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高兴》,发现它一点不辜负我对它的期望,真是一部好片子,从编剧到表演,从内容到形式。
高兴很穷,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一无所有。
然而他靠着善良、乐观、“高兴”,在这里获得了友谊、爱情,甚至造出了自己的飞机,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立足的位置。
看到有人评论说,“导演没人性,一部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小说,生造成了笑料。
刘高兴们忍受着身体的痛苦,精神的侮辱,最后在城里人眼里还整成了一部贺岁喜剧。
”我觉得这样的人除了在欣赏艺术上有障碍之外,还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
喜剧的力量是个古老的话题,我不想去说。
只说这份怜悯,你不配给他们。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和高兴的处境有某种相似——总有一个方面,我们是贫穷的,从而让我们焦虑,没有安全感;总有一件事,我们是无奈的,面对世界感知和慨叹自己的渺小;总有一个人,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想得到他/她的爱,却除了为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之外,不敢多想。。。
你真的以为你所处的地位比高兴高吗?
你真的觉得你的幸福感比高兴多吗?
你真的认为你从心里比高兴富足吗?
如果提问到这个地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电影是有普世意义的,它不止是为了弱势群体争取关注,也是对你我的生存态度加以审视。
高兴说:我就是高兴,只要高兴,做什么都顺。
另一边,五富畏首畏尾地用跟毛片大姐接头的声音说:有破烂卖吗?
高兴说:“收破烂怎么了?
额就是收破烂的!
”你当程序员怎么了?
你当白领怎么了?
你扫大街怎么了?
开心地面对现实,快乐地工作,在心中怀有希望,而不是整天自惭形秽、指天画地地谴责找不着责任人的“社会”,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勇敢?
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坚强?
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智慧?
五富进医院那段,电影的悲剧色彩达到了顶峰。
一开始按摩小姐需要的钱不过是几百几百的,高兴还可以挣钱凑;5000的,高兴可以开飞机挣;20000的,高兴和黄八都傻了。
教育、司法、医疗,当他们越来越多地遭遇城市中的境遇,他们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关起门来开慈善晚会的快乐,变得轻如鸿毛。。。
能让人笑出眼泪的喜剧,我想应该算是最好的喜剧了。
另外,作为一个歌舞剧,这个电影里的音乐都很好听。
苗圃的表演很可耐,我喜欢。
一位朋友总是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不正确的。
他在大学时代时就是那样的一个人,严重的时候可能是一个学期搬几次住处,因为他觉得环境能纠正他的生活。
我并不是反对他的生活主张,因为我是那样的一个人,固定在哪里如果没有必要的话,那我可能就会在哪里呆一辈子,而且同样是假若不是出于必要的话,平时可能是连门口也懒得出,一个人可以在一个房间里待得四五天。
然而我只是觉得他可能是把生活想得是太理想了,总是想以一套准则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以达到幸福的必要。
我觉得生活是不可能按一个人的规划来实行的,因为生活中总是会有太多的变数。
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从小就经历尽了心灵的煎熬的主人公,终于在有一个天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那样过了,他就为自己规划了一套在生活中他必须要遵循的准则,这样,他以为自己就再也不会陷进生活的癫狂中去了。
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在一家咖啡馆里他就遇到了一位女生。
开始他并没有对这位女生有多大的感觉,可是后来却因为一些事情他而陷进了对这位女生的痛苦的爱情中,并且在这种难以排解和忍受的爱情的痛苦中,他发觉自己之前所订立的那些所谓的生活的规则是多么的脆弱,简直是不堪一击,不费吹灰之力就毁于一旦。
于是他明白到,在生活中,你是不可能订立什么百分之百的行之有效的规则的。
再正确的行为规则,在面对非理性的生活的激情时,它随时也有可能而毁于一旦。
我觉得生活其实就像是爱情那样,许多东西并不是你想放下,就能放下的,因为它们在你的心中已经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疙瘩。
除非你在生活中,真正能百分之百地做到完全的理性,否则你就随时有可能又陷入到生活的癫狂之中。
曾经有许多的朋友,也可以说是同路人,有着共同的人生的爱好,然而最后他们还是为了一时的生活而放弃了曾经的爱好了。
我并不是要谴责他们什么,我承认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和他们的人生的追求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我只是有时会为他们感到有点惋惜罢了。
因为我相信他们是在他们原先的人生爱好上,可能是有着比他们在别的一些屈从于一时现实的追求上,有着更大的一些才华的。
而且我相信假若他们肯坚持下去,应该都可以做出一点点成绩的,而且这种成绩应该比他们在别的方面所做出的应该更大。
只不过是这样的一种坚持,要比他们屈从于一时的现实而所出的一些别的选择暂时要艰难的许多罢了。
但其实人生在世,做什么又不是艰难的呢?
我相信若他们在别的事情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就用在他们的原先的爱好上。
等到他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别的事情上而做出了一点成绩,那他们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原先的爱好上,说不定也已经是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呢。
可是他们就是而屈从了一时的现实。
每当此时我就会觉得我们生活是有着多么的多的才华在浪费。
当然我是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就一定是对的。
生活的丰富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人生的道路也并不是唯一的。
说不定我花了一辈子所做出的一点事情,而此一辈子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一辈子,可能却比不过别人五六十岁(此前他已经享受了一辈子)时的一个游戏之作。
你说这样的命运公平么?
然而我却接受这种“命运的不公”,并不会觉得有什么悲惨。
因为我问心无愧。
而其实一切都只不过是视乎你对人生和生活是怎样的看待的。
真实情况是,假如你认为一样东西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你就肯定不会用一个次重要的东西去与之交换。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等价交换的原理。
并不难明白。
别的一切,其实都只不过是一种托词或籍口而已。
关于人生的幸福,而我其实并不认为人生的幸福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人生是应该有一些比我们个人的幸福更为重要的东西。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我的人生观是反幸福的,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一个自由主义的时代,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要他们的选择无害于他人,并且他们本人是觉得快乐、幸福的就是了。
这样的观点我当然是赞同的。
我所反对的其实只不过是我们的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太过的狭隘化,以及关于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的标准太过的唯一化了罢了。
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庸俗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
我觉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的。
只是今天看到这样的新闻,“20日上午,曾出演过电影《千钧一发》、电视剧《金粉世家》等作品的年轻演员潘星谊,在家中不慎滑倒撞碎玻璃鱼缸,因被鱼缸碎玻璃割破大动脉,经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7岁。
”这令我震撼。
我没有看过《千钧一发》,也没有看过《金粉世家》,今天也是第一次听到潘星谊这个名字,今天才知道有这么的一个演员。
然而这条新闻仍是令我觉得震撼。
看这位不幸早逝的女演员的照片,也看她既然出演过《金粉世家》,(《千钧一发》我并不了解)那么她怎么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之中,也应该算是一个幸运儿的了。
若按照一般的命运轨迹,她日后的演艺事业前途无可限量也未定。
然而就在她不幸早逝的这前一刻,谁又会料到等待她的竟然就会是这样的命运呢?
命运的突然转折叫人吃惊。
若以此一刻的不幸早逝为衡量标准,她的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可能还不及电影《高兴》里的一个整天踩着个三轮车在西安城里走街蹿巷收破烂的“刘高兴”呢!
所以,人生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尽力将我们的人生简单化。
我们实在是无需汲汲以求太多的东西,一心一意地做好我们所想做的和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了。
流年好运,可能还不及时光的丁点变数。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未看《高兴》,先听了满耳朵的评论,——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有的说很搞笑,有的说很低俗,还有个小孩儿说悲喜交集;有人说它是喜剧,有人说它是闹剧,还有人说它是歌舞喜剧片很有百老汇和宝莱坞的范儿。
真是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正好赶上那一阵子轮到我带娱乐新闻,想充耳不闻都不行。
我看电影,喜欢拿过一部片子就看,不管别人说什么。
好电影烂电影,虽然有那么一个公共标准,但其实是相对的,三十多年上千部电影看下来,我更信任自己的感觉,哪怕它与大家的评价不同,哪怕它可能是错的。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
——宁肯搞错,也要独立思考。
看完阿甘的这部《高兴》,我觉得它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烂,甚至都不能严格地给它分类。
它是一部电影,就像星爷在《喜剧之王》里那句著名的台词,——“我是一个演员”,就是这么个范儿。
其实,《高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山寨大荟萃,——故事把贾平凹的小说原著山寨了,歌舞把美国百老汇印度宝莱坞山寨了,刘高兴的飞机把波音空客山寨了,石热闹把真流氓山寨了,五富把西瓜太郎山寨了,等等等等。
片中,一群收破烂的搞了一场山寨版慈善晚会;而这片子干脆把生活也山寨了;甚至孟夷纯连也按摩小姐也山寨了,——相公,我们卖技不卖身,所以,孟夷纯也就是“梦一纯”。
东北有“乱炖”,北京有“折箩”。
拿吃食作比,《高兴》是川鲁粤淮扬都挨不上,往好里说,它是乱炖,往贬里说,它是一锅折箩。
这《高兴》里边,有故事,有瞎掰,还有一点点梦想;有喜剧,有闹剧,还有一点点感情戏;有现实,有荒诞,还有一点点无厘头;有笑料,有热闹,还有一点点温情;有好听不好听的歌,有难看不难看的舞,还有一点点令人忍不住的恶心;有理想,有低俗,还有那么一点点道德。
结尾处,刘高兴开着自己的山寨飞机飞翔在古城西安的上空,送已经死了的兄弟五富回老家,气流颠簸之中飞机翻了个儿,结果五富突然活了,则彻底是为了“皆大欢喜”硬生生贴上去的“光明的尾巴”。
至此,山寨的不管不顾,乱炖的不讲章法,折箩的一勺烩,全齐了。
这好吗?
答案肯定是茄子萝卜,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说法。
但在我看来,作为贺岁档的电影,这其实就是一个“乐呵乐呵得了”的事儿,你笑了你高兴了甚至你有一点点感动了,这就齐了,——即便你大义凛然一脸正气高深莫测抵制低俗而且还真生气了,这也没啥,不就是一电影吗?
较的哪门子真儿?
大过年的,看一场农民工兄弟的“梦想剧场”,总比板着脸看央视那相声不乐小品不逗的春晚强吧?
人家小说原作者老贾都叫了好儿,干嘛还替人家老贾原来那悲剧打抱不平?
这不咸吃萝卜淡操心呢吗?
其实,《高兴》挺挑战某些观众或传统或高雅或正经的欣赏习惯的,——这是一部很不同的电影,因为它是如此不同,所以,《高兴》本身也就成了茄子萝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可能真的不能按照一般的套路去评价它。
我倒觉得,《高兴》能够顺利公映本身,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的现实语境里,尤其是在一片“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荡荡春风里。
而且,说实话,《高兴》把我看高兴了,一来觉得中国终于有了一部这样的电影,二来觉得中国终于有人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了,而这,对中国电影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至于《高兴》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实在不能标签成一部喜剧,而应该是一部隐藏在喜剧外表下的悲剧,一部关于艰难的生存的悲剧,一部关于轻贱的底层人们的悲剧,一部可以让我们含泪微笑的悲剧,——尤其是在刘高兴搭载着五富“尸体”的飞机上天,山寨版《欢乐颂》的歌声响起的时候,那些高唱《欢乐颂》的小人物的眼神凝重而明亮,你会知道他们虽然挣扎在底层,但心中却满含着对生活对未来的渴望。
至此,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貌似低俗的《高兴》能在影片审查程序中过关斩将,因为它其实在表达一种“和谐”,虽然它披着“山寨”的外衣,——毕竟《欢乐颂》是这么唱的:“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
浪漫的魔幻现实主义:小人物的狂欢,高兴飞向了天——向电影《高兴》致敬兼向美人们撩骚原本我不想再写什么电影观后感了,我逻辑能力差,大学第一学期《法学逻辑》都不及格,后来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寒冷冬夜给女副教授送了两瓶维生素E才得了60分,所以总担心自己写着写着就偏了主题。
从学校出来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坑蒙拐骗,但做过的事情也谈不上什么逻辑训练,人憨,先天不足后天也没补,譬如体育运动于我,长跑慢跑还能哼哼哧哧地来一气儿,乒乓球之类需要技巧的就没了能耐。
看了电影《高兴》之后,觉得很高兴,所以就很想说几句,在博客上只写出个题目却又被喊出去喝酒。
回家后,心想,觉得高兴就是了嘛,心里有就可以了嘛,实在憋不住就哈哈笑一场,荡尽胸中的龌龊以及由龌龊而生的抑郁,为什么非得说出来不可呢?!
这个地球上那么多张嘴,要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都要说,哪还能有安生的生活呀?!
可是,偏偏有个女人见了我写的那个题目,还说,“那就等你做完事儿回来写给俺们看”。
我平生就俩爱好,一是爱幻想,再就是爱美人。
留言的女人美不美我倒是没有见过真面目,仅仅是读过人家的博客,她用的外国女人头像很有勾引力,黑色裙子露俩白肩膀子而且前胸开得挺敞亮,左手还姿势优美地顶在下颌,凝视前方的目光让你对望五秒钟之后难免心猿意马,她有个积极向上的网名唤做“云不遮日”,文字率性不羁又对生活充满了勇气和兴趣,当今网络女人多自怨自艾闺中闷骚,敢于直面生活的实在太少了,所以我就把她加为了好友。
既然我说过回来后会继续写,而且还有美人说她想看,那么我怎么可以不写呢?!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话说那日得见阿甘导演的电影《高兴》,观赏之前还是乌云笼罩心头,只因烦琐之事连绵不断颇惹人恼,而观赏过程中却是抛却人间烦忧甚至心花怒放,一出有趣的歌舞喜剧超度了我深陷悲伤的灵魂。
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高兴》是读过的,很不好意思的是,我是在网上免费阅读的,讲的是一个农民刘高兴和同乡五富一起到城市里拾垃圾的遭遇。
刘高兴卖掉了一只肾也没能娶上媳妇,但他不甘心,心怀“做城里人”的理想投奔了城市,他为自己改名为“高兴”,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妓女孟夷纯并产生了爱情却有始无终;只想赚钱回家向媳妇炫耀的忠厚的贪吃的本分农民五富却因病客死他乡。
刘高兴面对未来的生活冷暖自知。
贾平凹先生从容不迫地用简单又幽默的语言叙写了人世悲情。
导演阿甘,我有所耳闻却不熟悉,直到看了电影《高兴》之后百度搜索了一番,才对他产生了钦佩之情。
我本是冲着郭涛和黄渤去看电影《高兴》的,最初见郭涛是在孟京辉先生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里,他饰演了马路,一个闷骚的犀牛饲养员,我被他的台词打动了,后来开始注意到他出现在一些电视剧里,又后来看了《疯狂的石头》,于是在熟悉了郭涛的同时还认识了山东青岛的小哥儿黄渤。
关于郭涛,我觉得他的喜剧表演才能短期内很难再有突破。
感觉他本是一名性情憨厚循规蹈矩的男子,你非得让他坏,也就坏到语言挑逗了,因为他是属于闷骚型的。
除非是有惹他动心的美人主动投怀送抱,否则他是不会拉进怀里霸王硬上弓的,暧昧是他的界限。
如我。
有人说,黄渤是当下中国影视界最具实力的笑星,我认为此言不虚,是颇有道理的——并不单纯是因为他的扮相和方言。
您非得要让我讲出个子丑寅卯,那得另文专论。
在看电影《高兴》之前,我刚刚看过电影《疯狂的赛车》以及电视剧《幻想之旅》。
闲言少叙,眼前这张白纸就要用完了,我得马上针对电影《高兴》说几句话了。
一开始,我看到刘高兴和五富在试验飞机,我马上就想到了很多农民造汽车造飞机造潜艇的新闻报道,因为先前读过小说《高兴》,也看过一些由小说改变的影视剧,便认为编剧阿甘先生也不过是借用《高兴》这个小说名字而已。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觉得编剧在原著的基础上硬生生增加了刘高兴造飞机这件事情是一高招儿,因为这样一来,观众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刘高兴的确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他的理想贯穿了电影始终。
陕西方言的嘻哈音乐以及舞蹈让这个电影增加了好看的卖点,它们不仅仅引人入胜并且在描绘现实境遇的同时不忘针砭时弊,让观众欢愉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芸芸众生苦中作乐的精神。
我说它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是指按摩小姐孟夷纯的“按摩之歌”场景以及五富在飞机上的“死而复生”场景。
“按摩之歌”场景的镜头切换处理甚是经典,消解了刘高兴和五富一起进入按摩中心的尴尬;五富“死而复生”是出人意料的,或者说是完全出乎意料于我等阅读过小说原著的人。
既然五富能“死而复生”,那么刘高兴和孟夷纯“有情人终成眷属”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我在魔幻现实主义前面又加了一个定语,“浪漫的”。
有人说,孟夷纯的饰演者才女田原在电影《高兴》里成功地展示了她的性感,我却觉得她的表演尚有所欠缺。
提到孟夷纯在楼梯口轻磕高跟鞋和在巷子里行走的慢镜头以及当时的背景音乐,您要是说那是导演阿甘向《花样年华》致敬,我表示赞同,您要是说田原的表演可与张曼玉媲美,我却不敢苟同。
关于才女田原,闻名已久,听说她年少得志,还听说过她和跳房子乐队的故事,还知道她拍电影、写书,听上去的确是个难得的才女。
只是我的“姐姐情结”作祟,以前从来不喜欢比自己小的女人,所以没有过多关注。
现在,我老了,开始喜欢年轻姑娘了,但我却不再像以前那么热爱文艺了,所以也就不怎么关注文艺女青年了,加之难以听懂英文歌词,所以我俩就一再错过。
我听不出田原在电影《高兴》里讲的倒底是何处方言,是否武汉话不得而知,向南方去,我最远只到过江苏无锡宜兴市,而且还是从始发点直接到终点站,中间未作任何逗留。
在一部电影里,她似乎还用了不止一个地方的方言,请原谅我不能再细细去欣赏一遍电影《高兴》,也请原谅我神志恍惚的直觉。
“按摩小姐之歌”,是我喜欢的一段,不晓得那音乐的风格该叫电子音乐还是叫什么,女声触电后那嘶嘶啦啦的喑哑感的确牵动了我的小心脏,我觉得此时的跳舞的田原还是比较性感的。
贾平凹先生给这样一个女人取了“孟夷纯”的名字,想想也有趣,我个人觉得念快得一些有些像“梦一场”,念得标准一些,还容易在电脑上打出“梦乙醇”这三个字。
既然说了才女田原,那我就再说一说苗圃吧。
在电影《高兴》里,苗圃极好地展示了她的喜剧才能,原因有三:第一觉得她的陕西方言地道(没去过西安,完全凭直觉和以往的零碎经验),第二觉得她很好地诠释了杏胡那豪爽又泼辣的性格,第三是慈善演唱会那一场戏让我想起了吴君如(自然,我们还要感谢服装师)。
苗圃原来演过的电视剧断断续续有所了解,但看得比较全的只有《我们俩的婚姻》,可我觉得她在那部电视剧里演得有些不尽人意。
不怎么看有苗圃的电视剧,一是因为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电视,再就是现在连我女儿都知道,我的第一个女朋友长得像苗圃。
最开始,当许晴出现时,就有人总和我提起说,我的第一个女朋友和许晴很像。
后来,许晴不怎么演电视剧了,苗圃又频频出镜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是多么地想忘记那段荒唐的少不更事的恋爱呀!
现在已经是零点时分,我必须要结束这次敲打,请接受我对电影《高兴》所有演职人员的崇高敬礼——同志们辛苦了!
不能怨我厚此薄彼,轻男重女,只因为我明天八点还要上班。
本来只想写一张白纸的,想不到竟然写了将近两张白纸,时间过得也太快了。
况且,后半夜,我本想集中精力训练一下自己的逻辑能力,有理智地去面对现实,思考一下未来的生活规划。
可是,一个美好的计划刚刚开始,又这样在敲敲打打中无声无息地被这些不成气的文字消解掉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某女人的一句话,“知识越多越烦恼,无知其实很幸福”。
是呀,活着就好,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哭哭啼啼一天也是生活,高高兴兴一天也是生活,我们为什么不选择高兴起来呢?!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电影《高兴》,我想用一句话来为它也为本文做一个结语:——整部电影,其主题精神基本上还是忠实于原著的,相对真实地向观众描绘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更难得的是它化悲悯为希望,给观众带来了飞上了天的高兴,而黄色的雏菊一再提醒着观众,善良是永不凋谢的幸福之花。
2009-3-2
白天忙得七荤八素脚后跟朝天,好不容易下班了还有一大堆活儿没干完。
看着桌子上堆起来的一大叠白花花的文件,心说:“我擦!
咋就没完了?!
”在头痛欲裂之前,我把那一沓子文件往旁边一推,开始在文件夹里翻腾。
音乐不想听,电视剧不想看,下了几部电影还是鬼子们的,说一白天英语够闹心了,晚上实在不想接受再教育了。
冷不丁看见个电影叫《高兴》,都来不及上豆瓣搜索一下,就点开播放了。
管他高兴不高兴,我先看看再说吧。
开场没多久,一句“贼贼贼”就把我乐疯了。
那满屏满耳朵的陕西话听着真来劲,虽然好些人评论说除了苗圃,别人的都不咋地道。
刘高兴没心没肺地咧嘴一乐,瞬间让我想起当年和我纠结许久西安小伙儿。
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就是特想像刘高兴拍五富胖脸蛋那样,给那现在深圳混迹的小伙瓷瓷实实地来一下。
没有恶意。
鼓楼、太白路、回民街、大雁塔、路边的梧桐树、路边的胖老太太、黑撒乐队抻着脖子唱的那些歌儿,还有我的小谁,我都多少日子没这样真切地想念过你们啦?
我当大瓜雷的时候,阿能说“你包再瓜咧”,刘高兴也喜欢说个“你包咋咋咋……”,听得我直乐,真想抓起电话给大能来个夺命连环call。
想了想还是没call,怕她说我没头没脑又瓜起来了。
说实话,这片子情节一般,拍摄手法一般,跟原著相比又不够震撼,可我看完愣是激动得半宿没睡,脑子里净想着当年在西安和朋友们胡闹的陈年往事旧日时光those good old days。
也不知道这帮人离开西安之后,是否还常常把这有棱有角的方言挂在嘴边。
反正我现在经常喜欢骂“瓜皮!
”陕西话咋也不会像英语那样受全世界人民欢迎,也不能像粤语那样受全世界华人欢迎,可是有钱难买我“高兴”,学英语学粤语都不如学陕西话那么有趣。
为了当一个称职的大瓜雷,我决心学好陕西话!
ps.看苗圃的表演总让我想起牛小野他媳妇儿。
牛嫂,俺想你。
高兴的意淫《高兴》一部充满了意淫的荒诞喜剧。
生在陕西长在陕西的我看完《高兴》,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除了在导演的高速运动的镜头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城市某个角落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兴奋。
男主角郭涛意淫着自己和按摩小姐田原能发生点什么(剧情暗示田原并非性工作者,仅仅是单纯的按摩小姐,按摩小姐的名字也很独特,孟夷纯,不知道是我多心了,还是贾平凹的原著就是这样)郭涛和他的弟弟五福在这个城市拾破烂的同时,意淫着可以成为人上人,这个梦想就牵强的引申到了本片的另外一个线索,郭涛乘着自制的山寨版滑翔机翱翔在西安上空。
(所有飞翔的镜头都做的假到了极致,我斗胆问一句,导演阿甘在影片宣传期间叫嚣的百万制作费就换来这样的意外的喜剧效果啊?
)郭涛、他的弟弟和一个东北男人,三个壮年男子和一对生活和谐的夫妻成为邻居,三个人难免会在夜深床不静的时候,意淫一下邻居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桥段未免太过突兀。
田原,一个时而川普,时而陕西醋溜普通话的按摩小姐,工作在城市的底层,却意淫着有朝一日能用自己辛苦换来的工钱去园自己的大学梦(导演的剪辑的太过高明,我一直没搞明白此妹妹是否真的想去读书,还是拿这个理想来装纯真以掩盖自己毒贩的身份) 阿甘,本片的导演,通过本片我发现了导演的特长,导演一定是呕吐控,本片所有呕吐的镜头都很真实,导致我和女友,以及身边的若干观众有些反胃。
导演的思维是跳跃的、离散的,片中很多情节和整个剧情没有多大关系,却反复拿来说事:三个男人偷听苗圃和老公的夫妻生活;三个男人在打鸡蛋却被苗圃误会成在做自己的事;电影开场出现的陕北那一条类似长空栈道的小路的镜头,不知道导演想表现什么,从这里一直到郭涛准备进城却被警察拦住这一段的节奏,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看就是十分小家子气的影片,直到影片结束,我和女友交换了观点,正如我所料般狗肉电影上不正席。
导演,从影片小范围点映直到上映档期一躲再躲,都在意淫着自己可以靠着这个作品进入有票房号召力导演的队伍,只可惜他的这个意淫终究只是春天的一场梦而已。
片中反复出现的山寨歌舞,实在是难以让我提起兴趣,不论是舞蹈还是镜头,再到剪辑,丝毫没有出来山寨应有的气势,少林足球中的被剪掉的那段魔鬼舞,阿甘应该多多学习学习。
本片的几个亮点:黄渤,演技自然质朴,总让我忍俊不禁,虽然他的陕西方言又那么点串味,但是他诠释的市井小人总是那么传神,这在疯狂的赛车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看《高兴》的时候,我潜意识里总希望黄渤出场的次数能多一些,因为他比郭涛演的好很多很多。
苗圃,同样很放得开,陕西话地道,陕西女人的豪爽也很够味,只是戏份不够多啊。
再就是本片中出现次数很多的黑撒乐队的陕西话RAP,还有些水准,小小推荐一下吧。
这个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与生俱来带有某种特质,其具象表现为本来认真努力做到“W”,谁知最终结果缺是很罕见很有价值的“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歪打正着”。
这篇文字,重点介绍一下电影《高兴》和其导演阿甘老师。
《高兴》是根据贾平凹的一部同名悲剧小说翻拍的电影,小说描写的是欲望都市碾碎两个农村来的善良农民工命运的悲剧故事。
刚看到的时候我几乎不相信这样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题材竟然顺利通过了广电局的审批?
仔细看过内容简介后才明白,伟大的阿甘老师大刀阔斧的把其改为喜剧,主角高兴没有卖掉自己的肾脏,五福也没有死,卖淫女在看守所受到了很好的改造,幸福的在阳光下歌唱。。。。。。
高兴带着造飞机的梦想来到了大都市,通过收破烂最终制造了自己的飞机,带着他朋友飞翔在都市上空。
写到这里,我只想知道贾平凹到底有没有授予阿甘改编剧本的权力,或者说,我想看丫知道这一切后的表情。
令人欣慰的是阿甘导演展示了他的另一个绝技(第一个绝技是拉赞助),把这揪心的悲剧改编成了一部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喜剧。
歌舞,青春,喜剧。
本剧的亮点之一是阿甘导演巧妙的融入了多变的舞台剧音乐元素,频繁的说唱让我觉得阿甘导演最近开始迷上了rap,后面果然黑撒乐队的歌出现在了剧中。
对于这个乐队我就不想再说啥了,只知道他们和甘导的合作并未负负得正。
本剧的亮点之二是演员阵容。
郭涛、黄渤、苗圃、田原、海一天、冯瓅、林雪、张达明 。。。。
前两个是我一直看好的喜剧新秀。
最后两个一个是香港电影的铁帽子闪光龙套王,另外一个就是香港最好看的喜剧《买凶拍人》的主演。
阵容确实强大,我相信这跟阿甘老师拉来的投资商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惜的是,他们倒是正正得负了。
本剧最大的闪光点是高兴第二次与卖淫女邂逅的时候,他正在踩扁百事可乐的罐子,第一个上面是陈冠希,第二个变成了谢霆锋,当出现蔡依林的时候,主角没有下的去脚,因为女主角出现了。。。
若不以成败论英雄,阿甘老师绝对算是我国少有的很勤奋又有天赋的电影导演英雄。
说他勤奋是因为他自出道到现在拍过各种类型的影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票房惨不忍睹,但仍然屡战屡败,用超人的毅力拉来投资商烧钱拍电影。
说他有天赋是他总能在电影作品中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特质带给人们出其不意的感受,你可以在他的恐怖片系列中开怀大笑(《闪灵凶猛》),可以在他的喜剧片中揪心的把眉毛拧成一节(《高兴》)。。。
但在你看之前从电影海报或者官方影片介绍找不到这些智慧闪光点的蛛丝马迹,阿甘老师的这一低调而高明的导演手法已经引来了很多好莱坞大导演的模仿借鉴。
吴宇森大导演的《赤壁》和冯小刚的《夜宴》就是向甘导的致敬之做(我相信了解之前,没有人把这俩电影当成喜剧片来看,但是观看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发自肺腑的爆笑了)。
虽然这是部喜剧,但是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在观看的过程中越看越揪心,把这部喜剧看出悲剧的效果。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甘老师“歪打正着”的奇异之处,这跟人类一切文化,一切智慧都毫无因果关系,这完全是一种气质。
不!
这是一种气场!
ps:听了《高兴》女主角说话的腔调(角色设定是个西安卖淫女),我更加坚信《非诚勿扰》也是冯导向阿甘老师的致敬之做,要么就是俩电影的女主角用的一个配音演员。
太伟大了!
向阿甘老师致敬!!!!
田原就是给文艺青年YY的。
这话可能说得过了点,但戏里田原的表现力与其他老演员相比确实逊色得多。
田原的嘴唇和说话的调调让我想起了舒淇,可是她和舒淇没得比,只能说是东施效颦,而她塑造的孟夷纯很空洞,有故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嫌疑。
只能说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路线,走对了起码自己爽,走错了包括自己都觉得浑身不对,但是偏偏很多人都想要尝试不同。
田原是个很有灵性天赋的艺人,除了演戏其他方面确实不错,面面俱到难,综合素质高的人更少。
演员的表演不应该用年龄和作品的多少去衡量的。
表演中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感知力。
不锈钢管无缝不锈钢管不锈钢窗帘杆干法炭黑N220不锈钢装饰管不锈钢装潢管不锈铁管不锈钢无缝管stainless steel pipestainless steel tubeSeamless Stainless Steel PipeSeamless Stainless Steel Tube不锈钢毛巾杆不锈钢晾衣架不锈钢浴帘杆不锈钢蚊帐架干法炭黑N330不锈钢管不锈钢方管seamless stainless steel pipe seamless stainless steel tube 不锈钢无缝管 不锈钢管 不锈钢窗帘杆 不锈钢毛巾杆 不锈钢晾衣架 不锈钢晾衣杆 干法炭黑N220 干法炭黑N330
对于悲苦,如何面对它,体现的是水平。
一直以来怀着对悲苦的无限调侃与无名恐惧,生活着,像一只高兴的猪!
不想去无畏的争夺,鄙夷的看着小丑的拙劣表演,偶尔会想一下猪应该怎样的奋发有为,或许寄希望于未来是我活着最最高兴的事情,阿Q般解释种种的不幸,高兴般期望下一个明天。
严肃的生活,快乐的表演,把事件展现在笑语欢歌里。
我们不去评论电影导演和贾平凹到底是不是看到过那样真实的东西,但是真实的时代里,新闻里时常爆料的生活中存在以上的人生。
农村到城市,这个征程要进行多少年,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侵华,这些都是为了农村转移到城市。
我们需要羊吃人,还是甲午战争,我希望是战争。
第一次看到这种歌舞剧形式的中国电影,以前看芝加哥时无法体味的文化隔阂,在这里终于让我体会到了歌舞剧的吸引力。
我喜欢歌舞剧,我想把自己的人生演绎成歌舞剧。
郭涛、黄渤、田园,这些在现实中最最极端的人物,才能生活在这个往上走的社会,必须出卖一些利益才能赚得进入上层的门票,而且这个门票很有有效期。
真的是社会的现实吧,无论西方还是中国。
向上走,你得拿东西换门票,肯定比直接买贵,因为有黄牛,因为你的东西不是钱。
我不知道阿甘到底籍贯哪里,但从他的新片《高兴》来看,我相信他是个陕西人。
我也是陕西人,生长在西安20多年,护短的毛病在异乡的游子身上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家乡的鼓吹,纵使《高兴》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还是要夸夸他,因为在我眼中这是四个可爱的陕西人的一台戏!
贾平凹高兴实没有看过太多贾平凹的作品,长篇小说更是没翻完过一本。
《废都》看的时候小,半本过去了还是沉浸在“此处删去XXX字”的幻想中。
现在想起来,那会儿的书里好像经常出现这样的段落,贾平凹是大文学家,洋洋洒洒的写,再洋洋洒洒的删,动辄几百字删去,让我们这些语言贫瘠的人猜无可猜,那时有一本翻译的得挺糙的罗德曼自传《我行我素》在我们这些篮球少年中流传,其中麦当娜对她长腿哥哥的一句“我要吃你得XXXX”(原书就是这么给了四个小差)足以让我们想出无数个版本,真是快乐了好一阵子!
当然,现在还说贾平凹那是淫书,就太亵渎这位文坛巨匠了。
《高兴》的故事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破烂王造飞机的情节,一定很有笑果。
之前改编贾平凹作品的影视作品很少,这次阿甘把他抬入贺岁档,不论是否忠于原著,不论影片成色如何,还是会有不少观众冲着贾平凹这张牌去影院乐和乐和,而贾大伯本人,也就当与民同乐了!
郭涛高兴我有个同学的姑姑和郭涛是中学同学,据说还坐过同桌,而我发小的爷爷同时又是郭涛那所中学的校长,于是我很早就听说了郭涛这个人。
有一段时期,郭涛还没有他妹妹郭月红,于是我们管郭涛就叫郭月她哥。
大学那会儿迷戏剧,买了一个很早版本的《恋爱的犀牛》,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扮演马路的郭涛,于是发了不少演戏剧还不如演小品的感慨,从此郭涛就是郭涛,再也不叫郭月她哥了。
后来,一个《疯狂的石头》让郭涛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在之后的电影里他也就成了个熟脸,不过就像王宝强逃不出啥根的影子一样,他也总是那个有点理想主义小人物。
也是在《高兴》里第一次听郭涛说陕西话,还很亲切,特别是和操着四川/湖北口音的田园说话时故意说的夹生普通话,很有陕西人的特效。
他演的乐观的刘高兴,从头高兴到尾,很少见这么一根筋的主角……(此处省去100字,我不想过多说导演塑造人物的单薄。
)我们不讨论郭涛是怎么造出飞机的,当然看过影片之后谁也不会过分去追究这个,飞机只是个道具,它只是让郭涛从农村来城市的一个引子,一个与按摩女上大学的梦想放在天平两边的假象物,一个救活五福的制吐剂……它太重要了,要花全部的心思去串起整个故事,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是如何出生的。
郭涛就是这么高兴,他单凭自己的大胆肯干就轻松成了破烂王,同时也毫不费力的造出了飞机,最终抱得美人归,他又唱又跳,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我们。
苗圃高兴《高兴》里面找了不少港片著名配角来搭戏,普通话都说不利落又要来吼秦腔,着实难为了他们。
因此,林雪从头到尾也就两句“刮松”(谐音,如果你查脏话字典的话会知道这是西北普遍的骂人话,直译第一个字是傻,第二个字是精液),剩下全是“京腔”;《大内密探》里那个皇帝倒是说了不少,不过只能借助字幕才能明白;另外那个面熟的老爷爷更直接,半身不遂,翘翘拇指就好。
至于黄渤,有点虎头蛇尾,痞子的扮相倒是一如既往的老辣。
真正惊艳的是苗圃,她是最会讲笑话的一个,那几个昏段子是本片一大亮点!
而且这位陕西话标准的性女,也贡献了全片最精彩的歌舞,缺了这段破烂联欢会,本片定会失色不少!
所以,配角里面最高兴的非苗圃莫属了!
阿甘高兴最高兴还要属导演阿甘,我不知道此“阿甘”是不是来自那个“Forrest Gump ”,不过两个人的坚韧劲儿倒是异曲同工。
阿甘可以说是国内最勇于尝试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导演,从国内极为匮乏的惊悚恐怖片到好莱坞正流行的“恶搞”题材电影,“如有雷同,纯属故意”的他可谓把Ctrl+C,Ctrl+V发挥到了极至,终于,他以雷人为己任的山寨歌舞片《高兴》浮出了水面。
除了第一段歌舞有点不协调感之外,整体上本片的歌舞戏都还能够接受,达到了导演的叙事目的。
最让我喜欢的是那些夹杂着陕西方言的RAP,虽然大多与情结无关,可以分离出来当作MV来看,但还是让我听着舒心同时极大的勾起了我的食欲,思乡之情本身不就是来源于胃吗?
观影现场,阿甘导演也是来了的,我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往往都是导演做一翻介绍后就先离场了,没想到这次的看片会导演话虽没说,却静静的坐下来陪我们看完了全片,我想他是想现场听听观众的反应吧,我相信笑果足够让他满意。
三次闯荡贺岁档,第一次顶着让人郁闷的黄金甲,第二次是《集结号》和《投名状》把悲剧进行到底,阿甘的喜剧题材可以让他赚得不少渴望喜剧贺岁片情侣的票房,但这第三次,正面冲突冯小刚回归冯氏幽默的《非诚务扰》,《高兴》的方言加歌舞的喜剧题材恐怕凶多吉少,我把我作为一个陕西人从中找到的乐子告诉导演,希望他能高兴起来。
有点雷
其实挺无聊
没有什么笑点。
挺能扯。黄渤最逗
中国草根CULT
有点乱不过挺好看
很特别
在车上断断续续看完,导演自作聪明地孤芳自赏。阿甘似乎很喜欢拍一些戏仿电影,但永远不能成功。加之其对小说改编所欠缺的功力,导致这部电影完完全全的失败。
阿甘讲故事的弱点浪费了贾平凹的小说和一票卖力的演员们。
不高兴……
我看着高兴!
西安的海底捞~
贾平凹的这个故事要是给张猛拍就好了。
出乎意料的好看
其实还不错 就是特效恶了点儿~~~
田原就是给文艺青年YY的。这话可能说得过了点,但戏里田原的表现力与其他老演员相比确实逊色得多。田原的嘴唇和说话的调调让我想起了舒淇,可是她和舒淇没得比,只能说是东施效颦,而她塑造的孟夷纯很空洞,有故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嫌疑。只能说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路线,走对了起码自己爽,走错了包括自己都觉得浑身不对,但是偏偏很多人都想要尝试不同。田原是个很有灵性天赋的艺人,除了演戏其他方面确实不错,面面俱到难,综合素质高的人更少。演员的表演不应该用年龄和作品的多少去衡量的。表演中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感知力。
为什么呢?
2.22
果然山寨
挺平常的一个电影 但是有些细节有一种特别普通但是特别好笑的感觉