做自己的孩子,起初是心理安慰,没想到后来它真的活了,还有硕大无比的胃口。
买来的东西不够它吃,它便先后吃掉了来送信的邮递员、想一探究竟的社会工作者、每天取煤上楼的老大爷、终于下定决心消除它的“爸爸”……故事来源于捷克的民间童话,但用影像表现出来更多了血腥和残酷。
树婴的胃口不断增大,似乎人的欲望一样,没有休止的时候。
总不满足,总要更多。
当有人纵容的时候,这欲望就膨胀的更加厉害,仿佛成了合理的要求,别人都有满足你的义务。
这样的题材,在史云梅耶的手法下更加匪夷所思和印象深刻。
导演的用光、拍摄角度、焦距都超乎常理,片子一开始就沾染上诡异的色彩。
从那个有着神经质眼神的父亲开始,你在几秒钟内便知道不要用正常的逻辑去观看。
在秤钩上、西瓜里幻想着婴儿的父亲,对孩子有着近乎疯狂痴迷的母亲,肥胖、略显呆滞但叵测的邻居女孩,衰老又极度恋童的老大爷……这些人组成的世界让人不寒而栗,但或许,这只是对现实略有夸张罢了。
印象最深的镜头语言,毫无疑问是导演对于食物一成不变的垂直俯拍,仿佛下一秒钟那些软塌塌的东西就会四溢出来,令人厌恶起任何进食的场景。
然而还是想看下去,想看它究竟是怎样的结局,想看人的欲望会膨胀到何处才被抑制。
民间的童话里树婴遇到拿锄头的老大娘,勇敢的砍破它的肚皮,于是吞噬就此结束。
可是在现实世界里呢?
你能靠谁帮你节制?
今天看了《树婴》。
很早就知道有这个片子,而且总体感觉是个古老的片子,今天仔细一看是两千年的作品,觉得惊奇。
整体的布色,场景,人物,衣着,说话方式,都让人觉得至少是80年代的事情。
那时因为看了树婴故事的梗概,对北欧的童话深感兴趣,但是国内这方面的书很少。
看完电影之所以想啰嗦几句是因为看得我心情低落,胃也有点翻腾。
不是因为我的抵抗力下降,而是这片子夹杂了太多的人性斗争在里面。
这比日本的单纯性血腥暴力变态要恶心得多。
这就是纯正的cult感觉了。
为什么我会觉得难受。
首先它令我对自身的观念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我痛恨那个精神失常的女人,为了维护一个被自己当成孩子的妖怪抛弃了一切道德,抛弃了其他所有人类的价值,包括自己的。
(这是对强烈母性的一种变态赞颂?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似乎其实没有错。
从生物类群的数量来讲,被吃掉的人仅仅是那么几个,而树婴吃人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就像猛兽吃小动物,它无知无畏,蒙昧而未开化,所谓不知者无罪,无非如此。
但我又觉得这不对,因为我从小受到了太多的暗示,吃人的老虎必须被杀掉,吃人的鲨鱼必须被猎捕,咬人的狗不是好狗人人喊打,似乎对人类产生威胁的东西我们潜意识就要认为它是坏的,必须被消灭的。
然而小女孩不这么认为。
她无情的眼神,邪恶的勾引招数,她在数火柴的时候第一根是妈妈,第二根是爸爸。
她把树婴放在了一切人之上!
除了那个神圣不可撼动的老妇人。
小女孩和老妇人是两个纯粹的角色,如果说小女孩代表着人类原始的纯真而凶残的动物本性,老妇人则代表着道德、理性和良知。
被吃的夫妇代表着挣扎在小女孩和老妇人两个极端之间的普通人类群体:善良而懦弱,表现着以自私为实质的无私。
最撼动我的一个镜头就是父亲被吃时,他完完全全被树婴所折服了,他浑身瘫软喊了声son!
就被生吞了。
这时你一方面感觉到伦理价值观被摧毁的恶心,同时又深刻感觉到他被吃的必然性。
亲!
不吃不爽啊!
没有比他被吃更好的选择了。
他愈软弱,愈折服,这电影便愈好,就这么简单。
已经如此匪夷所思,如此生猛残酷,但却让你感觉到它如此发展的必然性和唯一性,这就是完美安排。
最后猜想一下老妇人一锄头下去,树婴爆肚,但是不会像真正的传说中那样,所有人都一股脑儿滚了出来。
我宁可相信出来一堆肉碎。
昨天终于在饭饱的夜晚看了收藏许久的《贪吃树》 本想着压压接下来几天的食欲 没想到失败了说回电影本身 果然处女座是一旦疯魔起来就所向披靡的代表 甚至觉得我高中暗恋过的那个处女蛇精病拥有老杨的精神气质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电影 便对他产生了极大兴趣和欣赏或许是最近看了太多关于理论的书籍 感觉自己被浸泡在一个既定条理和规则的世界里 便感到些许惆怅 还好有着那么一些伟大的人留下了与常规世理抗争的作品 让像我这般状态的人得以进入一个荒谬的世界愉悦放松一番 男主看到窗外楼下卖鱼的人从水中捞出哭啼的婴儿并称重打包贩卖的片段 就让我被第一次惊喜到了 第二次则是恋童癖老头裤裆里伸出的手 看到时心里哈哈哈了一下而且臭脸爱好者表示喜欢片中早熟又孤独胆大 脑子里全是怪想法的小女孩 至于那个母亲的形象倒是让人心烦 优柔寡断 事儿逼的神经质掩盖了母爱的光辉 个人感觉老杨除了反映人性中贪婪这一宗罪还有人们之间的冷漠关系导致了病态的世相 首先是邻居先生打电话给救护车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了 又睡着了吗” 就可以看出公共服务的懈怠 然后卷心菜奶奶去报警 问警察要不要录口供 警察说一边咬着那块油腻的面包一边漫不经心地说不用了 恐怕最撼动到我的就是小女孩在选把谁送给树婴吃的时候 首先就算自己的爸爸妈妈 果然糟糕的亲子关系给一个人心理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最后女孩还教会了树婴在吃东西之前先洗手 反衬出那对慌慌乱乱的大人父母是多么糟糕 也是极其的黑色幽默观影过程中一直被独特角度的镜头吸引 大量的主观镜头 以及人物对着镜头说话 让看电影的人一直在变换着身份 有时候甚至都很烦片中的人对着你说话了想要逃离他的目光 有种咄咄逼人并且无时不刻渗透你的密集感 然后昨晚看完便上床睡觉 做了一个梦 梦到影片结局是这一切都是小女孩的幻想 现实中是邻居家房子上悬挂的一块木桩在旋转时砸碎了女孩家的侧墙 然后刚好睡在墙边床上的母亲一翻身摔下楼摔die了 父亲倒是很冷静 打开了门 跑进一群蓝色的猴子 女孩也化妆成全身蓝色跑进去 父亲叫她别难过blabla 然后我就醒来了还好这影片并没有剥夺走我的食欲 写完就去吃午饭了 耶
距离看完大概有20分钟了。
看完整部,捷克文对白?
英文字幕,还好我能看懂。
不能算恐怖片,我觉得是讲述伦理的呵呵。
其实很吓人,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是8点档。
不了解导演作家。
只是通过我的视角看来,是在讲述欲望。
很多特写镜头都给了口,这个代表食的途径,欲望最直接最表面的表现在食物上。
片子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问题,生活都存在不满。
看似主角的那对没办法生育小孩的夫妇,他们的欲望是孩子。
楼下猥琐的老男人,欲望是性。
看似正常的一家子,男人的欲望是食物,男人在工作上比较一般导致家庭收入一般整天吃面包沾浓汤,从他总是看电视里面播放好吃的食物就能看出来他心理的压抑。
小女孩的欲望是受到重视,她渴望交朋友,因为家人对她管束过多,但是父母和她的交流只有唠叨与暴力,在学校又不招人喜爱。
至于女人嘛,本来一直还好好的结果在楼里发生事故后,她摸到女儿的脸说,要是她出事我该怎么活。
这里我觉得很恐怖,但是一时半会没有想到,或许是表现一种溺爱?
纵容?
或者我关注点出了问题。
种菜的老妇人呢,在童话里是善良的代表,她没有受到欲望的蒙蔽。
还有几个配角,邮差,社工,他们都是不同程度的带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烈的欲望。
罪魁祸首是谁呢,我认为是小女孩。
她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
为什么说她呢,因为看到最后,当老妇人要去杀掉这个怪物也意味着死亡的时候,小女孩试图阻拦,因为她说这个顺序不对,故事没有按照她希望的发展。
小女孩看到故事书上写的树婴的故事,被吸引了,她孤僻的性格造成她的偏执,她和现实中的树婴儿交朋友,然后看情节朝她所看到也是她所希望的那样发展。
可怕的孩子。
如果说有两个导演能用一部电影就让我神魂颠倒,那么非大卫芬奇与杨·史云梅耶莫属。
前者的《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等电影足以名垂千史。
而接触后者则是通过这部《贪吃树》。
这是最值得一看的成人童话,当然不排除我看的电影数量远没有达到能拍胸推荐的程度。
除了这个出自捷克童话的故事本身具有震撼力,导演的构思与技巧让这部电影更上一筹。
从电驴上拖下《贪吃树》属于巧合。
起初认为画面粗糙,一直放在盘里未看。
看完之后,才发现只有用这种原始略带糙粒感的画面才能还原暗黑童话的本身。
杨·史云梅耶是粘土动画大师,在展现树婴的动作以及那只从恋童癖老头裤裆里伸出的手时便是运用的粘土技术。
正是这种好像一帧一帧都似乎能用慢动作回放而看出路径的技巧,正是它带来的钝重感才恰巧配合电影诡谲的氛围。
电影中运用大量的食物特写。
电视机里的巧克力、面粉广告,邻居家的盛餐,吃东西的声音。
这些无一不是在暗示欲望及其带来的贪婪。
无法生育的夫妇用树根做的婴儿本来是略带悲伤的愿望。
但树婴那永远无法填满的肚子与嗜血的本性使陡然实现的愿望异化为妖魔。
树婴的面部只有一个小洞,它用这个洞口窥视世界,咬嗜食物。
手与脚则是根须交缠的树枝,它用这些看似木讷不便的手脚抓住活物,把他们撕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中国远古神话中有一种恶兽叫做饕餮。
传说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它是贪婪与欲望的象征。
而杨·史云梅耶的树婴与饕餮的象征似乎一样。
但饕餮最后自食其果,树婴不断膨胀的欲望则是被他人遏制。
导演十分大胆的表现了孩子邪恶的一面。
邻居家的小女孩,看似天真无邪,实则言语犀利,思想诡异。
父母一味认为她只是小孩子,可他们不知道孩子这种生物是不同于成人的,一不留神便会长出奇形怪状的枝丫。
她在好奇心驱使下把在饥饿中挣扎的树婴救活,并用不断用活人满足它。
树婴无法与人交流,或许人在它眼中只有可口不可口之分,但为何面对小女孩却停下了手?
是因为它窥到了她的好奇,而这好奇恰恰是欲望的同类?
世人无一不是活在欲望中。
适当的欲望使自己保持生存的动力,而过度的欲望无疑是把人拉下深渊。
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面包与牛奶已经是最好的安慰。
而有了一切之后,却想拥有全世界。
这个血腥、令人不寒而栗的童话,让人窥到了自己。
仿佛人类只是一只只巨大的树婴,在欲望中学会成长,又在贪婪的浸淫下嗜血为生。
这不是改正与否的问题,而是本质如此。
我们只是要学会如何控制。
就像别让鲨鱼闻到一丝血腥,我们要把过剩的欲望扼杀在襁褓里。
个人风格非常突出,我喜欢超现实。作为长片电影来说,情节上过早剧透了,好在揭示了饕餮这个主题,食物和性混杂在一起的隐喻。
天啊,太畸形的电影了!让人觉得骨子发毛!
有點冗長,有些鏡頭噁的讓人不適。
这道听途说的简介。里面的广告好吸引人,扛锄头的女武士。
不想理会这片有多深奥的含义,我只知道我不喜欢这片。想表达黑暗的一面?但是这世界也不仅仅只有黑暗面吧?为什么要如此特意去描写黑暗面?而这电影的意义有在哪里?这些都是心理扭曲的人的心理活动。
树婴奇谭
前面还挺爱的,后面有点索然无味了
Greedy.Guts.2000.MULTi.1080p.BluRay.x264-presa 10.16GB
当年幼小的心灵深深滴震撼和惊吓好么!!!
诡异怪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天真善良的盲目性是恶之花绽放肥沃的土壤,贪吃树并不像索取的婴儿而像一个贪得无厌的怪物......比喻则相对浅显,相机的运动更增添了恐惧感,母亲的无底线溺爱和犹豫不决的父亲是生成自大白人的不二土壤
太可怕了,吃人的婴儿。这种母性的力量真是连最邪恶的东西都不怕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邪恶的树婴。当欲望在膨胀,毁灭之时也即将来临。
黑暗童话故事,怪诞。如果能有一个标签,希望是“恶心”,所有镜头特写,叙事节奏都让人反感,即使本片有千万个隐喻,所达效果完全被特写和节奏掩盖,就像一部科幻片只顾无脑特效,把原本该重点表达的掩盖。所以欲望无穷之恶心至极?完全可用另外一种方式拍摄,林奇在《橡皮头》《象人》中画面及叙事取舍上可秒杀本片。我以为,远离恐怖片能让我不受惊吓,我错了。
6
大开眼界系列,传说中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观感不适,此萝莉有毒。一直想看一部93年的捷克电影《恐怖故事》来着,苦于找不到片源,现在好了,现在我不敢看了。
有点恶心的感觉
有印象,多年前看的,之前没有标注,看后心里有点不适的感觉。
很邪恶的一部短片
电影里大量关于嘴,食物以及人物表情的细节特写,真是让人感到不适,看过这么多禁片,几乎都是因为血腥,暴力或者性被禁的,因为这些画面有可能会让人产生心理阴影,对三观有影响,而这部电影没有类似的画面却不住的让我恶心。可见导演功力,对欲望的描写既直白又没有禁忌场面,可怕
超怪异超cult,整个一恶梦,还是穷凶极恶的那种,小女孩无边无际的胃口是整个恐惧的来源,我们对自己的欲望真是不甚了解,但是又隐隐感到不安,史云梅耶这次就放大了这种不安,又把这种不安塞到了一个童话故事里。他无所不用其极的诉说着欲望带来的毁灭,精准的背后又显得过于繁琐,而且,真人长片带来的表现力,终究是不如那些怪趣味突破天际的长片来的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